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cecf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6.png)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一、引言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是教育部针对产学合作的一个重要文件,旨在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产学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分析其对产学合作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的主要内容1. 关于产学合作教育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首先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
文件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产学融合不足、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而产学合作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产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市场的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将产学合作教育明确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 产学合作教育的组织实施方式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还明确了产学合作教育的组织实施方式。
文件指出,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科研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建立双向选课和成绩认定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3. 产学合作教育的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中,还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进行了重点关注。
文件明确提出,学校要建立健全的产学合作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文件还鼓励学校和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开展合作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促进双方合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合作教育的品质和水平。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文件的出台对于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制度措施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制度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cb20f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7.png)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我国为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设立的一项重要项目。
为实现项目目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
1. 项目匹配:高校应具有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相关的学科或专业类,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组织架构:高校应成立校级或院级产学合作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由1名校级或院级领导负责产学合作项目,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 项目申报与审批:高校需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要求,组织相关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项目申报需经过校内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由教育部高教司审批。
4. 资金支持:教育部高教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5. 项目实施与管理:高校应根据项目批复和合作协议,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和预期成果。
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推进。
6. 成果评价与反馈:高校需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推动项目持续改进。
项目成果应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7. 持续推进:高校应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建设一批真实复杂情景、运营场景下的实训课程,发挥产教深度融合育人项目的示范作用。
通过以上制度措施,我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 年 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2023 年 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f6f4e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1.png)
2023 年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摘要: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简介2.2023 年5 月项目指南的主要内容3.项目申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4.项目的实施和评估5.总结正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简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我国教育部为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项目旨在搭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023 年5 月项目指南的主要内容】2023 年5 月,教育部发布了新一期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类型:本次项目包括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本科实验教学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教育基地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研究生培养项目等。
2.项目申报主体:项目申报主体包括普通本专科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职业院校等。
3.项目合作企业:项目合作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一定的科研和产业基础,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合作意愿。
4.项目实施周期: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 年。
【项目申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类型和指南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
2.申报单位需与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申报材料应真实、完整、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4.申报单位应在项目申报截止日期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教育部指定的评审机构。
【项目的实施和评估】1.项目实施期间,申报单位应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工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2.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3.项目实施结束后,申报单位应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相关成果,教育部将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定。
【总结】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助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3 年 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2023 年 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5b6a7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4.png)
2023 年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摘要: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简介2.项目申报的时间和流程3.项目的评审和立项4.项目实施和管理5.项目的成果和推广正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简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了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而设立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项目申报的时间和流程】2023 年5 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申报指南。
项目申报时间为2023 年5 月至7 月,具体申报流程如下:1.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项目方案,明确合作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
2.高校向教育部提交项目申报书,同时抄送合作企业。
3.教育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进入评审阶段。
【项目的评审和立项】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主要从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和合作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审结果将在2023 年9 月公布,通过评审的项目将获得教育部的立项支持。
