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 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四组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项王曰:“沛公安在?”

B、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 其皆出于此乎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4、以下对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与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杜牧,晚唐人,其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代表作有《阿房宫赋》等。

C、很多文章题目就可以看出其体裁,例如《种树郭橐驼传》《喜雨亭记》《秋声赋》《答司马谏议书》《谏太宗十思疏》《师说》中的“传”、“记”、“赋”、“书”、“谏”、“说”即是。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5、下面五个句子编成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③⑤

二、读本阅读(每题2分,共30分)

(一)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6——9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B、善始者实繁 / 春华秋实 /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 流水不腐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7、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 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 / 青取之于蓝

8、下列句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对下列四组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1、从句式特征看,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2、下列对原文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B、而耻学于师——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C、小学而大遗——小学学了,大学却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