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2021年)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21版全文)_办法_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21版全文)《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于20xx年7月26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自20xx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六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
第七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各病区护士长、护理骨干及相关部门人员。
3.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制定和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培训和教育;(3)开展护理安全自查和隐患排查;(4)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5)提出护理安全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护理安全管理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1)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2)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多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包括床号、姓名、住院日期等;(3)在给药、输液、输血等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4)使用手腕带、床头卡等工具,方便护士随时核对患者身份。
2. 手术安全(1)护士需在手术前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手术安全;(2)护士需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手术后与病房护士共同交接患者,确保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3. 用药安全(1)护士在给药前需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2)护士需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给药后记录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反应、给药时间等。
4. 输血安全(1)护士需在输血前核对患者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2)护士需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输血后记录输血情况,包括患者反应、输血时间等。
5. 设备安全(1)护士需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护士需在给患者使用设备前,向患者解释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护士需在患者使用设备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自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3. 建立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4. 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5.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安全的认知。
2021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2021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XXX的患者十大平安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确保每位患者的平安,需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各科室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办法和挂号制度,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并采取反问时核对办法,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目标二:提高用药平安用药平安是患者平安的重点,需要从药品推销、贮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确保每位患者的用药平安,减少不良反应。
具体措施包括:规范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寄存、使用、限额、按期核查,加强各种药品管理,严格分隔放置不同类型的药品,严格核对处方或用药医嘱,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为确保正确执行医嘱,需要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协调机制,规定医疗协调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建立交接班制度,加强医疗协调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陈述制度为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需要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陈述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规定危急值的判定和陈述标准,建立危急值陈述的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危急值陈述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机制。
目标五:严格避免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产生毛病为确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的安全,需要严格避免产生毛病。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手术操作规范,建立手术安全检查制度,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和卫生,规范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消毒,建立手术后的随访和评价机制。
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手术与麻醉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与麻醉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患者手术与麻醉过程的安全,规范医疗操作,提高医疗质量,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手术与麻醉工作,目的在于确保手术与麻醉操作的安全、有效、规范地进行。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手术,包含择期手术、急需手术、介入治疗及相关创伤手术等。
麻醉,包含全麻、局麻及其他麻醉方式。
第二章手术安全管理第四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具备手术室管理相关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并拥有相关证书。
第五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保证手术室环境、设备和料子等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六条手术前,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对手术室进行前期准备,包含但不限于麻醉、护理、器械和无菌环境的准备工作。
第七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引导手术团队的安全操作,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手术操作规范有序进行。
第八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参加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确保手术前的安全准备工作得以完善。
第九条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安全核查表、患者手术风险评估表的填写与审核。
第十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应乐观参加手术并及时处理手术中的突发事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十一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订立手术并发症的防备方案,并确保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得以安全及时地进行。
第十二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建立手术并发症的反馈与学习机制,总结经验,改进操作流程。
第十三条手术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定期检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确保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
第三章麻醉安全管理第十四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具备麻醉科相关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并拥有相关证书。
第十五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要保证麻醉设备的安全性能,定期检查和维护麻醉设备。
第十六条麻醉前,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对患者进行认真评估,确定最佳麻醉方法,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第十七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参加麻醉术前准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麻醉器械和药物的准备。
第十八条麻醉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引导麻醉团队的安全操作,确保麻醉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规范有序进行。
