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报告(请示)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撰写报告(请示)的注意事项
公文是管理工作的外在表现和形象体现,文风反映工作作风。只有以简洁、精准、易懂的公文为载体,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管理要求和措施。报告(请示)等公文要内容充实、主题突出,结构严谨、观点鲜明,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一、基本情况
(一)报告(请示)审核的主要事项
1.审程序。文件报批程序是否完备,包括事权是否明确,是否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并达成一致,是否经过会签,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文稿是否经部门一把手审阅签字,等等。
2.核体例。文件体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包括报告(请示)文种、格式是否符合领导批示、来文要求及行文规范,密级、缓急程度标注是否准确,等等。
3.看内容。一是文件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路线方针政
策、国家有关规定、部门职责分工等;二是领导批示、来函要求是否得到明确回应;三是法律法规文件名称、规定用法、领导批示、业务术语、缩写简称等是否准确;四是文件内容、文字表述是否通顺、妥当,遣词造句是否存在歧义,是否存在错别字,等等。
4.顺逻辑。一是数据、报表等前后逻辑是否一致,与相关报告、公报等是否匹配;二是基本情况、问题成因分析是否全面客观、逻辑清晰、相互呼应;三是下一步措施是否具体明确、针对问题、有可操作性,部门职责分工及协调配合是否清晰,等等。
(二)容易出现的问题
(备注:领导针对某些报告、文件、情况择要等信息作出批示,这些资料以下简称“领导批示件”)
一是不进行会签或未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尤其是针对领导明确要求“部门协同办理”的事项。二是文件内容不完整,包括未全部列出所有领导批示,领导的批示要求答复不全面、针对性不强,针对“领导批示件”反映情况的分析不全面客观、不深入等。三是报告夹带请示事项或有类似表述。四是一份文件请示多类(项)事项。五是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六是有错别字或数据有误。七是专业术语多且未作合理解释,等等。
二、撰写报告的注意事项
报告要紧紧围绕领导批示要求及“领导批示件”反映的情况,逐一分析判断、明确回应,力求全面、客观、准确。
(一)关于某一方面工作(如水污染防治、电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报告
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是主动报告相关工作进展,二是领导批示要求报告相关工作。此类报告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起始段。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我们按部署要求及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开展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内容要全面。一是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建设、规划计划制定等情况(可列出一两个重点或亮点),最好按发展阶段进行归类,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二是监测、监察、执法、队伍等能力建设工作情况。三是环境质量改善、污染事件减少、生态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等等。
第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要深入。既要有具体数据及案例支撑,更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以便引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四,下一步工作打算,逻辑要清楚。一是针对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可通过加强执法、落实规划等工作推动解决;针对深层次问题,要结合原因分析,从根本上提出防范、治理、改进措
施。二是明确部门职责。针对各项工作,要明晰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是配合还是会同,是协助还是协商;尤其是涉及立法、司法等部门的工作时,更要注意表述方式,如国务院部门只能配合立法部门加快法律制(修)订进程。三是落实地方责任。督促、指导地方开展相关工作,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动全国总体工作。四是加强能力建设,保障上述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关于某一环境事件(如违法排污、死鱼、水华等)的报告
“领导批示件”及领导批示要求仅涉及环境事件本身,并未引申到全面性的工作,如群众来信反映污染情况、某一环境事件的报道等。要明确答复“领导批示件”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可在基本情况部分也可在问题查处部分作出判断。
第一,起始段。重视领导批示要求,及时联系部门、地方,召开部门及专家座谈会,进行现场查处,等等。
第二,基本情况。一是简要描述“领导批示件”反映的情况(让领导不看原批示件即可了解总体情况),可在此处判定情况“是否属实”;梳理事件发生的原因(如爆炸、运输事故、蓝藻水华等)、过程及进展情况。二是受影响人群是否得到妥善保护、赔偿、补偿,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稳定情况如何等。三
是环境事件查处情况,包括对相关企业、地方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查处情况,例如:是否存在企业违法排污,环评未批先建、久拖不验,公职人员渎职失职等问题,以及其处理的具体情况;如果尚未查处完毕,可在“下一步工作打算”部分提出“将继续进行处理”,等等。
第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环境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如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产业结构及企业布局不合理、执法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能力不足,等等。(备注:第二、三部分可视情况合并)
第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妥善进行后续处理,包括补偿赔偿到位、继续稳定受影响人员的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等。二是继续跟踪尚未处理完毕的事情,包括督促处理责任人员,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督促企业或地方政府进行污染修复、恢复;对有关情况进行公开、列入后督查事项等。三是举一反三,开展行业、领域、区域专项执法检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督促指导地方政府开展相关检查工作。四是完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制度和能力,降低环境事件的损失,控制影响范围等。五是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减少负面影响,等等。
(三)反映某类问题(如在线监测、废弃手机管理、生态保
护)的报告
主要源于两种情况:一是“领导批示件”由具体环境事件引起,并引申到全面性工作,例如:结合某一环境事件,反映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保准入门槛低、环境执法不严格、管理职责不清晰等不同类型的问题。二是领导在反映某一环境事件的信息上,就相关类型的问题作出批示,要求全面分析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建立长效机制,等等。
第一,起始段。
第二,简要描述“领导批示件”反映的具体环境事件,报告其发生、进展、原因及查处情况。
第三,分析全国乃至国外相关类型工作的进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多针对研究类、科技类的问题)。
第四,针对我国的工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备注:(1)若“领导批示件”涉及高科技或前沿性的内容如燃煤影响健康、卫星监测雾霾等,则要客观分析国内外相关情况,明确判断“领导批示件”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可行”。
(2)若已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则要考虑做好应对工作,公开相关信息,通过专家解读进行宣传引导,回应公众关切,消除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