【项目实施和管理】项目实施周期为2023 年10 月至2025 年9 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应共同建立项目实施和管理机制,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教育部将对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实施效果好的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
【项目的成果和推广】项目实施结束后,高校和企业应共同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送教育部。
教育部将对项目成果进行汇总和梳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和应用,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a3792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a.png)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3年启动了协同育人项目。
本项目旨在推动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创新体系。
一、项目目标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2.推动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3.促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项目内容本项目涵盖以下主要内容:1.课程改革: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
2.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
3.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开展订单式培养、产学研项目等。
三、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我国境内的高等院校、企业、研究机构等。
2.申报条件: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有较强的改革意愿和实施能力。
3.申报时间:按照教育部公告要求进行申报。
四、申报流程1.申报单位根据项目指南,准备相关材料。
2.提交申报材料至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初审。
3.初审合格后,提交至教育部进行评审。
4.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公布立项名单。
5.立项单位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
五、项目资助1.资助方式:采用无偿资助、后补助等方式。
2.金额分配:根据项目性质、实施难度等因素确定资助金额。
六、项目监管1.建立项目监管机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申报单位应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定期提交进展报告。
七、项目成果评价项目成果评价将结合以下指标:1.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进。
2.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成果。
3.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订单式培养等方面的成效。
八、结语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https://img.taocdn.com/s3/m/ed87cf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c.png)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指教育部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项目。
这种合作模式通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协同合作,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市场,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和领域。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校期间进行实习,接触到真正的行业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内容:首先,教育部与企业可以共同制定教育培养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制定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确保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其次,教育部与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实习和实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市场。
第三,教育部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
最后,教育部与企业可以合作开展科研与技术创新,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支持,促进学术研究和产业创新的发展。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对学生、学校和企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学生来说,能够通过产学合作项目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对学校来说,能够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对企业来说,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为自己的企业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岗位的毕业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的快速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凸显。
教育部也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合作项目的发展。
希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和价值。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de2702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3.png)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一、前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是教育的核心。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推出,旨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项目,从浅入深地介绍其背景、目标和实施措施,让我们一同了解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重要意义和个人观点。
二、背景与目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是教育部响应国家创新与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迅猛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该项目的目标正是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三、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实施措施:1. 教育资源共享:该项目鼓励高校与企业共享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际工作,并获得实践经验。
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工作场景,为教学提供真实性和实用性支持。
2. 学科融合与拓展:教育部将推动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与创新教学:该项目鼓励高校开设实践和创新教学课程,增加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和项目的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4. 评价体系改革:教育部将推进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通过引入多元评价方法,如综合评价、实操评估等,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推出,无疑是一个积极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2b26515a8102d276a22faa.png)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制定《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教育部办公厅文号:教高厅〔2020〕1号颁布时间:2020-01-18实施时间:2020-01-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2020)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2020)](https://img.taocdn.com/s3/m/6704c34810661ed9ad51f3ac.png)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202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现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20年1月8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2023 年 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2023 年 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13f39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4.png)
2023 年5 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摘要:一、项目背景及目标二、项目申报要求三、项目实施与管理四、项目评审与验收五、项目资助与奖励六、联系方式正文:尊敬的读者:您好!这里是2023年5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我们将为您详细解读本项目的基本情况、申报要求、实施与管理、评审与验收等环节,以便您更好地把握项目进度和成果。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启动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本项目旨在推动高校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二、项目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国内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2.申报主体: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具备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3.申报内容:面向产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4.申报截止时间:以公告为准。
