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紧要部分,它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以及手术质量的保证。
本文将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环节认真探讨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手术前阶段的管理手术前阶段的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阶段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患者评估在患者手术前,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认真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这个评估包括患者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等内容。
只有充分的评估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二)手术准备手术准备是为了确保每次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都是达到标准的,手术室也必需保持清洁干净。
手术准备包括手术场地的准备、医疗设备的检查、药品储备等。
(三)手术安全会议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手术安全会议应当在手术前召开。
在这个会议上,医生应当确定手术所需的设备、人员、药品等,并审查手术计划的安全性。
二、手术中的管理手术中的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当完成的紧要环节。
手术中的管理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术安全核对在手术开始前,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应当对手术计划进行核对,包括手术病人信息、手术部位、手术目的、手术器械等。
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妥当掌控和布置。
(二)手术记录每个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当记录下来,这有助于手术后的评估和分析。
手术记录不应当只记录手术过程,还应当包括手术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处理方法等。
(三)手术间无菌掌控手术间无菌掌控是为了避开有害菌的污染。
这里需要掌控手术区域的温度、湿度、压力、空气流动等参数。
同时,需要保证手术人员的手术衣、手术包、器械等都得到妥当消毒和处理。
三、手术后的管理手术后的管理是为了反馈手术过程,以便不断完善管理和提高手术质量。
手术后的管理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术评估手术评估是对手术过程的评估和记录,其中包括手术技术、手术后患者的情况、并发症等。
手术评估的结果应当成为医生和护士们的改进工作的引导。
(二)医患联系医生需要与患者保持联系,关注患者的情况。
手术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手术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手术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本制度,监督、检查手术室护理质量,协调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2. 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面管理,组织实施本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负责。
3. 手术室护士:负责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手术护理安全。
三、手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术前护理:(1)术前核对: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等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2)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备血、给药等。
(3)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2. 术中护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手术部位感染。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做好手术物品和器械的清点工作,防止遗留体内。
3. 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做好伤口护理,预防伤口感染。
(3)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术后生活。
四、手术护理质量监控1. 定期开展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 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 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档案,对手术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手术护理质量高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手术护理质量问题的个人和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制度旨在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确保手术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本制度,共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5篇)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神经外科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2023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023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系统的不断完善,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在2023年将迎来一系列重要改革和创新。
一、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1. 术前评估和手术风险评估:术前评估将进一步细化,包括患者身体状况、术前检查结果、手术类型、手术难度等信息的综合分析,以确定手术的适宜性和风险程度。
2. 手术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医院将进一步制定手术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手术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同时,通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
3. 手术团队的协作与沟通:手术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将得到更加重视。
医院将加强手术团队的培训,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术后管理和效果评估:医院将建立完善的术后管理制度,包括术后随访、并发症管理和手术效果评估等环节,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手术效果。
二、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加强:1. 手术室建设和设备更新:医院将重点加强手术室的建设和设备更新,确保手术室的设施和设备符合国际标准,并配备先进的监测和安全设备。
2. 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医院将加强对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包括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器械员等。
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3. 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医院将加强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包括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器械的灭菌和消毒等。
同时,加强对手术室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4. 手术医疗器械和材料的管理:医院将建立完善的手术医疗器械和材料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入库、使用、追溯和废弃等环节的管理,以确保手术医疗器械和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2023年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通过完善手术质量管理制度和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
这将是医疗系统在2023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在日间手术中,为了确保手术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手术流程:制定详细的手术前、中、后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人员要求:对手术室相关人员的资质、培训、考核要求进行规定,确保人员的专业技能符合要求。
3. 设备设施管理:对手术所需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避免手术中的故障和意外。
4. 手术安全检查:在手术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确认手术部位、患者身份、手术器械、药物等,以防止手术中出现错误。
5.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手术禁忌症等方面的调查,确保手术适应性和安全性。
6. 术后监测和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和护理,包括疼痛管理、感染预
防、并发症处理等,确保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
7.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手术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报告、分析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过实施这些管理措施和程序,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手术病例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手术室及相关科室。
