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题库 067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合集下载

第15课时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15课时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作生产为代表。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2.生产工具的革新 (1)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 石镰等简单工具。
①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2)铁犁牛耕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③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纺 织 业
烧陶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成就
①东汉晚期烧出了青瓷②南北朝时期烧出了白瓷 陶 ③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 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业 制瓷 ⑤元代开始进入______ 彩瓷 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 宗产品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1)判断: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 位,它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 (×) (√ ) (2)判断: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中国 (3)选择:(2009· 广东单科,9,改编)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 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 品 (B )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命题视角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时期,生产力落后,多采用此 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 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 (2)个体农耕
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影响:调动了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生 活比较稳定;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
高水平。
(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 的重要因素。 (3)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 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高考历史考前必备主题6 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高考历史考前必备主题6 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主题6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的转移1.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本质上属于自然经济。

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进步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通过投入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在限定的田地里对庄稼作物精心耕植,提高有限土地面积的农作物产量。

3.田庄:田庄是东汉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自给自足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经济实体。

4.均田制:北魏到隋唐时期,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政府推行均田制。

以北魏的均田令为例,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5.寺院经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以发展,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的封建地主经济形式。

南朝时,寺院与经济恶性膨胀,占有了许多劳动力。

寺院与庄园争夺劳动力的矛盾尖锐。

6.田制不立:宋初对土地没有明确地规定所有权,也没有土地政策,没有对土地实行严格管理。

宋代统治者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

1.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

2.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政局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内陆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能力拓展
1.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发展 (1)土地兼并。 ①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由于 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 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②危害: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小农破产,一方面使农耕生产 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国家失去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另一方 面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进而危及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统治者往往采用“均田”和“限 田”的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4.水利设施的兴修和完善 (1)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郑国渠和都江堰。 (2)西汉:白渠,漕渠及坎儿井。 (3)从汉代起,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5.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封建 土地所有制逐渐出现,小农经济也随之出现。 (2)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具有分散性)。 ②传统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稳定性)。 ③缺少商品交换,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④工具、技术落后,投入大,产出少,具有脆弱性和落后 性。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形式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 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 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习题详解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习题详解

●习题详解
第一题: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解析思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2.答案要点:我国古代原始农业是刀耕火种;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农具和牛耕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标志着中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第二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1.解析思路:原始社会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2.答案要点: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西周时期,土地所有制属于周王,各级受封的贵族只享有土地使用权,它们驱使奴隶在井田上劳作,此为“井田制”。

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唐宋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明朝中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第三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解析思路: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答案要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进行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目的是自给自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既受到封建政权的维护,也受到封建政权腐朽统治的摧残,在艰难中成长。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教案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教案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知识要点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要点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中历史会考知识: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农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会考知识点以供⼤家学习。

⾼中历史会考知识: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耕作⽅式的变⾰: “⼑耕⽕种”——“⽯器锄耕”——“铁犁⽜耕” 其中,铁犁⽜耕是主要的耕作⽅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经济:①以家庭为⽣产、⽣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业相结合,⽣产主要是为满⾜⾃家基本⽣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种⾃给⾃⾜的⾃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产的基本模式。

领先世界的古代⼿⼯业: 冶⾦业—— 青铜器:商周时代,进⼊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排,⽤⽔⼒⿎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提⾼。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早期⽣产的是青瓷,后来⼜烧出⽩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两⼤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烧制出⽩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明代的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

明中后期,⼜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

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纺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少在五六千年前)。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

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盛时期。

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明清两代都在那⾥设有官局,专门⽣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古代商业的发展:西汉“开关梁”后,富商⼤贾周流天下,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管理。

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

⼴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唐政府在这⾥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导航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导航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演进1.原始社会时期,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耕作。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先民采用耒和耜进行耕作,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开始少量使用青铜农具,并懂得采用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农业新技术。

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的发展,标志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为国有制,土地属于国王。

3.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确认,在不同时期还采用过屯田制和均田制。

明朝后期(时期)成为农业发展桎梏。

1.小农经济形成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规模:小;地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历代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政策。

