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构造ppt

合集下载

《毛细管电泳原理》课件

《毛细管电泳原理》课件
过程
将样品溶液注入毛细管一端,施加电 场后,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开始电 泳迁移,经过一定时间后,到达毛细 管的另一端,经过检测器检测。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样 品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
、有机物等。
生物分析
用于蛋白质、DNA、RNA等生 物分子的分离和检测,可应用 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等 领域。
标准化处理
将数据转换为统一标准,便 于比较和分析。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 进行处理,提取有意义的信 息。
结果分析与解读
趋势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揭示潜在规律。
差异分析
比较不同样本或条件下的数据差异,找出关键影响因 素。
相关性分析
探究实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揭示变量之间的相互作 用。
误差来源与控制
06
毛细管电泳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高效分离技术的研发
01
通过改进分离介质、优化分离条件等手段,提高毛细管电泳的
分离效率。
检测技术的升级
02
研究新型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满足更多样品
的检测需求。
微型化与集成化
03
将毛细管电泳技术集成到微流控芯片中,实现微型化、便携式
分析。
应用领域的拓展
毛细管清洗
实验结束后,对毛细管进行必要的清洗,以 便下次使用。
数据整理与保存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保存,以便后续分析。
仪器清洁与保养
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清洁与保养,延长其使用 寿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毛细管电泳PPT课件

毛细管电泳PPT课件

有“万能”分析功能或潜力。
2021/1/17
.
5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 作为一项新型的分离技术,CE的多种分离模式 给样品分离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机会,这对分离 来源复杂的生物样品尤其有利。研究表明,小 至无机离子,大到整个细胞,都有可能利用毛 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分析。
• CE从产生到现在,其应用首先集中在氨基酸, 糖类,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分析上, 但是,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 用已逐渐的向医药卫生,食品化工,环境等领 域渗透。
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
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其迅速 发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2021/1/17
.
2
• CE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相互交叉 的内容,是分析科学中继高效液相色谱 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它使得分离分析 科学从微升级水平进入到纳升级水平, 并使得单细胞的分析,乃至单分子的分 析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也使长期困扰 我们的生物大分子如糖类、蛋白质等的 分离分析,因为CE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而 有了新的转机。
2021/1/17
.
6
• 目前,CE的研究热点包括:DNA的高速 测序,蛋白质的高效分离,糖类分析, 细胞分析,手性拆分等等。此外,毛细 管电泳还可用于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生产工程控制等。
2021/1/17
.
7
历史的简单回顾
• 瑞典科学家Tiselius在1937年首先提出电泳,创 造了Tiselius电泳仪,并建立了移动界面电泳方 法。194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1981年,Jorgenson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技术 。 • 1988年美国Bio-Rad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毛细管
电泳仪HPE-100型 。 • 1989年在Boston召开首届HPCE专题会议。

《毛细管电泳法》PPT课件

《毛细管电泳法》PPT课件
蛋白质、DNA等的电荷/质量比与分子大小无关, CZE方式很难分别,采用CGE能获得良好分别。

毛细管凝胶电泳综合了电泳技术和平板 凝胶电泳的优点 :
电泳峰锋利,柱效极高 短柱上实现极好的分别 试样容量为10-12g
主要缺陷:制备柱较困难,寿命较短 已成为分别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 多肽、核 酸、DNA等强有力的工具。 例运用CGE分别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相 结合,用于DNA序列快速分析。

5 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
1、毛细管内充有两性电解质〔合成的具有不同等电点 范围的脂肪族多胺基多羧酸混合物〕,当施加直流电压 〔6~8V〕时,管内将建立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渐升高 的pH梯度;
2、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等的所带电荷与溶液pH有 关,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反之带负电荷。在其等电 点时,呈电中性,淌度为零;
vT=vA=vB=vC=vL 或:
TET= AEA= BEB= CEC= LEL
式中, ,有效淌度, E,电场强度
由于
T〉 A〉 B〉 C〉 L,
所以有: E T < E A < E B < E C < E L
各区带的电场强度不同。前导电解质区带的电场强度最 小。

