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案例介绍

合集下载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界中违反道德、伦理规范的行为,如剽窃、抄袭、篡改数据等。

这些不端行为会严重损害学术界的声誉和可信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术不端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斯图亚特·皮德尔案:斯图亚特·皮德尔(Stuart Piddock)是一位英国医学研究员,在2014年因学术不端行为被开除。

皮德尔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篡改了自己的研究数据,并将其用于科研论文和申请资金。

皮德尔的不端行为被揭发后,他被解雇并受到了一系列的处罚,包括禁止参与科研活动。

2.杜勒斯·桑德斯案:杜勒斯·桑德斯(Diederik Stapel)是一位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在2011年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引起轩然大波。

桑德斯篡改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在多篇论文中使用了这些虚假数据。

桑德斯的行为震惊了学术界,他被撤销了职位,并且他的多篇论文被撤销,他的研究团队也受到了牵连。

3.斯俊·贺田案:斯俊·贺田(Jun Seita)是一位日本计算机科学家,在2003年被揭发了他的学术不端行为。

贺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抄袭了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并掩盖了他的违规行为。

贺田的行为被揭露后,他丧失了博士学位,并被迫离开了学术界。

4.安德鲁·韦克斯曼案:安德鲁·韦克斯曼(Andrew Wakefield)是一位英国医生,在1998年提出了麻疹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的理论。

然而,之后发现他的研究数据不可靠,并且他存在利益冲突。

韦克斯曼的研究结果在科学界引起了争议,他的医生执照被吊销,并且该理论不被广泛接受。

这些著名的学术不端案例揭示了在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体的声誉,也破坏了整个学术界的信誉。

为了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这包括加强对研究人员的道德和伦理教育,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和审查机制,以及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科学家应当推崇的核心价值之一。

校----科学家之间是基于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关系,但是,有时候由于利益的驱动、人性的弱点,科学家也会有不端行为。

因此,为了维护科研诚信,我们需要从过去的经典案例中吸取教训,强化科学家的道德意识,营造健康的科学研究环境。

一、科研诚信案例:Hwang Woo-suk论文造假事件2004年至2005年之间,韩国著名细胞学家Hwang Woo-suk在《科学》和《自然》等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声称已经成功地克隆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胚胎细胞。

然而,经过多项调查发现,这些论文居然是完全造假的。

调查结果表明,Hwang Woo-suk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虚假数据和图片来旁证实验结果。

Hwang还通过购买和利用非法获得的卵子来制造胚胎,大量侵犯了劳工的权益。

此事件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震动,Hwang Woo-suk自己也成为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的造假骗局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科研诚信案例:于红专学术造假事件于红专是中国的牙髓病学专家,其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在2010年,有资料指出,他的很多研究成果是存在造假的情况。

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调查发现,于红专利用一个名叫“Kim”匿名发表自己的论文,并向自己投稿,来达到获奖和论文发表的目的,他还在发表论文过程中随意伪造他人的姓名或与该论文有关联的实验结果。

此事件一经曝光,于红专在中国科学界遭遇了极大的谴责。

三、学术不端案例:张维为的剽窃和造假张维为,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然而,他却在2013年被曝光存在抄袭、剽窃和造假等问题。

据调查发现,张维为在撰写论文时存在大量的抄袭、剽窃等现象,曾经对他人的论文进行剽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论文发表;还编造虚假实验数据用于论文中,从而给读者带来了不实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这种不端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更是损害了他自己的声誉。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学术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

学术不端是指科研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违背学术伦理和规范的行为,包括抄袭、篡改数据、虚构研究结果等。

下面将列举十个学术不端案例,以便更加了解和认识学术不端的严重性。

1. 抄袭案例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抄袭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未注明出处,从而获得了不应有的荣誉和学术地位。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原作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学术界的诚信。

2. 数据篡改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实验研究中为了使结果更符合自己的假设,故意篡改了部分数据,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科研的基本原则,也误导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

3. 虚构研究结果案例某研究人员为了追求学术地位和资金支持,虚构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并将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科学伦理的严重背离,也对整个学术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4. 超作者案例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将并未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列为共同作者,以获取更多的学术声誉和资源。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伦理,也剥夺了真正有贡献的人的权益。

5. 自引用滥用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故意过度引用自己的论文,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学术界的不尊重,也损害了其他研究人员的权益。

6. 高频发表案例某研究人员为了追求高发表量,在短时间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复和低质量的研究。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

7. 无效实验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故意违反实验设计的原则,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和无效。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科学方法的严重破坏,也误导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

8. 无授权转载案例某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未经原作者授权,擅自转载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取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也违反了学术伦理。

9. 操纵同行评议案例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关系,操纵同行评议的过程,以获得更有利的审稿结果。

