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2020-05-07
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2020新版)
![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2020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2e9e9858fb770bf68a5519.png)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2020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2020新版)第一节总则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防治地质灾害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尖兵”作用,超前、准确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节职责划分一、生产技术科职责(1)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落实《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2)编制矿井年度、季度、月度、每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临时预报,并跟踪验证分析和总结。
(3)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编制上报工作。
(4)负责督促施工队组按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或临时地质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负责施工队组超前探放水、地质钻探等指令性工作任务的安排及报工工作。
二、调度室职责(1)负责井下开掘及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条件变化时信息的传递。
(2)负责地质构造、探放水、物探施工的有关协调工作。
三、通风队职责负责提供各采掘开头面实测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数据、分析预测结果,用来作为地质预测预报资料。
四、队组职责(1)根据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根据职能部门的指令安排,负责本单位作业头超前探放水、地质构造的钻探施工。
(3)负责在掘进或回采过程中水文发生异常时,及时向矿调度室和地质测量科汇报。
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bf9a40f90f76c660371a18.png)
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X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水害防治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文件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仅适用于公司所属部室、区队及外委工程单位。
第二章技术规定第三条每年初由地测部根据年度采掘接续计划,收集分析矿井地质资料,全面分析计划采掘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安全掘进的地质构造、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编制年度地质预测预报,由总工程师审批下发实施;再根据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分解,编制月度地质预测预报预警经总工程师审批后下发至生产区队或相关部门实施。
同时,对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巷道可能出现的矿井水害随时预测预报。
第四条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地质条件较清楚时,根据生产施工进度,在过断层、构造带50m前下发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单。
第五条掘进工作面应当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制度,每循环应探明前方至少60米、巷道轮廓线外15米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情况,确定工作面最大允掘距离。
第六条对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每日预警通知,遇地质变化可能危及安全生产时,必须现场立即预警并下达停止作业指令。
掘进工作面遇煤层明显变化或进入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法向距离20米范围前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条地质构造复杂、实施防突措施困难、突出危险性大的开采区域,必- 1 -须划定限采区和禁采区,并按规定报送集团公司批复。
第八条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地质条件发生异常变化,或与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出现较大偏差、不符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立即补发临时性地质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单。
第九条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存在岩溶陷落柱、老巷道、采空区、老钻孔等水害隐患时,要提前60m下发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及水害隐患通知书,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地质及水文地质安全隐患后才可作业。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5bd88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0.png)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是指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分析、预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为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提供决策依据和预警信息,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组织机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地质、气象、水利、规划、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联动机制。
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预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责任分工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的有序进行。
地质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候、气象资料,参与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工作;水利部门负责水文、水资源监测,参与地质灾害的水文预警工作;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的资金保障。
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工作流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分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后期处置四个阶段。
调查评价阶段,要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调查、评价和风险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重点防范区域。
监测预警阶段,要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实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响应阶段,要根据预警信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后期处置阶段,要对地质灾害进行灾后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四、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技术方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数值模拟和人工智能等。
地质调查要定期开展,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征;遥感监测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动态监测;地面监测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实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数值模拟要根据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规律,建立地质灾害预测模型;人工智能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因素,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a9333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8.png)
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是指在煤矿采掘过程中,根据地测部门与采掘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实测数据,对采掘工作面可能出现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以下是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的详细内容:一、预测预报的组织与管理1. 成立地质预测预报小组,由地测部门、采掘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地质预测预报工作计划,对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情况进行定期预测预报。
3.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加强与采掘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采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确保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二、预测预报的内容与方法1. 预测预报内容主要包括:煤层的起伏变化、地质构造的延伸、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2. 预测预报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观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巷道揭露等。
3. 地测部门应当根据地表地质、钻孔地质、巷道揭露等资料,运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对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预测预报意见。
三、预测预报的发布与执行1.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定期发布地质预测预报结果,并及时向采掘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单位通报。
