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襄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4.7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798.2亿元,同比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505.4亿元,同比增长14.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47.9:35.4调整为15.2:51.9:32.9。
图12005-2010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图22010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单位%县域经济增势强劲。
2010年,全市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7.2%、38.1%、59.3%、48.7%,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11.8、14.5、10.9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涨幅扩大。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1%,零售物价格累计上涨2.8%。
分类别看,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五升三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同比分别上升4.7%、0.5%、3.8%、0.1%和1.8%;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分别下降0.2%、0.6%和0.3%。
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 2.6%;作为中间环节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4.9%。
图32005-2010年襄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二、农业主要农作物喜获丰收。
201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67.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2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59.43万吨,比上年增产26.18万吨,同比增长6.0%,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七年增收;棉花总产量4.34万吨,同比下降4.5%;油料总产量32.13万吨,同比下降1.7%;蔬菜总产量278.47万吨,同比下降2.5%。
2010年合肥市国民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奋力争先进位,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总体呈现: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动力显著增强、结构趋强趋优,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2:52.6:42.2调整为4.9:53.9:41.2。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图1 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幅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粮食产量193.52万吨,比上年增长1.6%,连续七年增产。
其中,稻谷产量149.81万吨,下降0.5%;小麦产量30.91万吨,增长11.8%。
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2011年2月24日2010年,是山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困扰,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全年全省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0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161.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4亿元,增长9.1%。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48.3亿元,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4.1亿元,增长7.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5.5亿元,增长18.4%;房地产业增加值192.0亿元,增长5.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385元,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900美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2%、56.8%和3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70.3%和26.7%。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0%,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2.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4.8%,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4%。
表1 “十一五”时期主要价格指数上年=100 价格种类20062007200820092010居民消费价格102.0104.6107.299.6103.0工业品出厂价格101.0107.4122.492.0109.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102.6105.3118.396.6109.0就业: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9.6万人,完成全年计划40万人的124%;创业就业11.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0万人的119%;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5万人的12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万人。
广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筹备和举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为重心,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950.6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6464.79亿元,增长13.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37.2∶6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4%和61.2%。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8亿元,增长26.1%。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057亿元,增长28.0%;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87亿元,增长17.6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72.65亿元,增长24.2%。
其中,营业税177.73亿元,增长17.2%;增值税159.42亿元,增长15.9%;企业所得税93.52亿元,增长27.7%;个人所得税47.22亿元,增长21.1%;房产税41.70亿元,增长19.3%。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978.22亿元,增长23.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12亿元,增长11.8%;环境保护支出24.33亿元,增长184%;教育支出112.63亿元,增长2.5%。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消费价格明显上升。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2%。
表1:2010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领域价格: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攀枝花2010统计公报
攀枝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攀枝花“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各种自然灾害,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实现了攀枝花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经四川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3.99亿元,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与全省水平保持一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86.63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5.87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85.4%和13.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8:70.8:24.4调整为4.1:73.8:22.1。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0.38亿元,增长19.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1%,比上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为7.2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为144.79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为58.39亿元,增长12.8%。
年末全市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44438户,私营企业8569户。
区县经济东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00亿元,增长12.0%;西区64.98亿元,增长18.0%;仁和区100.05亿元,增长23.8%;米易县59.59亿元,增长18.7%;盐边县69.01亿元,增长14.8%。
东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2.02亿元,增长16.1%;西区28.90亿元,增长22.4%;仁和区53.93亿元,增长22.8%;米易县30.02亿元,增长20.6%;盐边县27.46亿元,增长19.5%。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2.7其中:食品 5.5烟酒及用品 2.2衣着-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3交通和通信-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 6.1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其中:轻工业422.9926.8重工业629.7323.7其中:国有企业94.6027.7集体企业7.7010.1股份合作企业 3.69-7.8股份制企业659.392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74.7722.2其他企业12.5622.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63.2224.7其中:大中型企业700.1022.4图2 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表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八大产业762.0628.5汽车137.8535.4装备制造196.4631.2家用电器193.8529.7化工及橡胶轮胎89.4417.9新材料8.28 4.5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
