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三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
五、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一、自主探究
(一)、自主学习例1,例2
1、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思考并回答:
①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的。
②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 )个面。
②将例1、例2填写完整。
2、完成39页做一做。
一、复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5×8= 3.6×0.4= 39.68×0= 47.6×1=
4÷0.5= 12÷0.06= 12÷1.2= 3÷30=
3.2×6+3.2×4= 2.5×4×0.36= 0.2+0.8×0.5=
二、看一看
1、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个面。
2、从()面看到的图形是。
3、从()面看到的图形是;从()面看到的图形是;从()面看到的图形是。
4、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3、从上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A、B、C、
4、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A、B、C、
5、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这是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A、4 B、6 C、9
三、下面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
四、仔细看图,填图号。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5、下面是小红给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拍的照,观察是从什么方向拍的。
()()()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例3.导学案doc
第一学期科目:数学第(3)单元第( 4 )课时年级:五主备人: 张青课题:教材P28例4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除法化成整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一、自学能力生成阶段:前置性作业1、填空(1) 0.7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
(2) 9.3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
(3) 6.73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
(4) 0.023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
2、预习新课: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3.心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270÷90= 27÷9=二、导学达标阶段: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第28页例4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图画,可能会说出:(1)奶奶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2)这里有7.65 m丝绳;(3)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2.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 (个)教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英语人教新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3 Story Time 导学案
英语人教新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3 Story Time 导学案1. 前置知识本单元所需的前置知识有:•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对所需英语词汇的掌握;•了解英语故事的基本结构。
2.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学会理解、朗读、记忆本单元所学的英语故事,并熟悉故事的基本结构;•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3.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熟悉本单元所学的英语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本单元所需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4.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有:•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记忆故事的同时,能够运用故事进行有效的英语语言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所需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以达到语言运用的流利程度。
5. 教学内容5.1 Story Time本单元所学的故事是一则发生在一个小镇上的故事,内容涉及到两位有趣的大象的冒险经历。
学生可以通过故事的内容理解英语语言、发现英语故事的结构和学习英语的语音、语法及词汇。
5.2 语言点本单元所需掌握的英语语言点有:•掌握并理解一些常用形容词、名词、动词;•学会正确使用一般现在时和过去式,以及副词“sometimes”、“always”。
5.3 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如下:•阅读故事并朗读故事,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故事的思路、结构和用法;•理解、分析并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以巩固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写作训练,强化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6.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阅读指导;•口语训练和口语演练;•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演讲和讨论。
7. 补充教材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入一些额外的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这些辅助材料包括:•英语故事视频;•练习册和听力练习;•学习工具和应用程序。
8.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达到预期目标,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口语和听力的考核;•教师评估学生写作作业的质量;•通过阅读作业、故事记忆和练习的质量进行评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课题:观察小药箱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38页的例1。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学习难点: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法指导: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导学过程:一、诗歌导入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长方体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二、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
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1.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鞋盒,可以看到几个面呢?2. 我发现: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个面。
三、实践出真知(1)分别从正面、左侧面、上面鞋盒,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下面。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2)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3)从后面、右侧面和下面看鞋盒,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我发现:从()面和()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面和()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面和()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
我知道:(1)观察时,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五 年级 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导学案
1、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
温馨提示:大展示时,最好注意两点:一是充分发挥小黑板的作用;二是号召全班同学参与互动,或齐读课文,或请他们解答问题等。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我能正确读准生字:鲸、猪、腭、哺、滤、矮、判、胎
我能提醒大家注意的字:
我能理解下面的词语:
我能找出以下多音字:
我能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我不能理解的词语有:
(2)、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我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①从课题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话;②把段意叠加起来;③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等。我能按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4、组长请学习对子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1、组长组织组员快速聚拢,展示学习成果。
2、每个小组先分享群学的收获,再提出质疑。
3、记录员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做好记录。
4、教师通过巡视和组长反馈,掌握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组织组间互学,提炼出共性问题。
八、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一、辨字组词。
捕( ) 流( ) 栗( ) 台( )
哺( ) 梳( ) 粟( ) 苔( )
