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书会被禁事件中的学术与政治
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解析
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解析1. 引言1.1 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学术和政治是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学术是指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论证来探求真理和提升知识的活动,而政治则是指管理社会事务和调整社会关系的活动。
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是相互交织的,学术成果通常会影响政治决策,而政治环境也会对学术研究产生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政治因素会渗透到学术领域中,导致学术研究受到政治干扰,破坏了学术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政府可能通过资金、政策等手段对学术研究进行干预,使得学术成果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
学术界也可能存在一些政治化倾向,从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学术和政治的关系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学术可以为政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政治决策也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学术和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探讨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对于理解当今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促进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学术讲政治的内涵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涉及到政治议题和政治影响的表达和讨论。
学术讲政治并非简单地将政治观点或立场强加于学术研究之上,而是在学术探讨中将政治因素纳入考量,并对政治议题进行客观和理性的分析。
学术讲政治旨在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言论,为政治决策提供理性、客观和具有学术价值的参考意见。
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包括对政治议题的深入探讨和分析,以及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评估。
在学术讲政治中,学者们会就政治议题进行理性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对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学术讲政治,学者们可以促进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政治决策提供理性、客观和具有学术价值的参考意见。
学术讲政治也有助于推动政治决策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内容字数已达2000字,请问是否需要继续补充?】2. 正文2.1 学术界的政治化倾向学术界的政治化倾向是指在学术领域中出现政治因素对研究、教学和学术活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成因及防止措施
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成因及防止措施学术不端行为对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成因以及防止措施。
影响学术不端行为对个人、教育机构和学术界都有重要影响。
1. 对个人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个人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损害了个人的声誉和信誉。
一旦被发现,个人将面临严重的职业后果,包括失去工作机会、职位降级或职业禁止。
2. 对教育机构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损害了教育机构的声誉和信任。
这可能导致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该机构的不信任,进而影响招生和财务状况。
3. 对学术界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术界的科学诚信和学术规范。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错误的研究结果和不准确的学术知识。
学术不端行为还扭曲了竞争环境,使得那些诚实守信的学者处于不利地位。
成因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因:1. 竞争压力:学术界的竞争激烈,学者们面临着出版论文、获得研究资金和晋升职位等各种压力。
这种竞争压力可能导致一些学者采取不端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
2. 缺乏道德意识:一些学者缺乏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对学术诚信缺乏敬畏之心。
他们可能将自身的利益置于学术规范之上,从而产生学术不端行为。
3. 考核制度不完善:一些教育机构的考核制度存在漏洞,容易被不诚实的学者利用。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也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防止措施为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1. 加强教育:教育机构应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和学者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教育应包括学术规范、道德标准和研究伦理等内容。
2. 完善考核制度: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确保公正和透明。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措施,对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
3. 提供支持和资源:教育机构应提供学术支持和研究资源,减轻学者的竞争压力。
这有助于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动机。
4. 加强监督和检测: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 案例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案例
近年来,学术界和行政界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尤为突出。
在某大学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教授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对该校的某项政策进行了批评和分析。
