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

它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通讯则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

它的表现形式较多,如一般通讯、特写、速写,还有访问记、侧记、记谈、札记、散记、巡礼、见闻等等,大体皆可以归入通讯一类。

通讯与消息区别:
(一)外表形式不同
在外表形式上,通讯与消息有着明显的区别,随便打开一张报纸即可看出:
1)标题不同
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

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

一行标题如:
岭南职院2011级新生军训阅兵暨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两行标题:
解新生困惑点学海明灯我的大学我做主
——岭南职院李峻副校长12场主题讲演与新生谈大学人生
通讯也少有使用引题的,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

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2)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的“XX社X 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用括号尾部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2)时效性不同
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

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

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3)详尽程度不同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可以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

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
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

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生动、具有感染力。

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4)主题结构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

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

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

作者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5)表现手法不同
通讯与消息的表现手法和写作要求有很大区别。

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

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

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是就是在于真实性。

总结:通讯和消息两种新闻报道常用体裁,功能也有很大去别。

通讯感染力远远超过消息,甚至让人伤感、落泪,也可以让人兴奋、欢呼,而消息一般做不到。

还有一项特别功能——情感传播。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

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交代必要的背景。

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

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
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

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

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

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

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

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

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

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

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比如消息《2011级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迅速有序进行》/dp/sec/News/xy/9721.html 开头是这样写的:
为进一步强化2011级新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应急自救和互救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防范自救能力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2011年9月25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

演练的地点是在东区第一教学楼和南区的第三教学楼。

整个过程共计用时3分钟45秒,快速有序,平稳顺利,达到演练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而通讯《金色年华@岭南——2011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华丽上演》/dp/sec/News/yw/9731.html 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精美的视频,所有观众一同回顾了新生军训的酸甜苦辣。

随后,炫目多彩的街舞,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年轻与活力,激情与梦想;漂亮的民族服装、奔放的舞姿让师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而英姿飒爽的教官们的出场即刻引爆会场,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欢呼,精湛流畅的双节棍表演,hold住了整个场面,台下师生们呐喊声不断!热情高涨,喝彩声此起彼伏,色彩斑斓的荧光棒在齐齐飞舞着,像夜空中的一个个快乐精灵!……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排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

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

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

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

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

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写作,一般来讲指的是三大体裁的写作:包括消息、通讯和新闻评论。

消息:一般是指短新闻,内容相对单一,描述的是一个新闻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通讯,则是对新闻事件的纵深报道,里面可能穿插了多个新闻事实,但主要线索仍是对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某一主题的叙述;新闻评论则是一种主观性的写作,依据某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展开论述,进行评点。

从形式上来说,消息是就是前面有电头的,如“新华社xx电”、“本报讯”等,通讯则没有电头,署名一般放在后面;从文章的长度来看,消息比较短小,通讯则篇幅较长。

像近年来兴起的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都属于通讯,而且篇幅比较长。

新闻评论目前在报纸上也有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潍坊晚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等都在二版上都开辟有“时评”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新闻评论版。

大家不妨试着写点小评论,因为时间所限,今天,我就不讲评论方面的知识。

今天主要讲讲消息和通讯的写作,最后讲讲如何投稿及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消息的写法和格式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引题(又称肩题)、主题(又称正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出现在报刊上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主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引题,用来引出主题,说明事实,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

这一现在用得较少了。

②双行标题主题和引题。

如:
奢侈品展台亮相千元按摩也免费——(引)
别墅办庙会邻居来“沾光”(主)(法制晚报,3月28日B05)
主题和副题。


国贸桥疏堵添6条车道(主)
桥下公交总站将迁出,工程在一个月内完工(副)(新京报4月27日)
潍坊晚报现在一般一主多副的形式,将新闻事实提炼出来,做在副题中,如:从三岁到十八,爷爷奶奶做手工把他拉扯大(主)
◎十五年前他的父母双双离世
◎现已八十多岁的老两口仍在靠卖“纸扎”供他上学》
(潍坊晚报1月6日4、5版)、
③单行标题大多文章稿件都是一行标题。

如:
QQ招聘会很潮很方便(长沙晚报3月31日)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导语写得好坏,决定了一篇稿子能否受到编辑的关注,以吸引读者。

新闻六要素: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什么原因、怎么回事,在导语也要写出来。

导语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法: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如“近日,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一步维护好蔬菜市场稳定。

