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城市建设史》2015年12级+13级城规班讲义-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七讲-元明清时代的城市建设)-第9周-张信晖

《城市建设史》2015年12级+13级城规班讲义-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七讲-元明清时代的城市建设)-第9周-张信晖

唐的坊制。全城居民活动有时间规定,城内有报时中心。
26
4. 商业区
商业发达,大规模的商业区有三处。一处是东城的斜街市,位 于中心台以西积水潭北岸,是全城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因为积水潭 是一个重要的水运终点;二是西城的羊角市,是羊市、马市、牛市 、骆驼市集中地方(牲畜交易市场);三是中书省前的文籍市等。 其它诸如米面市、柴市、杂货市、鱼市、果市等市肆遍及全城。
海、南海和北海,其东是宫城。皇城东北为御苑,西部有隆福寺及兴圣寺等 占地面积大。皇城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 ② 宫城又称大内,是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心,在整个大都的中轴线上。 宫城四面各开一门,南面崇天门,北面厚载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 宫城建筑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以大明殿(正殿,皇帝即位、朝会等活动)为 主体,北面以延春阁(寝殿,帝后妃居住之处)为主体,合“前朝后寝”之 制。萧墙内,太液湖西还有两组宫殿,总称西内。南边隆福宫,北边兴圣宫 ,主要收藏文物图书。
伟额达城楼,门外设有瓮城,城墙四隅建有高大的角楼。每座城门都与
一条笔直的干道相通。从南墙正门丽正门向北,穿过皇城南面的灵星门 、宫城的崇天门、北面的厚载门,直达万宁寺的中心阁,有一条贯穿全
城的中轴线。整个大都规划整齐,严格遵循轴线与对称的布局原则。
24

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带,四周筑萧墙。皇城中部是海子,即中
25
2. 街道规划
城内共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干道各九条,以合“九经九纬”的古 制。街道纵横交错构成棋盘式的布局,大街宽二十四步(约25米), 小街十二步。街巷、胡同宽六、七米。
3. 大都城坊巷、居民
皇城以内为帝王活动场所,墙外是居民住宅区。居民分住五十坊 内,每坊有名,但无墙,是以街道为界限的行政管理单位,区别于隋

明长城和北京城 优秀教案

明长城和北京城 优秀教案

明长城和北京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这一课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两个伟大建筑——北京城和明长城,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伟大的建筑工程,能从教师展示的图片和影视资料里总结出我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中,应展示大量的图片来表现它们的特点。

二、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搜集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建筑,中国的建筑是世界建筑工艺的奇葩。

同时应不断贯穿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物的意识通过对北京城和长城历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珍惜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庄严的北京城和雄伟的万里长城。

2.总结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体会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北京城的图片,展示她的庄严雄伟,引起学生探究它历史的兴趣,进入新课。

二、课堂互动: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二)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三)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

)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

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

”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北京城示意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三、课堂小结: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建筑方面的两个伟大代表:北京城和明长城。

中国城建史 第五讲 明清

中国城建史 第五讲 明清

明中都临濠的建设
1.营建的背景
☆政治形势的新变化,要加强对北方的统治 ☆临濠前江后淮,有险可持,有水可漕 ☆临濠市朱元璋的祖籍所在,他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洪武二年开始兴建,驱百万民工终年劳作,营建六年,最终 以劳费之由罢建 ☆营建北京城的大量石料由中都拆卸,之后成为禁锢皇室罪 犯的地方,明末被毁
二、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工商业城市的人口构成有显著 的变化,工商业者比重增加很快;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
三、城市形态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城市建筑更加密集;城市用地沿 对外交通干线向外扩张,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城区,称 “关厢”。
四、“市集”快速发展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一般城市中的“市集”非常发达,并且 在城市近旁和交通干线的交叉点上的较大居民点逐渐成为新的 “集镇”。
明代南京城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组成,皇城偏 在应天府城的东南隅,系填燕雀湖而成,避开了已建成 的区域。皇城中央为宫城,其布局即继承传统又有所发 展。应天府城即现在的南京城,城周66里,城墙从防御 要求出发修建,沿自然地形故呈不规则状,全城共设13 座城门,全城将南唐的金陵城、六朝的健康都城和东府 城全部包括在内,规模宏大。 外城主要是从防御要求出发,利用自然地形修筑,西 北至长江边,东包括钟山,南过聚宝山,在地势险要的 地段筑有16 座城门。外城与应天府城之间仍为耕地。 城内分皇城、居民市肆、驻军区三个部分,市肆区主 要集中在秦淮河两岸,形成商业中心,城西北地势较高, 设驻军军营。三区布局各成系统,三区中央交界处建钟 鼓楼。 Nhomakorabea
城市布局与建设特点
1.城市呈方形,运河从城东、城南流过,这一带成为城市 商业区,集中着大量的码头、堆栈、旅馆、饭店等商业 设施 2.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布局自由灵活,具有消费城市的特 点 3.扬州手工业发达,各种手工业按行业集中,在城市中形 成了很多专业性的手工业街坊 4.扬州城中间有很多园林,扬州的园林艺术结合了南北园 林的优点,成为城市的一大特点 5.明清时代的扬州城富户云集,因此城市中建有很多为这 些有闲阶级服务的设施,并且城市中聚集了很多封建的 知识分子,使扬州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城市 6.扬州城内居住区分布较乱,房屋密集,住宅多为庭堂式, 呈长条形

