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专业文档!
事半功倍【成语名字】事半功倍【汉语拼音】shì bàn gōng bèi【成语解释】事情只用古人一半的心力,而功效加倍。
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
后用“事半功倍”比喻工作效率高。
【成语典故】《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注解】1、万乘之国: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
指大国。
乘,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四马一车名乘。
2、倒悬:缚人两足倒挂,比喻极为困苦。
【成语出处】1、《六韬.卷三.龙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2、《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估费二十万金,开河二百六十里,视朱衡新河事半功倍。
”3、清.章学诚〈与周永清论文〉:“因天质之所良,则事半而功倍;强其力之所不能,则鲜不踬矣。
”4、《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倘若我找着这个姑子,托他经手,一定事半功倍。
”5、《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伯都讷空旷围场二十余万晌,荒久壤腴,视双城堡事半功倍。
”【成语用法】语义说明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
使用类别用在“易见成效”的表述上。
【事半功倍造句】1、等你技术纯熟后,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2、利用滚轮刷来上油漆,保证你会觉得事半功倍。
3、我利用多媒体器材来上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都市里白天实在吵,所以我喜欢在半夜读书,可以事半功倍。
5、自从使用自动化设备后,工厂里的生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由于有位老师傅的指导,所以大家做起来,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事半功倍的意思
事半功倍的意思
【拼音】:shì bàn gōng bèi
【解释】: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近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一石两鸟、
【反义词】: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接龙】:事半功倍——倍道兼行——行侠好义——义浆仁粟——粟红贯朽——朽棘不彫——彫虫篆刻——刻不容松——松乔之寿——寿元无量——量如江海——海水桑田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成语典故】: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
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
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
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
事半功倍的反义词
事半功倍的反义词
【反义词】:事倍功半、
1、等你技术纯熟后,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2、良好的沟通很重要,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3、你狠聪明,只要肯把读书的方式改弦更张,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同时还通过第三方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调整,使效率事半功倍!
5、我们学习要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只有娴熟的掌握软件使用,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任务,否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只能是空谈。
7、他工作得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医是个稳扎稳打的功夫活,想事半功倍,最好是你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门学科,然后学起来就不觉得辛苦了。
9、好的办法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0、相信由你俩分头去处理,双管齐下,一定事半功倍。
11、我们要和广东省合力对付空气污染的问题,才能令我们在净化空气方面的努力事半功倍。
12、你自己的网页就像你想像的一样。
拥有网页是让你事半功倍最重要的法宝。
13、此外,如能加强中港两地的跨境联系,更可达事半。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字词解析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字词解析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一举两得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同义词:【一箭双雕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
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反义词:【事倍功半解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用事半功倍的造句:1、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让他节省了不少时间。
2、只要选对方法,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3、要注意劳逸结合,否则就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掌握好的方法学习时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5、只有保持足够的水分,才能让你的减肥计划事半功倍。
6、这样不但便于孩子记忆,而且还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只要你学习方法找对了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8、科学的管理维护电脑将会使机房维护工作事半功倍。
9、好的办法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这样做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半功倍的汉语词典解释:[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引证解释谓费力小而收效大。
《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六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於敌而后战者也。
故事半而功倍。
” 宋文天祥《代曾衢教秀峰上梁文》:“彼有室筑而道谋,此则事半而功倍。
” 明归有光《太仆寺新立题名记》:“两卿分辖,事半功倍。
” 冰心《三寄小读者》三:“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
”。
事半功倍的意思_事半功倍的成语解释
事半功倍成语解释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
形容费力少;收效大。
功:功效。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成语简拼SBGB成语注音ㄕˋㄅㄢˋㄍㄨㄥㄅㄟ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事半功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辨形倍,不能写作“备”。
成语辨析事半功倍和“一举两得”都可表示“做事少而收效大”的意思;但事半功倍多指在一件事上用的力量小;而收效大;“一举两得”;多指取得了两方面的功效。
近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反义词得不偿失、舍近求远、事倍功半成语例子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邹韬奋《经历前途》)英语翻译half the work with double日语翻译半分の力で倍(ばい)の成果(せいか)を得る俄语翻译добитьсямаксимальныхуспеховприминимальнойзатратесил其他翻译<德>mit halbem Aufwand doppelten Erfolg erzielen<法>demi-effort pour un effet double 成语谜语六个月完成年计划成语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