三、项目实施与管理1.项目实施周期:2-4年。
2.项目承担单位需按照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3.项目期间,教育部将组织开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对未达到预期目标或进度缓慢的项目予以调整或终止。
四、项目评审与验收1.项目评审:采用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方式,综合评价项目申报书的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等。
2.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成果材料等,接受教育部组织的验收。
五、项目资助与奖励1.本项目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具体资助金额以合同约定为准。
2.项目实施期间,表现优秀的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将获得教育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六、联系方式如果您在申报过程中遇到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疑惑,助力您顺利申报本项目。
最后,感谢您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祝您申报顺利!。
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e9d9b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a.png)
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摘要:1.2023 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简介2.项目申报流程3.项目认可度及评价标准4.申报项目的注意事项5.成功案例分享正文:一、2023 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简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由我国教育部组织实施,旨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该项目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申报流程1.申请人需根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高厅20201 号)的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
2.申报书需由所在单位科研处/教务处审核,并加盖公章。
3.申报书及相关材料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
三、项目认可度及评价标准该项目在不同单位的认可度不同,有单位认定为省部级项目,有单位认定为厅局级项目。
具体认可度及评价标准需咨询所在单位科研处/教务处。
四、申报项目的注意事项1.申请人需确保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
2.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产业导向。
3.申报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五、成功案例分享1.2023 年5 月,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2023 年7 月,极视角所提交的项目指南成功通过审批,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
3.2023 年蚂蚁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名单通过评审并公布,面向国内高校教师开放11 个教改合作项目。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9e4c5f168884868762d6ab.png)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2017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顺利实施,明确项目组织与职责分工,规范项目发布、申报、评审、公示、立项、结题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下简称“高教司”)有关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项目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促进教改、协同育人”为宗旨,通过汇聚企业资源,征集校企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依照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原则,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目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高教司统筹规划,企业发布需求、高校申报,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实施。
高教司组织委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开展项目相关标准制定、咨询和评审工作。
第五条企业的主要职责1.作为项目发布单位,根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目标定位和自身发展需要,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接受高校项目申报,开展申报指南解读、高校合作洽谈、项目咨询工作。
2.落实申报指南承诺的项目支持经费到位,云平台、软硬件等价资源投入及实施部署。
3.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相关文件要求规范项目运行,抓好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组织项目验收和企业内部评审,向高教司报送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报告。
第六条高校的主要职责1.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作的企业及项目类别进行申报。
2.为项目实施提供所需的环境及政策等支持。
3.抓好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工作。
4.监督项目负责人按要求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并督促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高校)的主要任务1.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组织申报材料进行项目申报。
2.按合同约定和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组织资源完成约定的任务目标。
3.与合作企业方成员一起,接受并配合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及提出解决办法。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f77b2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4.png)
2023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摘要: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二、项目目标与要求
三、项目申报与评审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
五、项目成果与评价
正文:
协同育人项目指南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项目。
该项目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项目目标包括:
1.推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2.加强产学合作,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有机衔接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4.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项目要求包括:
1.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以及就业指导
3.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
4.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申报与评审过程中,高校需提交项目申请书、合作协议、实施方案等材料。
项目评审将重点关注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产学研结合程度等方面。
评审通过后,高校与企业将共同实施项目。
项目实施与管理过程中,高校应与企业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高校还需要对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以提高项目效果。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2b4c0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5.png)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1. 引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指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就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本指南旨在为各方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建议,确保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顺利进行。
2. 项目目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 - 提供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运作和行业需求。
-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资源。
3. 项目内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 实习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专业背景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
