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汇报提纲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一、引言本次课题结题汇报材料旨在总结和展示我们小组在研究课题上的成果和收获。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XXX,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小组完成为了一系列实验和数据处理,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二、研究背景在这一部份,我们将介绍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发现XXX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的课题。
我们列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在本部份,我们将介绍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我们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步骤和流程,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条件的设定、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等。
我们还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全面、准确地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这一部份,我们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我们列举了实验数据,并使用图表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解释。
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我们还比较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这些结果和分析,我们能够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五、结论与展望在这一部份,我们将总结我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我们回顾了我们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我们指出了我们的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同时,我们也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我们希翼我们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六、参考文献在这一部份,我们列举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我们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列出了文献的作者、题目、出版社等信息,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在研和结题项目汇报提纲
1、项目名称、编号、来源、负责人及研究起止时间;
2、计划任务书(申请书)本年度安排及考核指标;
3、本年度研究进展;
4、实验记录展示;
3、研究成果
⑴论文目录(标注本项目编号及来源)
⑵其他成果(会议交流、专利、著作等)
⑶成果展示
6、经费分科目使用情况;
7、在学校和上级的网络科研管理平台提交进展报告展示
8、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项目名称、编号、来源、负责人及研究起止时间;
2、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创新点)
3、研究成果
⑴论文目录(标注本项目编号及来源)
⑵其他成果(专利、著作等)
⑶成果展示
4、经费分科目支出情况
5、实验记录展示
6、在学校和上级的网络科研管理平台提交结题报告展示
7、本项目研究体会及打算。
结题报告写作提纲
结题报告写作提纲第一篇:结题报告写作提纲结题报告写作提纲(一)问题的提出(二)本课题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三)本课题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突破点(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或意义(六)课题研究目标(七)本课题研究内容的规划(详写)(八)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棸或研究过程(九)研究方法(十)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效果或本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详写)(十一)讨论。
课题研究中不足、疑问等(十二)结论。
第二篇:结题报告研究过程对于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2011年10月xx日,以班级为单位,我们进行了开题报告。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三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二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一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五中高一、高二、高三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第13周,统计,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第14周,完成结题报告及研究心得。
课题主要成果及形式此次我们组的课题研究主要以高材生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他(她)们的课余生活、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其中,尤以学习方法为重点研究对象,分为分科学习方法和高三复习策略两部分。
不仅掌握了他们的生活节律和学习“技巧”,而且,我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提高。
对此,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一方面以论文、报告、图片等形式在校园公开我们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网络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习水一中校园网、习水一中QQ群、百度文档文库上。
研究心得体会在这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都获益匪浅。
首先,在和高材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提高了我们的表达交际能力,这也是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的运用,让我们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其次,对于习水五中的访问,我们可谓历尽波折,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五中管的比较严,不让学校以外的学生进出;不太了解习水五中的作息时间等,这导致了我们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课题结题汇报提纲
6、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即在教 研、培训、科研、电教部门职能创新和部门之间职能整合过程 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 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 径。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建立研究型课题数 字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自动配送的各种文献,可以随时了解 最新的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从而清楚地知道类似的科研 课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再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 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课题研究。 (3)调查研究法:在研究之初,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 对中小学教师有关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在研究之后进行调查,从而确定研究对象经历研究之后的变化, 依此判断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一、课题基本情况
1、县域师校特点
3、课题研究意义
2、课题的提出
4、 研究假设 6、研究方法 8、课题创新点
5、理论基础
7、研究内容 9、研究过程
1、县域师校特点
基层学校从事学生教育,高师院校、省市教育学院、教育 研究院,区县教师师校都从事教师教育; 高师院校主要从事职前教师教育,省市教育学院,教育研 究院,区县教师学校主要从事职后教师教育; 省市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主要承担校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的教育,而区县师校承担大多数普通教师教育; 大城市教师学校和农业县教师学校也不一样: 市内各区学校集中,教师便于集中进行教师教育活动; 农业县中小学校分布分散不便于集中,农业县教师学校应 探索新的教师教育途径
