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琴弦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总结一、物理的基本概念1. 物理的定义: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作用现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 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性质和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3. 物理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如秒、米、千克等。

4. 物理量的测量:使用仪器、设备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如尺子、天平、秒表等。

二、运动学1. 科学计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

2. 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3. 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的运动,包括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5. 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受力情况,包括弹力、摩擦力、重力等。

6.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三、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或分解为几个力,包括平行力和垂直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力的产生和性质:力的产生方式和性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4.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平衡等。

5. 力的应用:力的应用于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如滑雪、飞行、运输等。

四、静电学1. 静电现象:电荷的产生和作用,包括摩擦、感应、导体和绝缘体的电荷分布。

2. 静电力: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库伦定律、平衡条件、电场的作用等。

3. 静电场:电荷产生的场和作用力,包括电场线、电势、电场强度等。

4. 静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和运动,包括电场中的粒子运动规律和应用。

五、电学1.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元件和基本组件,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元件等。

2. 电流和电压:电流的产生和传输,电压的产生和作用,包括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等。

3.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产生和作用,电功率的产生和计算,包括电阻的串联、并联、电功率的计算等。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備——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第一章聲現象知識歸納1,聲音の發生:由物體の振動而產生。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の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

真空不能傳聲。

通常我們聽到の聲音是靠空氣傳來の。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

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5.樂音の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の高低,它與發聲體の頻率有關系。

(2)響度:是指聲音の大小,跟發聲體の振幅、聲源與聽者の距離有關系。

6.減弱雜訊の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の聲波: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の聲波;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の聲波。

8.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

具體應用有:聲呐、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の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

一定強度の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築等。

它主要產生於自然界中の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製造の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の賓士、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第二章光現象知識歸納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の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の。

3.光の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の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

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の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の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の);紫外線最顯著の性質是能使螢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1. 光の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の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の光射入了我們の眼睛。

4.光の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7.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揭示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规律。

以下是中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

2.力的概念和计算-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牛顿)。

-力的合成、分解以及平衡的条件。

-弹簧力、摩擦力、重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有关。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原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力的作用点、作用力和受力物体的关系-力的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或形变有无关系,力是质点独立存在的。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静力学中的力的特点和规律。

5.动能和功-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动能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动能守恒定律。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6.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意义。

7.压力与浮力-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所受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其特点。

8.静电学-带电物体的基本概念: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的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及其计算方法。

9.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安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10.磁性-磁感线的概念、磁力线的性质与规律。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应用。

11.光学-光的传播性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衍射等基本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球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12.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性质。

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物理

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物理

初中中考知识点总结物理一、力和压力1. 力的定义和公式力是使物体产生位移或形变的原因,通常用F表示。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公式为:F=ma,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a为加速度。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力。

合成力的大小、方向由各力的大小、方向决定。

而分解力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力,使力的作用方向更符合实际情况。

3. 弹簧的弹力当物体受到弹簧的拉伸或压缩时,弹簧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变形量成正比。

4. 压力的定义和公式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通常用P表示。

压力的公式为:P=F/A,其中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

5. 压力与液体的传递液体中的压力会均匀传递。

当液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液体会将外力均匀传递给容器的所有部分。

二、简单机械1. 杠杆的平衡杠杆平衡条件为:F1d1=F2d2,即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2. 斜面的力学问题当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可以利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3. 滑轮组的力学问题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勾股定理用于计算力的大小。

4. 力的作用和机械效率机械效率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总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描述了机械效率。

三、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空气或空间中传播时呈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上,从而折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光从一介质射到另一介质中,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做折射。

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与折射角的正弦比成正比。

四、电和电路1. 电的导体和绝缘体导体是电流可以通过的物体,而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体。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公式为:I=Q/t,其中Q为电荷数量,t为时间。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一、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1.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温度、光强等。

2. 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强度-安培(A)、温度-开尔文(K)、光强-坎德拉(cd)。

二、力学1. 动力学方程:F=ma。

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分类:分解力、合力。

4. 惯性力:离心力、向心力。

5. 动能和动能定理:K=½mv²。

6.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7. 动量守恒定律。

三、运动学1. 直线运动:v=at。

2. 曲线运动:加速度、圆周运动。

3. 运动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加速直线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四、压强1.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

2. 压强公式:P=F/A。

3. 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气体压强。

五、浮力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六、力和功1. 功的定义和公式:W=Fs。

2. 功的分类:正功、负功、零功。

3. 功的计算: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做功的关系。

七、机械能1. 势能和动能的关系。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八、简单机械1. 辅助物理量:力臂和力矩。

2. 杠杆定律:F₁d₁=F₂d₂。

九、能源和能量1.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弹性势能、热能。

十、振动和波动1. 振动:周期、频率、角频率、幅度等。

2. 波动:波的分类、波长、频率、波速等。

3. 共振和声音。

十一、光学1.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像的成像。

2.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

3. 光的衍射和干涉。

4. 光的色散和偏振。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概述1. 物理学的定义和意义2.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二、力学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运动定律3. 运动物体的力学性质4. 力的合成和分解5. 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7. 力的做功和功的计算8. 动能和动能定理9. 动能的转化三、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 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3. 抛体的运动规律4. 物体做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关系5. 一维匀变速直线运动6. 二维直线运动7. 圆周运动8. 相对运动4. 力学运动1. 力学系统2. 弹簧系统的振动规律3. 波的传播特点4. 时间和频率的关系5. 波长和波速的关系6. 光的反射和折射7. 离心力和向心力8. 地球引力和天体运动五、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热传导4. 物体的热膨胀5. 热量和机械功的关系6.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7. 气体的分子动理论8. 水的比热和汽化热9. 冷热的快速交换六、电磁学1. 电荷的基本概念2. 电流和电流的大小3.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4. 串联和并联电路5. 电功和电热6.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7. 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8. 电磁感应现象9. 电磁波的特性10. 电磁现象的应用七、光学1. 光的传播特性2. 光的直线传播3.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4.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 人眼的调节和成像原理6.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7. 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原理8. 光的干涉和衍射9. 光的偏振八、原子物理学1.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2.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3. 辐射的吸收和发射4. X射线的产生和应用5. 核裂变和核聚变6. 放射性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三、机械效率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2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知识点:1.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等。

3.位移和路径:位移的概念、位移和路径的关系等。

4.牛顿三定律:力的作用和受力物体的状态、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等。

5.动能和功:动能的概念、动能和力的关系、功的概念等。

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等。

7.机械效率: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等。

二、热学知识点:1.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热量的概念等。

2.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规律等。

3.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等。

4.物态变化: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等物态变化。

5.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等。

三、光学知识点:1.反射和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等。

2.光的传播路径:光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传播等。

3.光的颜色:颜色的本质、颜色的三原色等。

4.光的反射和折射:球面镜和透镜的原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等。

5.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的原理、干涉现象的应用、衍射的原理等。

6.麦克斯韦关系式:麦克斯韦关系式的表达、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应用等。

四、电学知识点:1.电流和电势差: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电势差的概念等。

2.电阻和电路:电阻的概念、电路的分类、电路的图表示等。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欧姆定律的应用等。

4.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和电流计算等。

5.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磁感线的性质、电磁感应的规律等。

6.动生电和静生电:动生电和静生电的概念、带电体和导体的类比等。

五、能源与环境知识点:1.能源的转化和利用:能源的种类、能源的转化和利用等。

2.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的措施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7章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
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4第四章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
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
(2)当f
(3)当u
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
当u=f时无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
眼镜是凹透镜。

6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
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的计算公式:
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
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
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7第七章力
45.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