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回顾-联合国关于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会议召开

合集下载

世界地球日回顾-1972年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

世界地球日回顾-1972年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

世界地球日回顾-1972年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世界地球日回顾-1972年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世界地球日回顾-1972年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世界地球日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工业发展,公害泛滥的年代。

接障而来的环境公害事件在震惊了世界的同时,也动摇了人们对地球肆意恣难的信念,迫使人们不得不反省,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然环境,怎样对待地球。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或斯德哥尔摩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

这是人类对严重复杂的环境问题作出的一种清醒和理智的选择,是向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环境迈出的第一步,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在于达成了以下四项协议:①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②确定了扩大的国际行动计划;③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常设的环境秘书处;④设立一项1亿美元的环境基金,以满足会后5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同年召开的联合国第27届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每年在此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表彰“全球5O0佳”,并为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分别设定一个主题,作为会议的指导方针。

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文件上签了字,承诺要与各国合作来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迄今为止,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20xx年20xx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4)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5)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①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②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③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 ④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 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B.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C.太阳活动的能量释放
D.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
2.大规模海洋热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我国海岸线不变
③两极冰川纬度升高 ④海洋的面积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珊瑚白化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气 体的过量排放造成的,因此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 放,故选B项。第2题,大规模海洋热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生物多样性减少, ①正确;海平面上升,我国海岸线后退,②错误;两极冰川融化,纬度升高,③正 确;海洋的面积扩大,④错误。故选C项。
[知识巩固]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曾经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 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后经持续不 断的环境综合整治,木里煤田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下图示意木里 煤田位置。据此完成第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易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C.土壤污染和生态退化 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气候恶劣 C.交通不便 D.氧气缺乏 答案:1.C 2.B
(2)极地海冰融化对北极熊的影响为( ) A.海冰减少,栖息地减少或消失 B.鱼类减少,食物量减少 C.水温升高,种群数量增大 D.河口水质恶化,生存环境变差 (3)下列关于减少全球异常高温现象的措施中,最现实有效的是( ) A.在全球各地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全面推广核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落实《巴黎协定》,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从京都到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演变与发展

从京都到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演变与发展

从京都到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演变与发展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不仅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也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联合国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一次全球气候变化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奠定了基础。

之后,随着《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和《巴黎协定》的签署,全球气候变化协议逐步演变与发展。

一、《京都议定书》的诞生1997年,《京都议定书》正式通过,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京都议定书》的核心目标是,在发达国家的指导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一套以减排承诺为核心的灵活机制。

根据议定书,发达国家将设定减排目标,并实施市场化的排放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以提高减排成本的效率。

然而,《京都议定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只约束发达国家,没有约束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其次,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并不足够全面。

二、《巴黎协定》的签署2015年,《巴黎协定》在法国巴黎达成,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巴黎协定》的目标是控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与《京都议定书》相比,《巴黎协定》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变化。

首先,它采用了一种国家自主贡献(NDCs)的方式,即各国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减排目标。

这种方式使得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参与到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来。

其次,协定要求各国制定并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计划,并提供资金支持给发展中国家,以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协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各国的NDCs目标并不足够雄心勃勃,可能无法实现控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其次,协定缺乏具有约束力的执行机制,各国减排行动存在不确定性。

三、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演变与发展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在演变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几个重要趋势。

保护地球的事例

保护地球的事例

保护地球的事例保护地球的事例一:为了使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果,从4月到11月,联合国在2009年先后组织了5次气候变化谈判,分别在波恩、曼谷和巴塞罗那等城市举行。

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谈判,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取得进展。

12月7日~18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经历了激烈辩论和艰苦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但是,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还不明确,资金问题没有完全落实,实质性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大会决定将谈判延伸到2010年,并设立了在2010年底于墨西哥城召开的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完成这一回合谈判的新目标。

哥本哈根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保护地球的事例二: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

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支持。

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的环保立法工作。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

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次会议介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次会议介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

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

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

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

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

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大会1995年4月7日,为期11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一届会议在德国柏林国际会议中心闭幕,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

文件认为,现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是不充分的,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二)2024

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二)2024

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二)京都协议是一个全球气候变化框架下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被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里程碑。

本文将继续探讨京都协议的具体内容和其对应的政策措施。

首先,京都协议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市达成,正式实施于2005年。

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不同,京都协议对规定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进行了约束性规定。

具体而言,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5%以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京都协议提供了几种灵活的减排机制,包括排放权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实施(JI)等。

