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评课记录
《荷花》评课稿(五篇范文)
《荷花》评课稿(五篇范文)第一篇:《荷花》评课稿《荷花》评课稿(4篇)《荷花》评课稿1《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
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
”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
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
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
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听评课观评课记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听评课观评课记录李老师: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认为王老师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王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
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她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
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
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仿仿,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课文第 2 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 2 小节的教学中,她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
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邵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认为王老师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2023年《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荷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精选
《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荷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篇一第2段教学时,我先问孩子们这一段在在描写荷花美时主要是抓住哪几样来写的?这个问题简单,孩子们马上就能答出来,分别是:荷叶、荷花和花骨朵。
然后我们分别从这三方面来具体赏析。
先是描写荷叶的那句,孩子们自读后,我问:“你觉得这句话哪几个地方写的特别好?好在哪里?也可以说自己读了后的感受。
”第一个孩子说他觉得“挨挨挤挤”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因为让他感受到荷叶很多,一张一张紧紧靠在一起。
第二个孩子说让他感到荷叶很茂盛的样子。
我问:“说荷叶茂盛合适吗?换哪个词更好?”马上有孩子说应该用“茂密”。
第三个孩子说“挨挨挤挤”这个词一般都是写人多的,这里说荷花“挨挨挤挤”是把荷花当人来写了,让人感到很热闹的样子。
我马上表扬,这个孩子说得太好了,如果我没记错,他是姚宇星。
后来又有好几个孩子说了自己对“挨挨挤挤”的理解和感受,可我记不大清了,就不一一记出来了。
孩子们说这句写的好的地方还有“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个比喻比较普通,孩子们从“数量、颜色和形状”去感受,也没有出彩的地方,所以这里也不费笔墨了。
这段孩子们感受比较到位的还有一个地方是赏析描写荷花的句子时,我问那个“冒”字用得好在哪里时,我觉得有几个回答得也比较精彩,一个孩子说“冒”让人觉得荷花是突然钻出来的,让人觉得他很淘气,想出来吓人。
一个说用“冒”让他感到荷花池旁有一阵一阵风吹来,荷花一会儿被荷叶挡住,一会儿又露出来,像是在和我们捉迷藏。
一个说“冒”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动态的美,他仿佛看到了荷花的生长,突然间绽放的样子……教学第三段我主要抓住“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一句来进行的,根据课后习题: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让孩子们展开讨论。
最后我问孩子们如果真有一位画家能画出这么一幅活的画,你想这位画家应该是谁呢?孩子们都说是大自然,看来他们对大自然的神奇也已经是了然于胸呀。
《荷花》教师评课稿
《荷花》教师评课稿《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觉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
怎样引导学生经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有位教师的授课活动是值得效法的。
她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述的次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一样样。
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
真美 ! ”有的学生说:“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漂亮了。
”还有的学生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碎’似的。
这所有显得那样活力蓬勃,美极了! ”尔后,经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觉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向美,充分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 ;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这位教师启迪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晨遨游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美梦。
有的学生说:“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向四周一看,忧如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我们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漂亮极了。
一阵风吹来,我们都身不由己地摇动衣衫,颤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
”有的学生说:“一只蜻蜓轻快地飞到我身旁,快乐地对我说:‘荷花姐姐,我一清晨就闻到你们的清香,看到你们美好的舞蹈。
在你们身旁遨游,真快乐 ! ’”听了这一节课,我想:这篇教材的授课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以达到审美的目的。
但这位教师在授课中并没有在“变荷花”这节课文上花很大功夫,学生为什么都能张开这样丰富的想象呢我回首整个授课过程,悟出了这么几点:1.丰富的想象必定以鲜亮的表象为前提。
这位教师之所以在“看荷花”一节的授课上花很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进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亮的表象。
《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范本
《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范本《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范本《荷花》课文听课记录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荷花》课文听课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范本1《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
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
因此,这个课上,我努力体现激情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文的教学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的独特感受。
一、感官引入,激活美感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
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
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课件播放了大量精美的荷花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直观地感受荷花之美,以便激活学生的美感。