然而,该政策是由该校的行政部门制定和实施的,因此,该教授的观点受到了行政部门的强烈反对。
行政部门认为,该教授的观点不仅不符合该政策的初衷,而且会影响该校的声誉和形象,因此要求该教授取消该论文的发表。
该教授表示,他的研究论文是在学术自由和独立的基础上完成的,不应受到行政部门的干预和控制。
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以事实和真相为依据,而不应受到行政部门的政治影响和压力。
然而,该校的行政部门认为,学术研究虽然重要,但不应该超越行政权力的范围,不应该侵犯到行政部门的职权和权益。
行政部门认为,他们制定的政策是符合法规和规定的,而且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应该得到全校师生的支持和执行。
最终,该教授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冲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学术自由和独立应该得到保障,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不应受到行政部门的干预和控制。
另一些人则认为,行政部门也需要行使自己的职权和权益,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冲突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何平衡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学术自由和独立的同时,确保行政部门的职权和权益,需要进一步探讨和
研究。
学术中的政治干预
学术中的政治干预摘要:在历史上,学术一直致力于发现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不断探索更加美好的治理之路,而政治则是现实世界中权力和资源的配置。
二者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运转的,他们总在不断地互动。
本文以“李森科”事件[1]为例,粗略探讨了当今现实生活中政治对学术的干预现象以及相应的认识,并最终认为权力应当有限度地退出学术领域,而学术自由则需要被限制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李森科事件、政治干预、学术自由上世纪,苏联科技在经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两个时代后,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李森科事件”,在长达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它将苏联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推入了黑暗的深渊。
李森科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他曾读过两个园艺学校,1925年毕业于基辅农学院,随后受聘到育种站工作。
他的父亲老李森科把在雪地里过冬的乌克兰冬小麦种子,在春天播种,结果获得了好收成。
李森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所谓“春化作用”的概念。
1935年,苏联在第二次全苏集体农民突击队员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也出席了这次大会。
李森科在会上的讲话中,极力迎合政治领袖的思想,把“春化”问题与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联系起来。
李森科用自我否定的检讨,来改头换面地对学术界知识分子进行攻击,这一手段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李森科把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
之后李森科利用政治手段打击和迫害他的反对者。
成为了苏联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绝对权威。
直到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
李森科才丧失了在苏联生物学界的垄断地位。
但是苏联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而且当时受苏联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还是在社会思潮方面也都照抄照搬了苏联的经验和做法......这就是著名的“李森科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典型的科学与政治斗争、政治权威取代科学权威裁决科学论争的可悲事件。
“李森科事件”是科学家在强权面前的妥协,是将科学研究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严重后果,这种现象本质上是由科学利益冲突引起的,一些知识分子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忘记了科学的良知,使得像李森科这样的人乘虚而入。
学术不端行为:其害处、起因和应对方法
学术不端行为:其害处、起因和应对方法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学术伦理和道德的行为。
这些行为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害处。
本文将探讨学术不端行为的害处、起因以及应对方法。
害处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界和社会造成了以下害处:1. 破坏学术诚信: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术界的诚信和信任基础。
它削弱了学术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导致学术成果的质量下降。
破坏学术诚信: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术界的诚信和信任基础。
它削弱了学术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导致学术成果的质量下降。
2. 扭曲知识传播:学术不端行为导致错误或不准确的知识传播。
这不仅误导了学术界内的研究者和学生,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扭曲知识传播:学术不端行为导致错误或不准确的知识传播。
这不仅误导了学术界内的研究者和学生,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影响学术评价: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评价体系的失衡。
不诚实的学术成果可能被错误地用于评价学者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影响学术评价: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评价体系的失衡。
不诚实的学术成果可能被错误地用于评价学者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4. 浪费资源和时间:学术不端行为浪费了研究资源和时间。
虚假或抄袭的研究成果会误导研究者的进一步工作,导致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浪费资源和时间:学术不端行为浪费了研究资源和时间。
