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北京市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维护文物保护单位的正常运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境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二章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和管理第三条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具备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对于研究历史、艺术、科学具有重要意义;(二)经过专业机构的鉴定,确属文物保护范围内;(三)具备适合保存、展示、利用的条件。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各项:(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二)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文物保护单位内的问题;(三)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四)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促进公众参与文物保护。
第三章文物的调查、整理和保护第五条文物的调查和整理工作,应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六条文物保护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发现的文物进行及时的鉴定和登记;(二)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三)加强对文物保护区域的管理,防止盗窃和破坏行为发生;(四)加强对文物的物资储备和修复工作。
第四章文物市场的管理第七条文物市场的经营者,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从事文物经营的合法资质;(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活动;(三)确保所售文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八条文物市场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各项:(一)建立健全文物市场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文物经营者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二)加强对文物市场的卫生和消防等安全管理;(三)加强对文物市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第五章文物保护的监督和执法第九条文物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工作,主要由文物保护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条文物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工作,应做到以下各项:(一)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制度;(二)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采取措施,防止文物被侵害和破坏。
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第四章 考古发掘
第二十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进行考古发掘,必须按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报批。
考古发掘单位在申请发掘时,应当提出保证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安全的保护措施,并在发掘工作中严格执行。
维修设计及施工方案一经确定,施工中不允许随意改动。确需改动的,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文物修缮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十条 按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经批准拆除或迁建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事先做好测绘、记录、摄影等资料收集工作;拆除的文物需要经当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处理。
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由有关专家组成的省文物鉴定机构,负责文物鉴定工作。
第六条 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应将文物事业费(包括文物保护管理经费和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和文物、博物馆馆舍基建支出等)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计划,由同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本地区有保留价值的近代建筑物的保护维修应列入城市维护费开支项目,具体数额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五条 发掘出土的文物由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二十六条 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土地、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已知的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存资料。上述部门在审批古遗存范围内的土地征用和建设项目时,必须征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四条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和本办法规定。
贵州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贵州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文物:(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摩崖石刻及崖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遗迹及纪念物;(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四)重要的革命文献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古旧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的代表性实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其他自然物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摩崖石刻、崖壁画以及地下、洞内、水域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政府指定保护的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物及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组织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第四条: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的古建筑、纪念建筑物、石刻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但文物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和管理文物的规定。
第二章文物管理机构及经费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助本级政府协调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地、州(市)以及文物较多的县(市、区、特区)、自治县可以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
第七条:未设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县(市、区、特区)、自治县,由文化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区、乡、镇文化中心站、文化站(室)要把保护本区域内的文物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国家鼓励在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发展义务文物保护员,逐步建立文物保护工作网。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物保护工作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文物作为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工作的规范性与严谨性显得尤为重要。
各行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规程和标准,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展开和长久发展。
本文将从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角度出发,探讨各行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
一、建立综合性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为了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行业需要建立起综合性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文物保护的法律依据和保护原则。
其次,要建立行业文物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各类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有章可循。
并且,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形成文物保护的法律监督机制,对文物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建设为了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性与专业化水平,各行业应加强文物保护机构的建设。
这包括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培养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从业人员;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运行;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三、完善文物保护制度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的法治化建设,各行业需完善文物保护制度。
首先,要制定文物入藏和出境的管理办法,规范文物的流通和收藏;其次,要加强对文物拍卖与交易的监管,明确文物市场的运作规则;并且,要完善文物修复与维护的规范,确保修复工作的原真性和可持续性。
