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重磅事件
2007年中国十大危机公关事件
![2007年中国十大危机公关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8d062fe2bd960590c67766.png)
2007年中国十大危机公关事件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
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1、LG翻新事件LG翻新事件起源于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
2007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厂遭曝光后,LG声称背后有人敲诈;2月份又有媒体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调,随后LG承认更换部分产品包装;3月,湖南省消费者张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质量检验协会的鉴定结果,确认“其购买的五台LG空调都是翻新机器”,5月份张洪峰通过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调的质量问题。
LG翻新事件随着全国媒体的不断报道,从LG冰箱翻新、LG空调翻新到LG彩电翻新,不断有新的猛料被曝光,LG品牌一时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危机。
点评:在系列产品的翻新事件被曝光之后,LG方面躲躲闪闪,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再加上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对LG翻新行为的声讨,其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LG在危机公关方面的无知与短视。
2、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2007年6月19日在甘肃金塔县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作为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未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事发大约10天之后,以推卸事件责任为出发点,将这起爆炸事件的责任归节到了手机电池身上,同时在没有权威证据的前提下,宣称爆炸元凶非摩托罗拉原装电池。
这样一来,使得原本主要因用户在高温条件下的长时间错误用机导致的爆炸事件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除了众多媒体与广大公众认清了摩托罗拉推卸事件责任的真面目外,还引发了在广东等多地的手机电池安全检查中的更大被动。
点评: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事企业不能正视问题的存在、不能及时抓住问题发生后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摩托罗拉在手机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让我们看到了知名国际厂商在品牌强大背后危机公关的软肋。
久大集团2007年度十件大事记
![久大集团2007年度十件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a3b583016bd97f192279e9d2.png)
■大事一:强力推进上市私募,突破融资瓶颈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经历了一年多时间80多轮反复谈判,2007年1月31日签署了总投资额为50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首笔2500万美元股权投资已经注入公司;完成了IFC(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尽职调查,8月15日IFC的股权投资1500万元已经到位,并通过了总额为60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首笔贷款2500万美元将于2008年1月份到位。
此外,公司还与美林银行等国际一流投资者保持密切接触,新的投资资金会逐步引入,为集团注入发展资金和今后在海外资本市场的上市融资打好了基础。
■大事二:久大被列入四川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7月26日,四川省政府就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企业申报及评选情况进行通报。
经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联席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久大集团等79家企业正式纳入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
在“迅速做强做大类”、“快速成长壮大类”、“发展前景广阔类”这三类培育分类中,久大集团入选,并与五粮液、长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同列为“迅速做强做大类”的第一集团军。
■大事三:久大荣获国家认定技术中心9月20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行文公布的第14批共74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名单中,久大集团公司作为盐行业的排头兵赫然在列。
久大集团公司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目前自贡乃至中国盐行业唯一一家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单位,填补了自贡市和中国盐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空白。
公司获此殊荣后,对提升久大在全国盐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确立久大在中国盐行业技术创新领域的龙头地位将产生重要影响。
■大事四:久大企业文化建设结硕果久大企业文化注重传承盐文化,弘扬现代先进文化,于上年借助外脑通过大量的文化调研,进行科学诊断, 于2007年初结合久大的价值导向, 提炼出具有时代特征、久大特色的文化理念,以“诚信恒久、容新博大”为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丰富内容,构建了久大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逐条进行了较为生动的科学诠释,按“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员工的工作文化”构架精心编辑了《久大企业文化手册》,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中国股市十大事件