第三条手术室是指承担手术工作的特定区域,包括手术室、麻醉科、手术室护理站等。
第四条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应贯穿手术全过程,包括患者的手术评估、麻醉评估、手术操作、后期护理等环节。
第五条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由院内相关人员组成。
第六条所有从事手术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第七条手术室应按照相关标准装备先进设备和器械,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第八条手术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急危重症情况。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时刻保持严密的手术室、病房及其他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无菌控制。
第十条建立健全手术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对手术相关医疗纠纷进行协调解决。
第二章手术质量管理第十一条手术质量管理应从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手术护理及术后追踪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第十二条手术准备阶段,应进行严密的术前评估,包括手术适应症的判断、手术风险的评估、手术方案的制定等。
第十三条手术操作阶段,医务人员应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严谨、细致的手术操作。
第十四条手术护理阶段,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护理工作,包括术前术后的协助工作、手术区域和器械的无菌控制等。
第十五条术后追踪阶段,医务人员应对手术后病情变化进行跟踪观察,并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六条手术质量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手术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第三章手术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手术安全管理应从手术环境、手术操作、麻醉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
第十八条手术环境安全管理,包括手术室卫生、手术室准备、手术室设备管理等方面。
第十九条手术操作安全管理,包括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管理、手术操作流程等方面。
第二十条麻醉管理安全管理,包括麻醉评估、麻醉操作、麻醉后监测等方面。
医院手术管理与安全制度
医院手术管理与安全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手术管理流程,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手术质量,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手术科室,涵盖全部手术人员、患者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手术室:特地用于进行手术的医疗场合,包含手术准备区、手术室和恢复室等。
2.手术团队:由负责手术的医生、护士和麻醉师构成的专业团队。
3.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人员。
第二章手术前管理第四条患者手术风险评估1.全部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含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风险等级等。
2.依据评估结果,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风险与利益,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五条手术准备1.依据手术类型和要求,手术团队应预先准备必需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并确保其可靠性和完整性。
2.手术室应保持清洁、乾净,准备充分的无菌工具和器械。
第六条手术流程1.手术前,手术团队应进行手术确认,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内容。
2.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应依照操作规范和手术方案进行手术,确保手术安全。
3.手术结束后,手术团队应进行手术记录,包含手术过程、结果和要求的术后护理。
第三章手术中管理第七条麻醉管理1.手术团队应由合格的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2.麻醉过程中,麻醉师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八条手术护理1.护士应负责患者的手术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
2.手术室护士应做好手术器械的清点和准备工作,确保器械的完整和无菌。
3.手术室护士应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做好固定、换药、止血等相关操作。
第九条手术安全1.手术中,手术团队应严格遵守手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注意手术安全,防止手术风险的发生。
2.手术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刻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四章手术后管理第十条术后护理1.术后护理应依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紧密察看患者的病情变动。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手术部门和医务人员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关于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1. 手术质量控制:医院手术部门应制定手术操作规范和标准,明确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手术操作的流程和步骤,确保手术的质量。
2. 手术器械消毒和无菌操作:手术部门应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手术器械消毒程序和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
3. 手术前的评估和准备: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病史、体检结果等,确定手术适应症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4. 手术安全检查:手术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操作的内容等,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手术后的监测和护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防止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发展。
6. 手术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建立手术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7. 手术安全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应接受手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和手术安全意识。
8. 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医院手术部门应建立健全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手术的组织管理、责任分工、绩效考核等内容,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通过以上的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是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手术质量的安全与高效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手术团队的组建与培训、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监控、手术后病患随访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手术团队的组建与培训手术团队是手术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一个经验丰富、配备齐全、团结协作的手术团队能够有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
因此,医疗机构应重视手术团队的组建与培训。
首先,应根据手术需求、医疗机构规模和人员配置等情况,合理安排手术团队的人员结构,并严格审核手术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资格。
其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手术团队进行培训,包括新技术培训、医学知识更新、操作规范强化等内容,以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手术前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手术前准备流程和标准,确保手术前的工作得到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首先,医疗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特殊检查结果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和处理措施。
其次,医疗机构应明确手术器械和物品的配置要求,确保手术所需的器械和物品的齐全和无菌。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三、手术过程监控手术过程监控是手术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手术过程监控机制,对手术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和记录。
首先,手术团队应严格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杜绝违规操作和错误。
其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手术监控人员,负责监控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手术过程记录制度,准确记录手术的各项重要信息,便于事后追溯和总结。
