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319-2003 位置度公差
形位公差100个问与答a
形状和位置公差100个问与答1.目前我国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有哪些主要内容答:有GB/T1182-96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4249-96 公差原则;GB/T13319-03 几何公差位置度公差注法;GB/T16671-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16892-97 形状和位置公差非刚性零件注法;形状和位置误差如何产生答:由于加工过程中工件在机床上的定位误差、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不正确、夹紧力和切削力引起的工件变形、工件的内应力的释放等原因,完工工件会产生各种形状和位置误差。
3.形状和位置误差对什么产生影响答:各种形状和位置误差都将会对零件的装配和使用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机械类零件的几何精度,除了必须规定适当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外,还须对零件规定合理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形位公差研究对象就是要素,即点、线、面。
5.什么称为要素答:要素是指零件上的特征部分:点、线、面。
答:零件加工后实际存在的要素(存在误差)。
实际要素是按规定方法,由在实际要素上测量有限个点得到的实际要素的近似替代要素(测得实际要素)来体现的。
每个实际要素由于测量方法不同,可以有若干个替代要素。
测量误差越小,测得实际要素越接近实际要素。
什么称为理想要素答:理论正确的要素(无误差)。
在技术制图中我们画出的要素为理想要素。
理想轮廓要素用实线(可见)或虚线(不可见)表示;理想中心要素用点划线表示。
什么称为轮廓(实有)要素答:零件表面上的点、线或面。
见图 1 的圆锥面、圆柱面、圆台面、球面和素线。
9.什么称为中心(导出)要素答:由一个或几个轮廓(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圆心或球心)、中心线(轴线)或中心面。
见图 1 的轴线和球心。
10.什么称为被测要素答: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为测量的对象。
11.什么称为基准要素答:零件上用来建立基准并实际起基准作用的实际要素(如一条边、一个表面或一个孔)。
位置度公差等级标准
位置度公差等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在我国的标准体系中,位置度公差等级的标准是GB/T ,其中规定了不同公差等级的位置度公差值。
一般来说,位置度公差等级可以分为21个等级,从IT0到IT18。
其中,IT0级是最高的精度等级,适用于要求非常高的精密机械零件。
IT18级是最低的精度等级,适用于一般机械零件的制造。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公差等级需要根据具体零件的功能要求、制造工艺、测量手段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非标准公差等级的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位置度公差等级的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量和单位、技术文件标准精选
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量和单位、技术文件标准精选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量和单位、技术文件标准精选:1.公差与配合标准2.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3.表面粗糙度标准4.量和单位标准5.技术文件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邮价1.公差与配合标准G321《GB/T 321-2005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9.60G1144《GB/T1144-2001 矩形花键尺寸、公差和检验》14.40G1167《GB/T1167-1996 过渡配合螺纹》9.60G1181《GB/T1181-1998 过盈配合螺纹》12.00G1800.1《GB/T 180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36.00G1800.2《GB/T 1800.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62.10G1801《GB/T 18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25.20 G1803《GB/T1803-2003 极限与配合:尺寸至18mm孔、轴公差带》14.40G1804《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9.60G2822《GB/T 2822-2005 标准尺寸》12.00G3672.1《GB/T3672.1-2002 橡胶制品的公差:尺寸公差》14.40G3672.2《GB/T3672.2-2002 橡胶制品的公差:几何公差》12.00G3177《GB/T 3177-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25.20G5371《GB/T5371-2004 极限与配合: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18.00G5847《GB/T5847-2005 尺寸链计算方法》14.40G6414《GB/T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12.00G11334《GB/T 11334-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圆锥公差》14.40G12360《GB/T 12360-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圆锥配合》15.60G12471《GB/T 124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木制件极限与配合》32.40G13914《GB/T13914-2002 冲压件尺寸公差》12.00G13915《GB/T13915-2002 冲压件角度公差》9.60G13916《GB/T13916-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9.60G14486《GB/T 14486-2008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16.80G15055《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16.80G15755《GB/T15755-1995 圆锥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14.40G16743《GB/T16743-1997 冲裁间隙》7.20G17864《GB/T17864-1999 关键尺寸(CD)计量方法》9.60G18776《GB/T18776-2002 公差尺寸英寸和毫米的互换算》12.00G19763《GB/T 19763-2005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应用指南》9.60G19764《GB/T 19764-2005 优先数和优先数化整值系列的选用指南》12.00G20911《GB/T 20911-2007 锻造用半成品尺寸、形状和质量公差》12.00G21299《GB/T 21299-2007 玻璃容器公差》12.00G24636.1《GB/Z 24636.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术语、定义和基本概念》21.60G24636.2《GB/Z 2463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统计公差值及其图样标注》19.20G24636.3《GB/Z 24636.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零件批(过程)的统计质量指标》36.00G24636.4《GB/Z 24636.4-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基于给定置信水平的统计公差设计》25.20GJ11《GJB/Z11-1990 尺寸链计算导则》36.00GJ20《GJB/Z20-1991 尺寸链计算书》18.00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24.00H352《HB/Z352-2002 航空精密仪器仪表金属制件的尺寸稳定化处理》18.00H5800《HB5800-1999 一般公差》18.00H6103《HB 6103-2004 铸件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12.00HB6220《HB 6220-1989 公、英制尺寸的相互换算》14.40H7388《HB7388-1996 锻件和铸件尺寸控制》12.00H7741《HB 7741-2004 复合材料件一般公差》9.60H7748《HB 7748-2004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相互关系及其选用要求》26.40 H8233《HB 8233-2002 橡胶零件的尺寸极限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12.00WJ2212《WJ2212-1994 枪械公差与配合》18.00WJ2556《WJ 2556-2000 兵器产品用三棱形孔、轴》9.60QC266《QC/T266-1999 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一般要求》12.00QC267《QC/T267-1999 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QC268《QC/T268-1999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QC269《QC/T269-1999 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QC270《QC/T270-1999 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CB829《CB 829-1998 水中兵器产品未注公差的规定》12.00J6753《JB/T6753.1~5-19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12.00J7557《JB/T7557-1994 同轴度误差检测》21.60J9146《JB/T9146-1999 矩形花键加工余量及公差》6.00J9184《JB/T9184-1999 统计尺寸公差》24.00J10478《JB/T10478-2004 热轧环形件机械加工余量及公差》12.00J10744《JB/T10744-2007 涂附磨具产品非标准尺寸公差换算》12.00SJ10628《SJ/T10628-1995 塑料件尺寸公差》6.00SJ20810《SJ20810-2002 印制板尺寸与公差》24.00YC235.5《YC/T 235.5-2007 一般公差第5部分:由塑料半成品加工制成的塑料件》12.00 JJ1059《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24.00B4.3《ASME B4.3-1978(R1999)米制尺寸产品通用公差》(中文版) 24.002.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G157《GB/T157-20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12.00G1182《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43.20G1184《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25.20G1958《GB/T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62.40G4096《GB/T4096-20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12.00G4249《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19.20G4380《GB/T4380-2004 圆度误差的评定两点、三点法》14.40G6062《GB/T6062-20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14.40G7234《GB/T7234-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圆度测量术语、定义及参数》12.00G7235《GB/T7235-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评定圆度误差的方法:半径变化量测量》16.80G10610《GB/T10610-1998 轮廓法测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12.00G11336《GB/T11336-2004 直线度误差检测》30.00G11337《GB/T11337-2004 平面度误差检测》36.00G13319《GB/T13319-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位置度公差注法》14.40G16671《GB/T 166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39.60G16857.1《GB/T16857.