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期:慢性炎细胞↑,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萎缩,肾盂肾盏变形。
并发症: 1.急性坏死性乳头炎 (肾乳头坏死,papillary necrosis)
常见于糖尿病或伴有严重尿路阻塞 的病人。 病变特征:肾锥体乳头侧2/3区域贫
血性梗死。
2.肾盂积脓(pyonephrosis) 高位尿路阻塞时,脓性渗出物不能 排出→→积脓
类型: ① 慢性阻塞性肾盂肾炎:尿路梗阻 ② 返流性肾病或伴有返流的慢性肾盂
肾炎: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内返流
病变特点: ① 慢性肾小管炎、间质纤维化、瘢痕
形成。 ② 部分肾小管扩张,内有胶样管型,
似甲状腺滤泡。 ③ 早期肾小球囊周围纤维化,晚期肾
小球硬化 ④ 肾脏变小,出现不规则瘢痕,不对
称-土豆肾。
2.光镜:肾盂及肾间质急性化脓性炎 或脓肿形成和肾小管坏死。
上行感染:首先累及肾盂,肾盂粘膜 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 细胞浸润炎症扩散至肾小 管及间质,形成大小不等 脓肿及肾小管坏死,肾小 球一般很少受累。
血源感染:首先累及肾小球或肾小管 周围间质,形成多发性散 在脓肿,以后蔓延至肾小 管、肾盂。
3.肾周围脓肿(perinephric abscess): 肾内脓肿穿破肾包膜
临床病理联系: 1.发热,白细胞增多 2.腰痛 3.脓尿、菌尿、蛋白尿、
血尿、管型尿 4.尿路刺激症状
结局:抗菌素治疗→→痊愈 复发→→慢性 病情重→→败血症 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二)慢性肾盂肾炎 (chronic pyelonephritis)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炎症
2.上行性感染:
主要感染途径,下尿路感染(尿道 炎、膀胱炎)时,细菌沿输尿管或 周围淋巴管上行→肾盂、肾盏和肾 间质、肾小管→引起病变。病原菌: 60-80%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 菌、产气杆菌、肠杆菌、葡萄球菌 等。病变可单侧也可双侧。
感染过程: 1.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
主要原因是尿道粘膜损伤。 插导尿管、膀胱镜检和逆行肾盂造影 等使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 女性尿道短,缺乏前列腺分泌液的抗 菌作用及激素水平变化等易发病。
肾小管的炎性疾病 病因特点:急性:多由一种细菌感染
引起 慢性:多种细菌+膀胱输
尿管返流+尿路感染
临床特点:发热、腰痛、脓尿、血尿、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 尿痛)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 全和高血压,甚至尿毒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 1.血源性(下行性)感染:
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随 血→肾→栓塞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引起化脓性炎。 多为金葡菌引起。
(一)急性肾盂肾炎 (acute pyelonephritis)
病变特点:常由细菌上行感染→→肾盂 和肾间质的急性化脓性炎。
好发年龄:小儿、妊娠妇女和老人
病变: 1.肉眼: 肾体积增大充血、表面见多
数散在大小不等脓肿,周围充血带。 切面肾盂粘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表面脓性渗出物髓质见黄白色条纹, 且伸向皮质融合成小脓肿。病变可 弥漫分布,也可局限于某一区域。
二、药物和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 质性炎
由药物和中毒引起肾间质的免疫反 应,称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也可对肾小管造成慢性损伤,最终 导致肾功能衰竭。
(一)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主要药物:抗生素、利尿药、非类 固醇类抗炎药等。 发病机制:主要由免疫引起,药物作 为半抗原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 或细胞外成分结合,产生抗原性。 通过IgE形成和细胞介导的迟发性 过敏性反应引起上皮细胞和基底 膜的免疫损伤。
病理改变: 镜下:肾乳头灶性或整个的坏死,皮 质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浸润。 肉眼:双肾体积轻度缩小,皮质变薄, 肾乳头程度不同的坏死并有钙化。 临床特点:出现肉眼血尿和肾绞痛。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一、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组织来源: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 肾腺癌。 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肾肿 瘤的85%。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绝大多数呈散 发性,少数为家族性。
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原因: 儿童:① 先天性输尿管开口异常