节( ) 执( ) 免( ) 骄( )
捷( ) 蛰( ) 勉( ) 矫( )
二、选词填空。
充足 足够
1、临近冬天,松鼠会储存( )的粮食,用来安然过冬。
2、蟋蟀筑巢的地方一定是阳光( )的。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导学案
第3单元整体备课“科学素养”一、知识结构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二、教学目标:9《鲸》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10*《松鼠》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11《新型玻璃》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XX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XX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普集学区五年级数学科上册导学案单元备课第三单元总课时26课时教材简析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九个活动情境:在“分数的再认识”活动中,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则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在“分饼”与“分数与除法”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知道分数的分类标准,并能掌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找规律”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分数大小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在“找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正确地约分,也为后续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在“去少年宫”与“分数的大小”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一知识,会正确地通分与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 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单元重点:(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随堂检测:一、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富()堂()怒气()()日()天()
1.只要你坚持练习,,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2.不知是谁惹恼了他,他地走进了教室。
3.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无不,气势磅礴。
海力布救了__________,得到了_________,所以他能听懂鸟兽的话。他知道了灾难的来临,最后牺牲自己,拯救了乡亲们。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海力布听到消息。
扩写句子:
2.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
五年级语文《9、猎人海力布》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能复述故事。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自我订正
预习检查:一、补充音节。
w_____ sh______ t_______ sh_____ h______
偎衰泰珊瑚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
2.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
三、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一、给生字组词。
爹()纱()挨()
爷()炒()抬()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2.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
3.形容人高兴愉快的样子。()
4.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牛郎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织女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可能性》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可能性》导学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导学案自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利用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育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确认现象和不确认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事件出现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学习难点: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导学准备工作:课件、节目卡片、三色积木、纸盒。
自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我会学。
(一)游戏1:猜猜盒子里存有什么。
(二)游戏2: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二、小组合作探究,我试问。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基准1情境)师准备工作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下着“唱歌”“唱歌”“朗读”,放到桌上,选三名学生依次去分组。
1、第一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此时有三种可能发生的结果)2、第二名同学能够确认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将出现的结果。
(此时存有两种可能将出现的结果)他不可能将抽到什么?能够确认吗?3、第三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为什么?4、回顾抽签情况,师生共同填研究报告剩卡片张数321确认不确认15、对照研究报告分析、总结。
(1)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分组活动,你们辨认出了什么?(2)引导得出事件发生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如果是确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如果不确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板书)(三)游戏稳固,玩纸牌游戏:每个小组都有四张大小不同的牌,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抽取,每位同学抽之前要先说一说可能出现的情况,抽出以后把牌摆在桌子上让大家判断。
五上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编写:郭云授课人:小主人:班级:【学习目标】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懂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
2、学会知识的分析,对齐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很有成就。
【温故知新我热身】1、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
268÷4=() 224÷4=() 252÷6=()45÷15=()(检查一下全做对吗?)【自主学习我能行】2、我想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即小数除法,如22.4÷4怎么做呢?⑴我先看一下书P24页,例题:计划4周跑22.4千米,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嘿!我这样做:22.4千米=()米()÷4=()米5600米=()千米⑵观察p24页的竖式竖式中被除数的整部分除过后还余2,2表示余()个十分之一,并与十分位上的4合并成24个十分之一,哦!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是()所以商的6前点上小数点才行。
⑶我自己独立完成,因此22.4÷4=()关上书,我会写竖式:【合作探究我快乐】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在小组里说一说温馨提示:除法算式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 ).也就是说,被除数与商的( )要对齐,所以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小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按( )的方法算出商,在把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的小数点对齐。
【智勇冲关我必胜】1、填一填(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的积与其中一个(),求另一个()的运算。
(2)43.5是5的()倍。
(3)根据2.34×6=14.04直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4)已知两个数的积是39.9,一个因数是19,另一个因数是()。
(5)一辆汽车4天节约汽油40.8升,平均每天节约()升汽油。
第三单元(导学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导学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
2.能够读懂古代生活相关的文字,并能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课前导学
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让同学们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文化成就?
2.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科技发明?
3.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不同?
三、课文阅读
课文简介
本单元的课文为《盘古开天地》。
课文阅读策略
在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时,同学们可以采用以下阅读策略:
1.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基本结构。
2.重点阅读文章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捕捉关键词汇。
3.针对关键词汇进行精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课文理解
1.盘古是谁?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是怎样的?
2.课文中提到了哪些词汇和成语?它们的意思是什么?
3.你认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有什么寓意?