4.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变化:农业出现专业化;手工业与市场相联系。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垄作法。

2.汉代: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赵过发明了铁铧犁,在精耕细作方面出现了代田法和区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了《齐民要术》一书。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

5.宋元时期: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

6.明清时期: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出现了新的著名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知识导学1.通过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学习,要认识到生产技术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习“土地制度的演变”这个知识点时,要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部分土地。

3.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支柱,它是封建国家的主要财源,同时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还是负担封建国家徭役和兵役的主力。

历史概念精耕细作试题知识讲解

历史概念精耕细作试题知识讲解

历概念精耕细作试题xx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在限定的田地里对庄稼作物的精心耕植,也就使得作物的产量增加,也是在这种模式之下,中国的农业技术在古代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工具,二是耕作技术,三是水利技术。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1.《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4.“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

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

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A.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D.农业管理方式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

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6.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高考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专题1

高考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专题1

高考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专题12020.031,牛耕普及全国是在A、秦朝B、汉代C、唐代D、宋朝2,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A、集体耕作B、简单协作C、小农户个体经营D、庄园经济3,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两个最基本的阶级是①地主②农民③奴隶主④奴隶⑤平民A、①②B、③④C、①⑤D、③⑤4,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②曲柄锄和大镰出现③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④牛耕和铁铧犁在淮河地区推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A、庄园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市场经济产生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6,牛耕和铁铧犁在淮河地区逐渐推广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7,战国时期出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①都江堰②郑国渠③井渠④设渠堰使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①导致耕者无其田②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③容易激起民众暴动④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豪强霸占良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阅读下列材料(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根据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10,便于牛耕普及的耕作形式是A、刀耕火种B、二牛抬杠C、火耕水耨D、一牛挽犁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

--《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史记·秦本纪》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之小船创作知识点一小农经济的形成1.时间:战国时期。

2.条件: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3.特点(1)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产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评价(1)地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积极性①自耕农和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3)局限性:个体小农的经济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扩大生产规模。

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指的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的个体农业经济。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精耕细作(1)含义: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基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4)作用: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1.成就(1)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2)设法提高复种指数①表现:实行间作或套种,轮作复种。

②作用: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采用多种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创造出许多比较科学的育种方法,主要有穗选法和株选法等。

(5)认识到掌握农时的重要性,注意巧用农时,不违农时。

2.影响(1)由于集约经营,精耕细作,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2)发达的农业生产,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史料一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解读] 最后一个分句是史料一的主旨。