- 实践教学:将企业项目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 企业讲座:邀请企业代表来校园进行讲座,分享行业经验和就业指导。
- 创新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行业调研: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4. 项目流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筹备阶段: - 确定项目目标和内容。
- 确定合作企业和合作院校。
- 签署合作协议,并明确双方的权责。
2. 实施阶段: - 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确定相关责任人。
- 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就业等活动。
- 监督评估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
3. 结束阶段:- 总结项目经验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 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情况。
- 为学生颁发实习证书或荣誉证书。
5. 项目管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 成立项目组:由教师、企业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38b5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9.png)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呀!就好像是一座桥,把学校和企业连接起来啦。
学校呢,就像是知识的大宝藏,老师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学生们有着满满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可有时候啊,这些知识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要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企业呢,就像是广阔的天空,有着实际的需求和丰富的经验。
那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不就正好嘛!让学校里的知识能飞出去,在企业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学生们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明白知识是咋用的,企业也能得到新鲜的想法和活力。
比如说吧,学生们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那感觉就像是小鹰第一次展翅高飞。
一开始可能会有点紧张,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慢慢地就会发现,哇,原来自己能做到这么多!他们能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解决一个个难题,这多有成就感呀!企业呢,也能从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中获得新的灵感,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未来的“大将”呢!这可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哦!就像糖和水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甜甜的糖水。
学校的严谨和企业的灵活结合起来,那就是无敌呀!而且呀,通过这样的合作,学校的教学也能变得更加贴近实际。
老师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们学到的东西更有用。
这就好比是给汽车做保养,让它跑得更快更稳。
那怎么才能做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呢,双方得有诚意呀,不能只是走个过场。
要真心实意地想一起做点事情,为学生们的未来负责。
然后呢,沟通要顺畅,有啥问题及时说,别藏着掖着。
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坦诚相待。
还有呀,得给学生们足够的支持和指导,让他们能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
你想想看,如果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做好了,那得培养出多少优秀的人才呀!他们既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到哪儿不是香饽饽呢?这可不仅仅是对学生好,对学校和企业也是双赢呀!学校的声誉会越来越好,企业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总之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就像是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只要我们好好把握,就能开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世界!让我们一起加油,让这把钥匙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吧!。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b1ca6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e.png)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施方案以下是 9 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施方案:1. 咱说为啥不搞个企业导师进课堂呢?就像医生到病房一样,直接给学生传授实战经验。
比如请那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来给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成功故事和踩过的坑,让学生们少走弯路,这不好吗?2. 学生去企业实习得大力推动呀!可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实习,得深入参与项目。
好比运动员上场比赛,只有在实战中才能真正成长。
像有的企业项目多,就让学生进去从一点一滴参与,多锻炼锻炼,多有意义!3. 咱得设立专项奖学金呀,激励那些在产学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这就跟战场上给勇敢的士兵颁奖一样。
比如那个小孙,在项目中特别出色,给他发个奖学金鼓励鼓励,他不就更有干劲了嘛!4. 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太重要啦!这就像是一群好汉一起去攻打难关。
学校和企业一起针对实际问题搞研究,那成果肯定杠杠的。
比如说,针对某个技术难题,大家齐心协力去攻克,多带劲!5. 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啊,不能让学校和企业脱节呀。
就像朋友之间要经常聚会保持感情一样。
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专家时不时聚在一起,交流想法,碰撞出火花,这多有意思!6. 给学生提供创业扶持得重视起来呀!他们有想法有干劲,就像小鹰要展翅高飞。
要是能给点资金支持、指导一下,说不定就能诞生出厉害的企业呢,这可是双赢啊!7. 鼓励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也很有必要呀!你想啊,老师要是都没在企业待过,咋能教好学生呢。
就像战士没上过战场,能教出好兵吗?让老师去企业里镀镀金,回来教学肯定更厉害啦!8. 建个产学合作平台呀,方便大家交流沟通。
这不就跟有个大广场一样,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展示自己、找到伙伴。
不管是学生找项目,还是企业找人,都变得简单多啦,是不是很棒?9. 把企业的培训资源引进校园呀!企业培训专业又实用。
想象一下,学生们直接在学校就能接受企业级别的培训,那能力提升得有多快呀!不比自己瞎摸索强多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必须积极推进,让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教育部课题产业协同育人
![教育部课题产业协同育人](https://img.taocdn.com/s3/m/f5be95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b.png)
教育部课题产业协同育人
教育部课题产业协同育人是指教育部与相关产业部门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该模式将教育部的教学资源与产业部门的实践需求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
其目的是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课题产业协同育人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教育部和产业部门的合作协商:教育部与相关产业部门进行合作协商,明确合作方向和目标。
2. 产学研合作:教育部与产业部门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 实践基地建设:教育部与产业部门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4. 校企合作:教育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通过教育部课题产业协同育人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产业的需求,培养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和跨学科能力。
同时,产业部门也能够获得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三)师资培训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面向教师的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设备或平台,支持高校建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等,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
企业提供师资、软硬件条件、投资基金等,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六)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企业提供资金、指导教师和项目研究方向,支持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教育部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有关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和指导项目规范运行;(二)组建并指导专家组织开展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成果交流等工作;(三)指导开展指南征集、项目遴选、过程监管、结题验收、成果展示等工作。
第六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本区域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学合作的政策措施;(二)指导本区域高校积极参加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做好过程监管、优秀项目推选等工作;(三)指导本区域相关专家组织开展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成果交流等工作。
