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浓缩

合集下载

食品的浓缩技术之冷冻浓缩

食品的浓缩技术之冷冻浓缩

食品的浓缩技术之冷冻浓缩(一)原理和缺点冷冻浓缩是利用冰与水溶液之间固液相平衡原理的一种浓缩方法,即将溶液的部分溶剂以冰的形式析出,并将其从液相中分离出去从而使料液浓缩。

采用冷冻浓缩方法,对溶液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低共熔点浓度时,冷冻的结果表现为溶质转化成晶体析出,表现为结晶。

这样不仅不会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反而会降低溶质的浓度。

而当溶液中溶质浓度低于低共熔点时,其冷却结果则表现为溶剂(水分)成晶体(冰晶)析出。

随着溶剂成晶体析出的同时,余下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也就提高了,此即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由此可见,冷冻浓缩的操作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部分水分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而后将冰晶与浓缩液加以分离。

结晶和分离两步操作可在同一设备中或在不同设备中进行。

冷冻浓缩方法比较适用于对热敏性物料、生物制药、中草药及对色、香、味均有较高要求的饮料等的浓缩,因为冷冻浓缩过程中,溶液中水分的排除是靠溶液到冰晶的相际传递,避免了加热蒸发,从而减少了挥发性物质和易变性物质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使操作中形成的冰晶不混有溶质,分离时又不致使冰晶夹带溶质,防止造成过多的溶质损失,结晶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局部过冷,分离操作也要很好地加以控制。

冷冻浓缩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含挥发性芳香物质的食品采用冷冻浓缩,其制品品质将优于蒸发浓缩和膜浓缩法。

冷冻浓缩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主要包括:1.冷冻浓缩方法受溶液浓度的限制,而且冰晶与浓缩液可能分离的程度也影响浓缩的效果。

一般而言,溶液粘度愈高,分离就愈困难。

2.冷冻加工过程中,细菌和酶的活性得不到抑制,所以制品还必须再经热处理或加以冷冻保藏。

3.冷冻过程中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溶质损失且成本高。

(二)冷冻浓缩中的结晶过程冷冻浓缩中的结晶为溶剂的结晶。

同常规的溶质结晶操作一样,被浓缩的溶液中的水分也是利用冷却除去结晶热的方法使其结晶析出。

冷冻浓缩的结晶过程可在多种设备中进行,包括管式、板式、搅拌夹套式等热交换器以及真空结晶器,内冷转鼓式结晶器、带式冷却结晶器等设备。

第八章+食品的浓缩与结晶技术

第八章+食品的浓缩与结晶技术

1
6.87 0.855 11.2 1.4 575 126
28 536 690 270
蒸发效数
2
3
3.23
2.07
0.404
0.259
9.7
13.3
1.21
1.66
201
109
185
230
40
52
188
102
413
384
270
380
4
1.57 0.182 16.7 2.09
76 300 55 73 428 500
四、蒸发浓缩过程的节能与多效蒸发
单效真空蒸发广泛应用于食品浓缩。其最大优点就是容易操作 控制;可依据物料的粘性、热敏性等,控制蒸发温度和蒸发速率; 由于物料在单效蒸发器内停留时间长,会带来热敏性成分的破坏, 且物料在不断地浓缩,其沸点也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黏度也随 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浓缩过程要合理选择和控制蒸发温 度。由于液层静压效应,从而引起的液面下局部沸腾温度高于液 面上的沸腾温度,同时因料液黏度增大,物料在蒸发过程中湍动 小,更易增大温度差异,甚至加热面附近料液温度接近加热面温 度,引起局部结垢、焦化,严重影响热传递。
单效蒸发还存在热耗高,传热面积不能太大等特点,限制其蒸 发能力的提高。对于生产量很大的现代化大型食品加工厂,真空 多效蒸发显示出了其更大的优越性。
1.多效真空蒸发的特点
①在真空条件下,液体的沸点低,有利于增大加热蒸汽与液体 之间的温差,增大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 ②物料在较低温度下蒸发,可以减少对热敏性物料的破坏; ③便于采用低压蒸汽和废热蒸汽作为热源,降低能耗,提高生 产效率。 ④真空蒸发需要配备真空系统,会增大设备投资及动力消耗。

食品浓缩技术

食品浓缩技术

摘要:为了在生产中便于储藏运输或作为其他工序的预处理,又要使食品溶液的色、香、味尽可能地保存下来,所以,采用了浓缩技术。

我过现有的几种浓缩技术主要有蒸发浓缩、真空浓缩、闪蒸浓缩、反渗透浓缩、超滤浓缩、膜浓缩、电渗析浓缩、冷冻浓缩等。

此篇文章主要对其中的蒸发浓缩、膜浓缩、冷冻浓缩三大浓缩技术的原理、操作技术进行了阐述说明。

关键字:浓缩技术;原理;选择一、食品浓缩的目的①减少重量和体积,浓缩去除食品中大量的水分,减少食品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

