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

在傳統的敘事類型中,神話(myth)、傳說(legend)、與民間故事(folktale)是最典型的三種類型,也是一般人最容易將之混淆的論述形式,就是將傳說與民間故事等同於神話
神話:神話是散文的敘述,被認為是發生於遙遠的過去的真實可信的事情。
它們被忠實地接受,並被認為是可信的,它們也被作為權威加以引述,用來解答無知、懷疑與不信任。
神話是教條的具現,並總是與神學和宗教儀式相結合。
它們的主要角色並非經常是人類,但卻常具有人類的特性,它們是動物、神明或文化英雄。
神話講述的是世界、人類、死亡的起源,或是鳥獸的習性、地理特徵以及大自然的現象。
它們也會提到神明的活動,他們之間的愛情事件、家庭關係、友情與仇恨、勝利與失敗。
傳說:傳說是如同神話一般的散文敘事,被講述者與其聽眾認定是真實的,但它們是發生的時間距現在並不是很遙遠,而其間的世界與今日很接近。
傳說更是世俗而非神聖的,而主要的角色都是人類。
它們論述的是遷徙、戰爭與勝利、昔日英雄的事蹟、還有首領與君王的行止,及其統治朝代的功蹟。
在此,它們常成為與書寫歷史相對應的口傳傳統,但是,它們仍包含著埋寶藏、鬼、神仙、聖人等的地區性故事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被當作是虛構的散文敘事。
它們不能被視為教條或歷史,它們也許發生過、也或者沒有發生過,它們並不是嚴謹的。
民間故事主要是在講述人類或者動物的冒險經歷。
民間故事可以被置放在任意的時間和任意地點,它們也一直被稱作「育兒故事」。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寓言、神话、民间故事、传说

1、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2、神话: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外国: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诺亚方舟》等。
3、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比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大禹治水》等。
4、传说: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比如:神农也称“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农业之神。
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买卖交换。
此外,他又是医药之神,传说他亲尝百草,曾在一天里辨别毒草七十余次。
后之人才知以草药治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中国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这些传统故事源远流长,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更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价值观。
从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魔鬼和神奇的事件,到民间故事中的英雄、美人和寓意深长的寓言,这些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 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描绘,同时也是对人性、道德和价值观的诠释。
在中国神话中,著名的神仙有夸父、后羿、嫦娥等。
夸父追日的故事讲述了夸父为了捉到太阳而不顾一切,最终因追赶过度而丧命,寓意着人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
后羿射日的传说则讲述了后羿为了拯救人民而射下九个太阳,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精神。
嫦娥奔月的故事则是描绘了一个妇女为了不背叛丈夫而选择自我牺牲的形象。
此外,中国神话中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魔鬼和妖怪的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白蛇传讲述了白娘子为了救夫而不惜与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寓意着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勇敢。
而牛郎织女则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天帝分离,最终得到了老牛和老蝙蝠的帮助相聚的故事,寓意着真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2. 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讲述和传递智慧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广泛,有的通过戏曲、曲艺等形式传承至今。
著名的民间故事有《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等。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一个妇人为了寻找自己丈夫的事迹,她在长城上哭泣,最终哭碎了长城,形象地表达了妇人深爱丈夫的痴情和力量。
《梁祝》则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位青年的爱情悲剧,该故事被视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以其悲壮而感人的情节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中国民间故事还以其趣味性和寓意深长而闻名,如《聪明的一簧》、《愚公移山》等。
《聪明的一簧》讲述了一个小孩通过聪明才智拯救自己父亲的故事,寓意着智慧胜过力量。
《愚公移山》则讲述了愚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畏艰辛地移山的事迹,寓意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下面以《神话》、《三国演义》和《智取威虎山》为例,来论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神话。
神话是指一种描述神、英雄或其他超自然现象的叙事,是一种讲述关于宇宙、自然、生命、人性等诸多问题的故事。
神话通常包含一定的宗教意味,是人们对神灵世界的认知和想象。
例如,《神话》中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伏羲创卦等。
这些神话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其次是传说。
传说也是一种故事,但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通常包含一定的历史背景。
传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或特殊的经验,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三国演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说,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等。
最后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故事,讲述的是平凡人物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如勤劳、忠诚、善良等。
民间故事通常是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通过短小而有力的故事来传达道德教育和文化价值观。
《智取威虎山》就是一部中国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一群日本鬼子占领了威虎山,然后被中国农民组成的志愿军智取的过程。
总的来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表达方式、内容、传承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
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探究。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推广使用工作的补充通知
【法规类别】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
【发布部门】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5.07.09
【实施日期】2015.07.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推广使用工作的
补充通知
各州(市)、滇中产业新区安全监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建设,我局于5月12日在玉溪市召开了各州、市、县安监局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建设推广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推广使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的通知》(云安监管﹝2015﹞50号),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工作。
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各地的工作落实还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推广使用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特别是一些地区安监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没有认识到推广大检查长效机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是改变和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
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针对性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企业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方式方法上,行动迟缓、等待观望。
二是有畏难情绪,缺乏创新精神。
大检查长效机制需要全面准确摸清监管对象基本情况,需要完善和细化检查标准,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动员和督促企业积极参与,在推广工作期间有一定的工作难度和技术要求,一些地区因此在推广工作上消极对待、犹豫不定、畏缩不前、推动不力。
三是缺乏统一部署,整体推进缓慢。
管理系统的。
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故事的区别说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哎呀,那可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听着就让人兴奋。
先说民间传说吧,民间传说就是那些从老一辈传到小辈的故事,常常有点神秘,常常有点搞笑,像是邻居大妈跟你讲的“你知道吗,村里有个老头儿,一晚上能喝十斤酒,喝完后还把牛吓跑了”的故事。
这种故事往往扎根于生活,充满了地方特色,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像是一碗热腾腾的家常汤,让人喝了心里暖暖的。
民间传说里的人物都是普通人,生活中可能随时能碰到,老张头、王大妈,他们都可能是故事的主角,真实得让人觉得亲切。
再看看神话故事,嘿,那可就不一样了,神话故事里可是有神仙、妖怪、龙啊!它们通常是那些老祖宗们编出来的,带着一股浓厚的神秘色彩。
你想想,像《山海经》里那种奇形怪状的神兽,真是让人觉得脑洞大开。
神话故事的主角通常是神、女娲、盘古,或者一些传说中的英雄,动不动就能上天入地,拯救苍生,甚至还会跟天神打架,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神话的背后有深刻的哲理,有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探索,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与精神盛宴,听了让人忍不住想鼓掌。
民间传说更贴近生活,讲的是人们的喜怒哀乐,像是《牛郎织女》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里面有相思,有团圆,真是打动人心。
而神话故事就像一幅瑰丽的画卷,画中有风景,有神秘的力量,也有各种超自然现象,像是要把人带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两者虽然都能让人开怀大笑,但一个是平民的智慧结晶,一个是神灵的神秘故事,差得可远了。
说实话,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那么简单明了,有时还带点儿调皮。
比如说某个村子里的人都相信,晚上不能乱说话,否则会被鬼听见。
这种小道消息让人觉得有趣又好笑,简直像是村里的一种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神话故事可不讲这些,讲的可是更大的道理和人生哲学,像是让你思考人类的起源,探索神与人的关系。
这种故事带着一层厚厚的哲学外衣,往往让人回味无穷,听完之后脑袋里全是问号。
再说说人物形象,民间传说里的角色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偶尔还会显得笨手笨脚,让人忍俊不禁。
民间文学参考题