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词汇》19.20 G16857.2《GB/T 16857.2-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用于测量尺寸的坐标测量机》12.00 G16857.3《GB/T 16857.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配置转台的轴线为第四轴的坐标测量机》21.60G16857.4《GB/T16857.4-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在扫描模式下使用的坐标测量机》12.00G16857.5《GB/T16857.5-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使用多探针探测系统的坐标测量机》14.40G16857.6《GB/T 16857.6-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计算高斯拟合要素的误差的评定》15.60G16892《GB/T16892-1997 形状和位置公差:非刚性零件注法》7.20G17773《GB/T17773-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延伸公差带及其表示法》7.20G17851《GB/T17851-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基准和基准体系》12.00G17852《GB/T17852-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轮廓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7.20G18778.1《GB/T18778.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滤波测量条件》12.00G18778.2《GB/T18778.2-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用线性化的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12.00G18778.3《GB/T 18778.3-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用概率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15.60G18779.1《GB/T18779.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12.00G18779.2《GB/T18779.2-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 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26.40G18779.3《GB/T 18779.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关于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达成共识的指南》21.60G18780.1《GB/T18780.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要素:基本术语和定义》12.00 G18780.2《GB/T18780.2-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圆柱面和圆锥面的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12.00G19765《GB/T 19765-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和检验的标准参考温度》9.60G19804《GB/T 19804-2005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12.00G20308《GB/Z 20308-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总体规划》14.40G24630.1《GB/T 2463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平面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1.60 G24630.2《GB/T 24630.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平面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21.60 G24631.1《GB/T 24631.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直线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1.60 G24631.2《GB/T 24631.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直线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19.20 G24632.1《GB/T 24632.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1.60 G24632.2《GB/T 24632.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19.20 G24633.1《GB/T 2463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5.20 G24633.2《GB/T 24633.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21.60 G24634《GB/T 24634-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GPS 测量设备通用概念和要求》39.60 G24635.3《GB/T 24635.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坐标测量机(CMM)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技术第3部分:应用已校准工件或标准》25.20G24637.1《GB/Z 2463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几何规范和验证的模式》46.80G24637.2《GB/Z 24637.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基本原则、规范、操作集和不确定度》25.20G24638《GB/Z 24638-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线性和角度尺寸与公差标注+/-极限规范》21.60G24734.1《GB/T 24734.1-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术语和定义》19.20 G24734.2《GB/T 24734.2-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数据集识别与控制》16.80G24734.3《GB/T 24734.3-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数据集要求》21.60 G24734.4《GB/T 24734.4-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设计模型要求》16.80G24734.5《GB/T 24734.5-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产品定义数据通用要求》36.00G24734.6《GB/T 24734.6-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几何建模特征规范》25.20G24734.7《GB/T 24734.7-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注释要求》16.80 G24734.8《GB/T 24734.8-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模型数值与尺寸要求》21.60G24734.9《GB/T 24734.9-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基准的应用》21.60 G24734.10《GB/T 24734.10-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几何公差的应用》43.20G24734.11《GB/T 24734.11-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模型几何细节层级》19.20H7779《HB7779-2005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9.60QJ3002《QJ 3002-1998 大尺寸圆周分布孔位置度的测量方法》18.00QC714《QC/T714-2004 汽车车身覆盖件未注形状与位置公差值》12.003.表面粗糙度标准G131《GB/T 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21.60 G1031《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19.20G3505《GB/T 350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25.20G6060.1《GB/T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7.20G6060.2《GB/T 6060.2-2006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12.00 G6060.3《GB/T 6060.3-2008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电火花、抛(喷)丸、喷砂、研磨、锉、抛光加工表面》16.80G6062《GB/T 60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25.20G7220《GB/T7220-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术语参数测量》9.60G10610《GB/T 10610-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19.20G12472《GB/T12472-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木制件表面粗糙度》12.00G14234《GB/T14234-1993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7.20G14495《GB/T 1449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木制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19.20G15757《GB/T15757-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表面缺陷术语定义及参数》15.60G16747《GB/T 16747-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波纹度词汇》21.60G18618《GB/T 18618-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图形参数》25.20 G18777《GB/T 18777-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相位修正滤波器的计量特性》19.20G19067.1《GB/T19067.1-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实物测量标准》14.40G19067.2《GB/T 19067.2-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测量标准》14.40 G19600《GB/T 19600-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15.60H7786《HB7786-2005 零件化学铣切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一般要求》9.60J9924《JB/T9924-1999 磨削表面波纹度》12.00JJ1105《JJF1105-2003 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校准规范》19.20B46.1《ASME B46.1-2002 表面结构特征(表面粗糙度、波浪度及形态)》(中文版)100.004.