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
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
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
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后来人们便根据孟子所说的这两句话,引申为“事半功倍”,用来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创新讲义
事半功倍VS 事倍功半1、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2、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后边不能带单位。
3、分百互化4、百分率:百分率=所求量÷总量×100%5、比多比少:单位一已知用乘法,单位一未知用除法。
1、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2)今年宜昌的柑橘产量是水果总产量是89%万吨。
()(3)一个西瓜的含水量为102%。
()(4)百分数化为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5)一种商品,先涨价20%,再降价20%后的价格和原价相等。
()2、将下列百分数化为小数。
17%23.6%105%375%0.3%3、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0.060.5 3.09 1.164、把下列分数化成百分数。
103251387243132例1:计算120×(1+30%)÷(1-35%)12.5×80%+3.6×50%1、计算。
9500×30%=52+25%=9000×14%=28%×41=80÷25%×167=75×(1+20%)=80÷(1-20%)=78×60%×65=2、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60%和10734%和20751和25%0.25和41例2:鑫鹏学校举办教师能力测评,共计100道题,全校120位教师,满分的教师有117人,求满分率?1、大米加工厂用200千克的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共碾出大米160千克,求大米的出米率?2、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王命中的子弹是200发,没命中的是50发,命中率是多少?3、一场演唱会,观众席上有人和无人座位的比是4:1,这场演唱会的上座率是多少?例3:用400吨小麦磨面粉,出粉率85%。
可以磨面粉多少吨?1、大米加工厂的出米率是72%,有2880千克的稻谷,能碾多少千克的米?2、东村小学全年植树1500棵,成活率是98%,种的树活了多少棵?没活的有多少棵?3、花生的出油率是38%,多少千克花生可榨出114千克花生油?例4:六(1)班学生向灾区捐书180本,六(2)班比六(1)班多24%,六(2)班向灾区捐书多少本?1、商店有一种衣服,原来售价340元,现在售价比原来便宜了20%,现在售价多少元?2、一块长方形地的宽是80米,比长少20%,这块地的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实验小学合唱队有80名队员,因六一演出需增加25%,这时合唱队有队员多少名?身手不凡:1、百分数转换为小数32%25%12.5%87.5%2、把下面各数转化成百分数434031009833、比50米少20%的是()米,35米比()米多40%。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有什么?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有什么?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有什么?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反义词和造句有什么?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释义
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六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於敌而后战者也。
故事半而功倍。
”
事半功倍的反义词
得不偿失剜肉补疮劳民伤财舍近求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舍近求远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
一本万利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用事半功倍造句
1.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让他节省了不少时间。
2.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掌握事物的正确动向,你就会事半功倍,而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3.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4.在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他工作得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不要熬夜太晚,上课45分钟利用好,绝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厂里通过革新,产量迅速上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我们学习要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9.由于有位老师傅的指导,所以大家做起来,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0.掌握好的方法学习时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11.只有保持足够的水分,才能让你的减肥计划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工作方法类过渡句100例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工作方法类过渡句100例1. 既然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可以采取“先苦后甜”的方式,使得事半功倍。
2. 如果我们能够善用资源,那么事倍功半绝对不是问题。
3. 要实现事半功倍,最需要的是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4. 这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让你事倍功半。
5. 只有遵循规律、严格执行每个步骤,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6. 如果我们能够避开繁琐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就能够事半功倍。
7. 每天都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分析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8. 如果你能够合理分配时间,优化工作流程,那么事倍功半不再是空话。
9. 善用时间和资源,避免缺乏计划和思考,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0. 如果我们能够学习适应性思维的方法,那么就能够事倍功半。
11. 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利用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就能够轻松事半功倍。
12. 通过复盘和反思,总结工作小结,可以调整工作方向,做到事半功倍。
13. 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更多实际的例子,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应用事半功倍的方法。
14. 既然我们有了经验和技巧,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做到事半功倍。
15. 如果你能够以平常心态去面对工作,以及行动起来,那么做事就能够事倍功半。
16. 当我们失误时,不要否认错误,应该用心思考,寻找真正可行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17. 要保持活力,学会拿捏度,避免事倍功半,做到事半功倍。
