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文学常识技巧
【精品】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A. 口吃 B. 好说谎 C. 喜欢骂人 D. 喜欢无病呻吟【答案】 A【解析】【分析】“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
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
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
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
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
不料,众臣皆反对。
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太子天下本。
本一揺天下振动。
奈何以天下为戏!”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
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
“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
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故答案为:A【点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巧记高考古典文学常识的方法技巧
巧记高考古典文学常识的方法技巧高考古典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做好阅读题目非常重要。
然而,古典文学常识庞大且繁杂,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头痛,下面我将分享几种巧记古典文学常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脉络。
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简单列举每个时期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对于记忆和理解古典文学有很大帮助。
二、了解古典文学的传统艺术形式古代文学常和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音乐、绘画、戏曲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对古典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元曲的特点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而以诗歌为基础;又例如,李白的诗歌常常配以音乐演唱等等。
三、重点记忆古文名句古文常有许多经典名句,这些名句代表着古代文学的精髓和思想。
通过研读、背诵这些名句,对于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和应对阅读题目有巨大帮助。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进行反复背诵,可以使用关键词联想法等方法进行记忆。
四、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常用修辞手法五、多读古典文学经典作品通过阅读古典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可以选择一些权威的教材或者评注版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注重理解作品的背景、人物、情节等内容,多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时也可以参考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多做习题和模拟题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和运用古典文学的常识。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高考题目进行练习,注重理解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词,分析和推理答案的依据,逐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总而言之,掌握古典文学常识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合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
【高中语文】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高中语文】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一、穿针引线法只要文学中有一串空间和常识,如果文学中没有一串常识就很好。
例如,要记住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来梳理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
请参见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先秦尚书散文——唐六代陶渊明八首宋诗名家——明初(宋连、刘基、高旗)三位诗文大师——明代中叶唐和宋派(桂有光)——明末公安派(三元)-清代桐城派(姚奈、方宝、刘达)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二、联想法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三、一点成就一点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
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
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
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A. 口吃 B. 好说谎 C. 喜欢骂人 D. 喜欢无病呻吟【答案】 A【解析】【分析】“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
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
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
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
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
不料,众臣皆反对。
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太子天下本。
本一揺天下振动。
奈何以天下为戏!”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
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
“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
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故答案为:A【点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快速文学常识知识点的记忆好办法
快速文学常识知识点的记忆好办法
记忆文学常识知识点的好办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快速记忆的技巧和
策略,帮助您有效地掌握文学常识知识。
1.使用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是利用个人生活经验或者其他与知识
点相关的内容来形成关联,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与一些作家相关的
知识点可以与该作家的作品、时代背景、生平等进行联想,以加深记忆。
2.利用图像记忆法:将文学常识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在脑海中
形成生动的场景。
比如,对于一个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将其绘制成图画,并与关键词关联起来,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记住。
3.制作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将不同的知识点以概念和关联的方式
整理出来。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清文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同时也
便于回顾和复习。
4.留下关键词和关联:在阅读和学习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关键
词和关联点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回顾。
这些关键词和关联可以作为提示,
帮助快速回忆相应的知识点。
5.创造记忆场景:将文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绑定,形成
记忆的场景。
例如,将一些作品的情节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相对应,这样
可以更加生动地回忆起相应的知识。
6.制作闪卡:将文学知识点写在卡片上,每个卡片上只写一个知识点,并且可以在卡片的另一侧写上关联的内容或提示。
通过反复翻阅和回忆卡
片上的知识点,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A. 叶圣陶B. 文天祥C. 郭沫若D. 鲁迅【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 “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答案】 C【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C.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第五幕,屈原就用了大量的独白表达了对风、雷、电的赞颂。