量和单位标准GBZ183《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19.20G3100《GB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20.40G3101《GB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16.80G3102.1《GB3102.1-1993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14.40G3102.2《GB3102.2-1993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12.00G3102.3《GB3102.3-1993 力学的量和单位》16.80G3102.4《GB3102.4-1993 热学的量和单位》16.80G3102.5《GB3102.5-199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20.40G3102.6《GB3102.6-1993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19.20G3102.7《GB3102.7-1993 声学的量和单位》18.00G3102.8《GB3102.8-19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20.40G3102.9《GB3102.9-1993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8.00G3102.10《GB3102.10-1993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20.40G3102.11《GB3102.11-1993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19.20G3102.12《GB3102.12-1993 特征数》12.00G3102.13《GB3102.13-1993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6.805.技术文件标准G5094.1《GB/T5094.1-2002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基本规则》30.00 G5094.2《GB/T5094.2-2003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项目的分类与分类码》15.60G5094.3《GB/T 5094.3-2005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应用指南》21.60G5094.4《GB/T5094.4-2005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概念的说明》15.60G5703《GB/T5703-1999 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21.60G5704《GB/T 5704-2008 人体测量仪器》19.20G7947《GB/T7947-1997 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9.60G9969《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16.80G10853《GB/T 10853-2008 机构与机器科学词汇》64.80G12707《GB/T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7.20G13306《GB/T13306-1991 标牌》14.40G13400.2《GB/T 13400.2-2009 网络计划技术第2部分:网络图画法的一般规定》21.60 G13400.3《GB/T 13400.3-2009 网络计划技术第3部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一般程序》21.60G14237《GB/T14237-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生产者就其出口产品合格的声明》7.20 G14436《GB/T14436-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7.20G15241.2《GB/T15241.2-1999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设计原则》12.00G16251《GB/T 16251-2008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19.20G16511《GB/T16511-1996 电气和电子测量设备随机文件》12.00G16784《GB/T 16784-2008 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总则》12.00G16784.2《GB/T16784.2-1998 工业产品售后服务:维修》9.60G16948《GB/T16948-1997 技术产品文件词汇:投影法术语》14.40G16949《GB/T16949-1997 字体和符号模板基本要求、识别标记及槽宽尺寸》7.20G18048《GB/T 18048-2008 热环境人类工效学代谢率的测定》24.00G18725《GB/T 18725-2008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术语》48.00G18922《GB/T18922-2002 建筑颜色表示方法》14.40G18976《GB/T18976-2003 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规程》18.00G18978.1《GB/T18978.1-2003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概述》15.60G18978.2《GB/T18978.2-2004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任务要求指南》9.60G18978.10《GB/T18978.10-2004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对话原则》12.00G18978.11《GB/T18978.11-2004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TD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可用性指南》16.80G19045《GB/T19045-2003 明细表的编制》16.80G19097《GB/T19097-2003 技术产品文件生命周期模型及文档分配》14.40G19529《GB/T 19529-2004 技术信息与文件的构成》15.60G19547《GB/T 19547-2004 感官分析方法学量值估计法》16.80G19678《GB/T 19678-2005 说明书的编制构成、内容和表示方法》30.00G19679《GB/T 19679-2005 信息技术用于电工技术文件起草和信息交换的编码图形字符集》15.60G20523《GB/T 20523-2006 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12.00G20527.1《GB/T 20527.1-2006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和框架》19.20 G20527.3《GB/T 20527.3-2006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工效学第3部分:媒体选择与组合》36.00G20528.1《GB/T 20528.1-2006 使用基于平板视觉显示器工作的人类工效学要求:概述》16.80 G20649《GB/Z 20649-2006 电子成像在WORM光盘上记录证据文件的电子记录系统的推荐管理方法》12.00G21051《GB/T 21051-2007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支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可用性方法》33.60 G21273《GB/T 21273-2007 环境意识设计将环境因素引入电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21.60 G22121《GB/T 22121-2008 装备制造业通用零部件数据字典元素注册规范》16.80G22187《GB/T 22187-2008 建立人体测量数据库的一般要求》21.60G22188.1《GB/T 22188.1-2008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26.40G22900《GB/T 22900-2009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16.80G23698《GB/T 23698-2009 三维扫描人体测量方法的一般要求》25.20G23699《GB/T 23699-2009 工业产品及设计中人体测量学特性测试的被试选用原则》21.60 G23700《GB/T 23700-2009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的生命周期过程描述》32.40 G23701《GB/T 23701-2009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人-系统事宜的过程评估规范》82.80G23702.1《GB/T 23702.1-2009 人类工效学计算机人体模型和人体模板第1部分:一般要求》21.60G24256《GB/T 24256-2009 产品生态设计通则》21.60G24463.1《GB/T 24463.1-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1部分:互操作性体系结构》28.80 G24463.2《GB/T 24463.2-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2部分:用户界面与功能要求》32.40 G24463.3《GB/T 24463.3-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3部分:公共源数据库要求》142.60 G26099.1《GB/T 26099.1-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1部分:通用要求》16.80G26099.2《GB/T 26099.2-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2部分:零件建模》19.20G26099.3《GB/T 26099.3-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3部分:装配建模》19.20G26099.4《GB/T 26099.4-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4部分:模型投影工程图》16.80 G26100《GB/T 26100-2010 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21.60G26101《GB/T 26101-2010 机械产品虚拟装配通用技术要求》16.80G26102《GB/T 26102-2010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导则》19.20GJ36A《GJB36A-2008 Z 飞行员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12.00GJ131《GJB/Z 131-2002 Z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138.00GJ150.1《GJB/Z 150.1-2007 Z 军用电子设备安全设计指南第1部分:电击防护》27.60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138.00GJ215《GJB/Z215.1~3-2004 军工材料管理要求》18.00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12.00GJ1310A《GJB 