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秀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秀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本课则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车并使其运动起来,来引导学生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和活动建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和力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制作小车并使其运动起来,体验运动与力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运动与力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2.教学手段: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材料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小车的运动过程和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小车的运动视频,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并导入本课的主题。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教材中的指导,制作小车并使其运动起来。

教师在活动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讨论运动与力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

4.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运动与力的关系,并思考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教师给出相关的科学知识解释。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2.探究问题:运动与力的关系3.探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4.运动与力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第一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制作小车,并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运动和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可能存在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对实验现象解释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运动的小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和力的关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运动的小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运动的小车,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讨论小车运动的原因。

3.设计小车: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运动的小车。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车,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拓展与延伸:学生思考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远或更快,并进行实验验证。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探索小车运动的规律。

教材还结合了图文并茂的插图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具备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对小车运动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将为学习这一节课提供积极的动力。

然而,学生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引导来建立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观察和操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的探索过程。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小车运动的图片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课题。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的情况。

3.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归纳出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让小车运动起来》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科学
3. 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册
4.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简单机械的原理,以制作小车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答案:使用滚木会更省力。因为滚木是一种轮轴,它可以减少摩擦力,使得物体更容易移动。通过滚动而非滑动,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移动到更高的位置。
例题4:
题目:解释滑轮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如何帮助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滑轮系统通过滑轮和绳子的组合来传递力。当力作用于绳子的一端时,通过滑轮的转动,力可以被传递到另一端,并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例如,下行的力可以使上升的物体移动,而且力的方向与原来相反。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们可以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我们可以强调简单机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以下形式:
1. 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简单机械名称或作用。
2. 填空题: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简单机械的定义、组成部分等。
例题2:
题目:一个小孩在秋千上静止,当他的朋友推了他一下后,秋千开始摆动。请说明这一过程中力的作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答案:朋友推小孩的力是作用力,它改变了小孩的运动状态,从静止变为了摆动。这个力使得小孩获得了速度和动能,从而开始运动。
例题3:
题目:如果你需要将一个重物从地面上移动到桌子上,你会选择直接抬起还是使用滚木?为什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小车运动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动手操作和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小车运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4.实践: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通过观察、实验报告、课堂问答等方式进行。

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课件

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课件
2.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垫圈的重力作用在绳子上产生的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 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拉力越小, 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8
四、拓展 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快或慢,启动或静止)
9
一个一个 多个多个
一定程度



10
动力 重力
抛向空中的皮球会落下来
水往低处流
16
二、注重小组讨论,强化互动效率 小学科学本来就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应当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愿意一个人去钻研某些科学知识,但是如果此 时教师能够注重小组讨论,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气氛,那么相信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 论活动当中去,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强化活动效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让他们进 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提供及时的指导。在带领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为了能 够体现出互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第一个讨论的内容是 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讨论 结束之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反馈给我。最终学生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浇水,需要种到土里并且 要有合适的温度。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了准确的把握。其次我引出了第二 部分讨论的内容: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会有怎样的结果? 可以改变哪些条件? 如何用实验证明? 第二部分的讨论内容提出之后,小组里的成员立刻对问题进行了记录,并且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 探讨问题,比如说在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不同的浇水量、光照程度会对发芽产生哪些影响等等。教 师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 们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对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科学 教学,更适用于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车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小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还不够清楚。

本节课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2.难点:如何设计和实施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斜坡、摩擦片、绳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其他实验器材由学生分组准备。

3.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车比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小车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能运动?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小车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远?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距离与力的关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1.(1)请你想一想,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2)那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请观察下面不同类型的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运动的。

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图片展示马车、推车、火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等各种动力类型的车。

】教师提问: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思考:提出各种各样车的类型和动力。

3.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进行板书。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活动意图说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不用类型的小车有不同的动力,意识到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依靠力,为后续用拉力做动力小车的研究奠定认知基础。

环节二:组装动力小车(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请你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尝试思考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并把设计图画下来。

2.请你按照设计图组装器材,实验并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2)你知道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吗?(圈出动力来源)教师活动21.教师提问:(出示材料)不靠手去推或拉小车,只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动起来,并且让运动的小车停止下来。