虚假或抄袭的研究成果会误导研究者的进一步工作,导致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起因学术不端行为的起因有多种因素:1. 竞争压力:学术界的激烈竞争可能导致个别研究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声誉而采取不端手段。
竞争压力:学术界的激烈竞争可能导致个别研究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声誉而采取不端手段。
2. 缺乏教育和指导:一些研究者可能缺乏对学术道德和伦理的充分了解,缺乏导师或教育机构的指导。
缺乏教育和指导:一些研究者可能缺乏对学术道德和伦理的充分了解,缺乏导师或教育机构的指导。
3. 出版压力:学术界在出版成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这可能导致一些研究者以牺牲诚信为代价来追求高产出。
解读当代大学学术权力的冲突
基金项 目: 本文为河北省 2 0 1 1年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 河 北 省 本 科 院 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 编号 : HB 1 1 J Y 0 2 5 ) 的 阶 段 性
成果 。
大学 组织 所 承担 的主要 是 高度专 业化 的学 术 活动 , 教师 的教 学和研 究 、 学生 的学 习都 带有 相对 的 自 主性 , 他 们不 大欢 迎非专 业 人员对 自己归属 的专业 领 域 所 从 事 的各 项 活 动指 手 画 脚口 j 】 。在 处 理学 术
事务 时 , 高校学 术 人员倾 向于使用 学 术标 准 , 不 希望 外行 人 的介入 。而现代 大学 组织 是 以科 层 制 的形 式
技 创新 的 重要举 措 。 大学 学术权 力的 冲 突是 其 运 行 中的 经常 性表 现 , 冲 突 的背 景原 因是
复 杂的 , 尤其是 在一 个 有着 深厚 文化底 蕴 的 文 明古 国。论 文 分析 了我 国大 学 内外 两对 权
力 冲 突, 并解读 了隐含在 权 力冲 突背后 的 文化 冲 突 , 即传统 价 值 理 念 冲击 大 学 文化 、 社 会 政 治文化 影 响大 学治理 文化 和 市场经 济诱发 大 学 的功 利化 , 通过 提 高 学 术人 员的权 力意
识、 复兴 大 学精 神和 坚定对 大 学文化 的信仰 等对 策 , 实现 对 大学 学术权 力的 维护 。 关键 词 : 当代 大 学;学术权 力 ;冲 突 ;实现 对策
我 国现代 大 学历 经一 个世 纪 的发展 演变 后在社 会 主义 现 代化 建 设 的作 用 日益 凸显 , 但 科 技 创新 能 力 与世 界发 达 国家相 比还 有很 大 的差距 。让 大学 的学 术研 究 顺利 、 高效 地 开 展是 当今 大学 改 革 的重 点 之一 , 学 术权 力的研究 是其 重要 的突 破 口。经 过千 年 的历史 演变 , 现代 意 义 的大学从 简单 的学 者行 会组 织蜕 变 为“ 多元 巨型大 学” , 内部 构成 及与外 部 的关 系 日益复 杂化 , 学术 权力 冲 突成 为大学 运行 过程 中 的 常态 性 表现 。大 学是人 类 文 明所 创造 的一 种 惠及整 个 世界 的文化 组 织 , 它拥 有 超 越 各类 文 化 形 态 的公 共属 性 , 同时 在不 同 民族 文 化 的哺育 下 , 大 学 文化 又具 有 民族 独 特性 。因 而 , 对 大 学 系统 中权 力 冲 突 的
浅析“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浅析“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及存在问题“用学术讲政治”是指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中涉及政治问题,以学术方法和理性思维来解析和评价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这种做法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用学术讲政治”具有以下几个内涵。
它倡导学者们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发表时,不仅要注重理论和方法论的严谨性,还要关注政治的实践和现实问题。
这是因为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对个人和群体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所以学者们在研究中应该关注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产生、演变和解决。
它强调学者们在研究和讨论政治问题时应该客观、中立、公正地对待,避免政治偏见和政治立场的干扰,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它鼓励学者们运用学术方法和理性思维来解析和评价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而不是凭借主观意愿或道德标准进行主观臆断和主观判断。
它提倡学者们在研究和讨论政治问题时要关注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注重政治人性和政治社会的发展,以求对政治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
现实中“用学术讲政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中往往存在政治偏见和政治立场的问题。
由于研究者个体的经验、兴趣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学科间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学者们在研究和讨论政治问题时往往难以做到完全中立和公正。
部分学者在运用学术方法和理性思维解析和评价政治问题时,忽视了政治实践和政治现实的质变,过于强调学术理论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导致研究结论与现实脱节。
由于学者们在研究和讨论政治问题时所运用的学科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局限性,很难全面和系统地把握和分析复杂的政治问题,导致研究结论的片面性和简化性。
学术界对于研究政治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不足,往往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投身于政治研究领域,导致政治研究的整体水平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学者们在研究和讨论政治问题时应该坚持学术方法和理性思维,避免政治偏见和政治立场的干扰。
学者们应该关注政治实践和政治现实,努力将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增加研究的原始性和创新性。
学术与政治 原文摘录
学术与政治原文摘录
以下是《学术与政治》的部分原文摘录:
> 韦伯认为,在学术领域中,只有“为学术而学术”才是真正的学术,才能称之为“学术”。
因此,他主张“价值中立”,反对学术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服务。
> 韦伯认为,学术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而政治的目的是追求权力和利益。
因此,学术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应该分开来对待。
> 韦伯认为,政治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到权力、利益、价值等多个方面。
因此,政治决策应该基于理性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基于个人的情感、偏见或意识形态。