学术不端处分案例

学术不端处分案例

学术不端处分案例一、论文抄袭:“复制粘贴”的惨痛教训。

话说有个叫小李的研究生,那可真是把“走捷径”发挥到了极致。

他要写一篇关于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化影响的论文,这题目说难也不难,但要自己好好写可得费不少功夫。

小李呢,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在网上东搜西搜,找了好几篇相关的论文,然后就开始了疯狂的“复制粘贴”。

从论点到论据,甚至连一些引用的诗词都原封不动地抄了过来。

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毕竟网络那么大,谁能发现呢?结果啊,他的导师可是个老江湖。

导师一眼就看出这论文风格不统一,有些论述逻辑也很奇怪。

导师就起了疑心,把论文中的一些段落放到学术搜索引擎里一搜,好家伙,大片大片的抄袭内容就被揪了出来。

学校对这件事可不含糊,直接给了小李一个严重警告处分,要求他重新写论文,而且这门课程的成绩直接就降了一个等级。

小李这下可傻了眼,本来想轻松毕业,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还在同学面前丢了大人。

二、数据造假:凭空捏造的“数字游戏”还有个做科研项目的小张,他的团队在研究一种新型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愈率。

这个研究可是很受关注的,如果成功了,那对医学界可是个不小的贡献。

可是小张他们在做实验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实验数据总是不理想。

按照这个真实数据,他们的药物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可能就得不到更多的科研资金支持了。

小张就动了歪心思,他在数据上开始动手脚。

他把一些治愈率稍微提高了一点,又把一些副作用的比例降低了不少。

这样一来,论文里呈现的数据看起来就非常漂亮了,药物简直就像是治疗这种疾病的神药。

但是呢,其他科研团队在重复他们的实验时,怎么也得不到相同的结果。

这事儿就越闹越大,最后学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介入调查。

一查,发现小张的数据全是造假的。

小张和他的团队受到了严厉的处分,项目被终止,科研经费被追回,小张本人还被禁止在一定年限内参与任何科研项目。

这可真是玩数据造假,把自己的科研前途都给玩没了。

三、代写代发:花钱买“成果”的代价。

再说说小王,他是个在职人员,想要评职称就得有论文发表。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一、抄袭案例。

有这么一个事儿,在一个高校里。

有个研究生小王和导师签了学术合同,要完成一篇关于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文化影响的论文。

小王呢,特别懒,眼看交论文的日期快到了,他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在网上找了好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然后东拼西凑,把人家的观点、段落就这么直接拿过来,改改句子顺序,换换几个词儿,就当成自己的论文交上去了。

导师刚开始还没发现,毕竟小王在论文里还装模作样地写了很多注释啥的。

但是后来,有其他学者在阅读一些文献的时候,发现小王论文里有一大段和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几乎一模一样,这就露馅了。

这就是典型的违反学术合同里要求的原创性的不端行为,小王最后受到了学校的严重处分,导师也因为监管不力被批评呢。

二、数据造假案例。

还有一个搞生物研究的团队,和一家医药公司签了学术合同,要研究一种新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老张啊,特别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看起来很厉害,这样就能从医药公司拿到更多的资金,还能在学术界出名。

他们做实验的时候,其实数据并不是很理想。

但是老张为了让数据好看,就开始造假。

比如说,明明只有30%的实验动物有好转迹象,他硬是在报告里写成70%。

而且他还伪造了一些实验记录,把一些根本没做过的实验步骤也写进去了,好像整个研究过程特别严谨似的。

结果呢,当医药公司想要按照他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开发药物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一下就闹大了,这个团队不仅名誉扫地,还被医药公司告上法庭,因为他们违反了学术合同里要求的真实性原则。

三、署名不当案例。

再说说小李吧,他在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里,和其他几个不同专业的人签了学术合同。

这个项目里,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小李其实就做了一点点边缘的工作,就是帮忙收集了一些资料,整理了一下数据。

可是呢,当论文要发表的时候,他就想沾光,让自己的名字排在很靠前的位置,甚至想当第一作者。

他就去找项目负责人小赵,软磨硬泡,说自己虽然工作不多,但是也很辛苦,而且以后对自己的学术发展很重要啥的。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学术不端案例:
1. 吕文达事件(Falsification): 中国科学家吕文达在1980年代进行的一项人造基于硫酸铵成核的实验中,被曝光涉嫌伪造数据。

这个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导致了中国学术界的大讨论。

2. 英国人类学家Napoleon Chagnon的工作受到争议,他的研究方法和伦理问题备受批评。

他被指控通过引起原始部落的内部冲突来获取数据,伦理待遇不当。

他的工作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标准的广泛讨论。

3. 斯特恩-格拉科夫反驳案(Misrepresentation):斯特恩与格拉科夫是两位物理学家,他们在1990年代声称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但后来被发现他们在发表结果之前删除了一些数据。