”(新京报4月27日)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用事实作答。

如:
从昔日的人丁兴旺到今天的人烟稀少,杨集庵以及越来越多像杨集庵一样可能要消失的村子,它们前路会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道必做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阎雨认为,“十二五”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有改善偏远山区农民生活状况的内容,我们应该率先思考一下空闲山村的处置问题。

(潍坊晚报3月20日)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洁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如:
25日下午3时30分,清远市英德浛洸镇丰收村,为82岁逝去老人送葬的队伍才走出300米,意外突然发生。

第三辆中巴上的村民点燃鞭炮时引燃了车上两箱爆竹,导致车辆爆炸,致使车上5人死亡,3人受伤。

目前,广东省公安厅已经介入调查。

(南方都市报4月27日)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从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
“现在刻一个公章要上百元,咋这么贵呢?”如今,不少市民在刻章时发现价格变得越来越贵。

记者调查济南刻章市场了解到,在电脑刻章的冲击下,传统手工刻章渐渐淡出百姓视野,随着新技术及材料的应用,刻章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齐鲁晚报4月27日《刻个章上百元,咋这么贵呢?》)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

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于主干上。

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的要简略。

内容充实。

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

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起来,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即可在主体部分体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体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类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也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可能对大家对消息的写作并不陌生,只是有时候不知该写什么才是关键,也就是线索,我觉得这还得靠我们从生活中发现。

有时咱们开个会,组织主题活动,我们都可以发消息稿,要想提高投中率,关键在于新闻点要有新意,不能老生常谈,比如咱们举行了一次帮教活动,写一个消息主题就是某月某日举行了帮教活动,有什么样的意义等,你会写,别人也会写,一点没有新意,换个思维,抓住此次帮教活动中一个细节,或一件小事,把帮教活动作为新
闻由头,并把这一细节做在标题中,这样就很容易吸引编辑,吸引读者。

二、通讯写作:
按内容来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按形式来分,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现在一些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都属于通讯类。

通讯的特点是,要比消息有深度,更有现场感,有血有肉,不能干巴巴地堆砌材料。

具体来说,就是见人见事见声音,通过不同的人和事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

在这一部分呢,我想以一篇深度报道作为样本,谈谈看法,说说我们写通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月20日,《潍坊晚报》拿出8个版面,做了一期“探访村庄守望者”的深度报道。

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庵村,处在万亩大山怀抱的最高点,一个仅剩10人留守的超小村,生活条件很差,除了几亩薄山地,没有其他收入,现在村子里留守的10人中,年龄最小的60多岁。

当子孙们执意离开的脚步越来越远,山内守望的眼窝越陷越深,城市那么近又那么远,他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呢?根据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这意味着将有几千万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村庄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这些村庄又将走向何方?第一个问题,是还原杨集庵留守者的生活,而第二个问题,则是抛出了另一个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是主题而不是形式或内容决定了深度报道的质量,主题在报道中起到了会聚材料与观点的作用,决定着深度报道的深度。

记者在小山村里住了三天,跟每一位村民聊天,因为杨集庵与里单家峪、外单家峪三个自然算同属单家峪一个行政村,记者还要采访村支书、从杨集庵走出去的人,还采访了一位邮递员,文中有名有姓的将近20个人,采访工程可谓很大,采集回来的素材很多。

如何条理、逻辑性地把素材组织成文,显示着一个记者的功力,而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杨集庵,需要把所有人物和事件,所有看到、感受到的内容综合再融合。

我们的记者怎样做的,我不得而知,如果是我,我会把各项素材、人物,在纸上列列,画成圈圈也行,画成框框也中,圈圈圈、框框框,找出事件的逻辑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人物的大体框架,像这7个版的稿件(其中一个版是当天封面),每个版的稿件要确定一个主题,如日子、纠结、前景等,哪人物需要在哪篇稿件中干什么,说什么,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都理清了,写就相对容易多了。

有记者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写在稿件中,这固然能产生亲近感,但也容易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行文啰嗦,不够简洁;主观色彩浓厚,容易产生误导等。

还有记者,写作的思路就是采访时的过程,记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个“随后”,又一个“随后”地写下来,看到哪写到哪,整个一流水账,稿件没有逻辑性可言。

还有一种记者,完全是一名记录者了,现在都有采访录音,采访回来后,耳机一戴,双手往键盘上一放,噼哩叭啦,稿子很快完成,通篇都是直接引语,全是引号,都是采访对象在说话,在告诉记者。