2010年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宜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优争先,难中求进,全市经济高开稳走,结构趋于优化,效益稳步提高,民生日益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4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5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90.12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480.70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8:55.4:32.8变化为11.4:57.5:31.1。
全市完成全地域财政总收入301.45亿元,增长27.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4亿元,增长27.9%。
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57.31亿元,增长31.3%。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5.23亿元,增长24.8%。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3%。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3%,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2.7%,二手住宅价格上涨1.6%;房屋租赁价格上涨9.3%。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44万人,转移农民就业8.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6.2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5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1.35千公顷,增加1.6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94千公顷,增加1.3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0.09千公顷,增加1.22千公顷;水果面积116.42千公顷,增加1.53千公顷;茶叶面积42.94千公顷,增加2.98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62.79万吨,比上年增产3.0%。
棉花产量3.08万吨,增产4.1 %。
赣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赣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5-11 10:24:03 阅览数7281 次 来源: 赣州市统计局 添加者: [ 字号 大中 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赣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赣州调查队2010年,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州市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型城镇化明显提速,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 )11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96.70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410.88亿元,增长15.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0.8:42.3:36.9调整至2010年的18.9:44.4:36.7。
图1 2006-2010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84%。
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品价格上涨27.8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价格上涨30.1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09%。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情况指标比上年涨跌(%)居民消费价格食品# 粮食大米干豆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鲜菜鲜果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3.17.68.7 11.5 20.0 -1.9 -2.9 9.1 44.7 32.1 -0.9 -7.8 -0.6 3.7 -1.1 1.4 5.0图2 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全市财政总收入1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地方财政收入79.00亿元,增长16.0%。
仙桃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受用工成本增加、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运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二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三是财政增支因素增多,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农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9.64万亩,比上年增加2.95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3.26万亩,增加0.1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5.45万亩,增加0.1万亩;蔬菜面积32.3万亩,减少0.34万亩。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03亿元,比年初增加39.6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59亿元,比年初增加25.2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36亿元,比年初增加18.99亿元。人均储蓄10862元,增加1686元。
八、教育、卫生、文化
全市学校总数208所,其中普通中学55所,小学144所。在校学生数16.2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8.76万人,小学7.21万人。专任教师数11042人,其中普通中学6477人,小学4076人。全市幼儿园190所,在园幼儿305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8%。
全年粮食总产量73.23万吨,比上年增产2.02万吨,增长2.8%。棉花总产量2.68万吨,增产0.03万吨,增长1.1%。油料总产量11.63万吨,减产0.26万吨,减少2.2%。蔬菜总产量32.72万吨,增加1.72万吨,增长5.5%。
全年生猪出栏115.58万头,比上年增加2.58万头,增长2.3%。家禽出笼900.41万只,增加74.71万只,增长9.1%。肉类总产量9.67万吨,比上年增加0.14万吨,增长1.5%。水产品产量28.43万吨,比上年增加2.62万吨,增长10.1%。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方针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六项建设”,千方百计破解难题,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积极增长的良好态势。
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3. 1%;第二产业增加值314.7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97.7亿元,增长11.2%。
二、农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全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 6.9 亿元,增长 3.1%。
全年粮食总产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0.83%。
其中:夏粮产量7.9万吨,增长1 %;秋粮产量7.8万吨,比上年增长0.65%。
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水果产量24416吨,比上年增长11%。
蔬菜总产量46183吨,比上年增长9.3%,油料产量 4959吨,比上年增长4.4%,棉花产量461吨,比上年下降29.3%。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郑州市级12家,2家农业企业进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新申报认定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郑州市级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
造林绿化有序进行。
全年成片造林面积达2390.6公顷,比上年下降31%;成林抚育面积 6598公顷,比上年下降10.6%;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592公顷/次;当年新育苗面积145.8公顷,四旁植树101万株。
畜牧业平稳发展。
全年肉类产量23105吨,比上年增长 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794吨,比上年增长4 %;禽蛋产量9359吨,比上年增长2%;奶类总产量5019吨,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产量980吨,比上年下降15.4 %。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11年3月30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强力推进"五大建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5.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9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47.10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508.00亿元,增长14.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5.2:48.3:36.5调整为14.1:48.1:37.8。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衣着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3%、居住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略降0.1%。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2.62%。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7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3.26万人,在岗农民工培训2.01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县域实力还不强,部分人均指标低于全国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较为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粮食连续七年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45.74万吨,比上年增加5.04万吨,增长1.2%。
其中夏粮170.7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274.96万吨,增长1.9%。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坚持真抓实干与改革创新结合、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0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1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60.9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268.56亿元,增长11.6%。