2. 采掘部门应当根据地质预测预报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及时组织实施。
3. 安全部门应当对地质预测预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预测预报的更新与调整1. 随着采掘工程的进展,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不断收集新的地质资料,对预测预报结果进行更新和调整。
2.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及时对预测预报结果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3. 采掘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单位应当密切关注地质预测预报的更新和调整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预测预报的奖惩与责任1. 对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地质预测预报制度,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矿井及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矿井及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6f5fdb7964bcf84b8d57b62.png)
矿井及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一)地测科要随时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并以书面形式向生产部门进行预报。
(二)地测科必须以矿井地质条件和生产条件为依据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后交矿长组织实施。
(三)预测的矿井、地质灾害要做到及时准确,不得盲目预测,更不准无掘进行预报,影响安全生产。
(四)对矿井、地质灾害预测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向生产单位发出预报。
(五)要掌握和了解各种灾害地点,灾害性质以及灾害涉及面积,以便制定灾害预防措施和撤退路线。
(六)成立防灾、抗灾领导组,为灾害突发抢险做好准备。
(七)定期进行灾害演习,以便使受灾地区工作人员安全、快捷地撤出灾害发生地点。
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88c26d902d276a201292e12.png)
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一、地质预报要做到年、季、月预报及时,内容齐全、准确,措施得当。
二、编制地质预报,必须做好现场地质调查工作及地质综合分析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发出临时预报。
三、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超前预报,采用物探手段,查明隐状的小型地质构造,陷落柱等地质因素,及时为生产服务。
四、年度地质预报,要根据本年度生产采掘计划,对矿井开拓,准备巷道,回采工作面等重大工程及有关重大地质问题做出预报。
五、年度地质预报包括文字和图纸两项内容;月度、季度地质预报,根据月度、季度下达作业计划进行编制,并经总工程师签字后,发放有关领导和科队。
六、每月预报之前,要对上月预报情况认真总结。
预报及时准确,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避免事故,提高经济效益并要总结经验;对于漏报、错报或预报出入较大的要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作为借鉴,并作详细记载。
造成损失及事故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db78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d.png)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岩体破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地表或地下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对社会的人员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前发现灾害的迹象,并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范围,进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以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地质灾害的监测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各类灾害的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安装相关仪器设备,收集地质灾害的时空数据,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测。
其次,要加强地质灾害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工作。
通过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利用地质灾害的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规律,揭示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趋势,为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要建立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模型。
根据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和环境背景,结合地质灾害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模型,提供准确的地质灾害预报信息。
第四,要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信息。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预报的发布系统,通过媒体渠道和信息网络,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五,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工程、生态工程等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和预防的技术方法。
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效果和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测和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ebefe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7.png)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为了更好地配合矿井安全生产,预测采煤及掘进前方的地质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以确保井筒安全、正常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配备专职地质人员,主副井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均由地质技术员负责编制,编制前地质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施工矿井勘探资料及井巷揭露资料,掌握其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到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分为月报、季报、年报和临时性预报,内容要涉及在预报周期内预计采掘范围、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煤层及顶底板情况,采、掘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工作面存在何种隐患及防治措施和地物调查情况等四个方面。
3、在提交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地质技术员要紧跟采掘工程的进度,不断收集、整理、分析新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为矿井施工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4、如掘进工作面前方存在断层、薄基岩、小窑采空区、火烧区或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有权建议施工单位先探后掘。
5、工作面存在强富水区、导水断层或有采空区存在积水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有权建议提前疏放水或加强支护,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将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6、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应对采掘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夹研、断层、薄基岩等地质条件和采掘工作面对应的地表地物等情况均有详细描述。
7、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完成后首先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然后报处总工审批,审批签字后最后下发各使用。
8、地质技术员要全面收集所在矿井勘探以来各阶段的地质报告,并按规程要求建立各种基础台帐,同时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观测各类已揭露的地质资料,并将观测的地质资料及时整理并上图。
9、地质技术员要及时与矿方技术部门沟通,了解矿井生产接续及变化情况,分析采掘范围内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0、及时对上次预报做出验证总结,分析预报效果,进一步掌握地质变化规律,提高预报质量。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22699a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1.png)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是指通过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并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和防护措施的一套制度。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以及煤矿瓦斯爆炸、地下水涌出等人为灾害。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而建立的。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监测与预测: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使用地震仪、测震仪、位移仪、雨量计等监测设备,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进行实时监测,并研究分析监测数据,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