![中国股市十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549d9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1.png)
中国股市十大事件一. 沪深交易所成立这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开端。
上交所1990年12月19日鸣锣开业,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
深交所1990年12月1日试营业,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第一任总经理王健(已逝世)。
现在一般以上交所成立日期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日。
当时两个交易所的筹备其实都很匆忙,而且很多东西都不完备,颇有“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味道。
刚创立的,交易所内挂牌交易的股票也非常少,深圳老五股,上海老八股。
其中至今仍未更名的恐怕只有大名鼎鼎的万科还有上海的小飞乐了。
查看原图二. 深圳8.10事件 -- “百万人争购”公元1992年8月9日(星期天)和8月10日(星期一)。
120万涌进深圳的股民盼望已久的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
8月10日,深圳。
“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
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
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
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
深圳市政府当夜紧急协商,决定增发500万张新股认购兑换表,事态慢慢得到平息。
深圳新股认购中,有来自全国的一百万人参加了发售前的排队。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三. 327国债事件 --- 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查看原图四. 5.19行情 --- 传奇牛市的开端5.19是中国股市上一段传奇牛市的开端。
2007投资大事记
![2007投资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5bf2ea1752d380eb62946d9b.png)
2007投资大事记2007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现有可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了收集、整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以便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规划、新、改、扩建工程)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2007年1月8日中国建材集团风力机叶片项目境外收购在北京签约,中国建材集团所属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公司与德国NOI公司签订资产收购合同。
双方将成立境外公司,从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计划年产100套2-2.5兆瓦风力机叶片。
2007年1月11日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管理,维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建设部颁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该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月16日国税总局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税率为30%-60%不等。
2007年1月26日由中冶集团一冶承建的天津大无缝460POF轧机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
该轧机是世界上第一条大口径三辊POF轧管机生产主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口径连扎机组,总投资16亿元,设计年产量50.87万吨。
2007年1月27日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所属的中铁五局施工的西北第一桥,西安市三环路主线控制性重点工程——灞河大桥胜利建成通车。
工程合同价2.2亿元,工期18个月,由两座主道桥,两座辅道桥,两座广运潭桥共6座桥组成。
2007年1月30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扶持公益性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促进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拿出部分国家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
2007十大国际金融新闻
![2007十大国际金融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ab8a64c52cc58bd63186bde6.png)
2007十大国际金融新闻1 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多国央行联手救市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金融格局的影响再次展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和脆弱性达到何种惊人程度。
金融工具将不仅仅是“器”,任何与流动性这一阿克琉斯脚踵沾边的细小杠杆都隐藏着巨大的杀伤力。
特里谢在欧洲银行大会上的严肃发言言犹在耳:先生们,对金融工具的监管刻不容缓。
各国央行在略为矜持的犹疑后马上被市场拖入拯救流动性的奋战中。
尽管数以千亿计的美金暂时阻止了形势的恶化,但是面对由成千上万的金融工具格致隔离开的金融市场二元结构的根深蒂固的对立矛盾,2008年无疑还是艰难多舛的一年。
2 美元持续走低,各国喜忧参半从短期来看,次级信贷危机自然是促使美元下行的直接因素之一。
但是从历史上看,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双赤字严峻状况是美元走低的更大驱动力。
美元贬值对于美国本身似乎利大于弊,而作为国际金融系统最重要的存储货币,美元疲软令其他国家亦喜亦忧。
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是强势欧元使本来发展就日渐趋缓的欧洲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竞争力被削弱。
亚洲各国央行纷纷抛本币买入美元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升值过快。
外汇储备已日渐烫手的中国显然不会在汇率问题上掉以轻心,连普通股民现在也可以看出国家在抑制通膨加息和稳定人民币升值步伐之间的左右为难。