4、研究假设
通过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拓展和整合,提 高教研、科研、培训、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题总结报告提纲
课题总结报告提纲第一篇:课题总结报告提纲初中班级学习小组管理实践研究中心中学一、“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提出(一)初中班级学习小组管理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2、人本主义理论:3、初级社会群体功能:(三)“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方法1、2、3三、“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过程四、“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创新点和结论都是成果,不需单独写,融入成果当中)五“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附件材料。
第二篇:课题总结报告《小学“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总结报告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
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组织人员,明确分工通过“公布课题信息→教师报名参与→筛选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三个步骤组织本课题参与人员。
课题负责人修水县教研员付幸生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徐梦思、罗琛程、卢瑾燕、饶伍姑、梁静、晏琼、潘珍君、瞿春琴等九位教师负责在学校、班级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全体课题组成员通力协作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课题组各位成员预计分别就经典诵读素材开发途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经典诵读朗读方法指导、经典诵读活动拓展等方面开展课题实验。
二、制定方案,预定计划在课题筹备阶段,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了《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研究实施方案。
方案计划从课题组成员以学校在“经典润心灵,书香溢校园”中建设的图书室以及各班的图书角为依托,充分积累小学生国学经典素材;以邮箱、QQ群、微信等网络手段组织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在听评国学经典朗读指导课、国学经典阅读分析课精品课例、听取专家讲座之后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经验交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朗读方法指导;组织阅读、朗读、演讲,手工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对课题开展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论文发表。
结题课题研究报告提纲
结题课题研究报告提纲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二、研究目的和内容2.1 研究目的2.2 研究内容三、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3.1 相关理论回顾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四、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4.1 研究方法选择4.2 数据来源和采集方式五、研究结果分析5.1 数据分析与处理5.2 结果呈现与解释六、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6.1 研究的创新点6.2 研究的局限性七、研究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7.1 研究的应用价值7.2 研究的推广前景八、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8.1 研究的不足之处8.2 改进方向建议九、总结和展望9.1 研究总结9.2 研究展望这篇文章是关于“结题课题研究报告提纲”的内容。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研究背景中,说明了该课题的相关背景信息,引出了问题的研究动机。
而在研究意义中,阐述了研究结果对学术领域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性。
其次,明确了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探索新的领域。
而研究内容则是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接下来,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回顾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可以揭示研究的基础和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然后,介绍了研究选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为解决问题而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数据来源则是指研究所需数据的获得途径和采集方式。
随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呈现和解释。
在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中,指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所面临的限制和局限。
然后,讨论了研究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研究的应用价值是指研究结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推广前景则是指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扩展和推广的前景和可能性。
接着,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
课题结题报告提纲
一、课题结题报告提纲:(15min)1、问题的提出,(实践需要,理论需要)。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国内外研究状况,(创新之处)(可供实践借鉴,符合特色实情)。
4、理论依据。
5、研究方法。
6、研究过程。
7、成果与结论。
8、对结论的分析和成果的再现,经验总结方式、方法、策略二、课题研究相关支持材料:附件1:实验前、实验二学校年级问卷调查附件2:问卷结果统计表/分析附件3:实验后问卷结果统计表(二校三年级综合)附件4:高考阅读技能高一开讲细则附件5:实验计划方案设计附件6:教师论文(1)(2)附件7:教学案例/设计附件8:主题公开课、示范课实录附件9:学生实验前、中、后阅读成绩汇总对照表表(一):实验前两校阅读状况统计分析表表(二):综合两校实验后统计分析表表(三)(四):一中学生阅读能力成绩实验前、后变化表表(五)(六):高级中学阅读能力、成绩、实验前后变化对照表表(七):实验前后学生自主阅读读物比较表表(八):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表(九):实验成果展示表表(十):实验成果展示表:有效开展高中生课外英语阅读活动的途径与策略研究袁淑英一、课题的提出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每个级别的阅读能力和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明确,科学而又细致的要求。
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15万词以上。
到高中毕业,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33万词以上。
也就是说,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累计阅读量要达到18万词以上。
其中高一达五万词,高二达六万词,高三达七万词,阅读能力达到课标规定的各项要求,词汇量达到3000词左右。
课标对阅读能力方面的六级要求如下:(1)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2)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3)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4)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5)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量计达到20万词以上。
结题报告报告正文撰写提纲
结题报告报告正文撰写提纲篇一: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报告正文撰写提纲与说明《结题报告》报告正文撰写提纲与说明请项目负责人参照以下提纲格式及其说明自由撰写,要求层次分明、条目清晰、内容准确,并可根据需要自行增设栏目或补充必要的图表。
《结题报告》要求全面地反映资助项目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如实地体现资助项目的研究计划要点、执行情况、主要进展与成果、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经费使用以及研究计划调整等情况,重点描述研究进展与重要的研究成果。
