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的特点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边塞诗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众多读者。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和欣赏边塞诗,体验其中的美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边塞诗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发展背景。

2.掌握边塞诗的基本欣赏技巧。

3.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如下:1.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

2.边塞诗的代表作品欣赏。

3.边塞诗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边塞诗朗诵录音配以幻灯片展示边塞诗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这种诗歌形式是否熟悉,有什么感受,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边塞诗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背景与意义。

同时,通过展示边塞诗的经典代表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焘的《塞下曲》等,讲解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欣赏体验(25分钟)教师播放边塞诗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全身心地投入边塞诗的世界。

然后,逐句朗读边塞诗,指导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语言之美、意境之深和意义之重。

教师还可以借助幻灯片展示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4.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韵律特点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群体朗读和分享。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每组进行诗歌朗读展示和表演。

5.输出展示(20分钟)请学生根据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短文或创作一首边塞诗,展示自己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可以展示在班级内或通过学校刊物等形式进行展示。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边塞诗的表达和理解程度,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评价。

边塞诗鉴赏 (1)

边塞诗鉴赏 (1)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 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等少 数民族)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 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 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芦管、
角、鼓。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者的穷兵黩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出塞》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 松《己亥岁》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 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 美之情)
安化县乐安镇中学戴思妹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要点和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鉴赏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
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 题材的诗歌。它是时代 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 运兴衰的作品。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边塞诗诗群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边塞诗诗群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边塞诗诗群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和理解边塞诗诗群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边塞诗诗群的阅读技巧和方法;3. 学习和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作品;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内容1. 边塞诗诗群的概念和特点边塞诗诗群是指产生于古代边塞地区的一类诗歌作品。

它们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著称,包含了对边塞生活、英雄壮丽、历史传奇等丰富的内容。

边塞诗诗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广泛:边塞诗诗群的题材涵盖了边疆风光、军旅生涯、士兵情感等多个方面。

(2)语言独特:边塞诗诗群以直抒胸臆、豪迈激昂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激情奔放的感觉。

(3)情感丰富:边塞诗诗群表达了士兵们的苦楚、绝望、战斗豪情等丰富的情感。

2. 边塞诗诗群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阅读边塞诗诗群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技巧和方法:(1)理解题目和背景:“好雨知时节”,就是要理解“好雨”指的是什么,以及所处的时节是什么。

(2)注重语言细节:边塞诗诗群的语言往往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注意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理解诗词的内涵。

(3)情感共鸣:学生可以从自身经历和情感出发,与诗词中的情感进行对比和共鸣,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 学习和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

例如《登鹳雀楼》《边塞词》等。

通过诗词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边塞诗诗群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在边塞诗诗群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图文结合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文本,让学生深入感受边塞地区的独特风情和人文景观。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3.能够欣赏和朗诵边塞诗;4.能够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边塞诗是指唐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在边塞地区创作的一类诗歌。

由于当时边塞地区战乱频繁,生活艰苦,诗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边塞诗的主题多为战争、边疆、马背、牧歌等,形式上多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格律严谨,韵律优美。

2. 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边塞诗的基本韵律有平水韵、杨花韵、西峰韵、定韵等。

其中,平水韵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韵律,其韵脚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

边塞诗的基本格律有律诗、绝句、长短句等,其中律诗的格律最为严谨,要求每句都符合规定的字数和韵律。

3. 欣赏和朗诵边塞诗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边塞诗,让学生欣赏和朗诵。

在欣赏和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4. 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在学生掌握了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边塞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基本韵律和格律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边塞诗,让学生欣赏和朗诵。

在欣赏和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3. 创作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后,自己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边塞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步骤1.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教师可以讲解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让学生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边塞诗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以下将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群文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评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边塞诗群文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群文的概念、特点和演变;2. 边塞诗群文的代表作品鉴赏;3. 边塞诗群文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和展示边塞诗群文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于边塞诗群文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边塞诗群文的概念、特点和演变,同时展示一些边塞诗群文的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和赏析。

3. 学习鉴赏(30分钟)通过阅读边塞诗群文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家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形式。