[思考] 根据史料一,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④瓦解原因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思考与讨论4:井田制瓦解、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三)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思考与讨论4:井田制瓦解、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形成原因:(既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 ——根本原因 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
均田制:
1、时间: (1)开始实行:北魏 (2)发展完善:隋唐前期 唐中后期 (3)瓦解: 2、土地来源: 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 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 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 4、性质: 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5、作用: 有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稳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 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思考与讨论:封建社会,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是怎样逐步 走向成熟?
(三)隋唐时期:——逐渐发展 ①耕作技术: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 ②农具: 曲辕犁——中国的耕犁技术相当完善
(四)宋元时期 : 全面成熟 ①耕作技术——宋代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精 耕细作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②农具——耧锄; ③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江南大量种植粟和麦; 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 占城稻的引进 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五)明清时期 : ——继续发展 ①耕作技术: 黄河流域——两年三熟、三年四熟, 长江流域——一年两熟制 闽江、珠江流域——一年三熟制 ②作物品种增加: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高一历史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清代的靳 辅——民办 官助修水利。
郭守敬(1231 — 1316),中国元代科 学家。
《河防一览图卷》 (局部)
明代潘季驯— —束水攻沙 降服恶 龙。
徐光启(1562 ~ 1633),明代中国近代 科学的先驱者、明朝 大学士。
徐光启编著的大 型综合性农书。
; https:// 双色球预测最准确
vyf59wbu
张罗了丰盛的饭菜。新屋封顶是男人们干的活儿,所以小青和耿英那天只能是婆姨们做饭队伍中的成员了,两人跑前跑后地一直忙个不停。耿 直小,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一会儿抱柴,一会儿择菜,高高兴兴地忙碌着。新屋封顶工程结束后,白家就在院子里摆开桌子,招呼大家伙 儿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饭。说起来,这新屋封顶街坊邻里帮忙,主家宴请吃一顿丰盛的饭菜,已经是这一带地方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乡俗了。 来帮忙的人高兴,主家也高兴。那天干活儿时耿正注意到,在两个负责挑水的年轻后生中,有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壮实可爱,大家都喊他 东伢子。只见他挑了两只木制大水桶,跑了一趟又一趟,干得比哪一个都欢快。他不但给男人们这边负责和泥的人送水,而且还抽空给西墙根 下的那只大水缸里添水。虽然那边的女子们不断地洗菜做饭大肆用水,但水缸里的水一直都是满满的。耿英那天也注意到这个年轻后生了,他 看上去比小青姐姐略大几岁的样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小青姐姐非但不感激这个赶来帮忙,并且特别勤快的好街坊,反而老是给人家甩脸子。 但这个年轻后生似乎并不生气,反而处处让着小青姐姐。当他第一次高高兴兴地过来给大水缸里添水时,小青姐姐竟然硬邦邦地对人家说: “你来我家干什么!”没有想到这年轻后生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只是特别憨厚地对小青姐姐笑一笑,说:“婆婆叫我过来帮忙呢,我想自己也 不会干别的,就挑水吧,反正咱有的是力气啊!”小青却用鼻子“哼”一声,很不肖地扭头不看人家了,继续低头剥葱。耿英不解地看着小青, 心里着实替这个年轻后生打抱不平,但又不好说什么。这时候,正好乔氏提着一篮子准备清洗的莲藕过来了。看到这个年轻后生给大水缸里添 满了水,高兴地说:“东伢子就是有眼力啊,这边也是很费水呢。”然后转头笑着对正在一边切蒜薹的对门儿老婆婆说:“娘娘的这个大孙子 就是讨人喜欢呢,您老好福气啊!”老婆婆高兴地笑了,说:“我老了,是他爹和他姆妈好福气呢!”另一个婆姨的笑声更响,大声说:“哪 里啊,是谁家的丫头好福气呢!”小青低声骂一句:“真讨厌!”到这个时候,耿英已经基本上搞明白了,这个人们喊他东伢子的年轻后生为 什么总是处处让着小青姐姐!那天上午,耿英一边干着活儿,一边还一直在想,这个东伢子人挺不错的呀,可小青姐姐为什么要那样对待人家 呢?有那么一刻,耿英甚至还跑了神:这东伢子怎么看怎么就好像是大壮呢!唉,大壮啊,你现在可好?你在干什么呢?在给我娘挑水吗?热 热闹闹地吃完午饭后,男人们又帮助收拾整理一番,就各自搬上自家的桌椅板凳告辞回去了。婆姨们则帮助乔氏将碗呀碟呀的全部洗刷干净了, 各人将自家的碗碟归拢在一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目标解读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本课分别讲述了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可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

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则有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国有土地所有制)三种类型。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重点: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土地制度的演变、均田制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铜器C、铁器D、骨器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战国B、西汉C、南朝D、唐朝3、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4、下列现象最能决定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铁器、牛耕用于农业生产B、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D、周王室衰微5、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7、下列关于井田制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原创)A、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B、国王将土地直接分赐给卿大夫C、土地不得转让和买买D、奴隶和庶民在土地上集体劳动8、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原创)A、政府不规定百姓占田的最高限额B、“授田”指的仅是政府将掌握的官田授给农民C、可以纳绢代役D、均田制的推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10、下列农业著作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是(原创)A、《汜胜之书》B、《农桑辑要》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1、有犁盘和软套曲轭,转弯方便,又有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耕作工具出现于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2、记载绿肥种植技术的农书为A、汉代的《氾胜之书》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3、“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种方式的改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 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记: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3)商周期间,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期间,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行。