请精心撰写并认真核对,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在撰写风格上请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准确”,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标题突出,条目清晰”,必要的地方可图表、图文并茂。
报告正文主要栏目为:一、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基金资助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要求项目负责人和承担者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包括代表性成果介绍,说明其水平和影响,并简要阐述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
视情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动态和研究成果的比较,必要的参考文献出处等。
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或成果,请尽可能“一事一议”,分段撰写,以便今后成果展示或管理汇报时可以整段地剪贴引用。
对在后面成果目录表及统计数据表中的一些内容,如国际学术奖、数据库、软件等,应在本部分中具体地描述。
三、本项目研究人员的合作与分工。
根据个人的实际贡献等, 概述本项目研究人员的合作与分工,列出项目执行期间主要研究人员和中途调离、退出的研究人员的名单,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情况(如无,可以不写)。
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情况,包括会议主题、内容、规模、时间、地点、效果等。
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及参加组委会情况等,请提供邀请信等必要的复印件。
研究生培养情况,列出研究生姓名、研究方向、论文题目、导师姓名、已答辩或预计答辩的时间。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一、背景介绍本课题旨在研究某种新型材料在环境污染管理方面的应用潜力。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辟和应用高效的环境污染管理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型材料在环境污染管理方面的潜力和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新型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2. 评估新型材料在污染物去除效率方面的表现;3. 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范围和潜在优势。
三、研究方法1. 材料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材料,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和添加剂来控制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2. 材料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晶体学性质进行表征。
3. 性能评估:采用摹拟实验室条件下的环境污染物去除实验,测定新型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4. 应用探索: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试验,评估新型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潜力和效果。
四、研究结果1. 材料制备: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材料,其形貌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结晶性。
2. 材料表征:SEM和TEM观察结果显示,新型材料具有纳米级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的分布。
XRD结果表明,材料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
3. 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材料对多种污染物具有高效去除能力,去除率达到90%以上。
4. 应用探索: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新型材料在实际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稳定且持久。
五、研究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新型材料,并评估了其在环境污染管理方面的应用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染物的性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污染管理材料。
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在水体、大气和土壤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六、研究展望本研究为新型材料在环境污染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1. 进一步优化材料制备方法,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去除效率;2. 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探索其在其他污染物管理方面的潜力;3. 研究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课题结题汇报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
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某新型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包括课题背景、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二、课题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了一种新型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病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新型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计200例,其中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3. 数据收集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化、生化指标等数据。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基本信息相似,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
2. 疗效评估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中表现出显著的改善,包括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心电图改善等方面。
3. 安全性评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新型药物治疗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证明该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五、讨论1. 研究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该新型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2. 结果与现有研究的对比将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发现该新型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验证了该新型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七、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某新型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2020,18(1): 12-18.八、致谢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全面汇报,以便于评审委员会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决策。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某新型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和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在这个部份,我们将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提到该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三、研究目标在这个部份,我们将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
例如,我们的研究目标可能是评估该新型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探索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潜力。
四、研究方法在这个部份,我们将详细介绍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描述实验设计、样本制备、测试仪器和测试条件等。