四、加强文物保护宣传与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各行业需加强文物保护宣传与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开展系列化的教育活动,启发青少年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借助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扩大文物保护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文物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各行业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文物保护经验。
通过参与国际文物保护组织和机构的工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与国外文物保护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物保护项目和研究活动;加强国际间的人员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这些宝贵的文物,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本文将讨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文物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保护文物可以使后代子孙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
2. 艺术价值:许多文物都是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这些文物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还对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经济价值: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好文物可以带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4. 文化交流:文物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文物的保护和展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增进友谊和互信。
二、1. 立法保护:各国利用法律手段确立文物保护的法律地位,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遗产保护法等,明确了文物的定义、保护范围、保护机构及责任等。
2. 组织机构: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监督和执行文物保护工作。
这些机构应具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 修复与保护:对于受损的文物,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修复应以保护原件为基础,尽量保持其真实性和原汁原味。
修复过程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修复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4. 教育与宣传:制定相关的教育和宣传计划,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增强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5.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物保护合作,共同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在推动跨国文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应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合作。
三、我国我国对文物保护高度重视,历来以文物保护为国策。
文化部关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文化部关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63年4月17日)第一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经常组织力量,对本地区的文物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作出鉴定和科学记录。
对于其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而必须就原地保护的文物,如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要进行分类排队,并根据它们价值和意义的大小,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程序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条对文物保护单位要进行下列工作:(一)为了防止人为的破坏,必须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科学的记录档案和组织具体负责保护的人员。
(二)为了解决和生产建设的矛盾,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要进行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工作,以便纳入城市或农村建设规划。
(三)为了防止自然力对文物的侵害,应逐步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和保护措施。
(四)广泛地运用各种方式,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经常的宣传与介绍工作。
第三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古建筑、纪念建筑物、石窟寺、石刻等,首先要注意确保它的安全,在文物保护单位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划为安全保护区,禁止存放一切易燃品、爆炸品以及一切可能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动。
有些文物保护单位,需要保护周围环境的原状,或为欣赏参观保留条件,在安全保护区外的一定范围内,其它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应注意与保护单位的环境气氛相协调。
对于古遗址、古墓葬等,应该按遗址或墓群的范围划为一般保护区,并把遗物、遗址特别丰富的区域划为重点保护区。
单个古墓葬可以只划重点保护区,也可以划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一、法律法规文物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是法律法规。
各国都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种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这些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违法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在我国,文物保护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管理职责和措施,对于破坏文物、盗窃文物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二、技术手段除了法律法规,技术手段也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文物保护中,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首先,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3D扫描、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可以将文物的形态、色彩等信息进行全面记录,以备后续的保护和研究之用。
同时,数字化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展示方式,使他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其次,科学修复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文物修复往往需要依靠手工操作,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而现在,利用纳米材料、激光清洗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文物的非接触性修复,更加准确地还原文物原貌。
三、社会参与文物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各界的参与同样重要。
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物保护,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
为此,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文物保护基金,鼓励社会捐赠,用于文物的保护维修。
同时,举办各种展览、讲座等活动,增加人们对文物的了解和关注。
通过社会的普遍参与,可以形成广泛的文物保护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文物的共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开展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公众传递文物保护的知识和信息,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兴趣。
文化行业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文化行业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引言:文物是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珍贵财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文化行业中文物保护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节:文物的定义与范围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经济、文化等价值的无形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
它可以包括建筑、器物、书籍、绘画、雕塑、古代文献等。
为了保护文物,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了文物的范围和保护方法。
小节一:文物保护的目的和意义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传承历史和文化。
文物保护不仅有助于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物保护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小节二: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方法文物保护的原则是继承性、辅助性、清晰性和可持续性。
继承性要求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辅助性要求通过科学手段和技术手段完成文物的保护,清晰性要求保护措施明确具体,可持续性要求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文物保护的方法包括实地勘察、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修复、文物鉴定与分类、文物保护信息管理等。