18. 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作方法,大胆尝试新的方法,打造自己的事半功倍长袍。
19. 要坚持对细节的关注,避免遗漏和疏忽,做到事半功倍。
20.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耐心,反复斟酌计划实施,就能够事倍功半。
21. 只有做到真正高效的工作,才能够成为事半功倍的行家。
22. 要尝试各种方法,找到最有效的,做到事半功倍。
23. 要避免追求完美,现实情况是做事要有取舍,做到事半功倍。
24. 多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能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事半功倍指的是,费力小,但是功效大,花费一半的精力,就能收获双倍的效果!而事倍功半指的是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一、事倍功半[ shì bèi gōng bàn ]
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经常指在做事的时候,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付出比别人少,但是收获却比别人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
”
二、事半功倍[ shì bàn gōng bèi ]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事半功倍的意思和造句 事半功倍什么意思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和出处
事半功倍的意思和造句事半功倍什么意思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和出处【拼音】:shìbàn gōng bèi【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近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事半功百【反义词】:得不偿失舍近求远事倍功半【灯谜】:六个月完成年计划【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事得法事半功倍的造句:你只需要花上一些时间,就可以事半功倍,从而游刃有余地处理你的日常生活事务。
学习要有方法,要有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他工作得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不但便于孩子记忆,而且还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利用多媒体器材来上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要熬夜太晚,上课分钟利用好,绝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发展可持续建筑可成为中国事半功倍的环保努力。
自从使用自动化设备后,工厂里的生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好的方法学习时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厂里通过革新,产量迅速上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做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利用多媒体器材来上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等你技术纯熟后,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利用这些工具来查找bug,可以事半功倍。
我们只有做到劳逸结合,学习时才能事半功倍。
让孩子去做喜欢或想做的事,他可以更专注,对于他的学习也可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不知道在别人都是事半功倍的时候你还事倍功半呢。
好的办法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灵活的操作技巧可使货币政策“事半功倍”。
由于有位老师傅的指导,所以大家做起来,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午夜前睡一小时抵得上午夜后睡三小时。
可否引申为“事半功倍”?因此,对痛经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辅以药粥调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选人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很关键的一环。
选人做好了,一定会事半功倍此外,如能加强中港两地的跨境联系,更可达事半功倍的成效。
有关事半功倍的词语接龙
事半功倍一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你会用它做词语接龙吗?接下来请欣赏翰翰说设计给大家带来的事半功倍的词语接龙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拼音】shì bàn gōng bèi【解释】功:功效。
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功效大。
事情比别人用时少,却比别人收获多。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冰心《三寄小读者》:“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
”【近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一石两鸟 ?【反义词】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倍道而进→进善退恶→恶衣菲食→食不餬口→口若悬河→河倾月落→落落大方→方枘圆凿→凿壁偷光→光采夺目→目中无人→人定胜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人定胜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其所长→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心口如一→一步登天→天壤之别→别有洞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人定胜天→天翻地覆→覆地翻天→天经地义→义薄云天→天涯海角→角立杰出→出生入死1) 只有娴熟的掌握软件使用,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任务,否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只能是空谈。
2) 在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放下繁忙的工作,抛弃抑郁的心情,品一盏香茗,听一段音乐,收我的一条短信,放松身心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祝你幸福!4) 在谈判过程中策略与技巧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策略与技巧的运用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他工作得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你狠聪明,只要肯把读书的方式改弦更张,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 利用滚轮刷来上油漆,保证你会觉得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费⼒⼩,收效⼤。
下⾯是⼩编为你带来的事半功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欢迎阅读。
近义词⼀⽯两鸟渔⼈之利⼀箭双雕⼀举两得⼀本万利 反义词得不偿失舍近求远冷灰爆⾖事倍功半剜⾁补疮劳⽽少功劳民伤财 事半功倍造句 1、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让他节省了不少时间。
2、只要选对⽅法,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3、要注意劳逸结合,否则就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掌握好的⽅法学习时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5、只有保持⾜够的⽔分,才能让你的减肥计划事半功倍。
6、这样不但便于孩⼦记忆,⽽且还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只要你学习⽅法找对了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8、科学的管理维护电脑将会使机房维护⼯作事半功倍。