假设某一区带的离子进入前一区带, 由 于电场强度变小而减速,由假设进入到 下区带,由于电场强度变大而加速, 都 退回到原区带, 结果导致各区带构成鲜 明的界面.
毛细管电泳法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毛细管电泳是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 驱动下,在毛细管中按其淌度或分配系 数不同进展高效、快速分别的电泳新技 术,也称为高效毛细管电泳。
一、毛细管电泳的原理 二、分别方式

第二章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第二章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0
0
5
图中: 阳离子移动速度 =电渗流速度+ 阳离子电泳速率 中性分子移动速度 =电渗流速度 阴离子移动速度 =电渗流速度—阴离子电泳速率 所以:移动速率 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 但对于小离子(钠、钾、氯)分析,组分电泳速率一般大 于电渗速率。另外,毛细管壁电荷的改性会使电渗发生变化, 在这些情况下,阳离子和阴离子可能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电渗是溶液整体的流动,它不能改变分离的选择性。
(2.6)
方程(2.6)表明半径小、电荷高的组分具有大的迁移率,而 半径大、电荷低的组分具有小的迁移率。 在通常的物理参数表中查到的是无限稀释完全电离条件下的 电泳迁移率(绝对迁移率),实验中测得的迁移率称为有效迁 移率,与缓冲溶液组成、pH值等有关。
§2.2电渗及电渗控制
• 一.电渗 • 电渗是由于外加电场对管壁溶液双电层的
F F fv 6 Rv 式中: f 摩擦系数 q 离子电荷
介质黏度 R 离子半径
在稳定的电泳状态下电场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qE 6 Rv
(2.5)
将方程(2.5)中的v代入方程(2.1)得
q q uE f 6 R
作用而产生的溶液的整体流动,其大小与毛细 管壁表面电荷有关。 • 对石英毛细管,管壁表面带负电,溶液中的对 离子被吸附到表面附近,形成双电层。当在毛 细管两端加电压时,双电层中的阳离子向阴极 移动,由于离子是溶剂化的,所以带动了毛细 管中整体溶液向阴极移动。
在pH大于3时,电渗不可忽视。电渗在各种电泳模式中均存在, 但在CE中由于采用了细内径的毛细管,毛细管的表面积比较大, 且使用高电场,因此电渗显得特别重要。 电渗的大小用电渗速度或电渗迁移率表示:

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课件

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课件

以上内容涵盖了毛细 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和 分析策略课件的部分 内容。在实际应用中, 还需根据具体需求和 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 分离模式和分析方法。
CATALOGUE
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
毛细管电泳的定性分析方法
峰识别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质谱联用法
毛细管电泳的定量分析方法
01
02
外标法
内标法
03 标准加入法
数据处理 原始数据的获取,通过电泳仪器获取原始电泳图谱数据。
数据预处理,包括基线校正、峰识别、去噪等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
毛细管电泳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毛细管电泳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
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电泳图谱等方式清晰展示实验结果,包括分离效果、组分定量等信息。
毛细管电泳原理及 分析策略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毛细管电泳简介 • 毛细管电泳原理 • 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 • 毛细管电泳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 毛细管电泳实验技术 • 前沿进展与未来展望
CATALOGUE
毛细管电泳简介
毛细管电泳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定义
发展历程
毛细管电泳的技术特点
01
环境污染物分析策略
重金属离子分析
毛细管电泳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检测,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 提供依据。
有机污染物分析
采用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可实现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痕量分析和结构鉴 定,提高环境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CATALOGUE
毛细管电泳实验技术
毛细管电泳实验准备和操作技巧
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展示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和定量的影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课件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课件
毛细管电泳运行
演示毛细管电泳的运行过程,通过动 态实验图展示离子的迁移和分离情况。
应用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 的应用
介绍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基 因分型、蛋白质分析等生物 医学领域的应用案例和优势。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在化学分析中的应 用
探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有 机合成反应、药物分析等化 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 向。
实验流程
1
毛细管电泳仪器的准备
2
详细介绍毛细管电泳仪器的使用方法
和重要操作步骤。
3
样品注入
4
演示样品的注入方法,以及避免样品
交叉污染的技巧。
5
数据分析
6
引导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包括峰形、 峰面积等关键参数。
样品准备
指导如何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确 保样品的纯度和适用性。
毛细管电泳条件的设置
讲解如何调整电泳条件以获得最佳的 分离效果,包括电压、温度等因素。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优势是什么?
详细探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相比传统电泳法的优越性,包括分离效率、分析速度、样品消耗 等方面。
原理
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解释毛细管电泳法中离子迁移的基本原理,涉 及电流、电场、电泳缓冲液等关键概念。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原理
详细说明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相比传统电泳法的 原理,包括电泳缓冲液、毛细管柱等关键因素。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PPT课件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为你揭开了一个全新的电泳世界。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 到什么是毛细管电泳法、为什么需要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及其卓越的优势。
简介
什么是毛细管电泳法?
介绍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毛细管电泳原理》课件

