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最新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初中实词虚词讲解教案

初中实词虚词讲解教案

初中实词虚词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课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

教学内容:1. 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

2.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教学重点:1. 实词和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 实词和虚词的辨别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的复杂意义和用法。

2. 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实词和虚词,巩固记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实词和虚词吗?它们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实词(15分钟)1. 动词:动作、状态、存在等。

例如:走、跑、看、听、吃、写。

2. 名词:人、事物、地点等。

例如:学生、学校、书籍、桌子、城市。

3. 形容词: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例如:美丽、善良、高大、聪明。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很、非常、慢慢、经常。

5. 代词:代替名词或代指某种事物。

例如:我、你、他、它们、这里。

三、讲解虚词(15分钟)1. 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

例如:在、从、到、上面、里面。

2. 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

例如:和、或、但是、因为、所以。

3. 助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前面,表示程度、范围等。

例如:很、非常、有点、都、也。

4. 叹词:表达感情、语气等。

例如:啊、哦、嗯、哎、嗨。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例,让学生辨别实词和虚词。

2. 分析实例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3. 让学生模仿实例,运用实词和虚词造句。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3. 教师讲解答案,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实词和虚词写一篇小短文。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4.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讲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讲解如何辨析实词和虚词,并正确使用它们。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实词虚词讲解教案人教版

初中实词虚词讲解教案人教版

初中实词虚词讲解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

2.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 难点:正确运用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总结实词、虚词的使用情况。

2. 讲解实词:(1)名词:举例说明名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山”、“水”、“人”、“事”等。

(2)动词:举例说明动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走”、“跑”、“看”、“写”等。

(3)形容词:举例说明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美”、“丑”、“高”、“低”等。

(4)数词:举例说明数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一”、“二”、“三”、“四”等。

(5)量词:举例说明量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个”、“只”、“匹”、“车”等。

(6)副词:举例说明副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也”、“乎”、“焉”、“哉”等。

3. 讲解虚词:(1)介词:举例说明介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于”、“从”、“自”、“以”等。

(2)连词:举例说明连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且”、“而”、“乃”、“则”等。

(3)助词:举例说明助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之”、“乎”、“焉”、“耳”等。

(4)叹词:举例说明叹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哉”、“矣”、“耶”、“乎”等。

(5)语气词:举例说明语气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也”、“矣”、“焉”、“哉”等。

4.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举例说明已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用法。

(2)分组讨论,分析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虚词讲解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6.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分类。

1.2 教学内容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实词是指有具体意义,能够表示事物、动作、状态、属性等的词,如“山”、“跑”、“快乐”、“聪明”等;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主要起连接、助词、语气等作用的词,如“的”、“地”、“得”、“了”、“吗”、“呢”等。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代词等。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学生进行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练习。

第二章:实词的词义辨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词的词义辨析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实词进行造句。

2.2 教学内容词义辨析的方法:从语境、词性、词义范围、词义轻重、词义转移等方面进行辨析。

实词造句的注意事项:选词准确、搭配得当、语义通顺。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词义辨析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词词义辨析练习。

学生进行实词造句练习。

第三章:虚词的用法辨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3.2 教学内容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从虚词的词性、位置、功能、搭配等方面进行辨析。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起到引导、语气、助词等作用。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

学生进行虚词用法辨析练习。

学生进行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练习。

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规则。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的搭配。

4.2 教学内容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规则: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要符合语言习惯、语义合理、表达清晰。

常见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实例:如“跑得快”、“快乐地生活”、“聪明的学生”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规则。

学生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练习。

学生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的应用练习。

初中实词虚词教案

初中实词虚词教案

初中实词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意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如“山”、“走”、“美丽”、“三”。

2.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如“的”、“和”、“吗”、“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 难点:理解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语境,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理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实词和虚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实词:介绍常见的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并通过例句讲解它们的用法。

3. 讲解虚词:介绍常见的虚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并通过例句讲解它们的用法。

4. 语境练习:提供一些含有实词和虚词的句子,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惑,促进互动和合作。