第二节:文物保护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小节一: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文物保护的管理机构通常由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和国家博物馆等组成。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文物保护政策,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组织文物鉴定和文物修复等。
小节二: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分为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三个层面。
政府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和支持。
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发挥其专业和技术优势。
公众应当树立文物保护意识,不参与文物走私和破坏活动。
第三节: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小节一:相关法律法规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文物,如中国的《文物保护法》,美国的《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小节二:相关政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如设立文物保护基金、设立文物保护奖励制度等。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一、前言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文物作为传承人类智慧和记忆的珍贵财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办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保护。
本文将介绍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办法。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定义与分类1. 文物保护单位的定义文物保护单位指的是具有历史、文化、科学研究、艺术价值的建筑、构筑物、遗址及其附属设施等,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划定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的重要文物遗产。
2. 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根据文物的特性和功能,文物保护单位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和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两类。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建筑物、石刻、石碑、石墩石桥等,其特点是不能移动或难以移动。
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书画、青铜器、陶瓷、珠宝、织物等可以移动的文物。
三、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需要由相关机构负责,主要包括国家文物局、地方文物局、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委员会等。
1.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是最高文物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导地方文物保护工作,并对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地方文物局地方文物局是地方政府的文物管理机构,负责协助国家文物局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指导、督促地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3.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委员会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委员会是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建立的管理机构,主要由文物专家、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代表组成,负责组织和协调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原则1. 整体保护原则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应以整体保护为原则,力求保持文物保护单位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随意添建、改建或破坏。
2. 可持续利用原则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应注重可持续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为公众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服务。
3. 科学管理原则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应坚持科学管理原则,依据文物属性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和管理方案,保障文物的安全和完好。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是一部重要的法规文件,旨在规范和保护北京市的文物遗产,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该法规的出台,为北京市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规范。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共分为六章,包括总则、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文物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区的管护等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章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第三章文物保护单位管理。
这两章规定了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管理权限,是保护文物遗产的关键。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面,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和北京市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合理保护,保持其原状,防止遭到损坏、破坏、盗窃以及其他不良行为的侵害。
对于重要的文物遗产,特别是古建筑、石窟、石刻、壁画等,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进行必要的保护修缮。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方面,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实施文物保护措施,维护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
管理机构可以对外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和文物的完整。
此外,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还规定了文物保护区的保护和管护,要求保护区内的文物遗产和环境得到合理的保护,保证文物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规定了文物保护的监管和法律责任,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总的来说,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保护文物遗产提供了合理的法律保障和规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该法规也实现了文物保护的管理和监督,为维护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区的安全和环境提供了有效措施。
希望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执行,保护好北京市的文物遗产,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传统和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管理和传承各类文物,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以了解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定义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经有关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依法确立,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科学价值,并作为法定保护单位进行管理、保护和利用的文物。
三、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基本原则1.法律依据: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确保管理和保护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综合考虑:建立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决策机制,综合考虑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价值,合理确定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
3.分类管理:根据文物的特点和重要性,科学划分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文物实行不同程度的管理和保护。
4.科学利用: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教育、科研、文化传承等功能,促进文物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5.公众参与:通过举办文物展览、讲座、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公众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认识和参与,形成保护共识和责任。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措施1.立项管理:文物保护单位应依法进行立项并进行备案,明确管理机构及人员。
2.保护修缮:根据文物的具体状况和保护需求,制定相应的保护修缮方案,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3.安全保卫:建立健全的安全保卫制度,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卫工作,防止文物的失窃、破坏等事件的发生。
4.监测与评估:定期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其保护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
5.公众服务:为公众提供参观、学习、交流的场所和条件,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文物保护的社会认知度。
6.法律法规:文物保护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文物的合法管理和保护。