②可提高制品浓度,增大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

③作为干燥、结晶或完全脱水的预处理过程。

④降低食品脱水过程的能耗。

⑤改善产品质量。

二、浓缩方法从原理上说分为平衡浓缩和非平衡浓缩两种物理方法。

①平衡浓缩是利用两相在分配上的某种差异而获得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方法。

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即属此法。

蒸发浓缩在实践上是利用加入热能使部分溶剂汽化,并将此汽化水分从余下的被浓缩溶液中分离出去。

即使溶剂汽化达到使溶质增浓的目的。

这种方法目前仍然是食品工业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浓缩方法。

冷冻浓缩是利用稀溶液与固态冰在凝固点下的平衡关系,即利用有利的液固平衡条件。

冷冻浓缩时,部分水分因放热而结冰,而后用机械方法将浓缩液与冰晶分离。

蒸发和冷冻浓缩,两相都是直接接触的,故称为平衡浓缩。

②非平衡浓缩:是利用半透膜来分离溶质与溶剂的过程,两相用膜隔开,因此分离不是靠两相的直接接触,故称非平衡浓缩。

利用半透膜的方法不仅可以分离溶质和溶剂,而且也可用以分离各种不同大小的溶质,因此统称为膜(渗)分离。

浓缩操作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食品工程上极其重要的单元操作。

这些操作的原理都涉及到溶液的热力学问题。

1.蒸发浓缩原理:按照分子运动学观点,溶液受热时,溶剂分子获得了动能,当一些溶剂分子的能量足以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时,溶剂分子就会逸出液面进入上部空间,成为蒸汽分子,这就是汽化。

如果不设法除去这些蒸汽分子,则汽相与液相之间,水分的化学势将渐趋平衡,汽化过程也相应逐渐减弱以至停止进行。

食品浓缩的原理

食品浓缩的原理

食品浓缩的原理食品浓缩是指将食品中的水分含量透过一系列操作步骤减少至所需的浓度。

食品浓缩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蒸发或膜分离的方式将水分从食品中去除,从而提高食品的浓缩度和品质。

一、蒸发法蒸发是最常用的食品浓缩方法之一。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加热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并将水蒸汽进行冷凝,从而实现水分的去除。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 加热:将食品放入蒸发器内,通过加热使食品中的水分升温并转化为蒸汽。

加热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

2. 蒸发:将加热后的食品蒸汽冷凝,即将食品中的水分冷凝成液体,并通过收集装置收集。

3. 分离:将蒸馏得到的浓缩液和蒸发器中的残渣分离,常用的方法有离心分离和滤网分离。

分离后的浓缩液即为所需的食品浓缩产品。

蒸发法适用于许多食品的浓缩,例如果汁、奶制品、调味品等。

蒸发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工艺成熟、设备成本低,但缺点是能源消耗大且耗时较长。

二、膜分离法膜分离是另一种常用的食品浓缩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将食品中的水分和溶质分离出来。

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 压力差:在膜分离装置中建立一定的压力差,使溶液在一侧形成高压,而在另一侧形成低压。

2. 渗透过程:将食品溶液送入膜分离装置,通过膜的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水分会通过膜透过到低压侧,而大分子的溶质则无法通过膜,从而实现溶质和水分的分离。

3. 浓缩液:在膜分离装置中,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可以实现溶质浓缩液的回收,同时将透过的食品浓缩。

膜分离法适用于液体食品或溶液的浓缩,例如果汁、乳制品、提取物等。

与蒸发法相比,膜分离法的优点是能耗低、工艺快速、操作容易,但缺点是膜的选择和维护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此外,还有喷雾干燥法、冷冻浓缩法、离心浓缩法等食品浓缩的方法。

喷雾干燥法是将液体食品喷雾成雾粒,通过热风将水分蒸发,从而实现浓缩。

冷冻浓缩法是通过低温将水分结冰,然后通过真空蒸发将水分蒸发出去,得到浓缩液。

离心浓缩法是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将液体食品中的溶质和水分分离出来,实现浓缩。

食品的浓缩名词解释

食品的浓缩名词解释

食品的浓缩名词解释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而食品则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基本物质之一。

然而,在当代社会,食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复杂特性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食品概念不断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浓缩食品。

本文将对浓缩食品进行解释,探讨其特性、应用和潜在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浓缩食品”这一概念。

浓缩食品是指通过特定的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将食品中的水分或其他成分浓缩起来,使得其呈现出更高的浓度。

这种浓缩可以通过脱水、浓缩、萃取等方式实现。

浓缩食品可以是固态、液态或粉末状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原料和处理方法。

浓缩食品的制备可以提高食品的保存性、方便性和更好的口感。

其次,浓缩食品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浓缩食品经过处理后,水分含量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食品的重量和体积,方便了储存和运输。

