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6c53054431b90d6c85c78e.png)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和不平稳性,通过建立V AR(3)模型,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M1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均具有显著的内生性,并且货币供应量M1对GDP的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期内效果有限,而GDP对货币供应量M1在短期内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在长期影响力变弱。
最后,通过建立货币供应量M1与GDP的长期ECM协整方程以及短期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用数理方程式证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在短期内较弱,在长期内较显著。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M1、国内生产总值GDP、V AR模型、ECM误差修正一、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的理论分析1,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gdp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由产出关系式m+++=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以狭义货cy-gxi币供应量m1表示)的增加,使利率降低,从而刺激投资i和消费c,带来产出的增加,企业收入增长,又会增加国家的税收,从而增加政府购买g,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又会造成汇率下降,从而刺激出口,而短期内进口具有刚性,因而,总得来说,y增加,用价值表示就是gdp的增加。
2,货币供应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则会造成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货币供应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央行根据经济需要决定货币发行,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指导性很强,具有显著的内生性。
3,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货币供应量有正向影响,GDP的增加,使社会各个经济单位和部门的收入增加,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增加,同时,GDP的增长要求社会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物质增长的需求,因此,要求央行新发行货币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因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刺激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我国货币供给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Enger-Granger协整理论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Enger-Granger协整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eb973df111f18583d05a59.png)
2 1 年第 2 期 00 3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O C RES ARCH GUI E MI E D
其短期非均衡关 系。 ( 单位根检验 一1 鉴 于时 间序列可能存在非平稳性 , 为避免为回归问题 , 首
结果显示 : 5 在 %的显著显著 水平下 , 差 e 是平稳 的 , 残 t
接受 IG P和 MS nD *之 间 的协 整假 设 。 于是 ,协 整 向量为
(. 6 ,. 2 ) 1 6 504 4, 修正项为 : 。 6 2 误差 e
No2 . 01 .3 2 0 S r lN .7 e i o9 a
总第 9 期 7
我国货币供给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 于 E gr G agr n e- r e. n 协整理论分析
刘思佳 , 卓德保
( 上海 师范大学 商学 院, 上海 2 0 3 ) 的核心 , 经济增 长中的促进作 用 日趋明显。货 币供给 量的变动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在
一
、
基 于 E g rGrn e 协整理 论分 析 n e— g r a
为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关系 , 本文选取 了 l 8— 99
20 0 8年的年度数据( 1。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 总值 G P衡 表 ) D
量, 货币供 给情况分别 由 M 2和金融机构年末贷款来衡量 , 分 别 以 MS和 L来表示 。为消除异方差差 行 ,货 币供给量 M2 ( )金融机构 年末贷款余额() 国内生产总值(D ) Ms、 L和 G P均采用 自然对数形式 ,分别生成 lMS lL和 l D n 、 n n P三个时间序列。 G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9c2b3d3968011ca30091b8.png)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已逐渐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M2对GDP产生影响相对更大也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
最终得出结论,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关键词:货币供给;M2;产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波动加剧,除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外,各国政府央行也纷纷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用什么样,何种程度的政策来减少产出及通胀的波动,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政策的发挥效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所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和效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很多的成果。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基本分为两派,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观点,产生了极大的争论。
支持凯恩斯主义的学者采取结构模型的实证分析,多年来发现了多种清晰的结构模型,如(1)传统利率传导途径:(2)托宾q理论:(3)财富效应:等等。
结构模型实证分析有其优势,我们可以独立的分析各个机制来看它是否合理,对政策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更准确的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预测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预测如何改变制度还影响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些优势都必须以这些模型是正确的为前提。
支持货币主义的学者更倾向用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不考虑中间的过程,只是看M与Y之间的实证关系,这样就没有了途径的限制,考虑的更为全面。
但同时也带来了因果关系颠倒和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也已经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