第七条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高校是项目运行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是:(一)建立健全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工作实施细则;(二)为项目实施提供环境及条件支持,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三)负责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论证、遴选、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优秀项目推选等运行管理工作;(四)负责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年度总结工作,遴选推荐优秀项目。
第八条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一)发布项目指南,接受高校项目合作申请,开展指南解读、高校合作洽谈、项目咨询、合作意向对接等工作;(二)规范项目运行,严格过程管理,确保承诺的项目支持经费、软硬件等资源及时足额到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三)组织项目结题验收,报送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报告。
第三章项目指南征集与发布第九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年度征集重点领域和批次,面向企业征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第十条支持鼓励符合下列要求的企业提交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成立至少2年,在所属行业及领域具有较为领先的技术力量和研发实力,业务稳定、业绩良好,注册实缴资金原则上在500万元以上;(二)参与企业应具有健全的财务制度,信用良好,无欺瞒、诈骗等不良记录,并能提供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出具的企业信用良好报告,且未发现有本办法第三十一条所列禁止性行为。
在相关领域具有与高校开展合作的良好基础,有2名(含)以上合作高校高级职称专家出具的推荐材料;(三)鼓励企业每批次提供的实际支持资金总额不少于50万元(不包含软硬件等投入)。
实际支持资金作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项经费,不附带附加条件;(四)企业指定专人负责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相关事宜。
第十一条符合参与要求且有校企合作意向的企业根据相关规定,按要求编制提交项目指南。
指南应包括支持项目类型及规模、申请条件、建设目标、支持举措、预期成果及有关要求等内容。
指南应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与产业发展需求、企业人才需求、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相结合,预期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和可考核性。
第十二条鼓励企业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基础之上进行资助,资助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等实际支持资金不少于5万元/项;(二)师资培训项目、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等实际支持资金不少于2万元/项;(三)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软硬件支持价值总额不少于20万元/项;(四)申请条件应公开、透明,面向全体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得指定合作高校,不得强制要求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提供软硬件及资金配套、挂牌等;(五)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2年,特殊情况以项目合同约定为准。
第十三条组织专家对企业材料和项目指南进行指导,提出指导意见。
第十四条经备案审查,符合要求的项目指南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四章项目申请、论证与立项第十五条高校根据项目指南,组织师生自主进行项目申请,做好申请项目的遴选工作。
第十六条企业根据项目指南约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自主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论证工作,并将校企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企业每批次立项数量不应少于2项;高校提交数量超过指南发布项目数量时,立项项目数量不应低于指南发布项目数量的50%;高校提交数量未达到指南发布项目数量时,立项项目数量不应低于提交数量的50%。
第十八条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协议须明确项目内容、资助形式及时间、预期成果、项目周期和验收标准等事项。
高校负责将签订后的协议进行报备。
第十九条组织专家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立项结果进行核定,最终结果经审查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项目启动与实施第二十条立项结果发布后,校企双方应积极启动项目研究,按照合作协议约定确保落实经费拨款及软硬件支持等事项。
第二十一条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好项目实施,做好项目实施情况记录,及时向高校主管部门和企业相关负责人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按要求提供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更换。
确因项目负责人调离或不能继续履行合作协议等情况,由校企双方协商更换人选,协商不一致时可终止该项目,并将项目变更情况上报备案。
第二十二条校企双方应保持密切沟通联系,落实项目指南及合作协议承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接受并配合有关方面对项目的运行监管。
第六章项目结题验收第二十三条项目负责人在合作协议约定时间内完成全部任务,经高校同意,向企业提出项目结题申请,并按合作协议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四条企业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按要求报告验收结论。
企业对项目的验收结论分为“通过”“不通过”两类。
(一)按期完成合作协议约定的各项任务,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数据真实,验收结论为“通过”;(二)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验收结论为“不通过”:1.未按合作协议约定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或私自更改项目研究目标、任务;2.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3.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或存在尚未解决的纠纷;4.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五条高校从当年申请结题的项目中,择优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优秀项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在本区域高校推荐的优秀项目中择优进行推荐。
高校推荐的优秀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当年已通过结题验收项目数量的10%。
第二十六条组织专家对企业提交的验收结论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优秀项目进行评估和汇总,发布本年度验收情况。
第七章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第二十七条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由企业、高校和项目承担人员依合作协议确定。
第二十八条建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果库,将验收通过的项目成果集中向社会公开,对优秀项目成果以适当方式展示推广。
第二十九条充分发挥项目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支持项目成果向课程、教材、课件、案例转化,向解决方案及决策咨询方案转化,向公共服务平台产品转化。
第八章项目监管第三十条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评价,健全统计评价体系。
强化监测评价结果运用,作为试点开展、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参与企业应进一步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坚决杜绝下列类似情况发生。
(一)在项目指南、项目结题等材料中出现不实陈述,伪造企业信用证明、专家推荐材料等;(二)未按协议约定落实资金及软硬件资源,在合作协议约定之外,强制要求高校提供软硬件及资金配套,项目实施内容与协议约定不一致等违背项目指南及合作协议约定的行为;(三)以评审费、咨询费、押金等形式要求高校交纳相关费用,因企业原因造成沟通不畅、项目执行困难等行为;(四)借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名义进行产品或服务搭售、商业推广宣传,擅自印发带有教育部及相关组织机构名称的立项证书、结题证书、牌匾等不当行为;(五)其他不按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及违法违规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参与高校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项目监管工作,坚决杜绝下列类似情况发生。
(一)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缺失、条件支持保障不到位;(二)因高校自身原因出现超期未完成或终止项目达到当年立项总数的30%或以上;(三)高校相关部门未尽到财务、国有资产、纪检监察等监管职责,致使项目运行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四)其他违背产教融合精神及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三条项目负责人应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坚决杜绝下列类似情况发生。
(一)提供虚假材料,对项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谎报瞒报,对项目成果进行虚假宣传等行为;(二)以项目名义进行营利、套取教学及科研资源、以权谋私等行为;(三)因个人原因导致项目超期未完成或终止,项目成果与预期有较大差距;(四)私自篡改项目名称,研究内容与批准的项目设计严重不符、研究过程中剽窃他人成果等行为;(五)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九章附则第三十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英文名称为: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