接着,我又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
然后通过视频情景朗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来,学生有了兴致,在我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自己先去感受课文的优美,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方法。
由直观形象的荷花图片到优美的文字描述,美感已从学生心中悄然升起,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调动了学生情绪,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美读课文,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
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荷花》教学案例评析(精选12篇)
《荷花》教学案例评析(精选12篇)《荷花》评析篇1案例:师:1、赏荷花。
出示课件,配乐欣赏动态荷花图。
2、说荷花。
通过刚才看到的荷花图,你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啊?生1:荷花洁白无瑕,很美。
生2:荷花的味道很香。
生3: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又大又圆。
生4:课文中写了很多荷花,它们的姿势都很美,作者很喜欢荷花。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并发挥了想象。
师: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用的特别好!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说,有的和旁边的同学议论)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
(师板书:挨挨挤挤)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生1: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2:在火车上。
生3: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4: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小猴子表演。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
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荷叶视图)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因为……因为……(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
师板书:冒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生1:慢慢地长出来的。
生2:不对,应该是很快地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3: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师:(鼓掌)你说得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生1:探出来生2: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评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评课稿1《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今天聆听了郭越老师的《荷花》一课,我有如下感受:一、巧用优美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出示多幅荷花图片,创造了优美的教学情境,把孩子引入了荷花仙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阅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感受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
教师让学生采用朗读、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荷花美在哪里。
孩子们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受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抓住文中字眼,引领学生悟情。
“冒”的教学,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神其韵,都在一“冒”字。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实则蕴藉极深的文眼,是一口富含精神和意味的文字的泉眼。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评课记录
《荷花》评课记录《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在观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后,我觉得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用谜语导入:“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在扫清了文字障碍,建立了“框架结构”的认识之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张老师注重让学生学会讨论。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
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
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
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当然是典型问题了。
如,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
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三、张老师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临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最后,教师通过总结,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观评记录
《荷花》观评记录《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个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荷花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荷花的特点。
在课堂上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深入,老师教得轻松,点拨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跃,民主氛围浓。
教学过程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层层深入,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主旨,积累了语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把握了文章的内容,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优点: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力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二、将朗读贯穿学习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揣摩语言,感知主题。
学生自读、指名读、个人读、齐读,小组合作读等,各种朗读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方法、带着要求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教会学生品析语言的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在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感知文章语言的准确恰当。
学习了这篇课文,重要的是学会了品析语言。
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朗读,共同探究,学习了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缺点: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上完一堂课,总有不如意的地方。
