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专业知识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学:针灸部分(毫针刺法灸法拔罐)

中医学:针灸部分(毫针刺法灸法拔罐)

●行针概念
广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狭义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运针)。
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2020/10/24
24
行针与得气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提插法下提针进与退插的针操结作合方,法对穴。位多用施于四行肢上穴位
幅度/层次/频率/时间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此法多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
腹部腧穴的进针 2020/10/24 。
18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中医学》针灸部分
刺灸拔罐法
2020/10/24
1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毫针刺法、灸法、拔罐的基本操作。掌握针 刺、灸法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熟悉毫针刺法、灸法、拔罐的注意事项 ●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

2020/10/24
2
2020/10/24
3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构造与检查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
2020/10/24
25
行针与得气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捻转法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角度/频率/时间
2020/10/24
26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干货收藏)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干货收藏)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干货收藏)「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

表现为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麻木、针刺样疼痛。

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甚至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蛇丹”等,认为多由于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湿毒之时邪,以至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不通则痛,遂发为剧烈疼痛。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是根据“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刺络加拔罐施于病变局部,今血出邪尽,使郁热邪毒随血而去,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缩短疗程。

故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在针灸的优势病谱中居于首位。

当然,在刺络拔罐后给患者施以具有培元固本功效的「元气四五针」,对于促进病症的快速康复,及患者体质的提升,亦是极佳的选择。

元气针灸医案系列,为您分享「带状疱疹」的中医绿色疗法,速效!1. 右乳下及背部成簇水泡案患者:女年龄:46岁就诊时间:1月12日症状:右乳下及右背部成簇水泡,疼痛剧烈,烧灼感明显,右肋无水泡的皮肤触及也有明显痛感。

治疗:0.25mm针灸针对疱疹区域围刺予以疱疹处﹝点刺拔罐﹞针﹝背腧穴﹞及右侧背肋部﹝解结﹞疗效:治疗后,患者反馈疼痛减大半。

1月13日复诊,查看疱疹处已结痂,背肋区疼痛消失。

(仲圣师友四川曾林医生医案)2. 带状疱疹后遗疼痛半年案患者:女年龄:66岁就诊时间:2020年5月28日症状: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半年余。

患者半年前在左腰部、臀部,左小腿外侧均出现大面积的水疱皮疹,在上海各大医院治疗过多次,仍然遗留疼痛明显。

疼痛主要分布在左腰部、臀部以及小腿的胆经、胃经,左脚外髁肿胀,大拇脚趾麻木,在走路时大拇脚趾底疼痛明显。

半年以来,在夜里23:00-3:00,疼痛剧烈,尤其在1:00-3:00疼痛最为明显,患者言,疼得直哭!后经朋友介绍,专程从上海到河南周口找我求诊。

介绍一种新疗法—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介绍一种新疗法—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介绍一种新疗法—针刺拔罐发泡疗法针刺拔罐起泡疗法是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医院中医针灸科刘一儒医师研究出来的中医新理论独特新颖非药物针灸新技术非仪器诊断法(有病的部位出水泡液体无病的穴位就是拔罐留罐2小时以上也不会出水泡液体),是一种局部创伤性治疗法。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要根据不同的病情、病人不同的身体状况选取不同的针具进行治疗,其中包括:1毫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2皮肤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3三棱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4毫针、皮针同时使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一、毫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选取穴位 ,将毫针刺入穴位 ,得气后 ,根据病人病情 (病程时间的长短 ,身体的强弱)选用不同的手法(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进行调针,再根据病人的病情状况选用某个穴位上的针拔入罐内(并非每个穴位上的针都需要拔入罐 ) ,病轻留针留罐 1小时 ,病重留针留罐 1.5小时 ,直到出水泡为止 (病轻 1小时就出水泡或 30分钟就水出的出水泡 ;没有病的穴位或局部 ,拔 2小时、3小时也不会出水泡 ;出水泡时 ,表皮会出现灼热一样疼痛的感觉,但体内有病的地方很舒服,因此有疼痛也要坚持治疗 ) ,取下罐和针 ,用针刺破水泡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拔出水处 ,一直拔到水出尽为止 ,所患之病就会痊愈。

