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题目月饼的来历文字稿
2024年中秋节的来历(3篇)
2024年中秋节的来历月饼象征团圆,是人们中秋节必备的食品。
可是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想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里上网查找资料,才把问题弄明白。
原来,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字样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____日晚上起义响应。
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
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特别在我国东北地区,更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谐成天下人们美好的心愿。
2024年中秋节的来历(2)中秋节来了,家家都吃月饼、赏月、赏灯,还有小朋友们提着灯笼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呢!晚上来到了,月亮圆圆的好像一个玉盘子,你看月亮仿佛在向我们微笑,月亮上还有嫦娥的身影呢!这里还有动人的传说呢: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
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
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的祭神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十日一夜的药王救火大会,为了感谢夸父的努力救火,王母娘娘赐给他不死不朽的仙药。
不料一次她在月宫遇到当时燃烧不尽的大火,她担心火神会误伤凡人,于是毅然将仙药吞了下去,化身为嫦娥一下来到人间,并奔到月宫。
月宫幽圆的月亮对嫦娥显得更为美丽,她便把自己的仙药藏在了月下杏儿的树洞里。
二、嫦娥奔月后来,人们因此而认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是圆圆的,清澈澄澈的美丽异常,大家便以此为每年的固定节日,这就是传统的中秋节。
而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之一。
三、晚上赏月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有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楼房高层的“月台”上,都会有人聚在一起赏月,相互祝福。
中秋节吃月饼也是一种传统,而月饼则因这个节日而广为流传,成为节日习俗。
四、个人观点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温馨和快乐。
通过传说和故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们对神话的崇拜和向往,也更加懂得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与家人团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体验月饼带来的美味。
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传统节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五、结语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与家人朋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温馨美满的节日。
愿我们心中的月亮也能如嫦娥驻足,明亮而温暖。
学习过传说和故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祝大家中秋快乐!这篇文章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通过深入剖析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让读者更加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意义。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中秋节”、“嫦娥”、“月亮”等主题文字,加深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今日是八月十五,人们兴致勃勃,以各种形式来欢庆这个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欢送查阅!↓↓↓点击获得更多“中秋节”内容↓↓↓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简写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素材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四年级一等奖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洁(12篇)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渐渐开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季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欣赏祭拜,寄予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始终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我的中秋节主题作文今日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
可是今年我们可没有这么幸运了,从早上起天空就飘洒着蒙蒙细雨,天阴沉沉的。
看来我们今日晚上无法看到那皎洁的明月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聚饭,开快乐心的聊着天,我和哥哥吃着圆圆的月饼,时常地望着天空,盼望能见到那圆圆的月亮。
我不禁想到去年上月时的情景。
去年的中秋,一吃完晚饭,我们一家就出去赏月。
我望见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半张脸,羞涩得像个小姑娘。
渐渐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把大地照的犹如白昼。
从月光中我仿佛看到嫦娥姐姐在孤寂的哭泣,他双手抱着玉兔惦念着自己的亲人。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被诗一首: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众人一听,连夸我说“不错嘛,兴致蛮高。
”我得意的笑了……多么难忘的中秋夜啊!这个中秋夜虽然说有些缺憾,但我过得同样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过节,团团聚圆吃饭才最重要。
中秋节唯美祝愿语1、客户您好,中秋将至,特送祝愿,祥瑞如意,跟您相伴,华蜜欢乐,与您相随,大富大贵,伴您左右,你我合作,财运兴盛,中秋欢乐!2、仰视星空,一轮明月圆,环顾身边,却不见挚友们在眼前,倍感思念,短信送去甜蜜的月饼,祝挚友们中秋节欢乐,华蜜恒久!3、每逢佳节倍思亲,想邀明月致劝慰。
中秋节月饼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秋节月饼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中秋节月饼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秋节月饼的由来和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中秋节月饼的由来1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
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
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
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
”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
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节月饼有什么来历
中秋节月饼有什么来历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中秋节月饼有什么来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秋节月饼来历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月饼的来历100字左右
月饼的来历100字左右
篇1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
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
”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篇2
今天晚上的月亮虽然好看,很吸引人,但是又暗又红,可能是快下雨吧!
