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1.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综合思维) 3.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区域认知) 4.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物质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整体性的含义: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

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图表点拨] 教材第105页图5-3和图5-4,两图展示出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1)阳光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

(2)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4)在河流中上游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影响。( )

(5)某地区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

C.温和湿润D.高温干燥

[提示] (1)×阳光是太阳辐射的重要表现形式,不断为地球提供能量,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3)×生产功能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4)×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5)D [瓶状茎、多刺、硬叶说明了该植物可耐高温、干燥的环境。]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下图所示)。

秦汉以前的黄土高原 近代的黄土高原

问题 1 (综合思维)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植被要素发生了变化。原因:破坏林草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等。 问题2 (综合思维)上述要素的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

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问题3 (综合思维)上述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哪一特征?

提示:体现了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归纳提升]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案例: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案例:自然地理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生产有机物的功能。

生产有机物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

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会形成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1)A (2)D [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材料某区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