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
当今时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人工智能、移动平台、传感器和社会协作系统等正在不断颠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
在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企业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劳动力群体变得更加数字化、全球化、多样化,具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企业的人才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岗位设计、绩效管理等活动却仍停留在工业时代。企业和组织如何快速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个人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驾驭人力资本?这是商界领袖和人力资源高管们必须面对的新议题。
重塑组织与人才的关系
忻榕(《商业评论》总策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和技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德勤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显示,技术变迁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能接受的速度,更超越了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这中间形成了非常大的差距,如何弥补这种差距?实际上就需要人力资源发挥助推作用。
谈到人力资源发展,数字化时代如何实现从EHR(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到DHR(Digital Human Resource)的转型?未来企业将怎样获取人才?怎样让DHR推动组织向前发展?这些是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组织形态在变
数字化时代,组织形态将发生变化。原来那种科层式、职能式、矩阵式的组织,正逐渐被一些新的组织模型取代。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网络组织、平台组织、圈层组织以及团组组织的出现,而且这些组织都各具特点。
网络组织网络组织是由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和工作,临时聚结在一起的不相关联的团队组成,这些团队分工协作。网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模式,是一种互联互通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能够灵活、快速地产生价值,把资源用到极致。奈飞(Netflix)就是一家非常典型的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中的人才定位、绩效管理与数字化有很大关联。网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模式,员工们是靠着对要做的整个事情的共同理解来展开工作的。网络组织的边界并没有那么清晰,不像以前的组织里,我是做研发的,你是做营销的。现在可能做研发的人最终会进入产品使用阶段,甚至将客户的新需求纳入考虑。
网络组织的工作可能都依赖远程沟通。每一天工作接触的人在电话中,汇报的对象也在电话中,到最后怎么给员工反馈?怎么帮助他提升?去哪里寻求数据来对他进行评估?这种新的组织形态给HR 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圈层组织另外一种新型组织是圈层组织。优步(Uber)、滴滴都是圈层组织。它们的内圈是核心内部员工,中间层是通过自身平台把非全职的司机联合在一起,最外层是有打车需求的客户。
圈层组织该怎么管理?大家想,通过非全职员工的驾驶员,怎么能够传递每个组织都想提供的最优质服务?我的管控模式是什么?靠什么让这些不是我组织正式员工的群体达到创造价值的结果?这样的组织形态应该怎么去管?是不是也要碰到很多数据?需要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驾驶员需求是什么,内圈里的全职员工的需求又是什么。
这样一种组织结构,能够让各种资源得到最高效、最大化的使用,而且所有参与者,包括企业核心员工、全职或者半职的驾驶员、希望得到服务的客户,都能够从中获益。
平台组织平台组织具有四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有大量的自由小前端,是千人千面的状态,服务的是不同人和不同的客户群体。
第二,它有大规模的支撑平台,在后面支持前端服务,给前端赋能。
第三,它拥有多元的生态体系,自身是一个有机生长的过程。
第四,它鼓励自下而上的创业精神。
比如韩都衣舍,它是一家没有实体店的网络时装公司。前端是面对客户的三五人小团队,后端是支持这个小团队的平台,它给前端的人员赋能并提供数据支持。实际上平台组织非常需要数据,平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需要数据。当一个企业有300、500个这样的小前端,就需要企业内部平台化的管理。
团组组织另一种新的组织叫团组组织。米其林就是这样一种团组组织。它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组织,是一个赋能的组织。大家觉得新的组织架构、组织形态可能适合于互联网时代创立的新组织,实际上并非如此。
米其林是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轮胎品牌和生产商。它从2008年开启历时10年的组织转型,让米其林变成一个团组组织。它在每个工厂花了很多资源和时间,让每一个愿意参与自我管理的团队成员接受指导与培训,然后把整个生产链切得非常短,让每一段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团队。
每一段都由员工自己负责、自己管理,那些生产线的工人能做质量检查,能跟上下游对接,能指导研发,能给客户做定制。
这个团队就是一个自我经营的团队,在工厂里面他们一起决策:如何安排生产,如何做质量管理,如何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计算成本,如何为整个集团组织创造价值,同时又给小团队创造价值。米其林这样一个巨大的生产型组织,经过九到十年的时间,成功转型为一个自我管理的团组组织。
转型后的米其林高管团队,不再是资源的分配者、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变成一名教练,帮助一线员工激活并发挥自己的潜力,让员工的手、脑、心协同并用,最终将组织完全激活。
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在变
总体上,组织形态在变,组织与员工的关系也在发生着一些大的变化。
京东提出竹林式生态环境。竹子的根系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有共同的根,之间有很强的连接,但是每一个根又有很强的生命力。京东希望打造这样的组织系统。
顺丰从2014年开始提倡合伙人制,开始建立一个平台,鼓励内部员工出来自己创业。顺丰请了很多外包机构帮助员工自己创立的小微企业进行工商注册,解决税务、法务方面的问题。
同时,顺丰也是一家很有责任感的企业。即使员工创业失败了,也可以回到顺丰继续当员工。这也是人力资源的一大工程。
混合雇佣模式
从2010年推行自主经营体,到第二阶段的利益共同体,再到现在的小微模式,海尔的转型已近10年。如今的小微模式鼓励员工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孵化,直到可以自立门户,自主创业,海尔只是他们的股东。在员工创业阶段,海尔还会给他们发放基本工资,保持员工家庭的稳定。同时,海尔还为员工创业赋能,提供很多企业内部资源帮助员工创业。
小微模式反映的是一种慢慢成长的过程:从员工到合作者,最后海尔成为员工的股东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海尔的角色在变化,员工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
永辉超市现在采取的是阿米巴式的合伙人制,有一个6+6的规则:核心合伙人找到一个新商机,可以自己出去开辟一片新天地,这时他跟母公司就是合伙经营的关系——母公司投资这个商机,并提供平台支持。在子公司中,再次分解出6个核心合伙人,每位合伙人可以继续开设子公司,数量不超过6个。这就是6+6的模式。
无论是京东、顺丰、海尔还是永辉,它们的组织变革体现的都是人才的裂变,这种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呈指数型增长,这就需要企业拥有快速的、能够综合应对这种变化的系统,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