1310A-2004 设计评审》14.40GJ1362A《GJB1362A-2007 Z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18.00GJ2366《GJB2366-1995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7.20GJ2742《GJB2742-1996 工作说明编写要求》12.00GJ2830《GJB2830-1997 挠性和刚性印制板设计要求》30.00GJ2873《GJB2873-1997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115.00GJ2993《GJB2993-199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9.60GJ3206《GJB3206-1998 技术状态管理》14.40GJ3268《GJB 3268-1998 舰船完工文件编制和提交规定》24.00GJ3273《GJB3273-1998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24.00GJ3540《GJB3540-1999 舰船设计阶段图样和技术文件成套性要求》36.00GJ3629《GJB3629-1999 军用通信装备使用手册编写规定》9.60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42.00GJ3968《GJB 3968-2000 军用飞机用户技术资料通用要求》24.00GJ4057《GJB4057-2000 军用电子设备印制板电路板设计要求》48.00GJ4205《GJB 4205-2001 通用电子对抗装备设计定型文件编写规定》36.00GJ4346《GJB4346-2002 电子对抗装备维修技术资料编写导则》16.80GJ4951《GJB 4951-2003 军用通信装备维修手册编写规定》12.00GJ5159《GJB5159-2004 军工产品定型电子文件要求》9.60GJ5237《GJB5237-2004 图形用户接口设计要求》69.00GJ5432Z《GJB5432-2005 Z 装备用户技术资料规划与编制要求》16.80GJ5439K《GJB5439-2005 K 航空电子接口控制文件编制要求》16.80GJ5462Z《GJB5462-2005 Z 军用通信装备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9.60GJ5463Z《GJB5463-2005 Z 军用通信装备随机文件配发和使用要求》12.00GJ5881K《GJB 5881-2006 K 技术文件版本标识及管理要求》9.60GJ5882K《GJB 5882-2006 K 产品技术文件分类与代码》9.60GJ5921K《GJB 5921-2007 飞机有寿件目录编制要求》9.60GJ5922K《GJB 5922-2007 飞机技术通报编制要求》15.60GJ5923K《GJB 5923-2007 飞机飞行手册编制要求》51.60GJ5967K《GJB 5967-2007 保障设备规划与研制要求》12.00GJ6067Z《GJB6067-2007 Z 军用地面雷达使用说明书编制要求》15.60GJ6177Z《GJB6177-2007 Z 军工产品定型部队试验试用大纲通用要求》18.00GJ6178Z《GJB6178-2007 Z 军工产品定型部队试验试用报告通用要求》15.60GJ6871Z《GJB6871-2009 Z UTM类产品测评方法》40.80HB0-83《HB0-83-2005 航空附件产品型号命名》16.80HB6-67《HB 6-67-2003 航空仪表产品商标》9.60HB6-68《HB 6-68-2003 航空仪表产品标牌》9.60HB212《HB/Z 212-1991 工作说明编写指南》12.00HB6121《HB 6121-1999 航空机载设备外贸履历本及产品合格证》18.00HB7128《HB7128-1994 多余物控制要求》7.20HB7271《HB7271-1996 电子设备中测试装置设计准则》9.60HB7291《HB7291-1996 预研质量管理要求》14.40HB7503《HB7503-1997 测试性预计程序》12.00HB7594《HB7594-1998 轻型燃气轮机成套设备设计图样和设计文件的编号》9.60 HB7749《HB 7749-2004 设计师系统文件管理通用要求》16.80HB7796《HB7796-2005 航空产品数据管理通用要求》14.40HB7797《HB7797-2005 航空产品工装文件分类与代码》12.00HB7798《HB7798-2005 飞机数字样机评审要求》12.00HB7805《HB 7805-2006 工程更改控制》15.60HB7807《HB 7807-2006 航空产品技术状态(构型)管理要求》24.00HB7815《HB 7815-2006 航空产品工艺文件分类与代码》9.60HB7833《HB7833-2008 数字化产品数据交换与传递要求》9.60HB9131《HB9131-2007 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12.00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 TA MA TRIX码的质量要求》21.60 HB7836《HB7836-2008 航空工业电子公文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15.60HB7837《HB7837-2008 航空产品数字化文件档案管理通用要求》15.60HB7838《HB7838-2008 数字化产品数据审批与发放要求》9.60HB9102《HB9102-2008 航空产品首件检验要求》15.60HBJB58A《HBJB 58A-2001 海军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可靠性信息表格》30.00WJ3(合)《WJ3~10-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173.00内含以下标准:WJ3-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WJ4-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编号方法WJ5-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完整性WJ6-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格式及其填写方法WJ7-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更改方法WJ8-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借用件图样的管理规定WJ9-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术语WJ10-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文字和表格内容设计文件的编写规定WJ258《WJ258-2005 标牌规范》12.00WJ430《WJ/Z430-2005 产品协同设计工作环境构建指南》14.40WJ2533《WJ2533-1999 兵器工业文书档案的建档要求》46.00WJ2557《WJ 2557-2000 产品设计文件分类编号方法》18.00WJ2671《WJ 2671-2005 枪械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编写规则》12.00WJ2676《WJ 2676-2005 兵器产品零件分类与代码枪械》36.00WJ2677《WJ 2677-2005 兵器产品零件分类与代码小口径火炮》14.40QJ13A《QJ 13A-1997 设计文件的分类编号》207.00QJ1010A《QJ 1010A-1995 任务书的编制与管理》14.40QJ1334《QJ 1334-1988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24.00QJ2311《QJ 2311-1992 设备技术等级划分标准》138.00QJ2878《QJ2878-1997 科技文件与科技档案管理数据制备规则》24.00QJ3069《QJ3069-1998 产品出厂编号的编制规定》7.20QJ3132《QJ 3132-2001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编写指南》85.00QJ3133《QJ 3133-2001 航天产品项目阶段划分和策划》20.40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21.60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13.20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14.40QJ3262《QJ 3262-2005 高可靠性实时嵌入式软件设计指南》27.60QJ3298《QJ3298-2008 航天产品数字化设计文件签署规定》14.40CB743《CB/T 743-2004 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30.00J5055《JB/T5055-2001 机械工业产品设计和开发基本程序》14.40J5056.1《JB/T 5056.1-2006 网络计划技术术语图形符号》12.00J5056.2《JB/T 5056.2-2006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的绘制规程》18.00J5059《JB/T 5059-2006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14.40J5062《JB/T 5062-2006 信息显示装置人机工程一般要求》14.40J5995《JB/T5995-1992 机电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定》6.00J6843《JB/T 6843-1993 仪器仪表可靠性设计程序和要求》12.00J6980《JB/T 6980.1~2-1993 塑料薄膜和纸压敏粘贴标牌》14.40J7517《JB/T7517-1994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评审》12.00J7540《JB/T7540-1994 机械设备成套项目质量管理导则》18.00J7559《JB/T7559-1994 机械产品可靠性研制试验通则》18.00J8422《JB/T8422-1996 机械工业制造业MRPⅡ系统结构》18.00J8823《JB/T8823-1998 机械工业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分类编码导则》12.00DL1108《DL/T 1108-2009 电力工程项目编号及产品文件管理规定》14.40DL5229《DL/T 5229-2005 电力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18.00TB1120《TB/T1120-2000 通信信号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编号原则》21.60SY0009《SY/T0009-2004 石油地面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程》92.00SY6705《SY/T 6705-2007 石油工业数据元设计原则》19.20SJ207.1《SJ/T207.1~3-1999 设计文件的分类、格式、文字内容和表格形式》114.00 SJ207.4《SJ/T207.4-1999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设计文件的编号》117.60SJ207.5《SJ/T207.5-1999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设计文件的更改》30.00SJ207.6《SJ/T207.6-2001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项目代号》18.00SJ207.7《SJ/T207.7-2001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电气简图的编制》92.00SJ207.8《SJ/T207.8-2001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图样编制》36.00SJ211《SJ/T211.1~4-1996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设计文件》18.00SJ211.5《SJ/T211.5-1997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设计文件:编号方法》48.00SJ211.6《SJ/T211.6-1999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设计文件:设计文件的更改》7.20SJ10151《SJ/T10151-1991 电子产品设计文件的标准化检查》12.00SJ10466.14《SJ/T10466.14-1994 设计质量控制指南》9.60SJ10526《SJ/T10526-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设计文件的计算机编制规范》36.00SJ10629《SJ/T10629.1~6-1995 