重大手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降低手术风险,保证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2.目标
确保手术安全有序开展,杜绝手术安全隐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本院开展的所有重大手术。
4.名词定义
重大手术是指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程度高、对社会和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手术。
5.内容
5.1界定范围
重大手术是指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程度高、对社会和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手术。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手术:
5.1.1特殊类型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类型手术
5.1.1.1导致毁容、致残或切(摘)除重要脏器的手术,如摘除眼球、截肢、切除非恶性肿瘤病变的肾、睾丸、卵巢、子宫等;
5.1.1.2非急诊的探查性手术;
5.1.1.3危重患者或失去知觉的无主患者的手术;
5.1.1.4发生医疗纠纷或涉及司法事件患者的手术;
5.1.1.5科研项目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10 例之内)。
5.1.2其他重大手术
5.1.2.1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如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以及80周岁以上高龄患者全麻四类手术、合并多脏器病变、病情危重、特殊体质等);
5.1.2.2特殊人员手术(包括外籍人员及特殊保健对象);
5.1.2.3非计划再次手术。
5.2审批流程。
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办法

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办法一、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1.1 机构领导对手术安全的重视:医疗机构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手术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1.2 制定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南,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1.3 配备专业人员: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手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1.4 定期评估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和弱点,加强培训和监督,不断提升手术安全管理水平。
二、手术准备工作2.1 患者手术安全检查: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评估手术风险,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准备工作,减少手术风险。
2.2 术前讨论和确认:手术团队应当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操作步骤和可能的风险,确认各自的责任和角色,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2.3 手术室准备工作:手术室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消毒和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安全,检查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2.4 麻醉准备工作:麻醉科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麻醉方案和药物,准备好麻醉器材和设备,确保麻醉安全。
三、手术过程管理3.1 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团队应当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避免术前误诊和术中混淆。
3.2 手术指导和操作:主刀医生应当根据手术方案和术前讨论确定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手术护理和监测:手术护理人员应当配合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做好患者的护理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中的异常和风险。
3.4 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理:手术团队应当随时关注手术风险和患者状况,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手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所有手术活动。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手术管理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手术管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安全和手术质量。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手术团队,确保手术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手术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手术风险。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总和分析相关数据,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第二章手术人员的管理第九条手术人员包括外科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在手术岗位上的人员均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手术团队应具备协作精神,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手术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标准,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手术医师应持有效执业证书,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进行正确的手术操作。
第十三条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确保患者手术期间安全无忧。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完成手术准备工作,负责患者的护理和监护工作。
第十五条手术团队应定期组织开展手术技能培训和模拟手术演练,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章手术流程管理第十六条手术前,手术科室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手术仪器设备、患者病历、手术知情同意书等。
第十七条手术前,手术医师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手术风险、术后护理等事项,取得患者同意。
第十八条手术中,手术医师应准确无误地操作,麻醉医师应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及时协助。
第十九条手术后,手术医师应做好手术记录,说明手术过程和结果,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术后护理工作。
第二十条手术后,手术科室应对手术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做好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患者手术与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制度

患者手术与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手术的安全与术前术后护理的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院工作的秩序和效率,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手术科室和相关部门。
第三条医院手术与术前术后护理管理以患者为中心,遵从医学伦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团队协作和信息沟通,不绝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手术安全管理第四条手术科室负责医院手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规范和顺利进行。
第五条手术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第六条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认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项目,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第七条手术科室应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依据患者的健康情形、手术类型和手术风险等级,订立相应的手术方案和防备措施。
第八条手术科室应定期进行手术设备和器械的检测、维护和更新,确保手术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三章术前护理管理第九条术前护理科室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术前护理评估制度,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形,以确定手术方案和防备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为患者供应必需的术前教育,包含手术过程的解释、术前准备的引导、麻醉的相关知识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搭配度。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术前护理记录和资料归档制度,记录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术前教育内容和患者知情同意等相关信息,留存备查。
第四章术中护理管理第十三条术中护理科室负责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
第十四条术中护理人员应专业操作,熟识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术中常见的急救技术和疾病处理方法。