6.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学习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实词和虚词,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掌握程度。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讲课教案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讲课教案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讲课教案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讲课教案
4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 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一一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5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 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皇上)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
(身体上的)
(8)见
昨日见军帖。
(看见)
曹刿请见。一一《曹刿论战》
(拜见)
才没不外见。一一《马说》
“现”,显露)
(9)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裙中。——《核舟记》
(靠近)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一一《陈涉世家》
(等到)
(10)少
宾客意少舒。——《口技》
(稍微)
少时,一狼径去。《狼》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事业,功业)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职业)
(16)犯
作奸犯科。
(触犯)
(17)达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到,达到)
不求闻达于诸侯。
(做官,显贵)
(18)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抵充,相抵)
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
(19)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之后)
(20)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砍伐)
齐师伐我。
(攻打,讨伐)
伐无道,诛暴秦。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意义。

4. 练习题及解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提醒学生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虚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15分钟)1.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表示具体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准确。

三、举例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0分钟)1. 举例讲解“之”、“乎”、“焉”、“于”、“也”、“矣”、“哉”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 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四、练习题及解答(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分析句子中的虚词用法。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虚词的用法。

五、总结与复习(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加深记忆。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文言虚词的复习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片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起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虚词的用法,使学生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具体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文言文实词教案初中

文言文实词教案初中

文言文实词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词义推测等方法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实词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和意义3. 学习文言文实词的基本方法4. 实践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现代文实词,让学生认识到实词是语言的基础单位,是表达意义的关键。

2. 提问:那么在文言文中,实词又有怎样的特点和用法呢?二、讲解文言文实词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实词的定义:实词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讲解文言文实词的特点:词义丰富、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

三、举例讲解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和意义(15分钟)1. 举例讲解名词的用法和意义,如“山”、“水”、“人”等。

2. 举例讲解动词的用法和意义,如“走”、“跑”、“看”等。

3. 举例讲解形容词的用法和意义,如“美”、“丑”、“大”等。

四、讲解学习文言文实词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讲解上下文推断法: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2. 讲解词义推测法:根据词语的构成、词根、词缀等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3. 讲解积累法:通过大量阅读、背诵来积累实词。

五、实践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一篇简短的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尽量理解文中的实词。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用法。

2. 强调文言文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多背、多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践练习作品,评价他们的文言文实词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了解他们在课后是如何学习文言文实词的。

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_1

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_1

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一、学问点梳理文言文实词通假字(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音同或音近(双声、叠韵)的关系(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假如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3)从借代关系上看,(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用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2)一般名词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4)时间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为名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8)意动用法(9)使动用法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5、六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之、而、然、为、与、以)二、典型例题剖析赵普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16分)wòchuò()循默补zhuì()旧纸guǎ()学术读之jìng()日hé()户启箧()奏牍掷()地既hōng()尝奏荐()2.解释下列加点字。

(10分)(1)少习吏事________(2)循默___________(3)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4)岸谷__________(5)虽多忌克___________(6)卒用其人_______(7)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8)及为相_________(9)寡学术______________(10)既薨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8分)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0分)(1)家人发箧视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2)普颜色不变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阅读语段,完成5-11题。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设计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设计

初中文言文虚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如“之”、“乎”、“者”、“也”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用法。

2. 典型例句分析。

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2. 难点: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分类、用法及典型例句。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3. 实践法:让学生阅读文言文,识别虚词,分析句子结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虚词:讲解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等。

3. 分析例句: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虚词辨析:让学生辨别句子中的虚词,并解释其意义。

5. 句子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虚词,构造文言文句子。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文言文,识别虚词,分析句子结构。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通过举例、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并能正确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知识点1 文言实词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古今异义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词就是古今异义词。

如“妻子”“绝境”两个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3.一词多义在文言文里面,一次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析。

复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

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知识点2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的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①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

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方法指津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初中文言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教学文案