每日 1次 ,10天为 1个疗程。

要求在治疗期间不要中断治疗。

1个疗程水出不尽,接着拔第二个疗程,....。

一直拔罐到有病的穴位处水湿痰饮淤血沫出尽为止,也就是最后3次治疗不在出水湿痰饮淤血沫为痊愈标准(也就是说从第一次拔罐开始一天两天三天... ... 天天拔罐突然有一天拔罐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拔出来连着三天什么都没有拔出来恭喜你你的病痊愈了)过了半年或更长时间再在原来的位置拔罐一次留罐2小时及以上火罐里面也没有拔出水泡液体为根治治疗的时候病人不能擅自停止拔罐治疗原因:正在出水泡停止拔罐,容易导致水湿痰饮淤血沫排除体外难回到体内更难而发生感染拔出来的病理产物(粘液———水湿痰饮淤血沫西医称为体液红细胞蛋白质血浆)经过化验——无菌85%的成分是水,含有少部分的蛋白质血浆红细胞。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一、毫针刺法1、消毒(1)针具器械的消毒①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的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后用消毒巾或者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

②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器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

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温度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③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煮沸。

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2)医者手指和针刺部位的消毒①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将手洗刷干净,在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后,才能持针操作。

针毕应洗手,重新消毒后方可针刺下一病人。

②在患者需要针刺的学位皮肤上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时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需严格消毒的部位,可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脱碘。

消毒过的部位,应避免重新污染。

3.进针法(1)进针:临床一般以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之为“押手”。

进针时,最主要的任务是避免疼痛。

痛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上,因此要尽快将针尖穿过皮肤。

临床上一般用左手掐按欲针之处,可确定穴位和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右手运指力于针尖,将针插入(可稍捻转)穴位。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以下几种。

①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者是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多用于短针的进针。

②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于所针部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持珍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③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适用于皮肤松弛部腧穴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及运用

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及运用

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及运用一、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以药代针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药发泡疗法,或叫天灸疗法。

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有效疗法,它历尽千年而不衰,临床应用效验非常,现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中药发泡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中药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明显效果的一种方法。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发泡治病验方,患者不妨一试,该法只要掌握得当,就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斑蝥发泡法:临床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

2、白芥子发泡法:贴大椎、身柱、肺俞主治寒哮;贴下关、颊车主治口眼歪斜。

3、白降丹发泡法:用白降丹极少许点于适宜的穴位,外贴黑膏药,24小时取下,肤起水泡即可,主要用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

4、大蒜发泡法:用于治疗喉肿痛合谷、涌泉治疗扁桃体炎、鼻衄等症。

5、巴豆发泡法:12小时起泡后取下。

临床上用于治疗便秘、积滞。

6、吴茱萸发泡法:外敷于百会、涌泉穴,治疗脱肛、子宫脱垂、小儿水肿等。

7、威灵仙发泡法:取鲜嫩威灵仙叶加少量红糖捣成糊状,贴穴位上,覆盖油纸,胶布固定,如贴足三里穴可治痔疮下血;贴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贴身柱穴治疗顿咳等。

8、毛茛发泡法:取鲜嫩的毛茛草药切碎、捣拦,捏成直径约1cm 的药饼,将制好的药饼敷于需要的部位,如痹证敷于关节肿胀处;哮喘敷于天突或膻中穴;急性黄疸、高血压敷于内关穴等。

一、历史渊源:发泡疗法,包括鲜中药发泡疗法,古代称为“天灸”,现代称为“药物发泡灸”,是指采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抹或贴敷在穴位、病处,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有如火燎之状,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法。

(1) 发泡灸源流:战国时期和晋代:发泡治病,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 (芥子泥 ) 敷“中颠” ( 百会 ) 发泡,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以药物贴敷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病的验方很多,可谓“发泡灸”的奠基时期。

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及运用

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及运用

中药发泡疗法(天灸疗法)及运用行之医话 2022-06-21 07:45 发表于江苏行之医话关注即送50本秘方验方书籍。

分享名老中医的医话医案医论选编,并分享百家秘方,千家妙方,十万金方。

科普中医知识,让中医铸就美好生活。

1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文末有电子书赠送福利】一、历史渊源:发泡疗法,包括鲜中药发泡疗法,古代称为“天灸”,现代称为“药物发泡灸”,是指采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抹或贴敷在穴位、病处,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有如火燎之状,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法。

