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教学设计
《南园(其五)》教学设计
《南园(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诗歌风格,积累背诵。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朗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作者李贺的画像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三、作品注释1、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笔谈》)。
2、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
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3、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4、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四、诗歌理解。
身为男子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
又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五、作品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南园小学陈彦纯教材分析: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故事。
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能用“渐渐”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看书上的图用自己的话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一张乌鸦的图片,一个装了半杯水的透明水杯,若干小石子,瓶颈细长、装了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
1、“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打一种鸟。
”(乌鸦)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3、出示道具“小瓶口瓶子”,提问:这是什么?(瓶子)瓶子里有什么?(瓶子里有水)。
那么,乌鸦和这个瓶子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
4、板书课题《乌鸦喝水》,读题两遍。
认记生字“乌、鸦、喝”。
注意正音,认记字形: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
5、师提问: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是出自哪里呢?(《伊索寓言》)那么,小朋友们还读过哪些故事出自《伊索寓言》?(《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狼来了》)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边看课文插图,边听录音示范读课文,注意听清楚节奏和语气。
2、边听边想:课文里讲了乌鸦的什么事?3、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4、学习生字词。
(乌鸦、喝水、口渴、瓶子、石子、办法、渐渐)(1)出示带着拼音的生字词,请“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认读。
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棒!那么,这些生字宝宝调皮地“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得他们吗?(认得)三、小组合作探究:图文结合,边读边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锤、凿、焚"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2.能借助注释。
说说《石灰吟》《竹石》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领悟诗人通过具体事物表达志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结合诗人的生平资料,进一步体会会诗歌背后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诗》教学设计导入:唐朝韩愈在《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不常有。
”古往今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满腹才华,却无从施展,李贺便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贺写的《马诗》。
板块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马诗》,读出节奏,扫清字词词障碍。
(1)自读要求;五言诗,标出节奏,读出节奏(二三停顿)。
(2)读好词汇: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脑。
借助注释理解“金络脑”的意思。
络:多音字,用网状的东西套住,根据字理识字,插人PPT图画让学生深人了解解金络脑。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络脑属贵重鞍具,若马佩戴金络脑,则马主人的地位较高。
此处指“戴上用黄金装饰的的马笼头”。
2.检查反馈。
(1)师指名读。
当小老师,邀请一位学生再次朗读,同伴互相点拨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师小结:通过伙伴协作,我们将古诗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了。
现在老师给大家配乐,我们能否尝试在音乐应和下读出韵律呢?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理解《马诗》的诗文意思。
2.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
(出示)(1)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面?根据上述两个问题引发思考,展开想象。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师小结:诗的前两句,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南园十三首》教学设计
书
设
计
1、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传统文化学科课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一
课题
1、南园十三首
教学内容
教材1页至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
2、能够理解这首诗。
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
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具
准备
课件 展示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式的朗读。
五、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六、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借景抒情的诗。
七、背诵古诗。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国学启蒙、课件、唐诗三百首
总结反思
学生对古诗理解的不是很熟练,但是能进行熟练地背诵,对于同样借景抒情的诗,了解的不多。
作业练习
搜集借景抒情的诗或是有关李贺的其他古诗。
三、多媒体播放《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感受气氛。
这首七绝以美女比拟鲜花,赞其美艳,怜其红颜不永。或许其中寄寓着作者怀才不遇、感慨青春易逝之意。全诗通体比兴,清新委婉。"小白长红越女腮"之句最为美艳活泼,具体可感而又耐人寻味。一般人写颜色常用深浅浓淡之类词汇加以修饰,此诗却用"小白长红",实在令人耳目一新。通感的运用也值得注意:写花香,人们通常用浓郁、幽淡、清新之类概念,这里却用"嫣香",感觉颇奇特。一般说姹紫嫣红,嫣然一笑等等,是视觉感受,但说"嫣香",则是以视觉写嗅觉,可谓奇思妙想。"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也是意味无穷之笔。风与花皆为自然景物,用"嫁"字已觉活脱灵动,而"不用媒",则不知惜之?赏之?