排放权交易允许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贸易,从而鼓励那些减排成本较低的国家帮助那些减排成本较高的国家实现其减排目标。

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并支持清洁能源项目,获得减排配额。

联合实施则允许发达国家相互合作,在对方国家境内实施减排项目,并获得减排配额。

然而,京都协议虽然在当时被视为重要的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挑战和争议。

首先,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参与问题。

协议中规定,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无需承担减排目标。

这引起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不满,认为这不公平地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发达国家。

此外,协议的减排目标并不足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科学家普遍认为需要更加宏大的努力才能有效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协议的可持续性。

京都协议原本计划于2012年结束,然而协议的继任者并未及时出台。

在COP17(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7次会议)期间,各国达成了“第二承诺期”,即向2020年延长京都协议的执行时间,并就减排目标进行了更新。

然而,这种临时延长并没有解决协议的根本问题,即缺乏长期的全球减排规划。

尽管京都协议面临了许多挑战和争议,但它的确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京都协议书解读

京都协议书解读

京都协议书解读摘要:一、京都协议书的背景与意义1.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问题2.京都会议的召开与成果3.京都协议书的作用和影响二、京都协议书的主要内容1.目标与原则2.减排目标与时间表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义务三、京都协议书的实施与挑战1.签署与批准情况2.减排措施的实施与监督3.京都协议书的局限性与挑战四、我国在京都协议书中的角色与贡献1.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2.我国在京都协议书谈判中的努力3.我国在实施京都协议书方面的成果与挑战五、京都协议书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京都协议书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地位2.京都协议书与其他国际气候协定的关系3.京都协议书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发展趋势正文:一、京都协议书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1997 年12 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京都议定书》(简称“京都协议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京都协议书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各国设定减排目标,分摊减排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京都协议书还强调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减排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二、京都协议书的主要内容1.目标与原则京都协议书设定的主要目标是,将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不造成气候系统危险的水平上。

协议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减排责任,因为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

2.减排目标与时间表京都协议书为发达国家设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即到2012 年,发达国家要在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排5.2%。

同时,协议书还规定了8 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义务京都协议书明确区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义务。

京都协议内容

京都协议内容

京都协议内容京都协议内容简介•京都协议是联合国框架公约下的一个国际环境协议,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该协议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市达成,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

•京都协议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协议之一。

目标和承诺•京都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1990年水平以下。

•协议规定了各个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和承诺。

•根据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约%以下。

执行机制•京都协议采用了排放权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等灵活的执行机制。

•排放权交易允许国家之间进行排放权的买卖,以便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

•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能源项目来获得减排额度。

成果评估•京都协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截至2020年,协议生效的国家共计实现了约%的减排目标。

•一些国家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成果。

挑战和争议•尽管京都协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参与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协议不公平并且限制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另一个争议是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稳定性,存在一些欺诈和操纵的情况。

后续行动•京都协议的有效期为2012年至2020年,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个承诺期。

•为了继续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正在努力制定一个更加全面和具有约束力的后续协议。

•巴黎协定是京都协议的后续协议,于2015年达成并于2016年生效。

以上是对京都协议内容的简要阐述,该协议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机制。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但协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为后续行动奠定了基础。

京都协议内容简介•京都协议是联合国框架公约下的一个国际环境协议,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该协议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市达成,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

•京都协议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协议之一。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4课时 《国际合作》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4课时 《国际合作》

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4课时第三节《国际合作》教学设计安徽省滩溪中学杜风雷【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重点落实“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一内容,方法是“结合实例:本节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途径,以及我国的态度和行动。

本节课的内容为整本书内容的总结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通过分析相关资源、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理解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2.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和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让学生理解推进国际合作的艰难性,理解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中国参与国际合作态度和行动,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3.通过分析中国参与国际合作案例,归纳国际合作的特点、主要途径及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制作资源、环境问题资料卡。

2.搜集中国参与的国际合作的真实案例,制作中国行动资料卡。

学生准备:搜集模拟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的相关资料,为模拟大会作准备。

【教学过程】美国一家“退约”,不会改变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潮。

2023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习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气候峰会,强调:“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助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工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使世界各国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出一个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美好的地球大家园。

【板书设计】听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课后作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

哥本哈根会议介绍哥本哈根会议是一次历史性的环境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此次会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所采取的重要行动之一。

会议的目标是通过制定全球性的减排目标和措施,以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

哥本哈根会议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急剧升温的严重威胁。

科学家们广泛认为,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地球正经历着无法逆转的气候变化,如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