D.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与德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人物前后态度行为的转变折射社会现实,前者反映人情冷暖,后者体现家国情怀。
中考复习:文学常识(一)
课前热身
2、①古人常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你知道除此 之外,“国家”还有哪些代称吗?请例: 。 神州、四海、江山、九州…… ②科举制度起于隋唐,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 试和殿试三级。《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是参加 乡试 得中“亚元”的,这一级别考试的第一名 被称为“ 解元 ”。 ③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如用“垂髫” 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总角”代指八九岁到十三 豆蔻 四岁的少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用 ,男子 弱冠 而立 二十岁用 ,男子三十岁用 。
课前热身
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 A.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 生活,使儿童受到教育。 B.《孔乙己》、《背影》、《听潮》、《白杨礼赞》 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 C.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竞选州长》 的作者分别是莫泊桑、契诃夫、马克·吐温。 D. 茅盾、朱自清和老舍都是现代作家。
文学常识(二)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在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了解有关文体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将相关知识 前后勾连进行训练。
课前热身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孔乙己》通过对咸亨酒店各种人物及丁举人的描 写,揭示了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范进中举》通过 对胡屠户、张乡绅、邻居等一群人物的描写,揭示了范 进所处的社会环境。 B.《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坟》,采用夹叙夹议的 写法,有力抨击了封建势力,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层层论述,得出了结 论即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捕蛇者说》、《岳阳楼记》中“说”、“记”都 是一种文体,如同现在的抒情散文。
如何巧妙的记忆文学常识
如何巧妙的记忆文学常识记忆文学常识的关键是掌握一些巧妙的记忆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巧妙地记忆文学常识。
1.制作记忆卡片:将重要的文学名著点和知识点写在纸卡片上,可以用颜色、图表或者关键词等方式进行标记和梳理,然后翻阅这些卡片时,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和动作来巩固记忆。
3.制定学习计划:事先规划好学习进度和内容,将文学常识分成小块进行学习,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时间,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掌握记忆。
4.创造场景:将文学常识融入到一个有趣的场景中,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你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想象成一部电影,将自己代入到电影中去,这样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记忆文学常识。
6.复述和讲解:将学习到的文学常识通过复述和讲解的方式进行巩固记忆。
可以找一个朋友或者家人来当听众,向他们解释和讲述所学的文学常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能够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7.多种方式学习:使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阅读、写作、绘画、讨论等。
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可以激发不同的感官,帮助记忆更加深入。
8.创意记忆法:运用一些创意记忆法,例如将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编成一首歌曲、一幅图画或者一个小故事,利用创意的方式来巩固记忆。
9.时不时复习:不仅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还要注重复习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回顾和复习所学的文学常识,能够帮助巩固和加深记忆。
10.自我测试: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测试,例如做一些题目、写一篇文章或者参加一个小组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记忆能力。
记忆文学常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上方法只是提供了一些指导,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巩固,相信你能够巧妙记忆文学常识,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文学常识识记技巧
【 答案 】D (春秋》是 孔子所作 ,非左 丘明 。 《
作 的 ( 氏春 秋》 佐 )
【 方法指导】此题A C 各项有个共同特点 ,就 BD
是 侧 重 了我 国古 代 文 学 常 识 “ ” 或 “ 一 ” 的 考 最 第 察 。 的确 ,这 是一 种 重 要 、很 热 门 的命 题 点 。除 此 之
《 国志》 四部 史 书 , “ 四史 ”全 部 采 用 了 “ 传 三 前 纪 体 ”这 种体 例 。宋 代 欧 阳修写 了 “ 传体 ” 这 种体 例 。 纪
D 四 书 五 经 ” 是 儒 家 经 典 。 “ 书 ”指 《 .“ 四 大
五代 史》 时也 采 用
【 案 】D ( “ 答 . A 陈子 昂 ” 应 改 为 “ 照 邻 ” 卢 ;B
只要 我 们 勤 于动 手 ,善 于 总 结和 归 纳 ,记 忆 总是 快 速 而 有效 地 。这 样 的 例子 还 有 很多 , 比如 ,最 早 的诗 人 屈 原 ,俄 国最 伟 大 的现 实 主 义小 说 家 列夫 ・ 尔 斯 泰 , 托 “ 宋 八 大家 ” “ 言 ” “ 拍 ”等 。 唐 , 三 , 二
“ 实 甫 ”应 改 为 “ 朴 ” 王 白 ;C “ 马 相 如 ” 应 改 为 司
“ 司马 光 ”)
学》 《 庸》 、 中 、 《 论语》、 《 孟子》 这 四部 书 ; “ 五
【 方法 指 导 】 此题 的特点 也 可 归 于上 述 的 “ 特征 记忆法” ,但 为 了便 于 同学 们 记忆 ,我 们也 不妨 从 另 外 角 度 再 概 括 出 一种 方法 ,叫 “ 想 记 忆 法 ” 这种 联 。
世 明 、
世 通 、 《 醒
世 恒 言》 的 合称 。作 者 为 明代 冯 梦 龙 。 又 和 “ 拍 ” 二 即 《 初刻 拍 案惊 奇》 仁 刻 拍 案惊 》 、 ,合 称 “ 三言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尖端复习第五讲文学常识修辞语法标点符号
第五讲文学常识、修辞、语法、标点符号解析卷1.(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夫,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运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2.(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必需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
D. “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学问综合题,考查了修辞手法、课文学问背景、词性、复句的学问。
B项中《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柳宗元,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选用的韩愈的古文只有一篇《马说》。
3.(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的作者是吴敬梓。
B.阅读新闻,要留意它结构上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C.“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似乎就是天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方法。
D.“在海外生活了八、九年的杨先生最终确定回国创业。
“这句话中顿号的运用是不正确的。
【答案】C【解析】 C项没有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
4.(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喧闹。
2020年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8 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专题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难点突破】难点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所谓“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就是要求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所处的时代及其代表作。