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文件管理制度》14.40SJ10630《SJ/T10630-19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9.60SJ10695《SJ/T10695-1996 专用工艺装备设计文件编制方法》7.20SJ10718《SJ/T10718-1996 电子元器件设计文件编制示例》 94.00SJ10719《SJ/T10719-1996 电子设备设计文件编制示例》149.50SJ11144《SJ/T11144-1997 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138.00SJ11156《SJ/T11156-1995 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文件档案管理制度》9.60SJ11362《SJ/Z 11362-2006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69.00SJ20439《SJ20439-1994 印制板组装设计要求》14.40SJ20609《SJ20609-1996 电子设计交换格式》173.00SJ20612《SJ20612-1996 微波电路参数文字符号》9.60SJ20710《SJ/T20710-1998 军用表面组装电路设计指南》31.20SJ20778《SJ/T20778-2000 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103.50SJ20812《SJ20812-2002 军用电子设备三防设计的管理规定》12.00HBG20668《HBG/T20668-2000 化工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规定》172.50HBG20688《HBG/T20688-2000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80.50HBG20692《HBG/T20692-2000 化工企业热工设计施工图内容深度统一规定》149.50 DZ0163《DZ/T 0163-1995 地质仪器产品设计文件分类编号方法》138.00HBG20505(合)《HBG20505、20507~20508-2000 化工自控设计规定(1)》92.00HBG/T 20505-2000 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附条文说明)HBG/T 20507-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08-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20509《HBG20509~20515-2000 化工自控设计规定(2)》92.00HBG/T 20509-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0-2000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1-2000 信号报警、安全连锁系统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2-2000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3-2000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4-2000 仪表及管线伴热和绝热保温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5-2000 仪表隔离和吹洗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20516《HBG20516、20699~20700-2000 化工自控设计规定(3)》92.00HBG/T 20516-2000 自动分析器室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20699-2000 自控设计常用名词术语HBG/T20700-2000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BG20519《HBG20519.1~40 -1992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285.00 HBG/T 20519.1-1992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HBG/T 20519.2-1992 图纸目录HBG/T 20519.3-1992 设计说明(包括工艺、管道、隔热、隔声及防腐设计说明)HBG/T 20519.4-1992 首页图HBG/T 20519.5-1992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HBG/T 20519.6-1992 分区索引图HBG/T 20519.7-1992 设备布置图HBG/T 20519.8-1992 设备一览表HBG/T 20519.9-1992 设备安装图HBG/T 20519.10-1992 设备地脚螺栓表HBG/T 20519.11-1992 管道布置图HBG/T 20519.12-1992 软管站布置图HBG/T 20519.13-1992 管道轴测图HBG/T 20519.14-1992 管道轴测图索引和管段表索引HBG/T 20519.15-1992 管段表及管道特性表HBG/T 20519.16-1992 特殊管架图HBG/T 20519.17-1992 管架图索引HBG/T 20519.18-1992 管架表HBG/T 20519.19-1992 弹簧汇总表HBG/T 20519.20-1992 特殊管件图HBG/T 20519.21-1992 特殊阀门和管道附件表HBG/T 20519.22-1992 隔热材料表HBG/T 20519.23-1992 防腐材料表HBG/T 20519.24-1992 伴热管图和伴热管表HBG/T 20519.25-1992 综合材料表HBG/T 20519.26-1992 设备管口方位图HBG/T 20519.27-1992 管道常用的缩写词HBG/T 20519.28-1992 流程图;设备、管道布置图;管道轴测图;管件图;设备安装图的图线宽度及字体规定HBG/T 20519.29-1992 管架编号和管道布置图中管架的表示法HBG/T 20519.30-1992 隔热及隔声代号HBG/T 20519.31-1992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设备、机器图例HBG/T 20519.32-1992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管道、管件、阀门及管道附件图例HBG/T 20519.33-1992 管道布置图和轴测图上管子、管件、阀门及管道特殊件图例HBG/T 20519.34-1992 设备、管道布置图上用的图例HBG/T 20519.35-1992 设备名称和位号HBG/T 20519.36-1992 物料代号HBG/T 20519.37-1992 管道的标注HBG/T 20519.38-1992 管道等级号及管道材料等级表HBG/T 20519.39-1992 垫片代号HBG/T 20519.40-1992 垫片密封代号HBG20546《HBG20546.1~5-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范》250.00HBG 20546.1-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HBG 20546.2-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BG 20546.3-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专业技术管理规定HBG 20546.4-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HBG 20546.5-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技术规定HBG20549《HBG20549.1~5-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276.00HBG/T20549.1-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HBG/T20549.2-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BG/T20549.3-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技术管理规定HBG/T20549.4-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HBG/T20549.5-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HBG20557(合)《HBG20557~20559-1993 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定》(上下)690.00 上卷内含以下标准:HBG 20557.1-1993 工艺系统专业的职责范围与工程设计阶段的任务。
位置度
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GB 13319-9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标准规定了形状和位置公差中位置度公差标注方法及其公差带。
本标准适用于技术图样上和有关技术文件中零件要素的位置度公差标注。
2. 引用标准3. 位置度公差注法3.1 基本原则位置度公差是各实际要素相互之间或它们相对一个或多个基准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在位置度公差注法中,用理论正确尺寸和位置度公差限定各实际要素相互之间和(或)它们相对一个或多个基准的位置。
位置度公差带相对于理想位置为对称公布。
位置度公差可以用于单个的被侧要素,也可以用于成组的被测要素,当用于成组被测要素时,位置度公差带应同时限定成组要素中的每个被测要素。
3.2 理论正确尺寸的注法在位置度公差注法中,理论正确尺寸是确定被测要素理想位置的尺寸,该尺寸不直接附带公差。
几何图框是确定一组被测要素之间的理想位置和(或)它们与基准之间正确几何关系的图形。
标注时,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下列的理论正确尺寸注法。
3.2.1 确定成组要素中各要素之间的理想位置关系。
a. 采用直角坐标注法(图1和图2)b. 采用极坐标注法(图3和图4)若成组要素中的各要素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时,各要素间的理论正确角度允许省略不注,在公差框格上方加注“均布”两字(图4)。
此时,各要素间的角向位置关系为圆周理想等分的角度关系。
c. 采用混合法(图5)。
d. 采用表格注法(图6)。
图1至图6中各理论正确尺寸仅确定成组要素组内各要素(孔的轴线)相互间的理想位置关系,在图中分别用相应的几何图框表示。
3.2.2 确定各要素之间及相对基准的理想位置关系a. 采用直角坐标法(图7至图9)图7中基准线A作为确定各条被测线理想位置的尺寸起始线。
图8中基准平面A、B构成的互相垂直的基准体系作为确定各孔理想位置的坐标尺寸起始面。
有对中心基准要求的要素,其理论正确尺寸应从基准中心平面注起(图9)。
图9中基准中心平面A确定了孔组的定位和定向要求。
形位公差分类标注的国家标准
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共 14 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形位公差的定义直线度 - 所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公差由两条平行线形成的区域来指定平面度 - 表面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公差由两个平行平面形成的区域来表示。
圆度 - 表面上所有点都在圆周上。
公差由两个同心圆限制的区域来指定。
圆柱度 - 旋转表面上的所有点都与公共轴等距。
圆柱公差制定了两个同心圆柱所形成的公差区域,此旋转表面必须在此区域中。
轮廓度 - 控制不规则的表面、线条、弧形或普通位面的定义公差方式。
轮廓可适用于单个线条元件或者零件的整个表面。
轮廓公差指定了沿着实际轮廓的唯一边界。
倾斜度 - 表面与轴处于指定角度的情况(与数据平面或轴的角度不是90度)。
公差区域是由两个平行平面定义的,这两个平行平面与数据平面或轴成指定的基本角度。
垂直度 - 表面或轴与数据平面或轴成直角的情况。
垂直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由垂直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定义的区域,或者由垂直与数据轴的两个平行平面所定义的区域。
平行度 - 表面与轴上所有点与数据平面或轴等距的情况。
平行度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平行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或线定义的区域,或者其轴平行于数据轴的圆柱公差区域。
同轴度 - 旋转表面的所有交叉可组合元素的轴,是数据特征的公共轴。
同心度公差指定了其轴与数据轴一致的圆柱公差区域。