五、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的评价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发布单位】文化部【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2X-11-14 【生效日期】202X-11-14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文化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2X年11月14日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了保护和管理文物,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办法入手,探讨相关内容。
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责任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由国家或相关单位划定的文物重点保护范围,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遗址、古墓葬和其他文物遗存等。
为了切实保护这些文物,相关管理机构应该承担以下责任:1. 落实保护责任相关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并加强协调合作。
同时,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文物的合理保护。
2. 加强安全措施文物保护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强安保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增设安全设施和监控措施,以及建立应急预案,确保文物的安全。
3. 完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机构应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开放与关闭时间、参观流程、文物的保护操作规程等。
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和管理情况。
4. 积极开展公众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组织开展文物知识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社会保护文物的力量。
三、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流程为了更好地管理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流程。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管理流程:1. 划定保护范围相关管理机构根据文物价值和重要性,对各地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划定。
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依据应该是科学和客观的,需要综合考虑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以及所处环境等因素。
2. 确定管理机构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应由相关管理机构负责,确保管理机构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要加强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
3. 修复和保护对于有损文物保护单位的状况,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
修复和保护应该依据文物的特点和保护需求,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确保文物的历史和原貌不被破坏。
潍坊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潍坊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
潍坊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正文:---------------------------------------------------------------------------------------------------------------------------------------------------- 潍坊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潍坊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日第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王玉芬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十一日潍坊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防止文物的破坏、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文物应依法予以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二)与重要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三)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四)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及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文物的义务,有权制止和检举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条市、县(市、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文物工作的主管部门;未设立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县(市、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同级政府的文物主管部门。
公安、工商、海关、财政、建设、交通、规划国土、宗教、房产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文物(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文物(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文物保护管理的主要职责:(一)宣传执行有关文物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对文物市场和文物监管物品实施管理;(四)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等级评审或报审工作;对可移动文物进行品级鉴定或报审工作;(五)协助有关单位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六)查处违反文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七)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其他职责。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济青高速铁路3标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建设涉及到的所有文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属国家所有。
各分部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不得侵占、截留或破坏文物、阻挠文物部门进行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章职责第三条职责(一)开工前,各分部要根据《文物普查报告》制定施工期间详细的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报监理单位批准。
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分部负责具体文物保护方案的实施和措施的落实。
(三)施工中发现文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好现场,防止文物流失,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章保护重点第四条各分部在开工前应熟悉本工程《文物普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树立文物保护的观念,了解文物保护的程序、措施和方法。
第五条开工前,各分部要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文物。
第六条在文物保护区或建设控制带施工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做出标志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
第七条施工时如发现文物遗迹,应立即保护现场,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报告,根据文物管理部门的决定妥善处置。
第八条土方填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取土、弃土时,对现有的或规划的保护文物遗址,应采取避让的原则进行地点的选择。
第四章主要工作方法和措施第九条各分部工程管理部应切实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监督检查。
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重视或采取措施不力的分部,项目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1、在景区行政区域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2、景区行政区域内地下、水域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组织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3、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管理文物的规定。
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所有权变更时,须向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登记。
4、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