我们还可以提及我们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
五、研究结果在这个部份,我们将详细呈现我们的研究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图表、表格和文字描述等方式,清晰地展示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提供该新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曲线图,并分析其热稳定性和电导率等关键性能指标。
六、讨论与分析在这个部份,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我们可以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分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我们还可以对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照,评估本课题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七、结论在这个部份,我们将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我们可以指出该新型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和应用前景,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八、参考文献在这个部份,我们将列出本课题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我们可以按照国际通用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给出文献的作者、标题、出版年份等信息。
九、致谢在这个部份,我们将感谢所有对本课题研究赋予支持和匡助的人员和机构。
我们可以感谢导师、实验室成员、合作火伴等,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以上是对课题结题汇报材料的标准格式文本的详细回复。
结题工作报告提纲(云南)
1.2太阳能应用热处理文献收集与综述【云南】1.3太阳能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文献收集与整理) 【云南】1.3.1光电【云南】1.3.2光热【云南】1.4太阳能应用于热处理(干燥)方面的应用案例(文献收集与分析)【云南】2.2太阳能企业调研情况【云南】2.2.1制造企业(光电)现状及近年发展及技术改进等【云南】产业发展情况,新技术研发情况,利用率综合情况等。
2.2.2制造企业(光热)现状及近年发展及技术改进等【云南】同上2.2.3应用企业(光电) 【云南】同上2.2.4应用企业(光热) 【云南】同上2.3太阳能国外企业相关情况研究(含网络报道收集) 【云南】3研究报告3.1太阳能方案介绍(相关应用) 【云南】3.1.1光一电一热(理论值与投入值与年回报率) 【云南】3.1.2光一热【云南】3.1.3光一热(辅)一锅炉(方案设计与可行性) 【云南】最优方案3.3改造方案选定3.3.1综合评价指标(燃料、投入、窖体、业务量、投入、空间·····。
【云南】3.3.2企业调查表分析3.4光热应用数据采集与分析【云南】3.4.4辐照与热能供给分析【云南】3.4.5投入设备与供热关系表(曲线数据) 【云南】3.4.6全年数据供给热水总量分析【云南】5控制系统框架5.1框架组成5.1.1数据库(致死温度、加热过程[修正])5.1.2理论公式(现有已知总结分析实用性与准确性、电子化运算与软件接口) 5.1.3节能数据库(实验数据)5.1.4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云南】[远程数字综合控制]5.2控制系统图解介绍【云南】5.3系统数据实验【云南】5.3.9太阳能辅热数据(天气预报预测调整) 【云南】5.3.10太阳能利用光热曲线(全国各地年辐照量) 【云南】6应用推广【云南】6.1拟推广方案【云南】行业分析推广方式宣传方法风险预控资金预算……等6.2研究成果应用改造【云南】6.2.1企业改造方案【云南】6.2.2改造研究数据及分析(图片、数据) 【云南】6.2.3应用于苏州热处理包装厂改造进一步改进及方案【云南】6.2.4应用改造总结【云南】。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一、引言本次课题结题汇报旨在总结和汇报我们团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某种新型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并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研究背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高效、低成本的污染治理方法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传统的治理方法往往存在着效果不佳、成本高昂等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新型材料的应用来解决这一难题。
该新型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有望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评估该新型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并探索其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该新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征;2. 评估该材料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能力;3. 研究该材料在催化降解污染物方面的效果;4. 探索该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合成新型材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具有一定结构和性质的新型材料。
2. 材料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仪器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其形貌和结构特征。
3. 吸附实验:将不同浓度的污染物溶液与新型材料接触,测定吸附后的溶液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评估材料的吸附能力。
4. 催化实验:将污染物溶液与新型材料接触,通过催化反应降解污染物,并测定反应前后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评估材料的催化活性。
5. 应用可行性评估:将新型材料应用于实际环境中,评估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治理效果和可行性。
五、实验结果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合成的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和形貌,表现出较高的表面积和孔隙度,有利于吸附和催化反应的进行。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课题结题汇报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某新型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讨论、结论和展望。
二、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率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新型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H的是评估该新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包括:1 .评估该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2 .分析该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3 .探索该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
3 .实验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该新型药物治疗,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4 .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常用药物和生活干预措施。
5 .疗效评估: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血管相关生物标志物等指标评估药物的疗效。
6 .安全性评估: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
7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
五、研究结果及讨论1 .研究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分析,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血管相关生物标志物等指标上均取得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 .安全性评估:实验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较少,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表明该新型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 .结果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样本量有限和研究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
六、结论和展望1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纲要