其次,浓缩食品的风味更加浓郁,因为在浓缩过程中,水分的减少导致了其他成分的相对浓度增加。

此外,浓缩食品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具有更高的方便性,例如即食食品和速溶饮料等。

浓缩食品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浓缩果汁、浓缩酱料等,让消费者能够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调配食物。

浓缩食品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中,浓缩食品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调味品、饮料、汤料等,为烹饪提供方便和多样性。

在军事和探险领域,浓缩食品可以作为紧急食品储备,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人员需求。

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运输和储存条件有限,浓缩食品也被广泛应用于解决饮食不足和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特殊环境中,浓缩食品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浓缩食品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浓缩食品的加工过程,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可能会损失或改变。

这使得浓缩食品不能替代新鲜食品,特别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和蔬菜。

其次,一些浓缩食品可能含有过多的添加剂、防腐剂和调味剂,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和食用浓缩食品时需要慎重考虑其成分和质量。

第6章 食品的干制保藏技术——液体食品的浓缩

第6章 食品的干制保藏技术——液体食品的浓缩

超滤通常采用聚砜、聚酰胺、聚氧乙烯、
聚碳酸酯、聚酯、刚性醋酸酯等材料。
超滤的最大应用也是乳制品行业,如选择
性脱乳糖或脱盐,分离功能性成分。其它 应用包括:酶、其它蛋白质或多糖的分离、 浓缩;果汁澄清以及反渗透之前的预处理 等。
3、电渗析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透过而阻挡
• 分离动力:制冷剂
• 分离原理:纯水的选择性结晶 • 分离步骤:首先是部分水分从水溶液中结 晶析出,而后将冰晶与浓缩液加以分离。 • 分离产物:液态浓缩物和纯冰
冷冻浓缩基本单元组成示意图
思考题
• 干燥和浓缩的区别是什么?浓缩的类型有 哪些?试举一例讨论浓缩的原理、操作过 程及其应用特性。
• 膜浓缩的种类主要有哪些?各自的分离范 围和原理是什么?

浓缩的目的:
减少重量和体积
提高制品浓度、增大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延
长保质期
是结晶操作的前处理过程或结晶控制的一种手段 降低食品脱水过程的能耗 改善产品品质
二、浓缩方式及原理
• 蒸发浓缩
• 膜浓缩 • 冷冻浓缩( Nhomakorabea)蒸发浓缩
1、蒸发原理 传热与传质 热量与质量的平衡原理 影响传热因素(温差、 传热面沉淀、界面膜)
液体食品的浓缩
浓缩的基本特性 浓缩方式及原理
一、浓缩的基本特性
浓缩: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通常是水)的操作过 程,也是溶质和溶剂均匀混合溶液的部分分离过程。

物料类型:液体食品

水分减少机制:流体内部以分子、漩涡状传递水分, 流体表面到外部周围以对流传质 操作方式:商业上使用连续、稳定态操作
产品特性:水分含量>20~30%,产品仍具有流动性

食品的浓缩技术之膜浓缩

食品的浓缩技术之膜浓缩

食品的浓缩技术之膜浓缩膜浓缩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浓缩方法。

如果半透膜只允许溶剂的通过,把溶质截留下来,使溶液获得浓缩,此过程称为膜浓缩。

膜浓缩不涉及加热,故特别适合热敏。

晖食品成分的浓缩。

与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相比,膜浓缩不存在相变,耗能少,操作经济,且易连续进行操作。

膜浓缩在咖啡、果汁、乳清蛋白等食品的浓缩中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

(一)种类及原理l.微滤(MF)利用孔径0.02~lOμm的多孔膜来过滤含有微粒的溶液,从而将微粒分离的过程。

操作压强为0.1~0.5MPa,可用以分离淀粉粒子、细菌等。

2.超滤(UF)利用孔径1.0~20.Onm的半透膜来过滤含有大分子或微细粒子的溶液,使大分子或微细粒子从溶液中分离的过程。

超滤的推动力是压力差,在溶液侧加压,使溶剂透过膜而使溶液得到浓缩。

而超滤对大分子的截留作用是利用了筛分原理,其操作压强为0.2~1.OMPa,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1000000的大分子。

主要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分离。

膜上的表面活性层上孔的大小和形状决定截留效果。

除了筛分作用,粒子在膜表面微孔内的吸附和在膜孔中的阻塞也使大分子被截留。

3.反渗透是通过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从而使溶剂通过半透膜而使溶液浓缩。

主要用于海水淡化。

4.电渗析电渗析与超滤、反渗透有其共性的一面,都是利用半透膜使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获得分离的操作。

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区别,电渗析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利用一种特殊的膜(称为离子交换膜)对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与其溶剂分离。

溶液导电是靠溶液中离子的迁移,离子浓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电渗析就是利用含离子的溶液在通电时发生离子迁移这一特点而进行的。

电渗析操作在工业上作为一项分离、浓缩、提纯和回收工艺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给水软化脱盐,工业用水的纯化处理。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目前主要也集中在工业用水的纯化处理。