明清北京城总分析

明清北京城总分析

明清北京城总分析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描述。

首先,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明朝初期的北京城规模较小,东、西、南、北四城各自为独立,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

然而,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北京城的规模扩大了许多,新增了内城、外城和皇城的概念,形成了现有的三城结构。

内城是皇城的范围,主要是皇帝和皇家成员的生活区域;外城是官员、商人和普通百姓的居住区域;而皇城是内城和外城的连接区域,也是政府机构和文化设施的所在地。

其次,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政治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明朝将北京设为兵马都指挥使司的所在地,成为明朝的政治中心。

清朝建立后,北京成为其首都,政治中心地位更加确立。

皇帝在紫禁城中举行各种政治活动,例如庆春园、万寿山等皇家园林的修建,体现了政治权威和皇家威严。

第三,明清时期的北京城经济繁荣发展。

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北京城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其他各种行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商业街区和市场得以建立。

例如著名的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等,成为了商业活动的热点地区。

此外,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还有许多手工业工坊,特别是丝绸和瓷器的生产,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最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

文化活动在宫廷和城市中都有显著地存在。

在皇城中,许多文化机构和学府得以建立,例如太学、礼部等,为皇族和官员的文化培养提供了条件。

而在城市中,戏曲、书画、文艺等各种文化活动繁荣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例如,四明新罗书院、梨园等都是当时的重要文化设施。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其整体规划和布局、政治中心地位、经济繁荣发展以及文化繁荣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北京城在这段历史时期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城市规划: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

城市规划: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

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

皇城平⾯成不规则的⽅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

作为皇城核⼼部分的宫城位于全城中⼼部位,四⾯有⾼⼤城门,城的四⾓建有华丽的⾓楼,城外围以护城河。

北京全城有⼀条全长约7.5公⾥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轴线以外城的南门永定门作为起点,经过内城南门正|考试⼤|阳门、皇城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三座门七座殿,出神武门越过景⼭中峰和地安门⽽⽌于北端的钟楼和⿎楼。

轴线两旁布置了天坛、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等建筑群,体量宏伟,⾊彩鲜明,与市民住房形成强烈的对⽐。

从城市规划和设计上强调封建帝王的权威和⽆上的地位,反映了设计意图上的阶级性。

内城街道坊巷沿⽤元⼤都的规划系统,城内⼲道以平⾏于城市中轴线的左右两条⼤街为主,东西向交通不便,主要是与⼲道垂直通向居住区的胡同。

北京的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格,城的轮廓接近⽅形。

全城道路分⼲道和胡同两类,胡同都是东西向的,前后两条胡同间距约为50步,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

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坊,形成完全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式。

北京的市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并形成四个商业中⼼:城北⿎楼⼀带;城东、城西各以东西四|考试⼤|牌楼为中⼼;以及城南正阳门外的商业区。

宋明清城建史

宋明清城建史

三、明清北京城的改建与变化 改建要点
京城内城范围与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缩了5里;南部为延长 宫门前御道长度,以容纳官署,将城墙南移一里半;东西墙仍是元 大都的城垣。内城京西长约7000米,南北长约5700米,周四十里, 即今北京城的范围。北、东、西三面各开二门,南面开三门。其中 南部正中的正阳门俗称前门,建有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等建 筑,造型庄严、气势凝重,构成北京城最为宏伟庄严的一组建筑群, 是古城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群。