第十五条术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手术室的乾净和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六条术中护理人员应乐观搭配医生完成手术操作,供应必需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术后护理管理第十七条术后护理科室负责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和病愈工作。
病案管理工作制度2021

病案管理工作制度(2021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案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病案管理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保密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病案管理组织,负责病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病案管理组织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病案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病案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病案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质量管理负责人、医务部门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医学影像科负责人、药剂科负责人、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等组成。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病案管理部门,负责病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
第八条病案管理部门应当配备具有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的病案管理人员,负责病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病案管理第九条病案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药物使用、病情变化、医嘱执行等情况。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案书写、审核、签字、归档制度,确保病案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案查阅、复制制度,保障患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案借阅、归还制度,确保病案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案丢失、损毁、篡改、伪造、非法借阅、非法复制等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病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病案进行定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病案的质量。
第四章病案利用第十六条病案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信息资源,应当充分发挥病案在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控制、医疗科研、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作用。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案信息检索制度,提供病案信息检索服务。
严格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手术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特订立此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手术相关人员,包含医生、护士、麻醉师等。
二、手术准备阶段管理1.手术室设备管理–手术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和修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有任何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标识禁止使用。
–每次手术结束后,手术室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手术室用品管理–各种手术相关用品应储存在干净、乾净、防尘的专用柜中,依照规定分类存放,并定期清点、清洁和更换。
–使用过的消耗品应及时处理,禁止重复使用,避开交叉感染。
3.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准备由主刀医生负责,包含病例查阅、术前准备、手术风险评估等。
–手术前必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并签署确认表。
三、手术操作阶段管理1.术前安全检查–手术室相关人员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术前安全检查,包含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仪器、用药等。
–确认无误后,应在手术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2.干净操作要求–手术室人员必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包含洗手消毒、穿动手术衣、口罩、帽子、手术手套等。
–手术操作中,应避开触碰手术器械以外的物品,保证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
3.手术安全掌控–手术过程中,应定时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防止手术错误发生。
–定期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等物品,确保无任何遗留。
4.麻醉管理要求–麻醉师应在麻醉前核对患者身份、麻醉药剂、麻醉器械等,确保安全无误。
–术中监护必需全程跟踪,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四、手术后阶段管理1.术后安全评估–手术结束后,患者应被移至恢复室进行察看,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患者恢复情况稳定后,方可送返病房,但仍需连续察看。
2.手术后病历处理–手术后,主刀医生应及时完成手术记录,并认真书写手术过程、重要操作、术中情况等。
–手术记录应进行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术后感染掌控–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应及时处理,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1.13.当日参加手术的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师、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其他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发生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查》的要求进行。
3.10.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手术室麻醉系列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
1.术前安全管理
1.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针、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除急诊手术可当天电脑申请手术和电话通知手术室外。择期手术应提前l天申请手术至手术室。
1.2.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特殊情况须及时与主管医生或手术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联系,并及时向麻醉科主任或手术室护士长汇报。
3.4.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患者,检查患者身体各种束缚带是否已解除,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情况要记录。
3.5.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患者,主动询问患者镇痛,不能坐等患者哭闹、烦躁。三、四类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
3.6.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监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1.5.手术间的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顺序。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手术需要,调节手术间温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患者着凉。
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
目录:
1. 术前准备
1.1 病史采集
1.2 术前检查
2. 手术过程管理
2.1 无菌操作
2.2 手术器械准备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观察
3.2 术后饮食
3.3 术后康复
术前准备:
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史、过敏史等,以便为手术过程提供更好的参考。
此外,术前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手术过程管理:
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手术场所的清洁,并正确使用无菌手套、口罩等器械,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手术器械的准备也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正确的清洁消毒,并按照规定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术后护理:
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同样重要,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在术后饮食方面,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除此之
外,术后康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医院手术规章制度

医院手术规章制度第一条手术室管理。
1.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洁,无污染和异味。
