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搭一搭
执教教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林丽珍
指导教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黄志强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杜耿星设计理念
课标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高年级学生经历着由“直观形象——具体表象——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提炼积累表象经验。本节课通过画一画,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利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手段形成对空间图形、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同时在利用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引导推理描述:①观察立体图形的顺序与方法;②思维过程的描述与刻画;③还原立体图形时推理分析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方法来思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在四年级上册,又继续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能按要求摆出从某一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会用三视图表示一组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组成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基于课标“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在北师大版的六(上)教材里,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组合,能画出三视图,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认识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根据学习苏教版教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我把本节课教学对象确定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确定为: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并能根据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
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2.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在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原有的形状,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桌10个小立方块,每人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激趣促学
【设计意图:从苏轼《题西林壁》中蕴含的数学意义作为本节课教学的起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得到的认识是不一样。为了能更清楚了解事物,我们必须从不同的侧面和整体的角度去分析。以此思想和学法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㈠画一画,直观感知
1.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学生从中选出其中的一个先画出正视图和左视图。
2.交流汇报。
3.比较这3个立体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小结:小立方块位置的变化了,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形状有相同也有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三视图,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小正方体位置的变化导致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形状有相同也有不同,
体会面与体的位置关系,同时也初步感受从2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㈡想一想,操作确认
课件出示一组由5个小立方块搭出的立体图形,给出从正面、上面画下来的形状。
(上面)(正面)
1.想象立体图形。
2.评判哪个队搭得对,并说明理由。(平面立体)
3.学生搭一搭验证。
4.尝试不同的搭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空间理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㈢猜一猜,思辨验证
学生根据教师逐一提供的条件,猜一猜立体图形的形状。
1.师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学生想象、描述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得出: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没办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和小立方块的数量。
2.同时出示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
从正面看:
②交流方法后动手操作(同桌合作)。
③展示交流并把各种搭法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得出:根据2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我们还无法确定立体图形,但是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3.老师再给一个提示:从上面看:
学生动手调整。
得出:根据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交流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竞猜的游戏形式进行学习,学生经历了“研究视图——充分想象——搭出物体——验证搭法”的过程,有效地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在利用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方法来思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思维过程进行描述与刻画,在交流中体会搭法是多样的,而且学会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各种搭法分类整理,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课本“试一试”第2题。
1.先让学生根据内容想象这个立体图形是怎样搭的。
2.和同桌说一说,再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3.交流、小结。
4.学生根据从正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
四、交流总结,提升认识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2.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动手、动脑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再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转化过程,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是:①画一画,体会面与体的位置关系。
②辨一辨,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③搭一搭,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这个环节以竞猜的游戏形式进行学习,学生经历了“研究视图——充分想象——搭出物体——验证搭法”的过程,并对思维过程进行描述与刻画,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心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而且学会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各种搭法分类整理,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这个过程既能有效地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④练一练,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本活动的设计提供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