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纲要(根据省市结题材料整编)材料汇编目录一、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二、课题申报、评审书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四、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五、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六、阶段性实验材料七、学生个案跟踪对比表八、有关成果的各种复印件九、课题立项批文十、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十一、课题结题鉴定书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阐述课题提出的教育教学背景。
即说明本课题的来源和演化进程(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指出前人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有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得不够好,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什么没有解决等,并结合本单位或个人工作实际说明要探讨的问题(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课题界定对课题及其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以免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概念的混淆、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造成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
2、研究意义(价值)阐明本课题研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对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教育理论(如教育理念、思想等)与教学实践(如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等)有何影响或推动作用。
三、课题假设和研究目标I、课题假设课题假设是科学的推测或设想,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
即说明通过对被试施加什么条件的影响,可能会达到怎样的结果。
2、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即我们预期取得的成效。
主要是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度,可能产生的效益,成果存在和表现的方式,提交科研管理部门的代表性成果。
一般按理论目标、实践目标分别介绍。
就我们的工作而言,应侧重说明教育教学实践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主要阐述解决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即支撑本项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具体学术领域及其学术成果,说明本课题是在哪些专业理论引领下的实验研究。
五、实验内容及基本操作方法说明本实验操作的方法要点。
概括介绍实验的准备、初步实施、充分参与、深入探讨、综合完善等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操作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中小学教研部所有教研员与自己 学科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教师受 到了教研员的引领,学到了其他教师 的长处;通过学科网络磨课活动,一 次又一次的分析改进自己的教学失误 ,一次又一次地完善自己的教学优点 ,使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活动使教师在学 习他人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提高 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3)基于网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教师 的教研能力
利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不但为己所用,还能 与他人共享,关键是能够与他人协作就自己 的反思进行交流研讨,从而提高自己反思的 水平。依靠论坛进行网上同伴互助打破了时 空限制,使教师少不便在校内进行同伴互助 的学科也能进行研讨和合作。因此,基于网 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更多中小学 教师的教研能力。
(2)网络磨课使教师进修学校 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益更大
传统磨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精 益求精。 网络磨课是在网络环境下对课 堂教学的精益求精,是提升效率 和效益的行动研究。
(3)部门间职能整合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 师的引领效果更好
教研部与科研所的合作使教学问题经过教 研问题更准确地提炼为科研课题;培训部 与教研部的合作使培训部的培训更有针对 性;电教馆与教研部合作进行教师教育技 术能力培养,使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整合的能力更快地迁移到教学实践中,促 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总之,部室之间的 合作获得的引领效果是单一部室无法达到 的效果(1+1>>2),使师校对中小学教 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效果更好。
陈冬郁 韩淑萍 刘海艳 张艳侠 党占宽 韩华凯 朱丽艳 孟祥云
职务
教务处主任 培训部主任 德育部主任 中教部主任 小教部主任 科研所副所长 中教部化学教研员 小教部语文教研员
职称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小学的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小学高级
姓名
裴中秋 贺文侠 劳 丰 范翠香 于晓明 朱兴天 钱 华
6、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即在教 研、培训、科研、电教部门职能创新和部门之间职能整合过程 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 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 径。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建立研究型课题数 字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自动配送的各种文献,可以随时了解 最新的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从而清楚地知道类似的科研 课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再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 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课题研究。 (3)调查研究法:在研究之初,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 对中小学教师有关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在研究之后进行调查,从而确定研究对象经历研究之后的变化, 依此判断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9、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文献检索,调查问卷,教师访谈。
实施研究:职能拓展,职能整合。
研究总结:结果到结论的提炼。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二、实施课题研究
1、各部室的职能拓展 2、部室间的职能整合
1、各部室的职能拓展
教研部的职能拓展
我校中小学教研部在做好传统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探 索网络教研。 基于中国知网的自主研修 基于博客的个人反思 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 基于QQ群的集体备课 基于网络的磨课
3、研究成果一览
通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共撰写研究文章20篇: 其中发表文章7篇 “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探索”、“基于网 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探索”、“农业县初中 化学科校本教研的探索”三篇文章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 化学教育》上, “农村教师教育能力培训方式的行动研究”发表在CSSCI来 源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上,“农村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培养的研究”和“基于农远工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整合的研究”发表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教育信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础教育改革专项课题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课题结题汇报提纲
