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考试重点总结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本病多缓慢隐袭进展。
患者常首先呈现肾小管功能障碍。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肾性糖尿。
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导致夜尿多,尿比重及渗透压减低,肾小管性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其量〈0.5-1.5g/24h);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管性酸中毒。
随后也将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血肌酐逐渐增高及患者尿常规异常,一般仅有轻度异常,常为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直到进入尿毒症。
与肾损害同时常伴随出现高血压及贫血。
诊断要点
1.慢性肾盂肾炎史或滥用镇痛药史;
2.起病隐袭,多尿,夜尿,轻度蛋白尿;
3.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比重1.015以下,pH>6.5;
4.尿蛋白定量≤1.5克/24小时,低分子蛋白尿;
5.酚红排泄试验及浓缩稀释试验提示肾小管功能损害;
6.尿溶菌酶及尿β2-微球蛋白增多。
本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临床疑诊时应尽早进行肾穿刺。
治疗
原则应积极去除致病病因,根据病因用药,以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
1、病因治疗,如停用过敏药物,清除感染因素;
2、对症支持疗法:肾性贫血、高血压给予相应处理;
3、抗菌素治疗;
4、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5、发生终末期肾衰者,进行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行肾移植;
6、中药:冬虫夏草有促进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受损的细胞恢复,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耐受缺氧的能力,对间质性肾炎有一定治疗。
肾脏病病理学知识点
肾脏病病理学知识点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可能导致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了解肾脏病的病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肾脏病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以及间质性肾病等方面。
一、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过滤单位,包括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起到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保留有益物质的作用。
肾小球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有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改变通常包括增殖、纤维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
1. 肾小球增殖性疾病肾小球增殖性疾病是指肾小球内的细胞增殖异常,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体积增大的疾病。
典型的增殖性疾病包括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病理表现为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体积增大。
2. 肾小球纤维化疾病肾小球纤维化疾病是指肾小球内纤维组织增多,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受损的疾病。
常见的纤维化疾病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硬化。
病理上可见肾小球内纤维组织增加、基底膜增厚、肾小球体积缩小以及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等变化。
3. 免疫反应相关疾病免疫反应相关疾病是指肾小球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IgA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病理改变包括免疫复合物沉积和慢性炎症反应。
在病理检查中,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来检测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
二、肾小管疾病肾小管是肾脏的排泄单位,主要负责尿液的浓缩和废物的排泄。
肾小管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有肾小管酸中毒和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1. 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是指肾小管对酸碱平衡调节功能异常,导致酸中毒的疾病。
病理上可见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尤其是近曲小管和集合管。
常见的肾小管酸中毒分为远曲小管型和近曲小管型。
2. 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是指肾小管和间质的病变,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和慢性肾脏病。
病理改变通常包括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
关于间质性肾炎的基本知识
关于间质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导读: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由于间质性肾炎几乎都有肾小管受累,因而近年以“肾小管一间质疾病”来替代间质性肾炎这个名称。
……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由于间质性肾炎几乎都有肾小管受累,因而近年以“肾小管一间质疾病”来替代间质性肾炎这个名称。
本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类,急性者多由感染、药物过敏、急性缺血或中毒等引起,特征是肾功能急剧减退;慢性者大部分则因伴尿路梗阻的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药物、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特征是起病隐匿,肾功能减退逐渐发生。
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据近年肾活检和尸检的资料统计,急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发生率为1、1~1、7g,慢性为0、2%。