为了避免这些灾难性影响,各国政府决定通过国际合作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确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会议的目标是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减排协议,取代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根据这个协议,各国将立即开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达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60-80%的目标,以遏制全球升温在2摄氏度以下。

然而,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突破性成果。

会议期间,各国在减排目标、技术转移、资金援助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发达国家主要关注减排责任和成本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

这些分歧导致了会议的进展缓慢,最终未能达成一项全球性的减排协议。

尽管如此,哥本哈根会议仍然有一些重要的成果。

会议期间,许多国家宣布了减排目标和计划。

其中,美国和中国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它们都宣布了减排目标。

另外,各国政府还达成了一些非法约束性的协议,如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援助给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哥本哈根会议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民间活动和意识形态变革。

数万名来自各地的示威者齐聚哥本哈根,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与此同时,媒体、学者和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也大幅提高,这促使各国政府在未来会议上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全球性的减排协议,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取得的一些成果为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京都议定书》及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制度

《京都议定书》及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制度

《京都议定书》及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制度一、本文概述《京都议定书》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自1997年通过以来,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分析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的成效与不足。

本文还将探讨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新的国际气候协议的形成、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合作与竞争,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转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与核心内容《京都议定书》诞生于1997年12月11日,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一步,它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经过激烈的国际谈判和妥协后达成的。

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全球开始正视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

《京都议定书》的核心内容在于设定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对发达国家设定的强制性减排目标。

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如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低碳生活等。

然而,《京都议定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美国并没有批准这一议定书,这无疑对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构成了巨大障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长,但议定书并未将这些国家纳入强制减排的范围,这也引发了一定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

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只有5年,这使得其未来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对私营企业的低碳减排投资产生了消极影响。

尽管如此,《京都议定书》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不仅为全球气候治理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京都协议书会议内容及成果

京都协议书会议内容及成果

京都协议书会议内容及成果
《京都议定书》是指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会议(COP 3)通过的一
项国际法律文件。

该议定书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延伸,旨在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确定了第一承诺期(2008年到2012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发达国家承诺将温室气体减排到1990年水平的5.2%以下。

- 引入了排放权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以促进经济发
展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结合。

通过排放权交易,国家可以在达不到减排目标时向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权,促进减排成本的降低。

而CDM则允许发展中国家通过减排项目获取碳减排凭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这些凭证。

- 规定了各成员国的报告和审核机制,确保各国履行减排承诺
的透明度和可核查性。

《京都议定书》的成果是重要的里程碑,它为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提供了框架和指导。

该议定书的通过使得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促进了全球各国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通过引入排放权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该议定书也为各国提供了更灵活和可行的减排方法。

尽管《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和措施存在一些限制和争议,但它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和应对。

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一)2024

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一)2024

京都协议具体是什么(一)京都协议(Kyoto Protocol)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达成的一项国际气候变化协议。

该协议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市签署,并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

京都协议是为了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而建立的重要国际合作机制。

该协议的关键目标是通过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限制全球气候变暖程度,确保未来的气候变化能得到控制。

其中,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

京都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温室气体目标:京都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承担更多责任和贡献的基础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指定限额之内。

具体而言,各个国家承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百分之五。

值得注意的是,该协议只对发达国家有具体排放目标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具体的排放限额,但也被鼓励采取减排措施。

2. 灵活机制: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京都协议提出了几个与温室气体减排相关的灵活机制。

其中包括:a. 京都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自主减排、污染权交易和其他减排项目,来满足其减排目标。

b. 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以支持和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同时获得减排额度作为其自身减排目标的一部分。

c. 联合执行(JI):允许发达国家在其他发达国家境内进行减排项目,并将减排额度计入其自身的减排目标。

3. 法定义务与限期:各方签署京都协议后,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以确保达到减排目标。

各方还需定期向联合国提交温室气体清单和排放情况报告,并接受国际审核。

鉴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京都协议也规定了对未来行动的审议机制与进一步谈判的时间表。

4. 区别对待原则:为了平衡各国的发展需求和减排责任,京都协议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采取了不同的区别对待原则。

根据该原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责任和贡献不同,前者需更积极地承担减排义务,而后者被允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

京都协定书主要内容

京都协定书主要内容

京都协定书主要内容京都协定书主要内容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方面。

该协定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并于2005年生效。

下面是该协定的主要内容:1.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京都协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承诺期间(2008年至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各自1990年水平的平均值的5.2%。