幼小衔接识字教案——南 园
幼小衔接识字教案——南园活动目标:1.认读两个汉字并掌握其书写方法。
2.学会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合理安排间架结构,按笔顺正确书写。
活动重点:认读汉字并学会书写。
活动难点:1.合理安排各汉字在格中的位置,笔画比例适中。
2.按笔顺正确书写。
活动准备:1.字卡。
2.充气锤子,硬纸板剪出的大鸡蛋两个(涂上银色)。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玩儿过“砸金蛋”这个游戏吗?今天我们再来玩儿一个砸银蛋的游戏好吗?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汉字,组词、造句。
1.教师(拿出一个银蛋,贴在黑板上):你们想知道银蛋里能砸出什么来吗?我们先请一名勇敢的小朋友来试一试。
教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用锤子试着砸黑板上的银蛋。
幼儿砸完,教师从银蛋后面拿出一个笔画,然后请该幼儿说出自己砸出的笔画叫什么。
再请幼儿到前面来砸,直至砸出汉字“南”的所有笔画。
2.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砸出的笔画能组成什么字吗?(让幼儿将笔画自由组合)3.教师(出示字卡“南”):刚才那些笔画都是“南”中的笔画,这个字宝宝读nán,“南方”的“南”。
小朋友们,你们猜对了吗?4.教师:字宝宝“南”听说小朋友们是组词和造句小能手,它想让小朋友们帮它找一些朋友。
(教师带领幼儿组词、造句,并给予纠正与指导)5.教师带领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汉字“园”,组词并造句。
(二)书写。
1.教师板书汉字“南”,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
(第一横短,竖向左斜,框内点、撇呼应,短竖出尖)教师:这个字一共九笔组成,笔顺依次是:横、竖、竖、横折钩、点、撇、横、横、竖。
小朋友在书写这个字时请注意:第一笔横要稍短,第三笔竖要稍稍靠向左,不要与上面的横上下对齐书写。
2.教师板书汉字“园”,一边写一边口述书写要领。
(外框呈长方形,框内“元”字两横略向右上行笔,撇略低于竖弯钩)教师:这个字一共由七笔组成,笔顺依次是:竖、横折钩、横、横、竖撇、竖弯钩、横。
大班美术活动我在南园留个影PPT
根据画册厚度和风格选择合适的装订方式 ,如胶装、锁线装等。
封面设计
设计独特、美观的封面,凸显画册主题和 特色。
画册发布及推广策略
推广活动
组织画册展览、交流会等 活动,增强画册的影响力 和知名度。
发布渠道
通过学校、社区、网络等 渠道发布画册,让更多人 欣赏到孩子们的作品。
媒体报道
邀请媒体对画册进行报道 和宣传,提高画册的社会 关注度。
网络推广
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 推广画册,吸引更多潜在 受众关注和传播。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人员分工
活动负责人、教师、家长 志愿者等,各自承担不同 的职责,如组织、指导、 协助等。
物资准备和场地布置
物资准备
画架、画板、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野餐垫、帽子、防晒霜等户外活动用品 ;急救包等安全用品。
场地布置
选择南园内一处开阔且景色优美的场地作为绘画区域,摆放好画架和画板,确 保孩子们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同时,在附近设置野餐区和休息区,供孩子们在 绘画之余休息和享用美食。
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安全措施
在活动前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活动期间需遵守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如不 乱跑、不推搡等。同时,要求家长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孩子的安全状况 。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遇到恶劣天气或孩子受伤等情况,可迅速启动 应急措施。例如,提前与南园管理处沟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公园内的避 难场所;若孩子受伤,则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并通知家长。
03
美术创作环节
创作主题介绍
主题背景
介绍南园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孩子 们对南园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创作要求
讲解本次美术创作的主题和要求,引 导孩子们以南园为背景,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案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案《南园十三首》〔其一〕教案南园十三首〔其一〕唐诗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译文:南苑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
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她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
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
其实只因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展自学。
三、温馨____。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回到诗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广角成长阶梯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也可以谈谈写景的一段话,一句诗等。
比赛朗读。
五、知识延伸《南园十三首》〔其十三〕xiǎo shù kāi cháo jìnɡ chánɡ rónɡ shī yèyān 。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liǔ huā jīnɡ xuě pǔ mài yǔ zhǎnɡ xītián 。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ɡǔ chà shū zhōnɡ dù yáo lán pò yuè xuán 。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shā tóu qiāo shí huǒ shāo zhú zhào yú chuán 。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
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
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
国学经典教案之南园
《南园》(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境,理解思想感情。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古诗赏析能力。
3、背诵诗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意境,理解思想感情,提升诗文赏析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朗读诗文
2、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整体感知
1、解词释义:
花枝:草蔓:长红:嫣: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3、赏析:
前两句写花开:百花齐放、绚丽多姿。
后两句写花落:花当盛期,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