本病是导致肾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据统计,约10~25%的急性肾衰和20~40%的慢性肾衰是由间质性肾炎所引起的。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淋证”、“尿血”、“消渴”、“癃闭”、“虚劳”等证范畴。
临床表现急性间质性肾炎症状与体征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临床常见症状存有下几方面。
①急性感染的症状,急性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常见恶寒、发热、腰痛等。
②药物过敏症状:在应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皮疹、发热、关节痛等。
③肾脏方面的症状:可出现腰背痛,肾区叩击痛,血尿,少尿,不明原因的肾功能突然下降,肾功能的改变可为轻度短暂下降,重者可发生尿闭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间质性肾炎症状与体征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要征象,随着病变的发展,晚期将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硬化。
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肾浓缩功能障碍症状,如多尿,多饮,口干烦渴,甚至肾性尿崩。
②肾脏酸化功能障碍症状,可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儿童可致发育不良或肾性糖尿及氨基酸尿。
肾病医学知识点总结
肾病医学知识点总结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肾病是指发生在肾脏的各种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肾病、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一、肾病的分类1.按病因分:可以分为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原发性肾病是指肾脏首先发生病变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2.按临床表现分:可以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病,急性肾炎多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表现,慢性肾病则是病程较长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3.按病理分:可以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血管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
二、常见的肾病和其临床表现1.肾小球疾病(1)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是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
(2)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病程较长。
2.肾小管间质疾病(1)间质性肾炎:病因多为药物过敏、感染等,表现为少尿、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2)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常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
3.肾盂肾炎(1)急性肾盂肾炎:病因多为细菌感染,表现为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2)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转变而来,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肾功能逐渐受损。
4.肾血管性疾病(1)肾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
(2)血管炎性肾炎:多为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脏病变,病变较广泛、病程较长。
三、肾病的诊断和检查1.临床症状: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等。
3.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检查,可发现肾脏的大小、形态等变化。
4.肾活检:对于肾脏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肾活检可以明确病变的病理类型和程度。
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陈楠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摘要:间质性肾炎是引起肾脏衰竭的重要病因,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间质—小管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肾间质炎症与肾小管的损害一同发生,受累的肾小管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常有明显改变,故通常统称为小管间质性肾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间质性肾炎的病因为大家所认识,对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不断发展的化学检验和辅助检查手段为我们更加快捷的诊断间质性肾炎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文旨在以上方面,探讨间质性肾炎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间质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病间质性肾炎并非单一病种,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间质—小管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肾间质炎症与肾小管的损害一同发生,受累的肾小管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常有明显改变,故通常统称为小管间质性肾病。
一、间质性肾炎的一般特征(一)间质性肾炎的共同表现1.病理损害:间质性肾炎是根据形态学标准而确定。
间质的病理变化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改变,即①间质水肿。
②间质纤维化。
③细胞浸润:这些细胞为中性多核细胞;嗜酸性多核白细胞;圆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其它细胞。
多形态浸润,指多种类型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单一形态浸润,指单一类型的细胞,常见于白血病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堆集形成肉芽肿;嗜脂细胞(泡沫细胞)。