就像医生整天拿着手术刀,见惯了生生死死一样,很少看到他们会为病人的离世而悲痛一样,编辑每天审的稿子十几篇,要保持对新闻的敏感,尤其是当手头没有好稿时,很难兴奋起来。

这不是对新闻的麻木,而是我们口味越来越贼。

有时一篇几千字的稿子读下来,还是一片茫然,写人物的,人物形象不鲜明,写事件的,叙述一片混乱,缺乏条理性、逻辑性。

编辑拿到“探访村庄守望者”稿子看完一遍,领导过去问:“怎么样?今天的稿子怎么样?”编辑说:“我都被感动的快哭了。

”领导一听,很高兴,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能感动你们,就能感动读者。

有些稿子,编辑读起来都费力,要不是非得仔细看,真恨不得一把扔了,想想吧,读者也是这样的想法。

细节描写:
新闻写作,说到底就是在讲故事,有故事才有可读性,能感动人的不是大而空的道理,而是细节。

我们现在强调记者写稿子要做到“三见”,即见人见事见细节。

背景决定真实,细节决定真实感。

每一篇新闻报道,尤其是通讯,记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都是为了要表现一个主题,主题是一篇报道的影响力所在,主题靠什么表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鲁迅先生认为: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

细节是艺术,细节是品味,细节决定一篇稿件的高度,也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深度。

在《两位古稀老人的一天》一文中提到,村里没有理发店,理发需要下山到十几里远的杨集,李守英嫌麻烦也不想花钱,多少年来,都是让老伴彭先收给自己理发。

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彭先收先将洗脸盆放到屋门口附近的凳子上,然后往里面倒了些热水和凉水,用手试了试觉得温度差不多了才叫老伴来洗头。

彭先收的手干了一辈子活,上面布满了老茧,这双整日拿耙子的手,此时动作却显得那么轻柔。

他先给老伴围上一条手巾,让她坐到凳子上将头发弄湿后,他一只手打肥皂另一只手轻轻地揉搓,然后再用梳子比划着剪掉过长的头发,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像是干了多年的老理发师。

在这个过程中,李守英一直笑眯眯地坐在凳子上,像是在享受一场惬意的按摩。

”如此一来,使读者对老两口理发的整个过程有了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而且也能感受到老两口相濡以沫的那种亲情,而且三言两语,就把彭先收这个山里男人那细心体贴的一面给描绘出来了,很温馨,很感人。

“理完发后的李守英,趁没人的时候偷偷对着镜子仔细端详,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满足。

”记者的确观察很仔细,写得也很真实,爱美之心女人皆有,无论年龄怎样。

“村民们聚会的地儿在彭先收老人房屋的后面,那里行走的路有一米多宽,道边躺着一根直径20多厘米、长3米多的槐木树干。

由于坐的人多了,所以树干上被磨得油光光的。


山里条件差,上学是面临的一个大困难,1985年时,杨集庵村的小学撤了,,孩子们上学要到山下的杨集,“在杨集上小学的只有两个孩子,为了早点回家两人都是走小路,齐腰深的荒草没过了孩子们的头顶,碰到陡直的山崖,一个孩子踩着另外一个孩子的肩膀先爬上去,然后再用手把下面的孩子拉上去。


整篇报道中,像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人物和事情的特点,丰满了人物的个性,吸引和打动了读者,增强了感染力,使整篇稿件散发出神韵的效果。

因为这期报道就是要写杨集庵人的生活,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真实地反映山里人的生活,真实而感人,通过活生生的状态去表现主题。

借助准确细致的细节,展现杨集庵的环境和人物内在的心理。

在采访中,记者可能会发现许多生活中的细节,那就得选选看哪个更突出,更能说明主题思想,然后把它选出来,放在文章中。

细节描写也要掌握度,不可过多,多了会有堆砌之感,冲淡了主题。

还有一个例子,去年六一前,妇联搞了一次帮教活动,我们记者参与了,有一个细节很感人,他也捕捉到了:一位青州的老人,年龄很大了,弯着腰,当地妇联专程把他接过去看望狱中的儿子,因为他一般很少去看,不方便嘛,走那么路。

老人带着并不多的钱,包了一层又一层,颤颤的双手递给儿子,他儿子不接。

这一情景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我们当时读起来都想流泪,这就是这我们的父母呀。

后来把这一细节做在标题中了。

这就是细节的感染力量。

标题制作: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是不容置疑的,尤其在这速读的时代,标题是阅读的引子,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