• 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因为皇城居中,把城市分为东西 两个部分,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城内主要干道是宫城前至永定门的中轴 线及通往各城门的一段大街。扩建外城后,崇文门外一段大街及玄武门外 一段大街及联结此二街的横街,也是主要干道。由于出行以步行为主,因 此对于大街的布局不要求通畅,上述主要街道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在街区 内部,以胡同作为内部联系道路,有利于形成安静的生活环境。由于地处 北方,对日照、防寒要求较高,故胡同多为东西向。 • 北京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37坊。这些坊只是城市用地管理上的 划分,不是有坊墙门严格管理的坊里制。居住区与元大都相仿,以胡同划 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间距约70米左右,中间一般为三进的四合院相并 联,大多为南进口,庭院内植树木。全区无集中绿地,但由于住房院子中 树木较多,全城呈现在一片绿荫之中。内城多住官僚、贵族、地主及商人, 外城多住一般市民
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
• 扬州、临清城、票号中心平遥和太古、景德镇、盐业城市 自贡
谢谢观赏

明代的军事防卫宣化、大同、偏关、榆林、 甘州、宁夏、固原),卫所城市(左云卫、右玉卫、山海卫、 宁远卫、临山卫、南汇所、神木镇羌所),防御城堡、城寨 (杀虎堡、嘉峪关)

【课程大纲】《城市建设史》

【课程大纲】《城市建设史》

《城市建设史》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城市建设史(英文):Urban History课程编号:14351142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介绍中外古代和近现代重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使学生掌握城市建设史,城市改造史的基本知识。

中国城市建设历史理论包括早期奴隶制城市、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近代资本主义城市;西方城市建设历史理论包括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资本主义三个时期的主要城市简介及主要的城市规划理论。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城市变迁经历理解如何认知城市及其空间。

了解和初步掌握基本的城市历史研究方法。

学习不同城市理论与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过程。

了解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在城市选址、城市供排水、城市交通、防火、城市绿化和风景区、城市规划等方面已有的成就和经验;了解外国城市建设史相关部分。

掌握基本的城市历史与文脉延续概念,能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中国城市部分)第一章城市的产生(1.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城市的产生过程,城市产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原始社会生活及劳动情况2. 教学重点与难点:原始的居民点、城市的产生、城市的产生过程第一节原始社会生活及劳动情况(0.3学时)第二节原始的居住形式及居民点(0.2学时)第三节城市的产生(1学时)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早期城市及其演变的介绍,了解殷商时期的城市布局特点和功能分区,掌握商周时期邑、都、市、城、廓、国等概念,掌握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商代早、中、后期国都的规模、特点;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第一节殷周时代的城市及周代的都城(0.5学时)第二节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0.5学时)第三节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1学时)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建设(1.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从城市规模、布局特点、道路等级等方面了解当时的建成制度,了解百家争鸣中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管子《乘马篇》2. 教学重点与难点: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都城。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档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档

…材料一‟明清北京城的布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都城以宫室为主体的规划思想。

它继承过去传统,以一条自南而北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为全城的骨干,所有城内的宫殿及其他重要建筑都沿着这条轴线,结合在一起。