(二)膜的分类1.超滤膜与反渗透膜在反渗透和超滤应用中,半透膜起着关键的作用。

食品浓缩的名词解释

食品浓缩的名词解释

食品浓缩的名词解释食品浓缩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技术,用于将食物中的水分含量减少,从而使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同时保持其营养成分和口感不变。

这种技术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增加其便携性和储存方便性。

在食品浓缩过程中,水分是主要的目标。

通过使用热力、压力或化学方法,水分可以从食品中被蒸发掉或挤压出来。

其中,热力浓缩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加热食材,在一定的温度下,水分会被蒸发掉,从而使食物变得更加浓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食材,如果蔬汁、肉类、海鲜等。

食品浓缩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水分去除,而是通过控制浓缩的程度来保持食品的质地和风味。

食品浓缩的目的不仅在于减少食品体积,还在于提高食品的浓度,使其更加浓郁和美味。

浓缩后的食物通常具有更浓郁的口感和更丰富的味道,因为浓缩过程中锁住了食物的香气和味道。

浓缩食品有许多优点。

首先,浓缩后的食物更加轻便,便于携带和储存。

这使得浓缩食品成为户外运动、旅行和急救等场合的理想选择。

其次,浓缩食品的营养价值通常比未浓缩食品更高。

由于水分的减少,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相对更加浓缩,因此对于需要高能量和高营养的人群来说,浓缩食品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食品浓缩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浓缩过程中水分的减少,食品的体积和重量减小,导致食用量相对较少。

这使得浓缩食品在满足大量消费需求时不太适用。

其次,由于浓缩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的高温处理或压力处理,可能会对食材中的某些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此,在选择浓缩食品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营养价值和食用量。

食品浓缩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常见的食品,如浓缩汤、干果、即食米饭等,都是通过食品浓缩技术制作而成的。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便携性和方便性,食品浓缩作为一种有效的食品处理方法,满足了人们对营养和便利的需求。

总之,食品浓缩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技术,通过控制食物中的水分,减少食品的体积和重量,同时保持其营养成分和口感。

浓缩食品具有便携性和营养密度高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食品浓缩制造工艺流程

食品浓缩制造工艺流程

食品浓缩制造工艺流程1. 原料预处理
- 清洗、去除杂质
- 切割、磨碎等,增大表面积
2. 浓缩前处理
- 加热至一定温度,改变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 加入防糖化剂、酶制剂等辅助剂
3. 浓缩过程
- 常用的浓缩方法有:
蒸发浓缩、反渗透浓缩、膜浓缩等
- 在真空或常压下进行,控制温度和时间
4. 终浓缩
- 采用薄膜式或管式蒸发器
- 将溶液浓缩至所需的固形物含量
5. 产品处理
- 制成糖浆、浆液或冻干粉末等不同形式
- 包装、贮存
6. 质量检测
- 检测产品的理化指标、感官质量等
- 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在整个工艺过程中,需注重温度、压力、时间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并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随着技术进步,新型浓缩方法不断涌现,为食品加工带来更多选择。

食品浓缩

食品浓缩

二、食品浓缩的分类:按原理不同 食品浓缩的分类: (一)平衡浓缩 (二)非平衡浓缩:膜浓缩 非平衡浓缩:
1. 平衡浓缩的定义
平衡浓缩是指利用两相分配上的某种 差异而获得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方法。 差异而获得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方法。
2. 平衡浓缩的种类
1) 冷冻浓缩 2) 蒸发浓缩
冷冻浓缩定义 冷冻浓缩定义
冷冻浓缩特点
不用加热蒸发, 不用加热蒸发,减少了挥发性物质和易变性物 质的损失,对于含挥发性芳香物质的食品, 质的损失,对于含挥发性芳香物质的食品,其 制品品质将优于蒸发浓缩和膜浓缩; 制品品质将优于蒸发浓缩和膜浓缩; 受溶液浓度的限制,冰晶与浓缩液可能分离的 受溶液浓度的限制, 程度影响浓缩的效果; 程度影响浓缩的效果; 加工过程中,细菌和酶的活性得不到抑制, 加工过程中,细菌和酶的活性得不到抑制,制 品还需经热处理或加以冷冻保藏; 品还需经热处理或加以冷冻保藏; 溶质的损失不可避免且成本高。 溶质的损失不可避免且成本高。
利用水溶液与冰之间固液相平衡原理的 一种浓缩方法,将溶液的部分溶剂(水) 一种浓缩方法,将溶液的部分溶剂( 以冰的形式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以冰的形式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并将其 从液相中分离去而使溶液浓缩。 从液相中分离去而使溶液浓缩。
冷冻浓缩原理 冷冻浓缩原理
溶质浓度>低共熔点浓度: 溶质浓度>低共熔点浓度:溶质成晶体析 出 溶质浓度<低共溶点浓度: 溶质浓度<低共溶点浓度:溶剂成晶体析 出 结论: 结论:只能浓缩到低共熔浓度
3. 膜浓缩的特点
不涉及加热,适合热敏性食品成分的浓缩; 不涉及加热,适合热敏性食品成分的浓缩; 与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相比,不存在相变, 与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相比,不存在相变, 耗能少,操作经济,易连续进行操作。 耗能少,操作经济,易连续进行操作。