3 石油价格突破百元,能源话题再度升温在金融市场如此动荡的2007下半年,石油与黄金大幅飙升,大宗商品成为资金的避风港显然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加之委内瑞拉、伊朗搞事不断,尼日利亚天灾人祸,多年忽悠的百元线终于在08年赢得开门红。
4 欧洲遭遇非洲说“不”,再次凸显世界变局尽管近年来中非、印非合作炒得很热闹,不过非洲在欧洲人眼中的自留地身份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07年里斯本欧非峰会上的多处摩擦却让欧洲不得不开始正视一个羽翼正逐渐丰满(别人塞来很多鸡毛掸子)的非洲大陆。
为了维护本国脆弱的民族工业,很多非洲国家对欧洲为自己畅通无阻大开绿灯的贸易合作协议提出质疑。
2007中国经济十大新闻
![2007中国经济十大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65649fda49649b6648d747ee.png)
费 物 价 指 数 全
年 预 计 4 7 左 .%
右 , ̄ 19 年以来新高 。国家 明年将深化改革力度 ,采取保 障 实际增长率将约保持在2 . 96 1 %左右 ,名义增长率将保持在2 . 6 5 % 6 供给 、加强调节 、强化市场监管等六项措施 ,抑制价格总水 平 左右 。 过快上涨。以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圆 满 成 功 ,是 继 人 造 地 球 卫 断 发 展 壮 大 ,A股 股 票 市
调查显示 ,中国6 %以上的 “ 0 亿元 村”都集 中在北京 、上
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 以人为本 ,基本要 求是全 海 、广东 、江苏 、浙江、山东等发达 的沿海地区。
值 占全 球 比重大 幅攀升 ,
大新 闻 ,结 果如 下 :
内 生 产 总 值 超 过 亿 元 的 行 政 村 已超 过8 0 00 个 , 其 中 超 过
百 亿 元 的村 庄
2007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2007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f21340354431b90d6c85c72b.png)
2007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一、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分别于6月29日。
8月30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三、国家出台多项重大举措解决民生问题。
7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7月11日发出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8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年内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四、9月29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五、10月15日至21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确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六、上证综合指数从年初的不到3000点一路走高,10月16日涨至6124点后开始大幅下挫,出现强烈震荡。
七、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八、11月23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九、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两个防止”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十、12月16日,国务院公布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入法定节假日。
2007年十大并购事件
![2007年十大并购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c563cf5fbfc77da269b131.png)
达能-娃哈哈控制权争议2007年4月开始,媒体披露引出了达能与娃哈哈的并购纠纷:法国达能公司欲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并购娃哈哈旗下数十家非合资公司51%股权,涉及资产总额约56亿元、其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遭到娃哈哈中方股东的反对。
此后,法国达能和娃哈哈之间争执不断升级并最终进入法律程序。
而“达能-娃哈哈”事件也引发各界广泛关注,触及敏感的外资反垄断话题并激起业界警惕外资控股、保护民族品牌的大讨论。
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运营商2007年4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宣布,继2月份耗资约21.3亿人民币(2.84亿美元)成功收购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88.86%股权之后,又签署了收购其剩余11.14%股权的相关协议。
这是中国移动实施的首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外收购,中国移动跨国经营从此实现零的突破,也是中国电信运营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突破。
中国投资公司入股美国黑石集团2007年5月22日,正在筹备中的中国投资公司(当时暂用名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建银行投资公司正式以约225亿人民币(30亿美元)入股黑石集团:在黑石集团全球首次公开发行中认购不超过10%的股份,并承诺至少在四年时间内持有此笔投资。
这是中国投资公司的第一笔投资,也是中国缓解巨额外汇储备、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开篇之作”。
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2007年7月23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巴克莱银行正式签署协议,国开行共获得巴克莱银行增发的2.014亿股普通股,对价约217亿人民币(14.5亿英镑),持股比例为3.1%,并向巴克莱银行派出一名董事。
此次战略合作是国家开发银行向商业化金融机构转变的重要一步。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股权2007年10月25日,刚获取澳门诚兴银行控股权的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98)再度圈地新兴市场:工行以约409.5亿人民币(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并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a股历史热点梳理