此外,协定书还设立了国家特定减排目标,鼓励一些国家更进一步地减少排放量。

2. 温室气体清单:协定书中还明确了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和氢氟碳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等效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和报告要求,以确保准确监测和评估温室气体排放。

3. 富含温室气体的工业和行业: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协定书将重点放在工业和行业领域,如能源生产、工业过程、废弃物管理和运输等。

各国被要求采取相应的国内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减排目标。

4. 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为了帮助实现减排目标,京都协定书设立了三个灵活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实施和排放交易。

这些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项目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获得排放减少的认证和奖励。

5. 资金支持: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京都协定书还设立了资金机制,呼吁发达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

此外,协定书还鼓励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6. 追踪和报告:为了确保各国履行减排承诺,协定书要求各方定期上报排放数据和实施措施的信息,并接受国际评估。

这种透明度和问责制度有助于监督和评估各国的减排进展。

纵观京都协定书的主要内容,该协定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目标,并通过设立减排目标、制定清单、推动清洁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手段,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应对。

这一协定为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为后续国际气候谈判奠定了重要基础。

京都协议内容

京都协议内容

京都协议内容
【最新版】
目录
1.京都协议的背景和目的
2.京都协议的主要内容
3.京都协议的实施情况和影响
正文
【1.京都协议的背景和目的】
京都协议,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 1997 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国际协议。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2.京都协议的主要内容】
京都协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排放限制:协议规定,各签署国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各发达国家应在 2008 年至 2012 年期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 1990 年水平至少减少 5%。

(2) 排放贸易:协议允许各签署国之间进行排放贸易。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低于其分配的排放限额排放温室气体,它可以将其剩余的排放额度出售给其他国家。

(3) 清洁发展机制:协议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以帮助发达国家通过投资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来达到其自身的减排目标。

【3.京都协议的实施情况和影响】
尽管京都协议在制定和通过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仍然是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

自 2005 年生效以来,京都
协议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提高各国环保意识、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京都协议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发达国家未能履行减排承诺,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协议的执行力度表示不满等。

尽管如此,京都协议仍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框架和实践经验。

2015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巴黎协定》,以取代即将到期的京都协议。

保护地球的事例

保护地球的事例

保护地球的事例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保护地球的事例一:为了使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果,从4月到11月,联合国在2009年先后组织了5次气候变化谈判,分别在波恩、曼谷和巴塞罗那等城市举行。

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谈判,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取得进展。

12月7日~18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经历了激烈辩论和艰苦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但是,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还不明确,资金问题没有完全落实,实质性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大会决定将谈判延伸到2010年,并设立了在2010年底于墨西哥城召开的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完成这一回合谈判的新目标。

哥本哈根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保护地球的事例二: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

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支持。

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的环保立法工作。

低碳环保知识竞赛考题

低碳环保知识竞赛考题

低碳环保知识竞赛考题低碳环保知识竞赛考题⼀、选择题:1、“低碳”是指 ( B )。

A.减少碳⽔化合物B.减少⼆氧化碳排放C.减少⼀氧化碳排放D.减少碳⾦属2、低碳⽣活是通过转变消费观念和⾏为⽅式,在保证⽣活质量不断提⾼的前提下,( A )⼆氧化碳等温室⽓体的排放。

A.减少B.不变C.增加D.保持3、“低碳⾏动”的宗旨是( A)。

A.⿎励公众从⾝边⼩事做起,调整⽣活⽅式,为减少温室⽓体排放出⼒。

B.减少⽩⾊垃圾,少⽤⼀次性物品C.护林种树,绿化环境D.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减低温室⽓体排放量4、低碳概念就是把⼆氧化碳排放降到( C )等⽔平。

A.⾼B.中C.低D.平5、⽣态经济就是⼀种尊重( C )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

A.⽣长B.经济C.⽣态D.社会6、循环经济的本质是( D )经济。

A.市场B.计划C.泡沬D.⽣态7、所谓“零碳城市”就是( B )等温室⽓体零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为⽣态城市。

B.⼆氧化碳C.三氧化硫D.三氧化铝8、每个家庭每使⽤⼀度电,相当于排放了( B )公⽄的⼆氧化碳。

A.1.5B.45C.0.15D.0.785 9、( A )消费、( )分享、简单⽣活这是减少温室效应的⽼办法。

A.少,多B.少,少C.多,多D.多,少10、居民家庭每使⽤⼆度⾃来⽔,相当于排放⼆氧化碳( A )公⽄。

A.1.82B.0.91C.2.91D.2.45 11、⼩汽车每消耗1公⽄汽油等于排放( )公⽄的⼆氧化碳。

A.3.7B.5.8C.7.9D.1.0 12、家居⽤电:⼆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 )。