初中文言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教学文案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③及,等到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鄙陋,目光短浅3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兵士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毛病,缺点,弊端④辱,耻辱5 察①明察,细究,详审②观察,细看,识别6 彻①贯通,穿透7 乘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③量词(Sheng)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③自,由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某时,某处)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⑤应当,应该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道德学问,道理,主张③道义④说,谈论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知道,了解)(看到)(领会)抓到)(发现)(照到)②收获,心得③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和“无”组成固定词语,“得无”表示推测或反问,“莫非”、“大概”、“可能”、“怎能不”等意)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讨伐③击,刺杀14犯①侵犯②触犯, ③冒着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方,区域④正,正在⑤方才,刚刚⑥将,将要⑦方法,办法16负①背,以背载物(覆盖)②辜负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③一种文体18更①,轮换,更换②又,另,还19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③旧,过去,原来④所以,因此20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21观①看,观赏(阅读)②观察,考察③景物或景象22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③归属,归依23好(hào①)喜欢,喜好24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③号令,命令④称号,别号(作动词用,取名号;定国号)25还①返回②交还,归还26 会①会合,聚集,集会②盟会,宴会③会面,会见④正好,恰巧,正值27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④如,比得上⑤和,以及29极①极点,尽头,穷尽②到极点(直达)③很,非常30计①计算,计量②盘算,谋划,商议③计谋,诡计,策略(这里指起义)31 济①有利,有益②(ji)古水名32加①增加(虚夸,以少报多)33假①借,②假(假装),与“真”相对34间①中间,期间②夹杂③间或,偶尔④参与⑤暗地里,悄悄地35简①挑选,选择36见①看见,看到②往见,拜见,参见谒见③表示被动,被④通“现”,出现⑤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38尽完,没有了(过完) (毫无保留)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43俱在一起,一起44聚征集45苦愁苦,被某事物所苦46类类似,相象47良①精良,美好②贤善,贤良48临①面对,对着②靠近③正当,将要49虑①思想,心思②顾虑,担心50论①议论,述说②学说,观点,论断③判定,定罪51漫①满,弥漫②不可辨认52灭①暗,看不见②灭亡,消灭53名①名称,名字②有名气,著名54明①明亮,光明②照亮③明智,贤明55命①命令②指派,差遣;吩咐③使命56谋①咨询,谋议,考虑②商量,谋划,出主意57难①不容易②(nàn)灾难,祸殃58平①平坦,无凹凸②铲平,削平③公正,公平59戚悲伤,忧伤60启开,打开61奇①奇特,特别②(jī)零数,余数62强①壮健,强盛,强大②(qiǎng)勉强63清①凄清,冷清②清爽64请请求,请允许(我)65穷极,尽,(走)完66秋日子,时期67求①寻找,寻求②要求,谋求68取①拿②索取③获得,开出69去①离开②除掉,去掉③损失,失去70全①完整②保全71任①责任,职责②任用,委任72入①进入,与“出”相对②交纳,进献③收入,收进73塞①(sāi)充满,塞满②(sè)阻塞,堵塞74善①好,好的,善良的②善于,擅长75少①数量小,不多②(shào)年幼,年轻76舍①放弃,离开②(shè)房屋,住宅77身自己,身体,生命78生①草木生长,长出②使……活③生活,生计④对读书人的称呼79胜①超过,胜过②忍得住,能承受80师军队81施①施行,实施②设置,安放82实诚实,真实83食①吃②食物③同“饲”,给吃,供养84使①命令,派遣②出使③致使,让85属①类,类属,一类②同“嘱”,嘱托86说①说,讲,告诉②同“悦”,喜悦,高兴③古代的一种文体87素白色的88汤①热水,开水②同“烫”,用热水焐③(shāng)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89通①达,到达②通过,畅通90痛悲痛91亡①灭亡,消亡②使……遭到灭亡92望①远看②对着93为①替②做,作(雕刻)(写)③任,担任,充当④变为,成为⑤当作,作为,认为⑥是94徙迁移95狭窄,不宽阔96鲜鲜艳97向以前,原来98效①见效,奏效,有成效②任务,重任99信①言语真实,诚实②信用,守信用③相信,信任100兴①(xīng)起,兴起②(xīng)兴盛,复兴101行①行走②做,实行,从事③品行④(háng)(军队)行列102形①身体②形状,样子③表露,表现103修①整治,修理,修建②长104徐缓慢,缓缓105许①同意,答应,允许②表约数,上下,光景106寻①找寻,寻求②顷刻,不久107业①事业,功业②职业108遗①遗留②(wèi)给予,赠送109夷平坦110贻赠送,送给111异①不同②奇特的,与众不同的③其他的,别的④诧异112