他们的行为引起了公众对于学术诚信的质疑,并对整个领域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

4. 韩红事件(Duplicate Publication):中国歌手、博士韩红在发表了一篇关于治疗乙肝的研究论文后,被发现这篇论文与之前一篇研究论文存在严重重复出版的问题。

这个事件暴露了双重出版和自我抄袭等问题,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这些案例代表了学术界中的一些不端行为,提醒了人们对于学术诚信和研究道德的重要性。

学术不端事件

学术不端事件

1、陈进“汉芯一号”事件时间:2006年1月17日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人物:陈进教授(原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事件概述:在我们电子领域里,最令人发指的学术造假案例当属陈进“汉芯一号”造假事件。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

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际负责人陈进,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然后字样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

“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

上海交大接到对陈进等人涉嫌造假的举报后十分重视,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考虑到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上海交大随即请求国家权威部门对事件进行深入全面调查。

处理结果: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改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上海交大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经研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然而,在整个调查结束后竟然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科技体制中的弊病,诚如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先生所说的:“光说是不行的,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办。

明显学术不端的案列

明显学术不端的案列

明显学术不端的案列
1. 小保方晴子事件:小保方晴子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她声称发现了一种简单而全新的干细胞制备方法,但后来被发现她的研究数据存在大量篡改和伪造。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也导致了她的辞职和研究论文的撤回。

2.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事件:黄禹锡是韩国的生物学家,曾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

然而,他被揭露在干细胞研究中存在伪造数据和学术不端行为。

他的研究成果也被证明是虚假的,这一事件导致了他的学术声誉受损。

3. 哈佛大学心脏病专家皮耶罗·安韦萨学术造假:皮耶罗·安韦萨被揭发在多项研究中伪造数据,他的研究涉及心脏干细胞领域。

这一学术造假行为导致了他的辞职和多篇论文的撤回。

这些案例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学术诚信和科研道德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提醒我们学术研究必须遵循诚实、准确和透明的原则,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

如果你想获取更多关于学术不端案例的信息,可以通过专业的学术媒体、科研机构或相关的学术数据库进行查询。

这些资源通常会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信息,帮助你了解不同领域中的学术不端现象。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典型案例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典型案例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典型案例
案例一:抄袭研究论文
随后,张某获得了该高校的教职,并开始发表自己的研究论文。

他利用之前抄袭的成果作为起点,继续在自己的论文中未经注明地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他甚至将多篇论文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篇新的“研究成果”,成功发表在某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上。

由于他在学术圈中口碑较好,这篇论文也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

一位教授注意到其中一些段落与他自己的论文极为相似,开始怀疑张某的学术诚信。

他仔细对比两篇论文后发现,张某的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以及结论几乎完全一致,但是没有适当引用。

该教授选择将此情况通报给高校学术委员会,并提交了相关证据。

经过学术委员会的调查,他们发现了张某的抄袭行为。

高校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内部调查,结果表明张某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对于张某的违规行为,高校决定采取严厉的处分措施。

他被取消了一年的教师资格,并被下放到低级职位。

他的发表的论文也被学术期刊撤回,且他的学术声誉大幅受损。

这一事件使高校教职人员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进一步加强了相关的学术道德和规范。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

学术合同中的不端行为案例一、抄袭案例。

1. 论文大抄特抄。

有这么一个事儿,在一个高校里,有个学生和导师签了个学术研究合同,要完成一篇关于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文化影响的论文。

这学生啊,那叫一个懒,他在网上东拼西凑,从各种学术文章里抄了好多段落。

他以为导师不会发现,可导师是个老江湖啊。

导师一看这论文,就觉得风格很杂,句子都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然后导师就用查重软件一查,好家伙,重复率百分之六七十呢!这就好比是盖房子,他从别人房子上拆了好多砖头来凑自己的房子,这完全违背了学术合同里要求的原创性啊。

2. 数据抄袭。

还有个搞科研的团队,他们和资助方签了合同要研究某种新型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

其中有个成员呢,不想自己做实验收集数据,就偷偷瞄上了国外一个类似研究的成果。

他把人家的数据稍微改了改数字的格式,就当成自己团队的实验数据写进报告里了。

结果在审核的时候,同行专家一眼就看出问题了,因为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和一些特殊数值太像之前看到的国外研究了,就像双胞胎似的,只是换了身衣服。

这可把整个团队的名声都搞臭了,也违反了他们和资助方的学术诚信合同。

二、造假案例。

1. 虚构实验过程。

我听说有个教授和学校签了学术合同,要做一个关于物理现象在极端环境下的研究。

这个教授啊,可能是想早点出成果,又不想费那么大劲儿真的去做那些复杂的实验。

于是他就编造了整个实验过程,什么用了特殊的仪器啊,在零下多少度的环境里操作啊,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但是当其他学者想要来参观他的实验设备和过程的时候,他就开始各种推脱,一会儿说设备坏了,一会儿说实验环境不能被破坏。