1.2 手术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设备和药品,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1.3 手术室内严禁吸烟、喧哗和食用食品,保持安静和专注。
1.4 手术室内所有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手术服和帽子,并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操作。
第二条手术操作规范。
2.1 手术前应进行患者身份确认和手术部位标识,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2.2 手术操作应严格按照手术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
2.3 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和秩序,确保医护人员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操作。
2.4 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器械、设备和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下一位患者的安全。
第三条手术后护理。
3.1 手术结束后,患者应得到及时、专业的护理和观察,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3.2 对于特殊情况或并发症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3 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4 术后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术后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术后恢复和康复工作。
第四条突发事件处理。
4.1 手术室内如发生突发事件,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2 对于患者突发情况或手术意外,应及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3 对于手术室内的设备故障或其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和处理。
以上规章制度由医院管理部门制定并执行,违反规定的医护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希望全体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手术规章制度,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医院手术规章制度

医院手术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院手术室应当设立专门的手术室管理人员,负责手术
室的日常管理和手术流程的执行。
第三条手术室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卫生。
第四条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
备的正常使用。
第五条手术室内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第六条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手术流程,确保手术
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第七条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当穿戴干净整洁的手术服和手术帽,保持个人卫生。
第八条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第九条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流程,
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的正确使用。
第十条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当定期进行急救培训,提高应急
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对于手术室内的违规行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处理,严肃追究责任。
第十二条对于手术室内的医疗事故,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调查和处理,确保患者的权益。
第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1年最新发布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1年最新发布1. 介绍本文件旨在阐述2021年最新发布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以规范医疗机构的运营和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2.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1. 床旁查房制度- 规定医护人员在患者床旁进行日常查房,了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2. 危急值报告制度- 明确危急值定义,规定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机制。
2.3. 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规范临床用药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4.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2.5. 病历管理制度- 规范病历书写和归档流程,保证病历质量。
2.6.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制定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效果。
2.7. 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手术流程,确保手术安全。
2.8.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2.9. 护理管理制度-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2.10. 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制度- 明确医疗事故争议处理流程,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2.11. 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制度- 规范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2.12. 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规定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流程。
2.1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2.14. 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规定医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业务水平。
2.15. 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16. 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改进医疗服务。
2.17. 医疗风险评估制度- 开展医疗风险评估,预防医疗纠纷。
2.18.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明确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加强医疗安全监管。
3. 结语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疫情应急手术管理规章制度

疫情应急手术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手术的管理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疫情期间需要进行手术的科室,包括但不限于麻醉科、手术室、感染科等。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应急手术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疫情期间手术管理方案,统筹协调各科室合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手术室应当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保证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章手术前准备第六条病人手术前应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确保手术前病人不携带病毒。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手术前须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申报,如有发热或症状异常者应暂缓手术。
第八条手术室内设备应进行全面检查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性。
第九条手术室内应配备充分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第十条手术前应对手术工具和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保证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第十一条医护人员应穿戴好相应的手术服装,戴好口罩和手套,确保手术操作的清洁和安全。
第三章手术流程管理第十二条手术室应当制定明确的手术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科学和规范。
第十三条手术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第十四条手术室应当做好手术记录和手术监测,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保留手术记录。
第十五条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的工作环境,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手术环境的卫生和无菌。
第十七条手术室应当及时清理和消毒手术废弃物和排泄物,确保手术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第四章紧急情况处理第十八条如遇到手术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有必要应及时报告医院领导。
第十九条医护人员应具备紧急情况处理的能力和技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制度范文(二篇)

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制度范文一、引言特殊诊疗是指对一些具有特殊情况和需要特殊手段进行诊疗的疾病或病情。