(1) 发泡灸源流:战国时期和晋代:发泡治病,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 (芥子泥 ) 敷“中颠” ( 百会 ) 发泡,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以药物贴敷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病的验方很多,可谓“发泡灸”的奠基时期。

宋代:宋代率先将发泡疗法称之为“天灸”,王执《针灸资生经》卷三中说: “乡居人用旱莲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

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

”为药物发泡疗法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表明,在宋代,以发泡灸疗法防病治病已相当普遍。

明、清时期:此期发泡疗法的使用更为广泛。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 “治疣痣黑子,斑蝥三枚,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钱炒黄去米,入蒜一枚,捣烂点之。

须臾即泡,三五日脱落。

”赵学敏《串雅外编》有: “治喉痹……独蒜瓣半枚,银朱少许,共捣如泥,摊药膏上,贴眉心印堂穴,如起泡流水无大碍,勿误入目”。

朱棣所编《普济方》中说: “目赤肿痛,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倾发泡,揭去。

” 晚清时代的外治专家吴师机《理瀹骈文》一书中所述的发泡方剂有膏、丹、丸、散、饼、栓、泥等多种剂型,所载的发泡验方不胜枚举,并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疾病,扩大了应用范围。

总之,历代众多医籍中均载有不少发泡疗法的方剂,内容丰富多彩,方法多种多样。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骨髂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附属组织,其发病率较高,晚期导致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型强直、疼痛,造成残疾。

AS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段疗效差,还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94例。

门诊64例、住院部30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3岁,平均25.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岁。

早期40例,中期35例,晚期1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AS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变疼痛部位及X线片所显示的病变部位,选取颈部:崇骨、肩井、肩外俞;背部:大椎、身柱、神道、至阳、脊中、命门、阳关、腰俞、长强;臀部:环跳、臀中;膝关节:膝眼、犊鼻、委中、血海。

胸椎:天突、华盖、玉堂、中庭;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以上穴位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扣后,用毫针刺入以上诸穴。

以上穴位选择交叉使用(可先治胸部,治疗完后再治背部。

也可或者先治背部,治疗完后再治胸部);第一个疗程选择的穴位治疗完后(治疗到最后第三次不出病邪——水湿、痰饮、瘀血、沫),在选第二个疗程的穴位。

根据不同年龄、病程长短、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法(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进行调针。

以上穴位除合谷、内关外,其他穴位上的针拔入罐内,留针留罐1个小时或者1.5小时以上。

医生在治疗前告诉病人留针留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水泡出的越多,效果越好。

没有病的穴位留针留罐2、3小时都不会出水泡。

取下罐和针用针刺破水泡,用食菜油涂抹在刺破水泡上面,(用棉花或者用纱布盖在上面,用胶布固定上,防止衣服、裤子摩擦刺破水泡处)使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不粘连,第一次治疗完备。

第二次治疗,揭开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常规消毒,毫针刺入诸穴,手法和其他操作与第一次治疗相同,火罐选比第一次大一个号。