位置度 - 位置度公差定义了允许其中中心轴或者中心平面偏离真正(理论上正确)位置的区域。
基本尺寸建立了从数据特征和相互关联的特征之间的真正位置。
位置误差是,特征与其正确位置间,总的可允许的位置偏移量。
对于孔和外部直径这样的圆柱特征来说,位置度公差通常是特征轴必须在其中的公差区域的直径。
对于不是圆的特征(如槽和短小的突出物)来说,位置度公差是特征的中心平面必须在其中的公差区域的总宽度。
圆跳动 - 提供对表面圆形元素的控制。
形状与位置公差详解
形状和位置公差(几何公差)
2.几何要素分类
⑴ 按结构特征分为: 组成要素、导出要素。 为与相关标准的术语取得一致,新标准将旧标
准“中心要素”改为“导出要素”;“轮廓要素” 改为“组成要素”;“测得要素”改为“提取要素” 等,
19
形状和位置公差(几何公差)
2.几何要素分类
⑵ 按存在状态分为: 实际要素、公称要素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 标准规定:测量时用提取要素(测得要素)代替 实际要素。 公称要素(理论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 即几何的点、线、面,它们不存在任何误差。图 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公称要素。
《GB/T 17852-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轮廓的 尺寸和公差注法》等效采用《ISO 1660:1982》。
《GB/T 18780.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GPS)几何要素 1部分:基本术语和定义》 等效采用《ISO 14660-1 : 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几何公差)
《GB/T 13319-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 规范(GPS)几何公差 位置度公差注法》 等效采用《ISO 5458: 1998》代替 《GB/T 13319-1991》 。
形状和位置公差(几何公差)
1950年起英、加拿大、美三国颁布了用文字说明标 注的形位公差标准(BS 308-1953、CSA B78.11954、ASA Y14.5-1957)。
5
形状和位置公差(几何公差)
1958年ISO发布了关于形位公差框格注法的标准推 荐草案,第一次向世界各国推荐框格注法。紧接着各 国纷纷修订本国标准。
GB 1958 - 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几何公差)
➢ 为了在企业很好地全面贯彻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国家标
位置度公差
77
位置度公差值的选用
t=t1=t2<=0.5Smin t=0.5KSmin K= 1,0.8,0.6
78
位置度公差值的选用
Smaxp=Sav+Tsp/2 Sminp=Sav-Tsp/2 式中 Sav=(Smax+Smin)/2
2 Td2 Tsp= TD
79
位置度公差应用示例
80
位置度公差应用示例
40
基准标注—单个要素
41
基准标注—单个要素
42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43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44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45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46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47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48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49
基准标注—成组要素
50
位置度标注
51
位置度标注
52
位置度标注—平面点
53
位置度标注—平面点
54
位置度标注—平面点
55
位置度标注—空间点
56
位置度标注—空间点
57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58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59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60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61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62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63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64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65
位置度标注—空间线
基准标注
基准要素 确定理想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 位置的要素 基准 理想基准要素的简称
31
基准标注—单个要素
32
基准标注—单个要素
位置度公差标准
位置度公差标准
位置度公差的标准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给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所限定的区域。
该圆公差带的中心点位置是由基准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
另一种是在空间上点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内的区域。
该球公差带中心点的位置,是由相对于基准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
此外,线的位置度公差被测要素为一直线(中心线),根据零件功能要求不同,线的位置度公差要求有以下几种形式:给定在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该中心线的位置是由相对于基准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是框格指引线箭头所指的方向。
给定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两对相互垂直的,间距分别等于公差值t1和t2,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两公差值可以不相等或相等。
该线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
第三章 形位公差
指引线的箭头 要指向被测要 素的轮廓线或 其延长线上 φd
0.02
表示φd 圆柱 表面的任意素 线的直线度公 差为0.02
被测要素 是轴线时, 指引线的箭 头应与该要 素尺寸线的 箭头对齐
表示被测左端 面对于φd 轴 线的垂直度公 差为0.05
φ0.02
表示φd 圆柱体 轴线的直线度公 差为φ0.02
3、圆度
4、圆柱度
5、线轮廓度
6、面轮廓度
§ 3—4 位置公差
1、基准: 是确定其他要素和该要素间的几何关系的依据。
1)单一基准:由单个要素构成,单独作为某被测要素的基准。
2)组合基准(公共基准)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 构成,起单一基准作用 的基准。
注意:标注时A-B写在同一格子中
3)基准体系:
总结:定位公差包含了定向公差和 形状公差,故设计时,一般给出定 位公差后,不再给出定向公差和形 状公差。
若要设时,T尺寸>T定向>T形状
4、跳动公差
属于定位公差的一种,它是针对特定的测量方法来定义的
径向圆跳动
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
1)圆跳动 被测要素在某一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得最大变动量。 ①径向圆跳动 被测要素 截面 圆柱面 垂直于轴线
⑵、位置公差
①阶梯轴 —— 同轴度或圆跳动及端跳 ②箱体类零件—— 平行度、垂直度
2)公差值
数值的选择见 表 4-6 ~ 4-10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长度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直径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长度、 直径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直径、宽度等
2、未注形位公差
位置度公差值的计算
位置度公差值的计算-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GB 13319-1991本章给出适用于呈任何分布形式的内、外相配要素,为保证装配互换而给定位置度公差的公差值计算方法。
1 代号t--位置度公差值(公差带的直径或宽度)S--光孔与紧固件之间的间隙Dmin--光孔的最小直径dmax--螺栓、螺钉或销轴的最大直径K--间隙利用系数2 螺栓连接的计算方式2.1 用螺栓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且被连接零件均为光孔,其孔径大于螺栓直径,如图45。
计算公式: t=K*S ---------------------------(1)式中:S=Dmin -dmaxK的推荐值为:不需调整的连接:K=1;需要调整的连接:K=0.8或K=0.6。
注:K值的选择应根据连接件之间所需要的调整间隙量确定。
例如:某个采用螺栓连接的部位,其光孔与紧固件之间的间隙为1mm:a. 若设计只要求装配时螺栓能顺利地穿入被被连接件的光孔,各被连接件不需作相互错动的调整;此时,选K=1,则t=1mm。
若被连接件光孔的位置度误差达到最大值1mm,螺栓穿入后,被连接件之间无法相互错动调整。
b. 若设计要求在螺栓穿入被连接件的光孔后,为保证其他环节的调整需要,如边缘对齐等,各被连接件之间应能相互错动调整0.4mm,此时,选K=0.8,则t=0.8mm。
若被连接件光孔的位置度误差均达到最大值0.8mm,螺栓穿入后,两被连接件之间仍有0.4mm的相互错动调整量。
2.2 若考虑结构,加工等因素,被连接零件采用不相等的位置度公差ta 、tb时,则应满足:ta +tb≤2t。
若连接三个或更多个零件而采用不相等的位置度公差时,则任意两个零件的位置公差之和应满足:ta +tb≤2t。
3 螺钉(或螺柱)连接的计算公式3.1 被螺钉(或螺柱)连接的零件中,有一个零件的孔是螺孔(或过盈配合孔),而其它零件的孔均为光孔,且孔径大于螺钉直径,如图46。
计算公式: t=0.5K*s ------------------------(2)式中:S=Dmin -dmaxK的推荐值为:不需调整的连接:K=1;需要调整的连接:K=0.8或K=0.6。
最新现状及位置公差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
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
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
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其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列于下表。
分类项目符号简要描述形状公差直线度直线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直线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直线的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直程度。
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线对理想直线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在图样上所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平面度平面度是表示零件的平面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平面的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整程度。
平面度公差是实际表面对平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在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表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度圆度是表示零件上圆的要素实际形状,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情况。
即通常所说的圆整程度。
圆度公差是在同一截面上,实际圆对理想圆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的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柱度圆柱度是表示零件上圆柱面外形轮廓上的各点,对其轴线保持等距状况。