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阶段,且金融结构和制度与国外有不同,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看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关系实证分析——基于1984-2008年的数据
![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关系实证分析——基于1984-2008年的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c8dd1a14a76e58fafab0032a.png)
1 理 论 分 析 与 变 量 解 释
1 1 经 济 增 长 与 货 币 供 应 量 的 关 系 . 般 地 说 , 币 供 应 量 增 加 , 济 产 出 也 会 增 加 。 从 短 货 经 期 来 看 , 币供 应 量 增 加 , 过 价 格 的 变 动 能 够 调 整 产 业 结 货 通 构 和 经 济 利 益 , 而 刺 激 国 民 经 济 的 产 出 , 业 增 加 。但 从 进 就 长 期 来 看 , 加 的 货 币 供 应 量 最 终 会 导 致 相 同 程 度 的 通 货 增 膨 胀 率 的上 升 , 加 货 币 供 应 量 会 被 物 价 上 涨 所 吸 收 , 终 增 最 体现在增长 的价 格上 。经济 中的货 币供 应 量 如果 过 多 , 可 能会给经济 的发展带来负效应 。 1 2 经 济 增 长 与 物 价 水 平 的 关 系 . 经 济 增 长 是 物 价 稳 定 的 物 质 基 础 , 价 稳 定 是 经 济 增 物 长 的 基 本 前 提 。 菲 利 普 期 曲线 失 业 率 与 物 价 上 涨 之 前 存 在 此 消 彼 长 的 关 系 , 明 了 经 济 增 长 和 稳 定 物 价 之 间 的 矛 盾 说
一
绝单位根 , 未通 过 单 位 根 检 验 , 非 平 稳 数 据 , 中 L  ̄GD 为 其 C P 的一 阶 差 分 拒 绝 单 位 根 , 过 单 位 根 检 验 , 一 阶 平 稳 , 通 为 L G P 与 L G 2 二 阶差 分 通 过 单 位 根检 验 , O CI O M 为二 阶平 稳 。 2 3 协 整 检 验 . 因数据 为非平稳数据 , 需要 对其 进行 协整 检验 , 以避 免 伪 回归 。首 先 对 两 个 解 释 变 量 进 行 协 整 检 验 , 建 L G P 构 O C I 与 L M 2的 线 性 方 程 , 其 残 差 进 行 单 位 根 检 验 , 用 OG 对 使 E i 计算 可知 , v ws e 残差 ADF值 大于临界值 , 拒绝单位 根 , 物 价 水 平 与 货 币供 应 量 存 在 着 协 整 关 系 , 明 物 价 水 平 与 货 说 币供应量存在着 长期稳定 的关系 。 接 着 对 L GD OG P与 L C IL GM2进 行 协 整 检 验 , OG P 、 O 结果经济增长与 物价水平 、 币 供应 量存 在着协 整关 系 , 货 说 明三者存在着长期 均衡关 系。
我国货币_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_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af512f0066f5335a812172.png)
我国货币—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3郑挺国 刘金全 内容提要: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非对称影响关系研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运用平滑迁移向量误差修正(ST VEC M )模型,对1989—2007年我国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
引入年产出增长率、年货币增长率以及年通货膨胀率的年度变化作为转移变量,线性检验表明我国货币、产出和价格系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通过模型估计识别了我国货币—产出关系的经济和Π或政策状态相依性;运用非线性G 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关系。
概括来说,我国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加速和减速阶段。
关键词:货币 产出 非对称 平滑迁移误差修正模型3 郑挺国,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30012,电子信箱:jluztg @yahoo ;刘金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30012,电子信箱:jqliu1964@ 。
本研究得到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创新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1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 JL019)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90078)资助。
作者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有益评论和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一、引 言长期以来,货币供给—实际产出之间的影响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家积极关注的重点问题。
这是因为货币—产出关系不仅涉及到总需求与总供给、名义经济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联,还涉及到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和传导机制等方面。
早期研究发现,在产出和货币的单方程中,货币对产出具有显著的G ranger 影响(G ranger ,1969),这与Friedman et al 1(1963)提出的“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当中的扰动成分正相关”的结论一致。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e12d330912a21614792997.png)
从表 2 可 以看 出 , 在5 %的置信水 平下 , 滞 后 两 阶 之 后 货 币 供
给量 与经 济增 长 互 为 因果 关 系 ,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彼 此 相互促进 。
三、 启 示
杰 因 果 关 系检 验 来 验 证 两 者 之 间 是 否 存 在 着 长 期 的 均 衡 关 系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货 币供 给 量 的 特 点 以 及 根 据 特 点 提 出 针 对 性 的建
经 济 的发 展 。
二、 实 证 分 析 1 、 数 据 选择 及 处 理
第二 , 货 币 政 策 时 滞 性 明显 , 虽 然 货 币供 应 量 和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呈 现 一定 的 因 果关 系 , 但 是 货 币 政 策 短 期 内效 果 不 明显 , 即存 在 着
一
从 货币需求的定义来看 , 人们 总是将 收入的一 部分 以货 币形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 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佟 川 隋 钦 波
( 山 东财 经 大 学金 融 学 院
【 摘 要】 货 币供应 量与 经 济增 长的 关 系 问题一 直是备 受 关注 的 焦点 。 近 两年 来 , 我 国频 繁 运 用 货 币政 策 , 货 币供 应 量 的 控 制 对 经 济 发 展 起 到 了越 来越 大的作 用 。为确保我 国经 济平 稳 、 健康、 快速 发 展 , 对我 国货 币供 应 量 ( 尤 其 是 M2 ) 与 国 内生产 总值 ( GD P ) 的 关 系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存 在
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dececb9ec3d5bbfd0a74ed.png)
货币供应变动不是影响经济变动的唯一因素, 但货币供应变动会带来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 会对产出产生冲击效应( I m p a r t e f f e c t ) , 这种冲击效应在短期内是十分 明显 的。如 , 上世纪 9 O 年代中期货 币 当局为应对严重的通胀收紧银根 , 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存量年均增速由 1 9 9 1 — 1 9 9 5 年的3 3 .