晚上我写完作业,从屋里向外望去,看着红红的月亮,很像一个大月饼,于是引起了我的幻想:有一天,嫦娥姐姐和玉兔正准备吃玉帝赏给她们的一个大圆饼,这可不是一般的饼,天地间只有一个这样的饼。
她们准备吃,可是她们却为谁吃第一口吵了起来,又香又甜的大圆饼掉到了人间,人(们看这个大圆饼又好看又香,于是人们把这
个大圆饼分着吃了,又按着它的模样做了许多,但都做不了那么大的饼,就把它缩小几十倍。
大饼掉下来的那一天是八月十五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吃圆饼,还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月饼。
“蕊蕊,吃饭了”爸爸叫我呢,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真可惜,我还没幻想完呢!。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共10篇)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共10篇)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一): 中秋节,中秋月饼的由来(100左右)注意:(100字左右),不要太多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二): 中秋月饼的由来有这么几种说法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有许多关于月饼由来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饼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从此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成为我国月饼中的五大种类.海南近年来兴起的水果月饼,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传统的中秋节为团圆节,所以古诗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来家团聚,就增加思念之情,这是中国以家庭为社会组成单位所具有的特点,而中秋节也就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中国历代以农立国,中秋节正当春华秋实,农业收成的季节,所以农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谓中秋吃蕃薯、芋头,这两种根块作物,其形硕大而圆,象征丰收与完满之意.而亲友之间馈赠月饼,同样也是象征完满、团圆之意.中秋之夜,合家围坐,皓月当空、或对月饮酒,或品茶吃月饼以助谈兴,亦人生之一乐事.所以无中秋可以吃月饼,而无月饼则不成中秋,因此中秋与月饼是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而此俗之由来,也有多种说法.有谓唐高祖武德年间,边寇犯境.李靖帅师出征,大获全胜,于中秋节凯旋,长安内外通宵欢庆,时有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曰:“应将胡饼邀蟾蜍.”嗣后分赐群臣共啖,于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饼之俗.二谓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举行拜月仪式,供品有圆饼,据《燕京岁时记·月饼》云:“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蜍之形,有祭毕而食者”.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饼之俗.或谓元代末年,统治者实行“三家养一元,五家一菜万”的残暴统治压迫,刘伯温组织农民起义,特制大圆饼,内中暗藏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起义,结果起义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中秋食月饼之俗更为流行.总之,中秋团圆,赏月及吃月饼之俗,由来已久,历代而后,不断加进新的内容,以丰富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盛行不衰.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三): 快到中秋节了,想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月饼是谁发明的中秋节的晚上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月饼通常是指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定节日里吃的饼,通常为圆形.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但那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广为流传的有关朱元璋用月饼在八月十五来传递起义消息的故事,与史实不符,因为朱元璋没有领导过起义而只是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还取了郭的义女为妻,后者就是马皇后.如果用月饼传递起义消息的传说为真,那也极可能是张士诚所为.但这个传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元朝就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我们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四):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五):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借物抒情的作文RT 600左右记住 [吃月饼] [借物抒情] 可复制参考1:中秋节吃月饼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传说这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七仙女在回天宫时,给董永留下了一个儿子.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董永的儿子被村里的小伙伴排挤,都说他是个没有娘亲的孩子.董永的儿子很是伤心,便号啕大哭.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他悄悄地把登云鞋给了董永的儿子. 董永的儿子穿上登云鞋,飞到天宫.七仙女再次看到自己的儿子,很是高兴!她亲手按照元月的样子给儿子做了一个仙饼. 后来,董永的儿子当上了官,非常想念当年吃的仙饼,便号召百姓们都仿做仙饼.由于仙饼的形状像圆月,所以人们把仙饼称作“月饼”. 直到今天,人们都吃月饼,以此表示自己心中对团圆的向往与美好的憧憬!参考2: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参考3:中秋之夜是最美好的夜晚,是中国传统的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的儿女因为工作忙回不了家,真是非常非常的遗憾;但大部分儿女还是尽可能地回家看看,和父母过个团圆节.中秋之夜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吃月饼,月饼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听老师说,古代人过中秋节的时候,有吃完月饼后杀人的习俗,我觉得这真是野蛮的习俗.现在不同了,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团聚、为了甜蜜,代表着祥和美满.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饺子,弟弟问:“妈妈,中秋节不是吃月饼吗,怎么吃饺子呢”我是爱吃饺子的人,就对他说:“管他吃什么,好吃就行.”姥姥说:“饺子也是代表吉祥如意.”弟弟好奇地问:“什么是吉祥如意”我说:“你连这都不懂,用土话说,就是很好很顺心的意思.”弟弟说:“噢,原来是这样,挺有意思嘛!”大人们听了,乐得哈哈大笑.饭后,爸爸拿着一块月饼问我们:“知道为什么中秋节吃月饼吗”弟弟说:“好吃.”爸爸问:“难道就只是好吃吗有没有别的补充”弟弟很坚决地说:“没有.”爸爸见弟弟不理解,就领我们来到院子里,指着天空的月亮问:“源源,你看今天的月亮圆不圆”弟弟天真地说:“圆,又亮又圆.”爸爸说:“对了,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所以八月十五是个团圆节,在外的儿女都要在这一天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吃月饼.”我说:“我大了过中秋节一定想着回家.”弟弟一边跳着一边说:“我给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买一个最大最大的月饼.”大家听了,都高兴地笑起来.中秋节的晚上,笑声也是圆的.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六): 月饼的来历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简短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简短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敬拜和祈福,并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节日。