4、小结: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家读书时所作的诗,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却仕途坎坷,不为当权者所用,好似花盛时无人欣赏;想到花残人易老,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在这里诗人感伤花落,也是自伤命运坎坷。
三、背诵诗歌。
四、实践:见《中华经典诵读》P086。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我在南园留个影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我在南园留个影游览了南园,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回到幼儿园都想把南园的美景画下来。
于是就让孩子们一展画技,尽情描绘这家乡美景。
(一)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技能构画南园美景。
2、能大胆想象自己在南园游玩的情景,并在画中表现。
(二)活动准备:绘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1、和幼儿一起回忆游南园的情景,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2、请幼儿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画下来。
3、作品展示。
(评:瞧!男男正坐在高桥上,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呢!邱怿晨牵着小狗也来玩了。
扬扬在草地上,踢起了足球……一副副美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互相交谈着,述说着自己心中的南园美景。
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展想象的翅膀,用稚拙的画笔描绘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不知是谁轻轻唱起了“郊游”的歌,然后是“马路上的桥”、“悄悄话”,一首接着一首,也许是要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吧。
)三、活动评价本次主题活动的实施是在学习了有关瑞吉欧的项目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努力想改变以往的课程模式,将活动内容的决定权交给幼儿,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兴趣,正因为是抓住了他们的兴趣,所以在活动中他们表现得更加主动。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则与他们共同参与,既是与他们一样的学习者,也是活动的指导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助、向导的作用,使孩子们对旅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幼儿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正如瑞吉欧教育系统认为的那样“当我们重视儿童的认知过程而非结果时,创造才显得明确。
”。
南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篇二: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案全集《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唐诗】[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教案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教案教学设计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教学过程:一、导语《茅屋》是公元761年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所写的一首著名诗歌。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评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一年的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杜甫的茅屋,诗人面对现实,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二、简析全诗共171个字,23行,分四节。
1、风破茅屋;八月本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却刮起了狂风“三重茅”说的是草堂盖得薄(数字有时表示多【三番五次、三头六臂】,有时表示少【三乡五里、两两三三】)。
茅草下落有三:①高者挂罥长林梢②“下者飘转沉塘坳”③“茅飞渡江洒江郊”2、群童抱茅:只有“洒江郊”的茅草有望收回,可是被一群孩子抱走了。
不能容忍的是竟然欺负“老无力”“公然”抱走,喊得“唇焦口躁”却仍是不理不睬,诗人只好忍气吞声的回去。
表现了诗人心急如焚和无可奈何的感叹。
可以想见,如果不为贫困,诗人何须“唇焦口躁”?如果不为贫困,顽童何以盗走价值微簿的茅草,为揭示文章主旨埋下伏笔。
3、长夜沾湿:多年的“布衾”陈旧、残破,再写屋漏床湿,此时的娇儿如何睡好?又怎能有好的睡姿?把被子给跌蹬破了,滿屋漏雨,没有干爽之处,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4、但诗人并没有只为自己和国家哀叹,而是推己及人。
由个人之苦联想到苦难的人们,并表现了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使诗的境界达到了最高峰,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附板书:↗高挂林梢↗群童抱茅而跑↗屋漏床湿风破茅屋→渡洒江郊→→阴雨→由已推人、忧国忧民↘下沉塘坳↘呼喊唇焦口躁↘彻夜难眠↓↓贫困不堪贫困不堪(暗射主旨)南园(李贺)李贺七岁能文,声名远播。
但因其父名李晋肃,与“进士”音近,他应该其父讳,不能参加科举。
终生抑郁不得志,而且体弱多病,死是时年仅27岁,称其为“诗鬼”。
南园是李贺读书的地方。
本诗是第五首,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流露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叹。
南园小学新面貌教案
南园小学新面貌教案教案标题:南园小学新面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南园小学的新面貌,并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2. 探索如何适应和应用南园小学新面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提供具体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南园小学新面貌的优势。
教案内容:一、背景介绍:南园小学作为一所新面貌的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这些改革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资源的优化以及教师培训的提升等。
本教案将围绕南园小学的新面貌展开,探索如何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教案建议与指导:1. 教学理念的更新:- 引导教师了解南园小学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 鼓励教师将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帮助教师理解并应用新的教学理念。
2. 教育资源的优化:- 介绍南园小学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并指导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 鼓励教师与学校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促进跨学科的教学。