食品浓缩的原理

食品浓缩的原理

食品浓缩的原理食品浓缩是通过一系列工艺操作将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减少,从而使食品的味道更加浓郁和口感更好。

食品浓缩的原理主要涉及到物质传输和热量传递两个方面。

首先,浓缩过程中的物质传输指的是将水分从被浓缩的食品中移除。

在食品浓缩中常用的方法有蒸发、冷冻和透膜浓缩等。

这些方法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传输特性,将水分分离出来。

以蒸发浓缩为例,食品原料经过加热蒸发的过程,其中的水分被蒸发成水蒸汽,并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液体。

而冷冻浓缩则是利用食品中的水分在低温下形成冰晶,通过固液分离将冰晶与食品分离开。

透膜浓缩则是利用半透膜的特性,通过逆向渗透将水分从食品中移除。

其次,热量传递也是食品浓缩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浓缩过程中,加热是常见的操作之一。

加热可以提高食品内部的温度,使水分更容易蒸发出来。

加热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蒸汽加热、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等。

通过加热,食品内部的水分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跃迁到气态或蒸汽态,实现水分的蒸发。

同时,加热还可以改变食品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此外,浓缩过程中还涉及到质量转换和能量转换。

在蒸发浓缩中,水的蒸发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食品中其他的成分则得到了浓缩。

这表明在浓缩过程中,通过热量的输入和物质的传递,实现了水和溶质的分离和食品成分的浓缩。

食品浓缩的原理可以总结为物质传输和热量传递两个方面,在不同的浓缩方法中会有相应的差异。

通过物质传输,将食品中的水分分离出来,使食品的味道更浓郁。

通过热量传递,提高食品内部的温度,促进水分的蒸发和浓缩。

同时,浓缩过程中还涉及到质量转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实现了水和溶质的分离和食品成分的浓缩。

总的来说,食品浓缩的原理是通过物质传输和热量传递来实现的。

物质传输利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传输特性,将食品中的水分从食品中分离出来。

热量传递则是通过加热使食品内部的水分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实现水分的蒸发。

这些过程使食品的味道更浓郁,口感更好。

浓缩汁用途

浓缩汁用途

浓缩汁用途浓缩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材料,实际上,不同类型的浓缩汁适用于许多不同的场合和需要,比如烹饪、饮食、医学、工业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深入探讨浓缩汁的用途。

一、烹饪方面:1. 烹调调味:浓缩汁是烹饪食品的重要调味品,尤其是鸡肉、牛肉、猪肉等红肉类食品,它们的味道更为浓郁,因此增强了口感和味道。

同时,在调制酱料、沙拉、汤和酱汁时,浓缩汁的加入也会使食品口味更佳。

2. 煮制肉类和海鲜:一些浓缩汁更适合用于煮制各种肉类和海鲜,如鸡肉、猪肉、牛肉、鱼类、虾、蟹和贝类等等,它们都能提供浓郁的口感和味道。

3. 制作调料:浓缩汁也常用于制作各种不同的调料,比如沙拉酱、牛排酱、黑椒酱、烤肉酱等等,它们都是调味料的重要配方之一,使菜肴更加美味。

4. 调制饮料:浓缩汁也可以用于冲泡饮品,如橙汁、葡萄汁、苹果汁等等。

这些浓缩汁通常都是由新鲜水果浓缩而成,因此口感和营养也更为丰富。

二、饮食方面:1. 营养补充:浓缩汁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营养补充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这种方便而且营养丰富的饮品。

比如,葡萄汁浓缩液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其它的浓缩汁也含有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2. 味道增强:一些人喜欢用浓缩汁增加自己所做的食品的味道,这是另一种使用浓缩汁的方法。

例如,在烤肉、色拉、汤、炒菜等中加入浓缩汁,可以使它们更具有层次感和深度。

三、医学方面:1. 消化辅助:浓缩汁被认为有助于消化,因此被用于结肠癌治疗中。

结肠是一个经常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和消化物质的器官,而浓缩汁能够在提供营养的同时,促进肠道消化,加速废物的排出。

2. 医学营养:一些浓缩汁含有高浓度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纤维素等等,它们能够帮助满足营养需要不足的患者和康复者的需要。

四、工业方面:1. 烘焙行业:浓缩汁被广泛应用于烘焙行业,其中最常见的是苹果浓缩果汁。

该款浓缩汁的特点是酸味浓郁,口感好,因此常被用于制作苹果派、苹果酒和其他苹果产品。

浓缩的原理

浓缩的原理

浓缩的原理
浓缩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它在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浓缩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在外加能量的作用下,使溶质浓度增加,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下面将从浓缩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浓缩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浓缩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能量改变物质的状态,使其溶质浓度增加。