圆柱度公差是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柱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形位公差 GB和ISO对应表
2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 E8 M6 u$ Y& J- K未注公差值》
6 G" H* w" t3 L# g% c7 R
ISO 2768-2:1989《一般几何公差──第2部分未注几何公差》
等效
3
GB/T 1958-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ISO/TR 5480;1985(草案)《技术制图──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检测原则与方法──指南》
序号
国家标准GB
ISO标准
采用程度
1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3 }% d; g3 ^ }! y, x( _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ISO/DIS 1101-1996《技术制图──几何公差──形状、定向、定位和跳动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 U2 Q) u% L! }
8 A" ]- I' _' C) ~, B: g6 r
ISO 4291-1985《评定圆度误差的方法
; A8 h* Y4 t- E5 Q: b2 A7 |半径变化量测量》
参照
8
GB/T 8069-1998《功能量规》
9 t* e) m j- j
无
9
GB/T 11336-1989《直线度误差检测》
无
10
等同
18
JB/T 5996-1992《圆度测量
2 H; L& l3 c$ e, Y6 h. R$ e7 v三点法及其仪器的精度评定》
9 ?1 {0 ]6 y, q0 j! m- y' z0 {# b n$ U
位置公差
2. 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定位误差、定向误差和形状
误差的能力。因此,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同一
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不再给出定向和形状公差。
除非对它的形状或(和)方向提出进一步要求,可再给
出形状公差或(和)定向公差。
四、 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为关联实际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
指针无轴向移动。
根据允许变动的方向,圆跳动可以分为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三种。
1.园跳动
四、 跳动公差
径向园跳动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
平面内、半径差为圆跳动公
差值t,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1.园跳动公差
四、 跳动公差
端面园跳动
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
指针同时作轴向移动。 端面全跳动两种。
根据允许变动的方向,全跳动可以分为径向全跳动、
四、跳动公差
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形状是相同的,但 2.全跳动 由于径向全跳动测量简便,一般可用它来控制圆柱度误差, 即代替圆柱度公差。 径向全跳动
径向全跳动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以基准轴
线为轴线的两同轴圆柱面内的区域。
4.跳动公差
三、 定位公差
区分:
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和圆度公差带
2)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和圆柱度公差带
3)端面全跳动公差带和平面度公差带
四、 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由于零件的结构形式多样,形位误差的项目又较
多,所以检测方法也很多。国标《形状和位置公差检
测规定》规定了形位误差检测的五条原则,这些原则 是各种检测方案的概括。 检测时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和有关条件,按照国 标规定可选出最合理的检测方案。
定位公差带解析
被测圆柱面的实际轴线应限定在直径等于 t且轴线 与基准轴线a重合的圆柱面公差带内。
2. 对称度公差带
对称度公差涉及的要素是中心平面(或公共中心平 面)和轴线(或公共对轴线、中心直线)。对称度是指 被测导出要素应与基准导要素重合,或者应通过基准导 出要素的精度要求。
对称度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的位置对基准的允许变 动量。
面对面、线对面、面对线和线对线的对称度公差带是 指距离为公差值,且相对于基准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的区域。对称度公差带的方位除面对线的对称度公 差外,其余皆是固定的。
●面对面对称度公差带 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且对称于基准中心平面的两 平行平Fra bibliotek所限定的区域。
●面对线对称度公差带 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且对称于基准轴线a的两平
●几何图框
对于尺寸和结构分别相同的几个被测要素(称为成组 要素,如孔组),用由理论正确尺寸按确定的几何关系 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的几何图框,来 给出它们的理想位置(图4-30)。
图4-30(a)
(b)
(c)
●线的位置度公差带 公差带为直径等于公差值t的圆柱面所限定的区 域。该圆柱面的轴线的理论正确位置由基准平面c、a、 b和理论正确尺寸x、y确定。此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是固 定的。
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P0为通过基准轴线a的理想平面。
3. 位置度公差带
位置度公差涉及的被测要素有点、线、面,而涉及的 基 准要素通常为线和面。位置度是指被测要素应位于由基准 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理想位置上的精度要求。 位置度公差是指被测要素所在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 置的允许变动量。位置度公差带是指以被测要素的理想位 置为中心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图4-29)。
位置度公差及其计算解释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
(2)圆周布置孔组。 ①基准孔尺寸公差与被测孔位置度公差的关系采用最 大实体要求:图6-10。 ②不规定孔组在零件上的确定位置:图6-11、6-12。
图6-11所示的爪形扳手上的四销组内四个销只要求能够分别插入螺纹堵 盖上的四孔组内四个孔中,可以施力,但不要求它们的端面贴合。因 此,不要求四个销的轴线垂直于扳手端面,也不要求四个销的几何图 框的轴线与扳手外圆柱面或内孔的轴线同轴线。 图6-12所示的滤油网盖上四孔组内四个孔的轴线应垂直于基准端面A, 因为装配时该端面与箱体上相应的端面贴合。但不要求四个孔的几何 图框的轴线与滤油网盖外圆柱面或内孔的轴线重合。
在几何精度设计中,确定中心距是一个重要的 方面。
坐标尺寸注法存在着以下缺点: 1.加工时产生累积误差; 2.用两点法测量各个中心距不能保证坐标方向。 位置度公差注法建立在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几何图框给 出的理想位置上。见图6-1到6-5。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
单个要素在零件上的定位要求,可以根据基准体系和理论正 确尺寸确定的理想位置标注位置度公差来实现。 要素组在零件上的定位,要考虑该要素组的两种位置关系和 两种设计要求。 1.孔组位置度公差标注应包含的两项主要内容 孔组的两种位置关系 (1)孔组内各孔的位置关系。是指几何图框上各孔理想位 置之间的关系,各孔之间保持定的坐标位置关系和几何 关系。(各孔位置度公差) (2)孔组对零件上其他要素的位置关系。是指孔组或孔组 内各孔在零件上的定位要求。(孔组位置度公差)
三、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2. 孔组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1)矩形零件(基准要素为平面要素)
满足第一种设计要求:只需计算各孔位置度公差值t1,不必 计算孔组位置度公差值t2,因为它们相等。(图6-6)
3.1 概述
举例:
⃝ 0.05
⃝ 0.04
⃝○ Φ0.03 B Φ0.04 F
小结
一、几何公差、几何误差与几何精度的关系
二、几何公差项目及符号
单一要素 关联要素
三、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组成要素 结构特征分 导出要素
检测关系分
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
存在状态分
理想要素 实际要素
五. 本章的掌握知识点 几何公差带
形状 大小 方向 位置
D
d
五、基准要素
基准要素
2.基准种类
01 03
2.基准种类
2.基准种类
单一基准
2.基准种类
公共基准
2.基准种类
三基面体系
第一基准平面
第二基准平面 第三基准平面
选用三基面体系时,应 选对被测要素影响最大或定 位最稳定的平面为第一基准, 依次选择第二、第三基准。
1、几何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导轨
分析机床导轨几何误差
普通车床
导轨不直、两导轨不平行 或者导轨与主轴不平行等,将 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
结论:零件的几何误差同样会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 互换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几何公差、几何误差和几何精度
几何公差控制几何误差
几何公差反映几何精度
几何误差≤ 几何公差
实际要素: 加工后实际零件上的几何要素。
按
存
在
实际要素
状
态
分
基准要素理论上是理想要素
D
d
举例:
箭头对齐指中心 箭头错开指表面
几何公差项目 单一要素 关联要素
按检测关系分
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 (理想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 139 20/S 5 乒 :98 B T 1- 03LO 8 19 3 4
4 Xf 5 1
a标注 )
图例 标 号 : 图例标号 : 1 - 模拟基准平面 A
1 — 2 — 3
模 拟基准平面 A; 模拟基准平面 B; 模拟基准平面 C
注: 对非直线或非平面可采用 轮加 度公差注法
2 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条款通过本标 准的引用 而成为本标准 的条 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 文件, 随后所有 其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 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 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 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其最 G / 1 8.-20 70 1 02 产 品几何量 技术规范( P ) 几何要素 第 1 B T 8 G S 部分 : 基本术语和定义 ( O I S
4 位置度公差注法 4 1 通则 .
位 置度公 差注法主要由理论正确尺寸 、 公差框格和基准部分组成 。 42 墓本要求 . 用 位置度 公差及与其相关的理论正确尺寸来 限定 各实际 ( 提取) 要素 的位 置的变 动范围 , 如 , 、 例 点 轴线 、 中心平面 、 公称直线 、 称平 面, 公 它们之 间相互有关或 与一个或多个基准有关。 位置度公 差带相对于理论正确位置对称分布 。
1 6 01 I 4 6- ,DT)
IO 0 " 产品 几何量枯术 MA( P ) 几何公差 S 1 1 1 .. S }G 3 术语和定义
通 则1 S 1 确立的 1 0 有关位置 度公 差和G / 1701 BT 8. 8 确立的 有关要素的术 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b
圈 3
GB T 3 9 2 0 /S 5 5 :9 8 / 1 1- 0 3 LO 4 8 19 3 4 5 2 两 个 方 向 的位 置 度 公 差 ..