9、好的办法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这样做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鸟造句 1、本⽂来⾃酷悠中投的资源投资可谓⼀⽯两鸟。
2、你可以看到哪⾥有重叠,已经你如何能够“⼀⽯两鸟”。
3、这就被某些演艺公司称为⽇本⼴播公司省钱的⼀⽯两鸟的奇策。
4、⼀⽯两鸟:股价经过长期下跌和充分整理以后,成交量开始温和放⼤,股价慢慢爬上55⽇均线,均线系统已。
5、于是派聂锋护送⽥兴,打算⼀⽯两鸟,同时除掉⼆⼈。
6、然⽽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主谋似乎已做到“⼀⽯两鸟”:借杀害外国⼈⼠挑起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度关注;为印巴和解之路平添障碍。
7、⽇本⼀⽯两鸟,试探中美底线。
8、悲剧开始啦,甲⽅⽤了⼀⽯两鸟之计,赶⾛了安徽⼯⼈。
9、上市银⾏员⼯持股⼀⽯两鸟。
10、这次整⼤众,挑宝马,打嘉能,堪称⼀⽯两鸟,⼀箭双雕!第⼀只鸟,是帮助美联储顺利加息,并获得最⼤经济利益。
事倍功半的意思与造句
事倍功半的意思与造句遣词造句不仅是语感培养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写作基础。
所以同学们平时要积累并要多做一些练习。
以下店铺整理事倍功半的意思与造句。
希望对你有帮助!事倍功半的意思:拼音:shì bèi gōng bàn解释:事:做事;功:功效。
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得不偿失、舍本逐末反义词: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的造句:(1) 上世纪末,一位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带着满腔热忱进入社会,希望有所作为,然而性格直爽的他处处碰壁,总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2)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如果在疲惫状态下学习,只会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3) 参加一个修仙宗门,利用一个修仙宗门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慢慢成长,闭关自守,只能事倍功半。
(4) 邪烨感觉腹中饥饿,必须要填满肚子才行,要不然修炼只会事倍功半,没有体力修炼再多也是无用。
(5) 通过清谈找能力比执行武将略强的历史武将去学习效果最好,如果找能力过高的目标去清谈,则会事倍功半。
(6) 对于一个医者来说,如果病人自身都没有生机和希望,那么治病就会事倍功半,费力劳心。
(7) 而且现在他有了系统的帮助,记忆力有所提升,学习起来可谓是事倍功半,自然不想在这么碌碌无为下去。
(8) 若不然,修行火属性法门的反去寻一水汽丰沛之处修行,自然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了。
(9) 如果真是到了那个尾大不掉的时候,再怎么解释恐怕都是事倍功半,甚至要被迫披露出更多的信息,来平复大家的疑问,这完全就是一个恶性循环……(10) 这里没有你的事情,你先是赶往郓城县,还有尽可能熟悉一些基本织造,要是不然到时候你一定是事倍功半。
(11) 武道亦然,而你们现在才起步,太晚了,无论如何勤奋,都是事倍功半。
(12) 眉散者,除了本身财运欠顺外,做事亦缺乏耐性,做事有始无终,缺乏计划,做事事倍功半。
关于用事半功倍来造句
关于用事半功倍来造句选人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很关键的一环。
选人做好了,一定会事半功倍。
你知道有哪些事半功倍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事半功倍的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事半功倍含义事半功倍(shì bàn gōng bèi),汉语成语,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二、事半功倍典故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
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
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
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
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三、事半功倍造句1.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让他节省了不少时间。
2.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掌握事物的正确动向,你就会事半功倍,而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3.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4.在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他工作得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不要熬夜太晚,上课45分钟利用好,绝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7.厂里通过革新,产量迅速上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我们学习要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9.由于有位老师傅的指导,所以大家做起来,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0.掌握好的方法学习时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
11.只有保持足够的水分,才能让你的减肥计划事半功倍。
12.这样不但便于孩子记忆,而且还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半功倍成语故事
事半功倍成语故事事半功倍成语故事事半功倍成语故事1[成语拼音] shì bàn gōng bèi[成语解释]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典故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
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
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
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
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后来人们便根据孟子所说的这两句话,引申为“事半功倍”,用来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事半功倍成语故事2:事半功倍:shì bàn gōng bèi: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邹韬奋《经历·前途》: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
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
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
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
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后来人们便根据孟子所说的这两句话,引申为“事半功倍”,用来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寓言故事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只勤奋的蚂蚁,它每天都会努力地工作,为了存储足够的食物来度过冬天。
而另一只懒惰的蚂蚁则总是懒散地度日,不愿意努力工作。
当冬天来临时,勤奋的蚂蚁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食物,而懒惰的蚂蚁却没有准备任何东西。
它开始感到害怕,因为它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度过冬天。
于是,懒惰的蚂蚁决定向勤奋的蚂蚁求助。
勤奋的蚂蚁很慷慨地给了它一些食物,但是它也告诉懒惰的蚂蚁,如果它不努力工作,下一次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懒惰的蚂蚁没有听从勤奋的蚂蚁的忠告,它继续懒散地度日。