最后啊,还是被人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做过这个实验,就像一个厨师说自己做了一道超级复杂的菜,结果大家发现他连厨房都没进过一样。

2. 伪造合作者身份。

有个年轻学者,想在学术圈里快速出名。

他和一个学术出版社签了合同要出一本专著。

为了让这本书看起来更有权威性,他就在作者栏里伪造了几个知名学者的名字,假装是和他们一起合作的。

学术腐败案例

学术腐败案例

学术腐败案例
以下是一些学术案例的例子:
1.著名的斯托彻尤·帕帕诺教授案件:斯托彻尤·帕帕诺是一位希腊萨那斯大学教授,被指控涉嫌在学术著作中剽窃和捏造数据。

他的一篇关于干细胞研究的论文被撤销,并被告上法庭。

最终,他被判处几年的监禁,同时也失去了他的学术职位。

2.尤斯特·普莱森案件:尤斯特·普莱森是德国著名医学教授,曾因其在癌症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而得到赞誉。

然而,他被揭发在多篇论文中低估了治疗效果,并隐瞒了与制药公司的利益冲突。

他最终辞去了他的职位,并被迫退出医学界。

3.波斯顿大学造假案件:数名研究人员在波斯顿大学的眼科研究实验室中被揭发在多篇学术论文中捏造数据。

这些论文中包含了虚假实验数据以及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结果。

该大学对这些研究人员进行了处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学术诚信。

这些案例只是学术问题的冰山一角。

学术不仅有捏造和剽窃数据的问题,还包括利益冲突、学术评审不公、学术圈的权力斗争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学术界的诚信和公正评价造成了负面影响,挑战了学术研究的可靠性和信任。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经典案例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科学方法、诚实守信,不做弄虚作假、篡改数据等不端行为。

然而,科研界也不乏一些学术不端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损害了科研诚信的声誉,也对整个科学研究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案例。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韩国克隆人事件。

2004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声称成功克隆了人类胚胎,并为此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

然而,随后的调查发现,黄禹锡在研究过程中篡改了研究数据,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克隆人类胚胎。

这一事件在全球科研界引起轩然大波,不仅严重损害了韩国科研的声誉,也对整个克隆研究领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药物研究领域的不端行为。

2015年,药物研究领域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学术不端事件,美国药物研究机构Valeant Pharmaceuticals被曝出篡改了多项研究数据。

该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故意夸大了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追求更高的市场价值。

这一事件暴露了药物研究领域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引发了公众对药物研究结果的质疑,也对整个药物研发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案例是心理学领域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泽姆巴多对一群志愿者进行了一项监狱实验,试图研究人类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

然而,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问题。

实验中的"狱警"对"犯人"进行了残酷的虐待,导致部分参与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个案例引发了公众对心理学实验伦理问题的关注,也促使了相关机构对实验伦理的重视。

以上案例展示了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之间的对立关系。

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要求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科学原则,真实记录数据,不做弄虚作假。

而学术不端行为则违背了科研诚信的原则,损害了科研的公信力和可靠性。

这些不端行为不仅对个人的声誉造成了重大损害,也对整个科研体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案例、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案例、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案例、近年来,学术界频繁发生各种学术不端事件,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列举10个近年来的学术不端案例,介绍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旨在揭示学术不端的严重性,并呼吁学术界加强自律,恢复学术的纯粹性和诚信。

1. 丁香园论文造假事件丁香园是中国知名的医学科研社区,其论文发表平台被曝出存在大量伪造数据和抄袭行为。

这些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医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声誉,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2. 吴英案引发的学术腐败问题吴英案是中国金融界的一起重大诈骗案件,此案中涉及了多位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在吴英的资金支持下,通过伪造研究数据和发表假论文来获取研究经费。

这一事件揭示了学术界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了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评价体系的思考和改革。

3. 斯特拉塞案斯特拉塞是德国心理学家,在其职业生涯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然而,后来揭露出他的研究数据存在严重的伪造和篡改行为。

斯特拉塞案成为心理学界的一起重大学术不端事件,引发了对学术诚信和研究数据可靠性的广泛讨论。

4. 病毒学家查理·卢奇斯案查理·卢奇斯是一位美国病毒学家,他在研究中造假并伪造了病毒实验数据。

此案揭示了科学家以及科学出版界的一些不端行为,引发了对学术出版伦理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反思和改革。

