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合集下载

济南市文物保护规定(2016年修正本)

济南市文物保护规定(2016年修正本)

济南市文物保护规定(2016年修正本)(2007年9月27日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23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根据2015年12月14日济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并经2016年1月22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济南市文物保护规定>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文物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市、区)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规划、国土资源、建设、财政、公安、房管、园林、林业、宗教、旅游、交通(公路)等部门,应当依法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正确处理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协调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文物安全。

文物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自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划定公布同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做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征求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划定公布。

县(市)行政区域内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由县(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征求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公布。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与确定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四章保护措施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第二节历史建筑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或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赠、投资、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知识,对在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lt;正&gt;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已于2010年9月29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9月29日
【总页数】10页(P452-4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6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草案)》审议情况的报告 [J], ;
2.山东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说明——2010年9月29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J], 丁义军;
3.关于《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2010年7月26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J], 亢清泉;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规的通知 [J], ;
5.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德州市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24年修正)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24年修正)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1.20•【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施行日期】2024.01.2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水资源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与确定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四章保护措施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第二节历史建筑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或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同名43658)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同名43658)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同名43658)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条例》在多个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明确规定。

一、关于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我省部分地区特别是基层县(市、区)还没有专门文物管理机构的现状,《条例》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其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涉及文物保护的重大事项”,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该规定包涵了设立文物管理机构和文物保护委员会、增加编制和人员数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等要求,对于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和管理职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文物保护工作有其自身规律和特殊性,而且专业性很强,为此,《条例》专门增加一款专家咨询机制的内容,即第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审批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一步提升政府文物依法行政能力。

三、关于委托执法。

目前,我省基层文物日常管理和执法工作均由文物管理所等事业单位承担,针对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建设的现状,《条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在第六条作出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文物管理机构等具备法定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用法规的形式授权文物行政部门委托执法,这对于缓解文物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难等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关于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

我省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其保护管理是文物行政部门日常工作的难点,法律法规对此也缺乏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针对这一问题,《条例》第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公布,参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

山东省文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山东省文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山东省文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和《中央编办关于设立山东省文物局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6〕34号),设立山东省文物局,由省文化厅管理。

一、主要职责(一)起草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省考古工作,审核、管理在山东境内和水域进行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项目,管理文物保护和相关项目建设经费,指导协调全省文物管理、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利用、出境、宣传等工作。

(三)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审核、申报、管理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指导世界人文、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风景名胜区、宗教设施的文物保护工作;负责全省文物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四)研究处理文物保护重大问题,对查处盗窃、破坏、走私文物的大案要案提出文物方面的专业性意见,指导全省文物安全管理工作。

(五)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管理社会流散文物、文物市场、文物出入境,代表国家文物出境监管机构鉴定流通文物、出境文物、刑事文物,审核重要文物的收购、交换和征调。

(六)负责管理和指导文博外事工作,指导协调文物、博物馆对外合作和交流工作,负责国家有关部委及国内外专家的联络、咨询和服务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文物、博物馆专门人才培训规划,指导文物保护和博物馆方面的科研工作。

(七)承办省委、省政府及省文化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根据上述职责,省文物局设5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挂人事处牌子)。

组织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文电、机要、保密、信访、档案、宣传、政务公开等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人事管理、机构编制、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承担局机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管理和指导文博外事工作,指导协调文物、博物馆对外合作和交流工作,承办国家有关部委及国内外专家的联络、咨询和服务工作。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8〕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8〕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8〕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81号),切实加强全省文物安全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一)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县及县以上政府建立健全由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文物安全重大事项。

有文物分布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由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文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下一级政府年度考核,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测评,纳入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评选,纳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审查、评估,纳入消防安全考核等考评体系,对发生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地方扣减相应分数。

各级政府每年要对本行政区域的文物保护情况开展一次检查评估,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

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文物安全防范体系。

将文物安全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文物安全经费投入。

(二)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文物主管部门或经授权的执法机构负责落实文物安全监管、行政执法督察和案件查处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巡查检查,查处文物违法案件,督办行政责任追究。

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在建设项目规划、拆迁、开工等环节,依法依规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08•【字号】鲁政发[2008]93号•【施行日期】2008.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08〕9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文物保护工作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

我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积淀丰厚,文物保护工作任务繁重。

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为保护文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文物保护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风貌遭到破坏;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忽视文物保护,造成文物损毁事件时有发生;盗窃文物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等等。

因此,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加强文物保护,繁荣文物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各级、各部门要从对国家、历史、人民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承担起法律赋予的保护文物的责任。

二、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工程项目建设,要坚持尽可能避开文物保护区、先行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的原则。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

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9.29•【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施行日期】2010.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已于2010年9月29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9月29日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2010年9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其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涉及文物保护的重大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制定重大文物安全事故防范预案,督促检查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收藏单位落实文物保护安全措施,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流通的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国有文物保护单位门票收入和其他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文物管理机构等具备法定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对保护文物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1.06.17•【字号】鲁文旅发﹝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文化和旅游局: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推进我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我厅组织制定了《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6月17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与设立第三章建设与管理第四章附则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促进和规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山东省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态及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条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当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同名43658)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同名43658)

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同名43658)新版《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解析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条例》在多个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明确规定。

一、关于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我省部分地区特别是基层县(市、区)还没有专门文物管理机构的现状,《条例》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其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涉及文物保护的重大事项”,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该规定包涵了设立文物管理机构和文物保护委员会、增加编制和人员数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等要求,对于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和管理职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文物保护工作有其自身规律和特殊性,而且专业性很强,为此,《条例》专门增加一款专家咨询机制的内容,即第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