《毛细管电泳原理》课件

分离的程度。
分辨率
02
分辨率是指毛细管电泳谱中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程度,分辨率
越高,分离效果越好。
检测限
03
指在毛细管电泳谱中能够检测到的最小样品浓度,检测限越低
,灵敏度越高。
定量分析
标准曲线法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将毛细管电泳谱中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分析,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
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内标物,利用内标物与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度和响应因子相同 的特点,进行定量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
峰高法
通过测量毛细管电泳谱中各组分的峰高,利用峰高与样品浓 度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峰面积法
通过积分毛细管电泳谱中各组分的峰面积,利用峰面积与样 品浓度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05
毛细管电泳的优缺点与展望
优点与缺点
高分离效能
毛细管电泳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可 实现复杂样品的快速分离。
药物分析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 可用于药物成分的分离和 检测,以及药物代谢产物 的分析。
食品安全
毛细管电泳可用于食品安 全检测,如食品添加剂、 农药残留等的检测。
02
毛细管电泳的仪器与实验条

仪器介绍
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构成
检测器的选择
包括高压电源、进样系统、毛细管电 泳柱、检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 。
配制电解质溶液
按照所需的浓度和比例,配制 电解质溶液。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和分析,得出结论。
03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与分
离机制
分离模式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胶束电动色谱(MEKC)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仪器分析毛细管电泳法-PPT课件

仪器分析毛细管电泳法-PPT课件
除分离生物大分子(肽、蛋白、 DNA、糖等)外,还可 用于小分子(氨基酸、药物等)及离子(无机、有机), 甚至可以分离各种颗粒(硅胶颗粒等)。从无机离子到 整个细胞,具有“万能”分析功能或潜力。
毛细管电泳技术不仅在基础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 医学等领域也有较多应用,如临床疾病诊断、临床蛋白分 析、临床药物监测、代谢研究、病理研究、 PCR产物分析、 DNA片段及序列分析等。
传导电流的作用。
t=0
t>0
2.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使用两种电解质:一种为迁移率较高的前导离子 L 电解质, 一种为迁移率较低的尾随离子 T 电解质,被分离组分夹在 L 与 T之间,以同一速度运动,由于迁移率不同而分离。
3. 毛细管等电聚ຫໍສະໝຸດ (CIEF)基本操作步骤:进样、聚焦和迁移,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碱 碱
酸 酸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的运行过程 (a)进样;(b)聚焦;(c)迁移
4. 毛细管电色谱 (CEC) 分为填充柱和开管柱两种方式,可分离离子和中性分子,且 可分离手性分子。
5.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ECC) 两相:流动的水相和起固定相作用的胶束相 (准固定相), 被测组分由于在水相和胶束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分离。
本章要求
⒈ 了解电泳、淌度、电渗的概念
⒉ 了解毛细管电泳仪的结构 ⒊ 了解六种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 CE )又 称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 ),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 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液相分离技术。 CE 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交叉内容,使分析化 学得以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并使单细胞分析,乃 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分离分 析也因此有了新的转机。