5) , a]
当位置度公差要素共有 同一 中心线或轴 线时, 则可把它们认 为是 理论 正确相关要素。除另有说明 , 例如与不同的基准相关 , 或如图 2) 6所示 , 用适 当的注解说 明。
1 )将颁布(S 10 :93的修 订本) IO 118 1 。
GB T 3 9 2 0 / S 5 5 :9 8 / 1 1- 0 3 LO 4 8 19 3
b解释 )
图 5 图 5中 :
— —
每孔 的实 际( 提取 ) 轴线应位于直径 01 的 圆柱 形公差带 内 ; . m m 圆柱形公差 带的轴线 位置 由 理论正确 尺寸定位 ; 彼此相距 3 m 的八个公差带构成的“ 0 m 刚性矩形几何图框” 一个 浮动( 是 转动和平 移) 的图框 , 其位置 和方 向随该 工件的实际( 提取) 要素而定 。
1I 3, *A X I ,
巨 口 口
0 o s os 00 s o 0
在每个单孔上可 出现 以下 四种情 况: a孔 的轴线与理论正确位置重合 ( . 零偏差) ; b具有零垂直偏差 的孔 的轴线位于最大位置偏差处 ; , c具 有最大垂直偏差的孔的轴线位于最大位置偏 差处 ; . d孔的轴线位 于最大位 置偏 差处, . 此时是一个复合几何偏差
一 个 单 几何 图框 。
4 Xhs
图 2
GB T 3 9 2 0 /S 5 5 :9 8 / 1 1- 0 3 IO 4 8 1 9 3
4 1 X* 5
是任定的 b)
( 图 3 。 见 )
/ 工 2
图例标号 :
「 干 ]
一 }一 一 1 I 一 一 1 I
1 0 1 0 1 0
10
r 1 0
1 —
模 拟基准平面 A;
2 — 模 拟基准平面 8 每条刻线应位于间距为 。1 . mm的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差带内, 各公差带彼此相对每条刻线的理论正确位置对称分布。
每孔应 :
— 在理论正确尺寸 3 mm 的方 向上度 量; 0 其实 际( 提取) 中心平 面位 于位置度公差值 03 . mm乘 以要素实际长度 的矩形横截 面的公差带 内 ; — 在理论正确尺寸 2 mm 的方 向上度 量; 8 其实 际( 提取) 中心平 面位 于位 置度公差值 0 1 . mm乘 以要素实际长度 的矩形横截 面的公差带 内 ; — 公差带的中心平面 由理论正确 尺寸定位 。 453 任意方 向的位置度公 差 .. 在任 意方向上给定位置度公差 。此 时, 公差带是直径 为给定的公差 值, 以理想 位置为 中心 ( 且 或轴 线) 的圆 、 ( 圆柱 ) 球 或 内的区域 。 由圆柱形公差带给定位置度公差 , 如图 5 所示 。
注: 对于 圆柱形相 配要 素 , 位置度公差对理论 正确位置是任意方向的 , 其公差带通 常是圆柱形 的。这种注 法获得的 公差 区域要 比能产生方形( 或矩形) 的两个方 向注法的公差 区域大( 见图 6 。此时应 根据被注公 差要素 的功能 ) 来选择“ 意方 向” 任 公差带还是两个方 向的公差带 。
三
图例标号 : 1 - 5 %增 大区域。 7 图 6 5 复合 位 置 度 公 差 注 法
如果一组要素 内相互之 间的位置关系用位置度公差标 注 , 要素( 整组 几何框 图) 对其他要 素也用 相 位置度公差定位 , 则应分别满足各 自要求 ( 见图 7e ) 对同一组要素给定 的复合位 置度公差 , 其标注 可由上、 两个框格 组成 : 下 上框格给 出整组要 素的定 位公差 , 下框格 给出一 组要素 内各要素相互之间 的位 置度公差 「 图 7) o 见 a]
GB T 3 1 - 2 0 /S 5 5 19 / 13 9 0 3 IO 4 8:9 8
8 10 x0
命 0. 1I01
回
十一 一 十 带
干一 干 丰一
回 回
a标注 )
回
州 十一 片一一靡丛
9 " 以】 0 . 9 "翎 o 】
I — 3 0 一一 叫一 一 L 』 1
90 . 9 0
b) 释 解
圈4
图 4中 由彼此相距 3 mm 的八个公差带 构成的矩形几何图框是浮动 的, 0 其位置和方向随该工件 的 实际( 提取 ) 要素而定 。
GB T 3 9 2 0 /S 5 5 :9 8 / 1 1- 0 3 LO 4 8 1 9 3
前
言
位置度公 差注法 》( 英
本标准 等同采用 IO 5:98产 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P ) 几何 公差 S 5 819《 4 G S
文版 ) 。
本标准代替 B T 1-19《 G / 139 91形状 和位置公差 3 本标准等同翻译 IO 5 :98 S 5 819 . 4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 向上给定位置度公差 。此 时, 公差带是 两相互垂 直的距离 为给定公差 值且 以 轴线 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 。两个公差值 可以不相等( 图 4或相等 。 见 )
a标 注 )
淤 十一 一 0 十一 . 3 -
g * 0 o 9 0
位置度公 差》 。
为便于使用 本标 , 准做 了下列编辑 性修改: a 因我 国已经等同采用 IO 601 ) S 1 6- 制定 了 G / 88. 将该标准放 人规范 性引用文件 , 4 B T 701并 1 , 因此 删除了 IO 8的资料性 附录 A定 义( IO 601 出) 5 S 5 4 按 S 1 6- 给 4 ; b “ ) 本国际标 准” 一词改 为“ 本标准” ; c 删除 了 IO 5 的前言和引言 。 ) S 5 8 4 本标准 与 GBT 39 19 相 比主要变化如下: / 1 1- 91 3 — 在标 准的内容和编排上作了较大的修改 , 并修改了标准的全称 。 — 图示中的基准标注代号改为等 同 IO标 准的基准代号。 S — 删去了 S 5 8中没有 的内容。 IO 5 4 本标准 的附录 A、 附录 B 附 录 c均为 资料性 附录。 、 本标准 由全国产品尺寸和儿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提 出并 归 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机械科学研究院 、 庆长安汽 车集团有限公司、 重 郑州大学 、 清华大学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李晓沛、 曹霞 、 张琳娜 、 方仲彦、 陈月祥 、 王欣玲 。 本标准所 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图 2续 ) (
45 位里度公差 的方 向 . 45 1 仅一个方 向的位置 度公 差 .. 在一个方向上给定位置度公差 。此时 , 公差带是距离为给定 的公差值 , 且以理论位置为 中心对称分 布的两平行 直 线 ( 两平 行 平面 ) 间 的 区域 , 差 带 的宽 度 方 向是 框 格指 引 线 箭 头所 指 的 方 向 或 之 公
a )标 注
b )解 释
圈 1
附 录 A给 出了理论正确 尺寸的标 注示例 。 44 国周分布要素的位置度公差 . 被 注位置度 公差要素在圆周上 , 除另有说明, 通常为均匀分 布且位 置是理论正 确位置 。 如在 同一轴线 上表示有两个或多个成组要素 , 当其无相关基准或有同一相关基准或基准体 系( 基准 按 同一优先次序 注出或在同一实体状态下) 见 图 2), 时[ a]除另有说 明[ 见图 2) , 为他们共同构成 6]则认
— 3 1- 9 1 / 1 3 9 1 9 . GB T
GB T 31- 2 0 /S 5 5 19 / 1 9 3 0 3LO 4 8:9 8
产 品几何户 量技术规 范 (P ) GS
几何公 差
范围
位置 度公差 注法
本标准规定 了位置度公差 的注法 。 本标准给出 的位置度公差注法适用于点 、 直线和平 面的定 位 , 如球 的球心 、 例 孔或 轴的轴 线和槽 的 中』平面等 。 L
注:当理论正确尺寸排成尺寸链 时( 见图 4 , )位置度公差 不累积( 这与排成尺寸链式的尺寸公差正好 相反) 。位置度 公差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