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名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哲学
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一)研究方向
1、中国古代哲学方向。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时间包括中国哲学的发生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以及明清时期。研究特长包括:经学、东亚儒学、敦煌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宋明理学与心学研究、公羊学等。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3)郭美华,1972年生,四川富顺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原著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是近代哲学和先秦哲学,主要关注点有:1、先秦儒家与道家哲学,以孟子和庄子为中心;2、近代哲学与中西比较,以熊十力哲学为中心;3、宋明理学,以王阳明心学为中心。主要著作有:《与朱熹王阳明对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巴蜀书社2004)、《中国哲学十二讲》(重庆出版社2008,合著)以及《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近5主要代表性论文有:《一本与性善:戴震对孟子道德本体论的展开》(《哲学研究》2013年)、《境界的整体性及其展开》(《中国哲学史》2011年)、《出离与返回》(《中国哲学史》2009年)、《人性的顺成与转逆:孟子与告子“杞柳与杯棬”之辩释义》(《文史哲》2011年)、《无蔽之心与善的意蕴:张栻对孟子道德哲学的诠释》(《社会科学》2014年)、《道德与生命之择:<孟子>‘鱼与熊掌’章疏Biblioteka Baidu》(《现代哲学》2013年)、《湍水之辩与善的必然性:孟子与告子“湍水之辩”释义》(《学海》2012年)、《论“学而实习”对孔子哲学的奠基意义》(《现代哲学》2009年)等。科研项目: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性善论的两种进路研究》(在研)、上海市哲社专项《传统人性论的当代转化》(结项)和教育部一般委托项目《<真西山读书记>点校》(结项修订中)。
(4)石立善,1973年生,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朱子学会理事,《古典学集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1.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2.经学3.敦煌学吐鲁番学4.东亚儒学。近几年成果:《〈康熙字典〉引用过〈说文段注〉吗?》(《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奈何唐诗入宋集——〈全宋诗〉与〈朱子全书〉误收朱子佚诗五首辨析》(《宋史研究论丛》第13辑,2012年)、《日本幕末、明治时代两部〈论语〉新疏的校勘学成就——〈论语集说〉与〈论语会笺〉》,(《湖南大学学报》2012年)、《〈大学〉与〈中庸〉重返〈礼记〉的历程及其经典地位的下降》(《国学学刊》2012年第3期)、《〈胡适全集〉失收的一封复日本学者的信》(《胡适研究论丛》2012年第2辑)、《〈胡适全集〉日文记载举误》(《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论集》2012年第3辑)、《吐鲁番出土儒家经籍残卷考异》(《敦煌写本研究年报》2011年第5号)、《〈毛诗正义〉引郑玄〈诗谱小大雅谱〉佚文错简之更定》(《中国经学》2011年第7辑)、《江户日本刊刻中国儒家典籍丛考》(《东亚儒学研究论集》2011年)、《〈点校补正经义考〉〈孝经类〉、〈孟子类〉标点指瑕》(《经学研究论丛》2010年第17辑)、《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勘误七十例》(《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10年第19卷第3号)、《〈礼序〉作者考》(《中国经学》2010年第6辑)、《东アジアの宗教と文化》(合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09年)。在研项目,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日本江户时代儒家典籍研究》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现代日本朱子学》。
(二)专业导师
(1)崔宜明,1955年10月生,安徽桐城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安庆师范学院文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1、伦理学基本理论;2、中国道德传统与民族精神;3、政治伦理学;4、经济伦理学;5、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研究;6、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具体成果、项目见伦理学硕士点)
2、中国近现代哲学方向。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近代以来哲学问题。时间包括中国近代哲学、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特长包括:中国近现代哲学、近现代哲学与中西文化比较、中国近代本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潮等。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3、比较哲学方向。本方向主要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所作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中国哲学与现象学和存在论、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儒家心性学与心灵哲学、中国哲学与日本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学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等等,导师主要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1、(6)蔡志栋,1978年出生于上海康桥。1997年至2009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博士,2011年晋升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先秦哲学,专长为章太炎哲学研究、自由思想研究、先秦诸子研究。主要著作:《章太炎后期哲学思想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近几年主要论文:《真实抑或迷妄?——试论章太炎对进化论的批判》(《哲学分析》2015年第3期)、《仁政之病: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学术界》2014年第12期)、《孝道的现代命运及其转化——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简略考察》(《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平等的辩证法——章太炎平等观新论》(《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3期)、《论章太炎对黑格尔式现代性的批判》(《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论“道家自由主义”三相》(《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逍遥游”——以冯契之庄子研究为中心》(《人文杂志》2012年第2期)、《竞争能否生智慧?——章太炎、辛亥革命与现代性》(第一作者,《井冈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章太炎自由观新探——以其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话为中心》(《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一场夭折了的哲学革命——章太炎“真如哲学”的确立、偏向及其历史走向》(《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无生主义:章太炎的真如心乌托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蔡元培政治思想简论》(《学术界》2010年第3期)、《试论章太炎对科学的反思》(《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主要科研项目:独立主持完成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价值研究》(批准号:10CZX029)的研究、主持完成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章太炎哲学思想研究——以现代性反思为中心》(编号:11YS98)的研究、主持完成2010年上海市教委选拔优秀高校青年教师项目《一场夭折了的哲学革命》(编号:SSd10038)的研究。
(2)邓辉,1972年生,湖南衡阳常宁人。湘潭大学历史学学士、西方哲学硕士,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酷爱读书思考,学涉古今中西,治学认真严谨,讲究厚积薄发、推陈出新。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古代哲学、中西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中西哲学及其比较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和诠释学研究。主要著作:《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岳麓书社2004年)、《王船山道论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年)、《湘学史》(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湖湘学案》(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近几年主要论文:《王船山四书学思想研究略论》(《中国哲学史》2010年)、《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略论》(《伦理学研究》2010年)、《王船山的“治乱合离”论》(《船山学刊》2014年)《王船山与海德格尔的历史性思想之比较略论》(《湘学》2010年第5辑)、《<明夷待访录>政治思想探析》(《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论杜维明儒学思想的四大原则》(《江汉论坛》2001年)、《胡宏理欲观辨证》(《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中西历史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横议》(《吉首大学学报》2012年)在研项目:主持2010年-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儒家历史哲学思想研究》(10BZX040)、2014年-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杨慎全集整理和研究》(14ZDB075)的子课题《杨慎全集:经子部的整理与研究》负责人。
(5)王江武,1968年9月出生;1998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宗教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2007年晋升副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儒家政治哲学颇有兴趣,近年比较关注春秋公羊学思想。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有《印度原始佛教的伦理革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元初全真教的儒化》(台湾《哲学与文化》2003年第6期);《道安的般若思想与‘毗昙’》(《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晚明以来的社会危机和宗教运动》(《哲学与宗教》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李约瑟问题与中国传统知识》(《科学、信仰与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龙门中兴”:教派复兴运动的个案研究》(《哲学与宗教》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