![a股历史热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aa71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2.png)
a股历史热点梳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a股市场经历了许多历史性的热点事件。
这些热点事件不仅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投资者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a股历史热点进行梳理和回顾。
1.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a股市场的一个重大热点事件。
该改革于2005年启动,旨在解决国有股和流通股的权益分配问题。
通过此次改革,国有股份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出售,促进了股权的流通和市场的发展。
2. 2007年股市大牛市2007年是a股市场的一个历史性年份,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一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大牛市,股指一度飙升至6000点以上。
然而,这波牛市随后迎来了大幅调整,使得许多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3. 创业板的推出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a股市场的一个重大热点事件。
创业板于2009年成立,旨在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创业板的推出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4. 2015年股灾2015年是a股市场的一年黑色的一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危机。
在这一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股灾,股指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次股灾引发了对中国股市的深思和资本市场改革的迫切需求。
5. 2019年科创板的开板2019年是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年份,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要改革。
在这一年,科创板正式开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颗新星。
科创板的推出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6. 新冠疫情对a股市场的影响2020年是a股市场的一个特殊年份,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考验。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a股市场也不例外。
股指在疫情初期下跌,随后逐步回升。
这一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稳定市场,促进经济的复苏。
7. 2021年蚂蚁集团暂停上市2021年是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年份,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要事件。
2007证券十大案件
![2007证券十大案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32e2dd551810a6f5248671.png)
伸张正义维护权益持续发展证券市场07年10大案件【2008-2-14 16:04:23】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出现重大转折,指数攀升、交投活跃、信心高涨,证券市场的功能极大恢复,财富效应也逐步凸显。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动摇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基础的不法行为也有所抬头。
对此,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依法严厉、快速惩戒不法行为,并配合司法系统高效处置了一系列重大案件,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彰显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今天,本报就有关机构和专家遴选的2007年证券市场十大案件进行选登,以显正气,以儆效尤。
⊙本报记者周?? 商文东方电子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案情:1994年初,东方电子原董事长隋元柏在东方电子定向募集期间,与当时负责股票发行的董事会秘书高峰密谋,指使财务处负责人注册成立一空壳公司――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并以该公司名义,累计购买本公司内部职工股1044万股。
后盗用他人名义,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设44个个人股票账户,全部股票交由东方电子证券部掌管。
自1997年1月东方电子股票上市到2001年8月期间,隋元柏等人虚造公司业绩,相继抛售1044万原始股。
此外,隋元柏还指使公司财务人员,向高峰控制的69个个人账户累计投入6.8亿元,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炒作,将大部分股市收益用于虚增主营业务收入。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进驻东方电子进行调查。
经查验证实并经司法判定、司法审计、会计鉴定,东方电子于1997年至2001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
随后,其股价一路狂跌,市值大幅缩水,中小股民损失惨重。
判决:2007年9月6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除不合格原告外,6921人全部接受了调解。
至此,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第一案”的“东方电子案”最终以股票赔偿、民事调解方式结案,全国6989名东方电子股民将可获4.42亿元的民事赔偿。
点评: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第一大案”的“东方电子案”,在原告人数、受案数量、涉及金额规模等诸多方面都堪称第一。
2007年度十大财会新闻揭晓
![2007年度十大财会新闻揭晓](https://img.taocdn.com/s3/m/235081e3856a561252d36f84.png)
消 耗 、 出 口的 粗 放 型 、 向 型 经 济发 展 模 式 拼 外 转轨为集约型、 需型。 内 5 第 三 届全 国会 计 知 识 大 赛 成 功 举 办 .