其中,吃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有多种传说和故事流传至今。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说法:一、象征着团圆和忠诚的传说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相传在汉朝时期,中国人民曾经遭受到了民族压迫和异族统治。
为了联合起来反抗敌人,中国人秘密策划起义,并决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发动起义。
然而,由于暴露的危险,他们不能通过传统的书信来传递消息。
于是,智慧的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起义的消息写在月饼里,然后派人送给同胞。
每个人都收到了月饼,并发现饼的皮上刻着字迹。
他们纷纷打开月饼,读到了起义的计划。
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起义成功地展开,压制了敌人,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为了纪念这一刻重要的时刻,人们便开始在中秋节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忠诚。
二、传承着感恩和祈福的传统另外一个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是与古代的祭月仪式有关。
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国人认为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刻,也是月女嫦娥的生日。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在户外设立祭台,供奉着各式各样的供品和月饼。
这些供品和月饼代表着人们对月亮女神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代表着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的期盼。
人们会跪拜、燃香,祈求月亮女神保佑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平安、健康,并帮助解决他们的难题和困扰。
随后,人们会品尝月饼,象征着与月亮女神的共享。
三、流行的佳节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逐渐深入人心,演变成为了一种团圆的象征,成为中秋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人和朋友会相聚一堂,共同分享美食和欢乐。
除了月饼,各种传统糕点和美食也会被准备出来,丰盛的餐桌上充满着喜庆和祝福的气氛。
此外,中秋节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放天灯、打太极、赛龙舟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中秋节,但无论如何,吃月饼作为这个节日最经典的传统之一,始终贯穿其中。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篇整理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篇整理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篇!中秋节手抄报文字篇1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看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
《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这样的话,记载了当时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进行“夕月”仪式。
当然,这一记载中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
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化而来。
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心政府祭月的坛场。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消失了赏月的习俗。
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
是由仲秋季节的月神祭祀进展而来。
实际,纵观华夏诸多传统佳节,或早或晚,多由节令演化而来,由纪而祭,由祭而庆。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
到了明清,岁季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深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一般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月圆之日,又是亲人团聚、团聚之时。
自古以来,团结、团聚、庆丰收,就是中秋节的主题。
因此,中秋节又称“团聚节”,由家人团聚、团聚、和谐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中秋节,是不折不扣的“祭月之节”“月神之节”“团聚之日”。
中秋节手抄报文字篇2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假期,人们有的在家博饼玩乐,有的出门旅游,尽情地享受着节日的欢乐,而我却不幸得了肺炎,得住院打点滴,整个小长假只得耗在医院了。
中秋节月饼的由来故事与传说故事
中秋节月饼的由来故事与传说故事中秋节月饼的由来故事与传说故事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月饼的由来故事与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由来故事与传说故事:1、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是远古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的妻子。
当时十日齐出,非常炎热,庄稼都给晒焦了,给神州大地带来了巨大的恐怖和灾害。
后羿为民除害,射落九日,留下一个太阳,人们终于得以正常生活,后羿因此为天下人所敬慕。
他听说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有种“不死药”,这种药,一人吃了可以升天成仙,两个人分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
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讨取,终于得到。
后羿与嫦娥夫妻恩爱,他舍不得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众乡亲,不愿意一个人上天成仙,就把药带回家交给了嫦娥保存。
后羿有个叫逢蒙的徒弟,是个奸佞小人,在八月十五趁后羿出猎,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为使不死药不落入坏人手中,便一口吞了下去。
不料吞下药后,她身轻如燕的不由自己地飞上了月宫。
后羿便在院子里设下供案,摆上瓜果食品,对月遥念嫦娥。
人们也纷纷仿效,以后年年如此,于是便形成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的特别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等系列活动,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还有另一个说法: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会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遗俗。
2、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愿忍受元朝统治阶级残酷的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的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了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给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晚上,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2022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单
