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校本化纲要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程标准内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4.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5.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6.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7.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8.初步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教学目标(一)基本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阅读知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3.通过阅读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利用已有知识能说出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条件。
5.通过阅读了解分散系的含义,能说出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6.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道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并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7.通过知识的迁移和阅读认识物质的量,并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物质质量及微粒数的简单计算8.通过阅读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
9.通过阅读认识摩尔质量的概念10.通过练习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11.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并能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江苏地区专用)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3)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1).原子结构1、电荷关系:2、质量关系3、原子组成:4、核素:5、同位素:(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分层排布: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重点)1.化合价变化规律: 2.原子半径变化规律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同主族的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重难点)(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处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结构特点:数 = 数2.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
3.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三.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1、化学键(重点):化学反应的本质:(1)离子键:存在于化合物中A.概念:B.离子化合物: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共价键:共价键的存在:单质:H2、X2、N2等(除)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过氧化物B.共价化合物:除离子化合物之外都是共价化合物(3).电子式:①.原子的电子式:②.阴阳离子的电子式:③.物质的电子式:NaOH Na2O2 NH4Cl N2 O2 CO2 NH3 CCl4 HClO C2H4 H2O2 H2O④.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2、分子间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3、相似的物质,越大,越大,越高3、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1)同素异形体: A.特点: B.实例:(2)同分异构体 A.特点: B.实例:①类别异构:碳原子数相同的:②碳链异构:如:③位置异构:如:(3)四类晶体的组成微粒、微观结构、作用力及性质差异。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
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
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
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请画出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周期表结构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
(第一周期除外)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有机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化学键及其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难点:有机分子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二、讲解(15分钟)
1.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
学科。
2.讲解碳原子的特性和化学键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碳原子的四价性和单、双、三键的特点。
3.介绍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分子的饱和与不饱和以及环状结构等概念。
三、实践(20分钟)
1.老师出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并让学生进行分类和命名练习。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规律。
四、训练(15分钟)
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练习。
2.指导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和命名规则也有了初步认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学的知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教案汇编【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目录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1)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四步教学法教案 (6)专题一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四步教学法教案 (11)专题一第二单元共价键四步教学法教案 (16)专题一第二单元离子键四步教学法教案 (20)专题一第三单元同分异构现象四步教学法教案 (25)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四步教学法教案 (29)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四步教学法教案 (34)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一课时四步教学法教案39 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二课时四步教学法教案44 专题二第三单元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49)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能电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54)专题二第三单元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59)专题二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64)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甲烷天然气的利用.69 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石油的炼制乙烯(第1课时) (74)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石油的炼制乙烯(第2课时) (79)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年级组别高一化学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ⅣA ~ⅦA族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绝对值。
2、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案大纲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案大纲单元一:溶液的离子理论•课时一:溶液的离子理论概述•学习目标:了解溶液的离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内容:•溶液的概念和组成•离子的溶解和离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和实验演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课时二:溶液的电导性•学习目标:掌握溶液的电导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导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单元二:化学反应速率•课时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课时四: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学习目标: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机理。
•教学内容:•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单元三:化学平衡•课时五:化学平衡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和判定•平衡条件和Le Chatelier原理•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课时六: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学习目标: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表达式•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应用•教学活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微粒质量/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27-19质子 1.673×10 1.007 +1.602×10-27中子 1.675×10 1.008 0-31-19电子9.109×10 1/1836 -1.602×10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31?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kg?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8氢核外电子2.2×10m/s-2-10?乒乓球半径:4×10m;原子半径:n×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苏教版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②
讨论与交流
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物质是酸,什么样的物质是碱?
请你自学书本P93~P94的“交流与讨论”,回 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酸碱的认识经历了那些阶段? 2、写出NaHCO3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NaH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NaHCO3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以酸碱为例说 明实验是人类 认识物质的重 要途径
《物质结构与 《实验化学》选
性质》选修
修
2 教学要求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基 ①能用化学发展史说明并体会人类对物质 本 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深入的,认 要 识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化学科学的 求 发展前景。
发 ①通过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的对比, 展 了解化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要 ②以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过程为例,了 求 解在实验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物质世界认识
自从化学这把钥匙打开了物质世 界,人类就一直在试图创造更多 的新物质,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 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化学 又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下一节课继续学习相关内容。)
总结: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整合旧知识,挖 掘新素材,吊起学生 的“胃口”!