易①变换②换,交换113诣往,到……去(见)114益①增多,增加②益处,好处,得益115阴山之北,水之南116引引用117应①理睬,响应②答应,回答118盈①满②充足,增长119游①游水,在水中浮行②出游,游览120余①我,我的②遗留,剩下(的)③其他,此外④整数后表不定余数121语说话,谈论122缘沿着123远①遥远,空间距离大②久远,指时间漫长③深奥,深远④不接近,疏远124云①说②如此,这样(常与“尔”连用) ③云朵(“云”的简体字)125阅①看,观览②经过,经历126责责备,责罚127章①印章②花纹128知知道,懂得129止①停止,停留②阻止,劝阻130治惩治,治罪131致取得,得到132质质地,本体133众①众人②多,众多134专①专一,专心②独有,独占135走跑,逃跑136足①脚②足够,充足,满足③值得,配137作①起来,振作,兴起②发出,表现出③制作,写作④劳作,劳动⑤做,充任138坐①坐②座位③触犯,犯罪139卑鄙地位低下,见识鄙陋140布衣平民,百姓141菲薄轻视,小看142间隔断绝往来143交通彼此相通144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145阡陌田间小路146驱驰奔走效劳147痛恨痛心惋惜148问津问路,探访,探求14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150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土地的誓言·练习卷一、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注音1.炽痛()(A.zhì B.chì)2.嗥鸣()(A.háo B.áo)3.怪诞()(A.yá B.dàn)4.默契()(A.qáB.qì)二、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喷涌珠丝马迹缠绕红熟B.谰语班谰亘古申吟C.丰绕飘扬过海泛烂桨液D.镐头土穰蚱蜢原野三、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虚词概述1.1 实词与虚词的定义1.2 实词与虚词的作用1.3 实词与虚词的分类1.4 实词与虚词的用法第二章:文言文实词2.1 名词2.1.1 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等的读音与用法2.1.2 抽象名词与具体名词的用法2.1.3 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等2.2 动词2.2.1 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读音与用法2.2.2 动词的时态、语态、体态等2.2.3 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等2.3 形容词2.3.1 描述特征、性质、状态等的读音与用法2.3.2 形容词的等级、范围等2.3.3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等2.4 数词2.4.1 数量、顺序、比例等的读音与用法2.4.2 数词的复数、分数、小数等2.4.3 数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等第三章:文言文虚词3.1 介词3.1.1 时间、地点、方向等的读音与用法3.1.2 介词的结构、搭配等3.1.3 介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等3.2 连词3.2.1 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的读音与用法3.2.2 连词的连接成分、搭配等3.2.3 连词活用作副词、形容词等3.3 助词3.3.1 时态、语气、否定等功能的读音与用法3.3.2 助词的附加、连接等作用3.3.3 助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等3.4 叹词3.4.1 表达情感、态度等的读音与用法3.4.2 叹词的分类、搭配等3.4.3 叹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等第四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4.1 实词与虚词的辨别方法4.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4.3 实词与虚词的常见错误分析第五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练习与应用5.1 实词与虚词的练习题型5.2 实词与虚词的练习案例5.3 实词与虚词的应用场景第六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词义辨析6.1 词义辨析的重要性6.2 词义辨析的方法与技巧6.3 常见实词与虚词的多义现象分析第七章:文言文实词虚词在文中的语境分析7.1 语境对实词虚词理解的影响7.2 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步骤7.3 实际例句分析与练习第八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特殊用法8.1 通假字与异体字的识别与运用8.2 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与运用8.3 词类活用的特殊情况分析第九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综合练习9.1 综合练习题型设计9.2 综合练习案例分析9.3 综合练习的答题策略与技巧第十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学习与研究方法10.1 实词虚词学习的资源与工具10.2 实词虚词研究的方法与路径10.3 实词虚词学习的长期坚持与进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定义及作用:重点关注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区分,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