三次产业结构为21.4:45.1:33.5。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15.1%,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8.6%,住宿餐饮业增长11.6%,金融业增长11.2%,房地产业增长14.1%,其他服务业增长12.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指标偏低;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调整经济结构难度增加、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等。
二、农业201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克服灾害性天气多发和畜产品市场波动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24.25万亩,比上年增长1.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2010年比上年±%粮食234.37万吨 2.4棉花 3.57万吨 10.3油料22.51万吨-2.9茶叶6053吨 130.5园林水果15.09万吨 16.5蔬菜302.87万吨 1.6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
全市大牲畜年末存栏43.72万头,比上年下降0.5%;生猪出栏320.22万头,增长4.9%;家禽出笼1.18亿只,增长20.6%;牛出栏12.11万头,增长23.3%;羊出栏19.30万只,增长18.1%;禽蛋产量31.06万吨,增长21.0%。
石家庄2010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4日石家庄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2011年3月20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核心,以“三年大变样”工作为重点,着力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53.8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7.2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9:48.6:40.5。
物价总水平呈上涨态势。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4%。
全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0.7%。
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如下: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7.3%;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76.8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6%。
二、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358.8亿元,增长1.4%,畜牧业产值259.7亿元,增长5.0%。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万公顷,增长2.2%;粮食总产量507.9万吨,增长2.0%。
因受雪灾、春季气温低等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夏粮总产235.6万吨,下降5.1%;秋粮总产272.4万吨,增长9.0%。
2010年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海市统计局2010年,是我市全面实施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第一年。
市委、市政府团结领导全市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鼓足干劲,奋取拼搏,经济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为三年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41亿元,同比增长17.6%。
比上年度提高1.4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87.2亿元、167.9亿元、146.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2.3%、9.99%。
三次产业占GDP结构分别为21.7%、41.8%、36.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0.0和4.9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5657元,增长28%。
与2009年相比,今年物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大类消费指数同比各有涨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3.1%。
在居民消费的8大行业里:食品类上涨7.7%,烟酒及用品上涨1.7%,衣着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1.6%,居住类上涨4.1%。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47.1亿元,同比增长31.75%。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51亿元,增长59.73%。
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为19.9亿元,增长48.8%,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2.3%,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57亿元,同比增长3.75%。
其中农业产值36.52亿元,同比增长4.74%;林业1.88亿元,同比增长5.4%;牧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3.68%;渔业产值85.64亿元,同比增长3.34%。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2亿元,同比增长3.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13万公顷,同比增长1.6%。
太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增加值(亿元) 180.16 131.51 63.09 22.68 22.26 20.50 20.27 15.41 13.69 12.45
比 2009 年增长(%) 14.3 1.4 25.0 4.7 28.3 28.2 13.0 55.1 -4.1 40.9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8.3%,比上年下降 0.2 个百分点。其中:国
单位 万吨
万重量箱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台 台 万吨 万吨 万吨
产量 525.57 190.93 677.92 849.92 271.64 846.70
5.40 1695 363 7.69 11.52 6.06
比 2009 年增长(%) 15.5
-37.3 -6.1
1.3 9.5 2.4 21.7 72.8 65.0 3.8 24.1 -10.1
4.4
0.9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476.13 636.05 736.78 675.54 798.49 374.44 44.4
7.6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546.31 636.08 766.40 841.14 948.19 492.85 80.5
12.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335.74 497.59 581.12 470.14 577.65 295.33 56.9
统计公报
太原市 2010 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太原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
2011 年 3 月 18 日
2010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太原市委、市政府团结 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健 康发展。经过一年的奋力拼搏,全市经济摆脱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回归平稳较快增长轨道,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促进经济社会 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廊坊市2010年统计公报
廊坊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点击数:2171 【字体:小大】廊坊市统计局2011年3月8日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锐意进取,团结实干,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完成年初和“十一五”规划既定目标,为“十二五”的顺利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宏观经济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31.1亿元,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712.3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461.4亿元,增长14.0%。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53.9:34.2调整为11.8:53.5:34.7。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4.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在200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均递增13.0%,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保持上涨。
2010年受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全年CPI上涨3.2%,涨幅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2.6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1.3%。
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价格呈“四升四降”的格局。
上涨的有:食品类上涨8.5%,居住类上涨6.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2%,衣着类下降1.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9%。
另外,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7.1%,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4.8%。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38.8万人,增长3.8%,其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下岗再就业人数73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低于省下达任务目标2个百分点,连续多年在全省最低。
南京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
【发布日期】2011.03.01
【实施日期】2011.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南京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2011年3月)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0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327.76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2005.2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2540.57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9.6%,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2,比上年上涨4.2%。
