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_火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火山》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内容选自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山》~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教学中鉴于学生在生活中不可能亲眼看到火山喷发的样子~即使对火山有所了解~那也是肤浅的、基于表面的~所以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的原因~借助观察火山喷发的外部现象进行合理猜测~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解暗箱”式课堂教学类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火山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而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能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渗透科学自然观~树立关爱地球的思想~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科学兴趣。
教具准备:1(学生用:土豆泥、番茄酱、200ml烧杯、漏斗、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2(教师用:自制PPT、“火山形成原因”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展示暗箱师:神秘小礼物,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答认识火山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火山、研究火山。
,师板书课题:火山,师:对于火山~你有什么要研究的问题,生1: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生2:火山喷发是什么样子的,生3: 火山喷发与我们人类有关系吗,生4:怎样才能防止火山喷发,……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大家对火山很有研究兴趣。
同学们认为在所有这些问题中应该先解决哪个最基本的问题,生:我们首先研究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师:对~要想了解火山喷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以及怎样来防止火山喷发~前提必须知道火山形成的原因。
板书问题:火山的形成,师:同学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可以通过查资料,做模拟实验,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咨询专家,……师:这些都是我们在科学课上解决问题常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科学_2.火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火山》学情分析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设计模拟实验和自己的想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另外,学生对于火山喷发对人们的影响更多地停留在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方面,而对于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则很少关注到,这也是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火山》效果分析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导入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火山发生时的现象。
增加视觉刺激,引发思考,带学生进入探究情境。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将探究集中在火山成因上。
让学生根据现象进行合理推理和想象。
而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很有成就感。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因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这些做法都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实验能力,学习模拟实验方法解决问题。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培养了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
通过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学生了解到火山喷发对人类的生活既有危害又有好处,从而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
《火山》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火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本课借此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的能力。
《火山》评测练习一、填空1、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2《火山》教学反思
《火山》教学反思
段泊岚镇亦宁希望小学王鸿德
本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它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通过本课教学在以下几方面感悟较深:
1. 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材料选择,本课我精心为学生选择有价值的材料,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又有所创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铝箔改为纸板,盘子改为水槽效果较好,
2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高涨的热情是学习成功的保障,本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图文并茂,为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不足之处: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视频时间过长(三分钟),学生产生了视觉疲劳,冲淡了兴趣。
通过本课教学我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会有所改进.。
最新火山教学反思(5篇)
最新火山教学反思(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火山教学反思篇一科普说明文这类课文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上成科学课,因此我力求在课堂上把课上出“语文味”来。
课文第一自然段连用四个“同样”,列举了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告诉我们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
随后,课文重点写了火星上的水的来源和散失的原因。
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课文两次运用设问,将两大主要内容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两个问题,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随后分别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读懂课文。
我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正是运用了设问的方法,才使我们读起课文来感到纲目分明,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设问,让自己的作文显得更加有条理。
课文语言有两大特色,一是准确性,二是形象性。
在引导学生读悟课文时,我不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
课文多处运用“也许”、“可能”等表示不确定性的词语,这是因为在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推测,如果用了“一定”、“肯定”等词反而违反了科学性,所以课文用词非常准确、科学。
这一点,我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体会。
除此之外,课后第2题中也提示我们有两个很明显的地方体现了课文语言的特色——非常形象生动,一处是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的行为说成是“家常便饭”,还有一处是把大量的火星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说成是“集体大逃亡”,非常形象,读来感到情趣盎然。
学生通过朗读后不难理解这两处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的特色,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加深体会。
比如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这一句改成“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学生通过朗读便能很快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情趣性。
当然,还有一些语言也是值得我们去积累的。