四、拓展学习
除了课内学习之外,同学们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学习:
1.阅读更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文章或书籍。
2.参观博物馆或风景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背景。
3.观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或纪录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五、学习反思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进行学习反思:
1.你觉得本单元对你最有帮助的是什么?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你会如何继续拓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三单元《练习七》导学案
数学五上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七》P30-31导学案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评价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我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小数除法,并会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验算。
2.我会探索“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学习流程】
一、独学
主题一:列竖式计算(练习七第2题):
5.98÷0.23= 19.76÷5.2= 10.8÷4.5= 2.7÷7.5=
主题二: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练习七第9题)
6÷1.5= 1.2÷1.2= 49.5÷1.1=
6÷1= 1.2÷1= 49.5÷1
6÷0.5= 1.2÷0.8= 49.5÷0.45=
我发现:一个除法算式中,当除数小于时,商比被除数大。
当除数大于时,商比除数小。
(二)对学
对子间互相检查独学内容;
主题一交流:“我是怎么计算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主题一交流:“我有什么发现?”
(三)群学
重点交流主题二:“我有什么发现?”。
(四)展学
对照群学的内容展示。
三、大显身手。
1.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练习七第2题)
21÷1.4= 8.84÷1.7= 6.21÷0.03= 15÷0.06=请仔细阅读【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可以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
选择其中的一题和对子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的?
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的商与被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五年级第三单元导学案(789课时)
寨底学区五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时:第 7课时授课日期:主备教师:常张军使用教师:【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课前准备】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37页的图。
【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填空: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③正方体体积=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提纲内容。
小组合作填表:(1)正方体棱长 1分米 = 10厘米体积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四、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1)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3)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8立方米=()立方分米0.54立方米=()立方分米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4)出示例5。
(投影显示)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2.2×1.5×0.01=0.033(立方米)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解法二: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22×15×0.1=33(立方分米)五、训练检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第三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3.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书写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努力坚持和持之以恒的品质;2. 培养学生对积累和训练的重要性的认识。
活动安排:1. 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日积月累”这个话题的探索和思考。
2. 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词。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练习,并设计相应的理解问题让学生回答。
4. 拓展:通过讨论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
5. 总结:概括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积累和训练的重要性。
6. 练习:设计听写练习、作文练习等,巩固所学内容。
7. 完成作业。
教学重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2. 重点句子和生词的掌握和运用;3. 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导入课题:“日积月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坚持长久地积累和训练?二、学习(2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姜子牙的耕田之路》,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词,解释其意义。
3. 教师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学生跟读。
三、练习(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重语调和语感的培养。
2. 设计理解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四、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努力学习的作文。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评论,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10分钟)概括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例如:“姜子牙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耕田之路的胜利。
”等。
六、练习(15分钟)设计听写练习、作文练习等,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上三单元导学案徐小兰:强调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计算是在应用中不断提高,形成技能的。
这里说的应用除了简单的计算练习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
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来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把计算方法的探讨与解决问题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作用于计算方法的探讨过程,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另外,一些现实问题还能引发学生一些新的数学思考,比如解决这个问题是用口算好,还是用估算或笔算的方法好?为什么这儿要取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在生活中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用循环小数来表示商等?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引发起学生新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主备人:徐小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导学案《西师版》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59页《西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来求商的近似值。
3、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会“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例2 ,第58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第1,2,3题。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巩固知识课前回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时应先算出结果,再根据生活实际或题意取近似值,常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整数,应该在(分)位上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应该在(百分)位上四舍五入;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取近似值应该看要求保留的位数的后(一)位,然后(四舍五入)。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检查。
