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及鉴赏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及鉴赏《南园十三首·其五》是由李贺所创作的,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园十三首·其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南园十三首·其五》注释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
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
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南园十三首·其五》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劝学》《南园》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劝学》《南园》含答案在读书方面,古人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乙】南园(其五)①[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①这首诗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今河南宜阳)家中所作。
②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像于凌烟阁。
这两首诗对于“读书”的看法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与情感进行分析。
【答案】【甲】诗认为读书要趁着年轻勤奋刻苦,不要等到年老了再来后悔,诗名《劝学》,是诗人写给后生的,表达了对他们的殷殷期盼,希望他们能刻苦学习。
【乙】诗中,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出身?诗人认为读书无用,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配带武器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远大志向,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甲】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可知,诗人认为“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诗人借由此诗劝说后生晚辈要知道趁着年轻勤奋刻苦,告诫他们,如果年少时不好好学习,到年老了就一定会后悔,表达了颜真卿对后生辈们的殷殷期盼,希望他们能刻苦学习,不要辜负大好韶华。
从【乙】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可知,诗人质问大家:请你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诗人不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也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
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一问,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鉴赏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鉴赏【原文】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1、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笔谈》)。
2、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
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3、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4、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白话译文】身为男子汉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
又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
“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李贺的爱国诗词《南园十三首·其五》鉴赏
李贺的爱国诗词《南园十三首·其五》鉴赏《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注释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
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
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赏析一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裂,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山西开放大学2024年《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考作业1答案
山西开放大学2024年《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考作业1答案形考作业一1.()和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单选题 (5 分)A.辛弃疾B.晏殊C.陆游D.王安石2.()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代四大诗人”。
单选题 (5 分)A.秦观B.范成大C.陆游D.晏几道3.()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单选题 (5 分)A.李白B.杨炯C.杜牧D.白居易4.()与李白、李商隐合称“唐代三李”。
单选题 (5 分)A.李端B.李贺C.李清照D.李煜5.“三曹”包括曹操、曹植和()。
单选题 (5 分)A.曹丕B.曹唐C.曹谷D.曹汝弼6.“七绝圣手”说的诗人是()。
单选题 (5 分)A.王昌龄B.王维C.王翰D.王之涣7.曹植的代表作有()。
多选题 (5 分)A.《洛神赋》B.《白马篇》C.《七哀诗》D.《扬子江》8.()与苏轼合称“苏辛”,作品集有()。
多选题 (5 分)A.辛弃疾B.陆游C.《白马篇》D.《稼轩长短句》9.《无衣》是秦地人们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判断题 (5 分)A.对B.错10.李贺的《南园》组诗共有十二首,大多是抒情之作。
判断题 (5 分)A.对B.错11.《无衣》全诗运用()的表现手法。
单选题 (5 分)A.“赋”B.“比”C.“兴”D.“颂”12.《诗经》所录诗歌大多是()。
单选题 (5 分)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六言体13.杨炯的《从军行》凸显了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
判断题 (5 分)A.对B.错14.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是由两个疑问句组成。
判断题 (5 分)A.对B.错15.“位卑未敢忘国忧”的下一句是()。
单选题 (5 分)A.病骨支离纱帽宽B.事定犹须待阖棺C.出师一表通今古D.夜半挑灯更细看16.“济南二安”是指李清照和辛弃疾。
判断题 (5 分)A.对B.错1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树犹如此”辛弃疾用了()的典故。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及赏析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及赏析李贺这首述志抒情诗以及下面的两首诗就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李贺在辞去奉礼郎的职务之后,回到了昌谷。
此时,他在思想上产生了剧烈的斗争,掀起了阵阵思想上的波涛。