这条轴线以南端外城永定门为起点,至内城正门的正阳门为止,建造一条宽而直的大街,两旁布置两个大建筑组群:东为天坛,西为先农坛。

大街再向北引延,经正阳门、大明门到天安门,则是为全城中心的皇宫作前引。

在大明门与天安门之间,有一条宽阔平直的石板御路,两侧配以整齐的廊庑,称千步廊,廊的外侧,隔着街道建有东西向的衙署多所。

天安门前的御街则横向展开,在门前配以五座石桥和华表、石狮,以衬托皇城正门的雄大。

进入天安门、端门,御路导入宫城。

体量大小不同的宫殿建筑集结在这中轴线上。

宫城后矗立着高起约50米的景山,表现出中轴线的部署发展达到最高峰,也是突出全城的制高点。

在景山之后,经过皇城的北门──地安门,最后以形体高大的钟楼、鼓楼作中轴线的终点。

这种布局使宫殿苑囿占据了全城的中央部分,虽然满足了统治阶级附会古代制度和便于进行统治的要求,但严重地妨碍了全城东西方向的交通。

由大清门到景山,主要建筑完全位于轴线上,严格地保持对称布局,这对于统一建筑群的艺术面貌起了一定的作用。

至于明清故宫的空间组织,由大清门到坤宁宫,中轴线上共有八个庭院。

它们形式不同,纵横交替,有前序,有主体。

从大清门到天安门以千步廊构成纵深的庭院作前导,而至天安门前变为横向的广场,通过空间方向的变化和陈列在门前的华表、石狮、石桥等,突出了天安门庄重的气象(图157)。

天安门至午门,以端门前略近方形的庭院为前导,而端门和午门之间,在狭长的庭院两侧建低而矮的廊庑(朝房),使纵长而平缓的轮廓衬托中央体形巨大和具有复杂屋顶的午门,获得了很好的对比效果。

太和门前广阔的矩形庭院是前三殿的前奏。

乾清门前狭长的横向庭院则给人以空间变化中一个关捩的感觉,表明外朝部分已经结束而将进入另一性质的空间。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城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城市

近代以来的城市变革
西化影响
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城市建设受到 了西方的影响,如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区,出现了西式建筑 和城市规划风格。
城市化进程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城市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 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这些问题在当今的城市建设 中仍然存在。
要的影响。
公共空间设计
园林设计
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风格独特,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 公园、广场、街道景观等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
街道布局
明清城市的街道布局具有明确的规划,对现代城市街道布局的规划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公共设施
明清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寺庙、戏台、会馆等对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绿色生态
未来城市建设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活
理念,构建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文化传承
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挖掘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打造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
科技创新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 化和精细化水平,优化城市交通、能源、 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
清朝时期城市建设
1 2 3
满族特色
清朝城市建设中融入了满族的特色,如沈阳故宫 的设计,体现了满族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思想。
商业发展
清朝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许多城市如扬州、 苏州等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城市的商业街区和市 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园林建设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二章 城市建设

试述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①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在城南加筑外城,主要为手工业、商业区及天坛、
先农坛。

②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

③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

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
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

④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

⑤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
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

⑥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

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
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

⑦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

⑧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

画图:
辨析:
识图题:
补画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

清北京城
10/29/20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清北京城
明代北京的改建 明北京城的规模与形制 明北京的特点 清北京的变化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 城市改建的,其布局恢复传 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 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 重建的北京城,依然采用了 元大都的格局,又参照明初 国都南京的建制,汇集了我 国历代王朝都城建筑的精华, 集中体现了封建时代,普天 之下,唯我独尊,皇权统治 的威严。
明北京的规模与形制
10/29/2014
10/29/2014
城市布局则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 居民城市生活的建设布局 明北京的官府衙署密布于天街, 全城没有集中的绿地,但在各住房庭院中树木较多。 园林建设相对元代有较大发展。 商业与元大都时不同, 城市水系沿袭元大都,居民饮用水为井水,下水道系 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
明北京城特点
10/29/2014
•重修了一些宫殿。 •城市范围、宫城及干道系统没有改变。 •加强中轴线的作用。 •城内增建了王府和胡同。 •居住地段有改动。 •强调了外部空间组织和建筑形体的处理。 •全盛时期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政治生活因为帝王的生活习惯而转移至西城。 •商业进一步发展,商业中心位置没有转移,甚至更为扩大。。 •商业运输依赖大运河 •清北京新增喇嘛教建筑。 •人口从明末近百万,增到清代超过100万。
北京城的改建
10/29/2014
三重城制
• 京城(内城):北、东、西三面各开二门,南面开三 门。在南门正中建有一组建筑群,是古城北京的标 志性建筑群。 • 皇城:包括三海和宫城。按礼制排列建筑群,空间 处理极为丰富。 • 宫城:城墙高大,四角建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 共开四门。主要建筑分三大殿。整个宫城用“前朝 后寝”的形制,后有一御花园。 • 外城:也称外罗城。由于大运河的漕运不再入城, 商业中心就集中在外城。形成大片的市肆及居民区