今后,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色:(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缓和长远持续的重要原由: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当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商代的司母戊鼎世界罕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朝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 宋朝江西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 ; 清朝还发了然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有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商业的发展1、认识“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所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 ( 市长或市令 ) ,准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分开,白日准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线渐渐打破,商铺随地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有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有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 ; 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 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朝开封、临安 ; 益州刊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多数、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 ( 二者同样之处:都从经营盐业发迹 ; 商业活动都波及金融领域 ( 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创办票号); 活动范围都波及外国,都累积起巨额财产 )认识“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提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期间秦国商鞅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基本上属于原始农业的范畴。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答案:D
解析:反映的实质是封建生产方式更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因而更进步。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

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3.我国农业生产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青铜农具D.铁铲、铁犁
答案:B
解析:A、C、D分别属于“刀耕火种”阶段和商周、春秋时期。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

我国早在沟洫农业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即已孕育,秦汉以后逐渐成型,并不断扩展和提高。

我国的精耕细作农业,是以精耕、细管、良种、重肥等综合措施和高土地利用率为手段,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的劳动集约型农业。

无论从农艺方面或产量方面都达到世界古代农业的最高水平。

4.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商业繁荣,城市兴起C.鲁国按亩收税D.商鞅变法
答案:C
解析:奴隶制瓦解是社会性质的变化,其主要标志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5.下列为牛耕推广提供可能的一项革新技术是
A.铁铧犁的发明B.牛鼻环的使用C.犁壁的安装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答案:C
解析:没有安装犁壁以前,牛耕需要牛和人力相对多,不利于推广。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西汉时期出现了只驾一头牛的双辕犁,后发展为曲颈双辕犁,使得犁地效率大幅度增加,使得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6.下列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有
①重农政策②兴修水利③轻徭薄赋④编写农书指导生产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当时的作用可以知道它们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

我国早在沟洫农业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即已孕育,秦汉以后逐渐成型,并不断扩展和提高。

我国的精耕细作农业,是以精耕、细管、良种、重肥等综合措施和高土地利用率为手段,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的劳动集约型农业。

无论从农艺方面或产量方面都达到世界古代农业的最高水平。

7.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技术在南方更为发达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C.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带江浙地区
答案:D
解析:这句谚语说明了苏州和湖州的稻米产量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B为现象。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

我国早在沟洫农业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即已孕育,秦汉以后逐渐成型,并不断扩展和提高。

我国的精耕细作农业,是以精耕、细管、良种、重肥等综合措施和高土地利用率为手段,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的劳动集约型农业。

无论从农艺方面或产量方面都达到世界古代农业的最高水平。

8.历代统治者重视并维护小农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维护社会安定D.维护自身的统治
答案:D
解析: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其统治的。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

我国早在沟洫农业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即已孕育,秦汉以后逐渐成型,并不断扩展和提高。

我国的精耕细作农业,是以精耕、细管、良种、重肥等综合措施和高土地利用率为手段,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的劳动集约型农业。

无论从农艺方面或产量方面都达到世界古代农业的最高水平。

9.“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段史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撒播坐收
答案:B
解析:做材料性试题,应先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再抓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题。

根据材料中的“伐木”“纵火”“用竹锥地”可判断出答案为B。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

我国早在沟洫农业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即已孕育,秦汉以后逐渐成型,并不断扩展和提高。

我国的精耕细作农业,是以精耕、细管、良种、重肥等综合措施和高土地利用率为手段,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的劳动集约型农业。

无论从农艺方面或产量方面都达到世界古代农业的最高水平。

10.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 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 D. 牲畜饲养
答案:A
解析: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能力。

人类的生存,首要的是解决吃的问题,吃有了保证后,才可能进行其它生产活动。

谷物的种植即农业的发展,是解决吃饭问题的最主要途径,因此也是人类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的决定性因素。

题干评注: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问题评注: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

我国早在沟洫农业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即已孕育,秦汉以后逐渐成型,并不断扩展和提高。

我国的精耕细作农业,是以精耕、细管、良种、重肥等综合措施和高土地利用率为手段,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的劳动集约型农业。

无论从农艺方面或产量方面都达到世界古代农业的最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