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色的脚印五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金色的脚印》公开课教案设计
《金色的脚印》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色的脚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学习并掌握故事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庭、友情和勇气的珍视和尊重;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金色的脚印》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通过讲述一只小狐狸成长的过程,传递了家庭、友情和勇气等价值观;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故事;学生对动物故事感兴趣,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学生需要通过引导,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深层次的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学生能够概括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故事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培养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故事脉络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回答相关问题;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思维导图: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故事脉络和主题思想;批判性思维:学生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4.2 教学手段:教材: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故事;多媒体:播放故事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材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思维导图工具:利用电子或纸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和主题思想。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金色的脚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金色的脚印》内容介绍,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理解。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2 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金色的脚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自评3.2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小组讨论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提供与《金色的脚印》相关的阅读材料,如作者的其他作品、相关的研究文章等,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拓展学习。
4.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2 时间安排每次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包括讲解、阅读、讨论和总结等环节的时间分配。
第六章:教学实践与反思6.1 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6.2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每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章:教学案例分析7.1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与《金色的脚印》相关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7.2 案例分析教师应对提供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
《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曹文轩以及作品《金色的脚印》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人性的真挚描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背景资料PPT。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生字词,掌握拼音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介绍作者曹文轩以及作品《金色的脚印》的相关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教师布置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
4. 主题探讨:(1)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亲情、友情、人性等元素。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享给同学。
《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14篇)
《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14篇)《金色的脚印》篇1教学要求: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爱住我家》歌曲。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狡猾、奸诈)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文中的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从狡猾到充满温情的转变,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内容1、出示图片,他们是谁呀?生边说师边板书:小狐狸、老狐狸、正太郎2、围绕着正太郎、小狐狸和老狐狸,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3、边说边板书,把这三者的关系用关键的词语理顺?(师画箭头)关键的词语可以写在这些地方。
4、大家看着板书,同桌互相说说故事的大意。
三、深读课文,自主研讨请打开书127页,自由朗读阅读提示,划出学习要求。
生说学习要求。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走进课文,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1到17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谁来回答?师:是啊,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可谓想尽千方百计。
老狐狸就小狐狸的过程中,那些情景最让你感动?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的朗读。
1、“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3篇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abb和四字词)。
(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湿漉漉、直勾勾、热乎乎;目不转睛、大摇大摆、莫名其妙、漫不经心、无影无踪、兴高采烈)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用“抓住主要事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4、理解“金色的脚印”的含义,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难点:理解“金色的脚印”的含义,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我们用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学习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关于动物的故事。
2、齐读课题:24*金色的脚印。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预设:为什么说“金色的脚印”?)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书127页,小声读读课文的导读,运用导读的提示学习课文。
2、谁来概括一下导读要求(课件示要求)。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带着你们的疑问和导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
)——师相机板书4、课文里有一些特别的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请同学们把它读一读。
(abb 和四字词)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①谁能抓住课文的主要事件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说说课文的主要事件)生说师板书:冒险喂奶、做窝、建立感情、救正太郎、一家团聚。
②指名概括③课件小结概括三、体会情感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居然冒险给小狐狸喂奶,在正太郎家做窝,从这两件事老狐狸给你什么印象?(四人小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2、引导体会老狐狸的聪明、大胆、善良、知恩图报和对小狐狸深切的爱①调虎离山之计。
②咬木桩。
③惦记小狐狸而消瘦。
④回头看看。
⑤23段奔过来、兴高采烈团聚3、聪明的老狐狸不顾危险想尽办法救小狐狸这种深深的亲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正太郎;你看出来了吗?①18段。
《金色的脚印》 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2)懂得珍惜友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3)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金色的脚印》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合作讨论小组分组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金色的脚印》的大致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4. 细节描写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节描写。
(2)学生通过举例分析,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金色的脚印》。
(2)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3)思考本节课所学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举例。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5篇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5篇《金色的脚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4、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只金色的脚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⑴ 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⑴ 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⑴ 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三、深入学习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学习结果。
⑴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⑴ 理解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
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课教学重点是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教学难点为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采取下列办法: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
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
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同时注意设计丰富的学生活动:搜集、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金色的脚印》教案设计
《金色的脚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品质。
(2)懂得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文本:《金色的脚印》4.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4.3 教学道具:生字词卡片、动物图片等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动物形象。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5.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
5.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5.4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5.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布置作业。
六、教学延伸6.1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谈谈对动物的关爱。
6.2 写作练习:(1)请学生以“我眼中的动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七、课堂互动游戏7.1 游戏设计:动物猜谜(1)教师准备一些动物谜语,让学生猜谜底。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的脚印》,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动物世界的亲情与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3.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金色的脚印》的背景介绍1.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
2. 熟悉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 分析作品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教育意义。
第二章:亲情与友情1. 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和欣赏动物世界的亲情与友情。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阅读策略的运用1.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2.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章:写作训练1.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灵感,进行写作训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章:作品鉴赏与评价1.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总结作品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写作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通过学生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3. 通过学生的阅读策略运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 通过学生的作品鉴赏与评价,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
《金色的脚印》教案设计范文
《金色的脚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特征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2.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1.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享自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2教师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和运用。
5.分析课文主题5.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6.感悟修辞手法6.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6.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7.拓展延伸7.1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7.2教师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8.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的短文。
2.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诗歌、散文,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注重字词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和运用。
《金色的脚印》教案设计
《金色的脚印》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金色的脚印》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金色的脚印》是一篇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
讲述作者贾平凹的创作背景和故事的主题思想。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故事梗概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期待。
第二章:故事梗概与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2 教学内容简述《金色的脚印》的故事梗概,重点介绍主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如主人公狐狸爸爸的聪明、勇敢和父爱。