文言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实词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2. 文言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2. 难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境中实词和虚词的运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10课时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介绍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基本用法。

第2课时: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

第3课时:讲解数词、量词的用法。

第4课时:讲解代词、副词的用法。

第5课时:讲解介词、连词的用法。

第6课时:讲解助词、叹词的用法。

第7课时:分析具体语境中的实词和虚词运用。

第8课时: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9课时:总结回顾,查漏补缺。

第10课时: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文言实词和虚词与现代汉语词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PPT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阶段性的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古代汉语》、《文言文选读》等。

2. 参考书目:《汉语大词典》、《古汉语虚词词典》等。

3. 网络资源:利用相关在线教学平台、文言文学习网站等,丰富教学资源。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文言虚词之教案初中

文言虚词之教案初中

文言虚词之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4.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虚词的识别和用法;2.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 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虚词的抽象意义;2. 灵活运用文言虚词。

教学准备: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3. 文言文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例如句子结构、实词等;2. 提问:你们认为文言文中的虚词有什么作用呢?二、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1. 给出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没有实际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2. 解释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有时也起到助词的作用,如语气词、助词等;3. 举例说明:以“之”、“乎”、“焉”等文言虚词为例,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讲解常见文言虚词及其用法(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乎”、“焉”、“也”、“矣”、“哉”等;2. 讲解每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例如,“之”可以作为代词、介词、连词等,表示不同的意义;“乎”可以作为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等;3. 举例说明:以每个虚词的典型用法为例,进行分析。

四、练习运用文言虚词(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言虚词,构造一些简单的文言句子;2. 引导学生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3. 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阅读和分析文言文实例(15分钟)1. 给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阅读;2. 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虚词,并分析其作用;3. 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六、总结和复习(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 提醒学生注意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灵活运用;3.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注意其中的虚词,并尝试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实词;1、故;所以;学过的知识;原因、缘故;特意;因此;故意故虽有名马温故而知新公问其故桓侯故使人问之彼竭我盈,故克之广故数言于亡。

2、间:隔开;夹杂;参与;一会儿;中间;暗中遂与外人间隔。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何间焉?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骈死于槽枥之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绝: 极点;停止、消失;隔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观:观赏;景象、景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书:信;写;名册,公文一男附书至乃丹书帛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6、见:看见;拜见;显露昨日见军贴曹刿请见。

才没不外见。

7、少:稍微;一会儿;年轻的宾客意少舒。

少时,一狼径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8、从:随从,跟随;顺从,听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9 、分:分配,分配;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分内,名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0、世:父子相继为一世;朝代,时代;世上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今是何世。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业:事业,功业;职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2、达:到,达到;做官,显贵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不求闻达于诸侯13、当:抵充,相抵;对着,面对;应当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木兰当户织。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4、伐:砍伐;攻打,讨伐;讨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齐师伐我伐无道,诛暴秦。

15、阴:水的南面,南岸;阴暗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朝晖夕阴。

16、极:极点,极端;尽,穷尽;到;极其,非常;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初极狭,才通人。

17、国:国家;国都;夫大国,难测也。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18、备:完备;具备,齐备;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19、将:扶,持;率领,统率;将帅,将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20、称:称赞,赞许;号称;称呼;符合;先帝称之曰能。

袒右,称大楚。

不以千里称也。

不能称前时之能。

21、 乘:量词,辆;同坐一辆战车;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公与之乘22、 属:一类;隶属,管辖;类似; 忠之属也。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23、 策:鞭子;记载;驱使; 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策之不以其道24、 许:上下,大约;赞同,答应;28、 道:道路;仁政;正道;动词 说;名词 高可二黍许。

杂然相许25、 舍: 丢下;房屋; 便舍船。

屋舍俨然。

26、 志:标记;意志;做标记 寻向所志必先苦其心志。

处处志之27、 寻:不久;寻找; 寻向所志 寻病终规则 正确的方法;名词 学问;名词,道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29、 故:巩固;固执;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戍死者固十六七。

30、 亡:衰亡;逃跑;通无 兴,百姓苦 ; 亡,百姓苦。

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31、 举:发动;被举用;推荐;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死则举大名矣。