④无形态的沉淀和结晶,其性质需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鉴定。
肾间质损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受累,小管基底膜增厚、破裂,扁平上皮细胞萎缩,与基底膜分离。
小管有丝分裂,小管腔增宽,可见蛋白和细胞管型,以白细胞管型为主。
急性损害表现为肾间质水肿和细胞浸润,而无肾血管和小球的损害;若早期诊断治疗,病变可完全消退,无疤痕形成。
陈旧性损害为慢性,有广泛间质纤维化。
如何鉴别急性间质性肾炎与急性肾炎
如何鉴别急性间质性肾炎与急性肾炎在进行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往往都存在较大难度的情况,并且对肾炎分类极为仔细,虽然肾脏疾病临床现及症状极为相似,同时治疗方案选择也较为相似,但都有细致的分类。
本文所述的急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典型的肾脏炎症类疾病,尽管疾病相似之处较多,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容易出现混淆,但治疗方案具有明显差异,因此进行急性肾炎和急性间质性肾炎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急性间质性肾炎与急性肾炎的概念1.1急性间质性肾炎该肾脏炎症主要是因为多种病因导致,而基础特征为肾小管间质炎症,临床中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不会使肾血管、肾小球受到影响,如果产生了影响也会较为剧烈。
在急性肾衰竭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发生率大约站10%到20%。
根据发作原因不同可以分作几个种类:药物过敏型。
该病因所导致的间质性肾炎会有全身过敏的现象,症状为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技术增多、皮疹、发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特质型。
主要是具有特异性,能够使得患者发生反复性红眼并,同时可能伴随程度不同的食欲不佳、皮疹、乏力、体重减小、乏力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则可能患有骨髓肉芽肿病变、淋巴结病变等。
急性间质性肾炎并没有潜伏期,患者发生肾损害的表现主要是迅速发生的少尿型、非少尿急性肾衰竭等。
1.2急性肾小球肾炎该疾病通常被简称为急性肾炎,临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该疾病是法院刑的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发病的主要位置是肾小球,在临床中也经常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
一些较为严重的患者会伴随有肾功能缺陷、氮质血症等,拥有自愈倾向。
该病常发人群为儿童,通常发病会在前区被感染一到三周的时间发病。
因此具有潜伏期,同时潜伏期时间和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使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出现时间。
通常来说,呼吸道与以及皮肤组织发生感染的患者,会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一般该病发病是极快速的,按照病情程度,比较轻微时会出现尿常规异常等表现,比较典型的患者则会是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病情极严重时则会出现急性肾衰竭。
间质性肾炎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思路
间质性肾炎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思路一、急性间质性肾炎(一)定义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病理以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变性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
根据肾脏病理特点分为:1.原发性AIN肾脏损伤位于肾小管和间质,无明显肾小球和肾血管病变。
2.继发性AIN小管和间质损伤继发于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不在本章讨论范围,见相关章节)。
(二)病因1.感染肾盂肾炎、病毒感染。
2.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β-内酰胺类、磺胺类、万古霉素)、利尿剂(噻嗪类、呋塞米)、抗惊厥药、环孢素、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中草药(关木通、广防己),免疫肿瘤学药物如检查点抑制剂。
3.特发性AIN TINU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色素膜炎综合征)。
4.代谢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5.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淋巴瘤、镰状细胞病。
6.自身免疫病干燥综合征、SLE、IgG4相关疾病、结节病。
7.尿路梗阻。
8.肿瘤浸润。
9.肾移植。
10.遗传性多囊肾。
(三)临床表现1.急性肾损伤可伴发热、皮疹、关节痛、眼部症状。
2.肾小管功能损伤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氨基酸尿,低磷血症、血尿酸降低,严重者可达范科尼综合征。
(四)实验室检查1.尿液检查镜下血尿,小管性蛋白尿(<2g/d),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尿β2微球蛋白、α1球蛋白、NAG;尿葡萄糖、氨基酸增多。
2.肾功能检查代谢性酸中毒,不同程度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3.血常规白细胞增多,药物性AIN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五)肾脏病理大体上肾脏肿胀、增大,显微镜下可见肾脏间质水肿,肾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见“肾小管炎”表现。
通常肾小球、小血管正常;免疫荧光多为阴性。
(六)诊断思路1.鉴别急性肾损伤还是慢性肾损伤。
2.诊断线索(1)发病前可疑用药史。
(2)全身变态反应:药物热、药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急性间质性肾炎
谢谢观看
同时应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加强营养支持,合理给予蛋白质、热量、维 生素等。
在AIN早中期,可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研究证实,4~6周的皮质激素治疗可使药物过敏性AIN患 者的肾功能恢复加快,尤其是肾间质弥漫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功能急剧恶化者,或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一 般可予口服泼尼松,疾病好转即逐渐减量,大多数可以应用4~6周后停用,通常不超过3月。在肾间质病变严重、 伴有肉芽肿且肾功能急剧恶化的情况下,可考虑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特发性AIN也是应用糖皮 质激素治疗的指征,激素治疗不仅促进肾功能恢复、预防或减少肾间质纤维化,并可改善眼色素膜炎。