庄严宣誓并签名 。诚 信宝鼎代表着 中国财会 人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的职业精神 , 鼓舞着 中 国财 会 人 向更 辉煌 的 明天 努 力 。 8 德 勤再 陷“ . 函证 门” 闻 丑 20 07年 l 月 2 日, 海 航 天 机 电 股份 有 1 7 上 限公司正式起诉德 勤。航天机电起诉德勤 , 原 因在于公司要求德勤 出示其 审计服务过程 中 的相关工作底稿 , 遭到德勤拒绝。航天机 电欲 查阅工作底稿的初衷 ,源 自其发现德勤在对 其 下属分公 司进行 的 20 0 4年度审计报 告 中, 所确认 的银行 存款 余额 与 实际 存款 数额 不 符, 两者相差 40 3 万元 ; 这种不符促成 了分公 司出纳李秋玲多次挪用并侵 占公 司资金 ,造 成 69 2 万元 的直接损失。20 年 l 月 2 07 1 8日, 因德 勤华 永会计 师事务所有限公 司,提出管 辖权 异议 ,上海 浦东新区人 民法院知会原 告 上海航 天机电股 份有 限公司等待裁定 。此次 已不 是德 勤第一 次遭起 诉。之前 的科龙案 曝 光后 , 中国证监会召开行政处罚听证会 , 处罚 了科 龙 , 对 德 勤 的处 罚 却 至今 仍 未 落 地 。 但 9 中 国 资产 评 估 准 则 体 系 基 本 建成 . 20 年 1 月 2 07 1 8日, 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 举行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 体系发布会 ,颁布 了 包括 8项新准则在 内的 l 5项资产评估 准则 ,
2007中国财会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2007中国财会十大新闻评选揭晓](https://img.taocdn.com/s3/m/0e08c8d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0.png)
2007年度中国财会⼗⼤新闻评选活动⽇前揭晓。
经综合业内专家、学者、实务⼈⼠、相关管理部门负责⼈所组成的专家评委会评定的意见,“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顺利实施”、“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赛成功举办”等⼗条新闻被选为2007年度中国财会⼗⼤新闻。
这是本报连续第⼋年举办财会⾏业⼗⼤新闻的评选。
2007年是会计⾏业改⾰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年,重⼤新闻事件频频出现。
从评选结果看,“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赛成功举办”获得了评委的⼀致推举,此次⼤赛不仅以1031万⼈参赛刷新了参赛⼈数纪录,更重要的是扩⼤了会计⾏业和会计职业的社会影响,为会计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新会计审计准则的顺利实施”⽆疑是2007年社会关注度的新闻,在有关部门的缜密部署和监管联动下,新旧准则较好地实现了转换和平稳过渡。
在中介⾏业⽅⾯,“中注协启动做⼤做强战略”成为热点。
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在深⼊实施⾏业⼈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基础上,全⾯启动的⾏业发展的第三⼤战略,对指导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今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7年还有⼀些新闻虽然未能⼊选此次“⼗⼤新闻”,却也是相当重要的。
⽐如,从2007年起,⾼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作在全国范围正式实施。
全国31个省、⾃治区、直辖市及新疆⽣产建设兵团的32339名考⽣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
此外,2007年10⽉11⽇,中注协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指南》。
明确了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及核⼼内容,建⽴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培养注册会计师胜任能⼒中的有机联系,强调了实务经历在培养、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胜任能⼒中的地位与作⽤,为全⾯指导注册会计师教育、考试、培训等⼈才建设⼯作,加强⾏业⼈才的培养、选拔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应该说,这些新闻都是与整个⾏业发展以及会计⼈⼯作⽣活息息相关的。
解读2007年外资并购大事件
![解读2007年外资并购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6e8a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a.png)
解读2007年外资并购大事件解读2007年外资并购大事件外资并购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带来了新机遇,但是,也给我国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变化,外资大量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
2004年以前,外资以并购形式对我国的投资只占直接投资的5%,2004年,这一比例快速上升为11%,2005年接近20%。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外投资基金对中国一些行业的重点企业实施并购。
2007年,外资并购依然活跃,但是,企业、政府对于外资并购变得敏感而谨慎,并出现一些新的迹象:并购对象集中于政策敏感度低的大宗消费品领域;并购客体目标倾向于民营企业;敏感行业的目录清单变长;高敏感度行业的并购难度加大。
可以说,2007年,是外资并购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一年。
对于2007年的外资并购大事件,我们邀请了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律协风险投资委员会主任吕良彪律师做出专业解读。
案例一:凯雷并购徐工徐工,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
