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列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等。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应用。
3.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答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并检验答案。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在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4. 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一章。
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包括:里程计算、购物问题、简单的排列组合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将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清单、行程路线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知探究(1)里程计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里程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2)购物问题: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在购物过程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预算和支付。
(3)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师通过实例展示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重点难点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课题:测量·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五、课前预习设计: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问题导入可爱的美美想买这支11元的钢笔,她带了的钱都是5元的、1元的,她会怎么样付钱给售货员阿姨呢?(课件演示)你想到了哪些付钱的方法?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1.2张5元,1张1元。
2.1张5元,6张1元。
3.11张1元。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用5元、1元的人民币购买钢笔的问题,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出示课本例91.明确题意(1)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两辆车要运8吨煤,一辆载重量2吨,一辆载重3吨,每次每辆车要装满,)(2)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派车正好能把8吨煤运完?)(3)“恰好运完8吨煤”是什么意思?(不能少运,也不可超出,即少于8吨或超过8吨都不合题意。
)2.探究策略(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
①提问:如果只用2吨的车运,要运几次才能运完?如果只用3吨的车运呢,几次才能运完?②学生交流列式并汇报。
《解决问题(精算和估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精算和估算)》(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精算和估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运用精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重点:1. 精算和估算的概念及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精算和估算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引出精算和估算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精算和估算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精算和估算的练习,体会其应用。
三、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精算和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错误。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精算和估算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精算和估算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精算和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孩子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精算和估算的概念及其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精算和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人教
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用正确的步骤解决复杂的两步问题。
3.能够理解“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乘法和除法的应用。
2.乘除两步计算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1.课堂所需的教具:白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2.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课堂讲解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例如:一个箱子里有5
个苹果,每个苹果重量0.2千克,问一共有多重?
第二步:教学内容讲解
1.通过上面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应用。
2.引入两步计算问题的概念,并讲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步:拓展应用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几个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并交流分享解决方法。
六、教学反馈
1.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
2.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1.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教案:解决问题(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解决问题(1)”这一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2. 培养学生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拿出一个水果篮子,里面有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这个水果篮子里的水果。
2. 讲解问题的基本要素: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3. 例题讲解:老师出示一道例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基本要素,并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4. 随堂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5. 教学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老师讲解如何通过画图分析问题,例如,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等来表示数量关系。
6.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1. 问题是什么2. 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1. 条形图2. 折线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关系。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图片,如钟表、日历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提问:你们知道时间有哪些单位吗?学生回答:时、分、秒。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关系。
3. 举例说明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2. 举例说明时、分、秒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强调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 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技巧。
2. 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如计算器、算盘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导入: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总结运算方法。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五、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2.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计算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2)巩固练习布置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解决实际问题(1)情景创设创设一个实际情景,如计算班级学生的总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用具:计算器、实物投影仪等。
3. 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
4. 其他资源: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计算器、算盘等)、学生用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计算器和算盘。
b.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如:23 × 4 = ?c. 学生通过计算器、算盘等工具,尝试计算并找出规律。
d.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板书。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a. 教师提出问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b.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c.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 × 3 = 36。
d. 学生通过计算器、算盘等工具,验证答案。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可以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的问题?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内容包括: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恐惧心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1)2. 板书内容:(1)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答案。
(2)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找出关键信息、确定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3)解决问题实例: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教材第6单元第10课时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思考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但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正确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正确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屏幕出示2022师:看到2022,你想到了什么?(冬奥会)师:给你们点赞,关心我们身边的大事件。
实际上我们不仅关注了,也亲身参与体验了滑雪项目。
由教委安排,学校组织,这几周我们参加了校园滑雪活动,你们玩得开心吗?快来欣赏我们的精彩瞬间。
(照片展示:个个英姿飒爽)师:为了迎接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我们学校也正在积极计划招募志愿者。
快来看看这个活动。