5. 神经科学家韦恩·阿尔贝尔案韦恩·阿尔贝尔是一位美国神经科学家,在其研究中篡改实验数据和结果。

这一事件揭示了科学家在追求研究成果和声誉时可能出现的不端行为,引发了对科研伦理和学术评价体系的讨论。

6. 中国学术期刊造假问题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频繁发生造假行为。

一些学术期刊为了提高发表量和影响因子,存在收费发表、过度引用、抄袭等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学术期刊的声誉和国内外学者对其的信任。

7. 假博士事件近年来,多起假博士事件揭示了在国内和国际高校中存在的学历造假问题。

一些人通过伪造学历证书和成绩单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学术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正当性和声誉。

学术不端案例

学术不端案例

学术不端案例标题:学术不端案例:科研诚信遭受打击的事件引言: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研过程中,研究人员以欺骗、抄袭、篡改数据等手段违背科学道德规范,损害学术诚信的行为。

以下将详细介绍一起学术不端案例,展示该案例发生的时间、事件的细节,并附上律师对此案例的评述。

案例一:诺贝尔获奖物理学家欺诈行为被揭露时间:2002年事件细节:2002年,曾获得科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在其领导下的研究团队中进行欺诈行为的事件被揭露。

中村教授在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蓝光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研究中,涉嫌篡改数据和虚假宣传。

中村教授利用修改实验数据的方式,使蓝色LED的研究显得取得了更令人瞩目的成果。

其团队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声称其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然而,一位研究者怀疑其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进而揭露了这一事件。

调查发现,中村教授在他多年的研究生涯中频繁修改实验数据,以此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组其他成员的配合和中村本人的掩盖,这一欺诈行为得以长期维持。

然而,一旦真相被揭示,中村教授迅速失去了他过去的辉煌,名誉扫地。

律师点评:这起学术不端案例不仅损害了中村教授的学术声誉,同时也对科学界和学术界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学术界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诚信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基石。

中村教授的行为无疑违背了学术界的核心价值观,对他未来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事件也引起了学术界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建立。

结论: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领域中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学术界和科研机构有责任制定和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确保科学研究的诚信性和可靠性。

更重要的是,每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都应该保持高度的科学道德和诚信意识,时刻谨记保持真实和透明的原则。

近五年学术不端案例

近五年学术不端案例

近五年学术不端案例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给学术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困扰。

以下是近五年来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不端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学术造假、抄袭、篡改数据等不端行为。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2014年,北京理工大学的时间物理研究中心教授彭庆福涉嫌伪造研究数据,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虚假的学术论文。

这一事件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彭庆福因此被开除并受到法律追究。

201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盛昌伟在其硕士论文中使用了大量抄袭内容,其中涉及40篇被他抄袭的研究论文。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根据调查结果,撤销了盛昌伟的硕士学位,并展开了进一步的整改措施。

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文亮涉嫌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其团队在多个研究项目中伪造了数据、篡改研究结果以及虚假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等。

这一事件震动了学术界,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专门调查组,最终对涉案人员进行了处理。

2018年,复旦大学副教授钟南山涉嫌抄袭文章一事引发热议。

这起事件被认为对心理学学术界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人们对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丰文因涉嫌学术不端,其多篇论文被曝光存在数据篡改和重复发表等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学术界讨论,并引发了对学术研究机构的审查和改革的呼声。

这些近五年涉及学术不端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但却足以阐明学术不端问题的严重性及对学术界造成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败坏了学术诚信,也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声誉和公信力。

为了维护学术界的正常秩序,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

首先,学术界需要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评审制度,加强对学术成果的审核和评估,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一、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您知道翟天临不?这哥们儿以前可是娱乐圈里挺火的演员呢。

结果呢,在一次直播互动的时候,他干了件特“蠢”的事儿。

他在直播里问出了“知网是什么东西啊?”知网啊,那可是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查资料的重要平台,就像战士的武器库一样,搞学术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知网的。

这一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大家就寻思着,你一个号称读过博士的人,咋会不知道知网呢?然后就有人开始深挖他的学术成果。

这一挖可不得了,发现他的论文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他那论文就像是用东拼西凑的补丁缝起来的破布,好多内容都是抄别人的。

2. 影响。

这事儿可闹大了,对学术界和娱乐圈都产生了超级大的震动。

在学术界呢,这让大家对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就好比你一直以为金子是纯金的,结果发现里面好多都是铜块冒充的,那大家肯定对整个黄金市场都不放心了啊。

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做研究、写论文的学生和学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在娱乐圈,翟天临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以前那些找他拍戏的导演啊,品牌找他代言的商家啊,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他的演艺事业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直接从天上掉下来了。

而且这件事之后,各个高校也开始对论文审查更加严格了,就像突然拉紧了缰绳的马,以前可能有些松松垮垮的审查制度一下子变得严格起来,这也算是他这个负面事件带来的唯一一点正面作用了吧。

