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力拓科技公司“产学合作移动教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项目申报书(A类)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拓网络科技2018年5月申报说明1.本类别(A类)项目按学校申报和建设,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填表申报。
2.有志于进行教学容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并已经进行过类似研究,或已经有完善的研究计划,能够代表该课程在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3.对移动教学云有一定研究,具备基本的移动教学云素养,已经尝试或准备尝试一些移动教学方法;4.对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研究,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任务引领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并能够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建设中;5.有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经验,能够胜任移动微课件和精准课堂对多媒体数字资源的制作要求;6.确保能按时完成项目的建设和交付,每个项目原则建设时间为一年;7.校、院领导应大力支持教学创新及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
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力拓科技公司“产学合作移动教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项目申报书(B类)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院系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拓网络科技2018年5月申报说明8.本类别(B类)项目按二级院系申报和建设,由二级院系负责组织填表申报。
9.有志于进行教学容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并已经进行过类似研究,或已经有完善的研究计划,能够代表该课程在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10.对移动教学云有一定研究,具备基本的移动教学云素养,已经尝试或准备尝试一些移动教学方法;11.对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研究,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任务引领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并能够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建设中;12.有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经验,能够胜任移动微课件和精准课堂对多媒体数字资源的制作要求;13.确保能按时完成项目的建设和交付,每个项目原则建设时间为一年;14.校、院领导应大力支持教学创新及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引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是各个国家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运而生。
这一项目旨在通过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优秀的项目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项目如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意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作为现代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意义:1.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传统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1.3 丰富教育资源:合作企业、高校和政府等各方资源的整合,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2. 协同育人项目的优秀案例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优秀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项目的实践成果和教育效果。
2.1 北京大学与某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人工智能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大学与某互联网公司联合开展,旨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
项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参与实际的人工智能项目,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得以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017-2019年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
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建设研究
5
校企合作新道云财务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
6
基于SPOC的《国际结算》课践 基地建设项目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序号
立项课题名称
1
金融大数据分析实验室
课题来源
2017-2019教育部•协同育人
项目类别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哈尔滨金融学院.中软国际产
2
学合作协同育人校外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
3
校企共建“衡信财税工商订单 班”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教授
计算机系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2018.10
段洪成
副教授
会计系
1.2
1.2
上海卓越睿新数码 科技有限公司
2019.01
程英春 副教授
金融系
深圳集智软件开发 有限公司
2019.12
李玲玲 副教授 商务英语系
19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合作单位
立项时间 主持人 职称
北京普开数据技术 有限公司
2017.08
齐景嘉
教授
所属部门 下拨经费 匹配经费 经费合计
教务处
中软国际有限公 司
2017.08
吴波
教授 计算机系
浙江衡信教育科技 有限公司
2017.12
姚旭
教授
管理系
北京华育兴业科技 有限公司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最新版】目录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2.优秀项目案例的介绍3.优秀项目案例的成果和影响正文【提纲】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于 2018 年启动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该项目旨在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优秀项目案例的介绍在众多申报项目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项目案例。
以下对部分优秀项目案例进行简要介绍:案例一:某高校与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开设“互联网+”人才培养实验班。
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案例二:某高校与某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新材料领域产学研项目。
双方共建新材料实验室,共享科研资源,引导师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
案例三:某高校与某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实施“乡村振兴”项目。
高校为地方政府提供科技支持,培养农村产业振兴急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优秀项目案例的成果和影响这些优秀项目案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深远的影响:首先,项目案例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产学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项目案例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最后,项目案例服务了国家战略。
如乡村振兴项目,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为地方政府提供科技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高校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和国家战略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育部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蓝墨科技公司“移动信息化教案青年师资培训”项目
申报书
申报培训课程:
申报负责人:
学校名称:
申报日期:
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年月
申报说明:
.项目申报人为院校,由院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等一线教师培训管理部门递交申请书;
.本项目按课程进行申报,分为四门:
●移动信息化教案理念、方法与案例;
●基于移动信息化教案的翻转课堂教案设计与实践;
●基于移动信息化教案的混合式教案设计与实践;
●(从教师到教案引导师)教案能力培训。
各院校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申报,可以申报一门,也可以申报多门。
.学校一次申报总人数不得小于人。
.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案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校企双方协商解决师资培养费用;原则上蓝墨科技负责师资培训的组织及教案费用,学校负责师资差旅费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三、优秀项目案例介绍四、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影响五、结论正文【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就是为了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介绍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优秀项目案例,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学校、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这一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项目案例介绍】1.项目一:校企合作,共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该项目由某高校与一家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共同实施,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技能。
2.项目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该项目由某高校联合多家新能源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实施,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共同培养新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
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为将来从事新能源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项目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该项目旨在通过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项目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影响】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些项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得到了加强,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结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一项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举措,通过学校、企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产教融合,创新知识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