谁来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活动。
(板书)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人数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
学校一共招募多少名志愿者?请你打开活动单,按要求参与活动一。
二、参与活动,自主探究1. 打开活动单,参与活动一,按学习要求,独立完成。
(6)【活动一】(21)为了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学校在积极招募志愿者。
计划招募冬奥会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人数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
学校计划一共招募多少名志愿者?2. 小组交流作品,注意交流规则,时间6分钟。
3. 全班分享展示(8)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展示?组1: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人数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
学校计划一共招募多少名志愿者?找到倍的这句话,是后面的宣传志愿者是1倍,是前面的表演志愿者是3倍。
我用线段图方法,画一段表示宣传志愿者20名,表演志愿者是宣传志愿者的3倍,所以画这样的3段,一共招募多少志愿者就是求上下一共。
第一步先求表演志愿者人数20×3,第二步求一共的志愿者人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列出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列出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作业,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9例1连乘应用题二、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调查本班或者其它各个班级一天丢弃塑料袋个数情况。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课所要探索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
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汇报调查情况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最后选取一个出现频率最高或居中的一个数字,如12。
2、提出问题那么你想知道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吗?课件出示教学楼画面及问题: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仔细观察,获取信息(1)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定格图片及文字。
(2)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2、小组交流现在请你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看是否可行,同时注意倾听、学习其他组员的不同方法,请组长作好整理,并且准备好向全班汇报。
3、组织全班交流请不同方法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并且分析自己的方法,每提出一种方法都请与之方法相同的小组作进一步的叙述与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⑴3412⑵1243⑶1234=1212=483=364=144(个)=144(个)=144(个)3、揭题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
今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4、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三、实际应用,解决相关生活问题1、完成课本P99做一做(!)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刚才同学们都谈的非常好,你们的谈话使老师更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在这样的大局势下,环保餐厅应运而生。
(课件出示环保餐厅,教师简单介绍)课件演示餐厅服务员搬运鸡蛋: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回答,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2)自主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搜集你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搜集到的信息也不相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比较多,例如:①568②56(5+3)③567+56④567+30⑤308⑥305+303(3)汇报交流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只要说得在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4)比较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2、栽花问题(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环保餐厅前的空花坛:为美化餐厅环境,吸引更多顾客,餐厅老板在前门留了一块空地来载花,但不知道载什么花好,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2)课件出示信息:太阳花,比较美丽,每棵2元,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短;芍药花,非常美丽,每棵10元,不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长。
如果你是老板,会选择哪种花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如果在这块空地上种10行花,每行种6棵,你选的花需要多少钱?(4)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
3、接待客人数量问题(1)提出问题课件动态展示餐厅格局:餐厅分为2层,每层有13张桌子,每张桌子可坐4人。
从刚才参观餐厅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进一步了解哪些问题?出示问题: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吗?(2)搜集信息,独立解决教师巡视,适时鼓励学生找出不同解决方法。
(3)组织交流先组内交流,再汇报。
学生可能根据计算出的数据104认为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客人是独自用餐,而没有与人结伴,这样一人就需要一张桌子,所以不可以同时接待,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都给予充分肯定。
四、回顾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环保活动,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提出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不仅培养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吗?问题的提出注重体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这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
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
例如对能否同时接待100个客人?问题的争论。
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五、教学片段实录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汇报,教师依次板书:12个、11个、15个、12个、12个......与学生达成共识后选用12个,课件出示: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师:那么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呢?瞧,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课件动态演示: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我们的教学楼有3层。
(课件出示定格图片)生2:我看到二楼有4个班级。
师:那你说一楼和三楼会有几个班级呢?生2:也是4个。
师:我们可以怎么说?生3:每层都有4个班级。
(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这时课件出现完整的题目: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师:现在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并给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们小组的算式是3╳4╳12,因为教学楼有3层,每层4个班级,3╳4就是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乘以12就是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师:哪个小组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你们又是怎样想的?生2:我们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们一样,也是先求教学楼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向其他学生):你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看来他们表达得非常清楚,接下来汇报的同学也该象他们那样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生3:我们小组认为也可以这样列式12╳4╳3,先算出一层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算3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和他们一样?(请方法相同的小组再叙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学生评议。
)生4: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算式是12╳3╳4......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理解的吗?生4:我们小组有的人觉得对,有的人觉得不对。
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14个。
师(向其他学生):看来这个小组给我们全班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吗?谁愿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虽然一样,但算式是没有道理的。
生2:我也觉得是错的。
12指的是每个班级每天丢弃的塑料袋个数,而3是指教学楼有3层,又不是指有3个班级,12和3相乘是什么意思呢?(这时许多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是对的。
12╳3可以说如果每层教学楼只有一个班级,3层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乘以4就是说现在每层有4个班级,那么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谁理解他的意思了?(学生大多摇头,表示不解)。
生3(着急地):就是先把每层楼看作只有一个班级,再算出每层4个班级的话,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啊。
生4:我听懂了,他的意思是说把我们的教学楼竖下来看(他用手比划着,教师便示意他上台指图讲解),这样每一竖有3个班级,12╳3就是这一竖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然后有这样的4竖,乘以4就是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了。
师:这下你们听明白了吗?生(很开心):听明白了!师:我们班爱思考的同学可真多,而且一个个都象个小小辩论家似的,说得人心服口服。
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我们刚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有什么共同点?生1:我们都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
生2:刚才的算式都是连乘两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看到我们刚才调查和计算出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生1:我们教学楼每天都丢弃114个塑料袋,太多了!生2:我们丢弃的塑料袋这么多,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小学生应该保护环境,而不是污染环境。
师:你们都知道丢弃塑料袋会污染环境,那么你们认为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吗?生3:是可以改变的。
因为我发觉很多塑料袋都是同学们吃早餐时扔掉的,只要我们以后不要在教室里吃早餐就不会有这么多塑料袋了。
生4:我们最好是在家吃早餐,因为不在教室里吃在其他公共场所吃,塑料袋扔在外面,不也污染环境吗?所以在家吃,又卫生,又可以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