5、景区林业、部队、口岸、学校以及其他行政管理机关、单位,在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下,对其所属的使用文物的单位加强管理,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6、依照《文物保护法》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区别情况配备专职、兼职人员,在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下,负责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7、保护价值待定的文物古迹,可以公布为文物暂保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8、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文物暂保单位的文物古迹,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协助市文物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要求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并及时会同市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xx省文物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文物,是指存在于工程建设施工范围及附近地带,有可能因工程施工而遭受破坏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是指存在于地上地下,反映历史各时代、各民族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质料的代表性实物;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器;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等。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存在于地上地下,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古长城、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第三条凡承建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项目办负责对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施工单位必须在文物保护区域内进行挖砂取土和建设临时设施等作业的,除在土地管理、河道管理等部门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外,应当征得文物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六条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如工程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会同文物管理部门确定保护措施,并列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监理单位在批准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该对该措施进行审查。
第七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设置临时设施的,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八条因建设工程需要,必须迁移或者拆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报经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物管理部门同意。
第九条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发现文物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报告监理驻地办、项目办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
第十条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的考古发掘工作。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由项目办责令停工整顿,并由文物管理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负责解释。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范本一:最新最全的《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对文物的利益,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文物行业的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于北京市境内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文物保护应遵循继承、保护、利用、发展的原则,依法保护各类文物资源及其环境,实施分类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各区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非遗产保护、石窟寺及壁画保护、考古保护、古建造保护、古树名木保护、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等分别负责。
第六条文物保护工作中实行全面管理和综合管理。
第七条文物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保护文物的个人和单位,以及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本办法。
第八条本办法所称的文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动产和动产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包括古建造、古遗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石刻、石窟寺及壁画、石刻石碑、古拓片、碑林、石库门、古树、名木、古村落、传统民居、古城市民居、古雕塑、古绘画、古书法、古丝绸、古陶瓷、古玉器、古铜器、古铁器、古遗址、古陵墓、古街道、古桥梁、古路、文物库建筑和文物保护环境。
.........第六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文物的古建造、古树、名木、古村落和其他文物资源的,由文物主管部门责令住手侵犯行为,恢复原状,并可以责令支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相关行政许可证,并可以收回所收费用,行政许可证的吊销和相关费用的收回不依法归还,不予补偿。
.........第七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执法办法3、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认定标准4、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5、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费保障办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文物: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动产和动产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包括古建造、古遗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石刻、石窟寺及壁画、石刻石碑、古拓片、碑林、石库门、古树、名木、古村落、传统民居、古城市民居、古雕塑、古绘画、古书法、古丝绸、古陶瓷、古玉器、古铜器、古铁器、古遗址、古陵墓、古街道、古桥梁、古路、文物库建造和文物保护环境。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26号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26号)《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3月17日文化部部委会议审议通过,现于发布,字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孙正2003年4月1日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第五条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一)保养维护工程,系指针对文物的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
(二)抢险加固工程,系指文物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
(三)修缮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和维修,包括结合结构加固而进行的局部复原工程。
(四)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
(五)迁移工程,系指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将文物整体或局部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
文物安全管理办法
文物安全管理办法一、保护环境文物保存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定期对文物存放环境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环境稳定。
二、防火防盗建立健全的文物保管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文物保管场所的安全防护。
定期对文物保管场所进行火灾和盗窃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文物维护对文物进行定期巡检和保养工作,及时处理文物表面的污垢和损坏。
合理利用文物保护材料,延长文物的保存寿命。
四、文物运输运输文物时应采取专业的包装和保护措施,防止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避免文物与湿气、阳光直射等有害元素接触。
五、文物展览在文物展览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安保措施,保障文物的安全。
控制展览现场人员流量,防止观众对文物造成意外伤害。
六、紧急处理建立健全的文物紧急处理机制,对于文物遭受意外破坏或损坏,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修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失。
七、文物保险对重要文物进行保险,确保文物损失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
选择正规的文物保险机构,了解文物保险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八、人员培训加强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和专业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保持文物保护人员的知识更新。
九、监督检查建立文物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十、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加强文物保护的法治意识。
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文物安全和整体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1、在景区行政区域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2、景区行政区域内地下、水域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组织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3、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管理文物的规定。
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所有权变更时,须向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登记。
4、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