- 提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项目,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3. 教师培训的提升:- 引导教师参加南园小学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提供相关的培训材料和资源,帮助教师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4. 教学实践的应用:- 提供具体的教案示例,帮助教师将南园小学的新面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 鼓励教师设计和实施创新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 提供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案评估与反馈:教案的评估和反馈是教学改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以及自我反思等方式,对教案进行评估和反馈。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会议,分享教案的实施经验和效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提高。
《南园》(李贺)教案
《南园》(李贺)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这首词的主旨。
2、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谁?对,李贺,对于作者你们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李贺,一起探寻李贺的诗文世界。
二、简介(一)作者简介:李贺,唐代,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为李昌谷。
(二)创作背景: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这是其五,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所作的一组杂诗。
三、感知诗文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字音、停顿。
2、学生轮流读,齐读。
3、结合注释,翻译诗文大意。
四、精读课文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1、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
“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2、三四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篇二: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案全集《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唐诗】[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宋词】[生查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望江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辛弃疾其他的作品。
3、搜集辛弃疾抗金爱国的故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篇三: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万和小学司振清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唐诗》1、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知道诗文的主要意思,试着去逐字理解,在此基础上个人练习,看谁讲得最好最有深意。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它的意境很好所以千古流唱,大家要试着理解着背下来,看谁做得最好最快。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了解意思之后把它记下来。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试着背下来,看谁做得最好。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宋词》篇四:《南园》赏析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一二句: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
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三四句: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篇五: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南木镇中心小学【单元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战胜命运的孩子》《用不同的眼睛看》《踏花归去马蹄香》《有为有不为》《卧薪尝胆》《启示》《从哪一头吃香蕉》《肥皂的发明》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雪梅》《卜居》《南园》《蔽月山房诗》《人生哲理诗(其一)》《过沙头》《古今贤文(一)》《古今贤文(二)》《南辕北辙》【单元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诗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6.掌握叙事文章的一般方法。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9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指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法,积累好词、好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点】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学会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复述故事。
【单元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掌握叙事文章的一般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
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建议本组教学12——14课时可用【单元检测方向】本单元检测的试题一般设为三大题,全卷总分100分。
第一大题为积累与运用(45分),主要考查学生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阅读题(25分),共2题。
第三大题为作文题(30分),考查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单元检测的题目类型主要有:看拼音,写词(以“词语表”为主);写硬笔;补充词语(以单元的课文中一些好词为主);选择正确的解释(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为主);按要求写句子(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为主);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原文填空(重点考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园地“日积月累”的内容);改错别字,修改病句;课内阅读(以精读课文为主);习作(本单元的作文主题是抓住自己的特点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