> 韦伯认为,政治决策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各种利益和价值,并在各种利益和价值之间进行平衡。
因此,政治决策应该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绝对的过程。
> 韦伯认为,政治家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和伦理标准,以保证政治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同时,政治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保证政治决策的有效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部分原文摘录,仅供参考。
如果你需要更完整的内容,建议你阅读《学术与政治》的全文。
政治敏感话题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政治敏感话题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政治敏感话题,如同春风般吹拂着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如何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学业成绩呢?让我来为你揭示这些微妙而又深刻的影响。
首先,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怀揣求知欲望的大学生。
你的头脑里装满了教科书上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但随着每一个政治敏感话题的涌现,你的思想似乎被一场思想风暴所席卷。
当课堂上讨论到敏感话题时,你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波动起来,似乎忘记了手头的学业任务。
其次,政治敏感话题往往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情感和立场。
有些人对于某些话题有着强烈的支持或反对态度,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渗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
例如,对于某些观点的坚持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术论文中过度强调个人观点,而忽略了客观事实和学术调研,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
此外,政治敏感话题也会在社交和人际交往中产生影响。
大学生活不仅仅是课堂和书本,更是一个社交互动的舞台。
对于某些话题的立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与同学和教授的关系,甚至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能因为对某些话题的敏感性而避免参与讨论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可能会限制他们获取与学习相关的重要信息和经验。
最后,政治敏感话题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
在面对紧张的学术时间表时,突如其来的政治争议可能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干扰他们的学习集中力和效率。
这种分心可能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准备考试或参与课堂活动时的效率下降,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术表现。
综上所述,政治敏感话题虽然在大学校园中充当了重要的社会议题角色,但它们也在不经意间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会如何在探索和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保持对学业的专注和承诺,这将有助于在充满多样思想和观点的校园环境中实现全面的学习成就。
浅析“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浅析“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及存在问题“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是指在学术研究和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客观、中立的方法,将政治理论、政治思想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借助学术讲解和分析,来阐释和解决政治领域的问题。
它强调政治学习不应离开实际,要贴近社会、贴近人民,将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应用性。
“用学术讲政治”的核心是遵循客观、科学的态度,秉持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精神,进行独立、中立、公正的研究和讲解。
在学术研究上,要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搞好系统论述与问题分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起学术研究和政治研究的良好互动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现实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政治现实的能力。
“用学术讲政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术讲政治容易造成政治色彩过重,甚至产生政治洗脑。
如果学术研究和教学中过分强调政治,将学术领域个人观点与政治偏见混淆在一起,就容易引发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失衡,削弱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影响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正常发展。
学术讲政治容易造成学术界的利益固化和学术声音的单一化。
在一些情况下,学术界为了争取政治资源、政治支持或者政治荣耀,容易倾向于迎合一些特殊的政治需求,从而使学术研究变得为政治服务,影响了学术界的自由和独立。
学术讲政治容易带来行政化和功利性的学术取向。
为了在学术评价、晋升和资金支持上取得优势,学者有时会追求更多的政治表现和应用价值,而不顾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和内在规律。
这种行政化和功利性的学术取向,不仅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还可能导致学术研究的草率和偏见。
“用学术讲政治”有其积极意义,能够为政治领域的问题提供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增强学术研究的实践性,加强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互动,提高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政治化倾向、防止学术固化和功利化倾向,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始终坚持科学、客观、中立的原则,保持学术研究和教学的自由和独立,为社会和政治进步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