A.0.275B.0.785C.0.89D.1.25 13、使⽤1度天然⽓,需排放⼆氧化碳( )公⽄。

A.0.5B.0.6C.0.19D.0.8 14、倡导低碳出⾏⽅式,应( )乘坐公交车,( ) 开私家车。

A.少,多B.多,少C.多,多D.不,不15、你清楚下列那⼀项不属于低碳饮⾷吗,( )A.尽量喝袋装茶B.多⾃制饮料⾷品C.多吃蔬果少吃⾁D.尽量喝散装茶 16、在节能减排上,我们倡导( )粮⾷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和( )饮酒。

京都议定书二次承诺期目标推动全球减排行动继续加强的重要指标

京都议定书二次承诺期目标推动全球减排行动继续加强的重要指标

京都议定书二次承诺期目标推动全球减排行动继续加强的重要指标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的附属协议,京都议定书确立了全球减排的时间表和减排目标。

在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结束后,京都议定书进入了第二承诺期(2013-2020年),并在此阶段延续和加强了全球减排行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减排工作,京都议定书二次承诺期目标成为了重要的指标。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为各国确定了减排目标,并督促各方履行减排承诺。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第二承诺期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目标的推动下,各国积极采取行动。

一些发达国家在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成为全球减排的主要贡献者。

同时,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投入减排行动中,推动全球减排工作取得了有益的成果。

为了加强全球减排行动,京都议定书二次承诺期目标还涉及到了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发达国家承诺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减排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

这种合作与支持是推动减排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球减排效果的关键。

然而,尽管京都议定书和其二次承诺期目标的推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全球减排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仍存在差异和困难。

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资源状况和能源结构等因素均对减排工作造成了影响。

其次,减排行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建立起有效的国际合作体系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要继续加强全球减排行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

各国应加大投入,加速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国际社会还需共同研究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以更加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除了国际层面的努力,个人和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减排行动中。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支持环境友好的政策来发挥作用。

京都协议书文献

京都协议书文献

京都协议书文献京都协议书是1997年12月11日至12月23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第三次差异大会上通过的一项重要国际法律文件。

该协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和延续,旨在进一步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

京都协议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同的减排义务。

协议将1990年作为基线年份,并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对应基线年份水平的下方数值。

同时,协议还建立了灵活的市场机制,如排放交易和清洁发展机制,以帮助各国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

京都协议书的签署国承诺减排的方式和目标各不相同。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需要根据自身国情和能力制定减排目标,并在达到目标后进行验收。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没有直接的减排义务,但可以通过参与清洁发展机制等方式来获得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京都协议书的实施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发展阶段不同使得协议实施困难。

发达国家往往担心减排措施对经济增长和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减排责任主要应由发达国家承担。

其次,市场机制的运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和监测体系,以确保减排项目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协议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承诺要求较高,但实际的资金流入和技术转让进展依然不足。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京都协议书仍然被视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里程碑。

它使得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提高,各国在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此外,协议为后续谈判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基础,如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的《哥本哈根协议》和2015年巴黎大会的《巴黎协定》。

综上所述,京都协议书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减排目标和市场机制等方式推动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

然而,协议的实施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以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球日回顾-联合国关于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会议召开—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世界地球日回顾-联合国关于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会议召开
世界地球日
“在位于南美大陆南端阿根廷境内‘冰河公园’里,每隔三四年都可以看到一次阿根廷冰湖最壮观的‘冰坝崩塌’景象,然而,这一景观自1988年1月17日最后一次出现后就再也没有形成过。

据科学家考察,由于地球温暖化的缘故,冰河最前端的高度比20世纪80年代大幅度降低,因此不能再形成冰坝。


“1991年,奥地利和意大利国境附近的冰川,发现了一具约5000年前的男尸,服装和携带品几乎都完好无缺,这次发现显然是由于冰川快速萎缩的缘故。


“南极大陆冰山出现龟裂,1998年3月23日卫星拍照的冰山与十几天前相比,约有200平方公里的冰山消失了。


“地球温暖化给北极地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带的植物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些北极圈内特有的植物开花期提前,致使按期而来的蜜蜂因错过开花期而不能传授花粉。

这些植物由于无法传宗接代而数量锐减。


近年来,有关地球温暖化的报道此起彼伏,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趋势开始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

地球温暖化是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

温室效应是通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氯氟烃(CFC)
第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