黄 钢 , 钟 芳根
( 1 . 江西 师 汜 - t 4 - 大学 财政 金 融学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2 ; 2 . 兴 国县 江背镇 人 民政 府 , 江西 / N 国 3 4 2 4 0 8 )
摘要: 文章对 货 币供 应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的 理论 和 文献进 行 了回顾 。在 我 国 1 9 7 8—2 0 1 0年 的 G D P和 M2年 度序 列数据 的基 础上 , 通过 对数 据进 行 平稳 性 检验 、 协整 检验 和 格 兰 杰 因果检 验 _ 并
中图分 类号 : F 8 2 2 . 0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0 0 9 8 ( 2 0 1 3 ) 0 2— 0 0 3 6—0 7 源自一、引言
货 币与产 出关 系研 究历 来是 经济 学 者们 最 热 衷 的课 题 之 一 。这 方 面 的研 究 文献 多 之 又 多 , 不 可胜 数 。
我 国货 币供应 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3 7
二、 理 论 和 文 献 回顾
西 方 经济学 界对 货 币与 经济增 长关 系 研 究 可 以追 溯 到威 廉 ・ 配第 ( w i l i a m p e t t y ) , 他 提 出过 “ 货 币脂 肪 论” 。该理 论认 为 , 货 币不 过是 经济 的脂 肪 , 如其 过多 , 就会 使经 济不 灵活 , 如果 过少 , 会使 经 济发生 问题 。
中国1978-2008年GDP与M2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1978-2008年GDP与M2关系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dff186680203d8ce2f2442.png)
中国1978-2008年GDP与M2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中充满争议的问题。
M2/GDP指标最早见于Mckinnon(1973)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开拓性研究M2/GDP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
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
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
因此本文尝试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国内产出总值的关系。
关键词:GDP;M2;ADF;检验;D-W检验;LS回归1文献回顾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理论解释。
首先,古典学派坚持“二分法”认为实际经济与货币无关,货币只是一种面纱。
在他们讨论的费雪方程式My=PY中,若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那么货币供应量M的变化将立即和全部反应到价格P上,而对真实产量Y不会产生效应。
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始终而且永远是货币现象。
”古典学派认定货币流通速度v是基本稳定的,这就意味着货币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
其次,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纯粹货币扰动在短期和长期都对真实产量有重要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 是不稳定的,存在从货币供应量M—利率—投资—真实产量Y的作用机制。
由于假定价格是刚性的,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会引起利率r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下降,而不是价格P的上升,因此货币是非中性的。
卢卡斯(Lucas,1972)将理性预期引入经济周期的分析,认为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完美,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者对相对价格变化和总价格变化的混淆。
在货币存量的变化被公众预期到的情形下,货币是中性的,只有未被预期到的货币存量变化才会有真实效应。
罗纳德·麦金农(1993)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过程中,M2/GDP会不断上升,但并没有给出上升的极限。
面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李扬(2001)的观点是M2/GDP比率相对降低和资本化率相对上升可作现代化金融制度的一个标志。
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a844196c175f0e7cd1372b.png)
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摘要:文章利用我国1985-201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m1与gdp存在双向因果关系,m2与gd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这一结论表明,通过完善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手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一、引论及相关文献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日益显著的。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们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分析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基于他们的理论假设和经验数据提取的不同,所得到的结论自然也是有差异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无关论以及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有关论两种。
(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无关论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无关,即货币供给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等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也即货币具有中性的特质。
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就持此理论观点。
古典经济学派中比较典型的货币中性观点有:威廉·配第的“货币脂肪论”,约翰·洛克的“货币齿轮观”,萨伊的“货币面纱论”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货币机械观”等。
他们主要从货币数量论、萨伊定律和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这三个方面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无关论进行了论证。