AIN肾损害的表现,主要是迅速发生的急性肾衰竭(少尿型或非少尿型)。
检查
1.可见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尿检查异常包括血尿、白细胞尿及蛋白尿(多为轻度蛋白尿,以低分子蛋白 尿为主)。白细胞尿通常为无菌性白细胞尿,有时可发现嗜酸性白细胞,偶见白细胞管型。常伴有明显肾小管功 能损害,出现肾性糖尿、低渗透压尿,有时可有远端或肾小管酸中毒,偶见Fanconi综合征(糖尿、氨基酸尿、 磷酸盐尿、尿酸尿等)。
少数患者血清学检查可见IgE增高或抗TBM抗体阳性。特发性AIN患者在病变活动时可有贫血、血沉快、C反应 蛋白阳性和蛋白电泳时γ-球蛋白增高等异常。
间质性肾炎知识考点
间质性肾炎知识考点●间质性肾炎是几乎各种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共同通路,是最常见的肾脏损伤形式●急性间质性肾炎●以肾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肾小球及肾血管多无受累或病变较轻;以肾小管功能障碍,可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药物●抗生素●青霉素及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结核药●非甾体抗炎药(包括水杨酸类)及解热镇痛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利尿剂●其他药物●全身性感染●原发肾脏感染●免疫性●特发性●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常有发热、皮疹、关节酸痛和腰背痛,但血压多正常、无水肿●辅助检查●药物相关者 80% 病人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历时短暂●肾小管功能损害突出,常见肾性糖尿、小分子蛋白尿,尿β2-MG、NAG 等排出增多,尿比重及渗透压降低●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去除病因●支持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6周无效,提示病变已经慢性化●慢性间质性肾炎●病因●持续性或进行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发展而成●尿路梗阻包括梗阻性肾病和反流性肾病●肾毒性物●药物,如 NSAIDs 及镇痛药●内源性代谢物质:高尿酸和尿酸盐、高钙血症、低钾血症、草酸盐等●重金属●放射性肾炎●中草药,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慢性肾孟肾炎、肾结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 lgG4 相关疾病等●移植肾慢性排异●合并肿瘤或副蛋白血症如白血病、淋巴瘤、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囊性肾病如髓质囊肿病和多囊肾等●特发性●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可有斑片状的慢性炎症细胞为主的间质浸润,肾小管萎缩。
肾小球早期可正常或改变不明显,晚期则为纤维组织包绕,进而发生肾小球硬化●临床表现●以肾小管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缓慢侵袭进展●诊断●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急性间质性肾炎
第一节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本质上是一个综合征,其特点是肾功能急剧减退、肾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无肾小球和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或纤维化。
本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和感染。
全身性疾病引起者较少见,部分为不明原因所致。
虽然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但确诊则有赖于肾组织活检病理形态学变化或尸解肾组织检查。
[发病机理] 根据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急性间质性肾炎,是体液和细胞免疫所致的肾间质免疫性炎症损伤。
但其免疫介导的肾损伤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一)体液免疫在人体,抗肾小管基膜抗体仅偶在肾移植病者以及大约70%的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人中发现。
药物介导的急性间质性肾炎,血循环中抗肾小管基膜抗体罕见。
有证据表明,急性间质性肾炎尤其是药物所致者,有反应素抗体的参与,包括血清IgE的升高,间质内嗜碱细胞、嗜酸细胞的存在。
动物模型显示有IgG和C3沿肾小管基底膜及肾间质呈颗粒状沉积,表明有免疫复合物的参与。
在人类,免疫复合物间质性肾炎仅见于有肾小球损害的病者,例如,50%的狼疮性肾炎病者发现有小管和间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无肾小球损害者,原发于肾小管和间质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并不多见。
(二)细胞免疫虽然体液免疫在急性间质性肾炎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病人免疫荧光阴性,而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的浸润,表明细胞免疫在AIN中的重要作用,最近,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表明,肾间质内浸润的大多为T淋巴细胞,且为Ia阳性者,表明有T淋巴细胞的激活。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主要有两条途径,迟发型过敏反应和T细胞直接介导的细胞作用。
(三)其它免疫机理偶在间质损害中发现有补体蛋白的存在,提示补体的激活参与了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综上所述,多种免疫机理参与了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各自的具体作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则倾向于细胞免疫机理的参与。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基础知识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基础知识什么是急性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指肾脏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或纤维化,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损伤,故又有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之称。