32、 坐:坐着;因为;通座 众宾团坐。

但坐观罗敷。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3、 安:形容词,安定的、 安逸的;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疑问代词 怎么;动词 养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得广厦千万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4、 比:挨着 对着;比作;相比 天涯若比邻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曹操比于袁绍 35、 兵:士兵 军队;兵器 武器 可汗大点兵 兵革非不尖利也会天大雨,道不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谘诹善道出:动词,出现、露出;动词出去、出来;动词 拿出;产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不复出焉 皆出酒食 江山代有才人出处:名词 地方;名词 时候 时间; chǔ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 几处早莺争暖树 乡书何处达 次:名词, 层次;动词 ,编次、编排;动词,驻扎、停留 不可计其层次矣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动词,跟从,跟随;动词,依从;形容词,从前的;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民欲也 来从楚国游 负:动词,背负;动词 依靠,依附 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动词 感动;动词 伤感;动词 感慨 帝感其诚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臣不胜受恩感激观:名词 景观;动词,观看,观赏;动词 阅读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坐观垂钓者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拂 :辅佐;违背,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入 :进入;国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夫:丈夫;发语词;成年男子的通称;叹词,啊 其夫呓语 夫环而攻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一 :都,一概;全部;数词;全,满;第一次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临:面对着;靠近;登临;将要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 东临碣石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秀 :秀丽;发荣滋长的意思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佳木秀而繁阴 见:看见;拜见,谒见;通“现”,出现;引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胡不见我于王语:谈论,说;告诉卒中往往语贫者语于富者然 :对,是 ; ⋯⋯的样子;这样 吴广以为然 有亭翼然 然而,北通巫峡谓:是;命名;称作,叫作;认为;称为太守谓谁 太守自谓也 何以谓之文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义兴人谓为三害36、37、38、 39、 40、 41、42、 43、 44、 45、 46、46、 47、 48、49、 50、 51、鄙:目光短浅;浅陋;边境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蜀之鄙有二僧 益:更,更加;增加;增益不治将益深 曾益其所不能 有所广益令:命令;官名;使,让;让 令辱之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具:准备饭食或酒席;准备;具备;详尽;通“俱”,全,都 故人具鸡黍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就:亲近,观赏;趋,赴;完成 还来就菊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并:一起;一共;全、都;和,以及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杀两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国:国家;国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名:命名,起名字;名字;有名的,著名的;出名,有名声;说出,解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亡:逃跑,逃亡;灭亡;通“无”,没有;丢失 今亡变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羊补牢 为:制作,制成;修筑,建造;使用;以为,认为;是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为坛而盟 唐人尚未盛为之 孰为汝多知乎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备:详尽;准备,防备;备办,做前人之述备矣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行:行走;运行;行列,指军队;行动;品行,品德;行军;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拂乱其所为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行收兵会:适逢,正赶上;会合,聚合;聚会;必然,一定;领会,理解 会宾客大宴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易:容易;交换;改变 愿以十五城易璧 卒 :终于;士兵;死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生卒不详 环:包围;环绕长风破浪会有时 每有会意 天下事有难易乎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滁皆山也52、53、54、55、56、57、58、59、60、61、62、63、 64、 65、 66、67、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陈,宽守令皆不在 瞬息可就景:日光;景物 ①四时之景不同 ②至若春和景明 极 :尽;极点;穷尽①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②感极而悲者矣! ③⋯⋯渔歌互答, 此乐何 意:情意;心绪;情趣;打算 与君离别意 望西都,意踌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胜:美好的,好的;胜利;禁 予观夫巴陵胜状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顾:回头看、看;探望、拜访;副词,反而、却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将:凑齐音节,无实意;副词,将要;或者;带兵的人、将领;带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卿太重,将非鬼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绝 :断、断绝;极、非常;隔绝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居 :居住;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间 :中间;参与;夹杂;暗中;间隔、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佛印绝类弥勒用在表时间的词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 居十日 间断;一会儿68、69、 70、 71、 72、 73、 74、 75、7677、78、 79、 80、 81、82、83、 84、 师:老师;军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 :请求;请允许 公将战。

曹刿请见 信:信任;诚信;信用 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复:恢复;再;复兴 更若役,复若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固: 固执、顽固;本来;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战则请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归:归去、返回;归附、归属;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和 :和煦;和乐;混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节:季节;操守、节操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常见文言虚词之(一)代词可以代人、 代物、代事。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 译作“他” (他们) 、“它” (它们) 有时也活用作第一人称。

(二)助词1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音节助词。

用来高速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4 、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 其(一)代词1 、表示第三人称, 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 的”。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 数词。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者(一) 结构助词, 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 语85、 86、 87、 88、 89、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 加 :增加;虚夸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举:发动;推举;选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去:离开;除掉;距离 则有去国怀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属 :隶属、归属;类;相类似;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召令徒属曰 赞同;表约数;拟声词,“许许”读 杂然相许 曳屋许许声 司命之所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许:答应;赞许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立有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去死肌,杀三虫部下 h ǔ h ǔ(二)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