《火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火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平乡县直第三小学李玲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2、)说出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在实验教学中,形成小组集体合作探究合力,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探讨。
( 2、)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
3、情感目标通过网上观察、查找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学习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内外探索火山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科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火山的喷发过程。
三、教学难点归纳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阅书籍、收集网上资料、访问师长,收集火山的有关知识。
2.教师准备:PPT课件、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等。
发出巨大声音地球内力作用喷出大量气体火山喷发 落下灰尘石块流出炙热熔岩七、课后反思本课是学习了地震之后的又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火山。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所以我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庞贝古城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的教学视频中,火山喷发时的声音以及岩浆的喷发、流动如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由于课本上对火山喷发形成原因描述太少,学生难于理解这一课的内容并且农村小学生只能从一些书籍里查阅一些资料,条件有限,猜想环节是无效的,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模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突破了难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学生很快就从实验中理解了火山喷发的原因,并且在这个实验中,小组的合理分工、共同合作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与优越性。
在实验归纳总结时,广思集意,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20 火山丨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20火山丨冀教版《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与观察,让学生了解火山的特征,对火山爆发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并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托盘、锥形瓶、药匙、苏打粉、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胶塞、可口可乐、硫磺皂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带了一部电影片段,想看吗?播放视频图片1。
2、同学们,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
(师板书:恐怖灾难)3、影片中说的是哪座古城?庞贝城原来什么样?后来发生了什么?最后怎么样?4、图片2-3,这就是维苏威火山爆发,它夺走了庞贝1.6万人生命。
200多年前,庞贝遗址被发现并被挖掘出来,这都是当年被掩埋的尸体。
`````````5、火山爆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火山》这节课吧。
(板书课题:火山)二、探究实验过程(一)动手实验,探究火山原理1、模拟火山喷发(1)(图片4)岩浆是怎样从地球内部来到地球表面的呢?模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
(2)实验材料说明师: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看这:托盘中有锥形瓶、白色粉末、红墨水、洗涤灵、醋。
(3)想一想:这个实验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师巡视时:举起展示:第_组成功喷发了,第_组也喷发了,第_组也成功了。
(5)交流:(1)你的火山熔岩是什么样子的?(上升、涌出、流动、有气泡)(2)你的火山熔岩流动的速度怎样?怎样流动的更快?(加醋,搅拌,摇晃)(3)喷发的组注意,拿盘里的胶塞轻轻盖一盖,挡一挡,能阻挡的住吗?(不能。
砰的一声,把盖子顶出来了。
)为什么会把胶塞顶出来了呢?谁来说说?(白色粉末和醋一起产生了气体和压力)(4)岩浆是怎样从地球内部来到地球表面的呢?2、生活中的火山喷发实验`````````快速地把材料放进盘里,坐好。
科学教案火山反思
科学教案火山反思科学教案火山反思教案标题:了解火山的形成与特点教学目标:1. 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掌握火山喷发的过程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火山的形成和喷发过程。
2. 火山模型或实验装置,用于进行实验观察。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火山的形成和喷发过程,激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喷发有哪些特点?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火山模型或实验装置。
2.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指导,进行实验观察。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究火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巩固:1. 教师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解释火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实验结果和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对火山的喷发过程和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1.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火山的类型和分布。
2. 学生可以设计并进行更多的实验,深入探究火山的相关知识。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个别评价。
2.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和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火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资源,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在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强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探究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4. 在巩固部分,教师应适时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5. 在拓展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通过本次教案设计,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入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反思 (2)精品版
《火山》教学反思
《火山》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第二课中的探究内容。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火山的成因、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变化;教学难点是能用简单器材设计火山形成的模拟实验,本次教学课件正是基于解决此重难点开发的。
它的亮点表现在:
1、化抽象为具体。
火山喷发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本微课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冲击学生的感官,扩宽学生对火山的了解,为学生猜测火山的成因打下基础。
微课程中的火山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示意图及动画,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火山的成因。
轻松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2、为课堂探究节约时间。
做火山喷发实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短时间内要实验成功几率很小,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因
受班级授课制限制,在课堂中学生不能全面、详细地观察到教师实验的过程,就不能对火山的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采用视频呈现实验过程和现象,可以为课堂探究节约时间,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广阔的空间用不同的实验方案模拟火山的喷发,以便更透彻地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3、呈现方式新颖。
在媒体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ppt、动画演示与屏幕录制相结合的方法,呈现方式新颖独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合操作课的学习方法。
4、抓住了重难点。