略谈拔罐后起泡

略谈拔罐后起泡

长 . 易起 泡 ; 续 几 次在 同一 部 位 拔罐 , 原 也 连 在 有 的 罐 口弧 形 线 上 , 易起 泡 ; 贴 过 膏药 、 容 在 搽
抹 过 活 血 止 痛 外 用 药 物 、 过 热 敷 、 外 线 照 做 红 射、 电疗 、 药物 渗透 等 的部位 拔 罐 , 容易 起泡 。 2 拔 罐起 泡 的效 果 大 多数 的患 者反 映 , 拔罐 后 起 泡 较 之 不 起
法, 可单 独 使 用 , 可配合 毫针 、 也 皮肤针 、 棱针 三 等 刺法 同用 。 时起 罐后 拔罐 部位 有水 泡 出现 , 有
教 科 书 及一 些 针 灸 专 著都 认 为 系 “ 罐 时 间太 留 长” 所致 , 因此有 些 人视拔 罐 后起 泡 为拔 罐操作
失误 。 笔者 在 长期 的 临床实 践 中体会 到 , 对拔罐 后起 泡不 能这 样简 单饵 释 。兹就 拔 罐后 起泡 的 利 弊 . 点 滴看 法 , 同遭参 考 。 谈 供 l 拔罐 起泡 的规律
病 ( 经根 型 ) 神 的大 椎穴 附近 是软 组织 无 菌性 炎
症严 重 的部 位 。 一般地 说疼 痛较 剧 、 痛 明显 、 病
病 、 骨 神经 痛 等 病 症 , 坐 其病 理表 现为 肌 腱 、 筋
膜 等 软 组 织 的水 肿 、 连 , 现 无 菌性 炎 症 变 粘 呈
病程较 长 的相 应 部位 , 拔罐后 容 易起 泡 。
维普资讯

66 ・ 4
19 年 第 l 期 98 l
中 国针 灸
无 菌性炎 症 的状 态 。 以能获得 较 显著 的疗 效 。 所 从 祖 国 医学 的角 度 看 . 种疗 法 利 用 火罐 的吸 这 力 . 水 湿 、 浊 之 邪及 部 分 瘀 血从 肌 肤 、 络 将 痰 经 中 吸到 浅表 而除 去 , 归属 于 则 泄之 , 陈 应 满 菀 则 除之 ” 治则 。 的 有 研 究表 明 , 泡灸 具有 提高 机体 免疫 力 、 发 强 壮 身体 的功 能 。拔罐后 起 泡是 否也 具有 发泡 灸的提 高 免疫 力的 功效 , 笔者 不敢 类 推 , 尚有待

皮下针、点灸及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皮下针、点灸及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a c r i g t esz fs i so s u t ep r o i so swee f l dwi u p n l se , t y f r5 1 mi , e e o u l go t c o d n t ie o n l i n , n i t a t fs n l in r i e t c p i g g a s s sa ~ 0 n b  ̄ rf r l n u oh k e l h k e l h o p i b a k b o d 2 3 v r u p n ls e d l c l k n h p r mi u p e Din f c e l c l k n a e u p n . p d r i e d e lc l o  ̄ mle e c p i g g a s s a a i y e e ap r l . s e e t a i f rc p i g Hy o e c n e ls 1 y n o s h t o s t m t / a , u p n i rt a s Th o to r u an fe td a e t c c o i c e m, o 6 t sd y Or l c c o i b e s i d y c p i g 1t me me f o wo d y . ec n l o p p i t r g a ce r awi a y l v r r a 5 t me / a ; a y l vrt l t h i a a
r p re o t d y wh n n e e , n n f h o e l h t , l w u e f me E e y 5 m ih xb si n a o n e z se r o e d i d f rsa b e e d d o e e d o er p g t h b o o t l n t i wi h t a . v r c l t g mo i u t u d t o t rf o r h p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一、技术介绍刺络拔罐技术,即将放血与拔罐相结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技术,针刺拔罐疗法运用皮肤针叩刺患处,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防治疾病。

本疗法是现代在刺络法和拔罐法结合而成的基础上发展的。

刺络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毛刺”、“浮刺”等即为刺络法的雏形。

常用器具针(三棱针或皮肤针)和罐(玻璃罐、竹罐、陶罐及抽气罐等)。

基本操作步骤检查针具及罐具→消毒→刺络→拔罐→留罐→起罐。

常用操作方法用三棱针点刺、散刺或用皮肤针叩刺。

适应症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蛇串疮、丹毒、坐骨神经痛等。

施术部位人体腧穴。

刺络拔罐分类1.局部扣刺拔罐:在病变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再在被扣部位拔罐。

2.穴位叩刺拔罐:在选定的某些穴位上叩刺后拔罐。

3.循经叩刺拔罐:取疾病与脏腑络属相关的经络或循行经过病处的经络为主进行叩刺拔罐。

叩刺及拔罐的顺序应同经脉的循行路线相一致。

4.整体叩刺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上述2~3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

二、治病机理《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操作方法:1.叩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病变部位。