第一题: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人民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民的生产劳动、政治斗争、日常生活中发挥直接或间接作用。
答: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文化素养、美好愿望和思想情感。
作为一种文学的现象,民间文学服务于社会生活,在人民的生产劳动、政治斗争、日常生活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现象1、文学现象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文学的所有现象。
民间文学的现象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基础,民间文学的作品和创作民间文学作品的人是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现象的主体。
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智慧和创造能力的艺术结晶,是民众审美的集中表现。
2、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体裁主要包括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3、民间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创作人群。
在原始社会里,民间文学作为唯一的文学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项目,是群众集体的口头民间文学,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全体人民群众都是民间文学的创作者和拥有者,主要形式有劳动号子、巫术祝辞、神话及部分史诗等。
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就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文化的综合体。
作家文学产生后,民间文学主要指的是从事体力生产劳动者们的集体创作,并主要在他们生产劳动生活的过程中传播的口头文学。
阶级的分化,使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其中分离出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人。
这时的民间文学不再是全民口头文学和惟一文学样式,而变成了社会下层从事体力生产劳动的广大民众集体创作、世代口耳相传共同传述享用的一种口头文学。
4、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民间文化的结晶。
民间文学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是民间风俗习惯、宗教观念信仰、伦理道德价值的重要载体,是民间口头艺术表现手法的总汇,也是世界民间文化的重要财富。
民间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形式不断丰富着民族文化的宝库,展示了独特的文学美和蓬勃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从广义角度来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联系和区别从钟敬文与乌丙安的话中可窥探大概:
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
(钟敬文)
民间故事中的假想内容时有一些原始观念的痕迹,但整个内容并不像神话那样全部概括着原始人类的认识和观念。
民间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很少有附会到具体事物上的,有的故事即使关联到某些事物上,但在内容的基本特色上与传说内容的生活特色也有区别。
(乌丙安)
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是“讲述真理的谎言。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就二者的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神话与传说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相对于神话,传说的创作者是没有特定作者的民众或群体,其内容与历史上的实有之人、实有之事或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如三皇五帝时代的禹帝,他在神话中的形象本是一条虫,而上古也有人性化了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两种故事产生的时代有先后之别,但后来同时在人们的口头传播。
神话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充满奇丽荒诞的幻想。
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富于传奇性,许多传说的传奇性效果是靠超现实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如杨柳青年画传说中关于画会“鼓”的故事——画中的动物、植物会变成真的,画中的毛驴会下来给穷苦人拉磨;白蛇传中蛇能变人、会施法术等,都是神异性的情节,与原始文化中的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些情节在传说中不像在神话中那样占主导位置。
这些讲的都是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二者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
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以神格为中心。
传说的主人公是人,而且很多是历史上有真名实姓的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其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占主导地位。
如神话中上古皇帝与蚩尤的战争,作战过程不是常人之间的厮杀,而是主人公做法,“纵大风雨”、“作大雾”,或请神助战,或命猛兽攻战,整个战争都是神灵之间的较量,现实性成分很少。
而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传说故事,双方的作战过程是常人的武力和智谋的较量,其中也有孔明做法、借东风的情节,但这种情节只是局部内容,是整个故事的点缀,传说的情节整体上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在神话存活的原始部族的生活和信仰里,具有神圣性和真实性。
即神话的超现实情节传播者信以为真,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相信。
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指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述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传说与民间故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二者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传说总是和纪念物联系,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
如《卧龙岗来历》《冬至吃饺子》等;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
如《八百老虎闹东京》等。
第二,传说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叙述的事件有时间、地点,如刘、关、张的传说,王蟒撵刘秀的传说等,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再经过民众的艺术加工,流传民间;而民间故事不受具体时间、空间的局限,民众可以自由幻想和虚构。
如王二、张三等,历史上没有其人,是人们的幻想和虚构的。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