在技术细节方面的处理上,我们采用了标注、变焦、鼠标跟随、局部放大、关键要点的文字提示等功能,使微课程重点突出,生动有趣。
火山教案及反思
3.3《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的山体。
知道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给人类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产物。
2 科学探究搜集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能用正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感受“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预防烧烫伤。
3 科学态度、STSE积极搜集资料,乐于完成与火山相关的了解和学习任务。
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关于火山形成及喷发的见解。
辩证地看待火山喷发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火山形成及喷发的资料,活动手册、记录笔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火山地貌图片,火山喷发的音像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护目镜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在本单元第 1 课中,我们了解到,1963 年,冰岛以南海域海底发生了火山喷发,诞生了一个新岛——苏特赛岛。
由此可知,火山喷发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解与火山有关的内容。
二、了解火山1.观看火山喷发视频。
2.交流:(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火山停止喷发,山体冷却后会是什么样?可以推测到地球内部有何特点?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岩浆为什么会冲出地面?(3)推理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地貌。
(4)分析火山的形成。
阅读指南车信息资料,说一说新的认识。
描述火山喷发形成要具备什么条件?3.小结:因为地壳深处的熔融的岩浆,在很大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裂缝上升,有的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了岩浆岩,有的岩浆,冲击地面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三、模拟“火山”喷发1.教师出示模拟材料,共同分析。
如土豆模拟“小山”,蕃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球内部高温。
2.说一说:模拟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火山喷发情况。
小学科学_火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火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在事实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借助观察火山喷发的外部现象进行合理推测,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器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橡胶塞,直玻璃管,Y型玻璃管、番茄酱,土豆泥,盘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1、打气球比赛师:课前老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打气球比赛”,找一个同学和老师比,看谁最先将气球打爆,谁敢和老师比?师:这个同学都很勇敢,我们为他鼓掌。
师:同学们思考:气球为什么会爆破?里面气体从气球的什么部位冲出来?(出示课件)生1:气球越来越大,当承受不住气体的压力时就会爆破。
生2:从气球最薄的地方。
生3:从气球相对薄弱的地方。
师:从这个游戏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能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表现。
好,上课。
2、出示图片师:你觉得这些美丽的风景是怎么形成的呢?生:火山喷发形成的。
师出示课题:火山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火山形成的原因3、观看视频师:我们再来看一段小视频。
师: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生:火山喷发师:谁能描述一下火山喷发时的情景?生:有红色的岩浆喷出。
师板书岩浆二、大胆推测实验验证1、小组讨论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通过刚才的游戏、视频以及你们课前的了解,你能猜想一下火山形成的原因吗?同学们自己先思考一下,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青岛版科学五上《火山》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五上《火山》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会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源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想象能力和提高推理能力。
3.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难点: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1.农村学校每组:易拉罐1个、剪刀1把、泥、玉米粉、红墨水、水、烧杯、竹筷、酒精灯、火柴、三脚架、注射器(无针头)、塑料吸管(粗1根、细3-5根)、鞋盒(存放泥用)。
2.城市学校每组:易拉罐1个、剪刀1把、橡皮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三脚架、注射器(无针头)、塑料吸管(粗1根、细3-5根)。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有关火山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播放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视频。
师质疑: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火山喷发出来的像玻璃水一样的东西是什么?火山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1.用剪刀将易拉罐的上半部分剪掉,保留下半部分,用泥(或橡皮泥)将易拉罐围成小山状,易拉罐内部和底部不要有泥(或橡皮泥),事先要将塑料吸管嵌入泥(或橡皮泥)内,吸管下端距易拉罐底部2厘米左右,吸管上端露出泥(或橡皮泥)的部分要剪掉。
2.用注射器将玉米糊(或番茄酱)通过粗的吸管注入到易拉罐中,直到注满为止,然后用薄薄的一层泥(或橡皮泥)将吸管的口轻轻地封上。
3.将小山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
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 1.在用酒精灯给小山开始加热到玉米糊(或番茄酱)喷出之前,教师质疑:你们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并未观察到有现象发生,教师及时跟进引导学生推想小山内部的变化。
讨论:我们并未观察到有现象发生,那么小山内部有没有变化呢?总结:玉米糊(或番茄酱)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33火山丨湘教版
《火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内容来源:《火山》与《地表探秘》、《地震》、《岩石》共同组成了该册教材的《地表剧烈变化》单元,《火山》是本单元的第3课。
2、学情分析: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3、内容简析:本课设计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模拟火山喷发的活动,关于火山喷发预报以火山喷发利、害的相关知识(以科学在线形式呈现的),还有一个写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动。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将各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进行整合,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合作交往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勇于开拓的科学态度。
3、为学生创造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实践能力。
4、以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5、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让学生将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式。
.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创新之处:1、导入部分:将教材中从维苏威火山喷发的故事导入调整为观看火山喷发视频导入,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2、模拟实验部分: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3、科学在线部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火山喷发相关的资料,在教材设计基础上增加阅读内容,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增大。