明清时期的城市PPT学习教案

明清时期的城市PPT学习教案

“倭寇之患”和欧洲殖民者东来。
清朝入关,为了防备西方殖民者和台湾郑成功的抗
清运动,而实行更严的“海禁”。
7、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地位。
原因: (1)政治上可以控制广大地区;
(2)经济上可称繁庶地区;
(3)军事上有限可守;
(4)交通上往来便利;
(5)接近统治王朝的根据地。
第8页/共61页
第10页/共61页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南京城
明代的南京城是在六朝都城建康城城址和南塘都城江
宁府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
公元1356年,朱元璋进占集庆路,改为应天府。朱元
璋曾欲定都开封,故称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公元
1378年,罢开封北京称号,南京改称京师,成为正式首都。
第11页/共61页
城市建设的特点:
坛、山川坛(祭祀天神)、先农坛(皇帝行耕种礼)。皇
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这完全符合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
明初,朱元璋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并在
殿前作门五重。 (即 “三朝五门”)
第26页/共61页
北京明、清故宫总平面 图
第27页/共61页
3、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
一丈八尺,正南门为承天门(清代称天安门),左右设有太
庙及社稷坛,前为干步廊,两侧为五府六部统治机构。
宫城在皇城中,布局严整,城墙高大,四角建有角
楼,城外有护城河。共开四门。宫城内主要建筑分三大殿,
高踞在大白理石台基上。整个宫城用“前朝后寝”的形制,
最后有一御花园。
第25页/共61页
2、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
一、明代中都城的建设

明长城和北京城 教学设计

明长城和北京城 教学设计

明长城和北京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这一课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两个伟大建筑——北京城和明长城,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伟大的建筑工程,能从教师展示的图片和影视资料里总结出我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中,应展示大量的图片来表现它们的特点。

二、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搜集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建筑,中国的建筑是世界建筑工艺的奇葩。

同时应不断贯穿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物的意识通过对北京城和长城历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珍惜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庄严的北京城和雄伟的万里长城。

2.总结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体会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北京城的图片,展示她的庄严雄伟,引起学生探究它历史的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备注(一)北京城的营建。

出示大量的图片,展示紫禁城的庄严,在引起学生兴趣之后,开始讲述北京城的历史。

知道它是明朝永乐年间营造的,是明清两个朝代的都城。

出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沿着北京城的中轴线,能找到哪些建筑群落?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平面图,得出答案,并且通过观察得出这里要用大量的图片和说明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和紫禁城的北京城的一些基本建筑情况:分为外城、大城、皇城和宫城(紫禁城)4个部分,由一条8千米长的笔直的中轴线贯穿南北。

两边的街道和主要建筑左右对称,非常整齐。

其中,紫禁城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

介绍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

它是皇宫所在地,故宫的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寸砖片瓦都遵循着等级礼制,反映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长城和北京城》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明长城和北京城》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4课明长城和北京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这一课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两个伟大建筑一-北京城和明长城,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伟大的建筑工程,能从教师展示的图片和影视资料里总结出我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中,应展示大量的图片来表现它们的特点。

二、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搜集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建筑,中国的建筑是世界建筑工艺的奇葩。

同时应不断贯穿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物的意识通过对北京城和长城历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珍惜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庄严的北京城和雄伟的万里长城。

教学难点总结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体会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北京城的图片,展示她的庄严雄伟,引起学生探究它历史的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课堂互动:师: 放长城音像资料。

1、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2、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3、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

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

”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音像资料: 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 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师: 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 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教学内容

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教学内容

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汉长安
唐长安
西安附近汉唐遗址图
因汉长安屡遇战 争严重破坏,隋 文帝在夺得北周 政权后,在旧城 东南龙首山南面 选了块地建新都。
隋大兴城市唐长 安发展的基础。
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西市
皇城
东市
城市总体布局;
隋唐长安是在曹魏邺城之后,第 一个平地而起的新城,是我国严 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
三国曹魏邺城
齐门楼
宫殿 戚

