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

郎英姿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国家领导人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学校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我国应试教育盘踞了校园几十年,僵化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些不能不引起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的深思。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努力的钻研创造性教育理论与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我国近几年提出的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责任,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念也将会逐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二)省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省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省的基础教育中关于创造性思维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禁锢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导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仅存在于在课程标准中提到,或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的情况,缺乏对实际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策略研究。长期以来,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这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了严重的障碍。传统的师道尊严,束缚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另外,基础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

2、省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的实验与研

究,1993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1995年,“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国约100所大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造学、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研究及其教学。浙江师范大学中文教师在近年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选修课,并对创造性思维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目前,世界各国在创造型学习环境、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创造素质、创造能力、创造方法等问题上均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步早、底子厚,具有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比较细化,他们有系统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型和测量标准,即评价体系。国外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真正对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而我国较多的是形式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之处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

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1、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2、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技术。

3、如何坚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如何在教学中投身创造性思维实践。

研究难点:找出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破除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三)主要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方法等理论知识,构建了自身的理论框架,逐步研究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总结出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

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主要源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从宏观上讲,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从微观上讲,创造性是衡量一个人才华高低、能力大小的尺度。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古至今,各种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发明创造和知识创新,无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近代的产业革命、当代的科技进步、电脑的出现、智能手机的使用、卫星发射的成功等等,集中展示了创造性思维的巨大力量和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社会价值中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二)政策依据

党中央方针的指导,十八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所谓的创造性就是理论成果应当是对前一时代理论成果的超越性,而理论的创造性必然带来工作的创造性。根据党中央的方针指导,教育必须重视创造性,在教育工作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类的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性劳动,一种是重复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重复性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再现。未来的重复性劳动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人所代替,未来的雇员将越来越多的从事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是未来劳动者最基本的素养。而提高全民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艰巨重任。

(三)实践依据

(1)培养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知识总量不断提高,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认识世界的水平不断提高。

(2)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能够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终身的教育,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复激励学生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

1.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研究,它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有序地推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理论探究和实践运用相结合。

2.合作性原则

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素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保证。即使选择的课题是采取独立研究的方式,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离不开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在开展研究课题过程中要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

3.实践性原则

学生是课题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设计、组织、管理,充分发挥课题组全体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增强在执行时的实效性。

4.灵活性原则

任何经验都有其认知或实践的局限性,我们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因地制宜的策略创新,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创造性思维激发和培养的办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二)研究内容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课堂教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出适合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清除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障碍,营造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环境的办法。

五、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

1、文献法:参考国内外重要文献,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研究的基本现状,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重点。

2、调查研究: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现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个案研究:制定个性研究方案,结合课题研究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4、比较研究:立足于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前、后观察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变化,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调整研究方案,再重新进行实践,并将记录的经验和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5、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全部研究对象的总体变化趋势,最终总结出有效的方法,达成目标。

六、研究的过程与实施

(一)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2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完成课题申请书的撰写。

2、了解相关政策,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3、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随时跟踪学生的实时变化。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8月)

1、成立各学科子课题组,分解课题研究任务。组织子课题研究教师学习培训,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目标。

2、结合课题,开始行动研究:第一步:各实验老师根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拟定具体的方案,构建自己独有的教学模式;第二步:按照拟定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记录学生的变化情况。第三步:定期组织研讨交流,各实验教师汇

报自己的阶段研究成果和不足,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第四步:综合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研究办法和方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步找到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1月)

1、各实验教师将研究成果形成文字材料,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性评价,对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全面总结。

2、收集资料,汇总各实验教师研究成果,综合课题组研究教师的经验和成果形成综合性研究报告。

3、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省教育学会和市区专家的结题评审。

(二)研究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做好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

通过专家、主管领导和同行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和审议,对课题进行全面评审完成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提出调整与修改意见,最后实施研究。对课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做分析,对各方面指标做出评析,对研究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2、确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前摸清研究对象的底数,找出具体问题的,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当课题研究到中期时,检验研究中期成效。当课题研究结束时检验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

3、开展研究活动

每次活动要有计划安排,有过程性材料,如活动反思、总结等。组织学习培训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和研究交流等。

4、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

不断的自我提问,对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将行为记录贯穿研究活动的始终,重在对实践活动过程与效果的反思。不断地讨论交流,在与同事的交流讨论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对自己研究行为进行反思。

5、收集资料

收集学习资料、研究反思、论文、案例、经验交流材等活动资料。撰写研究

各阶段的总结报告。保留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变化资料。

6、自我检查

研究目标达成程度;课题研究内容的落实情况;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情况;阶段性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七、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课题立项的管理办法,经学校审批,按程序立项。

2、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严格遵守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全面负责,具有管理权。全面负责课题的进度、经费、人员调配等项工作,严格按课题进度完成各项任务。

3、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专项专人,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课题组成员务必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原则,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各项活动。

4、严格课题研究的时间管理。课题组成员大多是一线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小组的计划和分工安排,明确任务,随时积攒课题研究资料,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并随时观察数据的变化。每项实验结束后,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课题研究按时按计划进行。

5、严格课题研究的成果管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包括申请书、立项书、开题报告书、实施方案;实验研究调查、分析、测试等重要原始记录和数据,论文清单、结题申报材料、证书等,都要有严密的管理措施。对于科研成果,由课题负责人按时立卷归档。

6、严格课题研究的经费管理。学校具有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课题组成员应遵照节俭办事,讲究效率,讲究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确保课题研究经费准确有效的落实。即保证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条件。

八、预期成果形式

主要形式有研究报告、论文、著作、案例等。

九、课题组构成

1.指导组

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黄老师等

2.课题组(直接参与研究的有关人员),分主持人和成员,并写清其单位、职务及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