当春天来临时,勤奋的蚂蚁已经开始准备下一年的食物,而懒惰的蚂蚁却仍然没有做任何准备。
这一次,懒惰的蚂蚁没有得到勤奋的蚂蚁的帮助。
它不得不去寻找食物,但是它很快就发现,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它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足够的食物。
最终,懒惰的蚂蚁明白了一个道理:事倍功半。
如果它在过去努力工作,存储足够的食物,那么它就不必在未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食物。
相反,勤奋的蚂蚁明白了另一个道理:事半功倍。
如果它在过去努力工作,存储足够的食物,那么它就可以在未来更轻松地度过冬天。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和懒惰的区别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为未来做出努力。
如果我们愿意在现在努力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未来享受更多的成果。
相反,如果我们懒散地度日,那么我们就必须为未来付出更多的代价。
回望之前做过的事四字成语
回望之前做过的事四字成语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事必躬亲躬亲:亲自。
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
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事过境迁境:境况;迁:改变。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
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事以密成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
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同“事半功倍”。
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事不有余谓达到极点。
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
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事过景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同“事过境迁”。
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
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事捷功倍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
事宽即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
同“事款则圆”。
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
同“事款则圆”。
事款则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
款,宽缓。
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
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事往日迁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事危累卵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内容提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让大家了解了新理念,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还知道了“化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们在上课时总想尽量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花样繁多,越来越多的课堂引入了情境教学的方式。
甚至在某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缺少了情境教学的课堂,就是缺少了油盐酱醋的厨房。
可见,不管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在这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情境教学成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
主题词:情景教学化繁为简贵在得法化学作者姓名:肖剑晨作者单位:西城区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发表刊物:体育职业教育研究“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情景教学误区的转变小小孩子学字母,爸爸妈妈齐上阵。
这个字母如何识,创设情景摆姿势。
化简为繁——事倍功半为了让孩子掌握一个简单的字母M,父母做出一个形象的字母M形状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父母,堪称“楷模”。
但是,他们辛辛苦苦营造的“情境教学”,换来的却是赏图者的大笑和深深的思考,明明能用语言、图片、实物等来演示的知识,为何要这么辛苦?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为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的“化简为繁”现象?我们有没有做过这种“事倍功半”的“父母”呢?热点分析——情境教学的现状何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让大家了解了新理念,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还知道了“化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们在上课时总想尽量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花样繁多,越来越多的课堂引入了情境教学的方式。
甚至在某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缺少了情境教学的课堂,就是缺少了油盐酱醋的厨房。
可见,不管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在这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情境教学成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
化繁为简,事半功倍——转变情境教学的误区情境教学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有比一般教学更有效的时候,但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屡屡地创设教学情境一定合适、有效吗?化学知识的传授都要借助情境展开吗?纵观当今的化学课堂,我们面临着这些误区。
误区一: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混淆视听,偏离了教学重点“情境情境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但“老鼠”也有对“大米”无可奈何的时候——曾听到一位老师气呼呼地说:“我辛辛苦苦找了一段那么有趣的动画片,本以为可以把今天的教学内容上得扎实些。
没想到学生看着片子只顾欣赏情节,情绪高昂,居然连基本的学习任务也没完成,反倒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次引入教学……”这样事倍功半的情境教学,何苦?还记得听到这么一节化学课,老师教学“元素”的知识,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元素的意义。
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火元素、气元素两种轻元素会向上飘,土元素、水元素两种重元素会向下沉,四种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各种物体。
在我们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听说“中国元素”比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等等都是中国元素。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化学中的元素是怎样规定的。
本课情境导入中的“四元素说、中国元素”与化学中“元素”意义的探究无关,不仅不能起到情境教学该有的作用,还浪费了时间、混淆了视听。