《毛细管电泳》PPT课件

《毛细管电泳》PPT课件

毛细管等电聚焦
基于不同蛋白质或多肽之间等电点pH的差异进行 分离。毛细管内充有两性电解质(合成的具有不同 等电点范围的脂肪族多胺基多羧酸混合物),当施 加直流电压(6~8V)时,管内将建立一个由阳极 到阴极逐步升高的pH梯度。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生物 试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迁移,分别到达满足其等电 点pH的位置时,呈电中性,停止移动,形成窄溶质 带而相互分离。分辨率极高。
qE q E E f 6π
q —离子所带的有效电荷;E —电场强度;f —平动摩擦系数; ( 对于球形离子: f =6πηγ;γ —离子的表观液态动力学半径; η —介质的粘度 );为淌度
2. 电渗流
在毛细管电泳过程中还存在另一种电动现象,即电渗。 当高电压通过含有缓冲溶液的毛细管柱时,管内的溶液 向阴极或阳极移动,产生电渗流。在柱内层氧化硅与溶 质的界面上形成双电层是电渗流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 毛细管电泳 (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参考书
1. 林炳承,《毛细管电泳导论》,科学出版社,1996 2. 陈义,《毛细管电泳方法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1 分离原理
1. 电泳
电介质中带电粒子在 电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 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 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为:
在多孔的凝胶基质上进行分离,凝胶的孔穴中含有 缓冲混合物。最常用的凝胶是在交联剂的存在下聚 合丙烯酸酰胺。聚合物的孔穴大小取决于单体与交 联剂的比例。扩散小,柱效极高。
是将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片断等,按相对分子 质量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如DNA测序
毛细管等速电泳
试样引入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之间,其中一种是迁移率较高的前 导离子溶液另一种是迁移率较低的尾随离子溶液。当施加电场 后,由于各种离子迁移率不同,向正极迁移的速度不同,故电解 质溶液将形成由负极到正极增加的离子浓度梯度,而电位梯度与 电导率呈反比,故低浓度离子区即低电导区有较高的电位梯度。 因此泳池内电解质溶液的电位梯度由正极向负极增加。由于离子 的迁移速度与电场强度呈正比,随着电泳的进行,离子进入等速 状态,形成紧紧相邻而又彼此完全分离的单组分区带。

毛细管电泳ppt课件

毛细管电泳ppt课件
• 1909年,L.Michaelis提出“电泳
(electrophoresis) ”这一术语,他的实验是用
于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 1937年,瑞典科学家A.Tiselius 成功研制出界 面电泳仪,并建立了移动界面电泳法,用于人血 清蛋白的分离。
• Tiselius于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整理版课件
24
uapuosuef uap uos uapuosuef
阴离子
电渗 流
中性分子
阳离子
整理版课件
25
四、 分离效率和谱带展宽
1. 柱效参数-理论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理论塔板数: n5.54(tm/W1/2)2
tm — 迁移时间, W1/2 —时间半峰宽
塔板高度: HLd /n
Ld ——进样口到检测器之间的距离
• 经典电泳法
自由界面电泳(无载体电泳)
区带电整理泳版课(件有载体支持电泳)
4
• 界面电泳 :在没有惰性支持物的液体接界面上 进行的电泳。
缺点:对流较严重,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检测困难
整理版课件
5
• 区带电泳: 是在溶液中加入一些惰性物质或凝胶 物质作为支持物,泳动物质在支持物间隙中移动 的电泳方法。 避免对流的干扰。
整理版课件
20
电渗的速度可以表示为: uos os•E
• eo—电渗率,单位电场下的电渗流的线速度
os
os
-介质的介电常数
-介质的粘度
-管壁的 Zeta 电势,即双 电层到管壁很近的地方之间的 电位差。
总之,Zeta 电势越大,介电常数越大,粘度越小,
电渗流越大。
在电场作用下,电泳和电渗同时存在,电渗流速度
一、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三、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四、凝胶毛细管电泳法 五、毛细管电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构造ppt

