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别董大》教案教学文案
别董大说课稿4篇
别董大说课稿别董大说课稿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别董大说课稿1一、说教材《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困境中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但是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勉励朋友自信、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高适的这种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这首诗放在第六单元,我个人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三、说教法要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董庭兰是著名的琴师,能听懂董大琴声的人不多,高适是他难得的知音。
知音相别会是怎样的.不舍?伯牙断琴别知音,董大和高适呢?将《伯牙断琴》与这首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
要抓住重点词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诗中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要从这28个字中感悟出诗境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勾画重点词,并且指名读诗,突出重点词,逐步引导,使得学生明白诗人是在黄沙漫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环境中和朋友话别的,为下面体会诗人的精神作铺垫。
四、说学法由环境到现实,由雁及人,体会诗人那种精神。
在那样的环境中一只大雁却在奋力高飞,不畏严寒与困难,由此引出几种对话方式,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来发表见解,逐步感悟出这只雁实际是引喻现实中的人,雁有如此的品格,人也有如此高贵的精神,从而体会出诗人那种不断奋斗拼搏的精神。
五、说板书在“愁”、“莫愁”的对比中,在“景”、“情”中,感受朋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在这送别诗里,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发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在离别时的豁达胸怀。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董大”“曛”等。
2、难点体会诗人以开阔的胸襟劝勉友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朋友分别,分别时总是会有许多的不舍和祝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作,那就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董大、曛、莫愁、知己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解“曛”字,指夕阳西下时的昏黄景色。
(四)理解诗句意思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满天黄云,太阳被遮住了光辉,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在安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五)体会诗人情感1、诗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送别友人,心情是怎样的?(豁达、开朗)2、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的豁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当我们送别朋友时,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诗人的情感。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七)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全班齐背。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送别诗。
2、教师补充几首送别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等,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朋友。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别董大》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情景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风景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
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意义和离别的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强调朗读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的意境。
3.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2 学生文本分析的评价:评估学生对诗句结构和韵律的理解能力。
评价学生对诗句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友谊的价值观的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友情和离别的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创作能力。
5.2 友情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友情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友情故事等。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文本材料:提供《别董大》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理解和查阅。
提供诗人杜甫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朋友。
(2)树立远大的志向,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3)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字词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
(2)讨论如何珍惜朋友,关爱他人。
6. 课堂小结(2)强调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3. 搜集其他描写友谊的诗词,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友谊和人生困境。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理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 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诗人杜甫的图片和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别董大》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别董大》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3)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背诵,提供帮助和指导。
3. 文本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黄云白日曛”、“北风卷地白草折”等。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对比、夸张等。
4. 深层含义解读(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别董大》为例,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了解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境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的诗意及作者背景。
(3)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古诗《别董大》的文本、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识记和练习。
3.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诗《别董大》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2. 文本解析(1)让学生跟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古诗的意象,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古诗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3. 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生字词。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生字词。
(3)推荐相关古诗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和书写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别董大》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送别的对象是有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期,盛行胡乐,喜爱观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大因此受到冷落,很不得意。
而此时,高适也很不得志,30年漂泊在外,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扬慷慨,鼓舞人心,布满信念和力气,激励伴侣抖擞精神,信任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直面迷茫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动。
学情分析同学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学习这两首送别诗,显得更有意义。
同学在感受古人那真诚、关切的深厚友谊之时,会引发他们珍惜与同学、老师的情意,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另外,同学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积淀,已初步把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占诗有了肯定的理解与感悟的力量,因此,读通、读顺,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读懂诗意并不困难。
但是,在自己身处人生逆境之时,却能以慷慨激扬的语言、乐观豪迈的情怀去激励董大,这对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是有肯定难度的,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课标精神,表达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学有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表达以下教学理念:1. 充分表达学科特点,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加强整体综合的感知,整体人手,分句感悟,回来整体,拓展延长。
2.加强朗读、吟诵的指导和训练。
在吟诵中品尝语言、积累词语、想象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逐步培育同学“收集信息并能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进行学习”的力量,为同学今后能够形成这种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生字“曛”的读音,并能够正确书写与运用。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之间的深厚情意。
3.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激起对古代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尝语言,理解古诗大意,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体会面对人生逆境时,激励董大的思想感情。
《别董大》教案范文
《别董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人背景。
(2)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主题和意境。
3. 讲解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1)学生书写生字词。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意境。
3. 搜集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生字词测试:通过书写和默写生字词,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行为反思:思考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
《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别董大》教案设计《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3、齐读全诗(二)知诗人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别董大》的作者是xx时期著名的xx诗人。
(三)解诗题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
(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
按照学习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个人学习:(1)读全诗(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合作学习:(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A、读诗句B、解字义讲句意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重点指导:千里黄云白日曛:(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别董大》教案范文
《别董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意境。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文。
(2)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离别情境。
(2)引导学生谈论与朋友离别时的感受。
2. 朗读诗文:(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
3. 解析诗文:(1)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4. 体会意境:(1)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中的画面。
(2)教师引导讨论,进一步体会诗文意境。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
(2)邀请学生分享与朋友离别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文。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3.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满意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 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别董大》的内容和画面。
2.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和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别董大》的题目和作者。
(2)简要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 解析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4. 背诵古诗(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巩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品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
(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情,关心他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别董大》。
六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
六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掌握《别董大》这篇课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别董大》的课本或复印件。
2.听力设备以及相关的录音材料。
3.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设计好的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课文《别董大》的标题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提问他们对董大这个人物的印象。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别董大》的前情提纲,帮助他们温习课文的基本情节。
步骤二:阅读理解(3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别董大》。
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意思。