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
关辉
【期刊名称】《江苏高教》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既有理想的一面,又有现实的一面.知识中心、教授治校是学者群体对学术权力的理想诉求.而现实中,学术权力经常处在行政权力
的掌控之下,学术权力虚位现象明显、彰显不够,权力冲突不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起源并变化于大学属性的变迁,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其实质是权力边界不清和利
益协调不畅.权力冲突直接影响了学术进步和大学发展,因而,彰显学术权力、构建合理的权力关系模式势在必行.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关辉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中美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比较研究 [J], 王卫宁;石文华
2.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创新——关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改革的思考 [J], 李超任;徐元俊
3.大学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规范化解读 [J], 赵玄;
4.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 [J], 关辉
5.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的探究——读《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J], 梁时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
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引言学术和政治一直以来都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领域。
学者通过研究和学术输出,对社会和政治产生影响,而政治因素也常常对学术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本篇报道将就学术和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相关的学术著作进行深入阐述。
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学术对政治的影响学术研究对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家和决策者会借鉴学术研究结果来制定政策。
学术研究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和分析,为政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经济学家的研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际关系学者的研究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直接的影响。
此外,学术界也可以通过知识和观点的传播对社会产生政治影响。
学者通过发表学术论文、书籍以及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出去。
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政治家、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进而对社会的政治议程产生重大影响。
学者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引起公众对政策问题的关注,并促使政治决策者采取相应行动。
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政治力量也常常对学术研究产生影响。
政治干预可能导致学术领域失去独立性,限制学术自由和学术多样性。
一些政客可能会试图操纵学术研究,以符合其自身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例如,在一些独裁政权下,政府可能通过审查和限制学者的研究领域和观点来控制学术界。
此外,政治因素也会影响学术资源的配置和研究议题的选择。
在一些国家,政府会向某些优先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学者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可能会优先考虑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研究课题,从而影响学术界的研究议程。
相关学术著作分析《政治的科学》《政治的科学》一书由国际关系学者X出版于20XX年。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并对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本书不仅适合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供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演讲稿——学术腐败是教育之殇
“清风伴我行”演讲稿学术腐败是教育之殇当反腐的利剑的指向学术的殿堂,一件件学术不端事件浮出水面,昔日圣洁的校园为此而蒙羞。
如果说,后勤基建、招生录取、人事任免是高校反腐的敏感区,那么学术领域则是高校反腐的基本领域,学术反腐是捍卫高校作为学术净土的首要任务。
【表现】学术腐败是高校腐败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的学术腐败行为,抄袭剽窃、实验作假、伪造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稿多投、粗制滥造、伪造简历等学术失范行为,不断增多。
从研究生到博导,从校长到院士,从普通大学到211院校,各色人物纷纷登场。
比较早的学术腐败事件揭露来自上个世纪。
到本世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献检索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腐败行为被检索、揭露出来。
(举例)……以上所列举的仅仅是高校学术腐败案例的冰山一角。
【原因】如果说,官员的腐败是以其职位为基础,对权和钱的贪婪,那么大学领域学术腐败就在于以学术权威为基础,对名和利的追逐,其实质与官员的腐败并无两样。
社会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的功能,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的运行法则,当经济的运行法则成为王道,在全社会大肆横行的时候,全社会都是经济的附庸。
经济法则进入政治,政治领域权力寻租,出现权钱交易的黑幕;进入文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沦为经济的附庸;进入教育,教育的公益性丧失殆尽,教育乱收费让教育被全社会诟病;进入学术,学术腐败,论文剽窃与抄袭盛行,高校原本最圣洁的领域沦陷。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高校是优质的稀缺资源,甚至是垄断的资源。
当制度不规范,评价不合理,权力运行缺少有效监管的时候,就留下了资源寻租的空间,变成了学术腐败滋生的温床。
在学术领域大行其道的不只是等价交换的市场法则,还有无所不在的行政权力。