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七升一降”。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2010年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年初提出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0.1亿元,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85.3亿元,增长2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6.2亿元,增长1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8:42.8:36.4调整为18.8:45.9:35.3。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0亿元,增长41.0%;其中税收收入43.8亿元,增长30.8%。
财政总支出172.3亿元,增长32.8%,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5亿元,增长25.2%;教育支出27.9亿元,增长25.4%。
增速较快的支出项目是交通运输8.2亿元,增长102.1%,住房保障4.7亿元,增长74.4%,城乡社区事务14.0亿元,增长51.5%。
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204公里。
解决了28.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新建农村沼气池2.1万口。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5所。
城市、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为166元、66元。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812家。
“四水”流域渔民解困182户。
新建城镇廉租住房1500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9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
援助城乡困难对象就业3684人。
新农合参合人数441.6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9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7万公顷,增加3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2万公顷,增加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
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吨,减产0.3%;早稻产量3132万吨,减产6.1%;秋粮产量39199万吨,增产4.8%。
全年棉花产量597万吨,比上年减产6.3%。
油料产量3239万吨,增产2.7%。
糖料产量12045万吨,减产1.9%。
烤烟产量271万吨,减产3.9%。
茶叶产量145万吨,增产6.4%。
全年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比上年增长3.6%。
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增长3.7%;牛肉产量653万吨,增长2.7%;羊肉产量398万吨,增长2.2%。
生猪年末存栏46440万头,下降1.2%;生猪出栏66700万头,增长3.3%。
禽蛋产量2765万吨,增长0.8%。
牛奶产量3570万吨,增长1.5%。
全年水产品产量5366万吨,增长4.9%。
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3850万吨,增长6.3%;捕捞水产品产量1516万吨,增长1.4%。
全年木材产量728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3.4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7.5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0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7%;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5%;私营企业增长20.0%。
轻工业增长13.6%,重工业增长1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0%;纺织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4.8%,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增长25.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7%。
六大高耗能行业[4]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9.6%。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8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4%。
表3: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422亿元,增长25.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0亿元,增长35.0%。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其中,城镇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农村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
东部地区投资[6]11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中部地区投资62894亿元,增长26.2%;西部地区投资61875亿元,增长24.5%;东北地区投资30726亿元,增长29.5%。
表4: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101048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136401亿元,增长2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
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办公楼投资1807亿元,增长3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599亿元,增长33.9%。
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按经营地统计[8],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123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75亿元,增长16.2%。
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9350亿元,增长18.4%;餐饮收入额17648亿元,增长18.1%。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4.8%,粮油类增长27.9%,肉禽蛋类增长21.7%,服装类增长25.8%,日用品类增长25.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5%,通讯器材类增长21.8%,化妆品类增长16.6%,金银珠宝类增长46.0%,中西药品类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家具类增长37.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2.3%。
六、对外经济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表7: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表9:2010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表10: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406家,比上年增长16.9%。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增长17.4%。
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比上年增长13.4%。
货物运输周转量137329亿吨公里,增长12.4%。
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2亿吨,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6亿吨,增长13.6%。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标准箱,增长18.8%。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
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2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985亿元,增长21.6%;电信业务总量30955亿元,增长20.5%。
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减少2707万门,总容量4655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0]6433万户,达到150518万户。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9438万户。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66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9776万户。
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179万户,年末达到85900万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1]4705万户。
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244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
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
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
其中,外国人2613万人次,增长19.1%;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64万人次,增长3.0%。
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566万人次,增长9.4%。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
其中因私出境5151万人次,增长22.0%,占出境人数的89.8%。
八、金融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增加12.0万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0.9万亿元,增加8.4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增加7.9万亿元。
表14: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5.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55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7.5万亿元,增加18866亿元。
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0万亿元,增加293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6.5万亿元,增加15931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10257亿元,比上年增加56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