在浓缩过程中,外加能量可以是热能、机械能或化学能等,常见的浓缩方法包括蒸发浓缩、结晶浓缩、膜分离等。

以蒸发浓缩为例,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从而增加溶质的浓度,最终得到所需的浓缩产物。

其次,常见的浓缩方法包括蒸发浓缩、结晶浓缩、膜分离等。

蒸发浓缩是利用溶剂的蒸发来增加溶质浓度,适用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沸点差异较大的情况。

结晶浓缩则是通过溶剂的结晶析出来实现浓缩,适用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溶解度差异较大的情况。

而膜分离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通透性来实现浓缩,适用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的分子大小或电荷差异较大的情况。

最后,浓缩在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工领域,浓缩常用于溶剂回收和废水处理;在制药领域,浓缩常用于药物提纯和药液浓缩;在食品领域,浓缩常用于果汁浓缩和乳制品浓缩等。

可以说,浓缩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生产提供了便利和效益。

总的来说,浓缩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外加能量改变物质状态,使溶质浓度增加。

常见的浓缩方法包括蒸发浓缩、结晶浓缩、膜分离等,它们在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浓缩原理和方法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食品提取浓缩实习报告

食品提取浓缩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提取浓缩技术已成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提取浓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食品提取浓缩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食品提取浓缩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食品提取浓缩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3. 提高食品提取浓缩的实验技能;4. 理解食品提取浓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对食品提取浓缩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常用设备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师傅等方式,了解了食品提取浓缩的原理、目的、分类、常用方法以及设备选型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操作在理论学习的指导下,我开始进行食品提取浓缩的实验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1)提取:学习并掌握了有机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等方法,了解了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浓缩:学习并掌握了减压浓缩、蒸发浓缩、薄膜蒸发等方法,了解了不同浓缩方法的原理、设备特点及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了解了食品提取浓缩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3. 工艺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食品提取浓缩工艺的改进工作。

通过对现有工艺的分析,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某产品提取率低的问题,我建议优化提取条件,提高提取率。

1. 掌握了食品提取浓缩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常用设备;2. 熟练掌握了食品提取浓缩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操作规范;3. 提高了食品提取浓缩的实验技能;4. 理解了食品提取浓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五、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2. 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严谨的实验态度,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浓缩比例

标准浓缩比例

标准浓缩比例标准浓缩比例是指在制作原液时,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和稀释,从而得到所需的浓缩品。

不同行业和领域都有自己的标准浓缩比例,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准浓缩比例和相关参考内容。

1.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中的浓缩产品通常是利用活性成分和配方添加剂的高浓度提取物,以便在日常使用中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般而言,化妆品的浓缩比例是10%至30%。

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和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参考比例。

例如,按照标准比例制作面霜时,可以使用10%至15%的浓缩物质;制作眼霜时,可以使用15%至25%的浓缩物质;制作精华液时,可以使用20%至30%的浓缩物质。

2. 食品和饮料行业:在食品和饮料生产中,浓缩比例通常是根据产品的味道、口感和保存期限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浓缩比例在5%至20%之间。

例如,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10%至15%的浓缩果汁,然后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糖浆和酱料的浓缩比例也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调整。

3. 清洁用品行业:在清洁用品的制造过程中,浓缩比例的确定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清洁效果和使用寿命。

根据产品类型和用途的不同,浓缩比例可以在5%至30%之间。

例如,制作洗衣液时,可以使用10%至20%的浓缩剂;制作洗洁精时,可以使用15%至25%的浓缩剂。

4. 农业和园艺行业:在农业和园艺中,浓缩比例是指在配制农药、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时所采用的比例。

不同的植物和作物对浓缩比例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浓缩比例在1%至10%之间。

例如,制作农药时,可以使用5%的浓缩物质;制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可以使用1%至5%的浓缩物质。

总结起来,标准浓缩比例的确定是根据产品的需求和最终效果来确定的。

不同行业和领域有不同的参考比例,但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浓缩比例,可以提高产品的效果和性能,降低成本,并减少原料的使用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标准浓缩比例

标准浓缩比例

标准浓缩比例
标准浓缩比例是指在制作特定食品或饮品时,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浓缩,以达到理想的口感、味道和质地。

不同的食品或饮品有不同的标准浓缩比例,下面将以咖啡、果汁和奶酪三种食品为例,分别介绍它们的标准浓缩比例。

首先是咖啡的标准浓缩比例。

咖啡的标准浓缩比例通常是1:2,即一份咖啡粉配以两份水。

这个比例适用于意式浓缩咖啡,可以产生浓郁的咖啡香味和复杂的口感。

当然,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微调浓缩比例,比如增加咖啡粉的用量以增加浓度,或减少水的用量以增加浓郁度。