急性间质性肾炎原指各种感染引起的肾脏的形态学特征,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特征是肾功能急剧恶化,在GFR下降的同时常有肾小管功能不全。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以肾间质炎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退行性变伴肾功能不全的一个综合征,习惯上简称急性间质性肾炎。
因为本病肾小球和肾血管大多数正常,故与人们习惯称的肾小球肾炎不同。
本病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和饕物,另外部分患者寻找不出特异性病因而称之为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本病没有明显的地区分布,除饕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与使用某种饕物有关外,感染性或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都以女性比男性高,尤其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但老年男性发病率也很高。
本病90%的患者是可治的,而病理损害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者,可遗留肾功能不全而造成永久性肾功能损害。
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1、感染感染引起间质性肾炎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其中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肾脏,参与间质反应的细胞由产生抗侵入病原体抗体的细胞和与吞噬有关的细胞组成。
侵入肾脏的细菌,直接损伤组织。
2、饕物饕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一般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与直接毒性作用关系不大,因急性间质性肾炎仅在用饕的少数患者中发生,与用饕剂量无关,肾脏损伤常伴有过敏的全身表现(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关节痛),再次接触同一饕物或同类饕物时仍可再发生反应,循环中有某些致病饕物的抗体,同时有一些体液或细胞免疫介导反应的证据。
3、继发于肾小球肾炎人们早已注意到肾小球肾炎可伴有间质炎症反应,但只是在近些年才重视其机理的研究。
4、继发于SLE 在各种免疫复合物型疾病中,SLE最常见在TBMs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有免疫复合物沉积(50%)。
60%的患者有单核细胞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浸润,伴或不伴嗜中性细胞和浆细胞,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内科学间质性肾炎(3)
2.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TINU综合症) ①本病罕见,多见青春期女性
②以非少尿型急性肾衰为突出表现,常并发眼 色素膜炎,也称肾小管-间质肾炎-眼色素膜炎 综合征 。
③有低钾、低磷、低尿酸血症、高氯酸中毒等 近端肾小管受损之表现。
④激素治疗有效。
3.药物过敏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①过敏药物:青霉素类、磺胺类、先锋霉素类、镇痛
药、非激素类固醇抗炎药、利尿剂等。
②多在用药1周内出现肾区痛、发热 、药疹、关节
痛 、淋巴结肿大和血IgE升高,末梢血嗜酸细胞升 高 ,尿蛋白±~++ ,白细胞尿以嗜酸性白细胞增 多为主,管型尿,血尿少见。肾小管功能受损。
③重症可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④停药,加用激素可使病情好转。
实验室诊断
㈡尿液分析: ①感染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中以多形核白细胞
谢谢!
急性间质性肾炎
1.感染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①金葡菌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盂肾炎所致。 ②全身感染症状(发热、腰痛) ③实验室:血白细胞增加及核左移 ,肾小管性蛋白 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及管型尿。肾小管功能减退, 重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盂肾炎所致者尿中粒细胞增多且尿培养阳性。 ④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
为主,可见白细胞管型,并有少量红细胞和尿 蛋白。 ②过敏性急性间质性肾炎:80%以上有血尿、蛋 白尿和脓尿, 90%有镜下血尿、发现嗜酸细 胞尿强烈提示药物过敏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实验室诊断
③蛋白尿一般是肾小管性的,很少达肾病综合征 的程度,多在1.2g/24小时以下
④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中嗜酸性白细胞不 增加,伴有眼葡萄膜炎的有嗜酸性细胞尿。
⑴病因治疗 ,如停用过法:肾性贫血、高血压给予相应
急性肾损伤考试重点总结
急性肾损伤考试重点总结急性肾损伤(AKI)以往称为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病因发生的解剖部位不同分为:1.肾前性AKI 由于肾脏低灌注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
2.肾性AKI 包括肾小球、肾血管、肾小管和肾间质性疾病导致的损伤。
肾小管性AKI常见的病因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
3.肾后性AKI 急性尿路梗阻。
本章主要介绍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1)小管因素:小管严重受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液的反漏,致肾间质水肿和肾实质进一步损伤。
(2)血管因素:肾缺血也可产生炎症反应。
(3)炎症因子的参与二、临床表现ATN是肾性AKI最常见的类型,可分为三期。
(一)起始期此期患者常遭受低血压、缺血、脓毒血症和肾毒素等因素,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AKI是可预防的。
(二)维持期又称少尿期。
7~14天,长至4~6周。
1.AKI的全身症状(1)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2)呼吸系统:除感染的并发症外,因容量负荷过多导致的急性肺水肿。
(3)循环系统症状:出现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表现。
(4)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谵妄、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症状。
(5)血液系统症状:可有出血倾向及轻度贫血现象。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表现为:①代谢性酸中毒;②高钾血症;③低钠血症。
此外,还可有低钙、高磷血症,但远不如慢性肾衰竭时明显。
(三)恢复期从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直至肾小管完整性恢复称为恢复期。