转变——化繁为简,紧扣主题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我们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教学有紧密的联系,并能给学生以启发,甚至从中得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在探究一氧化碳性质时我采用了这样情景“东莞时间网讯报道:昨日9时许,在一间出租屋内,一名约20岁的男子身亡。
蹊跷的是,最近并不冷,但死者房间门窗紧闭,还放着一盆燃尽的炭火,警察分析他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一氧化碳是那里来的?它有哪些性质?为什么能杀死年轻人?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所以都较主动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阅读、观察实验、讨论。
教学效果颇佳。
紧紧扣住教学的主题,创设与主题密切相关并且不会使主题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境,甚至能使学生在此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难点,化繁为简,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因情境教学而满溢精彩!误区二:创设的情境高不可攀在有的老师心目中,情境教学“高深”得很,因此,课堂上如果要创设情境,那么一定要创设一些“高级”一些的情境。
于是,有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有一位老师执教“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部分知识,他是这么创设情景的:同学们听说过汇率,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世界上以美元为标准,通过汇率就可以评价不同货币的价值。
今天我们来学习化学中的“汇率”——相对原子质量。
这位老师想必也是费了一番心思,也许他的目的只是想让他的课堂有个与众不同的情境而已。
但是,一群初中的孩子怎能理解汇率的含义?这种远离孩子生活的情景怎能不让他们一头雾水!转变——化繁为简,回归生活如上的案例,只要告诉学生相对原子质量只是原子间实际质量的比值,并非真实质量,足矣。
我觉得,课堂创设的情境不一定要“高深”,可以是学生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学生听说过而未必见过的……总之,尽量应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
简单的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有时比那些所谓的“高级”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情境更为有效。
记得在讲授《化学与生活》课题三《有机合成材料》时老师引用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俗称的“限塑令”)内容要点:一、从2008年6月1日起,商场、集贸市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二、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三、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四、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
情景引发的问题组:1、什么是塑料?2、像塑料这样的材料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3、为什么政府要实行“限塑”?4、回收的废塑料如何再利用?仔细品味这个教学片段,没有挖空心思设计的“高级”情境,也没有繁复的动画演示,教师借助生活化的语言和来源于生活的情景,简简单单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也就简简单单地引领学生找到本课的重点。
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因熟悉而乐于接受,教学因贴近生活而更为有价值。
我们的化学教学,需要的不正是这样回归生活的课堂吗?误区三:放弃传统教学,片面追求现代教学方式不可否认,传统教学肯定有其弊端。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在教学过程展开之前就已事先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体现为他与学生相比,对规定的必授知识技能知之更早、知之更多,以“真理的权威”的身份居高临下地介入课堂的时空领域。
至于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想不想知、知与不知、知之多少以及以何种方式去知效果更好,教师则很少予以分析,至多也只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想当然地加以猜测和估计。
这样,在教学进行之前就缺少了对于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心向的必要了解以及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的科学分析,那么在此前提下进行的教学究竟对于学生的学习适用性有多大,实际的有效性又有多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
因此,有的老师对传统教学存在偏见,继而在教学中把传统教学“一棍子打死”,认为新课程就必须“否定传统教学”,而其结果呢,则是一味地追求现代教学方式,想尽一切办法,不顾一切地创设大量的、想当然的课堂教学情境。
转变——化繁为简,贵在适合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极为片面的。
比如,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启发思维,举一反三。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倡: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智慧,主张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辩论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
前苏联的赞科夫提倡:教育应当在发展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具有发展的能力,才能顺利地掌握他们所不能了解的新知识。
所以,传统教学也不是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他注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出新的知识,他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还有,诸如那些化学符号、实验现象等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又何妨?尽管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次次、一个个受到抨击和质疑,但我认为新的教学方式也不一定完美,传统教学方式也不一定落后,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
如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式,用得恰当时,能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但它绝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在真正的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等也是必需的。
可见,新课程、新理念并非否认过去,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要求我们根据学生、教材、环境和老师自己等因素,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机整合。
因此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我们要让我们的课堂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我们要使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两者相互渗透吸收,达到完美的境界。
新课程、新课标并非批旧扬新,情景教学也不是照方抓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存精,化繁为简,打造符合时代精神、学生特点的化学课堂。
相信真正理解掌握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师们,是不会去做那种事倍功半的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