4、科幻短文部分:将表现形式拓宽,既可以写科幻短文,也可以用科幻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火山》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火山》教学分析在中小学教育中,自然科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地理学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地理学中的火山这一观点,往往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话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授火山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火山的形成、活动等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火山》这一教材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火山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活动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起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介绍火山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火山,如盾状火山、火山锥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山的形态。
同时,通过文字介绍火山的形成原因,如地壳板块运动、地球内部熔融岩浆上升等,让学生了解火山形成的基本原理。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介绍火山的活动特点。
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火山活动案例,如庞贝古城的毁灭、夏威夷的火山喷发等,让学生了解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火山活动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少火山灾害带来的损失。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火山的认识。
组织学生前去附近的火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火山的威力和美丽,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火山的形成和活动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火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火山》这一教材作为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活动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进修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火山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火山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和风险。
火山教学反思
《火山》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习了地震之后的又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火山。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所以我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印尼喀拉喀托火山视频中,火山喷发时的声音以及岩浆的喷发、流动如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由于课本上对火山喷发形成原因描述太少,学生难于理解这一课的内容,所以这节课采用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认识的方式进行。
推理认识,抽象思维,需要思维材料,所以也要搜集事实,这种搜集,有的是从已有的知识中检索出相关的事实材料,有的由教科书上呈现一些.主要的事实,有的要从书刊、电视、互联网上搜集。
要让学生参与搜集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事实。
搜集到了各种自然现象的材料,学生才能运用已有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搜集到了事实材料,还要按火山喷发外部现象的发生过程,对事实材料作初步整理,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推测地球的内部情况:
地面震动,喷出浓烟,巨大的爆裂声,轰鸣声——说明地球内部有巨大压力。
喷“火”,火红的喷出物,火红的岩浆流出——说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物质在高温下熔化,巨大的压力使岩浆喷出或溢出。
喷出的岩浆冷却成为岩石——由此可以推断地球外壳由冷却了的岩浆包裹着。
据此推断: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外壳又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坚硬的岩石,一旦某一部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了薄弱环节,内部物质冲出外壳形成火山喷发。
因此,有了这节课的教学经验,让我对学生不可亲身经历的问题有了更加灵活的应对办法。
火山教学反思模板
一、教学背景1. 教学时间:____年__月__日2. 教学年级:____年级3. 教学科目:地理/科学4. 教学内容:《火山》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火山的概念、类型及分布;(2)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认识火山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火山的概念、类型及分布;(2)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火山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危害展开讨论;(2)实验演示:通过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火山喷发的现象;(3)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火山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火山概念、类型、喷发过程及危害的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火山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优点:(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2.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对火山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巩固;(2)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简介本文是对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山》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火山的形成、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反思在教授这一课时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让他们对火山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使用了多媒体演示和照片展示,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火山的喷发画面和独特景观。
这种视觉的效果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提问和思考的欲望。
其次,我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研究,了解火山的分类、分布和喷发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研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此外,我在课堂中引入了一些趣味故事和实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比如,我讲述了有关火山喷发的神话传说,使学生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了解到火山的神秘和危险性。
最后,在课堂结束时,我进行了简单的复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我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研究体会和收获,在分享中不断提高彼此的研究理解。
效果评价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观察到学生对于火山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对于火山的了解和认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互相交流的研究方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们对于火山的现象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出的问题也更加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
总的来说,这次火山教学通过多种策略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得到了巩固和拓展。
改进建议尽管本次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我认识到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首先,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更多的视听感官刺激下研究和探索。
小学科学《火山》教学反思1
