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2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校长及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根本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我的校长不顾下班后的疲惫一字一句的给我改设计,当我回到家我就在想:“她的一天该有多累啊?现在是不是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呢?”我想出的任何感谢的词语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课前我首先让学生搜集了比较大的土地面积,课上进行汇报,给学生提出疑问,你发现了什么?又让学生回忆了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然后在设计一些较大的土地面积问:“还用以前的面积单位合适吗”,然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虽然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但是1平方千米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还是很远,所以我制作了一个微视频,首先测量出一名同学伸直手臂的长度约为1.5米,再测量出7名同学伸直手臂拉在一起的长度约为10米,最后用我们班的28名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感受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而10000个这样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通过视频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紧接着进行1平方千米的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教学。
1平方千米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只能通过数字和空间想象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使学生的印象得以深刻。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但是有些内容只能通过学生的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这些知识才能逐渐被学生融会贯通而加以熟练的应用。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
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1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氛围较好,但是到课堂最后,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太好,应该引起教师注意。
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需要老师的激励和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我在复习完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之后,给学生展示了高速路路标、汽车仪表盘等生活较常见的千米使用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节课准备还是不够充分,例如,马拉松比赛全程用千米做单位,但是我竟然不知道马拉松全程到底是多长;还有,学生了解了汽车、磁悬浮火车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时速之后,学生更加好奇的是子弹、火箭、宇宙飞船、飞机它们的飞行速度,还有方程式赛车、高铁的时速。
然而,我课前并没有充分发现我班学生的40个男孩子的兴趣点。
我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马拉松全程42、195千米,子弹:每秒2千米;火箭:每秒4、5---7、9千米;宇宙飞船:每小时28440千米;飞机:每小时850—900千米;方程式赛车:每小时400千米;高铁:每小时350千米。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2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通过尺子去测量,但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测量的难度也十分大,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有哪些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长度单位。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些填长度单位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如橡皮擦4(),学校跑道一圈长400(),东莞到广州的距离大约是70(),回顾知识,并引出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分米、毫米时,我创设编数学小故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画一画,加深对该单位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认识千米时,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首先让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的长度有多远,然后再在课堂交流自己的体会,以便于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这些长度概念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们还是问题百出:问题一:不能准确的填出一些物体的单位,比如:一个人的身高是65(),有些孩子填“分米”,她还是没有65分米有多长这个概念。
问题二:不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如:小军跳了16分米,小丽跳了140厘米,小明跳了2米,(1)把他们的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学生不知道化成统一单位再比较。
(2)小丽比小军少跳多少分米?他们不看问题里问的什么?想当然的化成自己想化的单位。
措施:1、针对以上问题,我又放慢速度的出了一些练习题,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再联系实际去想象,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让他们回家观察家里的一些物体,该用什么单位量出他们长度,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
经过这样的练习,他们的运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认识千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当然,光靠这些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建立1千米的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在课间我先带着学生观察操场,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估计花了多少时间。
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一个铺垫。
回到课堂汇报之后,让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也加深了。
在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可见,学生知识的形成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与自己的生活越接近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也越感兴趣,让知识有根,知识的种子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
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
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上《千米(公里)的认识》一课有感: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开心,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
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老师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
我就告诉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
接着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
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节课下来,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把开心给孩子,你会更开心!上好每一节课,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幸福!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片断中可以作出一些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的关系如何处理?目前,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放得很开”,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然而,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时间难控,拖堂屡屡;看似热闹,效果平平。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
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
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
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
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
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
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
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
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我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某某屯大约是1千米,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
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
球场外一圈有约有1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转化,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千米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千米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片断一: 师: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生:我们学过1厘米、1分米、1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3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一《千米的熟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悉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学问阅历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课之前我始终在担忧,由于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同学用手比划,同学也可以用眼睛去看。
那千米怎么办呢?同学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
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就始终拖着没有上。
最终征求高老师的看法,我打算在上这节课时留意做到以下两点:1、让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参加学习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同学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
同学听说要走路,兴奋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同学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同学们笑容绚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支配是正确的。
同学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爱好了,才会专心的去学习它。
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胜利,同学把自己走的步数登记,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
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嬉戏方式,调动同学主动参加的乐观性。
这节课在同学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为了不让同学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嬉戏。
一经公布,下面立即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同学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
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同学也在嬉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同学的参加是比较乐观的',参加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
同学也觉得比以往好玩多了。
从作业状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
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连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很多不足。
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同学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篇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的。
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拟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把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忙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提醒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已有的根底,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假如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究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展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索。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展整体观看,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熟悉,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熟悉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由于究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忙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量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拟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拟熟识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觉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拟精确的熟悉。
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拟积极的,参加面也是比拟广泛的。
但是,整节课各局部的连接准时间的掌控存在很多缺乏,在稳固练习时没能适当绽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测量”中“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含义。
所以在此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义。
教材先设疑:“1千米有多长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场中的跑道来进行引导: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从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
教材通过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对“1千米”进行由概念的认识到具体感知: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最后“做一做”布置了一项校外活动“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
”来加深强化学生认知。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要建立起“1千米”这一没体验过的观念,难度还是比较大。
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先复习,做到温故知新。
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从复习长度单位“1米”的的感性认知和距离测量,到认识“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后引出“1000米”。
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自然过度“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认识”这一学习目标任务,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于这些八岁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凭我的引导,全靠小学生自己去凭空想象,是不容易达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这需要很多学生身边长距离的实际例子进行想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说说“我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认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离概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
考虑到学生对学校比较熟悉,所以我告诉学生我们在开运动会时,50米的迎面接力,一个来回是100米,需要跑10个来回。
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
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转化,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但是,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只是让学生在课后,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算出100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几分钟。
然后算一算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这样学生在做一些连线题时就不会出笑话了。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上《千米(公里)的认识》一课有感: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开心,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
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老师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
我就告诉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
.五圈就是一千米。
接着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
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节课下来,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把开心给孩子,你会更开心!上好每一节课,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幸福!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
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
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
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
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6篇〕篇1:《认识千米》教学反思《认识千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历相联络,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张家港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拟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穿插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所以,我让学生联络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络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目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拟熟悉的地方进展测量,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通过学生的猜想、比拟,得到:“从学校到锦绣花园大约是1千米。
”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
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观察,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由于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计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没有语文知识那么生动有趣,就会使课堂
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同时还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泼
的学习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深懊
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
实践活动去感受知识,理解过程,掌握方法,把知识深
刻的印在学生心中。
教学《千米的认识》这节课时,学生根本不理解1
千米之长短,在作业中常会出现一座楼房高18千米之类的笑话,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1千米有多长,我经过
深思熟虑设计出这样的教学过程:
我事先利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赛跑。
路程是1千米,(不告诉学生具体路程,跑道每圈200米,告诉学生让他们只跑5圈)然后在上数学课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这次赛跑的感觉,学生高兴之极,畅所欲言,
气氛一度达到灼热化。
这时,我因势利导跑道每圈200米,谁能算出这次每人跑多少米?学生很快说出答案:2005﹦1000(米)。
于是我又告诉他们1千米有1000米,,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即1000米﹦1千米。
现在
你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知道了!
学生就是在爱这样的实践中知道了1000米﹦1千米的概
念。
在课后作业中也没有出现别的笑话,
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发挥,个性
得到了张扬,成绩得到了肯定,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节课的有趣获取知识的过程之后,学生充分
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
因此为了更
好的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在那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努力为学生们创造趣学、爱学、能学、会学、善学的氛围。
充分挖掘实践活动这一学好数学的最好资源。
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
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