其次是果汁的标准浓缩比例。

一般来说,标准浓缩果汁的比例是1:4,即一份果汁浓缩剂配以四份水。

这个比例可以保证果
汁的味道浓郁,同时又不会过于甜腻。

当然,对于某些果汁品种,比如柠檬汁或葡萄汁,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稍微增加或减少浓缩比例,以调整口感和酸甜度。

最后是奶酪的标准浓缩比例。

奶酪的标准浓缩比例是以奶量和凝固剂的比例来衡量的。

一般来说,奶酪的浓缩比例是1:10
到1:20,即一部分凝固剂配以十到二十部分的奶。

这个比例
可以确保奶酪具有适当的稠度和质地,同时又不会影响奶酪的口感和风味。

当然,在制作奶酪时,还需要根据特定奶酪种类和配方来调整浓缩比例,以获得理想的口感和质地。

总之,不同的食品或饮品有不同的标准浓缩比例,这些比例可以作为制作过程中的参考,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口感、味道和质
地符合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个人喜好和口味的需求,可以适当微调标准浓缩比例,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生活中的浓缩现象

生活中的浓缩现象

生活中的浓缩现象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经过脱水浓缩的东西,常常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和功效。

牛奶作为一种富含各种营养素的食品,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新鲜的牛奶却不能久存,否则时间一长便会腐化变质。

但是,当人们把牛奶中的水分去掉,加工成奶粉后,就能够长时间存放而不会变质,并且可以随时冲饮,甚至还可以在里面添加各种人们所需要的其他营养成分和矿物质,比新鲜的牛奶更加方便实用不仅牛奶是这样,其他很多东西也都有这种特点。

甘蔗经过浓缩加工做成了糖,糖的甜度远远大于甘蔗;海水里的盐分,经过浓缩加工而成的海盐比海水的咸度要高得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人们总结了一句话:浓缩的是精华。

当然,这个精华物本身是对人们有益的东西。

对于个别事物,比如罂粟来说,经过浓缩提炼而成的则是毒品,特别是极高纯度的冰毒,对人们的危害更大,但是,毕竟它的效力也远远大于了罂粟。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佐证了“浓缩的是精华。

由这些现象联想到其他,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启发:凡事要讲少而精,而不能搞多而滥。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可见,什么东西不在于有多少,而在于是否是精品,如果不是精品,再多也无意义。