官署 里


司马门


凤阳门 雍阳门 广阳门
棋盘式布局:
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 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为 两半部。
迎 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 春 区,正中为宫城,其中布置 门 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
筑及广场。宫城东为一组宫 殿官署,其北半部为曹操的 宫室,南半部为官署。官署 东为戚里,为王室贵族的居 住区。宫城西为铜雀苑,为 王室专用园林,靠近西城为 粮食武器库。东西轴线南半 部为官署和一般的居住区。
目录
一:概说
二: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1、汉长安
2、三国曹魏邺城 3、北魏洛阳 4、南朝建康 5、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6、宋东京的建设 7、元大都 8、明南京 9、明清北京城 三:地方城市的建设
1、平原地带 2、江河山丘的地区 3、江南水网地区 4、防御——卫城
一:概说
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 居民区。 各城市的城市形态随这三者的发展不断变化,其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城市处于萌芽状态中,有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不过分布散漫二无序。 代表: 1、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大规模宫殿遗址,占地达12万㎡,有人认为这是夏朝都 城之——斟鄩【xun】 2、还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龙商城、安阳殷墟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一明清北京城规划与建设

一明清北京城规划与建设
绛雪轩; 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
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
藻堂从乾隆时起,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
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 间舒广。
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 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装饰:大面积色彩的 统一和丰富精致的的 装饰小品——华表、 铜鹤、石狮、铜龟、 嘉量,御道雕刻
二·太和殿(明:奉天殿)组团
①太和殿
公元1417年完工,1421年与1557年失火后又重建,其后经 数次整修。
太和殿为皇帝登基、庆寿、冬至、元旦、集会或宣布重大 政令的场所。皇帝就在竖有屏风、上有蟠龙藻井的宝座上, 与皇族、重要大臣坐在殿内,其余朝臣则在殿外广场上。
内廷西部 有养心殿和花园。公元18世纪20年代,雍正由乾清宫改
住此地,其后历代皇帝均居于此处,妃嫔则住在养心殿北面 的小宫中。东边相对位置为太子与其随从住所,还有乾隆退 位后居住殿。 ④养心殿 ·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清雍正年重 修,作“工” 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 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金斗拱 ·梁架 :雷公柱
②中和殿、保和殿 ·中和殿: 正方形、为四方攒尖顶,为皇帝临朝 前准备之处。
· 保和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乾 隆时重修。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原名谨身殿, 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 为举行御宴和殿试之处。
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①乾清宫 1·概况
§9 ·3 城市、宫殿
一·明清北京城规划与建设 1·特征
中国城市发展,自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到明清北京,历经 3000余年,总结出了三方面的经验: ①防御 远在城市形态尚未形成之前,城→防御体系,以后历代城市建 设中,防御都是主要因素 1403年明成祖夺取政权后,防御蒙古人南扰是从南京迁都的 主要原因之一 放弃了元大都的北部,以便驻军防守。另加城墙(仅建成南部)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教学文案共47页文档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教学文案共47页文档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 城教学文案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朝称北京为蓟(jì),蓟是所分封的一
座都城;
辽朝
隋朝以蓟城作为涿郡的政治中心;
唐朝统称幽州;
金朝
辽朝改称南京,又叫燕京;
金朝迁都于此,名为中都;
元朝
元朝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
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
明朝
清朝继续建都北京。
清朝
1、周朝
《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1、明代北京城城墙的变迁
•明 初 为 第 一 阶 段 , 迁 建 的 主 要 对 象 为 南北城墙,迁建中首先针对大都北部的 空旷地将北城墙南移五里,然后将南城 墙作相应的调整,向南移动一里半。经 过这一阶段迁建以后的北京城被称为内 城。
明嘉靖年间为第二阶段, 原议环绕京城四周,一律加筑 外垣。后因物力所限,使北京 城在平面图上构成了“凸”字 形轮廓。
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 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 物。
1、周朝
《水经注》——“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 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
蓟城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始于城内西北角的蓟丘, 如同鲁国的曲阜,齐国的营丘一样,都是由于当地有一个 显著的地理特点,即靠近一个突出地面的土丘而得名的。
➢ 特点:大规模地开发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风景区,营建 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离宫建筑群
➢ 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 和畅春园、圆明园
➢ 成为与北京城中紫禁城并重的另一个政治中心,被称为 清代北京一南一北的“双城”制
二、历代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看看最后形 成的明清北 京城,呈什 么汉字结构?
❖ 午门——坤宁门:紫禁城 (宫城) ❖ 天安门—地安门:皇城 ❖ 城郊设祭祀的坛庙,通过对称环绕的手法突出宫城
的位置。
❖ 2、布局特点
(1)北京城布局 分为京城、皇城、
宫城三重,整个以宫城 为中心,皇城前左建太 庙,右建社稷坛,并在 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 坛。玄武门外建内市。 符合“左祖右社,前朝 后市”的城制。
2、隋唐
➢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定为涿郡,均治蓟城。 ➢ 唐兴隋亡,改涿郡为幽州,仍治蓟城(又称幽州城)。 ➢ 北方的军事地位显得十分突出。
3、辽朝
➢ 在幽州城建立陪都
➢ 南京,又称燕京
原因:一是要利用这里有利的地理形势,作为向南进攻中 原的据点;
二是占领的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饶,自然条件优 越,经济文化和生产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契丹族原来活动的 北方草原地区,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和掠取更多 的财富,幽州城自然而然地成为辽在华北的政治中心。
有河流,四周有护城河,面积是金的3倍;
•明清北京城是在元的基础上改建的,北城墙
向内缩进,在南面修筑外城,使北京城呈“凸” 字形状,呈现出“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 富,节律有序”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 规划建筑精华。
❖ 三、明清北京城城市布局
❖ 1、中轴线:
永定门—正阳门— 中华(大清)门— 天安门—端门—午 门—太和门—前三 殿—乾清门—后寝 三殿—坤宁门—景 山、后花园——玄 武门—地安门—钟 鼓楼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城市
主讲:彭 蓬 copenhagen0603@
❖第四节 明清北京城
❖ 历代北京城的建设脉络 ❖ 历代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 明清北京城的城市布局 ❖ 明清北京城的形制 ❖ 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周朝
一、历代北京城的建设脉络
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 隋唐
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
(1)北京具有优越的军事地理环境,抗击北元是明初 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
东北平原
(2)迁都北京也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必然结果。
中原
(3)北京乃燕王发迹之地,是“龙兴之所”,朱棣本 人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倾向性。
7、清朝
➢ 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
➢ 只是对建筑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局部的、小范围的改建、 增建工作
北京天坛
(2)宫城布局 ❖ 宫城按前朝后寝布
置:以乾清门(路 门)为界,外为朝, 内为寝,乾清宫为 正寝。符合“前朝 后寝”。
四、明清北京的形制
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 城、内城、皇城、宫城。 城各有门,有“内九外 七皇城四”之说 。
1、宫城
❖ 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今天 北京明清的故宫,位于内城 中部偏南地区,面积0.72平 方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 。宫城设置八门,南五门, 即承天门、端门、午门、左 掖门、右掖门,东为东华门 ,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清改为神武门)。
➢又以“元”为国号,并把新都城命名为大都,至 1274年大都城建成,即元大都。