所谓“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典型形象等。
难点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所谓“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就是主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特点和分类,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曲、史传、小说、杂论的分类和主要特点,以及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文学运动等。
难点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所谓“常见”,是指活用于口头,常见于报端;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名句名篇”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内容上,思想性、艺术性与哲理性兼备。
思想性方面,表现高远的人生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性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之美,哲理性方面:体现生活、学习的哲理。
二是形式上,注重诗歌、散文。
诗歌方面,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散文方面,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散文等。
三是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
在此基础上现代、当代、其他年代的名句名篇也不可忽视。
“重要作家”包括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
“重要作品”包括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文学体裁常识”要求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为了减少高三学生识记的负担,这三项都没有列入2003年、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的范围,但今年又重新纳入考试范围。
在2002年以前,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为客观题型,常见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A.作家作品的错误搭配。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中国文学常识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 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 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改称 《诗经》。
《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 就 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春秋》简介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 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 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 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 谷梁赤《春秋谷梁传》
《左传》
《左传》内容
《左传》的思想
《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 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三、哲理散文
《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论语》: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共 20篇,492章。内容涉 及很广:哲学、政治、 教育、文学、艺术乃 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 录体记录的古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 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 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 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 的。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写作背景
•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 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 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 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 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2、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汉赋、汉乐府及《史记》
赋是我国文学中较早自觉的一种重要文体。 其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内容侧重叙事状 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汉人习惯于将辞和赋 视为同一体裁,以赋统辞,统称为辞赋。其实 二者是有区别的。辞是指“楚辞”一类的诗歌, 多是便于歌唱的韵文。赋虽受“楚辞”的影响 极大,但它已脱离音乐,更多采用散文手法。 二者的写作侧重点、押韵规则、句式形式、结 构组织等均有不同。
【精编】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讲识记文学常识课件-精心整理
知识归纳
4.《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 贤”“节用”。 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 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真题再现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 3殿试。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会试在 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 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 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 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故A错。 B、C、D三相正确。
梧州 《诗经》、谦辞、《论语》等文学常识。
综合分析
考情分析
历年书”,蒲
·嘉 松龄、鲁迅的情况及作品,课内著
兴 名作家的作品、人物。
2014• 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年龄、月
连云 亮的别称,重要作家的作品,成语
港
的由来,《诗经》等知识。
考查形式
选择题。
选择题。
真题再现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教案二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教案(二)教学目标: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并称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 识记并掌握常见作品并称及其内容。
3.在识记的基础上会灵活处理高考题。
过程与方法1.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并且识记作家并称和作品并称。
2.讲练记结合,牢固掌握文学常识。
重难点:运用识记内容灵活处理高考题。
教学过程一. 导入这一节课我重点学习“作家并称”和“作品并称”。
所谓“作家并称”,是把某些相关联的作家合在一起称呼。
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掌握其所处时代、代表作、。
所谓的“作品并称”,是把把某些相关联的作品合在一起称呼,学习这些作品,要掌握其作者和作品体裁及作品的有关内容。
二.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各个小组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并称”和“作品并称”。
三.知识梳理(一)作家并称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四)诗歌(一)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语文文学常识快速记忆法
语文文学常识快速记忆法1、纵横结合记忆法如果能据此自己动手制作几张图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
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2、举一反三记忆法如由《战国策》的国别体联想到《史记》的纪传体和《资治通鉴》的编年体;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这样触一而发十,就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文学常识了。