2. 预警与预报:根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信息,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详细的灾害预警信息,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等,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3. 防护与救援:根据预警信息,相关部门和群众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疏散人员、安置避难所、封闭交通等,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建立健全的救援体系,组织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4. 风险评估与规划: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包括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建设控制区域等,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5.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工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a89501cc22bcd126ff0cd5.png)
贵州百里杜鹃红林乡黔鑫煤矿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编制:审核:日期:2020年5月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一、为做好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矿井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中关于矿井水害分析及预测预报的要求,每月做好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每年年初、季初,由煤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年度采掘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绘制水害预测图,编写水害分析报告。
水害分析报告编制完毕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查、批准。
四、地测科负责人及时掌握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变化情况,严格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每循环应探明前方至少60m、巷道轮廓线外10m范围内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情况,确定工作面最大允掘距离。
对年初、季初编制的水害分析报告及预测图及时进行补充、修正和报批,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矿调度室。
五、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两探、一撤、三专”的要求,查清采掘工作面前方是否有水害威胁,根据钻孔实际数据分析前方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情况,并及时上图。
六、地测科技术人员要经常入井,掌握井下各个施工地点的涌水量变化情况,一旦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发生异常时,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矿调度室。
七、地测科技术人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注意收集各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为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八、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可能出现水害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九、根据地质资料和实际测量工作,准确预报掘进巷道前方是否有老窑、采空区存在,确保施工安全。
十、贯通巷道贯通前,炮掘不小于20m,综掘不小于50m,必须下达贯通通知单。
十一、违反本制度任一条款规定处相关责任人100-500元罚款。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2ae4f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a.png)
地质祸害推测预报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订立旨在加强企业对地质祸害的推测预报工作,以确保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削减祸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同时,本制度也为企业管理层供给相应的管理和考核标准,以促进地质祸害推测预报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
三、管理标准3.1 推测预报工作责任企业管理层应明确地质祸害推测预报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确保其拥有充足的专业学问和技能来有效开展工作。
3.2 信息收集和处理•推测预报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渠道,适时取得和整理与地质祸害相关的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精准性和牢靠性的验证,并适时发布给相关人员。
3.3 推测预报方法和技术•推测预报部门应订立有效的推测预报方法和技术,并定期更新和改进。
•确保有合适的设备和仪器用于地质祸害的监测和推测工作。
3.4 风险评估和推测报告•推测预报部门应依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对地质祸害风险进行评估和推测,并编制相应的推测报告。
•评估和推测报告应精准、全面,包含风险等级和可能的影响推测。
3.5 应急响应和防备措施•推测预报部门应与企业应急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祸害。
•推测预报部门应供给相应的防备措施和引导看法,以降低实际发生祸害的可能性。
3.6 监督和检查企业管理层应定期对推测预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供给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激励员工积极参加和反馈相关工作看法,以不断改进推测预报工作。
四、考核标准4.1 工作目标和成果•综合考核地质祸害推测预报工作的目标实现情况。
•考核推测预报报告的精准性和牢靠性。
•考核防备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2 工作流程和方法•考核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完整性和适时性。
•考核推测预报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考核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4.3 组织协调和沟通本领•考核推测预报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本领。
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d5701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f.png)
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停产停掘、限制开采”制度矿井地质灾害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停产停掘、限制开采”,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20〕3号)文件精神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文件精神,结合黑皮凹子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水害的预测、预报制度1、水害预测预报内容采掘影响范围内的施工层位、顶底板含水层、地质构造、老空区边界、老空区积水量、水压大小、物探异常区、封闭不良钻孔、突水可能性、涌水量大小、防排水设施、防治水措施。
2、水害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一)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中查明的水文地质情况,包括含(隔)水层特征、钻孔封孔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二)根据巷道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情况赋存规律,对相邻巷道或者工作面进行水害预测预报。
(三)根据矿井月度生产接替计划及施工组织进行预测预报。
(四)根据超前物探、钻探的结果发现地质构造或者富水区,进行补充临时水文、地质预报。
3、预测预报的组织和实施(一)矿井水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实行各科室分工负责制。
各业务科室分工如下:(1)地测科负责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防治水设计和措施审批与指导实施。
(2)技术科负责采掘施工进度,配合做好防治水工程管理。
(3)机电科负责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程的排水设施(供电、水泵、管路)管理,确保排水能力满足预测涌水量的排水要求。
(4)调度室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各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通讯、调度、水沟、水仓管理、地表水防控、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维护。
(5)安全科负责防治水设计、措施的监督实施、安全管理。
(二)根据下月生产计划安排,以采掘工作面为单元,以矿井为单位进行水害预测预报,防治水办公室负责收集采掘工作面有关防治水信息,并负责汇总整理。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f96f688a45177232e60a29a.png)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指矿管、气象等相关部门基于地质灾害发生和变化规律结合地质背景和降水发展趋势等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会商、研判做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分级预测联合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并要求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二、等级划分。
按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分为五级由低到高分别为:
一级(兰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
二级(绿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
三级(黄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四级(橙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五级(红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三、等级确定。
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测系统软件根据实时降雨、气象预测等相关因素进行预测。
预测四级及以上时应经国土部门和气象部门组织会商、尽量细化具体范围后发布并根据气象临时预报信息及时跟进调整。
四、发布方式。
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为一级、二级时采用手机短信发布;等级预报达三级及以上时通过广播、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电子终端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多形式发布发送。
五、发布对象。