二、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小保方晴子在日本那可是曾经被捧得很高的女科学家呢。

她宣称自己发现了一种神奇的STAP细胞,这种细胞据说有着很独特的性质,可以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变成各种细胞。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就像平静的湖水里突然扔进了一颗大炸弹。

大家都特别兴奋,觉得这要是真的,那可不得了,说不定能在医学领域掀起一场大革命呢。

可是啊,很快就有人发现事情不对劲。

其他实验室按照她公布的方法怎么都做不出同样的结果,就好像你按照菜谱做菜,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学术不端撤销学位案例

学术不端撤销学位案例

学术不端撤销学位案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中违反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信任,因此,当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学术机构通常会采取严厉的措施,包括撤销相关人员的学位。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术不端撤销学位的案例:1. 张某的博士学位被撤销:张某在其博士论文中抄袭了大量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调查后,学术机构决定撤销他的博士学位。

2. 李某的硕士学位被撤销:李某在其硕士论文中篡改了实验数据,经过仔细审查后,学术机构发现了这一行为,并决定撤销他的硕士学位。

3. 王某的学士学位被撤销:王某在其本科论文中剽窃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机构对此展开了调查,并最终决定撤销他的学士学位。

4. 赵某的博士学位被撤销:赵某在其博士论文中伪造了实验数据,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调查,学术机构决定撤销他的博士学位。

5. 刘某的硕士学位被撤销:刘某在其硕士论文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的他人研究成果,学术机构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最终决定撤销他的硕士学位。

6. 杨某的学士学位被撤销:杨某在其本科论文中存在大量的抄袭行为,学术机构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最终决定撤销他的学士学位。

7. 陈某的博士学位被撤销:陈某在其博士论文中使用了虚假的实验数据,经过仔细的审查和调查,学术机构决定撤销他的博士学位。

8. 吴某的硕士学位被撤销:吴某在其硕士论文中存在严重的剽窃行为,学术机构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最终决定撤销他的硕士学位。

9. 周某的学士学位被撤销:周某在其本科论文中伪造了实验结果,学术机构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最终决定撤销他的学士学位。

10. 徐某的博士学位被撤销:徐某在其博士论文中存在大量的抄袭行为,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调查,学术机构决定撤销他的博士学位。

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被揭露后,学术机构采取的严厉措施。

这些例子提醒我们,学术界必须保持诚信和道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以确保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健康、可信赖的学术环境。

学术剽窃案例

学术剽窃案例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案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收到举报,反映北京某研究所刘志华在其申请的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102746)中,盗用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研究基础。

经调查,刘志华在2011年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盗用他人发表的论文作为自己的研究基础,提供了虚假信息。

结果:经2013年5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四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三十四条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决定:撤销刘志华2011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序列特征的药用植物丹参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较研究”(批准号81102746),追回已拨经费;取消刘志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2013年5月29日至2017年5月28日);给予刘志华通报批评。

案例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收到举报,反映四川某高校万昌秀等出版的专著《材料仿生与思维创新》第189页到191页抄袭他人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生物启迪的双重仿生表面的构筑及其抗生物粘附作用的研究》“项目的立项依据”部分。

经调查,万昌秀抄袭他人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违反科学基金保密规定。

结果:经2013年5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四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决定:取消万昌秀项目评议、评审专家资格;给予万昌秀通报批评。

案例三: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在2007年第6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上,陈湛匀发表论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全文约9100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25%.同时发现,在2007年5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四因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研究》的论文,约5500字中抄袭1660字,抄袭率超过30%.这两篇论文,均为陈湛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阶段性成果。

本科生学科竞赛学术不端案例

本科生学科竞赛学术不端案例

本科生学科竞赛学术不端案例给你讲几个本科生学科竞赛学术不端的案例,可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呢。

案例一:论文大杂烩。

有这么一个竞赛,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论文。

有个本科生啊,他可真是“聪明过头”了。

他在网上东找西找,找了好几篇相关的论文,然后就像拼拼图一样,把这些论文里的段落拼凑在一起。

你看,这边抄一段介绍环境污染现状的,那边抄一段关于治理措施的,凑成了一篇看似完整的论文。

但是呢,他抄的时候都不仔细改改,就像是把不同颜色的布块直接缝在一起,那补丁痕迹明显得很。

结果一提交,评委们一眼就看出这是个大杂烩,里面的写作风格和用词都来自不同的文章,这就像是一个人穿着从好几个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怎么看怎么别扭,这哥们儿就被判定为学术不端了。

案例二:数据造假达人。

还有个在数学建模竞赛里的学生。

这个竞赛啊,是要根据实际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

这学生呢,可能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数据,或者是懒得去收集和分析,就自己编数据。