2022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单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2022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单,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来历中秋节来历一: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
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二: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
这个故事最广为流传,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
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三: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
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中秋之夜,千家万户于庭院中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瓜果,诸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之类。
全家人还在香炉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树。
一切布置停当之后,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
所谓祭月,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拜。
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属太阴,所以中秋主祭一般是妇女。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兔儿爷老北京中秋习俗,中秋要放三天假。
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
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
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
现在很少见了。
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
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
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忘却时光心自闲。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最新版(10篇)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最新版(10篇)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被人们誉为是团圆的节日,而人们庆祝节日到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会用手抄报的方式来宣传中秋节,下面给大家分享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最新版(10篇),欢迎阅读!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1中秋手抄报内容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中秋的神话故事,中秋的发展,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词等等相关内容。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22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2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
中秋节的来历的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的来历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
说法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说法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创造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关于月饼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月饼的手抄报内容
标题:传统的月饼
1. 月饼的起源
- 月饼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 最早的月饼可以追溯到约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2. 月饼的制作过程
- 主要原料包括面粉、糖、油和各种馅料。
- 制作过程包括搅拌面粉、制作馅料、揉面、包馅、烘烤等步骤。
3. 月饼的形状和装饰
- 传统的月饼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 表面常常装饰有各种图案、花纹或嵌着印章,象征着团圆、幸福和吉祥。
4. 月饼的种类
- 传统的月饼种类有豆沙、莲蓉、五仁等。
- 近年来,还出现了新口味的月饼,如巧克力、冰淇淋、水果口味等。
5. 月饼的文化意义
-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代表团圆和家庭团聚。
- 吃月饼的习俗已经成为中秋节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6. 月饼的商业化发展
- 月饼逐渐发展为商业化的产品,各种知名品牌推出了自己独特的月饼产品。
- 月饼还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品和赠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7. 月饼的健康问题与创新
-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一些新型月饼以低糖、低脂或健康食材制作。
- 一些创新的月饼产品尝试融合西式和传统中式元素,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8. 延伸活动
- 中秋花灯制作
- 传统月饼制作体验活动
- 中秋文化讲座等
9. 结语
- 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无论月饼的味道如何改变,其象征着团圆和祝福的寓意将永远传承下去。
2021中秋节来源手抄报内容文字
2021中秋节来源手抄报内容文字中秋节形成于唐宋之际,历史并不悠久,却跻身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中,因此,关于中秋节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中秋节来源手抄报内容文字最新,欢迎阅读!中秋节来源手抄报内容↘中秋节的来源:1、嫦娥奔月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
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2、_元朝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
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
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
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2、吃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
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3、团圆: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清楚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清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共吃团圆饭、玩灯笼等传统习俗。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下面是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
1.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朝,最初是为了祭拜月神,感谢丰收和祈求幸福。
据传,吴刚、嫦娥、玉兔等传说中的神仙与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也是为了纪念他们的故事。