5、景区林业、部队、口岸、学校以及其他行政管理机关、单位,在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下,对其所属的使用文物的单位加强管理,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6、依照《文物保护法》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区别情况配备专职、兼职人员,在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下,负责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7、保护价值待定的文物古迹,可以公布为文物暂保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8、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文物暂保单位的文物古迹,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协助市文物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要求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并及时会同市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9、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依法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并根据实际需要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市文物管理部门会同风景区管理办公室规划管理部门划定,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10、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市文物行政管理机关作出保护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拆除、污损、破坏文物保护标志。
11、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得损毁、改建、拆除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物,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不得在建筑物内及其附近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
擅自拆除、改建、迁移文物建筑的,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恢复原状,对文物造成损坏的,责令赔偿损失。
保护范围内已有的非文物建筑,应当区别情况予以整治或者逐步拆除。
12、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兴建新建筑和构筑物,必须符合建设控制要求,建筑高度、体量、色调、风格都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对不符合建设控制要求的建筑,由景区规划管理部门和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整治、改建或者拆除。
13、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因特殊需要进行建设工程以及在控制地带内的建设
工程,必须经相应级别的文物行政管理机关同意后,报景区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重大建设工程还需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和景区规划管理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管理机关同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必须经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行政管理机关同意。
经批准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文物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的文物保护要求制定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书。
14、因建设工程特别需要而必须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迁移或者拆除的,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履行报批手续。
经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照像、测绘,保留必要的图纸、资料之后,方可施工。
拆除的构件和材料属于国家所有的,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统一调配使用。
15、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在不改变原状、不危害文物安全的原则下,分级分类,合理利用。
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性质及使用权的变更,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机关同意。
擅自变更文物建筑使用性质或者使用权的,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侵害行为,对因使用不当造成文物损坏的,责令赔偿损失。
16、使用文物建筑的单位,应当负责文物建筑的保养和维修。
对使用的文物建筑不进行保养或者维修的,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维修造成文物建筑损坏的,责令赔偿损失,并可责令停止继续使用,限期搬迁。
17、使用文物建筑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古建筑消防管理的规定,加强一切火源、电源的管理,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
在重点要害部位,根据实际需要,安装自动报警和灭火装置。
18、使用文物建筑的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接受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对有损文物建筑安全或者有碍开放的,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整治或者搬迁。
整治、搬迁所需费用由使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承担。
19、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考古发掘,必须依照《文物保护法》履行报批手续。
未经批准进行考古勘探或者发掘的,由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和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勘探、发掘,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非法发掘的文物,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暂扣、封存,并应当在2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20、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挖掘地下埋藏的文物。
21、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或者在文物较密集地区内进行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会同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市文体局在工程范围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的调查或者勘探工作。
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应当共同商定处理办法。
遇有重要发现,由市文体局报告国家文化行政管理机关。
在发现重要文物的地区,市文体局可会同风景区管理办公室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禁止建设区。
22、需要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应当事先履行报批手续。
确因建设工期紧迫或者有自然破坏的危险,急需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抢救的,可由市文体局组织专业考古队进行发掘,并同时补办批准手续。
23、在基本建设工程和其他活动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古墓葬、古遗址和其他文物,必须对现场加以保护,并立即报告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和文体局。
24、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并接受市文体局监督检查。
发掘结束后,发掘单位应当及时向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和市文体局提出工作报告。
24、发现出土文物不得隐匿不报,不得据为己有。
出土文物不得买卖和私相授受。
在考古发掘和施工清理中出土的文物,除由市文体局批准交给科研单位进行研究的以外,由发掘出土地点文物行政管理机关指定单位保管。
对于出土的珍贵文物,当地不具备保管条件的,由市文体局指定单位妥善予以保管。
市文体局在必要时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调用本市的出土文物。
25、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应当向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应当区分文物等级,建立藏品档案,设立专门的保管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保管人员。
文物库房及保管设备要符合保护文物的要求。
市文体局负责建立全市馆藏文物的一、二级藏品档案。
26、全民所有的和其他单位的文物藏品禁止出卖。
本市所属单位保管的国家二、三级文物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市文体局批准。
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的调拨、交换,由市文体局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机关批准。
无馆藏价值文物的处理须报请市文体局批准。
27、景区所属单位保管的国家二、三级文物藏品到外省、市、自治区展览,必须经市文体局批准;国家一级文物藏品,必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28、私人收藏的文物出售时,由市文体局指定的单位收购,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29、除经市文体局批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的单位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经营文物。
30、将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未经文物行政管理机关批准从事文物购销活动的,文物经营单位经营未经文物行政管理机关许可经营的文物的,由文物行政管理机关暂扣、封存有关文物,并应当在2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31、景区司法、公安、海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没收的文物,应当妥善保管,并在结案后6个月内全部移交给市文体局。
32、景区银行储蓄所、以及废品回收部门应当与市文体局指定的文物部门共同负责拣选出掺杂在货币储蓄和废旧物资中的文物。
拣选出的文物除供银行研究所必需的历史货币可由银行留用外,其余移交市文体局处理。
移交的文物应当合理作价。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拣选出的文物据为己有或者私相赠送。
33、只允许在国内销售的文物和珍贵文物不得出口。
文物出口和个人携带文物出境,必须经市文体局的专门文物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向海关申报。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