今天的大学人除了遥想上世纪初大学与大师的学术独立精神,几乎难以逾越权力的控制,大学行政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办学经费、人事编制、科研项目无一不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之下。
可以说,大学行政化与经济取向正是学术腐败的根源。
美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案例探析
究成果颇丰 ,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集 中于理论探讨和 现实 比较 ,对 中 国大 学加 强学术 权力 有着 一种 共 同
的祈 求 。本 文 主要是 通过美 国密 苏里 大学 堪 萨斯城 分校 中所发 生 的学术权 力 和行政 权力 冲 突 的一 个真 实案 例 ,探 析其 冲突解 决何 以可 能 的深层 原 因。
21 00年第 4期
现代大 学教 育
6 l
域栓视
美 国大 学 学 术权 力 与行 政 权 力 冲 突 的案 例 探 析
蒋 洪 池
摘
要 :学术权 力和行 政权 力是 存在 于现代 大学 中的 两种 基本 权 力 ,在 对 美 国密 苏里 大学 堪 萨斯城 分校 发
生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的真实案例进行回溯分析的基础上 , 认为大学 自 治、学术 自由和终身教职的 制度设 计是 解决 冲 突的基 本 前提 ;大学教授 的 良知 与责任 感是 解 决冲 突的 必要 条件 ;权 力制衡 的 大 学治理
一
、
案例 回放 :密苏里 大 学堪 萨 斯城分校冲突如何产生
美国密苏里大学堪 萨斯城分校 ( n e i f U i rt o v sy
Mior—K na i ) 位 于 密 苏 里 州 堪 萨斯 城 最 s ui assCt s y 繁华 的城市 中心 ,13 93年 建 校 ,16 93年 加 入 密 苏 里州 大学 系 统 ,是 密 苏 里 大 学 系 统 中 四所 分 校 之
6 2
蒋洪池 :美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案例探析
领导 岗位 的 “ 怖 分 子 ” 必 须 加 以打 击 。于是 她 恐 首先免 除 的是生 物科学 学 院院长 马瑞诺 ・ 马汀 内子
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冲突的内在逻辑及缓解之道
1 9 5 9年 , C・ P・ 斯 诺 在 里 德 演讲 中提 出 了“ 两
种文 化 ” 的概念 , 他 在“ 文学 知识 分子 ” 和 “自然科 学
将 会彼 此背 离 , 从 而抑 制大学 的发 展 。
一
家” 这两 极群 体之 间 发现 了深刻 的相互 怀 疑 和不 理 解, 并认 为这 种怀 疑 和不 理 解 最 终导 致 了两个 群 体 的文化 分 裂 和 两 种 文 化 的形 成 ¨ 。随 着 大 学 的商 业 化与 社会化 , 大 学 内行 政权 力在 不断 扩大 , 正如斯 诺 口中“ 文 学 知识 分 子 ” 和 “自然 科 学 家 ” 两 极 群 体 之 间 的怀疑 与不理 解所 导致 的两个 群体 之 间的文 化
殿堂、 精神 的乐 园” 等 。诸如大 师陈寅恪 先生 的“ 独立 之精 神 , 自由之思想 ” 更 是 道 出 了学术 人所 应 有 的学 术性 格 与学 术 忠诚 。那 么是 什 么使 得 一代 代 的学术 大 师有如此 之信念 , 坚守着高 贵的精 神追求 与典 雅 的
理想 主义 , 漫 步在通 往真理 的学术大 道上 呢?德 国著
起 源 于学术 人 与行政 人对 大学 的性 质 与使命 持有 不
同的认 识 , 产生 了 文化 分 歧 , 互相怀疑 、 排 斥 甚 至 割 裂 。他 们各 自局 限在 自己 的 圈子 里 , 缺 乏 有 效 的交 流 与沟 通 , 从 而 导 致 彼 此 间 的文 化 决 裂 愈 发 严 重 。
方 面都 试 图保 持 自己“ 一类 人 ” 的接触 。 ”
从 大学 赖 以合 法存 在 的两 大 哲 学基 础看 , 学术 文化 和 行 政 文 化 之 间 的 冲 突 也 由来 已 久 。众 所 周
“用学术讲政治”与党校读书会的实践融合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〇年 第六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2017年初,中央党校明确提出的“用学术讲政治”对全国党校系统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全国党校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用学术讲政治”理念且成效显著。
党校系统普遍认同科研应当成为“用学术讲政治”的支持,决策咨询也应当与“用学术讲政治”深入融合。
但在实践中,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文献信息采集、梳理、开发、利用的教辅部门,如何融入“用学术讲政治”,如何成为“用学术讲政治”的新生主力并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
本文以深圳市委党校图书馆举办的主题读书会的探索实践为个案,探讨主题读书会如何与“用学术讲政治”深度融合,并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经验借鉴,营造广大学员及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风气。
一、“用学术讲政治”相关文献综述党校要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导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①党校首先是一所“学校”,但又不是一般的学校,是一所要“用学术讲政治”的学校。
从某种意义说,“讲政治”说道,“用学术”是术,“用学术讲政治”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目前学术界探讨“用学术讲政治”的研究大多来自全国党校系统。
“用学术讲政治”全过程导入、全链条接入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各环节,现有文献对教学、“用学术讲政治”与党校读书会的实践融合陈书琴摘 要: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知识的宝藏,也是推动人类阅读进步的重要场所。
党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它作为党校文献信息采集、梳理、开发、利用的教辅部门,具有服务干部培训教育,提升干部文化素质,构建阅读生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助力决策咨询服务等职能,同时发挥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培育文化等重要作用。
文章以深圳市委党校图书馆“用学术讲政治”主题读书会的实践探索为个案,党校图书馆读书会如何与“用学术讲政治”深度融合,并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学术与政治关系之殇——斯大林时代政治干预学术事件回眸
作者: 谢俊;陶利江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焦作大学学报
页码: 11-1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争鸣;批判;政治干预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苏联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个重镇。
但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曾经发生过的4次明显的政治干预学术事件,为苏联的哲学发展带来无尽的伤痛,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跌入个人崇拜的漩涡之中,学术成了政治的祭礼和玩偶。