首先,古典经济学家们通过构建剑桥方程式(m=kpy)和费雪方程式(mv=py),认为在k或v不变的条件下,m的变动只会引起p的变化,而不会对y产生影响;其次,依据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工具,其数量的变化对实际经济产出没有影响;最后,瓦尔拉一般均衡论则在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弹性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总是处于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货币均衡的实现同其他商品供求均衡的实现过程是一样的,因而货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是中性的。
关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167c272af90242a895e526.png)
对 货 币供应 量 的 、 。 M 和M 与国 内生 产 总 值G P 行 D 进
2 0 年 具 有 弱 外 生 性 的 特 点 。 文 旌 等 (0 8 从 基 础 货 06 郭 20 )
相关 理 论 的基 础 上 , 我 国货 币的 内生性 进 行 实 证研 究 , ; Ga gr 对 rne因果 检 验 , 验 结 果 表 明 我 国 货 币供 给 从 20 ~ 检 00 二 、 关理 论 回顾 相
调 节其 他 经 济 变量 的 水 平 , 而 达 到 调 节经 济 的 目的 。 从 关 于 我 国 货 币 供 给 的 内 生性 问 题 , 有 众 多 国 内学 已
( P )反映政府需求的名义财政 支出( Z C , C I, C Z )反映企业
投 资需 求 的名 义 固定 资产 投 资 完 成额 ( D C)反映 国外 G Z . 对 本 国需 求 的 名 义 出 口额 ( X)以 及 中 央银 行 在 银 行 问 E , 外 汇 市 场 中 收 购外 汇 所 形 成 的 人 民 币 投 放 , 名 义外 汇 即
续 两 者 冲击对 货 币供 应 量 的影 响逐 渐增 大 。 俊 杰 (0 8 王 20 )
者们转而开始从源头上思考货 币供给的性质 , 考虑货 币 J 价和投资是货 币供应量的格兰杰 原因 , 且随着时间延 并
外生规律对我国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 在回顾
并 对我 国货 币政 策 的 实 施提 出建 议 。
垒墅日 l NC UN AE J N A
纵 论 金融论衡
关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析
口黄 瑶
( 国立 华侨 大 学经 济 与金 融 学院 ,福 建 泉 州 3 2 2 ) 6 0 1 摘 要: 长期 以 来 , 论 界 对 货 币供 给 是 否 具 有 内生 性 一 直存 在 分歧 , 理 而这 个 问题 直接 关 系到 一 个 国 家货 币政 策 执 行 的效 果 。 文基 于近 1 年 的数 据 , 用协 整检 验 、 兰 杰 因 果检 验 及脉 冲反 应 对 我 国货 币是 否 具 有 内 生性 进 行检 验 , 本 ( ) 利 格
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货币供给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货币供给量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88de186edb6f1aff001fc0.png)
关系 , 以期研 究我国货币市场 和房地产市场的相互关 系。实证 分析结果表 明, 货币供给量 能够影 响房地产价
格 和投 资 , 此 可 以 制 定 适 宜 的 货 币 政 策 对 房 地 产 市 场 进 行 宏 观 调 控 , 时 房 地 产 业 对 货 币 政 策 运 行 的影 响 因 同 也 越 来 越 大 , 是 制 定 货 币 政 策 值 得 关 注 的 目标 。 也 【 关 键 词 】货 币 政 策 ; 地 产 市 场 ; 整 检验 ; 果关 系检 验 房 协 因
QI z — u N ih a
( olg f E o o c n n g m n . a s i n e U ie s y, a z o 3 0 0 C i ) C l e c n mi a d Ma a e e t G n u a h nv ri L n h u7 0 0 , h n e o s L t a
p l y o e a in a d ma a e n o a c u t oi p r t n y tk n i it co n . c o t Ke r s mo e a y p l y r l s a e ma k t c -n e r t n; a g rc u aiy t s y wo d : n t r o i ; e t t r e ; o i t g a i Gr n e a s l e t c a e o t
货 币 政策是 政 府 用 来 调节 经 济 走 向 , 激 或 刺 者 收缩经 济 的重要 政策工 具 , 在我 国 , 币供应 而 货 量仍 是货 币政 策 的中间 目标 。货 币主义 代表 人物 弗 里德曼 认 为 , 币 供 给 量 与名 义 收 入 成 有规 则 货 的 正 比关 系 , 是基 于此 , 币 主义 认 为 , 币 供 正 货 货 应 应该保 持 有规 则 的增 长 , 也 成 为制 定 货 币 政 这 策 的 一个规 则 。按 照 这 一 思想 , 达 国家 和 大 多 发 数 发 展 中国家较 为成 功 地 控制 了通 货 膨 胀 , 持 保 了价 格稳 定 , 至今 日, 时 控制 货 币供 给 量 、 持 物 保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3e74d46f1aff00bed51e3e.png)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不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M0,M1,M2),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M0,M1,M2分别与GDP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宏观上来说,广义货币供给量比狭义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也不能忽略狭义货币供给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它们也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全面综合考量不同货币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一、引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以货币政策作为本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纷纷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在这段时期也采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由积极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那么,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非常多,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Friedman和Schwartz(1963)以及Tobin(196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短期产出的波动会产生影响。