2.教师提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小车启动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想法,总结归纳绳子的长度不可过长或过短;垫圈的重力,使得绳子产生拉力,带动小车运动。

活动意图说明: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感知材料,使得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取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尝试更多,比如垫圈如何使车运动起来,试着增加垫圈数会怎样等有价值的问题。

环节三: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指向目标4)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探究,以实验数据作为证据论证观点,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五:拓展(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51.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请你用“运动与力”的关系来说一说。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课件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课件

2.我知道的车的类型和动力。

型动
力 (答案不唯一)
小推车
人推
马车 电车
马拉 电
3.要让静止的小车运动,必须要有 力 的作用。要让运动的小车静 止,我们可以 对小车施加一个阻力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增加垫圈的个数,小车的运动将( B )。
A.变慢
B.变快
C.无法判断
垫圈的重力转化成对小 车的拉力。
拉小车的绳子多长合适?
大约是桌面到地面的长 度。
注意小车上栓 绳子的位置。
资料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 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 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 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 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探索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2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预测一下,用多 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小车运动 的快慢会怎样变化?再增大拉力呢?
有什么不同
实验步骤
④记录每次 垫圈的数量 和小测运动 的时间。
可以用运动 的时间来判 断小车的速
度。
2
2.00
2
2.44
2.19
慢速
2.13
4
1.40 1.69
1.41
中速
1.15
0.81
6
0.75
0.78
快速
0.78


1. 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就必须对这个小车施加力, 比如用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使小车 运动。
2.地球对它周围物体都有一种吸引力,这是( C )发现的。
A.爱迪生 B.爱因斯坦 C.牛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4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4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分为三个环节,聚焦环节通过调查生活中各种各样车的动力来源,将注意力集中到小车的动力;探索环节分两步,先利用垫圈的重力驱动小车并了解重力作用的现象,然后探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研讨环节则指向“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

【学情分析】我校四年级大部分孩子知识面广,对各种类型的车和动力来源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力与车运动的关系。

他们对“重力”作用的现像有生活经验,组装一辆靠重力驱动的小车并不难,也容易推测出“力越大,速度越快”这一规律,但没有思考过力与运动的深层关系;由于四年级还没有学过“平均数”的概念,在本课数据处理中,利用三次运动的“总时间”代替“平均时间”。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一定大小的力才能让物体运动起来,并且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科学思维:研究并了解小车运动快慢与动力大小的关系。

探究实践:组装用重力驱动的小车,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态度责任: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乐于小组合作,乐于分享倾听;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很多的,不同的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难点】组装重力驱动的小车,并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动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聚焦(3分钟)课前完成电子调查问卷:你知道的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车有哪些?对以人力、畜力、蒸汽机、化学燃料、太阳能为动力的车进行统计分类,形成班级调查结果。

通过“趣问卷”微信小程序设计问卷发到班级群,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了解调查更多类型的车辆,教师终端可以快速导出excel表格,形成丰富的班级调查统计表。

板书好课题,呈现统计表格。

师:课前我们对车及其动力类型做了一次小调查,这是我们班的统计结果。

请大家看一看,这其中有什么是你没有想到但同学想到了的?你有什么新的认识?预设:知道了更多车的类型;原来动物也可以作为车的动力等等师: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但经过思考、交流、分享,我们大家都会有新的认识。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教材还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测量摩擦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2.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毛巾、滑轮、砂纸等。

2.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力的概念、物体的运动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摩擦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并总结,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小摩擦力?学生可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经验,提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11doc(7)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11doc(7)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一课,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年级的学生对运动和力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起来有感性认识。

玩具小车是学生感兴趣并且玩过的东西,他们对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本课学生组装小缆车,用垫圈的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

学生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要经历问题——推测——验证——证实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2.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小车的跑道木板一块、秒表、棉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回形针、铁垫圈若干、记录单。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好,朱老师不仅是科学老师,还是一位手工课的老师,我可以把一张A4纸变成一本笔记本, 大家信吗? 拿出纸边讲解边折。