以本地服务合作为基础。2017年, 哈工海渡教育集团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SIIT)产教融合项目正式开启。 企业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双方 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战略等方面的合 作,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先进制造业教育 市场,加快高校育人链和企业产业链的 融合,助力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
校企沙龙
57
能够基于产教融合牢牢把握院校生源 出口优势,实现校企双方共建共赢尤 为重要。哈工海渡教育集团自成立以 来积极开展产业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和 等级评价工作,以培养产业知识技能 型紧缺人才为使命,累计培养和输送 行业人才超十万人次,为区域经济及 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全面服务、协同育人”是产教 融合的有效手段
在 线 教 育。 随 着 在 线 学 习 成 为 日常方式,技术的持续升级、平台类 产品的丰富与成熟,都将对传统线下 教育产业产生冲击,进入催化教育市 场的线上、线下资源在交融汇聚中将 不断发展。比如,哈工海渡教育集团 自主研发的先进制造业互动教学平 台——“ 海渡学院APP”,平台除了配 套海量免费学习资源外,特色产教生 态板块还将“ 产业”与“ 教学”紧密 地结合起来,各先进制造业优质培训 机构、企业单位、院校单位均可申请 入驻,共享开放平台流量,实现产教 深度沟通融合,扩大了先进制造业教 育生态圈。
2020年12月, 集 团 与 航 天 云 网 数 据研究院( 江苏)有限公司正式签约。 双方以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评价需
求为核心,共同搭建工业互联网产教 融合评价中心,致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其打造为集 人才评价、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双 创培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 教融合评价中心和技术推广应用中心。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2020)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202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现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20年1月8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国家为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有952所高校与288家企业合作立项7377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42.79亿元。
下半年,共有365家企业发布项目1.4万项,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32.5亿元,全年累计支持75.2亿元。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打造了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
还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有效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已经成为教育战线推进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的一块金字招牌。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解决好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基地建设等问题,打造培养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重任。
新文科视域下的法学人才教育培养探析
2022年6月第24期Jun. 2022No.24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新文科视域下的法学人才教育培养探析黄 彬,吴小勇(贵州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对传统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回归以外,还必须契合新兴领域与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予以再构建。
同时,法学人才培养本身必须具备的政治引领、课程融合、社会资源的协同整合也是构建世界一流法学专业,培养法学卓越人才的必经之路。
国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学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对文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新文科建设可以说是文科教育的一场革命。
[关键词] 新文科;卓越人才;知识结构;学科交叉;资源整合[基金项目] 2021年度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体系及提升策略研究”(GZYJ202130)[作者简介] 黄 彬(197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研究;吴小勇(1982—),男,贵州贵阳人,博士,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4-0017-04 [收稿日期] 2021-08-192016年,在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会议全票通过我国由《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转为正式会员,由此,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
这意味着我国科技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取得重要话语权;意味着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认证的中国大陆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将得到所有该协议正式成员的承认;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将依照国际标准推行,以实现成员工程教育水准的实质等效。
国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各学科领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2018年,教育部召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摘要:一、项目背景及意义二、项目实施步骤与方法三、项目成果与评估四、项目启示与建议正文:近年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一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下是该项目的一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界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运而生,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与企业、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有力的人才支撑。
项目背景如下:1.国家政策支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产业发展需求: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快速崛起,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3.高校改革诉求:高校面临转型压力,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项目实施步骤与方法1.校企对接: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2.课程改革:引入企业实践案例,开发实战型教材,将产业界的最新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产业界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项目成果与评估1.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项目实施后,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企业满意度上升。
2.企业满意度调查:企业对合作项目的满意度较高,认为项目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项目推动了一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四、项目启示与建议1.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
论点ARGUMENT 人才培育134基金课题:2018年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8-082);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学科竞赛驱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2018)。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 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文/王树柏 毕云龙 刘森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联系实践、学校连接企业、融合专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创新性地提出“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组成师生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强化“理实融合”,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做实“产教协同”,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革新与进步的必经阶段,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对其实施的“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究,以期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一)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不足现阶段,在许多应用型高校中,理论课程占比远大于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的实操性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大学生难以对接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二)学校连接企业方面的不足高校课程改革的审批流程通常较为复杂,容易导致改革内容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进而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能有效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师资培训项目结题报告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师资培训项目结题报告项目背景近年来,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产学合作育人项目模式,教育部开展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师资培训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师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推动产学合作模式在更多高校得到应用和发展。
项目实施情况师资选拔与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首先对各高校的教师进行了师资选拔,要求申请者具有一定的产学合作经验和专业背景。