一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过于单一,效率不高;二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可放手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然后评一评谁说得好?那儿好?为什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又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三是教师评价语单一,教师只是用很好、不错,来夸奖学生没有针对性;四是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荷花》片断教案实录与点评
《荷花》片断教案实录与点评《荷花》片断教案实录与点评一、研读自悟师:《荷花》这篇课文那么美,咱们一句一句地读觉得不过瘾,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觉得美的一个词或句子。
师:好,咱们来交流。
交流的方法: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再说说它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生:“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我觉得“小莲蓬”很美。
它从雪白的花瓣中露出来,黄黄的、嫩嫩的,真好看。
那么瞧——(指着投影幕上的图)。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生:我觉得“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很美。
从“花骨朵”、“饱胀”、“破裂”可以看出这朵荷花马上就要开了。
我想“含苞待放”就是这个样子的吧!生: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很美。
“挨挨挤挤”指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生:我补充,这句话中“冒”字特别美,可一时又说不清楚。
嗯……我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看我读得有没有美的感觉,然后给我提提建议。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二、深读引悟师:“冒”字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说清楚吗?是呀!谁也说不清楚,也很难说清楚。
下面咱们来体会体会。
师:“冒”字可以换成一个什么字?生:钻、长、穿、顶、抽……师:作者没有用“钻、抽、顶……”而用“冒”,肯定有其独特的理解。
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的课文,体会一下怎样的长才叫“冒”?生:毫不犹豫、迫不及待地长才叫“冒”生:迫不及待指荷花等不及了,急着想向外透出来,这个同学讲得好,我表示赞同。
但单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这里的“冒”还指荷花面带笑容地钻出来,在荷叶丛中亭亭玉立。
生:我认为一下子钻出来才叫“冒”。
(兴高采烈地长;喜气洋洋地长;兴致勃勃地长;自豪地长……)师: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填在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
《荷花》评课记录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荷花》评课会议纪录
时间:2013年4月16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季顺文马银如王东林周志宇刘叶张丽刘莹杨婉平张国勤王以能
主持:周志宇
内容:学校全体教师对张少梅老师语文公开课的评议
王东林校长:本节课教师自备教具,运用电脑教学,。
形式新颖。
授
课中能抓住关键词,教学过程轻松。
但板书设计要加强。
季顺文校长:课堂准备较充分,采用网络教学,选择朗读范文。
在教
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生字和词语教学要根据学情而定,在日常教学
中引导学生学写作文。
教师上课的声音大小视学生和课文内容情况而定。
马银如校长:整个教学过程较好,要多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周志宇主任:本课的导入较好,运用了简笔画和网络教学,让学生读
的多。
但课时内容安排不合理,粉笔字较差,且部分汉字笔画写不拢。
刘叶:本课导入较好,生字词语应该分开单独讲解,易于学生接受。
开课时提出的预设问题没有给学生解答。
张丽:本课导入好,运用了简笔画和电脑教学,教师普通话标准。
本
课教学实践没有安排好,没有为学生解答预设问题。
杨婉萍:本课教学很成功。
声音要更加洪亮。
刘莹:本课教学过程较好,条理清楚。
出现汉字书写笔画错误及词解
释错误。
张国勤:课堂整体结构较好,活泼生动。
课堂板书需要加强。
记录人:张少梅。
小学教师教育心得:《荷花》评课
小学教师教育心得:《荷花》评课:好好理解孩子们对课程的感受,才可以更好的对孩子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荷花》评课》。
第一课时:一、书写荷的笔顺。
二、描写荷花的诗句三、跟着清香追寻,学习第二段。
1、范读前三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段。
找出描写荷花美丽的词语、句子。
A 挨挨挤挤。
联想生活中的场景,公交车、节假日的景点。
B 碧绿的大圆盘。
简笔画。
C 冒。
替换四、小结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生字,所以要突出生字教学。
中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不理解的词语,所以中年级要特别重视词义的教学。
这篇文章值得玩味的词语比较多:挨挨挤挤、冒等等,不仅要明白字面意思,还要领会用词的妙处,所以词义教学的任务很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的。
执教老师使用联系实际、勾勒形象画面、替换等方法理解词语,这是非常好的,但要注意不能孤立地学习词语,也不能完全脱离课文的语境,在理解之后要返回到课文里,可以促进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词义。
理解词语之后再把词语放回文本中,进行朗读指导。
也就是:教学指向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要在语境中完成。
还有对理解词语方法的提炼和指导,最好能提供情境,鼓励学生把好的词语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在表达时能积极主动用到新学到的词语。
词语教学经历:理解-----积累-------运用-------提升情感的环节。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二、范读三、学习第四段1、自己读第四自然段2、朗读指导:轻重,理解“翩翩起舞”3、男女分读,蜻蜓、小鱼4、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引入,想象蜻蜓干什么,小鱼干什么?5、句式练习:——告诉我——6、把自己想象成菊花——告诉我——7、体会“忘记了”四、如果你是小动物……能有意识地体现“阅读与表达并重”,这个基础应该是“理解与运用并重”,这指向了语文教学的两大目的:一是语言的理解,二是语言的运用。
《荷花》评课稿
《荷花》评课稿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评课稿《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
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
”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
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
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
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第12课《荷花》评课
三年级李振云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在这一节课中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一、媒体激趣,触发语感。
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课堂伊始,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二、充分诵读,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
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华教师的课中,运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语段进行交流学习”这一教学手段,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
当然,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师充分的钻研教材是分不开的。
在课堂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反馈了出来。
三、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