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构造ppt
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和构造ppt
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基础
电泳
• 电泳分离是基于组分在电场下的迁移速度不同而进 行的。离子在电场下的移动速度为:
v ueE
v—离子迁移速度 µe—电泳迁移率,单位电场下离子的移动速度
在稳定的电泳状态下电场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qE6Rv
(2.6)
uE
q f
q
6 R
式中: a 表观迁移率
V—施加电压 L—毛细管总长 E—电场强度
l—毛细管有效长度 t—迁移时间
柱效和分辨率 一.扩散与理论板数 两个电泳区带的分辨率与区带宽度有关,而区带
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散过程。 溶质组分的区带扩展,是由于溶质在介质中的扩
散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在理想的条件下,在毛细管电泳中,溶质区带扩展的 唯一因素是纵向扩展,因此,柱效只要与分子扩散有关:
0
0.8 X(nm)
0 5 10 15 20
veo(X):离管壁距离为X(nm)时 的电渗流
电渗的另一个特点可以使几乎所有的组分不管电荷大小,以同样的方向移动。 组分在毛细管中流出时间 取决于电渗速度和组分迁移速度的矢量和。一般情况下, 电渗方向从阳极到阴极,且电渗速度一般大于电泳速度,所以阴离子也在阴极流出。 因此,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能够同时分析。
电渗的大小用电渗速度或电渗迁移率表示:
v eo ( / ) E 或 eo ( / )
v eo 电渗速度
eo 电渗迁移率 双电层的 Zeta
电位
介质的介电常数
注意: eo 与电场强度
E 无关
在毛细管中电渗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平流型的。电渗速度的径向分布如图:
veo(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分离原理不同,可分为五种分离模式:
毛细管电泳模式 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FSCE)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分离机理 根据组分的电泳迁移率不同 根据组分在胶束相和水相的分配 系数不同 根据组分体积和电荷不同 根据组分的等电点不同 根据组分的迁移率不同,与 FSCE不同的是,它使用两种不 同电介质
毛细管区带电泳 将待分析溶液引入毛细管 进样一端,施加直流电压后,各组分按各 自的电泳流和电渗流的矢量和流向毛细管 出口端,按阳离子、中性粒子和阴离子及 其电荷大小的顺 序通过检测器。中性组分 彼此不能分离。出峰时间称为迁移时间, 相当于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中的保留 时间。
前三种属于区带电泳,当以缓冲溶液作为载体电解质,即 为FSCE;以胶束溶液作为载体电解质,即为MECC;以凝胶作为载 体电解质,即为CGE. 二.迁移时间和迁移率 组分从进样点迁移到检测点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迁移时间, 等于移动的距离除以速度。在电渗存在时,测得为表观迁移率。
行的。离子在电场下的移动速度为:
v u E
e
v—离子迁移速度 µ e—电泳迁移率,单位电场下离子的移动速度
在稳定的电泳状态下电场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qE 6Rv
q q uE f 6R
q 离子电荷
(2.6)
介质黏度 R 离子半径
方程(2.6)表明半径小、电荷高的组分具有大的迁移率,而半径大、电荷低的组 分具有小的迁移率。 在通常的物理参数表中查到的是无限稀释完全电离条件下的电泳迁移率(绝对迁 移率),实验中测得的迁移率称为有效迁移率,与缓冲溶液组成、pH值等有关。
CE分离原理
毛细管电泳是基于溶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装有电泳介质的毛细管 中的迁移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电泳迁移:在高压电场下,带电离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电渗迁移:当毛细管内充满缓冲溶液时,毛细管壁上的硅羟基发生解 离,生成氢离子溶解在溶液中,这样就使毛细管壁带上负电荷与溶液 形成双电层,在毛细管的两端加上直流电场后,带正电的溶液就会整 体的向负极端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渗流。 在操作缓冲溶液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等于电泳速度和电渗速度的 矢量和,电渗速度一般大于电泳速度,因此即使是阴离子也会从阳极 端流向阴极端。