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为一级、二级时只对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达三级及以上时除向社会发布外还通过手机短信向特定对象发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防灾工作人员;地质灾害点(乡镇和行政村)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2ad3fd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6.png)
地质祸害猜测预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本制度的订立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地质祸害猜测预告工作的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保障企业及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1.2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质祸害防治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订立,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条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体职工,包含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等各个岗位。
2.2 本制度所称地质祸害包含但不限于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出、倒塌、火山喷发等。
第二章职责和义务第三条企业管理负责人的职责3.1 企业管理负责人是地质祸害猜测预告工作的责任人,应当组织订立地质祸害猜测预告计划并监督实施。
3.2 企业管理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地质祸害专家对企业的工作区域进行地质祸害风险评估,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3.3 企业管理负责人应当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地质祸害防备和应急处理本领。
3.4 企业管理负责人应当建立健全地质祸害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机制,及时向相关职工发布地质祸害猜测预告信息。
第四条职工的义务4.1 职工应当严格遵守企业地质祸害猜测预告制度和相关安全生产规定,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调配。
4.2 职工应当认真参加地质祸害预警教育和培训,学习掌握地质祸害防备和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
4.3 职工发现地质祸害预兆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刻向管理人员报告,并采取必需的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章猜测预告措施第五条地质祸害风险评估5.1 企业应当定期邀请地质祸害专家对工作区域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地质祸害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防范措施。
5.2 地质祸害风险评估应包含地质条件分析、工作区域地质祸害史调查、地质祸害地质体验收和现场监测等内容。
第六条地质祸害监测6.1 企业应当建立地质祸害监测系统,对工作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收集地质祸害预兆信息。
6.2 地质祸害监测系统应包含地震监测、地面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设备,并配备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数据的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ff2542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7.png)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它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测和预报,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和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意义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不可避免,但通过预测和预报,可以提前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意义如下: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预测预报,可以尽早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及时转移人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促进地质灾害科学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3. 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科学的防灾救灾计划,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4. 保护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会破坏生态环境,通过预测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方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既包括定量预测,也包括定性判断。
定量预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和测量,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定性判断则是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的分析判断,提前预报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1. 定量预测方法a. 监测仪器观测。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都有一定的前兆,可以通过安装各种监测仪器进行观测,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b. 数学模型模拟。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地质环境等因素,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c.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质灾害潜在隐患区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
2. 定性判断方法a. 历史案例研究。
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事件的研究,总结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判断当前地质环境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b. 地质调查和野外实地观察。
通过地质调查和野外实地观察,对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评估和判断。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6b4a9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6.png)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规模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系统和机制。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火山喷发等灾害。
这些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灾害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遥感卫星等手段,对潜在的灾害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从而获取灾害发生的前兆信号和趋势变化。
2.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利用地质灾害的规律和模型,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时间和空间分布。
3.预警发布:将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受灾区域、防护建议等等。
4.防治措施: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加固建筑、修复地质环境等,以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
5.评估与优化:对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进行评估和优化,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测准确度和预警速度,提升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减少地质灾害的灾害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a煤矿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
一、为做好煤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矿井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中关于矿井水害分析及预测预报的要求,每月做好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每年初、季初,由煤矿地测科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年度采掘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编写地质灾害分析报告。
水害分析报告编制完毕后,技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司总工程解审查、批准。
四、地测科负责人及时掌握并下各个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变化情况。
严格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每循环应探明前方至少60m,巷道轮廓线外10m范围内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情况,确定工作面最大允掘距离。
对年初、季初编制的分析报告及预测及时进行补充、修正和审批,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矿调度室。
五、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制度,采握工程及时上图。
根据钻孔有关数据分析地质构造、煤层等情况。
六、观测各施工地点的涌水量变化情况,一旦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发生异常时,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着调度。
七、地测科技术人员注意收集各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为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八、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对可能出现水害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九、根据地质资料和实际测量工作,准确预报掘进巷道前方是否有老
窑、采空区存在,确保施工安全。
十、巷道贯通前,安全距离不小于20米,必须下达贯通通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