4. 创作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边塞诗群文的形式和特点,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的题目,如《边塞山川风景描写》、《征途感怀》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写出符合边塞诗群文风格的文章。

5. 作品分享(15分钟)邀请学生选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分享,学生可以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的初衷和感受。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边塞诗群文。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2.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作的作品,包括内容、形式、表达能力等方面;3.口头回答:测试学生对于边塞诗群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概念、特点、演变等方面的问题;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中文教学中,边塞诗诗群文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文学形式。

它们以描写边塞生活、塑造英雄形象为主题,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边塞诗诗群文的阅读,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诗群文的特点和作品背景;2. 掌握阅读边塞诗诗群文的基本技巧;3. 通过朗读和讨论,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诗群文的特点和意义;2. 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文选读;3. 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诗诗群文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引发学生对该文学形式的兴趣。

鼓励学生提前阅读并思考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阅读和理解(1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边塞诗诗群文文章,自主阅读并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分享的形式,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并解答提前准备的问题。

第三步:分析和解读(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诗群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讨论和互动方式,了解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意境和情感表达,加深对其的理解。

第四步:鉴赏与评价(15分钟)配合多媒体展示,播放名家诵读边塞诗诗群文的视频,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魅力。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分享对文本的评价和理解。

第五步:创作与表达(20分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边塞诗诗群文的创作。

可以自由选题,写出自己对边塞生活和英雄形象的表达。

通过展示和欣赏,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第六步:巩固与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相关的边塞诗诗群文资源,丰富对该文学形式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社团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课堂表现以及创作成果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边塞诗,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悲壮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3. 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教学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如写作背景、地域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教学边塞诗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4. 教学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分析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如豪迈、悲壮、思乡等。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一首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边塞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小学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小学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小学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一、现学情分析1、边塞诗有其文学特色,但学生普遍缺乏对其文学内涵的了解。

2、课程中没有聚焦古典摘句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知识水平不够丰富。

二、学习目标1、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认知能力,开拓边塞诗情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英汉文化之间的理解力,增强学生文学内涵鉴赏能力。

三、学习内容1、深入边塞诗,进一步认识古典文学,探究代表大边塞诗作者董大为、江海沧等人的传统文化。

2、深入认知边塞诗的古往今来,感悟古典文学影响边塞诗的历史性质,探究小说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借助文本结合学生的语言熟悉程度,从广泛范围突出关键文化细节来开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以边塞诗为主线,创设课堂语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认知古典文学知识,联系实际体验古典文学魅力。

五、活动设计1、让学生研读边塞诗精选,从每首诗的情节情况中刷出古典文学的基本要素,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2、让学生探究现象,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阅读结果,共同分析古典文学中的主题,发展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力。

六、评价方案1、从课堂表现上综合评价学生掌握古典文学知识的情况,使学生从文学理论到文学作品都有所认知;2、从实际应用调整上来评价学生从古典文学中获得的知识,奠定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熟悉程度。

七、思考反思1、针对不同用词及文化内涵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入挖掘,拓宽学生的视野;2、运用有趣的故事、古典文献作为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典文学,增加学生在文学方面的认知力。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掌握边塞诗的鉴赏方法,能够独立鉴赏边塞诗。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边塞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边塞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塞诗的意境,引出本课主题。

2. 背景介绍:教师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包括边塞地理环境、战争情况等。

同时,介绍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如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

3. 课文讲解:教师逐一讲解边塞诗中的经典作品,包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同时,教师还会介绍一些边塞诗以外的相关诗歌作品,如描写草原、沙漠等边塞风光的诗歌,以及描写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诗歌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所学的边塞诗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互动: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对边塞诗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6.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边塞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背景和内涵。

此外,教师还会介绍一些与边塞诗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学流派,拓宽学生的诗歌鉴赏视野。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边塞诗,培养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韵律和情感。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探究法:通过问题设置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边塞诗的内涵和外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2.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3. 边塞诗的代表作品赏析;4. 边塞诗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边塞诗的概念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述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解释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2. 通过幻灯片和课件展示边塞诗的代表作品,并简单分析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 教师分享一首精选的边塞诗作品,重点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传达的主题;3.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不同的边塞诗作品进行分享,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意见。