凯雷,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由于有多名国家领导人在该基金担任要职,是一个有“总统俱乐部”之称的美国投资机构。
凯雷收购徐工机械大戏可谓一波三折。
收购比例从最初的85%降至5个月前的50%,再降至如今的45%,凯雷的收购设想也从绝对控股变成了参股。
在收购比例降低的同时,收购价格还在不断攀升。
而且,此次并购还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后才能生效。
此前,凯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将等待商务部就此事做最后决定,不会再就此事进行谈判,如果批准,则合同自动顺延至批准之日生效,如果被否决,凯雷将不会再做出让步,会直接退出此次收购。
解读:凯雷欲并购徐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其实是国人、国家经济安全意识开始觉醒,是对产业经济安全的担心。
事件过程让我们看到民众舆论对商业谈判乃至国家政策的影响,也生动感受到博弈过程中各方“度”的掌握。
2007中国十大财经事件
![2007中国十大财经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2023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6.png)
2007中国十大财经事件
居晨辉
【期刊名称】《三联竞争力》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疯牛撑起资本大国 2007年中国股市风光无限,股指从3000点又翻一番,一度摸到6100点,造就一个疯牛传奇的同时,也使中国A股市场首次有资格成为中国经济状况与趋势的晴雨表。
大牛市中,中国A股市场也迎来大回归,中国人寿、中国远洋、中国建行银行、中国神华以及中国石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回归A股,市场迅速扩容,一个资本大国悄然崛起。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居晨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回顾(2002—2007年度)——《中国科技教育》杂志2007年增刊Ⅱ [J],
2.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回顾(2002-2007年度)——《中国科技教育》杂志2007年增刊Ⅱ [J],
3.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回顾(2002—2007年度)——《中国科技教育》杂志2007年增刊Ⅱ [J],
4.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回顾(2002—2007年度)——《中国科技教育》杂志2007年增刊Ⅱ [J],
5.2007年十大国际财经事件 [J], 居晨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中国十大 商业新闻
![2007中国十大 商业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9a9557e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4.png)
2007中国十大商业新闻
曹进堂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2007中国十大商业新闻"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共同评选产生。
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到新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发布,从国美收购大中到武商联的正式挂牌,这些反映商业流通业跳动脉搏、折射行业发展历程的新闻事件,任过去的一年里引起了足够的关注和思考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曹进堂
【作者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2014年中国十大商业新闻揭晓 [J], ;;
2.本刊编辑部评选出--2013年中国十大商业新闻 [J],
3.2004中国十大商业新闻暨年度人物揭幕 [J], 本刊编辑部
4.2009年中国十大商业新闻 [J],
5.2009年中国十大商业新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重磅事件作者:清科研究中心来源:《创业邦》2008年第01期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投融资、并购、IPO全面开花结果。
近日,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大中华地区著名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将2007年全年发生在中国VC、PE、M&A、IPO市场的重要事件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后,从中筛选出了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以此作为对该年度行业发展历程的整体回顾。
这十大重磅事件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募资/投资/退出、本土创投的异军突起、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创纪录并购/上市案例等方面。
它们分别是:1.创投市场的募资、投资、退出全面开花2007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的一年,募资、投资、退出全面开花,增幅喜人。
投资方面,2007年前11个月的投资总额达到31.80亿美元,比去年全年投资金额高出78.9%;而投资数量也由上一年的324个,增长到428个,增长幅度为32.1%。
募资方面,2007年前11个月,活跃在中国地区的中外创投机构新募55支基金,共募集资金54.22亿美元,与上年全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1.0%和36.5%。
其中,本土创投新募30支基金,远远高出外资创投的21支基金,大有逆转以往外资创投主导国内创投市场的气势。
退出方面,2007年前11个月共发生130起退出交易,比2006年多出30起。
其中,创投支持的IPO退出为92起,远远多于去年的30起。
2007年中国创投市场之所以获得全面高速发展,无疑是受益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热行情。