② 输尿管插入膀胱的部分缺 失或变短。
成人:脊髓损伤出现膀胱驰缓。
4.肾内返流:含菌的尿液通过肾乳头 和乳头孔→进入肾实质。
发病:外因:(尿道粘膜损伤、尿路 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
内因:机体抵抗力↓(慢性消耗 性疾病,长期用激素、免 疫抑制剂)
病理改变:
严重的间质水肿,淋巴、巨噬细 胞浸润,可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 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出现浆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临床特点: 用药2-40天后发烧,一过性嗜 酸性粒细胞增高。 25%-50%病人出现皮疹并可出现 血尿,轻度蛋白尿和白细胞尿。
(二)镇痛药性肾炎 发病机制:长期大量服用至少两种镇痛 药。由于药物毒性作用,并 药物对前列腺素血管扩张作 用的抑制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首先引起肾乳头坏死,然后 出现肾皮质的肾小管和间质 的炎症。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病变特点:主要累及肾小管和间质的
肾脏疾病。
类型:
原发性: 肾小球和血管无明显改变。 继发性: 肾小球病变、累及肾脏
的血管性疾病、多囊肾 和糖尿病等。
急 性:肾间质水肿、嗜中性粒细 胞浸润、局灶性肾小管坏死。
慢 性:慢性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 化、肾小管萎缩。
一、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 病变特点:感染引起肾盂、肾间质和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细菌→→膀胱炎: 正常情况下,通过膀胱的排泄和分 泌的有机酸和IgA的抗菌作用可将进 入膀胱的病原菌清除。 尿路梗阻时,膀胱不能排空,细菌 得以残留并繁殖→引起膀胱炎。 原因:前列腺肥大、肿瘤或结石等。
3. 细菌从膀胱进入输尿管、肾盂: 主要原因是膀胱输尿管返流。 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斜行穿过膀胱 壁,形成单向的活瓣结构,可防止 膀胱充盈或内压增高时尿液返流到 输尿管。
临床病理联系: ① 多尿、夜尿:肾小管改变明显→尿
浓缩功能下降而致 ② 高血压:肾组织纤维化和小血管硬
化→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而致 ③ 氮质血症、尿毒症:晚期肾组织严
重破坏而致。
结局:及时治疗→→病情可控制 病情严重→→尿毒症、高血压性 心衰→→死亡出现局灶性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伴严重蛋白尿,预 后差。
并发症: 1.急性坏死性乳头炎 (肾乳头坏死,papillary necrosis)
常见于糖尿病或伴有严重尿路阻塞 的病人。 病变特征:肾锥体乳头侧2/3区域贫
血性梗死。
2.肾盂积脓(pyonephrosis) 高位尿路阻塞时,脓性渗出物不能 排出→→积脓
类型: ① 慢性阻塞性肾盂肾炎:尿路梗阻 ② 返流性肾病或伴有返流的慢性肾盂
肾炎: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内返流
病变特点: ① 慢性肾小管炎、间质纤维化、瘢痕
形成。 ② 部分肾小管扩张,内有胶样管型,
似甲状腺滤泡。 ③ 早期肾小球囊周围纤维化,晚期肾
小球硬化 ④ 肾脏变小,出现不规则瘢痕,不对
称-土豆肾。
2.光镜:肾盂及肾间质急性化脓性炎 或脓肿形成和肾小管坏死。
上行感染:首先累及肾盂,肾盂粘膜 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 细胞浸润炎症扩散至肾小 管及间质,形成大小不等 脓肿及肾小管坏死,肾小 球一般很少受累。
血源感染:首先累及肾小球或肾小管 周围间质,形成多发性散 在脓肿,以后蔓延至肾小 管、肾盂。
3.肾周围脓肿(perinephric abscess): 肾内脓肿穿破肾包膜
临床病理联系: 1.发热,白细胞增多 2.腰痛 3.脓尿、菌尿、蛋白尿、
血尿、管型尿 4.尿路刺激症状
结局:抗菌素治疗→→痊愈 复发→→慢性 病情重→→败血症 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二)慢性肾盂肾炎 (chronic pyelonephritis)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炎症
2.上行性感染:
主要感染途径,下尿路感染(尿道 炎、膀胱炎)时,细菌沿输尿管或 周围淋巴管上行→肾盂、肾盏和肾 间质、肾小管→引起病变。病原菌: 60-80%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 菌、产气杆菌、肠杆菌、葡萄球菌 等。病变可单侧也可双侧。
感染过程: 1.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
主要原因是尿道粘膜损伤。 插导尿管、膀胱镜检和逆行肾盂造影 等使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 女性尿道短,缺乏前列腺分泌液的抗 菌作用及激素水平变化等易发病。
肾小管的炎性疾病 病因特点:急性:多由一种细菌感染
引起 慢性:多种细菌+膀胱输
尿管返流+尿路感染
临床特点:发热、腰痛、脓尿、血尿、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 尿痛)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 全和高血压,甚至尿毒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 1.血源性(下行性)感染:
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随 血→肾→栓塞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引起化脓性炎。 多为金葡菌引起。
(一)急性肾盂肾炎 (acute pyelonephritis)
病变特点:常由细菌上行感染→→肾盂 和肾间质的急性化脓性炎。
好发年龄:小儿、妊娠妇女和老人
病变: 1.肉眼: 肾体积增大充血、表面见多
数散在大小不等脓肿,周围充血带。 切面肾盂粘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表面脓性渗出物髓质见黄白色条纹, 且伸向皮质融合成小脓肿。病变可 弥漫分布,也可局限于某一区域。
二、药物和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 质性炎
由药物和中毒引起肾间质的免疫反 应,称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也可对肾小管造成慢性损伤,最终 导致肾功能衰竭。
(一)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主要药物:抗生素、利尿药、非类 固醇类抗炎药等。 发病机制:主要由免疫引起,药物作 为半抗原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 或细胞外成分结合,产生抗原性。 通过IgE形成和细胞介导的迟发性 过敏性反应引起上皮细胞和基底 膜的免疫损伤。
病理改变: 镜下:肾乳头灶性或整个的坏死,皮 质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浸润。 肉眼:双肾体积轻度缩小,皮质变薄, 肾乳头程度不同的坏死并有钙化。 临床特点:出现肉眼血尿和肾绞痛。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一、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组织来源: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 肾腺癌。 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肾肿 瘤的85%。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绝大多数呈散 发性,少数为家族性。
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原因: 儿童:① 先天性输尿管开口异常
② 输尿管插入膀胱的部分缺 失或变短。
成人:脊髓损伤出现膀胱驰缓。
4.肾内返流:含菌的尿液通过肾乳头 和乳头孔→进入肾实质。
发病:外因:(尿道粘膜损伤、尿路 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
内因:机体抵抗力↓(慢性消耗 性疾病,长期用激素、免 疫抑制剂)
病理改变:
严重的间质水肿,淋巴、巨噬细 胞浸润,可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 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出现浆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临床特点: 用药2-40天后发烧,一过性嗜 酸性粒细胞增高。 25%-50%病人出现皮疹并可出现 血尿,轻度蛋白尿和白细胞尿。
(二)镇痛药性肾炎 发病机制:长期大量服用至少两种镇痛 药。由于药物毒性作用,并 药物对前列腺素血管扩张作 用的抑制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首先引起肾乳头坏死,然后 出现肾皮质的肾小管和间质 的炎症。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病变特点:主要累及肾小管和间质的
肾脏疾病。
类型:
原发性: 肾小球和血管无明显改变。 继发性: 肾小球病变、累及肾脏
的血管性疾病、多囊肾 和糖尿病等。
急 性:肾间质水肿、嗜中性粒细 胞浸润、局灶性肾小管坏死。
慢 性:慢性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 化、肾小管萎缩。
一、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 病变特点:感染引起肾盂、肾间质和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细菌→→膀胱炎: 正常情况下,通过膀胱的排泄和分 泌的有机酸和IgA的抗菌作用可将进 入膀胱的病原菌清除。 尿路梗阻时,膀胱不能排空,细菌 得以残留并繁殖→引起膀胱炎。 原因:前列腺肥大、肿瘤或结石等。
3. 细菌从膀胱进入输尿管、肾盂: 主要原因是膀胱输尿管返流。 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斜行穿过膀胱 壁,形成单向的活瓣结构,可防止 膀胱充盈或内压增高时尿液返流到 输尿管。
临床病理联系: ① 多尿、夜尿:肾小管改变明显→尿
浓缩功能下降而致 ② 高血压:肾组织纤维化和小血管硬
化→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而致 ③ 氮质血症、尿毒症:晚期肾组织严
重破坏而致。
结局:及时治疗→→病情可控制 病情严重→→尿毒症、高血压性 心衰→→死亡出现局灶性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伴严重蛋白尿,预 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