四、手术后病患随访手术后病患随访是手术质量安全管理的延续和完善。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病患随访制度,对手术后的病患进行定期随访和观察。
手术质量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手术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手术质量,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手术质量安全评估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开展手术的科室和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手术科室、麻醉科、护理部等。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手术质量安全评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组织评估工作,监督实施情况。
2. 设立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工作。
四、评估内容1. 术前评估(1)患者病情评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手术适应症、禁忌症等。
(2)手术方案评估: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手术成功率等。
(3)患者准备评估:包括患者心理准备、生理准备、手术部位准备等。
2. 术中评估(1)手术操作评估: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人员的操作规范、技术水平等。
(2)手术环境评估:包括手术室环境、设备、器械等。
(3)手术风险评估:包括手术并发症、意外事件等。
3. 术后评估(1)患者康复情况评估:包括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等。
(2)手术效果评估:包括手术成功、手术失败等。
五、评估程序1. 术前评估(1)手术科室根据患者病情,提出手术方案。
(2)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小组对手术方案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意见。
(3)经评估同意后,手术科室进行患者术前准备。
2. 术中评估(1)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人员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2)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小组对手术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术后评估(1)手术科室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2)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小组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六、责任与考核1. 手术质量安全评估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考核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工作。
2. 手术科室、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按照本制度要求,落实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工作。
3. 对未落实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制度,导致手术风险增加、患者安全受到威胁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手术质量安全评估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手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所有手术活动。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手术管理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手术管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安全和手术质量。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手术团队,确保手术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手术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手术风险。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总和分析相关数据,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第二章手术人员的管理第九条手术人员包括外科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在手术岗位上的人员均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手术团队应具备协作精神,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手术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标准,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手术医师应持有效执业证书,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进行正确的手术操作。
第十三条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确保患者手术期间安全无忧。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完成手术准备工作,负责患者的护理和监护工作。
第十五条手术团队应定期组织开展手术技能培训和模拟手术演练,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章手术流程管理第十六条手术前,手术科室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手术仪器设备、患者病历、手术知情同意书等。
第十七条手术前,手术医师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手术风险、术后护理等事项,取得患者同意。
第十八条手术中,手术医师应准确无误地操作,麻醉医师应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及时协助。
第十九条手术后,手术医师应做好手术记录,说明手术过程和结果,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术后护理工作。
第二十条手术后,手术科室应对手术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做好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保障手术质量安全,规范手术流程,制订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手术质量安全的基础。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手术室及医务人员。
三、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手术室的设置1. 手术室应按照手术需要的设备和设施要求配置,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2. 手术室应具有采光良好、空气清新、宽敞明亮、无毒无害、能力强、布局合理、无交叉感染等条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 手术室接近性良好,周围环境宜为封闭型或近封闭型,有维持室内低菌数的通风系统,并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的微生物限制标准。
(二)手术室的管理要求1. 手术室必须配备具有执业证书的专业麻醉医师、手术医生、护士、器械护士等人员,他们应该熟知手术室相关流程和规定,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和考核。
2. 手术室应设专门的护理岗位,护理岗位应有执业护士。
3. 手术室必须具备缺少血氧患者(严重肺功能障碍、癌症患者等)抢救的绝对能力,配齐术中应急药品及设备。
4. 术前、术后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手术室内必须做好术前所述清洁、无菌操作,坚持医院传染控制中心的多重神经监控模式,减少术中人员交叉污染。
5. 手术室必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不断修改、完善,不断提高手术水平。
(三)手术流程要求1. 手术医师必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适应症。
2. 手术医师应当具有独立、合理的手术计划和方案,并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3. 手术操作须按照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实施,特别是对于高危手术,应有严格的安全措施。
4. 手术医师应当在手术室内监控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有显著异常病情,立即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
5. 手术医师必须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做好记录和汇总工作。
四、监管机制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机制,配齐专门管理手术质量安全的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1. 管理目的本制度旨在加强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手术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相关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必需严格遵守该制度。
3. 管理标准3.1 手术室设备和环境管理1.手术室必需设有完备的手术设备和器械,并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全部器械设备必需定期维护、保养,并保证其使用寿命和性能指标处于合理范围之内。
2.手术室必需保持清洁乾净,并常常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和手术室内其他设备均需经过专业清洁人员清洁和消毒。
3.手术室内应保持适合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
手术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60%之间。
3.2 医务人员行为管理1.手术前,医务人员应认真查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充分。
