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2例
患者发生单纯性肥胖症只是其摄入了过量的热量且没有进行消耗,这会导致患者的体内脂肪出现蓄积的情况,从而让其体重明显上升,超出正常标准过多。此类患者会出现代谢障碍的相关症状。此疾病虽然对其体内的各脏器有明显的损伤,但长期下来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现今我国此类患者的发病几率明显上升,故对其进行治疗很有必要。2009~2021年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中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门诊,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为18~59岁。所有患者的诊断都应用BMI测定的方法对其进行评定[1],评定方法如下:①对患者的腰围进行测量,大于等于80cm的女性为肥胖,大于等于85cm的男性患者为肥胖。②BMI:根据生命科学会2021年提出的中国成人肥胖程度标准BMI测定法,BMI=体质量(KG)÷[身高(m)]2,BMI≥28为肥胖。上述情况中如果患者符合其中之一就可诊断为此疾病。所有患者均排除有减肥史、有肝肾等合并疾病、哺乳期。
1.2 方法:主穴:脾俞、中脘、天枢、带脉、气海、关元、丰隆、阴陵泉、足三里。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将穴位上的针拔入罐内,肥胖严重者,留针留罐90分钟,肥胖不是很严重者留针留罐60分钟,达到出水泡为止,取下罐和针,用针刺破水泡,让水湿、痰饮、瘀血、沫排出体外,用消毒后的棉花盖在出水泡处,再在棉花上盖上一层纱布,用胶布固定上,第一次治疗完成。这种对水泡处的处理是防止衣裤磨擦出水泡处,增加病人的疼痛。如天气不冷时治疗,出水泡处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就用棉花经常擦出水泡处流出的水湿、痰饮、瘀血、沫。第二次用同样的方法治疗,病重者选一日两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病轻者可选一日一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以水湿、痰饮、
瘀血、沫出尽为疗程结束。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调整,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尽量少吃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求患者每周三次进行慢跑或快走等有氧运动。
1.3 疗效指标: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学术会议的标准[2,3]。①治愈:患者的体重明显地减少,其达到了标准的情况(BMI28且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②显效:体质量下降5KG以上;③有效:体质量下降3KG以上;④无效:体质量无变化或下降不足1KG。
2.结果
52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5例,占48.1%;显效16例,占30.8%;有效6例,占11.5%;无效4例,占9.6%;总有效率90.4%。
3.讨论
祖国医学中此疾病为本虚标实,其发病的脏器为脾脏,患者发生脾虚湿阻就会出现此疾病,这也是此疾病的主要病机。患者的脾脏出现了运化失调的表现,致使其发生饮、痰、湿等情况,这导致患者发生肥胖的情况。故在进行治疗时应加强患者的脾胃功能,给予其促进脾脏的功能,这也是治疗最为关键的措施。
文中的治疗方法为选择胆经之穴,《灵枢》有相关的表述,带脉主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中脘为胃的募穴,为八会穴之腑会穴,能调理脾胃之亢进功能,促进水谷精微之运化;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具有健脾化湿益气补虚之功效,与中脘相配可理中焦,调升降,增强脾胃运化水湿之功;气海、关元为局部取穴,调理下焦,助气化、利水湿;脾俞、胃俞为脾胃之背俞穴,健运脾胃。诸穴配伍共奏健脾益气、去湿化痰之效。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是刘一儒先生经过近三十年的时间研究、探索、创新、整理而成[4]。这一理论技术否定了针刺拔罐起泡是由于操作不慎引起,而是有意为之。其主要特点是把治病主穴位的针拔入罐内,长时间留罐起泡(而不是针后拔罐),将体内的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沫排除体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人体各系
统和许多器官和组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它可以使偏盛偏衰或失调紊乱的脏腑功能恢复常态。结合上述穴位的综合应用,可有效地让患者食欲出现过旺的表现,从而致使患者能够进行减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