在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支配下,李贺产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
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首诗。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鉴赏:唐王朝自绵延八年的“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各地方藩镇形成了自立一方的割据力量,他们不服从中央政令,自立制度,父死子继,出现了分裂国家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李贺这首述志抒情诗以及下面的两首诗就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李贺在辞去奉礼郎的职务之后,回到了昌谷。
此时,他在思想上产生了剧烈的斗争,掀起了阵阵思想上的波涛。
在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支配下,李贺产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
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首诗。
这时候,诗人的思绪已经飞越关山,到了平定藩镇的前线,他似乎看到自己骑在高头大马上,挥舞那锃亮锃亮的吴钩,驰骋沙场。
这时,他似乎在向幻想中的自己提出发问: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佩剑带刀,奔赴战场,去收复被乱臣贼子占据的五十州美好江山?此处以发问起首,透露出诗人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绪,以及急迫的心情。
山河破碎、个人的遭遇,不由得他不急切地想建功立业,干一番事业,为国报效,也改变自己怀才不遇的困境。
三、四两句承接一、二两句,继续用设问的句法,进一步抒发出强烈的感情。
“若个书生万户侯?”封建社会中被认为最高的褒荣——绘图凌烟阁,有几个是书生呢?这二十四个功臣皆是在沙场上,在战争中奋斗、搏击出来的!这是羡慕、是向往、是自愧,也包含着一种对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际的激愤情绪。
从整首诗看,虽有激愤的情绪,但并不低沉,并不悲伤,而是激越昂扬,有强烈的鼓舞力量!诗歌在创作上是一气呵气,气势是一泻而下;但由于感情是复杂的,百感交汇,所以从诗的内在蕴藉来说,又有波澜起伏、一波三折的韵致。
南园十三首其五译文及注释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注释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
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
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第一个设问是反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南园十三首(其五)
•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 • 若个书生万户侯?•来自——选自《李长吉歌诗汇解》
作者简介
• 李贺(790~816),字长吉、鬼才、 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 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 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他作诗态度 认真严肃,其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 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别树一帜,启迪了 晚唐的诗歌创作。
词解
1. 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 2. 何:为什么。 3. 吴钩:刀名。 4. 关山五十州:此处指当时唐代中央政府不能
控制的地区。 5. 君:对对方的尊称。
词解
6. 暂:短时间。 7. 上:登上。 8.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
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后泛指纪念、表彰有功之 臣的处所。 9. 若个:哪个或几个。 10.万户侯: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汉 代侯爵最高的一层),简单说就是大官。后泛 指高官贵爵。
南园十三首(其五) 译文: (唐)李贺
• 堂堂七尺男儿为什么不身佩
• 男儿何不带吴钩, 军刀,驰骋疆场?
• 收取关山五十州。• 去收复关山,报效国家呢?
• 请君暂上凌烟阁,• 但请你去看看,自古封侯拜
相,登上凌烟阁的,
• 若个书生万户侯?
• 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 生呢?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南园十三首(其五)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②,收取关山五十州③?请君暂上凌烟阁④,若个⑤书生万户侯⑥?【注释】①南园:李贺故居附近的一个花园,诗人曾在此读书。
故址在现在的宜阳县。
②吴钩:古代吴地(苏州一带)所制造的一种弯形的刀。
③五十州:指藩(fān)镇割据的局面。
当时藩镇已经发展到约五十个,朝廷当时已控制不了。
藩镇,掌管当地军政、民政、财政事务的机构。
④凌(lnɡ)烟阁(ɡ):唐太宗曾让画家在长安凌烟阁上画24位开国功臣的像,并亲自作《赞》,予以表彰。
⑤若个:哪个。
⑥万户侯:汉代官制,食邑万户的官称万户侯。
后泛指大官。
【大意】堂堂男子汉,为什么不带上吴钩,去收复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登上凌烟阁去看一看,那里画着被封为万户之侯的开国功臣中,有哪个是书生?【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古代诗歌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内江高三2023届一模)
四川内江市高中2023届第一次模拟考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①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②书生万户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此诗写于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
②若个:哪个。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诗以反问开篇,起势峻急,语气强烈,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安定。
B. 李诗“收取关山五十州”,暗示了当时烽火连天、战火不断的社会现实。
C. 李诗和辛词中的“吴钩”具有相同的文化含意,是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D. “登高而赋”是古代文人的习惯,此处二位诗人亦是登高远望,思绪翻涌。
15. 李诗与辛词都为读者呈现了生动的诗人形象,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形象的异同。
【答案】14. D 15. 同:①两首诗都展现了壮志难酬、内心悲愤的爱国诗人形象。
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二人都渴望能沙场立功,报效国家,却都报国无门。
异:①李诗呈现的是一个慷慨激昂、沉痛忧郁的少年书生形象。
②辛词呈现的是一个孤单思乡、年华不再的中年将军形象。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此处二位诗人亦是登高远望”错误,“请君暂上凌烟阁”,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可知李贺并未登高。
故选D。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李诗第一个设问是反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显得气势磅礴。
诗人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何不”,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马诗5阅读答案