2.手术操作前,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勤洗手,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3.手术期间,医务人员应专注于手术操作,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4.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认真填写手术记录,包含手术过程的认真描述、使用的器械和药品、手术结果及后续的处理措施。
3.3 手术质量管理1.手术前,医务人员应满足以下条件:–具备相应的职称及执业证书;–经过相关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的培训成绩;–掌握手术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规定的操作标准;–考核合格并通过手术技能考核。
2.手术中,医务人员应遵守以下规范:–依据手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操作规范化、安全、有效。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矫正手术操作中显现的问题和错误,确保手术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术中沟通和团队协作,确保各方面工作衔接流畅。
3.手术后,医务人员应乐观参加手术质量评估和病情察看,及时处理并矫正手术操作中的不足,提高手术质量。
4. 考核标准4.1 手术室设备和环境考核1.定期组织对手术室设备和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在医院中,手术是一项高风险、高复杂的工作,手术质量和安全是手术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
好的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医生、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质量手术质量是指手术过程中医疗工作人员通过规范、标准的流程以及具有高水平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服务。
手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那么,如何提高手术质量呢?1.规范手术流程医务人员在手术前、中、后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范,以减少人为失误,增加手术成功概率。
特别是在手术中严格按照手术流程操作,减少流程冲突,规范手术操作。
2.精通手术技术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了解器械的品质及特点,避免因医疗技术不娴熟而引发或扩大手术风险。
3.作出准确的诊断作为医务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手术对象的生命体征,对病人做出准确的诊断,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是指医院为了确保医疗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过程中,遵循手术质量的要求,制定出的一系列安全规定。
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医院中对于保障医生、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管理人员的参与医院中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参与到手术质量、安全管理中来,针对手术过程中的手术风险,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如制定急救预案。
2.特别操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还应设置专门的特别操作人员,对于手术技术不够熟练,或者可能由于体力、精神因素因素导致手术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医务人员进行辅助。
3.质量监控医院还需要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于手术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对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以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
总之,在医院手术工作中,手术质量和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情。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生、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这样才能给病人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服务,也能符合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是医院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有极大的责任。
因此,建立科学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利益,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下面,本文将从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的管理入手,详细阐述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手术前的管理1.患者评估在手术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等,以便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并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2.手术准备手术准备是手术质量安全的基础,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消毒手术室和手术器械,保证无菌环境。
其次,制定手术计划,按照手术规范选择手术器械,确保正确无误。
最后,检查手术设备和器械是否完好无损,避免术中设备故障。
3.手术安全培训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手术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手术安全培训,掌握应急措施和手术风险评估技巧。
同时,应建立手术演练制度,定期开展手术演练,提高手术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手术中的管理1.手术现场卫生手术中要保持手术现场的卫生,注意手术操作规范。
手术室要保持清洁和有足够的氧气,避免交叉感染和生命危险。
2.手术过程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监测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记录,随时提醒手术人员发现异常情况。
3.术中沟通手术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保障患者的安全。
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手术中的问题。
三、手术后的管理1.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应在恰当的地方进行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2.病历记录手术后,应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的病历记录,包括手术方式、手术耗时、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人员等,以便后续的诊疗和教育。
3.手术评估手术后应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估,包括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后遗症,以便改进手术质量和提高手术安全。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在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保障措施,医院应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
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手术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围手术期各项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手术医师资格准入管理第四条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通过专业技术考核,取得手术医师资格。
第五条手术医师应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能力评价,确保其技术水平与手术资格相匹配。
第六条重大手术(三级及以上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必须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
第三章手术前管理第七条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1. 患者入院后,医师应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术前讨论应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案、风险防范措施等。
第八条术前准备1. 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2. 手术器械、药品、耗材等物品准备齐全,确保术中使用。
3.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第四章术中管理第九条手术安全核查1. 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应共同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保患者信息、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案等准确无误。
2. 术中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记录。
第十条手术操作规范1. 手术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质量。
2. 麻醉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第十一条术中用药管理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使用药物。