Kormendi 和Meguire(1984)对50个国家的研究以及Boschen和Mills(1995)对美国的研究得出,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对产出没有影响。
McCandless和Webber(1995)考察了不同货币口径下的110个国家近30年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变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相同变化,而货币供给量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Andreas Schabert(2009)通过一个无摩擦的金融市场和价格粘性的标准宏观模型分析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证实了平稳序列的货币供给量满足利率的期望目标,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0c19740029bd64793e2cb1.png)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有无或大小直接回答了货币是否中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其政策意义在于为是否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提供了判别标准。
不同国家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存在差异,同一国家不同阶段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差异和变化又与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传导路径密切相关。
我国从1996年开始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1998年取消了贷款限额控制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十余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货币供应量作用于产出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因此,考察这一期间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传导路径及其传导效果,对正确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疏通传导路径,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回顾与实证研究综述(一)理论回顾。
对于货币供给是否存在产出效应,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币调节作用的显现,货币中性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作用不断下降。
凯恩斯是真正指出货币对经济具有巨大作用的人。
凯恩斯认为,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是经济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产出等宏观经济因素实际数值长期变动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看,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在短期内对产出产生影响,但在长期对产出不产生影响,即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刘斌,2002)。
对于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传导路径的研究,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包括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均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仅是通过货币途径完成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凯恩斯学派强调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而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是通过利率,而是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a314bd65ce0508763213e1.png)
本 文在 分析 货币供 应量 对 我 国经济 发展 的影 响 时 , 取 了 17 到 20 选 98年 04年 的时 间序 列 数 据 , 括 包
每一年的 G P 亿元 ) C I 消费价格指数) D( 、 P( 以及两
个不 同层 次 的货 币 供 应 量 ( M1和 M2 。数 据来 源 )
一
、
引言
货币供给分为 M 、 1 M O M 、 2和 M 。其 中 M 3 O为流通
中的现金 ; M1为 M O加 上 公 众 、 业 的 活期 存 款 以 企
货币供应量历来是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 的主要 中介 目标 , 与实 际 经济 增 长 的关 系直 接决 它
定 了货 币政 策 的效 果 , 同时 , 货币供应 量作 为一 个 经
( ) 据 的选取 一 数
济变量也对 以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为代表的实际经 济变量产生影响。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 增长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各流派在 建立模型时的基本变量是土地、 资本、 劳动这三类要 素, 货币因素基本上没有进人他们的分析视野之 中。 因此, 本文从另一个视角——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建立分布滞后模 型, 分析动态 的货币供应 量对 我 国经济 的发 展产 生怎样 的影 响 。 货币供应量就是由政府、 企事业单位、 社会公众 等持有的, 由银行体系所供应 的债务总量。19 94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 的监控 目 , 标 并根据国炀惯例, ; 按货币流动性强弱将
第2期( 总第8 8期)
我 国货 币供应 量 与经济 增长关 Nhomakorabea系 的 实证分 析
时静 静
。
( 山东 经济 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1 ) 504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3c9e10a8114431b90dd83f.png)
,
从 实证 分析 的 角度 看 , 和理 论分 析总 体上 一致 , 对 于货币供 应量是 否对 实 际经 济 的产 出是 否产 生影 响争 议颇大 。弗里德 曼 和许 瓦 茨 (9 3 以及 托 宾 (90 通 16 ) 17 ) 过 实证研 究 发现 , 币供 应 量 的 变 化对 短 期 产 出 的波 货
大 总需求 , 以此 消 除失 业 和 经 济危 机 , 进 经 济 增 长 。 促 新凯 恩斯学 派 最 重要 的假 设 是 市 场非 出清 , 在此 假设
收 稿 日期 :08 6 7 20 —0 —2 .