《火山》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探究的科学课越来越彰显出它无穷的魅力。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活动中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在探究的科学课堂上,到处充满了创造的影子,处处闪现着思维的火花。
《火山》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明白火山的形成原因,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完这节课后,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1.利用视频资料、音像资料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针对性较强,即可突出重点,又利于攻破难点。
不仅使教学内容相应的知识面变得宽广,而且可以使一些只能通过思维和想象领会的教学内容,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使一些现实情景能得到很好的呈现,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和调动。
2.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许多实验学生不但要亲自去做,还需反复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火山》一课通过学生动手及多媒体呈现来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形式多样,活动方式新颖,整个教学过程很顺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非常好。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火山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及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地质现象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发展。
4.本节课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看到了学生在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新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用了信息技术就叫整合,它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恰当的运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火山》教学反思
《火山》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火山》教学反思1火山一课,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所以我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视频中,火山喷发时的声音以及岩浆的喷发、流动如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加以课件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
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使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
我为学生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岩浆在受到外力挤压时会顺着裂缝上升喷出形成火山。
再用土豆泥、番茄酱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学生积极性很高。
但是有的小组效果不是很好。
课后我找到原因:在学生挖小洞时,没有挖到底部,只是在土豆泥的顶部挖了洞,就把番茄酱放入了,在用酒精灯加热时,底部的土豆泥烤焦散发出糊味,而被包裹在内部的少量番茄酱迟迟达不到沸点,所以没有冒泡的现象。
我想还是没有备好学生,实验前细节问题没引导好。
通过本课教学,我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会有所改进。
《火山》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介绍火山的形成原因及火山活动的利弊的一节课。
本课是关于地球的很重要的一节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经历猜想、设计、实验、结论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得到训练。
在本课的开始,我播放世界各地的火山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给予学生以视觉刺激,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猜想火山形成的原因这个阶段,学生能够较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测,但是学生没有回答道我想要的猜想。
6.火山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火山》课后反思烟台市福山区福海路小学寻焕儒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所以我应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火山喷发时画面如:红色岩浆喷出和流动、浓烟冒出、石块飞出……,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由于课本上对火山喷发形成原因描述太少,学生难于理解这一课的内容,尽管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到了火山,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自然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地去充足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得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火山喷发的画面就能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真正的应用价值并不大。
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是有层次性地。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
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
学生不仅会观察,懂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本节课,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突破了难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学生很快就从实验中理解了火山喷发的原因,并且在这个实验中,小组的合理分工、共同合作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归纳总结时,集思广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
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
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权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本课《火山》,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还是比较肤浅的。
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是我们教师很好的教学资源。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本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视频、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
火山喷发时的声音以及岩浆的喷发、流动如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由于课本上对火山喷发形成原因描述太少,学生难于理解这一课的内容并且农村小学生只能从一些书籍里查阅一些资料,条件有限,猜想环节是无效的,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模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突破了难点.
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贪多嚼不烂,如播放火山喷发的图片,对预防知识讲解,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
外国科学家对火山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本课的学习学生不是让死记硬背科学知识,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收获成功。
通过本课教学,我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会有所改进: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它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教学反思
火山一课,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又找到了火山喷发的图片,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用演示实验加以课件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
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使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因此,我觉得在科学课中图画的运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结合,可
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