针对这些特殊诊疗的需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制度,以确保患者在特殊诊疗中获得有效治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二、特殊诊疗质量管理制度1. 引入科学的评价指标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中,应引入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例如,可以制定特殊诊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作为评价医疗机构质量的重要依据,从而为特殊诊疗提供科学的参考。
2. 打造专业的医疗团队特殊诊疗需要协同合作的医疗团队,医疗机构应组建专业的、高素质的医疗团队。
例如,对于心脏手术,医疗团队应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内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顺利。
3. 强化内部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对特殊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例如,手术前后的消毒措施、手术器械的质量检查、手术室的清洁与通风等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障手术过程的安全。
4. 加强医疗技术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特殊诊疗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支持和操作,只有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证特殊诊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三、患者安全制度1. 加强患者知情权的保护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知情权的保护,确保患者对特殊诊疗内容、风险和可能的后果有清楚的了解。
医疗机构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提供充分的信息,让患者能够做出知情决策。
2.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针对特殊诊疗的安全风险,医疗机构应进行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对于特殊手术,医疗机构应评估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手术前进行患者身体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3. 建立患者投诉与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投诉与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与意见反馈,并进行改进。
2021年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场所,护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随着外科手术治 疗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手术室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集结之地,许多医学领域的高科技产品、 设备大多首先应用于手术室,这对手术室护士的技术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华护理学会 CHINAESE NURSING SOCIETY
手术室
OPERATION ROOM
手术室(operating room 英文简称o.r)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 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 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抓好手术切口感染四条途径的 环节管理,即: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 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 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室要有一套严 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 室工作日趋现代化。
次数、净化系统处于功能状态、回风口 不得遮挡、手术标识清楚、标准预防。 4. 严格执行各种废弃物的规范处理流程。
目标 五
落实临床“危急值” 管理制度
明确“危急值”报告制度
• 定期监测评估“危急值”执行 情况
• 明确报告项目与范围
• 如手术室冰冻结果、危急值 • 方法:书面、传真、网络传输 • 禁用:口头或电话报告
报告 制度
目标 六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
建立规范化信息 沟通交接程序
沟通
信息正确、完 整、及时性
建立绿色通道,
规范并严格执行口
确保急危重症,
头医嘱、电话和书
妥善救治
多种
面交接流程
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 及时、有效沟通
2021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患者十年夜平安目标欧阳光明(2021.03.07)目标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核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纵。
(二)实施有创(包含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办法,建全转科交接挂号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沾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记(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分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平安核查,避免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毛病(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平安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须的包管与有效的监管办法。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合适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法度,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含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惯例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需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陈述者的姓名与德律风,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法的差别性提供多种沟通方法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一)依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须的包管与有效的监管办法。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2021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22
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2021年)
一、加强手术负责制
1、三级医师负责制科主任应根据本科现已开展的手术,制定各级医师的手术权限并报医政科备案,所有医师必须在本人责任权限内开展手术。
2、报告当遇到紧急手术超出当班医师的手术权限或技术水平时,在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政科汇报。
3、教学手术管理在医院开展的各类手术中,实习生、进修医师只能在本院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观摩学习或担任助手从事辅助工作,不得独立上台操作
二、加强手术操作规范化、
1、制定常规手术规范科主任负责制定本科范围内的常规手术操作规范,内容要详细、具体。
2、围手术期检查
(1)、术前全面检查: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各学科专业的手术如有必要的项目检查不全者,手术室可拒绝安排手术。
(2)、术中异常情况会诊:在术中如出现异常情况须向其他科室或医师会诊时,该科室或医师必须以会诊为当前第一选择,迅速及时应诊,不得拖延,更不得决绝。
(3)、术后监护:危重患者术后先送入ICU,经24-48h监护后再转入相应病区;一般患者术后回所在病区,但医护人员必须注意加强患者监护,如有问题,须尽可能保证随叫随到,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三、加强术前讨论
1、常规手术专业组讨论对于常规开展的手术,须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术前讨论,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
2、新手术方式、疑难患者全科讨论对于新开展的手术方式或患者属疑难患者时,须在全科范围进行充分的讨论,对手术方式选择,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一个较为准确地预测,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
四、重大手术审批报告
对于截肢等重大手术,负责医师须填写手术审批表并报医政科批准后,方可进行手术。
五、加强围手术期患者沟通及签署同意书
1、术前谈话及签字在手术前,负责医师应对患者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应具体、详细地告诉患者及家属手术及麻醉的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注意事项,在患者或家属同意的并签字后方可开展手术。
2、术中谈话在手术进行中如出现病情变化或需要改变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时,出其下一级医师(第一助手)替代其完成手术。
七、手术患者术后管理制度
1、根据病情、病种进行监护、观察、治疗。
落实“外科手术患
者护理常规”及“外科常见疾病诊治常规”。
2、麻醉医师术后应去病区看手术患者,并向责任护士交代有关注意事项,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3、各级医师认真查房,注意病情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做好病程记录。
发现问题逐级汇报,及时处理。
4、预防术后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5、及时查看病理结果,避免延误患者治疗。
提高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