6、明朝
祖 朱

➢ 徐达攻下元大都后,将大都城改名北平
➢ 1370年,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于北平为燕王,以巩固 北方的守卫,防御蒙古族的南犯
➢ 1398年,朱元璋去世,靖难之役后朱棣即位
➢ 迁都北平,北平改称北京
➢ 明北京城的营建,从1406年开始,到1420年竣工,前 后延都,改燕京为中都 ➢ 北京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真正开始 ➢ 金中都既是在北京原始聚落的旧址上发展起来的最
后一座大城,又是向全国西政夏治中心金过渡的关键
➢ 在北京城市建设史上还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南宋
5、元朝
➢ 中都城内金代的皇宫被元朝将领的一场大火焚烧 ➢ 这时的中都城已改称燕京 ➢ 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后,到燕京城,在旧金中都城的 东北郊外选择新址,营建一座新都城
故宫鸟瞰
❖ (1)宫城内压在中轴线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筑物,以 乾清门为分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前朝后寝。

前三殿为奉天殿(清改为太和)、华盖殿(清改
为中和)、谨身殿(清改为保和)。
❖ 后三殿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故宫太和殿(金銮殿)
故宫中和殿
故宫保和殿
乾清宫
❖ (2)宫城周围有护城河,宽达52米,称为御河(清称筒 子河)。
对于外城修建首选南墙的
原因,当归于这里比较稠密的 居民和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天 坛、山川坛的存在。
广宁门
广渠门
2、(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辽南京城是依水而建的近似正方形的城池; •金中都城是在辽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四周有护
城河,面积扩大近2倍;
•元大都城是在金的东北部新建的一座城池,城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