苏教版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②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一课时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教学设计
永嘉县上塘中学 徐更曾
1、教材内容及编写思路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以金属的开发 利用为例说明 人类认识物质 的过程
化学理论与现 代技术帮助我 们更深刻地认 识物质世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化学必修2教案蔡本松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得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得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得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得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得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得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得电子排布规律得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得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得复杂性与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得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得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就是构成原子得各微粒得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得信息回答问题:问题解决:1.原子就是由、与三部分构成得。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就是由与之与决定得。
3.在原子中: ==4.原子不显电性得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就是静止得,而就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得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得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得吸引得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得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得核外电子就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得呢?一、原子核外电子得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得一些数据,请您总结电子运动得特征①核外电子得质量:9、10×10-31kg②炮弹得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结论:电子运动得特征就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程标准内容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化学》的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二
《化学2》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化学2》是继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化学1》之后的又一门必修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2》教材共分4个专题。
这4个专题通过12个单元来组织学习内容和学生活动。
下面从教材内容分析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教学设计。
一、《化学2》教材内容分析本文从教材编写思路、内容目标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每个专题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1.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编写思路:“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专题和《化学1》的内容相衔接,从原子、分子、离子层次探究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原因。
教材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必须具备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因此,本专题首先研究单个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探究微观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然后从微粒的相互结合方式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后,把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分别研究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探索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和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本专题教学内容涉及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同分异构现象等物质结构常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的深广度,只作一些粗浅的介绍,不宜拓宽加深。
应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常识,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例如,关于周期律的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已经见过的元素周期表,研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利用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了解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
2.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动力学的角度简单分析了化学反应的快慢和反应的限度,然后从热力学的角度简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结合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联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阐述了能源科学发展与化学学科的关系。
内容目标:教学建议:本专题的教学可从生产、生活事例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及其应用。
化学必修二苏教版提纲
化学必修二苏教版提纲化学预习时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课后再做好提纲,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化学必修二苏教版提纲,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化学必修二苏教版提纲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其次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头。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四、单质及简洁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加,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洁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洁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加。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加;所对应的简洁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加,简洁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加(碱性减弱);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加(酸性减弱)。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简单;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加;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推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渐渐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
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是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大纲的制定旨在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相关文件精神,统筹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推动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设置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各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主要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展开,包括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等内容;二年级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等内容;三年级则着重于化学变化与能量,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知识。
通过有机结构与反应、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模块的有机整合,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教学目标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通过清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指导。
在知识层面上,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能力层面上,要求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增强热爱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包括前沿科技成果,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应用。
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数量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大纲也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促进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评价方式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要求学校和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考核、测试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大纲还强调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六、总结苏教版高中化学大纲旨在引导和规范高中化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知识纲要专题14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 (1).原子结构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6、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7、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间互称为同位素。