3.配发练习题或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步骤三:课文讲解与讨论(30分钟)1.分析课文结构,介绍故事的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使用图片或动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道德和情感问题,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和词汇,总结归纳文章的重点和要点。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1.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个人完成。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进行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模拟情景对话或再现故事情节。
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步骤五: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扩展课外阅读的范围,并找出与《别董大》主题相关的文章或故事。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别董大》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题目“别董大”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解读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高适和《别董大》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
4.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推荐其他有关友谊和离别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扩展阅读面。
5.2 创意表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戏剧表演,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看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采用官方推荐的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相关注释和译文。
收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评论和解析,供教师参考。
6.2 教学工具与材料: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情、离别的情感表达。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人情感世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生字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景象。
(2)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调、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诗文:(1)学生自主翻译诗文,组内讨论。
(2)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分享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别董大》教案(10篇)
《别董大》教案(10篇)《别董大》教案(1)教学目标:1、熟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解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借助解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述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挂图和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受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说略)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逆境。
(板书:面对逆境)面对逆境,有的人怀着一种悲伤,把绝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才智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制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知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
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当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殊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
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同学沟通,从同学的答案中板书。
)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乐观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逆境我们是应当(同学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沟通,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究竟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展示古诗:《别董大》)(同学读)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利用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高适?高适是谁?(同学讲:高适是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日的河北省景县)人。
由于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3.学习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别董大》。
2.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诗的题目:“别董大”,这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告别、离别)二、自主探究1.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三、课堂讲解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意思。
看第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天空阴沉,黄云密布,白日暗淡)2.接着看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话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大雁南飞)3.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这里的“莫愁”是什么意思?(不要担心)4.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四、朗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别董大》这首诗,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2.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1.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要表达离别之情?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1.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将这首诗抄写一遍,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理解友谊的可贵。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高适及其作品《别董大》。
(2)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students 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创作:(1)引导学生从意境美、语言美等方面赏析诗歌。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赏析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别董大》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提高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董大的音乐表演,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别董大》教学设计(通用9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通用9篇)《别董大》教学设计(通用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别董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别董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以及“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别董大》抒发的并非学浓得化不开的离别愁绪,而是满怀豪情,豁达乐观的心境。
教具准备:课件、小资料。
一、课件导入、激活思维。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苍凉后激越的音乐为背景的配乐课件,内容为漂泊流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时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师相机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创设情景,抓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达到了了解诗人与诗题《别董大》的目的。
进而引出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小组学习讨论,抓字眼、明诗意。
诗句流畅明了,内容平中风奇,节奏明快,格调明朗,先让学生借助课件、注释、插图,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1、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心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a:眼前出现一幅荒凉的画面。
学生b:我眼前出现一幅凄凉的画面。
……根据问题的讨论,师相机引导。
2、在这好友将要天各一方之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指“董大”)学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学生b:他的心情是忧伤的。
师相机引出下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学生讨论:透过诗句,诗人的态度如何呢?学生a:诗人是高昂的。
学生b:是豪迈向上的。
学生c:是豁达乐观的。
三、用情朗读,赏析千古名句。
诗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景”(板书:“景”),用哪些词语能说出这些景物的格调呢?a、低沉b、苍凉c、沉郁诗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情”(板书:“情”),用哪些词能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呢?a、昂扬b、豪迈c、乐观让学生讨论:我们应怎样读才能把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来呢?请同学们振奋精神和诗人一起送董大。
《别董大》优秀教案说课稿
《别董大》优秀教案说课稿《《别董大》优秀教案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说教材《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困境中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但是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勉励朋友自信、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高适的这种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这首诗放在第六单元,我个人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三、说教法要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董庭兰是著名的琴师,能听懂董大琴声的人不多,高适是他难得的知音。
知音相别会是怎样的不舍?伯牙断琴别知音,董大和高适呢?将《伯牙断琴》与这首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
要抓住重点词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诗中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要从这28个字中感悟出诗境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勾画重点词,并且指名读诗,突出重点词,逐步引导,使得学生明白诗人是在黄沙漫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环境中和朋友话别的,为下面体会诗人的精神作铺垫。
四、说学法由环境到现实,由雁及人,体会诗人那种精神。
在那样的环境中一只大雁却在奋力高飞,不畏严寒与困难,由此引出几种对话方式,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来发表见解,逐步感悟出这只雁实际是引喻现实中的人,雁有如此的品格,人也有如此高贵的精神,从而体会出诗人那种不断奋斗拼搏的精神。
五、说板书在“愁”、“莫愁”的对比中,在“景”、“情”中,感受朋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在这送别诗里,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发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优秀教案说课稿这篇文章共2372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别董大》教案
别董大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介绍高适和董大:诗人高适的《别董大》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正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
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2、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再读题。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板书)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
5.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跟同伴交流等等。
品悟诗的感情,怎样品悟诗的感情?多读,用心去悟)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
“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指出温故知新。
“莫”的意思。
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
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里指谁?董大。
)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 .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板书:景)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板书),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3.自由读。
4.提名赛读。
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5.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配乐范读)
6.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8.“愁”。
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9.你怎样理解“前路”、“知己”?
10.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画出“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
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或者是替高适来劝慰朋友几句。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
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黄云白日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
(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
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
谁再来读?提名读。
(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
)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
(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指2-3人背。
)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配乐读)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许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让人感人至深,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乐观豁达
莫愁前路无知己,友情真挚
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