建立“文物保护专家咨询机制”,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审批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一步提升政府文物依法行政能力。

三、关于委托执法。

目前,我省基层文物日常管理和执法工作均由文物管理所等事业单位承担,针对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建设的现状,《条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在第六条作出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文物管理机构等具备法定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用法规的形式授权文物行政部门委托执法,这对于缓解文物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难等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关于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

我省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其保护管理是文物行政部门日常工作的难点,法律法规对此也缺乏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针对这一问题,《条例》第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公布,参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

山东省政府批转省文化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批转省文化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批转省文化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政府批转省文化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的通知(1981年3月17日)省府同意省文化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研究执行。

我省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

这些文物是研究我国历史,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珍贵资料,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文物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文物管理机构,注意培养文物工作专业人才,加强对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搞好文物收藏保管,搞好文物市场管理,力求使我省的文物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建国以来,我省文物事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

全省有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三十八处,专业人员七百多人,收藏文物达五十万多件,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千一百七十五处。

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我省文物保护管理、考古研究、陈列展览、文物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在十年动乱中,我省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文物工作至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现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提出如下意见:一、按照文物政策法令,保护好古代建筑和革命纪念建筑。

对定为保护单位的古代建筑和革命纪念建筑,一律按文物政策法令进行管理。

各地要对目前使用古建筑和革命纪念建筑的情况作一次全面调查,对使用这些建筑的单位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28•【字号】鲁政办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4月28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做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全面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每年开展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

2021年建立省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协调机制,制定我省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办法,县级以上政府自2021年起分级分批公布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名录。

编制实施《山东革命片区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发展改革委、省退役军人厅)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城子崖遗址、两城镇遗址等考古项目,完善山东史前文化谱系。

2025年完成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等“考古中国”课题阶段目标。

实施东平湖、威海湾、庙岛群岛等水下考古项目,2021年启动水下文物数据库建设,公布首批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

2021年完成大运河、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等重大工程文物资源调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鲁政字[2013]204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鲁政字[2013]204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正文: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鲁政字〔2013〕20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06处)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有关规定,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既要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要注意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认真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推动我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文物局另行公布。

附件: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10日
——结束——。

山东省非遗保护条例

山东省非遗保护条例

山东省非遗保护条例山东省非遗保护条例最新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条例所称保护,是指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的传承、传播等措施;保存,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的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需要。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的领导,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协调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队伍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民族、宗教、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卫生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新闻出版广电、体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12.13•【字号】•【施行日期】1997.12.13•【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1997年12月13日山东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名城。

本条例所称历史文化名城,是指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国家级和省级。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工作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计划、土地、园林、旅游、环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遗存和革命遗迹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公民爱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人文与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文物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对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经批准后,该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建设、文物、计划、土地、园林、旅游、环保等有关部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环境卫生、风景名胜等各项专业规划,必须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协调。

文物管理责任书(2篇)

文物管理责任书(2篇)

文物管理责任书为加强我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结合我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的开展,根据《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三十四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记录档案、标志说明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第二十四条和《济南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第七条的规定,由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甲方)与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以下简称乙方)签订“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其内容如下: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损毁文物保护标志。

如有移动、损毁现象发生,乙方要指认有关责任人,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文物保护法》予以处理;如乙方不能指认责任人,由乙方负责恢复原文物保护标志。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暂定保护范围内进行与保护文物无关的建设工程,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等危害文物安全的物品,严禁开山采石、建窑取土等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动,不得进行扰动文化层的活动(距地表30厘米以下)如有特殊需要,需报经区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并取得法定手续后方可进行,未经许可,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或暂定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存放危险物品,进行扰动文化层活动,及其他违反文物法规规定,有损文物安全行为的,除按文物保护法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如乙方未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的,将追究乙方的责任。

三、经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乙方对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使用单位或个人负责文物的安全和日常保养及维修,并做好文物安全防火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四、文物保护单位内如发生盗窃事件,乙方应及时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传拓碑刻,不得利用文物拍摄电影、电视。

如有特殊需要,需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六、乙方有保护文物的义务,对破坏文物的行为有制止和检举的义务。

、七、乙方应遵守文物保护法规规定的其他条款。

八、乙方应遵守本责任书内容,尽责保护文物,并经常与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汇报文物保护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布部门】山东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0.10.30
【实施日期】1990.10.3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4修正)[失效]
【失效依据】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
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990年10月30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
第三章馆藏和流散文物的管理
第四章考古发掘、文物拓印与拍摄
第五章文物出境的管理
第六章文物管理机构和经费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据《宪法》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均属于国家所有。

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管理文物的规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文物工作的领导,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发展文物
事业。

第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对一切破坏文物的行为都有制止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手段破坏文物。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
第六条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核定公布为同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按法定程序,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划定同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设立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标志并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委托使用单位及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负责保护管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由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

第七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害文物安全的物品;严禁建窑、取土、挖渠、开山、采石、凿井、开矿、毁林等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动。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第九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不得拆除、改建或迁移地上文物。

如因建设特殊需要,必须按法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其设计方案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第十条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应当避开地上、地下文物丰富的地段。

如因特殊需要,事先须征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的同意。

未取得正式批准文件,不得征地、施工,银行不得拨款。

建设单位进行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时,事先必须会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工作,确认无文物埋藏后,土地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方可准许征地施工。

在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中发现文物,须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文物现场,报告当地文物部门,上交出土文物;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及时组织力量清理发掘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第十一条凡因进行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需要的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等所需费用和劳动力,由建设单位列入计划,或者报上级计划部门解决。

第十二条经批准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部门,应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签订使用保护协议书,负责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安全、保养和维修,接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