人的生活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有些人是“酒肉朋友千千万,患难之交无一人。

”平日里高朋满座,热闹非凡,一旦“树倒猢狲散”,就只剩自己形影相吊了。

有些人虽然平时朋友很少,但是,可以托付重大之事,是真正的朋友。

浓缩的是精华,可以说,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

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质量和效率,而不能只注重数量,虽然一定的数量也是必须的,但没有质量的数量,不要也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蒸发器的类型及选择
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分离室组成。 加热室:利用水蒸气为热源来加热被 浓缩的物料。 分离室:将二次蒸汽中夹带的雾沫分 离出来。
蒸发器的类型及选择
(一)选用蒸发器的基本要求 1.符合工艺要求,溶液的浓缩比适当; 2.传热系数高,有较高的热效率,能耗低; 3.结构合理紧凑,操作、清洗方便,卫生、 安全可靠; 4.动力消耗低,设备便于检修,有足够的机 械强度。
升膜式蒸发器
是原料液从蒸发器底部进入,被蒸汽带动 ,沿着管往上流。
特点: 液体高度湍流-为了摆脱重力影响而向上运 动,因此升膜蒸发器不适用于高粘度产品 和加热表面易结垢的产品。
降膜式蒸发器
是原料液从蒸发器顶部进入,随重力作用 沿着管壁向下流动。
适用于蒸发量大、热敏、发粘、发泡物质 的蒸发。
(3)采用板式镜面换热、清洗方便。 蒸发 温度低、部份二次蒸汽经喷射式热压泵重 新吸入一效加热器,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蒸发温度为75℃-45℃,而耗汽量是单效 25%;
(4) 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设备简介:
可用于易结晶、易结垢、高 粘度或热敏性的料液浓缩。 但该结构较复杂、动力消耗 大,处理量较小,浓缩比一 般小于3。
真空蒸发的主要特点
1.在真空条件下,液体的沸点低,有利于蒸发 2.减少对热敏性食品成分的破坏 3.便于采用低压蒸汽或废蒸汽作为加热源,利于多
效蒸发 4.真空蒸发需要配套的真空系统,增大设备投资及
动力损耗 5.热量消耗大
二、蒸发浓缩过程食品物料的变化
(一) 食品成分的变化 (二)粘稠性 (三)结垢性 (四)起泡性 (五)结晶性 (六)风味形成与挥发性 (七)腐蚀性
本设备采用离心式滑 动沟槽转子,是目前国外 最新结构蒸发器,在流量 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薄 膜,在筒体蒸发段内壁表 面附着处理液中的淤积物 可被活动刮板迅速移去, 和固定间隙的刮板蒸发器 相比,蒸发量可提高40%69%。
适用范围:
适于粘度高、混杂结晶的液体浓 缩,一般浓缩比可达7。
板式蒸发器
设备简介:板式蒸发器/冷凝器是唯一能将蒸发器和冷凝 器两种工况结合在一个换热器完成的。它是由一组激光焊 接和传统的垫片密封通道交替组成。
浓缩是结晶操作的预处理过程及结 晶控制的一种手段。
降低食品脱水过程的能耗真空浓缩 尤其是多效真空浓缩,常常是食品 干燥的前处理过程。
改善产品质量。
甘蔗汁经净化、蒸发浓缩去除水 分,并进行浓缩结晶是蔗糖生产 的必经工艺过程。
二、分 类
按浓缩的原理分类
平衡浓缩
蒸发浓缩 冷冻浓缩
非平衡浓缩 方法。不少食晶物料是水溶液,因 此蒸发指的是水溶液的蒸发。
一、蒸发浓缩的基本原理
蒸发可以在常压、真空和加压下进行,按操作 压力分,可分为常压蒸发、真空蒸发和加压蒸发。 在食品工业中,多采用真空蒸发。
按蒸发操作的方式分:间歇式;连续式;循环 式。
蒸发是食品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浓缩方法。 水蒸发浓缩的必要条件是:不断供给热能和不断排 出二次蒸汽。
为了强化蒸发过程,工业上采用的蒸发设备都 是在沸腾状态下汽化。
一、蒸发浓缩的基本原理
按照分子运动学观点,溶剂受热时分 子获得了动能,当某些溶剂分子的能量足 以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时,溶剂分子就会 逸出液面而进入上部空间,成为蒸汽分子, 如果热能不断地供给,生成的蒸汽被不断 地排除,则可打破溶剂气相和液相之间化 学势的平衡,溶剂的气化将持续地进行。
(二)蒸发器的类型
1、循环型蒸发器 特点:溶液在蒸发器中循环流动,以
提高传热效率。 (1)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2)外循环管式蒸发器
2、膜式蒸发器
根据蒸发器内物料的流动方向及成膜 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升膜式蒸发器 (2)降膜式蒸发器 (3)升/降膜蒸发器 (4)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5)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6)板式蒸发器
平衡浓缩:是利用两相在分配上的某种差异而
获得溶质浓缩液和溶剂的浓缩(分离)方法,常 用的平衡浓缩方法有:蒸发浓缩和冷冻浓缩。
非平衡浓缩:是利用半透膜等来分离溶质和溶
剂的过程。两相由膜隔开,分离不是靠两相的接 触。产透膜不仅用于分离溶质和溶剂,也可以用 于分离各种不同分子大小的溶质,又称膜分离。
第二节 蒸发浓缩
应注意控制加样速率不易过快。
升/降膜蒸发器
设备简介:升/降膜蒸发器是将加热器分成两程,一程做稀溶液 的升膜蒸发,另一程为浓稠液的降膜蒸发,这种蒸发器集中了 升、降膜蒸发器的优点。
设备特点:
(1) 由板片式加热器、分离器、预热器、 冷凝器、真空泵、热压泵和控制系统组成
(2)具有大蒸发量、高效率、高浓缩比、 低能耗、快速、升降膜式蒸发;
第一节 浓缩的目的和分类
浓缩: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通常 是水)的操作过程,也是溶质和溶剂 均匀混合溶液的部分分离过程。
一、目的
减少重量和体积 浓缩去除食品中 大量的水分,可减少食品包装、贮 藏和运输费用。
提高制品的浓度、增大渗透压、降 低水分活度、延长制品的保质期。
100t含固形物6%的番茄肉(去除皮 和种子),若将其浓缩成32%的番 茄酱,则重量减至18.7t,体积为原 来的1/6,可将贮运要求及费用大 大降低。
设备特点: (1)通道宽,蒸汽角孔大,适合真空和 低压蒸发及冷凝
(2) 设备占地少,易于安装和清洗 (3)制造复杂,造价较高,周边密封橡 胶圈易老化。
适用范围: 适于果蔬汁物料的浓缩,酒精的蒸发, 沉淀物的浓缩等。
四 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
(一)单效蒸发 凡溶液在蒸发器内蒸发,所产生的二
次蒸气不再加以利用则此种操作称为单效 蒸发。
设备特点: (1)滞留层薄,热阻影响小, 传热系数大,蒸发效率高。 (2)物料在蒸发面上的停留 时间短,不结焦、不结垢、不 需清洗去垢。 (3)适用的粘度范围宽广, 既可以处理高粘度,也可以处 理含固体的溶液。 (4)操作弹性大,浓度调节 方便,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 (5)结构独特,刮板工作可 靠,维护方便,内筒精加工光 洁度高,使刮板不易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