叩刺完毕,即在被叩刺部位拔罐,约5分钟后起罐。

2.刺激强度:叩刺分轻刺、重刺和中等刺法三种,不论轻刺、重刺都应注意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可减轻叩刺时的疼痛。

(1)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

临床常以病人无疼痛感,仅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2)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

患者稍觉疼痛,皮肤潮红,但无渗血为度。

04针灸推拿拔罐基础知识

04针灸推拿拔罐基础知识
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 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三、弯针
现象 原因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 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
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处理
名称


泻 法
呼吸补泻 呼气时进什,吸气时 呼气时出针,吸气时 出针 进针
开阖补泻 出针后按闭针孔
出针时不按闭针孔, 或摇大针孔 疾徐补泻 进针慢,出针快 进针快,出针慢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二)复式补泻手法
名称 烧 山 火 透 天 凉 操作方法 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 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刺入中1/3(人部),得气 后行 捻转补法,然后刺入下1/3(地部),得气 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 复操 作3次,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 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 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 得 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 (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插至 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留 针。
选穴的原则:便于选穴、留针持久、患者舒适自然
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 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 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 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 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 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 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陈春华;杨雨果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6(8)1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观察组21例,均采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甘露醇、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53-53)
【关键词】针刺拔罐发泡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作者】陈春华;杨雨果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2
【相关文献】
1.循经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J], 梁艳;刘蕾;李江梅
2.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刘一儒
3.“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J], 刘一儒;黄孔新;
4.结合拔罐放血疗法与针刺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J], 额尔敦毕力格;
闫福全
5.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抑郁症34例临床观察 [J], 张慧;卢华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罐术刺络拔罐技术

中医罐术刺络拔罐技术

中医罐术刺络拔罐技术第一章刺络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

刺络拔罐疗法是将放血与拔罐相结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感冒、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等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玻璃罐、竹罐、陶罐和抽气罐等。

(二)拔罐的方法1.火罐法(1)闪火法:以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罐口朝下,点燃后将火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周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拔罐时要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

(2)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纸片,扑灭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因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易烫伤皮肤,故只适宜身体侧面横拔。

(3)贴棉法:用1~2cm大小乙醇棉片,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扑灭后,将火罐迅速吸拔在选定部位上。

提别提示:棉花浸乙醇不宜过量,以免烫伤皮肤。

2.煮罐法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

所用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3.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三)刺络拔罐法的操作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然后将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

顺应症:发烧、乳腺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周围性面神经炎、踝关节扭伤、软组织扭挫伤、急性中暑、腰椎间盘突出、风行性伤风、腱鞘囊肿等。

特别提示:检查针具,排除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严格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24小时内不要沐浴;疗程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质而定,通常隔天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专业知识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文章导读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对于想要了解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朋友来说,了解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是必须的,那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一、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根据辨证选用穴位先针刺得气后手法调针补泻,然后将针拔入罐中,留针罐30-90分钟后视病情而定以起泡为度(没病的穴位上无论留罐多久都不会出水泡),取罐、针,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水湿尽出,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

第二天用同样方法继续拔出水处,一直到水出尽为止。

出水快,出水多病重见效快。

病越重,出水的颜色越黄,尤如油一样,只要水拔尽了,过一段时间再拔也不会出水泡,以十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不可间断。

二、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治病机理
人体内有70%是水液,中医称为津液,具有濡养脏腑和四肢关节的功能,正常的水营养全身、周流不息。

但在人体正气虚损时,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某一脏腑经络,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水液运行受阻某脏腑经络关节形成水湿稽留,导致气滞血瘀,肿胀疼痛,病情常缠绵难愈。

但主要病因是湿邪致病,因湿属阴邪,
伤阳为先,其性凝滞,不易速除。

正如许叔微说“痹,湿病也”。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治病原理有调整阴阳、疏导经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使风、寒、湿、瘀诸邪从毛窍皮肤外出,恢复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功能。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临床上经常遇到病人病很重,但各种仪器检查不出病因,诊断不了病或者是有了诊断,但经各种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久治无效或者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一下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效果还是蛮好的。

以上就是关于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是怎样的相关介绍。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知识对想要了解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相关知识的朋友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