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了30名优秀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
针对这些教师的特点和需求,教育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包括产学合作模式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培训时间为三个月,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阶段进行。
线上阶段主要通过在线视频授课和讨论,线下阶段则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项目成果与效益经过培训,参与项目的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产学合作育人项目的理念和模式,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技巧。
他们在培训期间还与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企业在产学合作中的需求和期望。
此外,教育部还与一些合作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这些合作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项目反馈与改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师资培训的评估和反馈活动。
参与培训的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根据教师们的反馈意见,我们发现培训内容需要更加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
同时,教师们也希望能够开展更多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动,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地交流经验和观点。
基于这些反馈意见,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计划,增加更多实践环节和交流机会,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教师的满意度。
同时,教育部还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支持,进一步促进产学合作的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2017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顺利实施,明确项目组织与职责分工,规范项目发布、申报、评审、公示、立项、结题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下简称“高教司”)有关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项目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促进教改、协同育人”为宗旨,通过汇聚企业资源,征集校企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依照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原则,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目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高教司统筹规划,企业发布需求、高校申报,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实施。
高教司组织委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开展项目相关标准制定、咨询和评审工作。
第五条企业的主要职责1.作为项目发布单位,根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目标定位和自身发展需要,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接受高校项目申报,开展申报指南解读、高校合作洽谈、项目咨询工作。
2.落实申报指南承诺的项目支持经费到位,云平台、软硬件等价资源投入及实施部署。
3.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相关文件要求规范项目运行,抓好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组织项目验收和企业内部评审,向高教司报送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报告。
第六条高校的主要职责1.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作的企业及项目类别进行申报。
2.为项目实施提供所需的环境及政策等支持。
3.抓好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工作。
4.监督项目负责人按要求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并督促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高校)的主要任务1.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组织申报材料进行项目申报。
2.按合同约定和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组织资源完成约定的任务目标。
3.与合作企业方成员一起,接受并配合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及提出解决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与意义三、优秀项目案例概述1.项目名称:基于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2.项目简介:该项目由某高校与某企业合作开展,旨在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人才3.项目成果:成功构建了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就业竞争力四、项目实施过程与方法1.明确目标与需求2.制定实施方案3.实施教学改革4.开展产学研合作5.总结经验与成果五、项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1.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部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案例,并分析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与意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该项目,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优秀项目案例概述本项目名为“基于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由某高校与某企业合作开展。
项目旨在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共同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项目实施过程与方法1.明确目标与需求:项目组分析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了项目目标,即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三、优秀项目案例介绍四、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影响五、总结正文:【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一项目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大批优秀项目案例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展开分析,以期对该项目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借鉴。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的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旨在推动高校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将产业需求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一改革对于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项目案例介绍】1.案例一:XX 大学与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开设“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班。
该班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学生既接受学校的理论教育,也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2.案例二:YY 大学与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工程实验室。
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3.案例三:ZZ 大学与某医药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新药研发项目。
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影响】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这一项目,高校与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这一项目也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高校整体办学水平。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4.02•【文号】教技〔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4.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特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8年4月2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和201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态势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催生一批颠覆性技术,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新型产业体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带来广阔前景。
人工智能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新引擎、社会发展加速器。
大数据驱动的视觉分析、自然语言理解和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能力迅速提高,商业智能对话和推荐、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设备、语言翻译、自动导航、新经济预测等正快速进入实用阶段,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渗透并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甚至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力拓科技公司“产学合作移动教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项目
申报书
(A类)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力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5月
申报说明
1.本类别(A类)项目按学校申报和建设,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填表申报。
2.有志于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并已经进行过类似研究,或已经有
完善的研究计划,能够代表该课程在行业内的最新发展方向;
3.对移动教学云有一定研究,具备基本的移动教学云素养,已经尝试或准备尝试
一些移动教学方法;
4.对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研究,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任务引
领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并能够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建设中;
5.有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经验,能够胜任移动微课件和精准课堂对多媒体
数字资源的制作要求;
6.确保能按时完成项目的建设和交付,每个项目原则建设时间为一年;
7.校、院领导应大力支持教学创新及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