GFR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尿量增多。
通常持续1~3周,继而逐渐恢复。
三、诊断(包括病因)(一)AKI诊断标准48小时内,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mg/dl(26.5μmol/L),或7天内血清肌酐增至≥1.5倍基础值较基础值升高≥50%),或尿量<0.5ml/(kg·h),持续时间≥6小时。
(二)病因诊断诊断AKI后,需要明确是肾前性、肾后性还是肾实质性AKI。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以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肾小管-间质急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常见病因有药物、全身感染(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某些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肾移植急性排异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约占急性间质性肾炎的50%以上。
多种药物可以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较常见的药物有抗生素、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结核药、利尿剂及某些抗代谢药物等。
【病理特点】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特点表现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可伴有局灶分布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及纤维化;肾小球及血管病变大多轻微。
光镜下见肾小球病变多轻微,非载体类抗炎药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见肾小球病变类似于微小病变。
肾小管间质病变突出表现为间质弥漫炎性细胞浸润伴间质水肿。
免疫荧光示不同病因多表现出不同的免疫病理特征,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一般无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及电镜均阴性。
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不连续,部分增厚,基底膜分层。
肾小球正常或病变轻微。
【适应证】急性间质性肾炎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
(1)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可给予泼尼松(龙)1mg/ (kg·d),2~4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和维持治疗,部分患者治疗4~6周可以停药,一些继发于系统疾病者需根据病情决定维持治疗的时间。
如单纯激素治疗反应不佳,可考虑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2)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早期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促进炎症恢复、改善肾功能。
首先应停用可疑药物,对于出现明显肾功能损伤者,伴肾间质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时,可给予泼尼松(龙)0.5~1mg/(kg·d)治疗,2~4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一般总疗程1~4个月。
明显肾功能衰竭时可考虑激素冲击治疗。
如单纯激素治疗反应不佳,可考虑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后】多数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预后良好,在去除诱因后肾功能损伤能完全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物
(1)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
(2)抗生素:利福平、美洛林、头孢呋辛、先锋罗欣等。
(3)镇痛药:扑热息痛、阿司匹林、非那宗等。
(4)非留体抗炎药: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羟基保泰松、吡罗昔康、布洛芬等。
(5)利尿剂: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呋塞米。
(6)造影剂: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等。
3.替代治疗 尿毒症时行替代治疗。
1、2条,再加上第3、4条中任何一条即可临床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2.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寡细胞性纤维化,无炎细胞浸润
治疗
1.停用致敏药物
2.激素泼尼松口服每日30~40mg,好转即逐渐减量,共2~3个月
3.ARF时透析治疗
慢性间质性肾炎
病理表现
肾间质(纤维化) 及肾小管(萎缩)慢性病变
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考试重点总结
病理表现
肾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肾小管(退行性变)急性病变
临床表现及诊断
1.近期用药史。
2.药物过敏表现,常有药疹、药物热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尿检异常,常表现为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而尿蛋白较轻。
4.肾功能急剧坏转,常呈ARF,并常伴严重肾小管功能损伤出现肾性糖尿及低渗透压尿等,B超双肾增大。
(7)重金属:镉、铅、锂。
(8)化疗及免疫抑制药:如顺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阿霉素、白介素-2、环孢素A等。
2.慢性尿路感染
3.代谢紊乱 高钙血症、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胱氨酸尿症。
4.免疫性疾病
5.遗传性疾病
临床表现与诊功能明显受损,重吸收、浓缩功能降低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肾性糖尿、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肌无力。
3.后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血肌酐增高)、高血压、贫血。
4.尿液检查蛋白尿不多、血尿不多见、水肿不明显,镜检可见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5.肾萎缩。
鉴别诊断
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受损明显。
治疗
1.祛除致病因子及时停用致病药物,治疗原发病。
2.对症处理 如治疗肾小管酸中毒、贫血、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