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学的本质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学的本质认知

作者:王琢琳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3期

摘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的事物属性,本质上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脑海里的意识。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认知是指人们认识美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将美界定为关系属性,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谜底。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阐释美及美的观念的形成及其变化与异同。

关键词:概念;性质;关系属性

探讨美的本质,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为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知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形成概念,需用定义表述。寻求美的本质,简而言之,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质的、独有的规定性。由于认知系统的复杂性,对它要进行多维度的研究,认知需要运用多门学科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从完整的意义上对认知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下面,我们来进行初步认知一下,美在本质上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1 我们对美的本质进行初步的推导,美是怎样形成的

1.1 从自然形态方面认知

唯心主义者,从精神方面探索美的形成,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念,现实中的美只是美的理念的影子,主观上认为,美的根源来自于心灵;唯物主义者,从物质上探索美的来源,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的自身之中,主要表现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以及他们的体积安排,或者认为美来自于现实生活(自然形态美);西方,从度量、尺寸、数字、比例来研究美学,古希腊追求数的和谐为美的内涵;马克思说:动物按照它所属物种的尺度来造型,并能到处使用内在的尺度到客观对象中去,所以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的。

1.2 从事物的本质方面认知

善恶美丑的形成,无一不和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善恶,主要形成于心理动机与伦理道德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善;违逆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恶。美丑,主要形成于感性特性与情感喜恶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美;违逆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丑。可见,善恶美丑都是对象因与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而形成的属性(逻辑学上亦称属性概念),即关系属性。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2 有了美的本质的定义,我们就关系属性的分析和审美分析,来进一步领悟美的本质

美学史上,也曾有比德、同构、审美对象生成、美是关系等提法。但是,这些提法中尚无一种可以恰当地指称美的本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关系属性是唯一切合实际的解释。关系属性的形成与被反映的研究,或许能为人们开启一道新的窗口。有人认为美的本质是典型,实际上不是。由于美是关系属性,美不是物质,也不是物质的某种形式或性质。我们常见的风景画或美人照片,直接显现的只是内部属性,即对象形成美的条件,而不是理论意义上的美的本质。反映美时,主体既要反映对象的特性,又要反映人类意念正方向的指向性。反映美时,主体人通常在心目中留存了或已输入了或产生了代表人的一方的指向性,有时,审美对象也能在大脑中诱发人的指向性,不需临时再从外界摄入大脑。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人们缺少能留存或产生指向的艺术素养时,就不能反映到艺术美;当人们因指向消失时,主体也难反映到美。可见,这种留存或产生,往往成了主体反映美的前提条件。

美虽然是和人有关的关系属性,但美并不是由人的一方主观决定的。在美的本质的定义中,社会人一方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美”赖以构成的客观因素,处在被反映的地位,而不是主体(在哲学上看,我们只能以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来分划主体客体界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一方不能作审美的主体。事实上,在形成美和反映美的过程中,社会人的一方往往是一身而二任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美形成和存在的客观性和审美的主观性等同起来。黑格尔曾将理念当作真,将真等同于美。其实“真”是人的认识反映因与实际相符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属性。美不等于真,美也不等于善。如前所述,“善”是人的心灵因其动机意图契合社会的道德功利而形成的关系属性。可见,真、善、美虽可集于一体,但却是彼此不同的关系属性。

3 从意念指向与美的构成的关系角度进行论述,以加深对美的本质的真谛的理解

意念指向对于关系属性“美”的构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富贵是常人之所欲,故某原始部落有人佩戴数十斤重的铁以显其美。因为在该部落,铁象征财富的特性吻合了人们爱富显富的意念指向,形成了美。现代文明社会的女士,佩戴金银珠玉而显其美,道理亦与此相同。

人们理解意念指向在构成关系属性“美”的条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时,一般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超前性。意念的超前性因素的存在,使得现实世界没有与超前性指向对应的对象特性,这是许多人(特别是西方一些哲学家)感叹纯粹的美只存在于理想和艺术之中的主要原因。第二,本能性。念指向中的本能性因素,的确是无可否定的。本能性因素的存在,是人们自有意念指向而常不能自知的重要原因,也是小孩都能感知一些美的重要原因。第三,前导性。前导性因素的存在,可以解释楚王爱细腰而宫中多束腹、裹脚流传千余年等现象产生的缘由,也可解释曲高和寡但人们仍要以阳春白雪为美等现象的成因。

纵现历史,我们还可看到与意念指向有关的人们的追求、欲望、理想、时尚等等,都是一定的社会时代环境条件的产物,一定的人类生存繁衍实际需求的产物。它们作用于意念指向,影响美这种关系属性的构成与人们美的观念及美的标准。在人类社会,时代不同,美亦有所不同。原始社会,存在图腾崇拜,因为图腾象征氏族与血统的特性,吻合了氏族部众怀念先民尊

崇本部氏族的意念指向,形成了美。奴隶社会,出现人面狮身的雕塑,出现饰有虎头纹饕餮纹的青铜器,是因为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奴隶主,崇尚兽性的野蛮和凶猛。这类形象的特性契合了统治阶层需凭借兽性的凶猛和神异的恐怖性力量进行残暴统治的意念指向,成了当时美的形象。中国封建社会,龙凤视为祥瑞,为人心所倾慕,故龙凤图案成了美的图案。至于上个世纪毕加索的怪异绘画,荒诞派的戏剧,西方人视为美的解构,都与这些作品的特性吻合了西方某时期内人们荒诞的心理倾向有关,都能从战争的恐怖症后遗症中找到原因。凡此种种说明意念指向的社会性变化,决定了相应的美的构成的变化,也引起美的观念美的标准的变化。

最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美的本质和人类意念之间的关系?我们人类彼此之间存在着人种的、时代的、国家的、民族的,阶级的等等差异,导致意念指向存在着差异,因而美的构成存在差异,连带美的观念与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同时,我们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时间历史纵向继承的共性和空间地域横向联系的共性,导致意念指向存在着共性。因此,人类美的观念与美的标准有广泛的共同点,整个人类面前能够呈现出共同的美。而对于一个事物美的界定,没有错综复杂的品味对错,只有对于美学的满腔热情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狄德罗.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M].

[2]文艺理论译丛[M].

[3]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商务印书馆.

[4]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

[5]近代美学史评述[M].上海译文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