他编的数据那叫一个随心所欲啊,完全不符合实际的逻辑。

比如说,在一个关于人口增长模型的题目里,他编的人口增长数据一会儿像火箭一样飙升,一会儿又突然暴跌,就好像这个地区的人口是在坐过山车一样。

评委们又不是傻子,一看这数据就觉得不对劲,稍微一查,就发现他这数据是假的,这就像你告诉别人你中了一个亿的彩票,但是彩票号码是你瞎编的一样,肯定是不行的呀。

案例三:枪手代劳。

再讲讲那种找枪手的情况。

有个设计类的学科竞赛,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创新的产品概念并制作展示模型。

有个本科生自己没什么想法,又想拿奖,就找了一个已经毕业的学长当枪手。

这个学长倒是有点本事,把整个设计和模型都做出来了。

这个本科生就拿着这个成果去参赛了,还觉得自己肯定能获奖。

可是啊,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比赛过程中评委是会问一些关于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之类的问题的。

这学生啥都答不上来,支支吾吾的,就像个被老师突然提问却没预习的小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成果、获奖、成果”的闭循环。在以上两个闭 循环中,还嵌人另一个环节,研究者(或机构)酝酿把 论文、著作等汇聚成成果,申报各种政府奖项,以奖 励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誉,再以奖励去获得新的“成 果”,获得新的奖励。 这样的学术活动路线图,足 以令人“名利双收”。
国内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主要是利用项目申报和国家基金资助作文章,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通常是造假,重复申报等行 为,浪费了社会资源,也显示出了现存监管机制的不 健全。而且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惩罚力度相 对于获利来说太轻,不构成刑事犯罪。导致许多人铤 而走险,为获得名利不择手段。
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应从学生抓起
只有在学生时代打好学术是严谨的方向,才能让他们 在以后面对诱惑时坚持好自己的操守,才能让更多的 人在科学领域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贡献。
结束
谢谢大家观看
学术不端 案例分析
周二晚 肖振中 学号:1404322148
什么是学术不端??
美国:
中国:
在申请课题、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 实施研究报 规范》 告结果的过 在科学研究和学术 程中出现的 活动中的各种造假、 捏造、篡改 抄袭、剽窃和其他 或抄袭行为 违背科学共同体惯
例的c misconduct)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 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 告研究结果中的: 捏造、篡改、剽 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这不包 括诚实的错误和对事物的不同的解 释和判断。
瑞典
根据瑞典高教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瑞典全国高校查处 的学术造假案件2001年也就100余起,然而三年后 2004年则翻番,增加到了200多起,2006年时再度翻 番,达到480多起。 2008年政府已决定成立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处置学 术造假问题。
国内
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通过了《科 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科学技术部令第11号《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 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科研 不端行为的通知》
谁动了我的样品
2010年,英国《自然》杂志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印度 裔博士后维普尔·布里古干扰其他研究人员实验工作 的案例,引发了关于学术不端的激烈讨论。 在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7个月的时期内,布里古 “精心而系统”地破坏同实验室另外一名女博士海 瑟·艾姆斯的研究工作,其行为被隐藏的摄像机拍到 了,布里古不得不向校警坦白并且认罪。布里古被判 赔偿实验室试剂与实验材料损失8800美元,加上600 美元的诉讼费,40小时社区服务,缓刑6个月并接受 精神鉴定。
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
调查委员会公布最终报告,晴子等发表的论文存在造 假等问题。
她的国外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麻醉学家查尔 斯·瓦坎蒂宣布辞职,休假一年。
日本理化研究所导师笹井芳树压力巨大,于3月初提 出辞职,但未获准。他甚至因心理压力太大而住院近 一个月。8月6日,笹井芳树自缢身亡。
国内学术不端案例
国外学术不端案例
资助被停,报复同事
霍森卡尼今年40岁,伊朗裔,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 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脏再生的分子机制。据其他同 事介绍,2011年6月霍森卡尼的研究项目不幸被医院 方面停掉,理由是研究进展太慢。另外,医院方面还 发现,他提供给院方的关于自身背景的信息“不可 靠”。失去基金资助的霍森卡尼非常恼怒,想到了疯 狂报复他的同事,用恶劣手段破坏其实验工作。 7月1日,霍森卡尼展开了首次报复。他偷偷溜进实 验室,故意将对照组小鼠与实验组小鼠相混淆。之后, 他携带大量医院资产——包括干细胞培养基,抗体与 其他样品外逃
南京医科大学王志梁学位造假
王志梁在2011年度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 81172822)申请书中在个人简介部分声称自己“作 为课题负责人2002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毕业”, 实际上王志梁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信息虚假属实。 决定撤销王志梁2011年度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用小鼠肝移植模型研究肝脏树突状细胞在 ‘肝源性免疫耐受’,追回已拨经费,取消 王志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 给予王志梁通报批评。
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