2. 术中用药应做好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第五章术后管理第十二条术后访视1.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应在术后第一时间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2. 护士应做好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手术质量监控、手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手术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手术质量监控手术质量监控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手术过程和结果的相关数据,以追踪手术质量的变化趋势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为此,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手术质量指标体系手术质量指标体系是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质量指标,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疗效等一系列指标,以全面评价手术的质量。
2.定期开展手术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手术质量评估,通过严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医务人员,以促使其改进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提高手术质量。
二、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控制、手术后跟踪等环节。
1.严格的术前准备工作医疗机构应要求医务人员在手术前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确保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工作等工作合理规范。
同时,对于高风险手术,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手术前讨论和风险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规范的手术过程控制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的手术培训,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手术过程中应加强手术器械和用药的管理,确保手术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健全的手术后跟踪制度手术后跟踪是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手术后跟踪制度,包括手术后随访、并发症监测等内容。
及时了解手术效果和患者状况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和指导,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三、手术风险管理手术风险管理是防范和控制手术相关风险的重要手段。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制定了本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进行的手术活动,并对手术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管理。
二、手术室管理1.手术室设施管理:1.1手术室应设有手术灯、手术台、手术器械柜等必要设备,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清洁卫生。
1.2手术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1.3手术室应保持洁净、无尘、无毛发,保持空气流通,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
1.4手术室应配备齐全的急救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2.手术室人员管理:2.1手术室应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护士和器械护士,确保手术过程中有专业人员参与。
2.2手术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3手术室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手术室手术器械管理:3.1手术室应建立手术器械清洁消毒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洁卫生。
3.2手术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手术过程中器械的无菌。
3.3手术过程中应做好器械的追溯管理,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正确使用。
4.手术室安全管理:4.1手术前应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和手术部位,确保手术的准确性。
4.2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术中感染风险,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4.3手术后应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确保患者术后康复。
三、术前准备1.患者术前评估:1.1手术前应进行患者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史和过敏史等情况。
1.2针对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对于高危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准备,减少手术风险。
2.手术医生准备:2.1手术医生应对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手术医生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做好术前沟通与讨论。
2.3手术医生应检查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无故障。
四、术中操作1.手术团队配合:1.1手术团队应密切配合,做好分工合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质量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管理制度手术是医疗机构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行为,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手术质量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进行详细探讨。
一、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定义与目标手术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规范和有效,采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
其主要目标在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
二、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供安全保障:手术质量管理制度能够通过规范手术流程、明确手术操作要点、规范手术设备使用等方面,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手术风险。
2. 提高手术质量:通过制定手术技术操作规范、定期进行手术质量评估、培训医务人员等措施,手术质量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
3. 优化资源配置:手术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合理统筹医疗资源,提高手术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手术成本。
三、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要素1. 手术流程管理:明确手术麻醉前、中、后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操作,确保手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 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明确手术操作要点,提高手术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手术质量评估与反馈:建立手术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保证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
4. 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对手术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手术质量的提高。
四、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1. 制定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明确手术质量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为后续的制度建设提供基础。
2. 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与手术质量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3. 建立手术质量管理团队:组建专业的手术质量管理团队,包括手术科医生、护士、质控专员等,共同参与手术质量管理工作。
4. 推行手术质量管理制度:将制定的手术质量管理制度正式推行,确保医务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和医疗机构保证手术安全和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
具体内容包括:
1.手术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手术管理制度,明确手术的程序、标准和要求,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各项操作和流程,确保手术质量和效果。
2.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手术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确保手术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台设施及器材的消毒、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等。
3.手术操作规范:制定手术操作规范,规定手术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操作技术要求,包括手术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手术质量评价与监控:建立手术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
5.手术团队建设:加强手术团队建设,培训和提高手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保障。