①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②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③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n 表示电子层)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重点) 1.核外电子层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_________个的情况(K 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1 +7,中部出现负价,由-4 -1 的变化规律。
原子AZ X原子核质子 Z 个中子 N 个=(A -Z )个核外电子 ZZAn R①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②最高正化合价:+1→+7最低负化合价:-4→-1→0③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1.2Na + 2H2O =2NaOH + H2↑(容易) Mg + 2 H2O2Mg(OH)2 + H2↑(较难)金属性:Na > Mg2.Mg + 2HCl =MgCl2+ H2↑(容易) 2Al + 6 HCl =2AlCl3 +3H2↑(较难)金属性:Mg >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 Mg > Al3.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 Mg > AlNa Mg Al金属性逐渐减弱4.结论:Si P S Cl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
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
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
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请画出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周期表结构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
(第一周期除外)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苏教版《化学2》教材分析与使用建议.docx
《化学2》教材分析与使用建议“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组《化学2》是继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化学1》之后的又一门必修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2》教材共分4个专题,即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有机物的获取与应用及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这4个专题通过12个单元来组织学习内容和学生活动。
下面分别从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方面对各个专题加以分析,供老师们在教学时参考。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编写思路“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专题和《化学1》的内容相衔接,从原子、分子、离子层次探究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原因。
从揭示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关系为目标,首先必须具备有关物质结构的一系列知识。
因此,本专题首先研究单个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探究微观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然后从微粒的相互结合方式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后,把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研究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探索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和基本特点。
教材的逻辑结构如下(图1)。
在本专题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做法,在第二单元介绍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反映了有机分子中的化学键主要是共价键的事实),在第三单元则介绍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打破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从物质结构视角统整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某些知识,强化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晶体等知识是以说明“多样性”而呈现的,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要求上不宜过高。
二、教学目标本专题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较为全面地认识原子的结构:(1)了解元素、核素的涵义及其区别;(2)初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从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变化规律理解元素间的内在关系:(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关系;(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全套苏教版22(精品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全套苏教版22(精品教案)第单元课时酯油脂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油脂的组成、结构及水解反应。
三、设计思路从酯化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引入酯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油脂奠定基础,形成了乙酸乙酯酯油脂肥皂制备(实践)的知识线索。
教学设计遵照这种知识间的因果顺序,突出酯与油脂结构上的差异,在水解反应中的相应变化。
从而理解酯与油脂间的从属关系油脂是一种酯。
为了强化学生对油脂水解的理解,加入了肥皂制备实验,既树立了有机化学反应的实践价值,也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
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交流与讨论]每日摄取的主要有机物及其主要成分:有机物主要成分面食蔬菜肉类油类蛋类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为了能从化学角度去认识这些物质,我们首先来了解这些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
[引入]鸟语花香,花香来自何处?走过某家厨房,麻油炒菜,香气扑鼻,香气来自什么物质?烤肉四处飘香,来自什么物质?[板书]一、概念[讲述]酯:醇跟酸发生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把它看成高级脂肪酸跟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脂:动物体内的脂肪,固态油:植物的果实,液态[复习]酯的形成,研究酯的结构()[过渡]上节课我们介绍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反应可以朝逆方向移动。
[板书]稀硫酸[提问]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学生回答]加碱加氢氧化钠[讲述]非常好,请同学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讲述]乙酸乙酯在酸或碱的存在下与水发生的反应我们称为水解反应。
[板书]二、水解反应[提问]油脂也是酯化反应的产物,那么油脂会不会也发生水解反应?我们先来看一个油脂-硬脂酸甘油酯。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提纲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提纲)、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其他固体碱是白色。
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可溶性碱的溶液PH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三)氢气的性质和用途1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③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⑤锌粒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⑦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⑧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四)铁的性质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铁在潮湿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①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苏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苏教版]第一节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特点,复习碳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知道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掌握甲烷有重要化学性质。
通过甲烷分子式的学习,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取代反应【教学难点】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有机物的基本概念(1)有机物:指含的化合物,通常还含有等几种元素。
(2)有机物的主要特点:大多数有机物熔沸点,燃烧、导电、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反应一般,一般需和使用,常伴有;所以有机反应中常用“→”不用“=”。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①碳原子有个价电子,可以有其他原子形成个共价键;②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和;③碳碳之间结合的方式可以是链状,也可以是状。
(4)、烃的汉语拼音的注音是,表示的意义是(5)、.下列物质属于烃的是:A.H2S,B.C2H2,C.CH3Cl,D.C2H5OH,E.CH4,F.H2,G.金刚石,H.CH3COOH,I.CO2,J.C2H4,烃中最简单的是。
二、甲烷的结构【思考与交流】已知:甲烷的气体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为0.717 g/L,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5%,含氢质量分数为25%,求甲烷的分子式。
(一)甲烷的结构(二)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4占80%~97%)。
2、化学性质:【探究】C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甲烷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
说明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结论: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应)CH4(g)+ 2O2 (g) CO2(g)+2H2O(l);△H=-890KJ/mol点燃甲烷要先,然后点燃从储气瓶里导出的甲烷,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着甲烷燃烧的火焰,观察烧杯内壁有何现象?倒转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又有何现象?①②【思考与交流】:“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甲烷由什么元素组成?你是如何推知的?组成里有没有氧?上述实验能肯定或否定吗?”【科普知识】海底“可燃冰”(2)取代反应:【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现象:定义:反应叫取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内容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
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
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
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本专题内容已经整合到《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课程标准内容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