随着人民币进入快速升值周期,国内资产也开始了重新估值的进程。
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A股股改初见成效等因素,直接推动中国股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中国资产,正在日渐成为“投资价值”的代名词,因而也推动了国内外创投机构扎堆淘金中国,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2.本土创投异军突起,搭乘IPO快车凸现本地优势2007年,我国本土创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尤其是在退出方面,更是拔得头筹。
2007年前11个月,我国共有92起创投支持的IPO退出,其中本土创投为51起,占IPO 退出的55.4%。
一些本土创投还进入了集中收获季节,如深圳创新投通过三诺电子、怡亚通、远望谷、西部材料、科陆电子等众多案例的上市获得了高额回报。
本土创投的崛起得益于其明显的本地优势。
本土创投本土化的人才战略和管理模式、与当地政府良好的关系、对中国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准确把握、与当地政府引导基金的密切合作以及国内资本市场IPO退出方面娴熟的运作能力,都有利于本土创投获得大量优质的项目资源,在与外资创投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尤其在国内资本市场进入牛市行情、海外红筹上市受阻、大量企业开始转向A股上市的背景下,本土创投的优势更为明显。
3.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最大创投面世——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第三期2007年3月,赛富 (SAIF) 成功募集了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第三期 (SAIF Partners III) ,基金规模达到11亿美元,是目前首支募资超过10亿美元,并主要面向中国大陆地区的创投基金。
目前,赛富旗下管理的资金总额已超过20亿美元。
赛富三期基金将主要投向中国、印度和韩国,其中将近75%左右的资金投向中国,20%投向印度,5%-8%则投向韩国。
单笔投资规模一般在1,000-6,000万美元之间,个别案例也可以达到上亿美元。
在投资领域上,将不做特别限制,其中预计有50%的资金投向TMT领域。
在投资阶段上,赛富三期基金将把大约90%的资金投在成长期,10%投向早期阶段的企业。
4.新《合伙企业法》六月施行,有限合伙制创投设立正当时2007年6月,南海成长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在深圳成立,成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生效后,国内第一家以有限合伙方式组织的创业投资企业。
南海成长首期募资额为1.62亿元人民币,聘请了具有专业投资经验的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公司和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作为联席投资顾问。
南海成长重点投资深圳市“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的拟上市企业,在这个方向的投资比例不低于50%。
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与原《合伙法》相比,新法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明确法人可以参与合伙,极大地完善了现有合伙企业制度,直接推动了有限合伙制企业的产生,也为中国创业投资的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
5.中国投资公司宣告成立2007年9月29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崭露头角。
公司通过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募集资本金,计划用约2/3的资金重组国内的金融行业,剩余约700亿美元的资金将投资于全球金融市场,主要将以国际金融产品组合投资为主,也包括股权投资。
而私募股权投资作为金融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开始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关注。
刚刚成立的中投公司已经完成三笔投资,首笔投资对象为美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黑石集团。
在黑石的IPO中,中投公司认购了后者价值30亿美元无投票权的股份。
虽然短期内,目前此笔投资出现了账面亏损,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主权基金,奉行长期投资理念。
另一笔是作为基础投资人,在中国中铁香港公开上市前,认购价值7.8亿港元的H股股份。
最新的一笔投资是购买摩根士丹利公司价值50亿美元的可转换股权单位,该公司正遭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冲击,股价连续下跌,但公司本身仍保持长期增长潜力。
在该投资合约到期后,如果全部转换成普通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成为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6.巨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国,KKR和黑石中国首例投资成行中国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国企改革吸引着黑石、KKR、凯雷和德州太平洋集团等世界领先的巨型私募股权基金相继来到中国进行投资。
继1999年,凯雷集团投资亚商在线和2003年德州太平洋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后,2007年,同为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巨头的黑石和KKR 也开始在中国进行首例投资。
2007年9月10日,黑石集团宣布将向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集团)投资6亿美元,占其20%的股份。
仅隔7天,KKR也正式宣布完成了对河南天瑞水泥的投资,持有后者43.2%左右的股份,投资总额达1.15亿美元。
这类巨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国企业,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资源改善被投资企业的组织架构,提高企业运营,帮助中国企业创造价值。