2.3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梗概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通过人物介绍,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一)3.1 教学目标分析故事的开端部分,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探讨人物间的冲突和矛盾。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的开端部分,如主人公狐狸爸爸的困境和决定。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人与动物的利益冲突。
3.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利用小组讨论,探讨人物间的冲突和矛盾。
第四章:故事情节分析(二)4.1 教学目标分析故事的高潮部分,理解故事的发展转折。
探讨人物间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4.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的高潮部分,如主人公狐狸爸爸的勇敢和智慧。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间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如狐狸爸爸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
4.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转折。
利用小组讨论,探讨人物间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第五章:故事情节分析(三)5.1 教学目标分析故事的结局部分,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探讨人物间的友谊和道义。
5.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的结局部分,如主人公狐狸爸爸的牺牲和回报。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间的友谊和道义,如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助和信任。
5.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结局和主题思想。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阅读欲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形象。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的脚印》文本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并学会正确书写。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6.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脚印》 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曹文轩以及作品《金色的脚印》的相关背景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品质。
(2)懂得珍惜友情,学会感恩和回报。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善良、正直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价值。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的一些比喻、象征手法。
(2)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价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课堂讨论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金色的脚印”,激发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理解含义。
(2)填写生字词卡片,进行小组竞赛。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自然美、友情、感恩等情感价值。
(2)举例说明: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你是如何处理的?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情感价值。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作品中人物情感的短文。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互相关心、帮助、体贴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作者曹文轩及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互相关心、帮助、体贴的情感。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互相关心、帮助、体贴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 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会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的脚印》文本及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题目《金色的脚印》。
(2)简介作者曹文轩及作品背景。
(3)质疑:为什么狐狸的脚印会是金色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决生字词。
(2)组内交流,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狐狸一家在艰难环境中是如何互相关心、帮助、体贴的?(2)全班交流,总结狐狸一家的亲情表现。
4. 品读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5. 情感体验(1)讨论:我们从狐狸一家身上学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狐狸一家的亲情及关爱他人的主题。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第十册金色的脚印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第十册金色的脚印9篇人教第十册金色的脚印 1【江苏省宜兴市扶风镇小学臧健】〖尊重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纵观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不难发现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那就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
总觉得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学生似乎成了做题的机器人,缺少生机活力,老师为了追求统一答案,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为改变中国教育现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大江南北拉开了帷幕。
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学习,无疑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光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够,还得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使其不光“想学”,还得“会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今后的文盲是那些不懂如何学习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导学生“会学”,从小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这个过程说明学生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大致读通了课文后,让学生提问,在几个简单问题后,有位学生得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结尾为什么说狐狸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是金色的?文章为什么以它为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朗读,热烈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因为狐狸的脚印留在雪地上,被阳光一照金光闪闪。
《金色的脚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金色的脚印》优秀教案课时安排:本教案共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体会友谊、家庭和责任等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词汇学习和运用。
3. 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4. 写作练习。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和词汇。
2. 互动式教学:学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二、第一课时教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2.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概述。
2. 学习生词。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讲述故事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3. 生词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学生跟读并模仿。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重点词汇。
三、第二课时教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细节分析。
2. 词汇运用练习。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2. 故事情节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3. 词汇运用练习(15分钟)教师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故事情节。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词汇。
四、第三课时教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体会友谊、家庭和责任等价值观。
2.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讨论。
2. 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金色的脚印》-教学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动物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关注自然环境和动物保护。
三、教学准备1.课文《金色的脚印》2.生字词卡片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4.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脚印吗?那你们知道金色的脚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金色的脚印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埋起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金色的脚印是谁的吗?(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感。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小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埋起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动物保护。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文章表达的情感。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动物吗?(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动物。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写一篇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动物的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动物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文《金色的脚印》教案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主要内容。
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理解作者通过角色表达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金色的脚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2 角色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角色,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角色表达的主题思想。
2.3 课文解读: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对话和描写。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解读课文。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4 文学鉴赏: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优美描写和对话,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文学鉴赏作品:评估学生在文学鉴赏环节的创作成果。
通过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金色的脚印》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确保课文原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
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背景。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懂得珍惜友情,懂得付出与回报。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4. 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大家共同学习。
(2)教师选出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课文的小练笔。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小五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
小五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2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1.2学生分享对课题的理解和感悟。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点句子和词语。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2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重点句子和词语。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4.2学生组内讨论,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5.研讨课文主题5.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理解作者情感。
5.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课文的启示。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金色的脚印”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能否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是否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4.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否得当,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
5.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教学资源1.课文《金色的脚印》2.生字词卡片3.课文朗读音频4.课文结构分析图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学习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朗读、背诵、生字词运用、短文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的脚印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狐狸的亲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狐狸经常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不被人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看看狐
狸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
3.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是怎样做的?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师生讨论并交流: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
(初次给小狐狸喂奶和咬铁链救小狐狸;后又在“我”家地板下,冒生命危险做窝,养和救小狐狸。
)
(2)“我”为狐狸做了些什么?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我”为小狐狸和老狐狸送食品,向邻居讨回小狐狸,放了小狐狸。
小、老狐狸不再以“我”为敌,我们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
狐狸通过我的帮助和爱护,体会到“我”对它们没有伤害的意思。
)
(3)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
这样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的,因此用“金色的脚印”来加以赞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练习复述课文。
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
五、观看动物世界片段——非洲豹。
六、说一说观看录像片段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它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