日本理化研究所小保方晴子(下称“晴子”)学术不端 事件:今年1月,《自然》杂志刊登了两篇论文,来 自日本理化研究所、山梨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14 名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培育出一种能够分化为多种细 胞的“万能细胞”——STAP细胞,该成果随即在干细 胞研究领域引发轰动。 论文发表后,众多国际研究人员表示, 两篇论文存在诸多疑点,其他研究人员都 无法根据论文制作出STAP细胞。
华裔科学家被敲诈
2009年底,华裔科学家张志文(音)发表在著名学 术期刊《科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的两篇关于新 型蛋白质糖基化方法研究的重量级论文,因实验结果 无法重现而被撤稿,在学术界笔 记本不翼而飞,导致实验结果无法重现。警方通过技 术手段发现张志文之前的博士后同事艾瑞克·蒂普曼 是嫌疑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刘茂长、李柏洲剽窃行为
刘茂长、李柏洲等发表的标注基金资助的论文“刘茂 长,李柏洲.电子商务技术同化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 究.管理评论.2012,24(3):75-83.(标注基金批准号 70673014、70873026)”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决定 取消刘茂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 予刘茂长通报批评。 其后学校将其由副教授降为讲师。
案例分析
国外案例分析
国外案例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他人的实验进行干 扰、阻碍。具体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出现问题 较少。显示国外审查机制较为健全,对各个项目的资 助管理到位。日本小保方晴子事件则体现出了学术界 一些弊端。
国内案例分析
高校在评价教授的学术成果时,往往片面地追求一些 外部指标,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等 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拉 课题接项目炮制论文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 多的“学术资源”和更高的“学术地位”,而真正应 该被重视的学术研究质量则被扔在一边。这使得许多 学术研究陷入了“闭循环”的路径之中。主要有三种 情况:
北京301医院赵坡重复申报
北京301医院赵坡2013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PHLDA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干样细胞 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受理号 81357502)在课题组成员2012年度已获资助科学基 金项目申请书(“Lgr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 干样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 究”,批准号81272698)基础上几乎未作修改重复 申报,属抄袭行为且存在数据造假问题。决定取消赵 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予赵坡通 报批评
一是“基金、著作、基金”的闭循环。研究者申请基 金,利用基金买书号,出版“著作”,再以“著作” 去申请新基金。这种著作一般只有两人看——编辑和 作者。
二是“课题、论文、课题”的闭循环。学者申请课题, 然后炮制各种论文、报告,紧接着公关在各类期刊发 表,用论文去结题,再以论文去申请新课题。对于越 来越多的论文,学界自身的评论是90%以上是垃圾。
成都某高校刘鹏重复申报
成都某高校刘鹏利用他人2012年度已获资助项目 (批准号81272022)申请书重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受理号81481277),且在申请书中将 2012年“参加”基金项目写成“主持”基金项目, 同时申请书中的部分图片存在造假行为。 决定撤销刘鹏2014年度项目申请,取消刘鹏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予刘鹏通报批评。
各国针对措施
美国
《科学》杂志为例,有一个专门的审稿编委会,来自 全世界的1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他们负责审定提 交到《科学》杂志各类论文的重要性和可信度。 这些论文只有约四分之一能通过编委会的审查,然 后由外部专家进行匿名评议。
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
一经认定从事了学术不端行为,造假者在一定年限内 将不得参与任何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造假者 的身份信息将在研究诚信办公室网站上公示,以供查 询,直到"刑满释放",造假者的大名才会在网站上消 失。
河南某医院刘忠于假冒高春芳事件
河南某医院刘忠于假冒高春芳名义申报2014年度科 学基金面上项目(受理号31477039),同时本人又 以同一内容重复申报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受理号 8143000566),且两份申请书中所列已发表论文有2 篇次将通讯作者篡改为本人,7篇次删除共同通讯作 者署名,8篇次删除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标识,2篇次 删除共同第一作者,存在造假行为。 决定撤销刘忠于、高春芳2014年度项目申请,取消 刘忠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7年,给予刘 忠于通报批评。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郝迎学篡改出生年份
郝迎学在2009年和2012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时篡改 年龄、编造个人简历;为逃避单位组织的基金申请项 目形式审查,在2009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时篡改学 生证复印件年龄,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决定撤销郝迎学2009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Tie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EMs)趋化胃癌缺氧/坏死区域 的意义及机制研究”(30901426),追回已拨经费; 撤销郝迎学2012年度面上项目“HIF-1α诱导胃癌侵袭 性干细胞形成的作用和机理”(81272428),追回 已拨经费;取消郝迎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 格4年,给予郝迎学通报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