点 予 以修正 , 指 出在实证 分析 的过程 中 ,ao 他 Br 在建 立 r 季 度模 型滞 后 阶数上 只选取 了 8 阶滞后 , 而事实 上长至 l 的滞 后 系数在 统 计 仍有 意 义 , 7阶 I 二 因此其 结 论 的正 确性值 得怀 疑 , 以后 又有 人对 Msk 但 i i h n的结 论予 以重 新估计 , 出其 结 论并 不 具 : 健性 , 一 次得 出 了预 指 稳 再 期货币供给增长对产出具有 中性的观点。1 4 ,0 9 年 K卜 8 m ni M gi 通过 对 5 ed 和 eu e  ̄ o个 国家的 实证 研究 以及 Bs o. ce hn和 M l (95 通 过对 美 国 的实 证研 究发 现 , 币供 is19) l 货 应 量对实 际产 出不会 产 生长 期 的影 响。 19 95年 Mca — C n d s We 在考察了 l 个 国家 3 年期间的数据后, l和 b e 】 O 0 得 出了货币增长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不相关的结论。 我 国学者在 运 用 西 方 分 析方 法 , 结合 中 国 的 实 际 对两 者之 间进 行 了实 证 分 析 , 果表 明在 我 国经 济转 结 型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我 国学者 黄先 开 、 邓述 慧 (oo 运 用 二步 O L方 法 , 中 2o ) S 对 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预期到的货币冲击 对 产 出有无影 响做 实证 分析 , 其基 本结 论 是 : 国 的货 我 币作用机 制 与西方市 场 经济 国家 的情 形 具有 较 大 的差 别 , 论是 预期 的货币供 给 冲击 , 不 还是 非 预期 的货 币供
我国货币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4
![我国货币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4](https://img.taocdn.com/s3/m/6444e044767f5acfa1c7cd58.png)
给 冲 击 对 产 出 的 影 响 基 本 上 是 显 著 的 , 货 币 非 中 性 。 汪 红 驹 (2 0 0 3)则 结 合 定 性 分 析 及 VAR等 定
量 分 析 阐 明 。 由于 制 度 变 迁 ,货 币 需 求 不 稳 定 ,
变 动 ,经 由 传 导 机 制 将 最 终 导 致 价 格 的 变 动 。长 期 内 货 币 是 否 中 性 可 通 过 货 币 数 量 对 价 格 的 影 响 程 度来反 映 。此外 ,已有 文献 在实 证分 析 方法上 ,
无 论是 采 用 向 量 自回归 模 型 ( VAR )还 是 向 量 误
程 发 生 结 构 突 变 。 因 此 本 文 首 先 对 序 列 的结 构 突 变问 题 进 行 了 分 析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运 用 VAR 模 型 、 脉 冲 响 应 函 数 、 方 差 分 解 及 Grn e a g r因 果 检 验 等 计 量 方 法 对 我 国 货 币供 给
11 9 1年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欧 文 ・ 雪 在 《货 币 的 费
购 买 力 》 一 书 中 提 出 的 交 易 方 程 式 MV= T, 及 P 12 9 3年 剑 桥 学 派 代 表 人 庇 古 提 出 的 剑 桥 方 程 式 M= Y,可 以 看 作 是 货 币 数 量 理 论 体 系 建 立 的 重 KP
要 标 志。 而 货 币 数量 论 之 所 以称 为 货 币数 量 论 ,
就 在 于 其 强 调 货 币 M 对 物 价 P 的 制 约 作 用 。 以交
易 方 程 为 例 ,在 V 和 T不 变 的 条 件 下 ,M 与 P的 关 系 问 题 就 是 一 个 长 期 争 论 的 问 题 ,对 该 问题 的 理 论 研 究 与 经 验 分 析 可 用 来 检 验 货 币 是 否 中 性 的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b480ed172ded630b1cb67c.png)
金融与保险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戴建军(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摘 要:利用我国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通过G 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Wald 系数检验和HP 滤波分析,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 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协整关系。
研究发现:M 2和GDP 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 2与GDP 之间的关系显著正相关。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不明显,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协整关系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6-0034-05一、货币政策实证分析中的变量与样本在建模分析中,选取如下变量:1.经济增长指标。
GDP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是本文主要的被解释变量,也是衡量货币政策行为传导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
在具体检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时,分别采用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GDP 的季度发生数;由于GDP 没有月度数据,我们用月度工业增加值作为权值,将季度GDP 换算成月度GDP,GDP 月度数据的样本区间为1999年2月~2006年9月。
2.货币供应量。
按照我国对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应包括本币的相关项目。
其中:M 0=流通中现金,M 1=货币+活期存款,M 2=M 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我们选取货币供应量M 2为模型的主要解释变量。
其中,M 2月度数据中,从2000年1月开始包含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季度货币数据的样本区间为1992年第1季度到2006年第3季度。
月度货币数据的样本区间从1999年2月~2006年9月。
3.利率指标的选取。
市场利率是整个利率体系的形成基础,它可作为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的价格信号和参照系数。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础利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供给与产出、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供给与产出、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6f039351e79b8968022626.png)
,
.