§2.2电渗及电渗控制
电渗是由于外加电场对管壁溶液双电层的作 用而产生的溶液的整体流动,其大小与毛细管壁 表面电荷有关。 对石英毛细管,管壁表面带负电,溶液中的对离 子被吸附到表面附近,形成双电层。当在毛细管 两端加电压时,双电层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由于离子是溶剂化的,所以带动了毛细管中整体 溶液向阴极移动。
lL lL t aV ( e eo )V
V—施加电压 L—毛细管总长 E—电ຫໍສະໝຸດ 强度式中:a 表观迁移率
l—毛细管有效长度 t—迁移时间
柱效和分辨率 一.扩散与理论板数 两个电泳区带的分辨率与区带宽度有关,而区带 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散过程。 溶质组分的区带扩展,是由于溶质在介质中的扩 散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在pH大于3时,电渗不可忽视。电渗在各种电泳模式中均存在, 但在CE中由于采用了细内径的毛细管,毛细管的表面积比较大, 且使用高电场,因此电渗显得特别重要。 电渗的大小用电渗速度或电渗迁移率表示:
veo ( / ) E 或 eo ( / ) veo 电渗速度
eo 电渗迁移率 双电层的Zeta电位 介质的介电常数 注意: eo与电场强度 E无关
电渗的控制
方法
电场强度 缓冲溶液pH值 离子强度或缓冲溶 液浓度
结果
正比于电渗 pH降低,电渗降低 pH降低,电渗增加 离子强度增加,Zeta电位 降低,电渗降低
说明
.电场强度降低分离效率和分辨率的降低 .电场强度增加,焦耳热增加 .改变电渗最方便有用的方法 .可能会引起溶质组分电荷和结构的改变 .离子强度增加,电流和焦耳热增加 .低离子强度可能存在样品的吸附问题 .导电性与样品不同可能引起峰形畸变 .离子强度低,样品装载量小 .温度由仪器自动控制,常用方法 .变化复杂,其影响宜通过实验测定 .可能改变选择性
温度 有机改性剂
温度改变1℃,黏度变化 约2%--3% 改变Zeta电位和黏度(降 低电渗)
表面活 改变蔬水性或通过离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电渗流 相互作用吸附在毛细管 增加 性剂 壁上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电渗降 低或逆向 会改变选择性 中性亲 通过蔬水性相互作用吸 .通过掩盖表面电荷或增加黏 水性聚 附在毛细管壁上 度,降低电渗 合物 共价涂 化学键和到毛细管壁上 .可使用多种修饰剂 覆 .涂覆物的稳定性 存在问题
毛细管电泳泛指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 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 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 一类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 结构包括一个高压电源,一根毛细管,一 个检测器及两个供毛细管两端插入而又可 和电源相连的缓冲液贮瓶。
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基础
电泳
• 电泳分离是基于组分在电场下的迁移速度不同而进
0
0
5
10
15
20
图中: 阳离子移动速度 =电渗流速度+ 阳离子电泳速率 中性分子移动速度 =电渗流速度 阴离子移动速度 =电渗流速度—阴离子电泳速率 所以:移动速率 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 但对于小离子(钠、钾、氯)分析,组分电泳速率一般大于电渗速率。另外, 毛细管壁电荷的改性会使电渗发生变化,在这些情况下,阳离子和阴离子可能向不 同的方向移动。 电渗是溶液整体的流动,它不能改变分离的选择性。
在毛细管中电渗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平流型的。电渗速度的径向分布如图:
veo ( X )
veo(X):离管壁距离为X(nm)时
0.8 X(nm)
的电渗流
电渗的另一个特点可以使几乎所有的组分不管电荷大小,以同样的方向移动。 组分在毛细管中流出时间 取决于电渗速度和组分迁移速度的矢量和。一般情况下, 电渗方向从阳极到阴极,且电渗速度一般大于电泳速度,所以阴离子也在阴极流出。 因此,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能够同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