2. 传统食品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好运。
此外,柚子、石榴、螃蟹等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寓意吉祥和丰收。
3.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赏月是人们在月圆之夜,在户外或窗前欣赏明亮的月亮。
通常,家人和朋友会一起烧烤、品茶、吃月饼,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赏月也是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候,因此也有许多民间故事与之相关。
4. 传统游戏中秋节还有一些传统的游戏。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猜灯谜和玩风筝。
猜灯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人们把谜语写在彩色的灯笼上,然后其他人猜谜底。
玩风筝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人们放飞各式各样的风筝,享受阳光和微风。
5. 其他习俗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如挂灯笼、编草鞋等。
挂灯笼象征着辟邪和祈求平安,人们会将灯笼挂在门前或院子里。
编草鞋则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人们用草编织成鞋子,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创意。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庆祝活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团圆的渴望。
希望通过这份手抄报内容,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秋节的传统和重要意义。
祝大家在中秋节过得愉快!。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中秋节手抄报:月饼的演变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中秋节手抄报:月饼的演变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
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
’”(《开元天宝遗事》)。
大约蓬莱池畔没有一个望月的最佳之处,皇帝不高兴。
这还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胡人给先人高祖送来的圆饼一直叫做“胡饼”,这名字也不怎么好听,玄宗的赏月乏味极了。
杨贵妃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随口说出“月饼”这个名字。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
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之《月饼的来历》-5068儿童网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之《月饼的来历》 - 5068儿童网《月饼的来历》讲述的是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月饼的来历》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月饼的来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这当子事,在民间流传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
听上年纪的人讲,这事还和董永的儿子董存有关呢。
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押回宫时,给董永留下个不满周岁的男孩叫董存。
董永又做爹又做娘拉扯着孩子过日子,转眼就是十来个年头。
董存长得虎头虎脑的,懂事又早,又聪明伶俐,实在是讨人喜欢。
这天正逢八月十五,一群孩子在村头场院里玩“杀羊羔”游戏。
孩子们一个扯着另一个的后衣襟摆了一长队,惟把董存抛在了一边。
他扯谁的后衣襟谁也不让他扯。
这个说他没娘,那个说他没管教,都不愿跟他玩。
董存讨了个没趣,败兴透了。
董存打记事起就跟着爹,爹从没提过娘的事儿。
他越想越闷得慌,越想越痛心,于是转过身离开小伙伴们跑到村外一棵大槐树下哭起来:“娘啊,你究竟在哪里呢?让可怜的儿子见你一面吧!”哭声是那么凄凉悲切和令人心酸。
他哭得天昏地暗,风不吹树不摇云霓低垂。
哭声惊动了天庭里出来散心的嫦娥。
嫦娥便让和她一同出来游玩的吴刚到下方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吴刚扮做一个道人,驾着祥云落在村头,见了董存问明原由后,怎么劝怎么哄,董存也不听,一直缠着吴刚要找娘。
吴刚看着这孩子实在可怜,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安慰董存说:“孩子,别哭了,你娘在天宫里呢,我这就给你娘捎信儿。
”说着弯腰拾起一块石子儿,吹了口仙气,往空中一抛,那石子儿立刻变成一只天鹅,扇着翅膀飞向天宫。
吴刚拍拍孩子的肩膀,从怀里掏出一双蹬云鞋递给他说:“等到圆月升起,你穿上这双鞋就能到天宫见到你娘了。
”说罢化作一缕清气回了天宫。
董存把鞋子揣在怀里,眼巴巴地望着天空的太阳,恨不能用绳子把它套住一下甩向西山。
他等啊等啊,盼呀盼呀,好容易等到太阳西坠,星星眨眼,一轮圆月徐徐升起。
中秋节月饼由来简短
中秋节月饼由来简短
中秋节月饼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传说。
据说,在古代中国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观赏明亮的满月,并且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而举行庆祝活动。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女神偷吃了仙丹后升上了月亮的神话传说。
为了庆祝这一节日,人们开始制作特制的月饼。
月饼通常由外皮、馅料和印有吉祥图案的模具组成。
馅料通常是莲蓉、豆沙、核桃仁等,各种不同的味道和口感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并且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东亚国家都非常流行。
无论是家人、亲朋好友还是商务伙伴,人们都会用月饼来表达节日的祝福和感谢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手抄报题目月饼的来历
月饼通常是指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定节日里吃的饼,通
常为圆形。
但现在已有各种各样的了。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
据说起源于唐代。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
月饼赏赐进士。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
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
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
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
……如有剩月饼,乃
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
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
的象征义。
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
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
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
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
节吃。
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
但是北宋著名文
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
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
《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
圆。
”“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
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
如果我们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