7.政府逐步批准产业基金试点和券商直接投资基金,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加速设立继2006年底,中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获准成立后。
2007年9月,第二批五只总规模56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基金获准筹备设立。
新近获批的五只产业基金包括:广东核电新能源基金、上海金融基金、山西能源基金、四川绵阳高科基金,以及中新高科产业投资基金。
上述基金中,除上海金融基金为200亿元人民币、绵阳高科基金为60亿元,其余基金规模均为100亿元。
这表示中国政府正在扩大产业基金试点规模,也将有利于《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
对于券商的直接股权投资,2007年9月,中国证监会也批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开展直接股权投资试点,允许这两家券商以自有资金设立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标志着中国大陆券商直接股权投资业务也正式开闸。
我们看到,在中国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正在崛起,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8.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创中国金额最高跨国并购案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以54.6亿美元收购非洲第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迄今为止,这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上金额最高的并购案。
整个股权收购的实施通过以下方式完成:(1)标准银行向工商银行定向发行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新股,发行价格为每股104.58南非兰特;(2)工商银行按比例向标准银行现有股东协议收购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股份,收购价格为每股136南非兰特。
两种方式互为前提条件。
在此前后,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以及中信证券均迈出了国门,通过跨国收购开始了全球化布局。
2007年,国内金融企业频频出海,以谋求全球布局,参与国际竞争。
从宏观经济形式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
尤其是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等西方各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使得诸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以及美元的不断走低,都为国内金融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加速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契机。
通过此次的海外收购,中国工商银行将进一步优化其全球资产配置,尽快扩展全球营运网络,吸收先进的全球运营经验和管理手段。
然而,就长远来看,对于诸如中国工商银行等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金融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在收购整合的过程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金融企业运营视角和掌控能力的管理人才,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持久地生存、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
9.阿里巴巴在港成功上市,创亚洲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IPO纪录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报30.00港元,盘中高见39.95港元,收市报39.50港元,较其13.50港元的招股价大涨192.6%。
最终募资131.30亿港元(约17亿美元),令阿里巴巴成为亚洲最大规模及全球第二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首次公开发售。
上市首日,阿里巴巴总市值已达到1,995.68亿港元(约257亿美元)。
阿里巴巴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专注于全球和中国本土中小企业贸易的B2B电子商务网站,此次上市将进一步增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优势,还将促进旗下淘宝网、支付宝、雅虎中国、阿里软件、阿里妈妈以及口碑网等业务的发展,进而改变未来中国互联网竞争的格局。
10.网游行业进入收获季节,完美时空、巨人网络、金山、网龙相继上市2007年下半年,网络游戏行业进入收获季节,完美时空、巨人网络、金山、网龙等四家网游企业分别于纳斯达克、纽交所、香港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共募集资金约14亿美元,跻身我国网游行业的“新贵”,同时也给投资其中的创投机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网易、盛大、第九城市三家网游相关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
近年来,巨人、完美时空等后起之秀,利用新颖的运营模式和创新的游戏软件,不仅打开了原有的竞争格局,也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网络游戏行业因其清晰的盈利模式、广阔的市场前景,一直为投资者所看好,因而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新游戏、新模式、新企业不断涌现。
2007年四家网游企业的集中上市,将标志着我国网游行业新一轮竞赛的开始,而远不是竞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