此处可以有掌声!谢谢!想不想拥有这样的一本笔记本呢?有请我的助手,给每位同学发一本,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笔记本。

我的思考:回顾我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我需要学生对科学课堂作记录。

每个学期开学必须要有科学记录本,但后来想想,那仅仅是教师板书抄写本,如实验现象的记录要么是直接记录在书本或作业本上,要么课前在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让他们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教案
8、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教材
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是已经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A.越快 B.越慢 C.保持不变
2.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可以用一下哪种方法( )
A.给它一个动力 B.给它一个阻力
总结评价
本单元涉及力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用较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语言解释垫圈的重力让小车动起来。通过分析垫圈的数量,得出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有些繁琐,导致教学时间不够,没有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较正确的结论发现。汇报发现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1.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小车的运动迁移到足球的运动,把小车受到的拉力迁移到脚对足球施加的推力,用“运动和力”的关系来阐述观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小车的运动原理,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知识。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车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运动的小车,对于小车的运动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背后的科学知识却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小车的运动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掌握简单的物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的运动原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和总结小车的运动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总结小车的运动原理。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运动的小车,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小车的运动原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小车的运动,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小车的运动原理。

3.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小车制作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小车的运动原理1.动力:……2.阻力:……3.摩擦力:……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二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动起来》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使小车运动更远。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小车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细致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摩擦力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观察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木板、毛巾、砂纸、滑轮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目的:观察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摩擦力下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小车运动更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小车若干辆2.摩擦材料(如毛巾、木板等)3.测量工具(如尺子等)4.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小车是怎么运动的吗?小车运动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运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提出实验要求:用不同摩擦材料的表面让小车运动,并记录小车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摩擦材料下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讨论: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如重量、倾斜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有影响,摩擦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运动的距离也越短。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体会。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轮轴的原理以及简单的机械运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轮轴的作用,知道如何利用轮轴来使小车运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轮轴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轮轴来使小车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轮轴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轮轴的原理;(2)能够利用轮轴使小车运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轮轴的原理;2.如何利用轮轴使小车运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轮轴的原理;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轮轴使小车运动;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轮轴的原理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小车若干辆;2.轮轴若干个;3.实验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车吗?小车是如何运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小车运动起来。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小车和轮轴,并简要介绍轮轴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一辆小车和一个轮轴。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小车在轮轴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利用轮轴使小车运动,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和分析。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轮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小车运动呢?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轮轴的原理和如何利用轮轴使小车运动。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反思(3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反思(1)在本次《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对不同类型车辆动力来源的调查和对小车运动的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并且不同的小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例如在聚焦环节,通过展示各种车辆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车辆运动的原因,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在探索环节,学生亲自组装动力小车,体验垫圈重力产生的拉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对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的理解。

2.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成功地完成了调查不同类型小车动力系统的任务。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够列举出多种常见车辆的动力来源。

- 在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实验中,学生们积极动手操作,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逐渐完善实验方案,最终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并学会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3.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对研究运动和力的浓厚兴趣。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记录数据,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在研讨环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们能够基于实验数据进行汇报和交流。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车辆类型的丰富多彩以及它们具有不同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车辆的介绍和讨论,学生对这一目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多个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聚焦环节,通过提问“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以及展示各种车辆图片,引发学生对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班级:姓名: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1.重力就是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子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小车运动起来的距离:从启动到停止后这一段的距离。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表示。

3.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就是对物体用力,要想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更快,就是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答:拉力是小车运动中的动力。

担心小车掉下去后用手挡住,手就是小车的阻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答: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到一定程度,静止的小车开始运动起来,在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来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1. 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2.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答: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喷气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反冲力为小车提供动力,小车运动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与喷气产生的推力相同,从而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3.吹起的气球里喷出气体的方向是口朝向的方向,这就是推力。

上升的气球受到的力是气球口的方向,这就是反冲力。

4.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的更远?答:要使气球驱动小车行驶的更远,就用大气球。

气球越大,小车运动的越远;气球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近。

5.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消失。

3.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一端缠绕在车轴上。

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轮就会转动。

4.制作橡皮筋小车时,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答: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而且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
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