马诗5阅读答案篇一:马诗5阅读答案篇二:马诗5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昊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二十四人画像以示表彰。
③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南园》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快淋漓。
篇三:马诗5阅读答案《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李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金络脑: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0.(1)一、二句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回答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也可斟酌得分)篇四:马诗5阅读答案马诗阅读答案你喜欢马诗吗?为什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那一首)急! 马诗阅读答案你喜欢马诗吗?为什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那一首)急! 咸蛋超人1755 2014-10-05 李贺的《马》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个人是不太喜欢,毕竟有才何须责天不问,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过其诗含蕴深远却是可取之处甚多.妒其才之深远,恨其蒙尘不争篇五:马诗5阅读答案[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①《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②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问:这首诗有何艺术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
(内容4分,手法2分)译文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赏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爱国诗: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注释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能够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个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不过“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
这个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译文及鉴赏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译文及鉴赏《南园十三首·其五》是由李贺所创作的,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南园十三首·其五》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南园十三首·其五》注释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
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
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南园十三首·其五》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④若个:哪个。
6.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
7.李贺的这首诗和他的《雁门太守行》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
参考答案:整理
6.凄凉萧瑟
7.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一
个“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爱国诗: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爱国是炎黄⼦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古以来,孟⼦“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墨客,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志⼠。
下⾯是为⼤家带来的:爱国诗:李贺《南园⼗三⾸·其五》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南园⼗三⾸·其五唐代:李贺男⼉何不带吴钩,收取关⼭五⼗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万户侯?译⽂男⼦汉⼤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五⼗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的凌烟阁去看,⼜有哪⼀个书⽣曾被封为⾷⾢万户的列侯?注释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此处指宝⼑。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四⼈的像。
赏析 这⾸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个设问是泛问,也是⾃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五⼗州”,犹如悬流飞瀑,从⾼处跌落⽽下,显得⽓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动,⾝佩军⼑,奔赴疆场,那⽓概多么豪迈!“收复关⼭”是从军的⽬的,⼭河破碎,民不聊⽣,诗⼈怎⽢蛰居乡间,⽆所作为呢?因⽽他向往建功⽴业,报效国家。
⼀、⼆两句,⼗四字⼀⽓呵成,节奏明快,与诗⼈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情⼗分契合。
⾸句“何不”⼆字极富表现⼒,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且强调了反诘的语⽓,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量。
诗⼈⾯对烽⽕连天、战乱不已的局⾯,焦急万分,恨不得⽴即⾝佩宝⼑,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问,有势在必⾏之意,⼜暗⽰出危急的军情和诗⼈⾃⼰焦虑不安的⼼境。
此外,它还使⼈感受到诗⼈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仕,但这条进⾝之路被“避⽗讳”这⼀封建礼教⽆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的才能。
“何不”⼀语,表⽰实在出于⽆奈。
次句⼀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之势,⽣动地表达了诗⼈急切的救国⼼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李贺《南园十三首》阅读答案
南园十三首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④若个:哪个。
6.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7.李贺的这首诗和他的《雁门太守行》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6.凄凉萧瑟
7.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一个“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