引言 行A F 验 ,结 果如 下 : D检 表 1单位根检验 1 7 年 实 行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货 币政 策 的 运 用 明 显 增 98 强 ,我 国经 济增 长 也取 得 了伟大 的成 就 ,年G P 长率 9 D增 %以 变量 AD F 检验形式 临界值 结论 阶数 上 。 笔 者 认 为 , 货 币政 策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二 个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统计量 (c t k) 。 , (9 8 18 ),人 民银行不具备独立实施货 币政策能力时期。 17— 9 4 2603 .2 14 ( ,0 ) c ,0 一.3 29 # 非平稳 I() 1 这一时期 ,银行信贷和投 资需求关系 日趋密切 ,银行体系和 中 △ m 一 5 0 2 2935 ( ,0 0 c , ) 一 3 } 29+ 平稳 国 人 民银 行 不 独 立 ,货 币 的发 行 收 到 中 国 人 民银 行 和 地 方 政 府 双重约束 ,导致货 币供应量无法满足投 资需要 ,货 币政策调节 y 一 9 8 8 0258 ( ,0 ) C ,0 一.0 2 6 #} 非平稳 I() 1 宏 观 经 济 效 果 基 本 没 有 显 现 ;第 二 阶 段 , 1 8 年 以后 , 中央 银 94 备注 :1检验类型 中的 c和 t 表示带有 常数 项和趋势项 。 k 示滞后阶数;2 ★,★ 表 . 行体制确立 。随着财政 收入 占G P D 比重 的持续下 降,货 币政策 /  ̄ % % I 0 逐渐成为宏观 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货 币政策 作用显现,货 币 ★, - ★★分别表示显著水平为1 ,5 ,1,的临界值 。 政策 工 具 、操 作 目标 、 中 介 目标 和 货 币政 策 传 导机 制 也 不 断 完 由表 1 知 ,三 个 时 间序 列m 、p 可 、Y 都存 在 单位 根 ,因此 都 是 善。货 币政策最终 目标在这一时期也发生 了变化 ,促进 经济增 非平稳的。经过差分后, Ai % 在5 的显著水平下拒绝有单位根的 n 长 ( 4 9 )—— 反通 货膨胀 和实现 国 际收支平 衡 ( 2 9 ) 8 —2 9 — 7 假设 ,因此是平稳序列 。Ay 0 显著水平下拒绝有单位根的假 在1%
中国1952—2006货币、产出与价格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1952—2006货币、产出与价格间关系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338d3b31126edb6f1a1040.png)
[ 中图分 类号] 8 2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25(09)2— 0 3— 6 10 5 9 2 0 0 0 2 0
间的关 系作 了计量分 析。检验 结果 显示 中国货 币供给 有相 当程度 的内生性 , 实际 产 出要 领先 货币 1—2年 ; 短期 内货 币和产 出、 价格 等实际变量之间相互影响 , 长期 内货币供给被 价格完 全吸收 , 没有 产 出效 应 , 币呈 现长 期 中性 ; 西方 国家的货 币 货 在 超 中性在 中国也得到 了实证 。取 19 9 0年为结构变换点 , 经济转轨并没有改变货币 、 产出与价格 间的基 本关 系。检验 结果 显示
一
、
引言
十年 的季度 数据 , 货 币 中性 、 对 费雪 效应 和菲 利普 斯
检测 到 了一 条 陡直 的 菲 利普 斯 曲线 , 且 结 果 是 稳 并
自大 卫 ・ 休谟 系统 地 提 出货 币数 量 论 以来 , 货 曲线都 作 了详 细 的检验 , 出货 币在 长期 是 中性 的 ; 得 币、 产出与 价格 间 的关 系 就 是 经 济 学 家 长 期 争 论 的 话 题 。在货 币经济学 领 域 中 , 个 多世 纪来 的论 争 , 健 的; 两 但是费雪效应 和货 币超 中性 ( ue et l , Spm u at ri y 经 济学 家较 为达 成一 致 的是 : 币在 短期 非 中性 , 货 在 指货币 的增 长率 对 于 实 际产 出 的长 期 影 响 ) 不 是 则 长 期则 倾 向于 中性 。现 实经 济 中 , 有 国家 又 都 在 特 别稳 健 。Jm sB l r( 99 通过 检 验 也 支 持 货 所 a e ul d 19 )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已逐渐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M2对GDP产生影响相对更大也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
最终得出结论,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关键词:货币供给;M2;产出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波动加剧,除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外,各国政府央行也纷纷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用什么样,何种程度的政策来减少产出及通胀的波动,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政策的发挥效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所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和效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很多的成果。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基本分为两派,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观点,产生了极大的争论。
支持凯恩斯主义的学者采取结构模型的实证分析,多年来发现了多种清晰的结构模型,如(1)传统利率传导途径:
(2)托宾q理论:
(3)财富效应:等等。
结构模型实证分析有其优势,我们可以独立的分析各个机制来看它是否合理,对政策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更准确的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预测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预测如何改变制度还影响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些优势都必须以这些模型是正确的为前提。
支持货币主义的学者更倾向用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不考虑中间的过程,只是看M与Y之间的实证关系,这样就没有了途径的限制,考虑的更为全面。
但同时也带来了因果关系颠倒和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也已经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
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阶段,且金融结构和制度与国外有不同,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
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看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