今天重新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痛苦回忆,为的是警醒今人,免蹈覆辙。
学术与政治之间:“台大哲学系事件”始末——陈鼓应的记忆
作者: 陈鼓应[1];干春松[2]
作者机构: [1]台湾大学哲学系,中国台湾台北;[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学术月刊
页码: 167-17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政治;陈鼓应;记忆;事件;学术;北京大学
摘要:陈先生,我本人了解您,是因为您从美国来北京大学教书,并被邓小平等人接见,从而具有很大的政治轰动性。
当时,虽然你关于《老子》和《庄子》的“今注今译”已经出版,但是,您在大学里的讲座,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关于萨特的。
大学毕业后,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哲学动态》工作。
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
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增多,引起了广泛关注。
面对这一现象,学校不得不建立起一套严厉的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术规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现状,以及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启示,进而总结出如何更好地处理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
1. 制度的意义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学校的学术声誉、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制度的建立能够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和惩罚标准,使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
其次,制度的执行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对那些有意突破学术底线的学生起到震慑的效果,从而有效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此外,制度的建立还有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通过处理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推动学生德育教育持续发展。
2. 制度的内容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违纪学术事件的界定、惩罚措施、教育引导措施以及申诉机制。
首先是违纪学术事件的界定,包括考试作弊、抄袭、无中生有等行为的定义和范围。
其次是惩罚措施,应根据不同的违纪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警告、留校察看、纪律处分等。
再次是教育引导措施,针对一些不故意的违纪学术行为,应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道德观念。
最后是申诉机制,学生有权对学校的处理结果提出申诉,以确保公正处理。
3. 制度的现状目前,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在不同高校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学校制度严谨、惩罚措施明确,能够有效约束违纪行为的发生;而有些学校制度松散、执行不力,导致违纪学术事件频频发生。
此外,一些学校对于教育引导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依靠惩罚措施解决问题,使得学生教育效果不佳。
因此,需加强制度的统一和整合,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其有效执行。
4. 教育引导的启示学生违纪学术严重事件处理制度的建立并不单纯是为了处罚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读书会被禁事件中的学术与政治(2012-11-26 09:13:59)转载▼自11月10日起,我个人发起了大学校园内的读书沙龙活动,参与主体是我带的研究生和自愿参加的本科生。
初定本学期一共只搞四期,连续四个周六进行,分别阅读穆勒的《论自由》、达尔的《论民主》、韦伯的《学术与政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考虑到这种积极健康的学术思想交流活动,可以促进社会的爱读书、爱思考的精神风气,所以决定每期皆在网上公开时间地点及讨论过程,并欢迎西安其他高校的学生及有兴趣的人士旁听交流。
适逢西北政法大学官方也在举办“读书文化节”,心想这真是相得益彰、和谐互促的大好事。
第一期、第二期皆顺利举行,讨论的内容尽管由于时间所限和带有普及性质,还不够深入,但始终确保了基本的学术规范性。
到第三期海报提前网上公布后,读书会横遭禁止。
11月22日(周四)上午10点多,我向传达禁令的院领导坦承了读书会的初衷、原则、方式,并表示:理解校方的压力和做法,但我非常希望能告知到底是什么原因、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读书会不能进行。
虽然我坚持教师学生在大学里有着以各种形式读书的基本权利,但内心已决定妥协。
没料到下午两点多我刚到办公室,便接到校方的另一个通知。
原来在上午我真诚陈述完意见并天真等待回应的过程中,校方紧急召开了职能部门会议并作出如下决定:1、读书会绝不能搞,所有教室、会议室、资料室都不许使用;2、通知相关老师不能参与;3、要求所有学生不得参加读书活动。
这三个决定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触犯了我无法容忍的基本的学术自由独立的底线。
西北政法大学,你这是怎么了?一所堂堂的大学,听命于不公正的指示倒还罢了,怎能如此变本加厉,完全无视大学的基本功能和使命?我认为,校方的这三个决定是无理、傲慢和蛮横的。
其潜在的意思就是:我们不用听你的解释,也不必向你说明禁止的理由,只要是上面禁令的,就坚决不让举行。
大学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似乎就是只唯上,不唯学。
那你们平日口口声声的以学生教师为本、教学学术至上到哪里去了?是的,你们有压力,但有压力难道就是彻底顺从的理由?你们的责任伦理到底是作为学术守护者还是政治驯服者?我为自己所爱、所工作的这所大学的如此荒唐决定感到痛心,当晚,我焦虑并彻夜难眠。
但我从头到尾都坚持着理性和尊重校方的做法。
尽管此时已经对读书会的举行不抱任何希望,但我还是想平和地与校方多做些沟通。
从当晚到第二天(周五),我以短信、电话、面谈等方式,与从学校到学院的五六位领导都进行了联系,尽管他们要么没接电话、要么含混几句,要么安慰说确实没办法,上面的任务,但他们对我的态度都是友善的。
然而,他们都在回避着关键的问题:我做错了什么?如果没有我错的理由,那为什么要禁止一场单纯的教学学术性的读书活动?很多人说,这种事情禁了就说明人家认为你有问题,你还询问理由,不是迂腐吗?是的,我承认我很迂腐。
但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有点基本尊严、不被粗暴对待的和谐社会,询问理由就非常重要。
然而我必须尽量从理解校方、理解上面的命令者的角度出发,多方面做出有利于稳定的努力。
正好院里有领导给我善意的建议:让我按照学校有关举办研讨会讲座的规定,以正规程序填写申请表,然后由校方尽量跟上面沟通,这样把读书活动完全纳入可控制的小范围内,让学校有交代,让上面也放心。