6.药品和器材管理:建立健全药品和器材管理制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和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7.手术风险预警与应对:建立手术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手术风险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手术的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医院和医疗机构可以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包括:围手术期管理;手术室管理;手术安全核查及术风险评估;手术分级管理。
一、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科主任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 :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 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 :30 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1、手术医师须9:00 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
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
4、术中急需用血,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争分夺妙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化验室必须配合以最快速度合血。
6、术中麻醉医生不能离开病人头侧,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须术前准备好,除一、二类手术同时照看两台时可偶尔离开外,任何时候均应守护在床头,严密监视生命体征变化。
7、所有手术均应尽可能派器械护士上台,所有手术器械敷料必须清点数目。
巡回护士需严密注意患者肢体摆放是否合适,有无压疮及患者冷暖情况。
巡回护士如只看护一台手术,手术过程中离开手术间不得超过两次。
8、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修理工、担架工)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进手术室需戴口罩、帽子,穿手术衣或参观衣,否则不允许入内。
9全麻病人拔管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复苏后方可送回病房且须有麻醉医生陪同。
(三)术后管理1、巡回护士术毕提前15 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准备,由麻醉医生、经治医师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2、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生开具或按主刀医生意见经治医生开具。
3、破坏性较大手术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4、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病人,检查患者身体各种束缚带是否已解除?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情况要记录。
5、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主动为患者镇痛,不能坐等病人叫唤。
三、四类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
6、手术记录应由主刀医生按《病历书写规范》格式书写,必须及时、真实、客观、详细描述手术过程、病灶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包括术中会诊及与家属谈话内容)。
7、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8、麻醉医生术后至少随访病人一次,并记录。
二、手术室管理制度1、凡在手术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手术衣不能随意穿出手术室。
2 、进手术室实习、参观,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3、手术室的药品、器械、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置,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麻醉药品与剧毒药品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4 、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的数目,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污染的器械和敷料。
5、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汇报。
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6 、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7、手术通知单须手术前一日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症手术通知须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
8、接手术病人时,要带病历并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手术名称和部位,防止差错。
9、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室采集的标本。
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制度1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3、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4、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如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主持并填写表格。
(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2、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严格按上流程进行)。
四、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我院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2.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3.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 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4.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5.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术前24h 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H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皿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W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②麻醉分级(ASA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 W级:P1:正常的患者;P2 :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 :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 :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 :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P6 :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3 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 小时完成组”.属急诊手术在“□”打“"”④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打““”⑤随访: 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 内由主管医生填写科室:________ 床号:______ 姓名:_______ 住院号:_______ 日期: ______ 年 ___ 月____ 日五、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要求: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
2、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的规定,科室主任根据规定审批参加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
3、手术时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
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可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 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
4、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5、不执行分级手术制度者要追究责任。
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时,只能选择医疗组(手术小组),不得违反分级手术制度。
6、除正在进行的手术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查看病人病情、会诊,进行必要的术前讨论,以及办理必要的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7 、凡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危险性较大的五级手术、破坏性手术、特殊手术和病情危重而又必须进行的手术,除术前要认真进行全科讨论外,应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者并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长批准。
家属和病人所属单位负责人不在场的抢救手术,也应履行上述报批手续。
(二)、手术分级标准1、医生分级:⑴初年住院医生:医师毕业后从事本专科工作三年以内者、医士。
⑵高年住院医生:医师毕业后从事本专科工作三年以上者。
⑶初年主治医师:晋升主治医师三年以内者。
⑷高年主治医师:晋升主治医师三年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