1货币与产出的短期相关性:
选取1999-2008年的货币供应量M0、M1、M2季度数据,GDP季度数据,并且对这些季度数据进行季节性去势调整,用调整后数据,绘制以下三张图表,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先从直观上分析一下这10年来数据上的变化。
1.1数据说明
由于不同的货币供应量种类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因此我们选择了M0、M1和M2三种口径来同时刻画名义货币供应量,名义产出则用GDP指标来表征。
所有变量的样本区间均为1999年1季度~2008年4季度,变量样本值来自IFM 的统计数据。
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含义分别为: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1.2不同货币供应量口径与GDP之间的相关关系
下表为当期GDP值与滞后二期、一期、当期和超前一期、二期的M0,M1,M2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GDP与三者的相关性都很强,从系数上看超前二期的M2与当期GDP的相关性最大。
2序列平稳性检验
时间变量的平稳性是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模型中的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时,传统的计量经济方法才是有效的;若模型中含有非平稳序列,基于传统计量经济方法的统计量都将失去通常的性质,从而推断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注:(C,T,L)括号中的C表示ADF检验时含常数项(C=0表示不含常数项),T表示含趋势项(T=0表示不含趋势项),L表示滞后阶数,其选取使得回归残差不存在自相关。
可以看出,GDP,M0,M1和M2均为I(1)。
这表明它们的一阶差分数据是平稳的。
因此不能用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处理非平稳变量的协整等分析方法。
3协整检验
从以上的平稳性分析知道,虽然各序列都是I(1)形平稳序列,但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可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1(1)序列,它们的线性组合是1(0)序列,即这些1(1)变量序列具有协整关系,意味着这些1(1)变量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GDP和M0,M1,M2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三组数据表明,GDP和M0、M1、M2之间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就我国而言,曾经M0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指标,用来作为货币调控的主要指标。
按定义的范围来看,M0∩M1∩M2,所以M0、M1、M2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应该是逐次递增的。
此外,从货币变动与总需求变动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这样解释,相比较而言,M2与M0、M1的最大不同在于M2中包含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项。
如前所说,由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投资的主要最终来源,因此M2的变化不仅影响消费需求,还极大的影响投资需求,从而M2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就相对较大。
另外从上面一系列的分析并结合现实情况,M0占我国货币供给量M2的比重一直都低于20%,近几年甚至仅10%左右。
M0的变化已经不能说明全社会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动情况,因而不大适合与国民经济波动一起进行对应分析。
并且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相比之下,M1、M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应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监控目标。
从直观到一系列数据的计量分析,我们都确定了货币供应量和产出之间的极大的相关性。
但是究竟是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影响大还是产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大,我们还是没有通过实证得到确定。
4货币与产出的因果关系经验分析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货币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统计上进行求证。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那么其在统计上的表现是变量x应该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如果在变量y的回归式中加入变量x的过去值,那么将显著增加整个回归的解释能力。
上表中,“接受虚拟假设的概率”栏数字越小,说明自变量预测因变量的能力越强。
所以,M0、M1、M2都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其中M2的影响最大。
5总结
从一系列分析,我们首先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从概率上要大于GDP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尤其是M2对GDP的影响可能最大。
这一方面是因为定义范围来看,M0广度要小于M2,M2中包含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项是投资的主要最终来源,也是促进产出增加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也可以看出,M2是GDP的因果关系从概率上讲也是最大的,M2对GDP产生极大影响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
可见,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M1对GDP的相关性没有M0和M2这么强,可以看到M1近十年来的增长并没有M2那么迅速,增长率的变化也没有M2波动大。
所以在关注M2的同时,不应当放弃M1的控制。
为了保证GDP的增长,我认为,应当适当的保持M1的增长,使之与M2相协调。
参考文献:
[1] Frederic S.Mishkin.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
[2] 丁佳,赵曙东.我国近年货币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1994-2004.
[3] 站明华,李生校.货币与产出的关系,不同模型的分析结果及其比较.
[4] 数据来源IFM:/i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