点拨自学一、小组交流: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抽学生汇报二、学习例题一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
小明走8步,量出共走了2、97m。
请大家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
1、列算式(竖式计算)2、978=0、37125(m)2、分析0、371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3”,“7”,“1”分别在(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3、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思考:1mm太短了,对我们走一步的距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因此保留到厘米就行了。
怎样保留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4、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第(3)位,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0、3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5、看教材例题一,再次分析竖式:这道题根据题意确定保留(2)位小数,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0、371)就行了。
三、学习例题二7个西瓜共重53kg,平均每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列算式:537≈7、6(kg)。
分析:题中要求得数保留1位小数,商应除到哪一位呢?除到小数点后第(2)位就行了。
(以下教师看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掌握是否让学习深究)思考:这道题如果只除到小数点后第1位。
那么你怎样判断是“舍”还是“入”呢?结论:看余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除数的一半。
分析: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数上要加1。
这道题,除到小数点后第1位后,余数是5,比除数7的一半大,所以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5上加1,得6,也就是商约等于7、6。
课前要求: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
看有无出现除不尽的这种情况,如没有教师举例:一个同学走了7步,共3m,他除不尽,算不出来,谁能帮帮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
学习例题一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后,继续学习例题2学生讨论后抽生回答指导学生看书完成例2,并提醒学生要写约等于符号。
同步练习第58页课堂活动第1题。
1、认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商要除到哪一位才满足题目的要求。
2、独立计算,除出结果后填表。
组内交流,独立答题,组内交流,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商。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7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巩固知识一、求商的近似值和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1、面各题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79,0、671、52,3、580、77,0、8912、5。
2、说你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
3、是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的。
比较小数的大小时从(整数)部分比起,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分)位,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分位也相同就看(百分)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拿来展示?(展台或黑板)并报自己的计算过程。
要求学生说出求商的近似值时要把商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组内交流完成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
(板书课题)自学探究一、学习例题31、王师傅7天节油22、3千克,张师傅11天节油34千克,李师傅5天节油15、8千克;(1)算一算:3位师傅每天各节油多少千克?(2)议一议: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3)比一比:谁是节油标兵?为什么?2、独立列式计算完成(1)。
注意思考:如果出现每天节的油不能算清,该怎么写得数?提示:因为算式除不尽,而且也没有明确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因此可以只写算式,但要竖式计算几位小数出来。
3、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后面2个问题。
(1)、说一说你认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2)学生汇报4、小结:在遇到既要求我们取商的近似值又要求我们比较大小时,应该怎样来取商的近似值?在遇到既要求我们取商的近似值又要求我们比较大小时,我们只要把小数保留到可以(比较的)数位就行了。
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或小黑板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决第1个问题“3位师傅每天各节油多少千克”,每个小组可以从3位师傅中选择1位来算出他每天节了多少油。
刚才我们在解决第1个问题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2个算式的得数除不尽。
既然除不尽,我们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2个问题。
同学们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选择那种方法最合适?教师从学生发言中引导出:只要把小数保留到可以比较的数位就可以了。
(因为第3个问题是比较3位师傅谁节油最多,所以我们就把小数位数保留到可以比较的数位,这样既解决了第2个问题,也便于我们解决第3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王师傅:22、37≈3、19(kg)张师傅:3411≈3、09(kg)李师傅:15、85=3、16(kg)因为:3、19>3、16>3、09,所以王师傅节油最多,王师傅是节油标兵。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课后作业练习一第4,5,6题。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学习内容自主增加例题,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复习1、秋天到了,果园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位老伯说“昨天,我们挑了8担苹果到街上一共卖了995元,你知道每担卖了多少元吗?列式计算:9958=124、375≈124(元)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
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你们说行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自学探究1、果园的王阿姨遇到点烦恼,她告诉我们“今年果园丰收了,共装了3430筐水果;为了及时把水果输运送到外地去销售,我们打算请货车师傅来运送,每辆车能装125筐,但是不知道到底需要准备多少辆车?”孩子们,你们能帮助她解决吗?(1)、学生独立解答,算出结果。
3430125=27、44(辆)答:需要准备27、44辆车。
(2)思考:①车子应该是一辆一辆的,能用小数表示吗?②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③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数?(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法)(3)提问: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辆车?27、44≈27要用27辆车。
(4)提问:根据实际情况,用27辆车能将3430箱的水果全部装完吗?分析:计算结果是(27、44),说明这3430箱水果要装的车比(27)辆多一些,如果将多的(0、44)舍去的话,那么剩下没装完的水果就没有地方装,我们也就不能完成装3430箱水果的要求,所以剩下的部分也要用(1)辆车来装。
答:需要准备28辆车(5)生活中的进一法用得多吗?举例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情况会用到进一法。
2、新美服装加工厂购进一匹58、4米长的布料,每1、6米可以做一套童装。
这匹布料能做童装多少套?(1)学生独立完成:58、41、6=35、875 (2)议一议:对计算结果应该是怎样处理?为什么?分析:做了(35)套后剩余的布料(够、不够)做一套童装,所以不管分位上能否“五入”,我们都要把它(舍去),这种取值方法称为“去尾法”。
(3)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1、教学进一法板书引导学生说出应该用近似数来表示,因为汽车都是一整辆为单位的,没有不到1辆的汽车。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然后汇报。
修改板书:3430125=27、44≈28(辆)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种剩下的不足一份又不能舍去的情况时,我们不论要保留的数位后一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往前一位进一,这就是“进一法”。
小组交流,教师小结课堂练习(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书店买词典,每本词典18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2)每个油桶最多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油,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3)小红9分钟打了150个字,平均每分钟大约打多少个字?(得数保留整数)教学后记“循环小数”导学案《西师版》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0页—循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