第四步:小组创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边塞诗的创作,要求结合现实社会,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见解;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分析创作过程和意图。

第五步:互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就边塞诗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边塞诗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创作边塞诗的心得体会,交流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边塞诗,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活动;2. 作品质量:学生的边塞诗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个人风格;3. 思维发展: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展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4. 反思能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家中继续阅读和赏析其他边塞诗作品;2. 学生可参加诗歌创作比赛,并将自己的边塞诗作品投稿;3. 学生可选择进行边塞诗的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学术论文或报告撰写。

边塞诗鉴赏讲解

边塞诗鉴赏讲解

2011级语文专题复习之边塞诗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3.归纳特征(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烘托。

二、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常用词语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三、分析举例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一、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问题二、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引言边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汉唐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与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边塞诗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边塞诗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边塞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边塞诗的欣赏与鉴赏,培养学生对优美辞章、妙趣横生的艺术形式的喜爱与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增强学生对边塞文化的认知。

通过学习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边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边塞诗的朗读、背诵和仿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与传达边塞诗的艺术形式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特点与形式。

介绍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格律与韵律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2. 边塞诗名篇的分析与欣赏。

选取优秀的边塞诗作品,分析其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其中的魅力。

3. 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与背诵边塞诗作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边塞诗的记忆与理解。

4. 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

激发学生对边塞诗创作的兴趣与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边塞诗的格律与韵律进行诗歌的仿写与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如边塞文化的背景、边塞诗的艺术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作品,通过分析其语言运用、意境描绘等方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意义与价值。

3. 朗读与背诵法。

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并进行个别评价与点评,帮助学生提高朗读与背诵的准确性与感情表达的能力。

4. 创作与展示法。

鼓励学生进行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与创意思维。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  教案(全国)

2017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边塞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

它开在远古的楼兰,它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

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一、概念阐释:以描写边塞的军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1、如火的激情——边塞健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怀的袒露
边塞诗多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军报国和建功立业,从而抒发自己的壮志。

如①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②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③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④陈
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反映
了唐代长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虚实对比为该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⑤《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旷世的孤独——对戍边将士思乡情怀的关注
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①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
那:无奈,只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②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碛:沙漠]
③《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回乐烽均为地名]
3、深沉的思索——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考
诗中或写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或写对和平的向往,或写对军中某些现象(譬如苦乐不均、将帅无能)的不满。


①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②常建的《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精品文档
③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百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金
河、青冢、黑山均是地名]
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以上只是大致的归纳,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时诗中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很复杂的。

如王翰的《凉州词》中既充满慷慨之气,又夹杂着一种悲凉。

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
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其中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隐含着将士戍边报国的责任,二者交织,慷慨悲凉。

三、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标示边疆、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关山、青海、玉门关、楼兰、边、燕然、沙场、大漠
边塞特有的事物:烽火、城楼、(细柳)营、琵琶、戍鼓、横笛、羌笛、芦管、芦笛、与战争有关的武器:角弓、鞍、马、刀、号角、
与战争有关的人称称谓及历史名人:将军、都护、兵、军、征人、李广(龙城飞将)表达征人思乡常用的意象:月、羌笛、芦管、雁
与战争有关的关键词:征、战
四、对抒情方式的归纳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例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最后两句即为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塑造人物抒情。

仍以李白的《塞下曲》为例
精品文档
②借写景抒情。

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思乡的情感借景(如雪之沙、如霜之月)得到了抒发。

③借议论抒情。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后两句借议论表达了对朝廷所派将领昏耳贵无能的不满。

④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如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此诗通过写骏马的神清骨峻,凌厉奔驰突出其雄健,又写其具有的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以及它的忠贞。

是马而非马,作者这里正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这匹马,表达盛唐时期一种蓬勃向上、渴望建功立业、封侯千里的精神。

,既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