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已逐渐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M2对GDP产生影响相对更大也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最终得出结论,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关键词:货币供给;M2;产出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波动加剧,除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外,各国政府央行也纷纷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稳定。用什么样,何种程度的政策来减少产出及通胀的波动,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政策的发挥效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所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和效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很多的成果。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基本分为两派,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观点,产生了极大的争论。

支持凯恩斯主义的学者采取结构模型的实证分析,多年来发现了多种清晰的结构模型,如(1)传统利率传导途径:

(2)托宾q理论:

(3)财富效应:等等。

结构模型实证分析有其优势,我们可以独立的分析各个机制来看它是否合理,对政策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更准确的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预测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预测如何改变制度还影响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优势都必须以这些模型是正确的为前提。

支持货币主义的学者更倾向用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不考虑中间的过程,只是看M与Y之间的实证关系,这样就没有了途径的限制,考虑的更为全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因果关系颠倒和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也已经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阶段,且金融结构和制度与国外有不同,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

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看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

1货币与产出的短期相关性:

选取1999-2008年的货币供应量M0、M1、M2季度数据,GDP季度数据,并且对这些季度数据进行季节性去势调整,用调整后数据,绘制以下三张图表,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先从直观上分析一下这10年来数据上的变化。

1.1数据说明

由于不同的货币供应量种类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因此我们选择了M0、M1和M2三种口径来同时刻画名义货币供应量,名义产出则用GDP指标来表征。所有变量的样本区间均为1999年1季度~2008年4季度,变量样本值来自IFM 的统计数据。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含义分别为: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1.2不同货币供应量口径与GDP之间的相关关系

下表为当期GDP值与滞后二期、一期、当期和超前一期、二期的M0,M1,M2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GDP与三者的相关性都很强,从系数上看超前二期的M2与当期GDP的相关性最大。

2序列平稳性检验

时间变量的平稳性是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模型中的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时,传统的计量经济方法才是有效的;若模型中含有非平稳序列,基于传统计量经济方法的统计量都将失去通常的性质,从而推断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注:(C,T,L)括号中的C表示ADF检验时含常数项(C=0表示不含常数项),T表示含趋势项(T=0表示不含趋势项),L表示滞后阶数,其选取使得回归残差不存在自相关。

可以看出,GDP,M0,M1和M2均为I(1)。这表明它们的一阶差分数据是平稳的。因此不能用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处理非平稳变量的协整等分析方法。

3协整检验

从以上的平稳性分析知道,虽然各序列都是I(1)形平稳序列,但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可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1(1)序列,它们的线性组合是1(0)序列,即这些1(1)变量序列具有协整关系,意味着这些1(1)变量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GDP和M0,M1,M2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三组数据表明,GDP和M0、M1、M2之间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就我国而言,曾经M0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指标,用来作为货币调控的主要指标。按定义的范围来看,M0∩M1∩M2,所以M0、M1、M2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应该是逐次递增的。此外,从货币变动与总需求变动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这样解释,相比较而言,M2与M0、M1的最大不同在于M2中包含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项。如前所说,由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投资的主要最终来源,因此M2的变化不仅影响消费需求,还极大的影响投资需求,从而M2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就相对较大。另外从上面一系列的分析并结合现实情况,M0占我国货币供给量M2的比重一直都低于20%,近几年甚至仅10%左右。M0的变化已经不能说明全社会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动情况,因而不大适合与国民经济波动一起进行对应分析。并且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相比之下,M1、M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应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监控目标。

从直观到一系列数据的计量分析,我们都确定了货币供应量和产出之间的极大的相关性。但是究竟是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影响大还是产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大,我们还是没有通过实证得到确定。

4货币与产出的因果关系经验分析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货币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统计上进行求证。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那么其在统计上的表现是变量x应该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如果在变量y的回归式中加入变量x的过去值,那么将显著增加整个回归的解释能力。

上表中,“接受虚拟假设的概率”栏数字越小,说明自变量预测因变量的能力越强。所以,M0、M1、M2都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其中M2的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