3、分门别类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一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可以以考点为分类标准,如:(1)时代国别,可以借鉴古代史书体例中的编年体和国别体的方法,按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来记忆。
(2)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
(3)地位评价,如四大名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等。
(4)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5)题材人物,如《范进中举》《孔乙己》等都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6)作家作品,如苏轼的诗、词及文等。
(7)字号称呼,如柳河东、杜拾遗、太史公等。
4、点面结合记忆法复习既要注意全方位复习,又要注意突出重点。
有的文学常识关键就在其中一要点,抓住了要点,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学习语文知识的好方法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
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初中语文】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初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总结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初中语文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
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初中语文这题时的直觉。
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
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
其次,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一、穿针引线法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枚举名家,略览名作,出入各派,这些都是文学常识考查的范畴。
除此之外,中考语文容易出现的文学常识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也涵盖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知识点之琐碎,细节考究之精准,对备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
面对繁冗复杂的问题,要学会找到巧妙的方法解决。
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的巧记方法,快来试试吧!四字口诀法1、先秦诸子,孔孟荀卿。
《论语》《孟子》,四书列名。
老庄无为,《道德》《逍遥》。
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2、汉代文赋,首推贾谊。
刘向司马,《战》《楚》《史记》。
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3、魏晋建安,三曹领先。
父有乐府,《神龟》《蒿》《观》。
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初唐四杰,卢骆王杨。
山水田园,王维浩然。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
李白浪漫,蜀道进酒;杜甫写实,三吏三别。
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复兴。
5、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
明清小说,三水西红。
6、《鲁迅全集》,著作颇丰。
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
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
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歌谣诵读法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305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汇总
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汇总文文学常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它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且分布在六册课本中,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在中考前很短一段时间内掌握它,确非易事。
这便要求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中考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现介绍四种积累文学常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新联旧法在学到某作家的又一作品时,一定要联及以前学过的他的作品,并尽最大可能把他的生平、作品内容搞得清楚明白、了然于心。
比如学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首先要把柳宗元的生平、作品弄懂吃透,然后联及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的具体所指,再联及已学过的《马说》、《爱莲说》的情况(作者、作品主旨),最后联及文体知识说。
知道说是一种文体,属寓言性杂文这样,学一而联二、联三文学常识便越联越多,也越联越熟。
二、以点带面法不论人教版还是各省版教材,所选名家名作的数量都比较多。
我们可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为点,再由这一点扩展到这个名家入选初中课本所有作品这个面。
比如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苏轼等;现代的如鲁迅、郭沫若、矛盾等;外国的如高尔基、莫泊桑、布封等。
分别将这些作家的作品逐一归纳,弄清文体,了解写作时间、背景,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写作技法等等。
例如鲁迅的作品,入选初中课本的有《风筝》《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雪》《故乡》《孔乙己》等,我们首先要掌握鲁迅生平这个点,然后知晓其作品集、各作品集的命名方式、这篇作品出自哪个集子、是什么体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使用什么样的技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这样,由点扩展到面,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效率也比零散记忆高得多。
三、纵向扩展法就是从纵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记忆文学常识。
比如以文学史为线,就从先秦、两汉开始,到魏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一步步梳理;若以文体发展史为线,就从《诗经》开始,到先秦诸子及历史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行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记文学常识技巧
导读:【摘要】“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识记文学常识技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更加轻松的学习,下面编者为大家整理有关语文学习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二、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
想能力的提高。
三、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
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
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
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四、口诀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
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
另外,在口诀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
看下面的例子:文学常识,并不难记,中有妙诀,帮你记清。
先说国内,作家作
品。
先秦诸子,孔孟荀卿。
《论语》《孟子》,四书列名。
老庄无为,《道德》《逍遥》。
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
刘向司马,《战》《楚》《史记》。
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魏晋建安,三曹领先。
父有乐府,《神龟》《蒿》《观》。
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
《鲁迅全集》,著作颇丰。
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
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
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
这些口诀读起来琅琅上口,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