沈阳市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3年1月10日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 JGZXJ11014 课题类别:基础教育改革专项课题 课题负责人:李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 课题承担单位:沈阳市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
• 2、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基于收索的自主研修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通过师校各科教研员对自己学科教师的培训, 使中小学教师能在中国知网等收索引擎中进行收 索,查到自己所需的全国范围内最权威的最新最 全的文献资料,使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工作所需知 识,对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系 统的学习,从而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7、研究内容
1、县级网络教研对校本教研的支持服务。 2、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研究。 3、基于网络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4、个人博客、学科论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5、面授与远程结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6、传统研训结合向基于网络的研训结合转变。
8、课题研究创新点
(1)研究内容创新:网络环境下教师进修学校培训 部、教研部、科研所、电教馆的职能创新;培训 部、教研部、电教部、科研所部门间的职能整合 。 (2)研究方法创新:个人博客与自主反思的结合, 学科论坛与同伴互助的结合,网络教研与行动研 究的结合。
一、课题基本情况
1、县域师校特点
3、课题研究意义
2、课题的提出
4、 研究假设 6、研究方法 8、课题创新点
5、理论基础
7、研究内容 9、研究过程
1、县域师校特点
基层学校从事学生教育,高师院校、省市教育学院、教育 研究院,区县教师师校都从事教师教育; 高师院校主要从事职前教师教育,省市教育学院,教育研 究院,区县教师学校主要从事职后教师教育; 省市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主要承担校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的教育,而区县师校承担大多数普通教师教育; 大城市教师学校和农业县教师学校也不一样: 市内各区学校集中,教师便于集中进行教师教育活动; 农业县中小学校分布分散不便于集中,农业县教师学校应 探索新的教师教育途径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课题成果简介
1、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
2、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3、研究成果一览
4、研究结论
1、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
(1)网络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 教师的引领效率更高
网上备课,网上同伴互助,网上指导和服 务,网络培训,这些工作的效率都是在传 统条件下无法达到的,因此,网络提高了 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师进修学校引领中小 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
息化》上,
“学历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012年发表在《基础 教育参考》国家级刊物上,
3、研究成果一览
获奖论文4篇
“同伴互助促进农村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2011年 全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作品大赛 中获一等奖 “基于网络的化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在2012年被评 为辽宁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农业县初中化学科校本教研的探索”在2012年被评为沈阳 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面授与远程结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2012年被沈 阳电教馆评为一等论文
(4)一线课题的行动研究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科 研能力
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 ,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将这些教学问题提炼成 教研问题进行研究,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将 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炼成科研课题,在“教 学问题→教研问题→科研课题→行动研究” 转化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5)教育信息化助推中小学 教学方式的转变
4、研究假设
通过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拓展和整合,提 高教研、科研、培训、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5、课题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学理论。关于教师的职业和地位,一直是现代教 育学研究的范畴。现代教育原理认为:由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复杂性、创造性和感染性等特点,教师的职业性质已具备专业 工作的特点,教师属于与医生、律师等相似的专业人员,必须 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 不断在职进修,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素养 。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 驱动力。我们认为:自我实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教师 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可以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更主要是获得事 业的进步、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赞许和尊重,获得认同感和满 足感。 (3)现代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 结合;教师中心、学教并重、学生中心等理念的组合;传授、 启发、探究等方法的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组成员系列研究文章共20篇: 法库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调研报告(韩淑萍) 学历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陈冬郁) 基于培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李春武) 基于教研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李春武) 基于网络的化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李春武) 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探索(李春武) 基于网络的专业引领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李春武) 网络磨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朱丽艳) 创新教研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艳侠) 传统研训结合向网络研训结合转变的研究(裴中秋) 网络教研服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贺文霞) 县域网络教研服务校本教研的研究(朱兴天) 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作的探索(孟祥云) 基于博客的个人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探索(孟祥云) 信息化环境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劳丰) 发挥科研工作职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韩华凯) 网络磨课,为教师成长插上隐形翅膀(范翠香) 利用教育博客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刘海燕) 面授与远程结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钱华) 建立多层教研机制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党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