我想这的确是化解问题的好办法(尽管我并不认为读书活动属于研讨会范畴,并且也认为学校研讨会讲座须经审查的规定完全是不合理的),于是便积极配合,抓紧写申请,并附带了说明:如果觉得读书沙龙的名称“公民自治合作”有问题,就去掉这个名称;如果认为读的书、讨论的方式有问题,就进行调整。
申请提交上去,下午得到的回应是申请主体不适格,不予批准。
至此我已做了所有该做的努力,加之在这期间得知读书会准备发言的学生已被校方谈话和警告,校内所有可能读书的场所的管理者也都接到了严禁使用的命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再继续退让,那我就是愧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就是彻底放弃我基本的做人的原则。
于是,半个小时后,我正式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条消息:“为捍卫学校内读书的原则,守护大学自由独立精神之底线,我决定本周六的读书沙龙活动继续在政法举行,时间不变,地点是我的办公室,行政楼228房间。
我抗议校方对学术教学活动的压制,尤其是抗议校方威胁学生不得参加读书活动的做法。
但为保护学生,请各位自愿参与的同学作为成熟公民,千万想清楚再来。
”星期六下午两点半,在经历了各种巨大压力、我的心里也饱受煎熬的情形下,在做好最坏的打算之后(比如被人搅局、读完后我被带走),第三期读书沙龙终于正式举行。
我的办公室狭小简陋,被书堆满,挤站着最多也就容纳十人,没想到自发来了五十人左右,基本学生占一半,西安热爱思想文化的人士占一半。
当然,来的人中也包括几个心不在焉的面孔。
我都无比感谢和欢迎。
鉴于人多,读书会只好临时放在了旁边的楼道进行。
好在这是周末,没人上班。
两个小时的读书会,大家和缓地交流读书心得,尽量控制掌声,保持楼道通畅,维护环境整洁,自觉做守法的好公民。
读书会最后的总结中,我说了一些话,大意是:“我们今天终于站着把书给读了。
我其实是一个很脆弱的人,也是一个很忧郁的人,但,我是人,我不能没有一点人的坚守。
我又没有反党反政府,所以很困惑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我拙于表达各种感谢,只知道我亏欠了太多太多关爱我的人,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
我亏欠校内提供各种帮助和默默支持声援的许多教师同事,我不愿让我的朋友们因为我个人的活动而担上莫名的风险。
我尤其是亏欠了我的家人。
因为这件事,我让夫人担心受怕,自己没有在周末陪伴儿子。
直到今天下午,我才专门陪夫人孩子去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我也特别对不起我的学生,因为这件事,让他(她)们跟着受累、受无辜威胁,尤其是两位刚成为我的研究生的小女孩。
本来是跟学生读书交流,促进她们学习上进的好事,却成为她们精神的负重。
好在周二晚师门将有场吃饭聚会,我会好好拥抱你们(请狄马同志不要吃醋)。
对于那些阻拦这次读书会的诸公们,我要说,你们力量强大,我在你们面前就是孤独的个体,简直不堪一击,但我发自内心对你们毫无抱怨,我真的理解你们的职责、顾虑和敏感,但既然这已经成为公共事件,我想我有必要借助这次读书会的主题“学术与政治”,来就我的读书活动中可能被你们认为是敏感的、被政治化的地方,一一做些申辩,希望你们能耐心倾听:——关于读书沙龙的名称问题。
有人猜测:读书会就是因为名称不对才遭禁的。
是的,我从不讳言读书沙龙的名称是“公民自治与合作计划”,许多人说你搞读书活动就是了,为什么非要起这个敏感的名字。
敏感吗?难道为自己的学术活动叫上一个符合自己关怀和理念的名称都不行?况且,我在第一次读书沙龙上就已对这一名称有明确解释(可见网上视频)。
这只是我有感于西安9.15事件中打砸抢等暴力行为对和谐社会的破坏,只是基于我对这个民族动辄付出流血代价的忧虑,而倡导的一个主题性的活动名称。
其主要内容就是主持些读书会和请些人来讲座,通过这样的公民自我教育,来传播理性、宽容和爱的公民精神。
所谓自治,无非是强调公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人格独立、心智健全等;所谓合作,无非是弘扬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的公共关怀、理性交流、团队合作精神等,难道这些不利于稳定和谐?这种没章程、没组织、就我一人单干的活动主题,与组织党派有什么关系?我知道,一定有许多人会直觉地认为公民、自治、合作等词有阴谋化政治化之嫌,尽管我对此在诸多场合都已有明确交代,你们非要不信,非要那样理解,我实在也没办法。
无论我绞尽脑汁安什么样的名称,在有些人的眼光中都会变得异样,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在一个名称是否敏感上浪费时间。
我今后仍会继续使用这个名称作为我开展公民教育等学术性活动的主旨。
即便我放弃某个理念,也绝不是因为这个理念是敏感的,而只是因为这一理念是不正确的。
——关于读书会本身的问题:有人猜测:读书会本身就是遭禁的理由。
许多人说,你课堂上教教书、搞搞自己研究就行了,没事搞什么劳神的读书会干嘛?要知道,当年什么什么革命党就是靠这发家的。
说实话,我带着学生或帮助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还从来没把读书会的内涵往这方面想过。
1990年代中期,北大李猛、强世功、赵晓力、郑戈等组织的读书小组,对他们自身教益颇大,对我们这些后进的青年学生也影响深远,他们那批人业已成为今天中国法学的中坚力量。
难怪赵晓力曾说读书会是“无形的学院”。
在那之后直至今天,中国各个大学的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早是多得不计其数,成为大学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么多教师学生都在组织读书会,到底是为了追求知识本身,还是为了闹革命,玩政治?我百思不得其解。
社会科学的著述以读书会的形式进行公共阅读和讨论,本来就是至为必要的,而且,今天的大学,早就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更重要的学习就是这些读书活动、论坛沙龙、网络交流、社团锻炼等。
连读书会都被政治化了,大学还有什么出路?——关于读书会的公开与秘密问题。
有人猜测:读书会被禁就是因为你太公开。
许多人说,反正都是读书嘛,私下或秘密进行就可以了,何必搞得那么大张旗鼓?我再次感到不解。
怕搞阴谋所以不行,活动全程公开也不行,这叫人怎么办才好?我的回应很明确,首先,我又不是搞地下党,非要故作神秘干什么?其次,不对外公开的别的私密形式的读书会,我也参与过不少,比如我和学生以前更常见的读书方式是不超过十人,一学期只精读一本书。
但那能说明什么?说明我搞另外的公开的、人数更多点的读书形式就是错误的?作为教学教育实践的尝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积极探索那种公开化的、带有普及性质的读书活动?比如我的这种读书会,就是试图在小范围精读之外,精心选择四本不到两百页的大师经典,分别涉及对自由、民主、学术、政治、革命等基本概念的正本清源的学术辨析,可以一周讨论一本,正好非常适合所设定的公民教育的主题,怎么不行?我公开读书会的安排和内容,甚至欢迎相关部门的人来观摩,不正说明我没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问题恰恰在于,为什么就只能允许某种单一的读书形式存在?难道你们心目中认为政治正确的那种单一适当的读书会形式,不也是从无到有探索出来的结果?——关于跨校读书会的问题:有人推测:你的读书会之所以被禁,就是因为你不只在政法本校进行,还跑到西安外国语大学进行,这种跨校横向联合,当然会触犯当局的神经。
我对这样的看法只能哭笑不得。
第一期读书会本就是在政法举行,每次读书会的书目、主题发言人选、议程的确定,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人在安排,从来没有过和谁联合的问题。
只不过因为第一次读书效果很好,温厚好学前来参与的西外王天定老师见这种尝试很有意义,值得让外院的学生有所感受,活跃一下那边的学术氛围,所以便建议第二期放在那边举行。
过程就这么简单,连这也被视为有政治敏感性,你让我还能说什么?幸好我一开初规划读书活动时,就从未想过要到大学校园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